中西文化差异(德国人眼中中西文化差异黑色)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颜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颜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颜色文化差异摘要:关键词:在颜色的文化内涵方面,西方国家与中国是存在差异的。

同一种颜色,其背后所引申出的含义会因地域风俗、文化、历史等方面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通过举例来浅析中西方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一.黑色黑色在中国文化里有沉重神秘之感,它象征严肃、正义,如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均用黑色脸谱;同时,它也象征邪恶,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

而黑色在西方文化中基本为禁忌色。

它象征了死亡、凶兆、灾难。

如:在葬礼上,人们通常穿黑色服装;“不吉利的话”译为“black words”;第二,它也象征邪恶、犯罪,如:“恶棍、流氓”译为“black guard”;另外,它还象征耻辱、不光彩、沮丧、愤怒等。

二.蓝色在汉语中,蓝色通常可以给人们带来安详、美好的联想;此外,蓝色还指“破旧”,因此,在重大喜庆之日时,人们基本不会用蓝色来作装饰。

在英语中,蓝色有“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名门望族”的引申含义,如:“blue room”指的是“美国总统在白宫的,用来会见挚友亲朋的会客室”;蓝色也代表了特定的身份职业,如:“blue collar”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此外,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化里,蓝色还有忧郁、感伤等其他消极含义,如“色情电影”译为“blue film”。

三.红色红色是我国文化里崇尚色。

它象征吉祥、喜庆、繁华、热闹、漂亮等,如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

西方文化中红色主要指鲜血的颜色,多指血腥、暴力、恐怖、危险等,如“red ruin”指火灾;红色也常用于情感上,当某人生气时,常用“see red”或“red with anger”形容;另外,其还有“亏本”等消极意义。

四.黄色在中国,黄色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是一种吉利色彩,如“黄道吉日”,龙袍、圣旨均为黄色。

西方文化中,黄色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衣服的颜色,所以有“卑鄙、胆怯”的含义,如“卑鄙的人”应译为“yellow dog”,此外,黄色还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和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

中西文化颜色的差异

中西文化颜色的差异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

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 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等;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指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

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如(1)Theredrulesoftoothandclaw 残杀和暴力统治,(2)redrevenge 血腥复仇,(3)aredbattle 血战;它又象征激进、暴力革命,如(1)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 激烈的政治运动,(2)a red revolution 赤色革命,(3)red activities 左派激进活动;它也象征危险、紧张,如(1)red alert 空袭报警,(2)a red adventure story 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3)a red flag 危险信号旗;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如(1)a red waste of his youth 他那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2)a red light district 花街柳巷(红灯区),(3) Is she really sored as she is painted难到她真的象人们所描绘的那样放荡吗?至于红色的褒义,如red—letterday 喜庆的日子,theredcarpet 隆重的接待等,则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中德文化与生活习惯差异

中德文化与生活习惯差异
中德两国在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展示两国节日文化的魅力。
互相了解
中德两国人民可以通过互相了解对方的节日习俗,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德节日文化交流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口味偏清淡
德国菜口味偏清淡,调味品使用较少,强调食物本身的口感和味道。
德国饮食习惯
德国啤酒在中国流行
德国啤酒在中国逐渐受到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品尝和喜欢德国啤酒。
中德互相借鉴烹饪技巧
中德两国在烹饪技巧方面也有互相借鉴的情况,例如德国的烤肉技巧对中国烧烤文化有一定影响。
中式餐厅在德国受欢迎
随着中餐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中式餐厅在德国开设,提供各种中国菜肴。
亲子关系
德国人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空间,而中国人可能更加开放和直接。
隐私观念
01
03
02
04
中德家庭观念比较
05
CHAPTER
中德教育观念差异
重视知识传授
中国教育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
集体主义导向
中国教育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注重团队合作和纪律。
家庭期望
中国家庭普遍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较为普遍。
重视效率
德国社交习惯注重效率和实用性,在商务场合中尤其明显。
德国社交习惯
中德社交礼仪异同
称呼礼仪
在中国,人们通常根据辈分和年龄来互相称呼,而在德国则更注重对方的职位和身份。
送礼礼仪
在中国,送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而在德国则相对较少见。
餐桌礼仪
中德两国在餐桌礼仪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中国,让客人多吃菜是礼貌的表现,而在德国则更注重个人需求和喜好。

中西文化差异(图表)

中西文化差异(图表)

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华裔设计师刘扬曾经出版了《东西相遇》一书,引起巨大反响。

该书用简洁的笔画,用简单明了的图画向读者表现了德中两个社会的细节,比如两国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人们旅游的方式,双方的审美观等等。

大部分都是人们的日常经历,让德中读者们都能引起共鸣。

这是一套关于文化对比的作品,共24张图片,是刘扬眼中的德国与中国的差异,蓝色代表德国人,红色代表中国人。

1、表达个人观点
2、生活方式
3、守时
4、人际关系
5、表达愤怒的方式
7、关于自我
8、星期日街景
10、餐厅里
11、胃痛时的饮品
13、审美标准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15、一日三餐
16、交通工具
17、晚年生活
19、心情与天气
20、领导
22、对待孩子
23、对待新生事物
24、心目中的彼此。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国际理解教育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国际理解教育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旅游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生活方式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处理问题的方式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日三餐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交通工具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晚年生活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洗澡时间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2011年
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制定实施方案 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教材 修订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开始使用修订后课程
地理 道德 综合 实践 活动
强调“培养与世界沟通的市民”、 “参与人类共同体的发展”,强调应 对地球村时代的学生应具备的态度方 面的教育。
- 早期美国外国区域研究课程和研究计划
- 康德尔的国际教育观 - “富布莱特法” - 国际关系研究和外国区域问题研究的发展 - UNESCO( “Associated Schools Project”) - 理论发展:康德尔《教育的国家主义侧面与国际 主义侧面》;汉斯《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国际理解教育
刘敏
“以身观身,以家观 家,以乡观乡,以邦 观邦,以天下观天。”
—— 老子
文化差异的存在
家庭 城乡 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期盼 种族差异 国别差异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表达个人观点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守时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人际关系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表达愤怒的方式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排队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PPT课件

中西文化差异-PPT课件


看到右边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可不是吗? 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过去叫 “关系”,现在有人玩新词,不再叫什么“关 系”了,改称 “人脉”。叫什么也不能改变其 本质特征。正如“第三者”的女人,旧称“破 鞋”,现在叫“第三者”一样,尽管换了称呼, 意思还是一样。很多老外到了中国之后,也染 上找“关系”的毛病,不停地在国人面前玩 namedropping(吹牛X),说自己认识认识某 某等,以表示自己在中国的“人脉”很好, “关系” 很多。看来,这种习惯像流感,传染 性极强。

其实,这有些冤枉我们中国人。毕竟我们中国 人才富裕起来几年啊,终于可以像小日本儿那 样了,走到哪里都拍照了。另外,中国人喜欢 的不是思考生命的意义,而是“到此一游”的 意义。毕竟,有照片可以说明俺老兄到过什么 什么地方了。尤其是去了国外,则更是要用照 片说明。我认识的一位老兄,则走得更远,在 法国巴黎时,在大街上专门找些法国妞与他合 个影,为啥?不就是为了在一些哥们儿面前有 点吹牛X的谈资么。至于什么生命的意义,环 保的意义,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这是一幅最抓住中国文化特征的图。强力 推荐一下。呵呵。不是吗?老外管那白色 人称作“领导”,在西方可以是“领导”, 或玩个洋的,叫 “leader”。在我们中国, 那叫“官”,那叫“父母官”,那叫“我 们的中流抵柱”。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啊。 都是你爹你妈了,人家高那么多,不应该 吗?

其实,这是老外不太懂中国当代历史原因 造成的。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1976年以 前,并不是这么重视孩子的一切的,至少 我们小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这是个太 大的话题。有空专写博文讨论吧。

老外则显得非常没有中国人聪明了,在这一点上。 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圆滑的人了吧。见硬就躲, 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其实, 中国的国粹___麻将,最能说明中国人见硬就躲,见 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见免费的就疯狂的特点。 麻将的最大玄机,就在于如何让自己逃避困难,如 何跟人跑,并在最恰当时候,抓住机会,使自己当 上最牛比的机会主义分子!我另外想到的是,老祖 宗留给我们的几句训话:一切要“和为贵”(形容 遇困难尽量把困难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不要 “不撞南墙不回头”(形容左边那种在中国人看来 有些缺心眼的老外们吧)。

中西文化差异(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黑色)

中西文化差异(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黑色)
欢单独行动的民族,是最讲究团结的民族 啊。
3. “黄金周”的盛况呢?右边的图中显示出
来的稠密程度,显然不够。
17
9、聚会
18
点评
1. 老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
喜欢过春节了,也永远闹不明白为什 么中国话里的“团圆”代表着多么深 厚的文化意涵。
2. 看看那巨大的“圆”,这不正是一个
最好的中国文化“图腾”吗?我们中 国人要什么?不就是要个团圆么!
46
24、心中的认同
老外心中的中国人 中国人想象中的老外 47
问题解答?
是这么重视孩子的一切的。
3. 1990年以后,中国人的孩子就不会
输在起跑线上了,而是被整死在起跑 线上。
44
23、对待新事物
45
点评
1. 我们中国人喜欢尝试新事物,特别是
对那些外在的能够显示自己特征的新 鲜事物;但是对新道德、新的生活方 式还是非常保守的。
2. 老外则与新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直
到彻底的了解后才会改变态度。
点评
1. 老外则显得非常没有中国人聪明了。 2.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圆滑的人了吧。见
硬就躲,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 见免费的就疯狂。
3.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几句训话:一切要
“和为贵”(形容遇困难尽量把困难 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不要“不 撞南墙不回头”
29
15、一日三餐
30
16、交通工具
31
点评
一个德国人如何用图阐释
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专题(四)
1、表达个人观点时
2
点评
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 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 “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在生活中发生的实际状况中最有趣的是,一 个中国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 自己的观点的话,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 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事实上,中 国人的处事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话到 嘴边留半句”。因此,在老外眼中来看,中 国人表达意思时,总令他们费解。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 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 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 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一日三餐
16、交通工具
点评
1. 老外这就有点不厚道了。你坐够汽车 了,现在却跟我们谈什么骑自行车的 好处? 2. 我们70年代骑自行车是别无选择,是 没钱,没折啊。
17、老人的晚年生活
点评
1. 今天我们很多老年人也开始的养狗的生活。 2. 如果有孙子辈的孩子在身边,还是一件让 中国老年人乐呵的事情。毕竟人间一切皆 美好啊。老外喜欢独来独往,到了老年, 一个人跟个狗相伴,多孤独啊(我们中国 人对老年老外的理解)。 3. 至于谁得到了更大的心理满足,就看每个 人的标准了。
3、准时
点评
老外(主要是欧美西方人)对于时间观念 十分强。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 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那时间吧, 等。如果与人相约,很多中国人最习惯的说法 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至于具 体几时,则要根据两人对时间的感觉而定。如 果与老外相约,则老外必定会加上一句,上午 几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等。“不准时” 以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 人”的代名词了
3、中国人讲究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20、领导
点评
1. 这是一幅最抓住中国文化特征的图。 2. 老外管那白色人称作“领导”,在西 方可以是“领导”,叫“leader”。 3. 在我们中国,那叫“官”,那叫“父 母官”,那叫“我们的中流抵柱”。
21、时尚
点评
1、70年代之前,中国菜那叫艺术温馨!
点评
1. 我们中国人这么多人,平日里也没有什么 乐趣,怎么还不兴趁着周日到外面去凑凑 什么热闹吗? 2. 我们这个民族是害怕寂寞的民族,是不喜 欢单独行动的民族,是最讲究团结的民族 啊。 3. “黄金周”的盛况呢?右边的图中显示出 来的稠密程度,显然不够。
9、聚会
点评
1. 老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 喜欢过春节了,也永远闹不明白为什 么中国话里的“团圆”代表着多么深 厚的文化意涵。 2. 看看那巨大的“圆”,这不正是一个 最好的中国文化“图腾”吗?我们中 国人要什么?不就是要个团圆么!
4、人际关系

点评
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
过去叫“关系”,现在改称“人脉”。
叫什么也不能改变其本质特征。 “没有关系找关系,有了关系就没关系!”
5、表达愤怒方式
点评
老外是我行我素,有怒就发,有话就讲。 从这一点来看,老外至少在心理健康方面,比 中国人略胜一筹。中国人从小就被告知,要有 涵养要戒急用忍。什么叫有“涵养?戒急用 忍”?就是内心愤怒到了极点,脸上最好不要 表现出来;要乐呵呵地不动声色,才叫高人。 如果有可能可以与人讲道理。没道理也不能把 一切愤怒都表现在脸上。如果像老外那样,内 心的喜怒哀乐都摆在脸上,则显得此人特不成 熟,特没有城府,那是要吃亏的。
点评
1. 中外终于有了交叉点了!完全一样。 应该说,是中外男人的审美有了交叉 点,似乎更准确些。 2. 皮肤的颜色又是不同点,但中国人不 歧视。
14、处理问题方式
点评
1. 老外则显得非常没有中国人聪明了。 2.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圆滑的人了吧。见 硬就躲,见困难就颠,见便宜就上, 见免费的就疯狂。 3.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几句训话:一切要 “和为贵”(形容遇困难尽量把困难 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不要“不 撞南墙不回头”
2、生活方式
点评
中国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热闹,生活方式 在老外眼中看来,永远喜欢有人陪,永远不喜 欢独处。而且认为一个人总是独处,那这个人 可可怜了。老外却正好相反,他们总喜欢独来 独往。假如有人总是没有任何目的地,只为陪 而陪地过去陪他们的话,那会让他们感到自己 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侵害。关的是,他们在独 来独往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人山人海地相 处时得到的同样的快乐,甚至更多。
18、洗澡时间
点评
1. 一看这老外就不太懂中国人的生活习 惯。 2. 晚上洗澡之后再睡觉,那是一件多么 愉悦的事情。 3. 老外白天洗哪门子澡呢。不懂生活。 4. 另外,咱们中国人还有大多数的农民, 他们的洗澡时间,绝对不是老外能弄 明白的。
19、心情与天气
点评
1、中国人讲究的是平常心!
2、中国人讲究的是知足常乐!
10、餐馆里
点评
1. 如果每个人都这么高分贝地说话,那 谁还会看谁不顺眼呢? 2. 告诉老外,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一点, 谁也不妨碍谁,这不是奇迹吗? 3. 告诉老外,因为我们没做什么亏心事, 凭什么不把平常里有些压抑的情绪在 某些场合释放出来呢。
11、胃痛时的饮品
点评
1. 中国人最讲究的不一定是科学,而是 老祖宗传下来的话:那就是胃痛时要 至少喝点热的。 2. 至于为什么?那得问我们的中医去。 他们的学问,那真是“话到嘴边留半 句”,深奥着呢。
6、排队
点评
中国人就喜欢热闹,大家挤作一团。 几千年来也没有排队习惯,根本就没有 那基因,让我们突然之间在21世纪排队, 这分明是要我们中国人的命么!
7、自我
点评
1. 集体高于一切啊。 2. “我”是谁啊?人怕出名猪怕壮! 3. 记得80年代还有一首热唱的歌叫《小 小的我》。
8、星期日街景
12、旅游时
点评
1. 这有些冤枉我们中国人。毕竟我们 中国人才富裕起来几年啊,终于可以 像小日本儿那样了,走到哪里都拍照 了。 2. 中国人喜欢的不是思考生命的意义, 而是“到此一游”的意义。 3. 毕竟,有照片可以说明俺老兄到过什 么什么地方了。尤其是去了国外,则 更是要用照片说明。
13、审美
2、80~90年代, 3、2000年以后, 那叫一个恶心! 那叫五毒攻心!
一个德国人如何用图阐释
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专题(四)
1、表达个人观点时


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 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 “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在生活中发生的实际状况中最有趣的是,一 个中国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 自己的观点的话,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 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事实上,中 国人的处事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话到 嘴边留半句”。因此,在老外眼中来看,中 国人表达意思时,总令他们费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