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我的金色阿勒泰》教案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三单元《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教案】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了解阿泰勒: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
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
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日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教师播放歌曲,思考:(1)乐曲的情绪、乐曲的特点?生:歌曲旋律节奏较为简洁,句式结构比较自由,赞颂了阿勒泰群山下美丽的牧场和家园。
(2)运用的乐器是什么?生:冬不拉,是一种二弦弹奏乐器,是哈萨克族3、再次欣赏乐曲:(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我的金色阿勒泰》《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我的金色阿勒泰》《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内容: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聆听《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新疆少数民族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
2、结合《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了解“三段体”结构特点。
3、了解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
4、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感受民族音乐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哈萨克族、塔塔尔族)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歌曲啊?老师演唱《玛依拉》片段,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哪个民族的?(引出同学们对哈萨克族音乐的兴趣)。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展示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阿勒泰地区自然风光)。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回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地域不同、风俗不同,那他们的音乐也充满了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先欣赏一首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演唱《玛依拉》之前可讲述哈萨克族民歌类型,学生说出《玛依拉》属于哪一类)二、教学过程1、欣赏歌曲(1)初听歌曲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结合刚刚看到的画面,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结合歌词欣赏,学生说出歌曲类型,及介绍本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冬不拉弹唱)(2)简要介绍新疆阿勒泰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千米。
全区总面积117078平方千米。
总人口66万人(2012年)。
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36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约占总人口一半,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这里的风光秀美,山峦起伏,自然资源丰富,并且哈萨克人至今还保留着季节性的游牧方式。
(3)再听歌曲师:下面就让我们骑着马儿和哈萨克老乡共同领略一下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吧。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 3.2.1我的金色阿勒泰 教案设计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我的金色阿勒泰》课时教学目标:一、聆听塔塔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的民间歌曲,对比欣赏这三首民歌,感受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认识冬不拉、库木孜等新疆特色乐器。
二、结合聆听《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了解“三段体”音乐结构的特点。
三、欣赏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感受这一传统大曲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价值。
体验“赛乃姆”音乐特点,学习“赛乃姆”节奏型,并能运用这一节奏型为《赛乃姆》旋律进行伴奏。
教学重点:感受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特色乐器及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体验“赛乃姆”音乐特点,并能运用赛乃姆节奏型为旋律伴奏。
教学过程:一、丰富多彩的新疆少数民族歌曲欣赏复习提问:边唱边想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由谁收集整理创编的?(一)《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由王洛宾整理的一首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边听边思考:①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民歌?②歌唱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③节奏有什么特点?1、播放歌曲,听后讨论。
2、教师归纳总结(略)3、齐读典型节奏型“x x ▏x. x x x ▏x - ”,并听琴跟唱第一段歌唱。
4、了解复三段体结构。
(二)《我的金色阿勒泰》1、认识乐器:冬不拉课件出示图片,简介冬不拉。
2、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歌曲简介。
视唱第一乐句曲谱前4小结。
(1-4小节)边听边思考:歌曲使用了哪些音?主音是哪个?歌曲的节奏是稀疏的还是紧凑的?速度怎样?歌曲的旋律线又有何特点?听后讨论交流:歌曲使用了“1 2 3 4 5 6 ♭7ⅰ”,主音“1”;节奏稀疏,中速;歌曲旋律有上行、下行、波浪形;抒发了哈萨克人对自己家乡的赞美。
(三)《歌唱吧,我的库木孜》1、认识乐器:库木孜2、播放歌曲《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思考:与《我的金色阿勒泰》在节奏、速度、情绪等方面何变化?3、模唱第四乐句,体验柯尔克孜族的民歌风格。
二、走近维吾尔族之魂《十二木卡姆》(一)、初识《十二木卡姆》1、看视频,说说这是哪种表演形式?这种艺术形式的名称叫什么?2、视频中有我们认识的乐器吗?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短片中的这种艺术形式称为“十二木卡姆”。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公开课教学设计《我的金色阿勒泰》教案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公开课教学设计《我的金色阿勒泰》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的金色阿勒泰》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了解阿泰勒: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
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
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可以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音乐游戏和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乐器的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乐器操作熟练度,以便在实践活动环节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5.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音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音乐在广告中的作用等。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感受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的变化。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分享他们对于音乐元素的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如观看音乐电影、参加音乐活动、学习音乐软件等,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3. 提供一些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机会,如参加学校的音乐会、参加音乐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交流和合作,如组建音乐小组、参加音乐社团等,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交流能力。
4. 音乐传承能力:通过学习新疆民歌、民族乐器和舞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传承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a) 新疆民歌的特点及情感表达
初中七年级音乐《天山之音》单元主题设计

初中七年级音乐《天山之音》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本单元着重介绍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哈萨克族歌曲《我的金色阿拉泰》、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体裁丰富,风格多样,说唱结合是新疆音乐的特色,并能使学生了解到冬不拉、库木孜、小提琴等多种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并参与音乐实践创造活动,从而对新疆音乐产生兴趣。
本单元由三个专题组成,一是学唱歌曲,二是欣赏歌、乐曲,三是探究新疆民歌特点及创编。
重点在于体验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和其典型的节奏特点,从而为新疆人民创造的优秀民族音乐感到骄傲。
通过三个专题的划分及单元主题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单元主要学习方式是唱歌、欣赏、创编新疆舞蹈动作等情境。
学生预期能够达到理解新疆音乐产生的特点和发展的环境,本单元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把握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难点是把新疆民歌的典型节奏性和小六度、小三度等音调演唱准确。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我的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新疆各地民歌、器乐曲、歌舞曲,了解新疆音乐的基本节奏特点。
2.通过学唱、聆听和参与体验,感受新疆音乐欢快、活泼的形式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范唱、欣赏视频,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收集并讨论新疆民歌的有关知识,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感受新疆音乐的情绪、风格和特点,及它们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
2.通过编创环节,体现团队的智慧和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1.能够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青春舞曲》及几个主要歌、乐曲的主题。
2.了解新疆民族音乐典型的音乐风格、节奏和其奏乐器的特点。
3.参与创编活动,体会载歌载舞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4.了解新疆民歌的创作源于民众的生产、生活,是我国民歌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有传承的责任意识。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3.2.1我的金色阿勒泰教案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哈萨克族音乐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哈萨克族音乐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哈萨克族音乐。
首先,在音乐审美方面,通过欣赏和演唱《我的金色阿勒泰》,使学生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其次,在文化理解方面,通过对哈萨克族音乐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全球视野。
再次,在艺术表现方面,通过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和编排,使学生能够运用音乐语言进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哈萨克族音乐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哈萨克族音乐和《我的金色阿勒泰》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简短介绍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哈萨克族音乐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特点。
(3)让学生参与哈萨克族音乐创作活动,如编创哈萨克族歌曲、编排哈萨克族舞蹈等,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展哈萨克族音乐知识竞赛或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
(5)组织学生参观哈萨克族音乐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6)鼓励学生参与哈萨克族音乐教育项目,如支教、志愿服务等,提高他们对哈萨克族音乐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度。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哈萨克族音乐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七年级音乐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我的金色阿勒泰》教案

《天山之音—青春舞曲和我的金色阿勒泰》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课时:1课时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单元《天山之音》一、教材分析:单元《天山之音》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音乐文化。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歌舞之〞的美称。
新疆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多元化特点,因而在音乐文化上也就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受西域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等影响深远,时至今日,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民,继承并发扬了这些鲜明的民族风格而著称于世,本单元主要就是让生们对新疆地区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方案三课时完成,本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以维吾尔族《青春舞曲》和哈萨克族《我的金色阿勒泰》作为学唱和欣赏的主要歌曲。
《青春舞曲》是由作曲家王洛宾搜集编创的一首维吾尔族民间歌曲。
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
它不仅短小精悍,而且有激人奋进的哲学思想,王洛宾在创编中运用了中国传统作曲“鱼咬尾〞的创作方式,使作品更能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为西部少数民族音乐做出了伟大的奉献。
《我的金色阿勒泰》是哈萨克族的一首颂赞歌曲,表演形式属于“冬不拉弹唱〞。
歌曲歌颂了阿勒泰的群山及群山下的草原牧场,歌颂了阿勒秦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哈萨克人民热爱家的纯朴感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阶段的学习,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但是音乐根底理论知识还是较差,音的长短、节奏与节拍等在运用上还需要老师多引导。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新疆歌曲,学生在新疆特色节奏附点音和切分音拍打上会需要多加练习,学生在演唱歌曲时,音准和演唱技巧问题,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意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从体验不同民族歌曲的情绪中,感受到对民族音乐、祖国和家的热爱,也使学生能从作品中懂得青春易逝,珍惜光阴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金色阿勒泰》教案
教学内容:
唱歌《我的金色阿勒泰》。
教学目的:
1、能够对我国哈萨克民族的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与中原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亲情绪演唱《我的金色阿勒泰》并背唱。
3、能够用冬不拉《我的金色阿勒泰》配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利用冬不拉弹唱教学的方式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难点是为《我的金色阿勒泰》伴奏。
教学用具:
冬不拉、中国地图、多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设计:
1、歌唱知识
(1)歌唱的发声状态
注意气息的控制以及声音的轻灵与弹性。
(2)弹奏乐器的关键问题
要学会正确的指法,在熟练练习的基础上加上音乐,从而达到完成一部作品的程度。
2、导入新课
在歌曲《向幸福出发》背景音乐下,跳一段阿萨克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阿萨克族民歌《我的金色阿勒泰》,板书课题“我的金色阿勒泰”。
3、歌曲学唱
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老师弹唱,让同学先作了解,然后老师教同学如何弹奏阿布拉最后配上音乐合唱。
4、表演
(1)播放一段阿萨克族舞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2)请同学们为歌曲《我的金色阿勒泰》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为歌曲伴舞。
5、合作
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孩子们的学习推向高潮。
小节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阿萨克族歌曲,热情好客的阿萨克族族人创造了动人的歌声和多姿多彩的舞蹈。
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并要象歌中所唱的那样珍惜青春大好时光。
同时通过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来加强我们对于56个民族是一家的信念,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他们为我们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