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2013)-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 《赛乃姆》、《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赛乃姆》《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课时:1 课时教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赛乃姆》《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人音版音乐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所选曲目,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它不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冬不拉、库木孜等多种乐器的音色,也能使学生认识了解弹唱、木卡姆、赛乃姆等多种音乐艺术的体裁;还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独唱、歌舞等表演形式的认知;更能加深对维吾尔、塔塔尔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因此通过欣赏、音乐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获得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知识机能,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及风格特点,并对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感兴趣,进而加深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赛乃姆》由数量不同的歌曲组成木卡姆。
其中少则一首,多则可达四首,赛乃姆融歌、舞、乐为一体,具有综合艺术的表现特征。
“歌”是指赛乃姆的声乐部分,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直接阐释歌曲的艺术内容,也直接地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感情。
在演唱上,歌者可以增减歌曲,但不能颠倒顺序。
“乐”是指为歌舞伴奏的器乐及歌舞中间的器乐“间奏曲”。
演奏乐器主要由弹布尔、手鼓等。
其中手鼓在赛乃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既掌握着歌舞乐的速度,以及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着歌舞的艺术气氛。
“舞”赛乃姆的舞蹈动作优美抒情。
其主要特点是:手、肩、头等部分的舞蹈动作协调一致。
赛乃姆的舞蹈动作多来源于生活。
《赛乃姆》以2/4拍为主,有时在其中混合进5/8拍;乐曲的旋律主要呈现在以“3”为主音的七声音阶上。
乐曲多用重复的乐句和变化重复的乐句,切分节奏是其重要的表现特征,乐句中有时也会出现短小的乐节。
《在那音色的月光下》是塔塔尔族反应爱情生活的一首名额,歌曲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及个人的情怀:沙滩、月光、往事的踪影、梦幻等,表达了青年人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歌曲为3/4拍,中速,三段体结构(即A+B+A1的单三部曲式)。
A 段和再现段均为bE大调,B段为be小调。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人音版》的歌词含义和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情感表达;2.学生音乐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歌曲的音乐表现能力;2.情感的传达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听课、讨论、感悟;2.合作、齐唱、小组表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华尔兹舞曲,自由让学生走动,活跃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2.听歌领悟(10分钟)播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人音版》的歌曲视频,要求学生将心理的想法感觉化,记录在纸上或口头表达。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小组合作,自主研究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学生应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探究。
4.情感表达(20分钟)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要求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情感和感悟,通过音乐表现勾勒出情感和情景。
学生通过唱歌和演唱,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表达。
5.小组合作表演(10分钟)要求小组合作,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表演,以展示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6.导出(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
六、教学评价1.教学目标达成度通过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教学过程评价本课是一节非常充实的音乐课,通过教师的导入,在学生集体扭动的舞曲中,轻松愉快地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通过听歌和领悟,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进行了理解和感悟。
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学生的音乐合作和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建议需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加强课程的设计和学习方式。
七、总结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和表现,请大家继续关注。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2013)-第三单元天山之音——《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

课题:《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执教人:课题《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授课时间课型综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跟着音乐和范唱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过程与方法: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教学重点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音乐文化、民俗风情;感受、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视觉图像法2、情感教学法3、视听结合法学法指导学生通过体验、讨论、欣赏、演唱、等各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体会歌曲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备注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
咱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其中中华民歌更像是一座宝藏,丰富多彩。
接下来老师将演唱一小段民歌,听完后请同学们回答两个问题。
1、什么地方的民歌2、歌名是什么老师演唱《达坂城的姑娘》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1、出示课件,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历史变迁、音乐文化、风俗习惯等。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
B、塔塔尔民族的宗教信仰、服饰穿着、音乐文化等C、婚嫁习俗。
2、我们来听一听教师弹唱《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有过和亲人离别的体验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3、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表情术语?并简要分析曲式结构A+B+ A(二)、歌曲学唱1、教师范唱,教唱。
2、播放视频《在银色月光下》学生跟唱,强调歌唱姿势,运用恰当的情绪情感。
三、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这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我的金色阿勒泰》《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我的金色阿勒泰》《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内容: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聆听《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新疆少数民族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
2、结合《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了解“三段体”结构特点。
3、了解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
4、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感受民族音乐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哈萨克族、塔塔尔族)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歌曲啊?老师演唱《玛依拉》片段,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哪个民族的?(引出同学们对哈萨克族音乐的兴趣)。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展示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阿勒泰地区自然风光)。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回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地域不同、风俗不同,那他们的音乐也充满了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先欣赏一首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演唱《玛依拉》之前可讲述哈萨克族民歌类型,学生说出《玛依拉》属于哪一类)二、教学过程1、欣赏歌曲(1)初听歌曲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结合刚刚看到的画面,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结合歌词欣赏,学生说出歌曲类型,及介绍本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冬不拉弹唱)(2)简要介绍新疆阿勒泰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千米。
全区总面积117078平方千米。
总人口66万人(2012年)。
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36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约占总人口一半,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这里的风光秀美,山峦起伏,自然资源丰富,并且哈萨克人至今还保留着季节性的游牧方式。
(3)再听歌曲师:下面就让我们骑着马儿和哈萨克老乡共同领略一下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吧。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塔塔尔族的民歌,增进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化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2、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聆听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学习“三段体”音乐结构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表现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2、体验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课前准备: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塘市初级中学的钱萍老师,今天很高兴认识你们~首先来跟着老师放松一下~(拍拍手、耸耸肩、挥挥手、打打响指等)同学们开不开心呀~生:开心~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师:好~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美妙的音乐之旅吧~(组织上课师生问好)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
不过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要把刚才的动作跟着老师融入到这段音乐中来。
(边听边把我们刚才的动作做一做~) 师:来~让我们动起来吧~师:你们表现得真棒~那么这段音乐给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轻快、活泼……师:你知道这段音乐它来自我国的哪一个民族呢,学生讨论生:藏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师:是的,这段音乐它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它是新疆的另一个少数民族——塔塔尔族~这个族可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塔塔尔族,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美妙的音乐~欣赏视频——《塔塔尔族》师:谁能告诉我,你觉得塔塔尔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生:开放、热情、能歌善舞……师:是的,塔塔尔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但是在他们民族里几乎每个人都会跳舞,所以他们族每年春天都要举行盛会——撒班节,也叫犁头节。
在那时他们总是选择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尽情地欢歌起舞如醉如痴~二、新课教学:引出主题师:在这样一个热情的民族中,存在许多优秀的民歌。
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不一样风格的塔塔尔族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请看视频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 生:忧伤、思念、痛苦……师:是的,其实老师第一次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给我也是这样一个感觉~好像一个高贵的公主和一个贫穷少年忧伤的爱情故事,歌曲的忧伤把少年失恋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分析、教唱歌曲: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旋律,你觉得这个谱子中蕴藏着什么奥秘在里面呢, 生:前后一样,师:嗯。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设计 (3)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对歌曲产生兴趣,热爱新疆音乐,学习新疆人民乐观积极的精神。
2、能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能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A部分。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的乐理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比较薄弱。
因此,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同时也需要多进行对其它音乐知识的补充,因此,本学期对学生的音乐教学重点在音乐欣赏、分析、音乐内容理解。
3重点难点1、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A部分。
2、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4教学过程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讲讲对月亮的感受。
2、请学生朗诵有关“月亮”的诗词,演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如:李白《静夜思》,苏轼《水调歌头》,歌曲《十五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弯弯的月亮》、《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
)3、引出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二、聆听体验1、欣赏歌曲,分辨歌曲速度、节拍、情绪。
感受歌词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2、简介塔塔尔族的风俗、舞蹈、音乐。
3、聆听全曲,请学生分析歌曲描绘了那些内容,曲式结构及每个乐段的特点:A:以回忆往事的内容为基调,其旋律多为下行的级进,显得抒情流畅。
B:旋律以下行为主,偶尔也会有些上行的旋律,但很快地转为下行。
使音乐旋律显得更加悲伤和惆怅,表现了年轻人失去爱人的内心痛苦。
C:再现A段,表达青年人追求幸福的愿望。
4、随钢琴,用“mu”模唱歌曲A部分旋律5、随钢琴唱歌曲A部分歌谱。
6、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歌曲A部分。
三、拓展提升用竖笛吹奏全曲。
四、教师小结。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下三单元《欣赏: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2、认识了解塔塔尔民族
3、培养学生各民族要相互团结、友爱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唱歌曲的同时,了解塔塔尔民族,培养学生的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
3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2、培养学生各民族要相互团结友爱的精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师:(播放PPT)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吗?
生:。
师:他们是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属于白色人种。
塔塔尔是蒙古族的部落之一,又称鞑靼,两者均是“Tatar”的音译。
“塔塔尔”和“达怛”、“达旦”、“达达”、“达靼”同为“鞑靼”的不同译音。
塔塔尔斯坦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只有在俄罗斯政区图上才把它标出来。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塔尔族人口数为4890。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3.2.3《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感升华:
结合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与情感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 3.2.3《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 3.2.3《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案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现和表达。
5. 技术支持: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设备正常运行,如投影仪、音响、电脑等。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检查并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设备正常运行。如有必要,可以提前向学校申请技术支持。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重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
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
(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
B、婚嫁习俗。
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A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
视唱曲谱A和A 段。
(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创新反思: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用画笔画下你的所想到的画面。
让父母同学给你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