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研究成果,研究心理学的基础规律以及管理人员如何在工作中把握这些规律。

要求: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观点;了解人类心理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在管理工作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一些应用性强的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显示出其实用价值。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及其应用(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学对象一、心理学的定义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心理科学的性质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分支一、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的学派一、构造心理学二、机能心理学三、格式塔心理学四、行为主义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实验法四、访谈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功能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控行为三、预测未来四、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第二章感觉与知觉(建议4课时)第一节感觉现象四、感觉的定义五、刺激与感觉的关系六、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特性一、知觉的定义二、知觉的心理特征第三节知觉现象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三章意识与注意(建议4课时)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七、意识的界定八、意识的不同状态九、意识的作用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的基本特征二、睡眠的阶段三、睡眠失常四、梦与做梦第三节催眠一、催眠的特征二、催眠理论三、催眠的基本过程第四节注意一、注意的特性二、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种类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建议4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十、记忆的定义及基本过程十一、记忆的测量十二、记忆的分类第二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记忆的增强一、遗忘二、增进记忆的方法第四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的分类第五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四、元认知策略第五章思维(建议4课时)第一节思维概述十三、思维的概念和特征十四、思维的构成与过程十五、思维的类型第二节问题解决中的思维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与策略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二、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第四节决策一、决策概述二、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三、两种常见的影响决策的效应第六章情绪(建议4课时)第一节情绪的性质和功能十六、情绪的概念十七、情绪的成分十八、情绪的功能第二节情绪的表达一、面部表情二、状态表情三、语调表情第三节情绪的分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二、心境、激情和应激第四节情绪的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理论三、沙赫特——辛格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一、情绪调节的含义二、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三、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第七章动机与行为(建议4课时)第一节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十九、动机的性质二十、动机的种类二十一、动机与行为第二节生理性动机一、饥二、性动机三、母性动机第三节社会性动机一、成就动机二、权力动机三、亲和动机四、工作动机第八章能力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能力概述一、能力的定义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第二节能力结构一、因素说二、三维结构模型三、智力的三元理论第三节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测量二、特殊能力测量三、创造力测试四、智力测验的预测力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五节影响能力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三、自身努力第九章人格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人格的界定二十二、人格的概念二十三、人格特性第二节人格的构成一、认知风格二、气质三、性格四、自我调控系统第三节人格学说一、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类型说三、人格维度说第四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家庭环境因素三、早期童年经验四、学校教育因素五、社会文化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第五节人格测评一、测验法二、投射法三、情景测验第十章社会认知(建议4课时)第一节自我和自我完善二十四、自我的本质二十五、自我完善第二节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一、印象形成二、印象管理的策略第三节社会态度和偏见一、社会态度概述二、社会态度的形成三、社会态度的转变四、偏见第四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的一般概念二、归因偏差第十一章社会行为(建议3课时)第一节人际吸引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二、爱情第二节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一、助人行为二、侵犯行为第三节从众、依从和服从一、从众二、依从三、服从第四节竞争与合作一、竞争与合作二、优先选择竞争第五节群体行为一、群体决策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第十二章心理健康(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压力与健康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二节心理异常一、心理异常概述二、心理异常的分类第三节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一、焦虑障碍二、躯体形式障碍三、性障碍四、心境障碍五、精神分裂症六、人格障碍七、进食障碍八、物质滥用与药物依赖第十三章心理咨询与治疗(建议3课时)第一节生物学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其他生物学治疗第二节心理治疗一、心理动力学疗法二、行为主义疗法三、人本主义疗法四、认知疗法五、家庭疗法第三节心理治疗的效果一、心理治疗的效果二、心理治疗的共同主题第十四章毕业发展(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定义二、毕业发展观第二节毕业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一、毕业认知发展二、毕业道德发展第三节毕业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人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十五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建议3课时)第一节职业选择一、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二、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三、招聘和选拔中常用的心理测评技术第二节生涯规划和生涯辅导一、生涯规划二、生涯辅导。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基本命题,以实验研究为基本方法,试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掌握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绪、语言等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的科研文献。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分类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2、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和功能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底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二)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1、视觉的生理机制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视觉通路和视觉中枢颜色视觉的理论2、听觉的生理机制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通路和听觉中枢声音定位的机制3、躯体感觉的生理机制皮肤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深部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4、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神经基础知觉的组织原则(三)学习与记忆的生理机制1、学习与记忆的分类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新皮层在记忆中的作用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3、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基因表达与学习记忆(四)情绪的生理机制1、情绪的分类和表现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2、情绪的神经基础杏仁核在情绪中的作用下丘脑在情绪中的作用前额叶皮层在情绪中的作用3、情绪的神经化学机制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情绪神经肽与情绪(五)语言的生理机制1、语言的神经基础语言中枢的定位语言的单侧化优势2、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语言产生的神经机制语言理解的神经机制(六)意识的生理机制1、意识的概念和特征意识的不同层次意识的主观体验和客观测量2、意识的神经基础大脑皮层的广泛激活与意识丘脑在意识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讲解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

生理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生理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生理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b. 掌握生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c. 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d. 掌握提升生理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2.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意识;b.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和乐观心态;c.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d.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保持自信和自尊。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生理心理健康的概念及重要性;b. 压力源和分类;c. 生理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a. 如何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b. 如何提升生理心理健康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理心理健康a. 生理心理健康的概念及特点;b. 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压力源和分类a. 压力的概念及常见的压力源;b. 压力的分类和影响。

3. 生理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a. 锻炼和运动对生理心理健康的益处;b. 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c. 放松和休闲方式的选择;d. 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讲述一个生理心理健康故事,引发学生对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2. 学习a. 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问答等方式,介绍生理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b. 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源及应对方法,并做汇报;c. 指导学生掌握提升生理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3. 演练a. 带领学生进行生理心理健康测试,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b. 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计划,并进行实践。

4. 总结a. 整合学习内容,总结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提升方法;b. 鼓励学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2. 鼓励学生在课堂外继续关注和维护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育教案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状态。

02《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02《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61802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学时数:54学分数:3执笔者:编写时间:2004年8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生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生理基础的科学。

通过生理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要旨;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难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要旨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第四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第二章神经解剖学基础(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解剖学定位;脑的概观;脊髓的概观;周围神经系统(二)教学内容:重点:脑的概观难点:神经系统的解剖定位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解剖定位第二节脑的概观第三节脊髓的概观第四节周围神经系统第三章体内信息加工和传递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突触传递的化学性质;脑表现的整体电位;激素。

(二)教学内容:重点: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难点:神经细胞兴奋和传导的离子运动第一节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第二节神经细胞兴奋和传导的离子运动第三节突触传递的化学性质第四节脑表现的整体电位第五节激素第四章感觉的基本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感觉世界的多样性和适当刺激;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感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二)教学内容:重点: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难点:感觉系统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第一节刺激的多样性和适当性第二节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三节感觉系统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第五章知觉的加工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视觉信息的加工;听觉的信息加工;平衡觉的信息加工;躯体感觉的信息加工;嗅觉的信息加工;味觉信息的加工;个体的经验对知觉系统的影响。

生理心理学课程设计案例

生理心理学课程设计案例

生理心理学课程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生理心理学在生物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解释生理心理学在生物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3.分析生理心理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4.评价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验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2.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讲解生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如脑与行为的关联、神经递质的作用等。

3.生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介绍生理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方法。

4.生理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生理心理学在生物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研究,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学生就生理心理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理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实验法:学生参与生理心理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生理心理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生理心理学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生理心理学教学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生理心理学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28学时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心理学类课程。

该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使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基本活动规律,掌握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要求学生在学完此门课程后能够将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与心理健康教育现实问题相结合。

2.本课程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对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学习、言语和思维、本能和动机、情绪和情感以及人格的生理机制进行介绍,同时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焦点也进行适当介绍,侧重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的介绍。

3.本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务使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了解心理发展的生理机制,为后续的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即基本研究方法和神经系统解剖基础,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进展,理解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

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课程实践活动以及分析反思见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心理问题等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生掌握情况。

试题的编制,按照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40 :45 :15 分布。

大学教学大纲_医学心理学

大学教学大纲_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Course Outline of Clinical Psychology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S0118开课时间:第二学期总学时数:36开课部门:基础医学院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考核方式:学期论文70%,平时成绩30%预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主讲老师:章震宇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姜乾金,《医学心理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参考资料: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2月2.徐俊冕等,《医学心理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3.杜文东等,《医学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8月4.朱志珍,《医学心理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5.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程简介:《医学心理学》是集知识性、应用性、操作性的一门高级心理学课程。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树立心身整体医学的指导思想,具备解决临床心理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涉及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医患关系、变态心理、心身疾病、心理评估、心理治疗等。

课程共计36学时,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

第一章医学心理学的理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精神分析心理学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三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第四节认知心理学第五节生理心理学2.教学要求(1)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了解这些理论对医学心理学的影响。

第二章应激1.主要内容第一节应激的概述第二节应激源第三节应激的反应第四节应激中介机制和应对第五节应激障碍2.教学要求(1)掌握应激的过程:应激源;应激反应;应对(2)掌握应激的应对第三章变态心理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理障碍第三节神经症第四节精神分裂症2.教学要求(1)掌握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2)了解各种心理障碍。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

熟悉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如教育、临床、工业等)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他人心理和情感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贡献。

探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2、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3、感觉与知觉阐述感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特性,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分析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知觉与错觉的关系。

4、意识与注意探讨意识的层次和状态,如清醒意识、睡眠与梦、催眠等。

介绍注意的种类、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5、学习与记忆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分析记忆的过程、类型和遗忘规律,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6、思维与语言探讨思维的形式、过程和策略,如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

研究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动机与情绪分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和类型,如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103001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28学时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心理学类课程。

该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使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基本活动规律,掌握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要求学生在学完此门课程后能够将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与心理健康教育现实问题相结合。

2.本课程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对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学习、言语和思维、本能和动机、情绪和情感以及人格的生理机制进行介绍,同时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焦点也进行适当介绍,侧重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的介绍。

3.本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务使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了解心理发展的生理机制,为后续的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即基本研究方法和神经系统解剖基础,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进展,理解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机制。

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课程实践活动以及分析反思见习过程中观察到的心理问题等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生掌握情况。

试题的编制,按照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40 :45 :15 分布。

最后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与课堂参与度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研究方法,理解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应用基本概念和生理机制规律分析、解释现实中的心理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具备科学的发展观,以及具备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一)知识目标1、理解生理心理学的常用的研究方法2、掌握基本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学习的生理机制3、了解高级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包括本能和动机、情绪和情感以及人格的生理机制(二)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实际问题2、能够灵活理解并阐述基础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3、能够在见习过程中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应用于实践活动(三)素质目标1、形成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学基础2、形成用科学的视角理解和分析实际的心理问题3、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能够进行初步的、独立的心理研究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生理心理学导论【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生理心理学的起源与学科性质。

2、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历史。

3、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4、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5、掌握脑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6、掌握神经元内外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教学时数】4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理心理学概论(一)生理心理学的起源(二)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神经组织(二)神经系统(三)脑结构与功能本章思考题1.生理心理学与生物学有什么渊源关系?2.常用的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神经元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4.神经元有哪些类型?5.突触传递的特点有哪些?6.什么是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第二章感知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视觉信息产生过程。

2、掌握视觉信息传递的通路。

3、掌握视觉信息的加工与编码机制。

4、理解听觉信息传递的通路。

5、理解听觉信息的编码机制。

6、了解躯体感觉与其他感觉信息传递的通路。

【教学时数】6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视觉(一)视觉信息的产生(二)视觉信息的传递(三)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四)视觉失认症(五)面孔知觉第二节听觉(一)声音刺激的物理参数和心理物理学参数(二)耳与听觉通路(三)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四)听觉门控理论与听觉门控障碍(五)听觉失认症第三节躯体感觉及其他感知觉(一)味觉及其信息编码(二)嗅觉及其信息编码(三)躯体感觉模式及其编码(四)深、浅感觉及其通路(五)内脏感觉与痛觉本章思考题1.视网膜由哪些部分构成?2.什么是视感受单位?3.视皮层细胞的感受野有哪些类型?4.纹状皮层是如何组织视觉信息的?5.什么是视觉失认症?视觉失认症有哪几种?6.听觉有哪几种神经编码方式?第三章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非随意注意的主要理论。

2、理解选择性注意的脑机制。

3、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征。

4、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机制。

【教学时数】2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非随意注意与选择注意(一)非随意注意及其相关理论(二)选择注意及其脑机制(三)选择注意、知觉与记忆第二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含义(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征(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机制研究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朝向反射?2.波斯挪的注意网络由哪三个部分构成?3.注意缺陷障碍有哪些表现?第四章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学习的基本模式。

2、掌握三种学习的脑机制。

3、理解记忆的脑机构基础。

4、理解记忆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

5、掌握海马的形态与功能特点。

6、理解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

7、掌握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的脑机制。

【教学时数】6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的模式(一)联想式学习(二)非联想式学习(三)程序性学习(四)认知学习(五)情绪性学习(六)味-厌恶式学习(七)印记式学习第二节学习与记忆的脑机制(一)学习的脑机制(二)三种学习模式与其脑区关系(三)记忆的痕迹理论(四)多重记忆系统及其脑结构基础(五)记忆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第三节海马在学习与记忆中的作用(一)海马的形态与功能特点(二)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三)记忆障碍本章思考题1.学习有哪几种基本模式?2.什么是长时程增强?引发长时程增强的条件有哪些?3.经典条件反射中LTP是如何形成的?4.什么是延缓反应?什么是交替延缓反应?5.什么是顺行性遗忘?什么是逆行性遗忘?6.海马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第五章言语、思维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失语症的种类和特点。

2、理解言语思维和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的关系。

3、了解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

【教学时数】2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言语障碍(一)失语症(二)失读症(三)缄默症第二节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一)言语思维和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二)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三)言语-思维的脑机制本章思考题1.失语症有哪几种?有何特点?2.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有哪些?3.言语思维和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有何关系?第六章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睡眠的周期与类型。

2、了解睡眠的功能。

3、理解睡眠的脑机制。

4、掌握渴和饮水的类型。

5、掌握渴信息的中枢。

6、掌握饱和饥饿信息的中枢。

7、了解进食障碍的类型。

8、了解性行为的神经中枢。

9、了解性行为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教学时数】3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睡眠与觉醒(一)睡眠类型与睡眠周期(二)睡眠功能与睡眠剥夺实验(三)睡眠理论(四)睡眠机制第二节摄食行为(一)饮水行为与渴(二)进食(三)脑机制(四)进食障碍第三节性行为(一)性的发育(二)性行为的神经中枢(三)性行为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四)性行为的环境、心理因素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有何功能?2.什么是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有何功能?3.对觉醒状态发挥作用的五种神经递质是什么?4.渴有哪两种类型?5.短期饱食信号来自于哪几个方面?6.激素对性行为有什么作用?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经典实验。

2、掌握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情绪控制与调节的脑机制。

3、掌握愤怒和攻击行为的生理机制。

4、了解常见的情绪障碍。

5、了解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3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一)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二)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一)情绪、情感的神经机制(二)情绪、情感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三)愤怒与攻击行为的生理机制第三节几种情感障碍的生理机制(一)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二)成瘾行为本章思考题1.情绪的经典理论有哪些?2.什么是假怒实验?什么是自我刺激实验?3.杏仁核在情绪识别中有什么作用?4.愤怒与攻击行为的脑机制是什么?5.有哪些情绪障碍?第八章人格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

2、理解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

3、了解智力障碍及其脑机制。

【教学时数】2课时左右【授课方式】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格理论与变态人格(一)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二)变态人格的生物遗传学基础(三)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第二节智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一)智力的生理基础(二)智力障碍及其脑机制本章思考题1.巴甫洛夫的气质理论是什么?2.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度是什么含义?3.人格差异的E-S理论是什么?4.智力障碍的脑机制是什么?(二)教学设计每节课以回顾前节内容开始导入新内容的介绍,在每个章节开始时以录影或文字呈现一个相关案例,导入章节内容;在每个章节结束后,通过该节开头案例进行理论总结,并给予一定的文献资料参考,部分章节需要学生在给予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独立检索补充文献并进行阅读总结,形成小论文。

部分内容可结合课程实践活动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理念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采用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试讲、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突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

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特别是感知觉的生理机制部分,学习与记忆的生理机制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学生缺乏必要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在理解相关术语上有一定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