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喷雾造粒技术进展
流化床喷雾造粒技术进展

在底部喷雾的流化床内 ,由于液滴的沉积和生 长主要在射流区 ,因此在射流区内的温度较其它区 域的温度低 ,湿度高较其它区域的湿度高 。
图 3 是底部喷雾尿素造粒过程中典型的床层内 部温度分布图 ,横坐标是径向上离开喷嘴 (床层中心 , R = 0) 的距离 ,纵坐标是温度 , h 代表轴向上离开气体 分布板的距离 ,喷嘴与分布板的距离为 10 mm。
Progress of Spray Granulation in Fluidized Beds
ZHANG Dong2li2 , HAO Dong2sheng1 , SHU An2qing2 , ZHANG Wei2wei1
(1. I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ohhot 010062 , China ; 2. Wuha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Hubei Wuhan 430073 , China)
一般可以通过对传统流化床的改进来实现最常用的是wrster流化床造粒器流化床内加入一个垂直圆管直径通常为床层直径的一半用于改善进床内颗粒的循环颗粒的运动与喷动床内的类似中心处的颗粒向上运动而四周的颗粒向下运动还可有效的防止颗粒附聚提高颗粒表面光滑度而且垂直圆管越长效果越明显切向喷雾造粒器喷嘴安装在造粒器的一侧喷雾液滴切向喷入作旋转运动的颗粒床层内
喷动流化床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造粒方面的应用

大或者 不规 则 的颗粒 . 可 以使 用 喷动 床进 行处 理 . 也 随着 对 喷动 床 的进 一 步 研 究 发 现 , 喷动 床 自身也 存 在较 多 的缺 陷 , 隙 区 内颗 粒 以移 动 床 的形 式 向 下 环
运动 , 隙区颗粒空 隙率 较小 。 环 气体 与颗粒 的混 合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3 卷第 5 08 9 期
文章编号 :0 6 4 8 (0 8 0 — 0 5 0 10 — 14 2 0 )5 0 1 — 4
《 江化 工 》 浙
一l 5一
喷动流化床 的研究进展及其 在造 粒方 面 的应用
卜 , 伟 程榕 , 郑燕萍( 浙江工业大学 化 学工程与材料 学院, 浙江 杭 州 301 ) 104
收 稿 日期 :0 8 0 — 5 20 — 2 2
体流量 : 导流简 的存在使所有 固体在进入喷动 之
前 全部 进 人 导 流 简 ,环 隙 内颗 粒接 近 移 动床 , 颗 粒 在 二个 区 内的停 留 时 间分 布 均 匀 粒 的循 环 速 颗 度 易 于控 制 , 使 得 床 层 内颗 粒 的循 环 运 动更 行 规 这
层 节 涌 的现象 . 能 避免 在 喷 动 床 的环 隙 区 内气 同 义
出现 节涌 现象 .喷 动床 内两 相流 动 机 制 与传 统流 化 床 有很 大 的不 同 . 喷 动床 内颗 粒 有 规 律 的运 动 是 在
接触效率低 和高床层下喷动不稳定 的缺点 , 基本消
除 了环 隙 区底部 ” 区 ” 出现 以及 易 粘结 颗 粒 的团 死 的 聚 现象 。
作者简介 |I (9 3 O ) 男 , 、 18 一 I , 在凑顶 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 : 伟 研 流化床 唢雾造粒。
流化床(FB)造粒技术前景光明(续)

・ 1 ・ 8
化 工译 丛 2 0 0 7年 第 2期
流 化床 ( B) 粒 技 术 前 景 光 明 ( F 造 续)
许 树 松 译
每隔一 定 时 间 , 过 流化 床 的熔 融 尿 素 通 在鼓风 机 的 吹动 下 被 雾 化 后 垂 直 地 吹 向 上
. 进流化 床 的 内部循 环 。在 流化 床 内, 素 粒 送 人 成 品筛 。 尿 该 造 粒 工 艺 采用 9 的尿 素 溶 液 进 行 6 子 不 断地 被 吸 人 , 不 断 地 被 流 化 空 气 带 走 , 又
该 这 尿 素粒 子被熔融尿素包裹后 被流化 空气 带人 造粒 , 浓度 比粉状尿 素所 需 的浓 度还低 , 残 流化床 的特定 区域 , 在该 特定 区域 内, 素颗 种 低 浓 度 造 粒 有 如 下 几 个 优 点 : 留 在 小 颗 尿 粒进 行干燥 、 冷却 和固化 , 然后被 流化 空气带 粒 的 水 分 的 蒸 发 可 以 带 走 大 部 分 的 结 晶 热 量, 减少移 走 结 晶热 量所 需 的空 气 体 积 。这 人下 一道工序 。
原 始 半 工 业 化 装 置 几 乎 被 19 9 9年 的 半 工 业
化装置完 全替 代 了 , 现在 的半工 业 化装 置 的
产 能 为 10/ 。它 具 有 完 全 工 业 化 装 置 的 所 5 td
有工序 , 而且 能够 长期 运 行 。该 装 置 的尿 素 溶液是 由主尿素厂供应 的 , 自备 蒸发器 , 它 以 应对各种浓 度的尿素溶液原料 。 UF T造 粒工 艺 生 产 的两 个等 级 的尿 素
表 1 U T尿素 颗粒 的典 型技 术指 标 F
技 术指 标 项 目名称
流化床制粒技术:优势虽多,影响因素也需重视

流化床制粒技术:优势虽多,影响因素也需重视流化床制粒也叫一步制粒,主要是将常规湿法制粒的混合、制粒、干燥3个步骤在密闭容器内一次完成的方法。
流化床制粒可以使药物粉末在自下而上的气流作用下保持悬浮的流化状态,粘合剂液体将由上部或下部向流化室内喷入,粉末再聚结成颗粒。
流化床制粒有很多优点,比如,对物料的干混、湿混、搅拌、颗粒成型、干燥都在同一台流化床设备内完成,这就减少了大量的操作环节,并节约了生产实践。
流化床制粒还可以使生产在密封环境中进行,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外界对药物的污染,而且能够减少操作人员同具有刺激性或毒性药物和辅料接触的机会。
另外,通过流化床制粒技术制得的颗粒粒度均匀,流动性和圧缩成形性较好。
还能使在组分中含量非常低的药物在制得的颗粒中分布更均匀。
值得一提的是,流化床还能制得多层和多相的功能性粒子。
尽管流化床制粒技术优点很多,但其毕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设备因素,在流化床制粒机中,空气分流板及容器军队粒子的运动产生影响。
其中,容器的材料和形状对粒子运动的影响更大。
如果操作者在使用顶喷流化床时,喷嘴的位置会影响喷雾均匀性和物料的湿润程度,而为了使粒径分布尽可能窄,应尽量调整喷雾面积与湿床表面积一样大。
因为如果位置太高,液滴从喷嘴达到物料的距离较长,增加了液相介质的挥发,造成物料不能湿润完全,呈现喷雾干燥的现象。
而当喷嘴位置太低时,粘合剂雾化后就不能与物料充分接触,所得颗粒粒度不均匀,而且喷嘴前缘也容易出现喷射障碍。
有专家提醒,使用转动切喷流化床制粒时,混合器的构造对制粒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再比如处方因素,包括物料的性质、粘合剂的选择等。
笔者了解到,在流化床制粒中,粒径和粒径分布是物料较为重要的物理学性质。
物料粉末的粒径越小,物料的表面积就越大,所需粘合剂的量也越大。
用亲水性材料制粒时,粉末与粘合剂互溶,易凝集成粒,故适宜采用流化床制粒。
而用疏水性材料的粉粒,则需要依靠粘合剂的架桥作用才能粘结在一起,溶剂蒸发后,形成颗粒。
喷射流化床尿素造粒装置及其发展

喷射流化床尿素造粒装置及其发展喷射流化床尿素造粒装置是一种在化学工业中广泛使用的装置,用于生产尿素颗粒。
它采用喷射流化床技术,通过氨和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尿素颗粒。
这一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环保等优点,在尿素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喷射流化床尿素造粒装置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氨水预热、蒸发分解、升温压力减压、溶液喷雾、颗粒结晶和干燥等步骤。
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溶液喷雾和颗粒结晶。
在溶液喷雾过程中,将化学反应所需的氨和二氧化碳根据一定的比例喷入反应器中,与预先加入的饱和尿素溶液混合。
随着氨和二氧化碳的进一步反应,形成颗粒状的尿素溶液。
在结晶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器中的温度和压力,使尿素溶液中的尿素颗粒逐渐结晶并变得均匀。
近年来,喷射流化床尿素造粒装置在设计和工艺上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升。
一方面,装置的设计结构得到了优化,使得流体在反应器中的流动更加均匀稳定,提高了尿素颗粒的质量和产量。
另一方面,工艺参数的调节和控制得到了更好的实现,使得反应条件更加稳定可控,减小了因工艺波动引起的颗粒结构不均匀的问题。
同时,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喷射流化床尿素造粒装置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喷射流化床尿素造粒装置已经成为尿素工业中最常用的尿素颗粒生产装置之一、它具有生产过程简单、设备投资少、操作方便、灵活性高等优点,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产能的要求。
同时,该装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
然而,喷射流化床尿素造粒装置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例如,颗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尿素颗粒的需求。
此外,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需要提高,以降低设备维修和停机的成本。
还有,如何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加强装置创新的同时,结合绿色化生产和智能化控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喷射流化床尿素造粒装置的工艺和技术,使其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氯化钙喷动流化床造粒技术研究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第一章前言氯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公路溶冰、溶雪、控制尘埃,氯化钙的冰点很低,加入到水泥中可防止冻结,加速硬化等,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化工产品。
目前,我国的氯化钙主要是碱厂的副产物,产品以片状为主,氯化钙含量在74—77%左右。
由于片状产品的流动性很差,强度低、还有较多的细粉,片状产品的棱角还容易划破包装袋,造成产品吸潮,给使用带来不便。
粒状产品则完全克服片状产品的上述缺陷,具有好的流动性,使用方便,市场售价较高,据目前市场调查,片状氯化钙售价为100一120美元t吨,而粒状氯化钙则为200美元,吨左右。
天津碱厂现有氯化钙产量60000吨/年,若能对其部分产品进行造粒,必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氯化钙造粒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
国外虽有多家公司掌握该项技术,但高额的技术费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必需尽快开发出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氯化钙造粒技术。
本文基于这一目的,对氯化钙流化床造粒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着重对流化床床型结构、流化床内颗粒的流体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流化床造粒实验装置的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氯化钙造粒实验。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章文献综述第二章文献综述2.1氯化钙造粒技术的研究概况化工产品造粒是将粉状物料或熔融物料制成颗粒的一种技术。
曹官衡{ll对造粒方法进行了大致分类,分为转动造粒、流化床造粒、搅拌造粒、破碎造粒、压片造粒、挤条造粒和喷淋造粒法七种方式。
在天津碱厂,氯化钙是纯碱生产的副产品,进行造粒的原料是含氯化钙69—70%的水溶液。
在各种造粒的方法中,只有流化床造粒和喷淋造粒法可以以水溶液为原料,在国外也已开发成功流化床法和喷淋造粒法两种粒状氯化钙的造粒方法。
2.1.1流化床造粒法Niro公司【21口I和SULZER公司嘲即采用流化床法生产氯化钙颗粒,流化床造粒的流程示意图见图2.1。
料液由进料泵经喷嘴喷入流化床层中,喷嘴位置可以安装在床层上部或下部。
喷动流化床涂敷造粒技术

流 喷动流化 床 的流体 力学特性 , 系统研 究 了涂 敷 时间、 度 以及 加料速 度对 涂膜 厚度 的影响 。 温
造 粒 是 把 粉 体 或 小颗 粒 聚集 成 大 团粒 ,其 目的在
面 因素 。
于改善其初始 物料的一个或多个性质 , 如流动性 、 加 可 工性、 尘性 、 起 强度、 外观 、 溶解性 、 离析性 等。 目前, 抗
2 实 验 与 分 析
如图1 示 。 所 由于喷动流化床在一 定的操作范 围内才能 获得稳定操作 ,所 以实 际应用过程 中必须考 虑诸多方
3 中国制药装备・02年 7月・ 7 4 21 第 辑
本实验装置 由包液系 统、 热空气流化系统 、 喷动系
z aby y guau装 应 与 究 hn eno n ◆ 备 用 研 一 ug ignyY i i
粘结力大 于 由于重力、 气流冲击作用引起 的分散力 , 则 和 角 度 等 。
液桥干燥或冷 却固化, 形成不易破碎的 固桥 , 从而将若
() 2 造粒 或涂 层装置 。它包括气体分布板 形状 、 开
进料量和流动状态等。 干 个初始粒子粘在一起形成大 的颗粒 ,这种生长方 式 孔率 、
即 为 团聚 式 生长 。
() 3 喷动 介质 。它 包括气 体量 、 口温 度 、 口温 入 出
入 出口湿度等 。 液态 的包液在空气作用下 , 以雾 状进入处于流态 度 、 口湿度 、
化 运 动 的 喷 动床 中 。 化 气 加 热 后 , 接 通 过 气 体 分 布 流 直 板 进 入 喷 动 床 底 部 的环 隙 区 , 环 隙 区物 料 流 化起 来 , 使
喷动流化床造粒实验研究

1 前言造粒过程即将各类粉状、块状、溶液或熔融状原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强度的固体颗粒[1-3]。
通过改变物料群体的物理性质,达到美化外观,减少粉尘污染,提高加工工艺性能,增强效用等目的。
从工艺上说,根据原始微细颗粒团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压力造粒,滚动造粒,喷雾造粒,热融造粒,流化造粒。
压力造粒法是将粉末限定在一定空间中通过施加外力而压紧为密实状态。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模压造粒法,物料装在封闭模槽中,通过往复运动的冲头进行模塑。
另一类是挤压造粒法,在挤压造粒过程中,物料承受一定的剪切和混合作用,在螺旋或辊子的推动下,通过一开口模或锐孔而固结成型。
滚动造粒是粘结剂渗入固态细粉末,形成微核。
团聚的微核经过多次滚动,^后成为一定大小的球形颗粒。
滚动造粒设备常见的有成球盘和搅拌混和造粒机。
喷雾造粒是借助于蒸发直接从溶液或浆体制取细小颗粒的方法。
浆料被雾化器雾化,水分被热空气蒸发后,液滴内固相物聚集成干燥的微粒。
热造粒法是通过热量传递将小颗粒形成较大的实体的造粒方法。
热法团聚过程中可能起作用的团聚机理包括浓泥浆或湿细物料的干燥、熔融、高温化学反应、熔融物或浓泥浆冷却固化或结晶。
根据热传递的方式不同可将热法造粒分为烧结、热硬化、造球、以及干燥固化等处理方法。
流化造粒是利用热空气将物料流化,再把雾化后的粘结剂喷入床层中,粉料经过沸腾翻滚逐渐形成较大颗粒。
流化造粒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造粒技术,正在食品、医药、化工、种子处理、肥料生产等行业中得到普及推广。
喷动流化床造粒过程是流化造粒与滚动造粒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造粒方法。
粘结剂由喷嘴喷入床中,粉料在喷动流化床中翻滚长大,^终形成颗粒。
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投资小等诸多优点。
喷嘴的结构是喷动流化床造粒装置的核心部件,选用合理的喷嘴结构对雾化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喷动流化床造粒机理粉料在流化气的作用下产生流态化,喷动气将粘结剂雾化由底部中心孔喷入,粉料表面沉积一薄层粘结剂,以气-液-固三相的界面能作为原动力团聚成微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Spray granulation techniques in fluidized beds are overviewed in terms of the granulation mechanism , the operation mode and influenced factors. During the spray granulation ,either solutions , suspensions or melted liquid are sprayed onto dried moist particles that are located in the flow zone of the fluidized bed ,then the granulation process involving vaporization crystallization , dessica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s completes in the same equipment . The spray granulation in fluidized beds is suitable to a wide range of particle sizes and shapes , and its products show good flowing property without aggrega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traditional granulation methods , spray granulation techniques have attracted lots of concerns owing to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 equipment compactness , economic and high product capacity.
同 ,因而径向距离上床层温度也不同 ,且中心处的温 度最低 。床温分布的第二个特点说明 ,虽然雾化空 气穿透整个床层 ,但是在轴向上雾滴并非均匀分布 , 而是集中在喷嘴上方的一定区域内 ,颗粒穿过射流 区时长大[8] 。
流化床造粒过程中所有的颗粒都存在热质传 递 ,喷雾区和其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将影响造粒的 类型 、质量和涂层厚度等 。对于气体温度和湿度分 布的监测可以用来优化流化床造粒系统的设计和操 作。 113 床内操作区域
对于顶部喷雾造粒[7] ,低温区覆盖床层的最上 部分并向分布板方向延伸 ,最低温度在喷嘴正下方 。 床层内低温区的轮廓主要有两种形状 :钟形和漏斗 形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
图 1 钟形温度分布和颗粒的循环方式
图 2 漏斗形温度分布和颗粒的循环模式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2 卷第 4 期
张东利等 :流化床喷雾造粒技术进展
291
这两种形状都是从床层顶部最低温度开始 ,不 同之处是钟形以一定的角度向床层内部延伸 ,而漏 斗形直接沿中心轴向下延伸 。低温区形状不同是由 于颗粒的循环方式不同造成的 ,钟形低温区是颗粒 从床层中心轴处上升而从四周下降形成的 ,见图 1 。 漏斗形的形成恰好相反 ,此时颗粒从四周上升而从 中心下降 ,如图 2 所示 。低温区的角度和深度受床 层物料 、流化空气速度和喷雾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
张东利1 ,郝东升1 ,舒安庆2 ,张维蔚2
(11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62 ; 21 武汉化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流化床喷雾造粒技术 ,包括造粒机理 、操作方式 、影响因素等 。流化床喷雾造粒 是将溶液 、悬浮液或熔融液喷雾到已经干燥或不完全干燥颗粒的流化床床层内 ,在同一设备内一 步完成蒸发 、结晶 、干燥或化学反应的造粒过程 。流化床造粒操作对颗粒的尺寸 、形状要求不高 , 所得到的产品无结块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 。与其他传统的造粒方法相比 ,流化床造粒具有工艺 流程简单 、设备装置紧凑 、投资省 、生产强度大等优点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 关键词 :流化床 ;喷雾造粒 ;颗粒 ;溶液 中图分类号 :TQ05119 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s :fluidized bed ; spray granulation ; particle ; solution
造粒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 、化工 、化肥等工业 生产中 ,控制适宜的工艺条件 ,可以得到所需的不同 粒度 、形状和强度要求的产品 。在目前诸多造粒方法 中 ,流化床造粒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它的一个 突出特点是集成粒、混合、干燥等过程于一身 ,与其他 传统的造粒方法相比 ,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装置 紧凑、投资省、生产强度大等优点 ,而且所得到的产品 无灰 、无块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 。为了开发这一技
HΠcm : ●—610 ; ▲—415 ; ■—115 图 3 床层内温度分布
图 3 中温度分布的特点是 :1) 轴线上温度最低 , 径向上离开轴线距离增大 ,床层温度逐渐提高 。2) 在径向上温度分布差别大 ,在轴向上温度分布差别 很小 。主要原因是 ,雾化喷嘴位于流化床层的中央 , 雾化液滴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床层截面上 ,而是集中 在喷嘴的射流区内 ,且在此区中料液喷涂到晶种颗 粒上 ,当颗粒表面上的大部分水份蒸发时 ,颗粒温度 下降 。由于雾化液滴在不同径向距离上分布密度不
在底部喷雾的流化床内 ,由于液滴的沉积和生 长主要在射流区 ,因此在射流区内的温度较其它区 域的温度低 ,湿度高较其它区域的湿度高 。
图 3 是底部喷雾尿素造粒过程中典型的床层内 部温度分布图 ,横坐标是径向上离开喷嘴 (床层中心 , R = 0) 的距离 ,纵坐标是温度 , h 代表轴向上离开气体 分布板的距离 ,喷嘴与分布板的距离为 10 mm。
底部喷雾是将喷嘴安装在分布板中心 ,雾化液 滴进入床层的方向与流化气体相同 。对于在药片颗 粒上进行涂层造粒过程多采用底部喷雾 ,这样可减 少涂层雾化液的损失 。为避免颗粒无规则运动和涂 层 ,底部喷雾流化床造粒器不宜过大 。底部喷雾和 床内喷雾非常容易造成湿式死床而使流化停滞[4] , 设计时要求颗粒在经过喷雾区时速度快 。一般可以 通过 对 传 统 流 化 床 的 改 进 来 实 现 , 最 常 用 的 是 Würster 流化床造粒器 ,流化床内加入一个垂直圆管 (直径通常为床层直径的一半) 用于改善进床内颗粒 的循环 ,颗粒的运动与喷动床内的类似 (中心处的颗 粒向上运动而四周的颗粒向下运动) ,还可有效的防 止颗粒附聚提高颗粒表面光滑度 ,而且垂直圆管越 长效果越明显[5] 。
对于一般的流化床 ,由于固体颗粒的返混 ,除了 分布板附近外 ,床层温度是均一的 ,传热过程集中在 分布板附近 ,床层温度分布是传热的结果[2] 。一般在 操作 稳 定 时 , 床 层 温 度 不 随 时 间 改 变 Nienow 和 Rowe[6] 对床内喷雾造粒过程研究发现 ,雾化液滴在靠 近喷嘴的区域蒸发 ,因此喷嘴附近存在一个低温区。
2005 年 7 月 July 2005
化 学 工 业 与 工 程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 :1004 - 9533 (2005) 04 - 0289 - 07
流化床喷雾造粒技术进展
第 22 卷 第 4 期 Vol. 22 No. 4
造粒溶液的雾化解决了由于液滴过大使颗粒过 度浸润发生湿式死床的问题 。喷嘴在流化床内的安 装位置受装置的形状 、造粒物料以及产品要求等因素 的影响 。造粒位置不同所生产出的颗粒产品也不同 。
流化床造粒过程中的喷雾方式根据喷嘴安装位 置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顶部喷雾 ,切向喷雾和底 部喷雾 。这三种模式的喷雾流化床的结构基本相 同 ,都是由含流化颗粒的造粒室和膨胀室组成[1] 。
术的潜在应用价值 ,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对其成粒 机理 、影响因素及实际操作条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 这里将对一些研究者的成果做简单介绍 。
1 流化床
111 喷雾方式 流化床造粒主要是以雾化溶液为媒体 ,以固体
收稿日期 :2004 - 01 - 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6002) 和内蒙古教育厅资助项目 (zd0013) 作者简介 :张东利 (1961 - ) ,男 ,硕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造粒与流态化工程研究 。 联系人 :张东利 ,电话 : (0471) 6576137 ,E2mail :zhdl @imut. edu. cn。
床层内湿度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 ,高湿度区也 覆盖床层的最上部分且向分布板方向延伸 ,形成的 形状与低温区的形状类似 ,但在床层内的延伸比低 温区大 ,喷嘴附近区域的湿度梯度比其它地方高 。 而且如果床内形成了一个高湿度区 ,即使流化速度 有一定的变化它的形状也不会改变 。当流化速度增 加时 ,高湿度区向床层上部延伸同时床层上部的湿 度梯度增大 。
温度和湿度分布的不同反映的造粒过程中床内 各部分功能不同 ,根据气体温度和湿度分布情况 ,可 以将整个床层分为功能不同的几个区域 。在喷动床 和喷动流化床中区域分布明显[9] ,可以划分为两个 部分 ,一是活跃的喷泉区 ,在这个区域主要是溶液的 喷雾 ;另一个区域是床内的剩余部分 ,在这个区内进 行颗粒混合 。底部喷雾浅层流化床中床层可以分为 以下几部分[7] :射流区 、自由区和流化床 ,如图 4 所 示。
Progress of Spray Granulation in Fluidized Beds
ZHANG Dong2li2 , HAO Dong2sheng1 , SHU An2qing2 , ZHANG Wei2wei1
(1. I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ohhot 010062 , China ; 2. Wuha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Hubei Wuhan 430073 ,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