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补锅-歌词(完整)

花鼓戏补锅-歌词(完整)
花鼓戏补锅-歌词(完整)

花鼓戏补锅

大娘:莫叫莫叫,来了来了……

大娘我笑呵呵,笑呵呵,笑呵呵,呵呵呵!哈哈哈….. 喂了队上的一只好猪婆,好猪婆,

下了一窝崽有十几个,

个个都长得蛮不错了,

嘴巴子短,腿杆子长,

圆圆滚滚肉又多,

社员们纷纷来订货,

只等满月就开窝呀,

人人都夸我喂得好,

还要开会表扬我,表-扬-我-咧…..

只怪我粗心大意闯了祸,

我失手就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

急得我大娘莫奈何,

拿了饭锅当潲锅,

饭锅子细,潲又多,

猪崽子天天吵场伙,

扯着我的衣,跑又跑不脱,

追到厨房里拱灶脚,

咬破南瓜大半个,

吃了一篮青豆角,

一簸箕花生只剩得点壳,

还打烂我一只,买的,

上了釉的,雕了花的,

还是我娘屋里陪嫁的好蒸钵,好蒸钵。

你们这些淘气的猪崽子,老娘只餐把没按得钟点,你们就闹翻了天,哎呀!象这样的吃法,就是再煮两锅都不够的,算了,算了,等下再吃,等下再吃….偏偏在这个时候把个煮潲的大铁锅打烂了,我想去买一口呢,又要花费队上的七八块,又不合乎增长节约的原则哒,昨天我打发兰英妹子,要她去接一个补锅的师傅来,也不晓得她到底去了没有,哎呀!听说我屋里这个鬼妹子,最近几年在外面对了象哒,那伢子叫什么小聪,年龄,人品,相貌,职业都瞒了着老娘,昨天未必她没去接补锅的,到她对象家玩去了,喊她来问一下,兰英,兰英,你那猪草洗好了没有?

兰英:洗好了,洗好了.

大娘:鬼妹子你快些来呵.

兰英:来了来了,

野菊花开满坡,开满坡,

风吹河水闪金波,闪金波,

我与小聪同上学,

去年高考唱毕业歌,

回乡劳动情意合,

我生产来他补锅,他补锅,

怎奈我妈妈思想不正确,

说什么低人一等才补锅,

前些天妈妈把锅打破,

急得她莫奈何,

这真是好时机巧遇着,

趁热打铁做工作,做工作,

妈妈,喊我干什么?

大娘:妹子,来来来,我来问你,昨天妈妈要你去接一个补锅的师傅来,你到底去了没有?

兰英:去了,去了.

大娘:去了,去了,去了个鬼,你以为妈妈不晓得,昨天你根本就没去接补锅的,你是到?

兰英:到哪里去了?

大娘:到你那对象小聪家里去了,

兰英:没有.没有,你老人家您莫乱猜,我妈妈她怎么知道的呢?

大娘:哎呀!神色不对,兰妹子,你放坦白点,昨天你到底到哪里去了,讲了是去接补锅的去了,那补锅的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来呢?

兰英:妈妈,你莫急啰,今天初几了?

大娘:初一了,妹子呀!

兰英:那补锅的师傅说,他十五不来,三十一定来.

大娘:要等那样久,

兰英:那就是啦,妈妈,如今补锅的师傅忙得很,今天王家湾,明天家湾,后天又是家湾了.

大娘:我怕她俏上天.

兰英:上天不上天,轮到我们家里,那只怕要等到月底了,

大娘:蠢妹子,你当时为什么不把他拖了来呢?

兰英:什么,什么,你要我去拖他,那怎么好意思.

大娘:那有什么不好意思呢?请他来补锅,正大光明的事嘛,真是封建脑筋.

兰英:妈妈,要是我们家里有个会补锅的那几多好啰.

大娘:那还用讲,可惜就是没得啰!

兰英:那您就找个会补锅的,做女婿.

大娘:什么,你讲什么?

兰英:我是讲,您找个会补锅的做女婿哩.

大娘:呸啾,碰了你娘的鬼哩,为什么要找一个会补锅的做女婿呢?锅子烂了,喊他来补一下那还差不多,要补锅的做我的女婿,想偏他的脑壳.

兰英:妈妈,那照您这样讲,世界上那么多的补锅匠,那就都莫想找对象了.

大娘:人家不找对象关你什么事呢?哎呀!俗话讲得好呀,养女莫嫁补锅匠,一脸墨黑象团炭,

(

小聪:如今世道真正好,大娘啊,怎不叫人唱开怀。

大娘:唱起这样多,你姓什么?

小聪:十八子就是我的姓,大娘啊,大娘你可猜得出来。

大娘:小师傅敢莫是姓。

小聪:正是的。

大娘:该不会是小聪吧,后生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聪:我叫小。

大娘:小什么?

小聪:我的小名叫做满伢子咧。

大娘:后生子,你读过书没有?

小聪:读过,高中毕业。

大娘:你也高中毕业。

小聪:大娘,您还不相信啵,

大娘:相信,他一定是不好好读书,要不然怎么会来学补锅呢?后生子,你讲你高中毕了业。那你为什么不升大学呢?

小聪: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嘛。

大娘:你跟我兰英讲的一样,

小聪:本来就一样。

大娘:什么一样。

小聪:我是讲升大学跟搞劳动生产,都是一样的,噢,大娘,您不是讲有个锅要补吗?大娘:是的。

小聪:是一个什么样的锅?

大娘:是一口煮潲的大铁锅。

小聪:大铁锅。

大娘:只怪我粗心大意。

小聪:是大的。

大娘:这几天饿得猪崽子哇哇的叫,

小聪:呱呱地叫。

大娘:人的饭也不能够依时吃。

小聪:一齐吃。

大娘:走,抬锅子去,抬好了,小师傅,请你费力替我把这口锅补好。

小聪:那当然,那当然,给岳母娘补锅啊。

大娘:岳母娘?

小聪:我是讲上次给我岳母娘补锅,补得蛮好,这次给您补,那就也要补好点子啰.

大娘:小师傅讲个价啰.

兰英:讲个价.

大娘:多少钱?

小聪:三毛钱.

大娘:好好好,三毛就三毛,

大娘:小师傅,这就看你不出来,你一个补锅的,还带着书本跑,这是一本什么书呢? 小聪:雷锋日记.

大娘:是呀,是呀,如今人人个个,都要向雷锋学习.

小聪:哎!

大娘:哎,这个时候你就莫学了,替我把锅子补好,我等着锅煮潲咧!

小聪:大娘,您是要快点子吵.

大娘:哎呀,就是要快.

小聪:要快那就还要个人帮忙.

大娘:干什么?

小聪:拉风箱.

兰英:拉风箱,我最会拉了.

大娘:拉就拉,又最会拉了.后生子呀,我去泡一碗芝麻豆子茶给你喝.快点补锅锣. 兰英:听到嘛,我妈妈还要泡芝麻豆子茶招待你哩.

小聪:听到了,好,那我们就开始补起来吧.

兰英:手拉风箱呼呼响,

火炉烧得红旺旺.

小聪:女婿来补锅,瞒了丈母娘.

兰英:操作要留意,当心手烧伤.

小聪:双手烧伤不要紧.

兰英:怕只怕呀

小聪:怕什么?

兰英:说服不了妈妈娘,呀哎呀

小聪:跑马莫怕山.

兰英:行船莫怕滩.

小聪兰英:帮助我丈母娘(妈妈)娘.改造那旧思想. 兰英:风箱拉得响.

小聪:火炉烧得旺.

兰英:我把风箱拉.

小聪:我把锅来补.

兰英:拉呀拉

小聪:补呀补

兰英:拉呀拉

小聪:补呀补,教育我的丈母娘,兰英我的同志呃. 兰英:教育我的妈妈娘.小聪我的同志呃.

大娘:出得门来看,

炉火亮堂堂,

年轻的后生子,

模样长得强.

诚实又伶俐,

随身带文章,

可惜他学补锅,

真是太荒唐,

真是太荒唐,太荒唐.

后生子呀,锅子补得怎么样了.

小聪:补了一半了.

大娘:拿来我看看.

小聪:好呀,请大娘指教.

大娘:哎呀,小师傅呀,这就看你不出来.你人就没年纪,这锅硬补得蛮好啦。.

小聪:大娘,您看锅子就照这样补要得啵,

大娘:要得,要得,蛮好,小师傅,那又不是我夸奖你,你这样年轻,就有这样好的技术,那将来一定是个补锅.

兰英:专家.

小聪:手艺粗糙,大娘你太夸奖了.

大娘:那又不是我吹牛,什么人只要过得我的眼,一看就中.

小聪:大娘,虽然您一看就中,可是还有一些人就偏偏看不中哩.

大娘:那又是哪一个呢?

小聪:是我那岳母娘咧!

大娘:什么呀,你这么年轻就结了婚?

小聪:没有,没有。大娘,我们是响应党的号召,晚婚哩。

大娘:那是要晚婚了。象你这样的好伢子,你岳母娘为什么会看不中呢?

小聪:大娘呀!

可惜我那丈母娘,

嫌我是个补锅匠,

炭屑煤灰沾满身,

脸又黑来手又脏。大娘!

大娘:嘿!

小聪:还说我屋檐角下到处蹲,

配她女儿配不上,

大娘呀!配她女儿配不上呀!

大娘:也难怪你岳母娘有种思想哩,象你这后生好模样,聪明能干手艺强,七十二行都好学,为什么要当补锅匠呀呀呀!

小聪:什么?大娘,原来您也跟我那岳母娘的思想是一样的,好,这口锅我就不补了。

大娘:你不补了。

小聪:还是请您另找高明吧。

大娘:哎,小师父呀,你这是为什么?

小聪:您看不起我的职业,我还看不起您的思想咧!

大娘:小师父,小师父,你为什么一下子发这样大的脾气,有话好商量了。

小聪:这没有什么好商量的,您嫌我补锅的没出息,那你就去找个有出息的,我是高低也不补了。

兰英:妈妈呀。猪崽子饿得唧唧的叫。

大娘:哎呀!不得了啦!哎呀!小师父,小师父,你看你补得半不烂残的,那怎么行啰?

小聪:大娘!您思想要是不改变,我就是不补。

兰英:妈妈!猪崽子饿瘦了,那队上会受损失的。

大娘:妹子,帮忙劝劝他。

兰英:我不去。

大娘:去啰!

兰英:好,我来帮忙,补锅的,你莫以为你了不起,你们呀,屋檐脚下蹲,满脸尽灰尘,没有你,我们一样的煮潲。

大娘:哎呀!蠢死了。

小聪:那我就要走了。

兰英:那你就走吧。

小聪:我要走。

大娘:小师父,你莫走。

小聪:那我就要走了。

兰英:那你就走吧!

大娘:小师父,你莫走啰!

小聪:那我就要走了。

兰英:那你不走吧!

大娘:慢点,、、、、好,你不补,你板俏,你学了这一点子技术,就来卡人呀!我来问你,你这是什么服务态度?你对集体的养猪事业是怎样认识的?逢年过季你还想吃肉啵。

小聪:怎么不想吃肉,大娘呀!

大娘:你也想吃肉,想吃肉,再来问你,既然想吃肉,那要喂猪不咧。

小聪:当然要喂。

大娘:既然要喂猪,那又要煮潲不咧?

小聪:当然要煮潲。

大娘:既然要煮潲,那要有锅不咧?

小聪:当然要有锅。

大娘:既然要有锅,那锅子烂了要补不咧?往下讲。往下讲,为什么不做声了呢?哎呀!他还学雷锋呢!在学校里老师是怎么教育你的!

兰英:对呀!老师是怎么样对你讲的,对待这种思想,就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妈妈呀!

大娘:对待这种思想,逢年过节只有请他吃骨头,没有肉给他吃哒。

小聪:好,逢年过节我就不吃肉,不这大娘呀!那我也向您问几句,您是凭什么得的表扬?

大娘:凭我喂猪喂得好。

小聪:那喂猪要不要煮潲咧?

大娘:那当然要煮潲呵!

小聪:那煮潲要不要锅子咧?

大娘:那当然要有锅子呵!

小聪:那锅子烂了要不要人补咧?

大娘:那当然要人补。

小聪:那要是大家都像您这样,都看不起补锅的,都不来学补锅,那哪个来给您补锅呢?哎呀!往下讲,往下讲呀!您老人家为什么也不做声了?

兰英:妈妈,没有理了吧!

小聪:大娘呀!

**工作是整体,

好比是一部大机器,

喂猪的要我把锅补,

补锅又靠炼铁的,

钢铁工人神通广,

也要吃饭和穿衣,

吃饭离不了种田汉,

穿衣又靠织布的,

七十二行都重要,

彼此相靠不能离,大娘呀!

大娘:该死的,搞了半天还是我错了,小师父呀!你莫见怪,刚才我是错误思想,思想错误。

兰英:妈妈。

小聪:大娘,好了,好了,只要您认识到那就好,这口锅了,我保险帮你补得称心如意。大娘:那就好。泡茶,泡茶。妹子哟,抓点芝麻豆子。

兰英:晓得。

大娘:妹子

兰英:呀!

大娘:擂钵里擂点子。

兰英:晓得,晓得,晓得。

大娘:小师父,请坐。

小聪:我这里有凳子呢。

大娘:我来帮你拉风箱。

小聪:那要不得了,您这么大年纪。

大娘:要得,要得,快点补起来啰!

小聪:烧溶铁水把锅补,

小聪我心里喜盈盈。

大娘:呵呵,一哟一哟嘿,喜呀喜盈盈。

大娘我一旁拉风箱,

小师傅补锅汗淋淋。汗呀汗淋淋呀!

兰英:小师傅,喝茶啰!

小聪:螺丝钉虽小用处大。

大娘:莫把补锅来看轻。

兰英:妈妈,补锅这职业重要不重要?

大娘:这一门职业实在不能少。

兰英:少了了怎么样?

大娘:猪就吃不饱。

小聪:补锅补好了。

兰英:妈妈你快煮潲。

大娘:补得实在好。

兰英:补得光又牢。

大娘:光又光

兰英:牢又牢。

大娘兰英:小师傅手艺实在高。

大娘:小师傅,来呀,来呀!刚才你不是讲你岳母娘的思想有点看不起补锅的啵!依我看,你再去给她补两个锅,把刚才的这些道理耐烦地跟也讲一讲。她的思想一定会通的哩。

小聪:大娘!我那岳母娘的思想通了,

大娘:通了,怎么通的。

小聪:我跟她谈通的。

大娘:什么时候?

小聪:刚才。

大娘:刚才!你敢莫就是?

小聪:我就是小聪。

大娘:妹子呀!

兰英:哎!

大娘:你们这是唱的什么戏?

兰英:妈妈呀!我们这是唱的花鼓戏《补锅》哩!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 脍炙人口的曲目

提起戏曲,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国粹京剧或者与之齐名的其他三大戏曲,但其实很多地方戏也非常不错,比如花鼓戏。那么,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脍炙人口的花鼓戏文化曲目有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戏剧文化的介绍吧!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曲目 你可能感兴趣:湖南花鼓戏的起源,湖南花鼓戏的历史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 各地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 湖南花鼓戏传统曲目:《刘海砍樵》《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牛郎织女》《刘海戏金蟾》《盘夫》《讨学钱》《山伯访友》《装疯吵嫁》《打鸟扯萝卜菜》《菜园会》《假报喜》《小姑贤》等。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曲目 你可能感兴趣: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的故事介绍 湖南花鼓戏经典曲目《刘海砍樵》介绍 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刘海住在武陵丝瓜井,家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生活非常贫困,靠着忠厚和勤劳,他不仅支撑起家里的生活,还赢得了狐仙变化的少女胡秀英的爱慕。 刘海上山砍柴,秀英暗中相帮,刘海感觉奇怪,却四处找不见人。刘海卖柴回家,路遇秀英,互道姓名及家境后,秀英向刘海吐露爱慕之情。刘海觉得双方贫富相差悬殊,当即表示拒绝,但秀英拦路不放。 刘海叫秀英答应三件事方与成婚:第一,要侍奉双目失明的婆母;第二,要劳动;第三,要找个媒人。秀英都答应了。于是,以柳树为媒,山作证,在山林中二人结为夫妻,双双转回家中。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曲目

你可能感兴趣:戏剧文化详解:湖南花鼓戏的特点 花鼓戏的剧种声腔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 川调 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牌子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打锣腔 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 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简述湖南花鼓戏

简述湖南花鼓戏 一、花鼓戏的起源 花鼓戏是清代中叶兴起的,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地方小剧种之一,是我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花鼓戏是指湖南境内六种花鼓戏的总称,即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和邵阳花鼓戏,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逐渐形成了六个有着不同区域风格的地方花鼓戏。”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也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力支持。花鼓戏只是湖南众多地方戏曲的一个品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湖南花鼓戏与湖北、四川、江西等 地的花鼓戏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发展历程 花鼓戏,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其中虽属“湖南花鼓戏”最为著名。但湖南花鼓戏却是一个笼统的剧种概念,因为湖南花鼓戏根据流行地区的不同可细分为: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衡州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永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 因此,严格来讲“湖南花鼓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地方剧种。通常所见到的湖南花鼓戏经典代表剧目如《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等实为代表湖南花鼓戏的长沙花鼓戏中的剧目。但多数人并不能详细清楚地了解这些概念,所以人们一般所说的湖南花鼓戏其实就是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形成初期是以旧长沙府(今长沙县)为中心,后逐渐向周边县市辐射,其不只流行于长沙,在省内流传甚广,相对而言其它五个流派无论是流传范围还是知名程度来都远不及长沙花鼓戏。因此,长沙花鼓戏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湖南花鼓戏的代表。 除岳阳花鼓戏之外,其它四个流派几乎都只在其所处县市或地区作代表性或象征性传承。除湖南花鼓戏之外,在湖北有荆州花鼓戏(湖北花鼓戏)、黄孝花鼓戏、东路花鼓戏,安徽的凤阳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河南的豫南花鼓戏(光山花鼓戏),浙江的桐乡花鼓戏、包山花鼓戏、平湖花鼓戏等同名的地方剧种。 三、发展过程 岳阳花鼓戏发源于岳阳,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流行于岳阳及周边一些县乡,深得岳阳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岳阳人,对岳阳花鼓戏更情有独钟,百听不厌,用那些老年朋友

关于花鼓戏的作文

关于花鼓戏的作文 今天是正月初七,我们一家去了湖北的仙桃,给姑奶奶拜 寿。 天快黑了,姑奶奶家旁边支架起了一个帐篷,我以为姑奶奶 怕人多没有地方睡觉,让我们在那帐篷里睡觉呢?可是,过了一会 只见几个人在往上面搬东西,那东西可不象是睡觉用的东西;我正 纳闷,突然,上去的人开始化妆并且,有人在咦……呀……咦咦……呀呀……吊嗓子。 我明白了,原来那帐篷是为了给姑奶奶贺寿唱戏用的戏台子,我激动的不得了。 拜寿仪式结束一结束就开始唱戏了,台下坐满了客人,都等 着听戏和看戏;他们唱的是湖北荆州花鼓戏,我好喜欢看,可是我 一句也听不懂,妈妈就在边上给我解说,那演员唱一句我妈妈就 给我说一句,慢慢的我觉得很好看。 看到唱戏的演员哭了,有好多看戏的人也跟着在哭。 我也哭了,这个戏唱的太动人了。 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戏才结束,结束时那主持人还说,明天还 继续演。 由于,我太困了,第二天我睡过头了,没有看到开始时,只 是从中间看的,我很喜欢看这个花鼓戏。

今天下午,学校为我们六年级组织一次花鼓戏表演。 最先上场的是贺老师,她简单介绍了一下花鼓戏,还唱了一小段,歌喉十分动听,主持人还让我们猜猜她多少岁,我想她因该50岁上下吧,贺老师教我们兰花指,示范几个动作。 花鼓戏最精彩的部分来了,先是刘海砍樵,一组男女搭档表演,我只记得女孩叫文君,十字步很好看,服饰也漂亮,下一节目是补锅,同样是男女搭档,服饰也不同,女孩叫汪好,歌喉也丝毫不逊色,动作十分生动。 主持人请了四个同学上台向四个出色的演员学几个动作,遗憾的是没一个我班上的同学。 最后,主持人公布贺老师的年龄—68岁!全场惊讶,没一个同学猜对,最高猜到59岁呢。

湖南的花鼓戏_传统戏曲作文800字.docx

湖南的花鼓戏_传统戏曲作文800字 是哪个戏种的传统剧目有四百多个? 又是哪个戏种是源出于民歌? 它,就是花鼓戏,一个有着无限魅力的戏种。 要怎么介绍花鼓戏呢?还是从《刘海砍樵》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剧说起吧! 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修炼多年的狐狸精,自取名刘秀英,她把炼成的宝珠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她非常敬佩刘海,就执意要嫁给刘海,刘海几番推辞后,也答应了。母亲自然高兴,答应了。于是打算在鸡鹅巷办婚事。 有一个十罗汉也在暗中修炼,他想得到刘秀英的宝珠,这样他就能即刻成仙升天。他不禁起了歹心,于是抢走了宝珠。无奈之下,刘秀英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听了,马上和刘秀英的姐妹去抢回了宝珠,从此,它们过上了幸福安详的生活。 传说归传说,但事实是,因为这个经典名剧,花鼓戏已随之传遍了湖南的各个角落。 传统花鼓戏有许多经典名剧,主要剧目有《盘夫》、《祭塔》、《捉蝴蝶》、《放风筝》、《梁祝衰史》、《白蛇传》、《菜园会》、《讨学钱》《芦林会》等。因为有“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

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有《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了。 另外,长沙花鼓戏在“三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仍代表着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小丑分为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等。 花鼓戏流传至今,作为湖南人,几乎每个人都会哼名剧中的一些片段。当人们哼起这些调时,心里自然会涌上一股暖流,因为它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 在民间,每逢过年或喜庆日,那些民间艺术团的艺人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幕布,只需锣鼓和唢呐为其伴奏,唱个几天几夜也毫不疲倦。只要能获得观众的掌声,他们就无怨无悔。 在正式的舞台上,那些艺人们往往身着华丽的服装,戴着漂亮的装饰,他们的服装打扮虽与民间艺人有所区别,可是唱腔却是一模一样,都是那么让人陶醉,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记一记,学一学。 花鼓戏就是这样时时刻刻地令人着迷和向往。

初中七年级下册(初一第二学期)习作范文 湖南的花鼓戏 传统戏曲作文

湖南的花鼓戏 ——传统戏曲作文 是哪个戏种的传统剧目有四百多个? 又是哪个戏种是源出于民歌? 它,就是花鼓戏,一个有着无限魅力的戏种。 要怎么介绍花鼓戏呢?还是从《刘海砍樵》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剧说起吧! 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修炼多年的狐狸精,自取名刘秀英,她把炼成的宝珠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她非常敬佩刘海,就执意要嫁给刘海,刘海几番推辞后,也答应了。母亲自然高兴,答应了。于是打算在鸡鹅巷办婚事。 有一个十罗汉也在暗中修炼,他想得到刘秀英的宝珠,这样他就能即刻成仙升天。他不禁起了歹心,于是抢走了宝珠。无奈之下,刘秀英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听了,马上和刘秀英的姐妹去抢回了宝珠,从此,它们过上了幸福安详的生活。 传说归传说,但事实是,因为这个经典名剧,花鼓戏已随之传遍了湖南的各个角落。 传统花鼓戏有许多经典名剧,主要剧目有《盘夫》、《祭塔》、《捉蝴蝶》、《放风筝》、《梁祝衰史》、《白蛇传》、《菜园会》、《讨学钱》《芦林会》等。因为有“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有《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了。

另外,长沙花鼓戏在“三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仍代表着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小丑分为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等。 花鼓戏流传至今,作为湖南人,几乎每个人都会哼名剧中的一些片段。当人们哼起这些调时,心里自然会涌上一股暖流,因为它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 在民间,每逢过年或喜庆日,那些民间艺术团的艺人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幕布,只需锣鼓和唢呐为其伴奏,唱个几天几夜也毫不疲倦。只要能获得观众的掌声,他们就无怨无悔。 在正式的舞台上,那些艺人们往往身着华丽的服装,戴着漂亮的装饰,他们的服装打扮虽与民间艺人有所区别,可是唱腔却是一模一样,都是那么让人陶醉,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记一记,学一学。 花鼓戏就是这样时时刻刻地令人着迷和向往。

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剧种起源 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打锣腔主要剧目有《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张光达上寿》、《赶子上路》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 早期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光绪以来,这种班社发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过去,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 历史沿革 据1981年统计,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传统剧目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

长沙方特介绍

长沙方特东方神画项目简介1.0 长沙方特东方神画以非遗文化为最大特色,采用国际一流的高科技手段精心打造,全新诠释民间传统艺术,向人们展开一幅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精粹的灿烂画卷,如梦如幻、如泣如诉、如诗如画。 长沙方特东方神画由九州神韵、飞越中华、魅力戏曲、千古风华、周易的故事、睡美人、牛郎织女、孟姜女、女娲补天、童梦心语、神州塔等11大室内主题项目区和30余项室外主题项目区组成,涵盖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千余项。 室内精彩项目推荐: 1.九州神韵 展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辉煌历史诠释华夏文明的最精华之处 超级巨幕带领游客走进历史长河;震撼呈现华夏历史文明变迁。 大型主题项目《九州神韵》是以华夏五千年历史为创作背景,采用超级巨幕影院的表现形式,项目将带领游客走进华夏数千年风云变迁的历史长卷,了解华夏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贡献,感受长沙三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和华夏民族的兴衰变迁,把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华夏历史用震撼的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 2.飞越中华

翱翔天际饱览华夏人文美景,身临其境感受华夏文化古迹 悬挂式座椅带观众凌空飞翔;专为飞行模拟而制作的高清数字影片;超大球幕展现华夏大地美景。 大型主题项目《飞越中华》是悬挂式球幕影院,项目带领游客飞越在华夏大地,翱翔天际,纵横万里,飞翔在雪山之巅,滑翔在广袤的草原,穿行在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的繁华都市,饱览华夏历史人文风情,身临其境地感受华夏别具特色的迷人美景。 3.魅力戏曲 走进戏曲之城聆听风华雅韵穿越梦幻空间感受大国风华 虚实景结合打造精彩戏曲大观园;高科技自动寻迹无轨车; 大型主题项目《魅力戏曲》以中华戏曲艺术为创作背景,选取湘剧、花鼓戏、祁剧、京剧、秦腔等戏曲中的经典唱段,采用无轨车游览的表现形式,打造一座独具特色的戏曲之城,为游客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试听盛宴。 游客将乘坐游览车在风景秀丽的园林、沧桑的古城中穿梭,感受中国古典建筑之美的同时,欣赏到中华传统地方戏曲,体会南腔北调的区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花鼓戏采访稿

花鼓戏采访稿 时间:2018年11月10日上午10点 地点: 采访人: 被采访人: 具体提问内容:C:指采访人B:指被采访人标记:问题 1.C:老师,您好。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介绍我们的采访。再次感谢您的帮助。 下面,就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采访。 谈及花鼓戏,其实,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是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特别是经由1984年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 彩的《刘海砍樵》,湖南花鼓戏更是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也因此,会 存在着小小的疑问:湖南花鼓戏独特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为何会赢的如此多人 的喜爱?甚至不夸张的说,在湖南地区的老一辈乃至年幼的少一辈都能哼唱一两 句。我想,多年从事花鼓戏行业的您应该更有体会和见解。 2.C: 小小的引入一下湖南花鼓戏,希望能让大家稍稍有所了解。当然,话不多说, 我们直接进入今天重中之重的主题:长沙花鼓戏。 众所周知,湖南花鼓戏由于地域声腔及民俗乡音等差异,可细分为包括长沙花鼓戏在内的六个流派,在此,想稍稍提问一下:民俗乡音大家都理解,一般是 指各个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和方言。可这地域声腔又是指的什么呢? 3.C:我们刚刚简单的谈及了湖南花鼓戏六个流派的地域声腔。接下来,想就长沙 花鼓戏这一主题详细地交流一下有关声腔的问题。 我们之前通过查阅资料而了解到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可分为“川调”“打锣调” “小调”三小类。可这专业名词对外行人实在是难以理解,只能请老师给我们说道 说道了 我们知道长沙花鼓戏同样因为各种因素被大致分为益阳路、西湖(洞庭湖以西)路、宁乡路、澧潭路、长沙路、五种,各地地方的声腔必然也会有所不同以 及相似之处,那么,就请老师给我们专业的讲解一下了! 4.C:谈完声腔问题,突然,很想就台词方面问题请教请教老师。我们都知道,但 凡听过一点花鼓戏的同学,除了被其独特的唱法折服,大多都深深被其风趣幽 默的台词吸引。特色的台词正因为贴合其当地传统文化而独具一格,那么,这所 谓的特色又是什么呢? 同样的,之前做过有关方面的学习,发现花鼓戏台词中大多都会带点歇后语、俗语。除了这个,花鼓戏台词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4.C: 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折子戏和小戏,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 剧目。例如,《刘海砍樵》等。那么,折子戏和小戏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传统居然优秀,但我们不能忽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更是创作、整理了大量优秀剧本。老师对这方 面有关注吗?可以跟我们普及普及吗?

浅谈湖南花鼓戏的发展

浅谈湖南花鼓戏 摘要:湖南花鼓戏,是我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清代中叶,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逐渐形成了六种有着不同区域风格的地方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的写照,他曾经拥有一大批热爱他的观众,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花鼓戏被人遗弃了,他在走下坡路。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多关注一下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将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继承下来并不断地传承下去。本文通过介绍湖南花鼓戏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其现状以及衰落的原因,依本人陋见提出了一些发展花鼓戏的拙见。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形成与发展严峻现状发展的建议 正文 湖南花鼓戏,又称湘剧,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花鼓戏除在湘西叫阳戏、阳花柳或花灯外,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多通称为“花鼓戏”。根据各地地方特色不同,花鼓戏又分为六个有着不同区域风格的地方花鼓戏,即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和邵阳花鼓戏。各地花鼓戏均用各自地方官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采用各自的民间调为戏曲曲调。按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将其音乐曲调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调优美动听,形式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深受人们喜爱。 一、湖南花鼓戏的形成与发展 花鼓戏的初步形成。湖南花鼓戏,它源远流长,而文字记载却晚见于清末湘北石门县地方志。在嘉庆年间,已形成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至清同治元年,花鼓戏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其演出形式也初具一定的规模。初期的花鼓戏是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很简单很朴实,剧目也非常少。 苟且偷生,缓慢发展。过去,花鼓戏的社会地位十分卑微,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而大戏自清末民初以来,呈蓬勃兴旺之势。为求生存和发展,各地花鼓戏班,都兼演了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打着某大戏班的牌子,先演大戏,后演小戏。由于两个剧种同台演出,迎合了大部分观众的各种爱好,这种演出形式被戏称为“半台班”,直至今日,有些农村的民间职业剧团还沿袭了这种演出形式。半台班现象虽然是社会环境的副产物,但它小戏的发展却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戏较完善的行当体制 ,严格的表演程式 ,规范的毯子功与把子功等 , 使小戏剧种在表演艺术上更加

湖南花鼓戏《手拉风箱》补锅选段

手拉风箱《补锅》选段 双新小学石莉 教学目标: 1、了解湖南花鼓戏,能用唱湖南花鼓戏《补锅》第一段。 2、配上简单的动作唱湖南花鼓戏《补锅》。 教学重点: 了解湖南花鼓戏,能用长沙方言唱湖南花鼓戏《补锅》。 教学难点: 配上简单的动作唱湖南花鼓戏《补锅》。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了解花鼓戏的特点 师:老师这里有两段戏曲,你们听听,哪一段是花鼓戏?你是从哪些方面听出来的?比如说:语言,旋律,还是其他方面。 生:略 师:对,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花鼓戏是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大多是反映人民劳动、男女爱情和家庭矛盾,他与当地人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花鼓戏。花鼓戏又分为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安徽花鼓戏等等,我们今天着重讲的是湖南的花鼓戏。 三、介绍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又分为长沙花鼓、常德花鼓、岳阳花鼓、衡阳花鼓等等。但长沙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有几出花鼓戏已经唱遍大江南北,如:《补锅》、《刘海砍樵》、《打通罗》、《张先生逃学钱》,它以优美的旋律,有特色的腔调,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四、了解《手拉风箱》的故事情节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花鼓戏是花鼓戏中最经典的剧目之一《补锅》。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湖南花鼓戏,特意将他制作成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完后,请你们回答一个问题:听的这段唱段出现了哪些角色? 师:唱段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女婿来补锅,瞒了丈母娘”他为什么要瞒这丈母娘呢?有同学说对了一部。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生产队的养猪能手刘大娘,希望女儿找一个有文化、有技术、职业好、贡献大的小伙子做女婿。但女儿兰英却瞒着她找了一个补锅匠做对象。刘大娘和女儿的看法不一样,认为补锅是“屋檐脚下蹲,一脸墨黑尽灰尘”的职业,没有什么出息。有一天,刘大娘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着急之中拿了饭锅当潲锅,只好叫女儿去请补锅的师傅来补锅。兰英与男友李小聪商定计策,要趁这个机会来启发和教育妈妈。在他们勇敢、机智的串说下,终于改变的刘大娘对李小聪的看法。 五、学唱歌曲。 1、哼唱旋律

花鼓戏研究综述 新

湖南花鼓戏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本土剧种之一,它们均是以当地的民间音乐为原始素材,经历二小戏、三小戏阶段,在此基础上加入人物、丰富剧情从而形成融“歌、舞、戏”为一体的地方戏曲。本文将以发表出来的重要期刊和典型著作为出发点,对湖南花鼓戏整体性研究、历史沿革与发展、音乐研究、演唱技巧、与民族声乐的关系、剧本与剧目、流派剧种研究等方面对花鼓戏的现状作一定的梳理与归纳,从而加深对湖南花鼓戏的了解与认知。近些年来,很多学者把目光转向地方小戏,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扩宽研究思路,并提出自己的构想,以期日后对湖南花鼓戏有更深入、详实的研究。 关键词:花鼓戏,现状报告 湖南花鼓戏可以说是湖南的一张名片,几乎遍及湖南省内各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按其当地官话作为舞台语言而被分为六个流派,分别是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和零陵花鼓戏,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总体音乐曲调活泼轻快,诙谐明朗,朗朗上口,所演内容皆为平常杂事,贴近群众生活,因此被人们所喜闻乐见。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显示,对湖南花鼓戏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是湖南花鼓戏的研究的空白期,期间公开发表文献为零,建国后至1966年是为初期,发展缓慢,成果不多,1966年以后的十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不仅戏遭禁演,理论研究也中断,从1976开始到2006是发展逐步展开,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成果,2006年至今是发展的快速时期,学术氛围浓厚,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以下对其进行统计、分类与分析。 一、湖南花鼓戏研究文献统计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111840207.html,)、“读秀中文学术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5111840207.html,)、国家图书馆、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等途径,以湖南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21世纪以来湖南花鼓戏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尽可能全面的统计和梳理与归纳,其中涉及到湖南花鼓戏的有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著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期刊论文 截止2015年以前国内发表的期刊论文,以“湖南花鼓戏”为检索词,共查阅到有关期刊论文共743篇,其中发展初期即1966年以前为总数的7.7%,逐步发展阶段1976年—2006年,三十年共占40.5%,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到现在共计九年时间,占总数的51.8%,由此可看出,论文发表的数量是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涉及的期刊有《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音乐创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黄钟》等音乐期刊和《戏剧文学》、《戏曲艺术》、《四川戏剧》等戏剧艺术期刊,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流派、音乐、演唱、剧本剧目、保护与传承等方面:

浅析益阳花鼓戏在湖南戏剧中的地位与价值

浅析益阳花鼓戏在湖南戏剧中的地位与价值 摘要:花鼓戏是在我国南方几个省区流行一个戏剧模式,它大概在清朝中后期兴起,是我国地方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花鼓戏是指湖南境内六种花鼓戏的总称。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区最有地方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又因地区差异,分为益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等。本文,以益阳花鼓戏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益阳花鼓戏的一些特点,分类,具体地来阐述,益阳花鼓戏在湖南戏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湖南;益阳;花鼓戏;戏剧;作用

Abstract :Flower Drum Opera is the rise of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mainly spread in one of the southern provinces where small opera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cient drama. Hunan Flower Drum Opera is the territory of six kinds of Hunan Flower Drum Opera in general. Hunan Province, Hunan Flower Drum Opera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local operas where, becaus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divided Yiyang Flower Drum Opera, Changsha Flower Drum Opera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Yiyang Flower Drum Opera for the study, by introducing some of the features of Yiyang Flower Drum Opera, classification, specifically, to illustrate, Flower Drum Opera Yiyang in Hunan, the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drama. Keywords: Hunan; Yiyang; Flower Drum Opera; drama; role

艺术与人生——关于花鼓戏的感想

再会花鼓戏 2010年11月17日,《补锅》和《刘海砍樵》中的著名国家一级演员钟宜淳老师来到湖南大学逸夫楼的《艺术与人生》的讲堂,为我们来自中国各地的学生们带来了她荣耀与辉煌的一生。 刚刚走进讲堂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下意识地看了一下那次的讲座主题,发现原来是湖南这边比较地方化的剧——花鼓戏,没想到,我会在这里与湖南花鼓戏再次相会。 来到湖南之后,第一次知道有花鼓戏存在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班级组织活动,要以地区为单位,每个小组都要准备具有自己家乡特色的节目。来自湖南的同学就准备的《刘海砍樵》,听到这部剧的音乐时,我才知道,原来湖南还有自己特色的戏种,而且这种剧的感觉是与我目前所知道的戏曲都不一样的,虽然听不太懂里面的语言,但是觉得很亲切,很具有生活的气息。听完音乐,看了表演,觉得还有一点意犹未尽,之后自己也在网络上搜索了关于花鼓戏的相关内容,觉得湖南的人们是很有艺术气息的,竟然可以将早前民间流传的民歌发展成为现在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 在主持人的简单介绍下,我满怀期待地看着钟宜淳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讲台,虽然在钟宜淳老师的脸上看到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依然不减老师积极乐观的性格,最好的证明就是老师一直挂着的微笑。乍看之下,钟老师似乎是五六十岁的年龄,但是在讲座过程中,我们才惊愕地发现,原来钟宜淳老师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我不禁感叹,老师到底拥有怎样的经历,活的如此年轻快乐…… 钟老师讲座开始讲的是关于花鼓戏起源与戏种的简单介绍。根据钟老师的介绍与网络上查到的资料,我知道花鼓戏有宁乡花鼓戏、银花鼓、益阳花鼓戏、湖北花鼓戏、天门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等几十种不同的戏种。其中长沙花鼓戏,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长沙花鼓戏在地花鼓阶段,是从“两小”(小丑、小旦)到“三小”(两小加小生),再从“三小”发展到多种角色。但以“三小”为主,至今仍是长沙花鼓戏的重要特点。

花鼓戏资料

湖北 随州花鼓戏 (资料) 湖北随州天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二0一三·十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州花鼓戏(介绍) 随州花鼓戏于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一戏一团”(即一个剧种只有一个剧团),是全国74个濒临灭绝的剧种之一。流行于随州及紧临的周边地区。 随州花鼓戏诞生年代无考,根据老艺人师承关系推算,其形成年代当不晚于清·道光年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随州花鼓戏发展的第一次鼎盛时期,随州境内有职业、半职业戏班近30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乱,艺人流散,戏班锐减,只有少数戏班偶有活动。解放后,1956年成立专业花鼓剧团,到1966年十年间,是随州花鼓戏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有大型花鼓戏《山村锣鼓》、《演习归来》等创作剧目参加省汇演并获奖。“文革”中,剧团解散,艺人流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重建。此后的80年代,是随州花鼓戏发展第三个鼎盛期,剧团先后有《赵五娘吃糠》、《翠平卖猪》、《大鹏歌》、《古墓花魂》等10余部戏获省奖,拍摄了电影、电视等艺术片,剧团每年平均为随州观众演出300多场,还多次赴周边兄弟县市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热情欢迎。 1993年后,剧团演出走入低谷,除举办一些晚会之类外,没有一部演出剧目生产,沉寂近20年之久。直到2013年,剧团转企改制后,才有传统戏《白银千两》,原创现代戏《嫁不出去的姑娘》陆续上演,使随州花鼓戏这一古老地方艺术再次焕发青春。

天韵公司运行情况介绍 随州市天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由原随州市曾都区花鼓剧团“转企改制”后,新组建的民营企业。于2013年3月正式挂牌营运。组建近10个月来,公司克难奋进,奋力拚搏,取得初步成效。其表现: 一是极大地解放了艺术生产力,调动了演职员工的艺术生产积极性。公司从剧目生产和创新入手,挂牌后短短一个月,就排练上演了大型传统花鼓戏《白银千两》,并采取“送戏下乡”“送戏进工厂、进社区”等多重形式,演出数十场,使随州人民欣赏到了久违的土生土长地方戏;在抓好演出同时,还排练了《三喜临门》《扛上开》《赶会》等小戏、折子戏;特别是与市交通部门联合,以“公路孝女”王何林事迹为原型,创作排练了大型纪实花鼓戏《嫁不出去的姑娘》,将于本月20号首演。目前,公司已储存上演剧目达四台之多。 二是随州花鼓戏的传承保护有了新举措。 1、组织力量对随州花鼓戏传统进行第三次抢救性发掘; 2、对已故老艺人音像资料进行收购、整理、转录,永久保存;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国戏曲介绍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国戏曲介绍 吕剧 吕剧是由山东说唱琴书,也叫“坐腔”扬琴发展而成的。据说最初常演《王小赶驴》而被戏称为"驴戏",后改为吕剧。大约在本世纪初搬上舞台,流行于我国华东、华北、东北一带。唱腔悠扬缠绵,表演朴实敦厚,甚有山东地方风韵。 柳子戏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山东古老剧种之一,是根据元、明以来“弦索”系统演变下来的。曲调由民间俚曲小令与土字句的“柳子调”结合而成。流行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

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山歌小调和歌舞结合而成,并吸取了当地花鼓、花灯、车马灯、采茶灯等民间艺朮养料。初时有一丑一旦,也称“对子花鼓”,也有再加一生的“三小戏”。腔调粗犷明快,舞蹈简捷流畅,充分体现了地方风采,深得人们的喜爱。 汉剧 汉剧是湖北省的主要剧种。因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故流行较广,遍及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等省,旧称“楚调”或“汉调”,约有三百年的历史,早期与徽剧互为影响,逐渐派生出京剧,但汉剧至今依然保留了它的地域特色。汉剧唱腔中还有一些曲调优美活泼、节奏鲜明的杂曲小调,汉剧的伴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唱腔使用不同的伴奏乐器,皮簧腔主要以胡琴伴奏为主。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知识大全】 楚剧 楚剧是湖北省的地方剧种,因流行于黄陂、孝感一带,又名“黄孝花鼓”、“西路花鼓”,约有一百年历史。 楚剧是由鄂东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的语言、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剧种。其形成初期,只在农村元宵节玩灯时演唱,故又俗称“灯戏”。演员大多是手工业者和农民,演出也多属业余自娱性质。后来逐渐出现农闲时演出的麦黄班和常年演出的四季班。演员也逐渐开始由业余走向半专业或专业化,由自娱自乐变为卖艺谋生。

湖南的花鼓戏_传统戏曲作文800字

湖南的花鼓戏_传统戏曲作文800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是哪个戏种的传统剧目有四百多个? 又是哪个戏种是源出于民歌? 它,就是花鼓戏,一个有着无限魅力的戏种。 要怎么介绍花鼓戏呢?还是从《刘海砍樵》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剧说起吧! 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修炼多年的狐狸精,自取名刘秀英,她把炼成的宝珠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她非常敬佩刘海,就执意要嫁给刘海,刘海几番推辞后,也答应了。母亲自然高兴,答应了。于是打算在鸡鹅巷办婚事。 有一个十罗汉也在暗中修炼,他想得到刘秀英的宝珠,这样他就能即刻成仙升天。他不禁起了歹心,于是抢走了宝珠。无奈之下,刘秀英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听了,马上和刘秀英的姐妹去抢回了宝珠,从此,它们过上了幸福安详的生活。

传说归传说,但事实是,因为这个经典名剧,花鼓戏已随之传遍了湖南的各个角落。 传统花鼓戏有许多经典名剧,主要剧目有《盘夫》、《祭塔》、《捉蝴蝶》、《放风筝》、《梁祝衰史》、《白蛇传》、《菜园会》、《讨学钱》《芦林会》等。因为有“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有《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了。 另外,长沙花鼓戏在“三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仍代表着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小丑分为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等。 花鼓戏流传至今,作为湖南人,几乎每个人都会哼名剧中的一些片段。当人们哼起这些调时,心里自然会涌上一股暖流,因为它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 在民间,每逢过年或喜庆日,那些民间艺术团的艺人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幕布,只需锣鼓和唢呐为其伴奏,唱个几天几夜也毫不疲倦。只要能获得观众的掌声,他们就无怨无悔。 在正式的舞台上,那些艺人们往往身着华丽的服装,戴着漂亮的装饰,他们的服装打扮虽与民间艺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