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研论文

让低年级阅读教学绽放美丽

新村镇梨园小学

侯文艳

让低年级阅读教学绽放美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从其排列顺序可以看出,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文本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目标共列10个,前两个目标为: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门槛并不很高。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看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特殊性。一是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识字量不多;二是小学生年纪小,心理发展波动大,贪玩好动,自我控制力差。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盎然的阅读兴趣,教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实施人性化的阅读评价,使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其基础性和熏染性的作用。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

1、加强朗读训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朗读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要辅之以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将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般来说,朗读训练主要有两条途径:⑴教师范读“激情”→师

生小结“言情”→学生依“情”朗读→体会感情,了解文意;⑵学生尝试朗读“激情”→师生矫正“言情”→学生依“情”朗读→体会感情,了解文意。这里的“情”,指的是课文中某句话或某个自然段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所蕴含的感情。王宏老师执教的《咏华山》一课,朗读训练活动中教师游刃有余,学生兴趣盎然。当指导学生朗读“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教师先后通过五次提示让学生反复朗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达到“知情合一”的教学效果。提示语笔记如下:⑴你能读出华山高的感觉吗?(任意指名读)⑵你能读出他们(寇准和老师)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惊讶和感叹吗?(任意指名读)⑶那么,你们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激动和兴奋吗?(任意指名读)⑷此时,你们都站在华山顶上,是兴奋还是激动,是惊讶还是感叹?把你的理解、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自由读)⑸让我们闭上眼睛,满怀深情地——啊!……(齐读)《咏华山》是一篇“文包诗”(即文中有诗)的新型课文,通过不厌其烦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及华山之高之险,并为学生下一步对随文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大概意思的了解提供有效的铺垫。

2、落实随文识字。即在情境中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实际学习中,阅读和识字是相互促进的,识字便于阅读,阅读便于识字。落实随文识字,也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一。

3、丰富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采,才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阅读的乐趣。①角色置换。即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

色,使静态的文字还原为栩栩如生的情境,学生更能充分感受读书的情趣。②制作“识字读本”。号召小朋友将收集到的香烟软纸盒、广告传单、物品包装等订成“识字读本”,学习交流,扩大识字范围。

③轮流分发作业本。在报名中,小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高识字量。有低年级教师反映,这种识字方法立竿见影,收效不小。

4、引导课外阅读。第一学段阅读目标规定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完成这一指标谈何容易。试推介三条途径:①故事梗概式。②触类旁通式。如在学习《快乐的小青蛙》之前或之后,均可布置学生搜集《坐井观天》之类的故事。③设置悬念式。如有意讲一个《格林童话》中的童话并在精彩处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完成有关的阅读。

5、将知识生活化。有学生家长反映,他们家的小孩一有空闲时间就看“奥特曼”,百看不厌,为啥不想办法将有关语文和数学基础知识渗透到“奥特曼”故事中呢?这一呼吁,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6、善于劳逸调节。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很难坚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活动。因此,劳逸结合能够有效地组织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学习。如演一演,唱一唱,玩一玩,画一画,动一动(拍拍手、跺跺脚、扭扭腰等)。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英国学者阿普斯《在学习与技法》说中肯綮:“学生和其他读者所具有的普遍错误之一,就是他们都以同一种阅读方法去阅读不同的资料。”由

此可以看出,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和阅读方法的掌握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我们知道,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从阅读时效这一层面来划分的,反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书中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培根《谈读书》)可见,讲究阅读方法是必要的。下面简要介绍几种适用性较强的阅读方法。

1、精读。即反复、仔细、精确地阅读。精读,是有效吸收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着眼于阅读的深度,目的在于透彻理解那些须“咀嚼消化”或“全读”的内容。在实际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由于生怕小学生“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剥夺学生“精读”的权利,变“精读”为“精讲”,庖丁解牛一般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是要引为鉴戒的。应该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中词句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原来的教学大纲(1992年)则要求“理解”,现在“了解”已经降低了一个台阶。课程标准为学生减了负,教师就不应该无谓地面面俱到,照本宣科,口干舌燥地讲,翻箱倒柜地解。

2、略读。指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也称粗读和泛读。略读着眼于阅读的广度,把握大意,或为寻找所需材料而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略读,“只须读其部分”,对于文中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常常略去不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3—4年级)

阅读目标之一。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渗透“略读”的指导,就点到为止。

3、浏览。即粗略地泛泛地看,属“大体涉猎”类。它有两层意义,一是目的不明确,随便翻翻,有兴趣就往下看,否则中止阅读;二是旨在较快地搜寻、捕捉、提取有关重要信息,快速选择阅读方向和阅读内容。“浏览”这一阅读方法到第三学段(5—6年级)才正式提出。

4、跳读。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类似“浏览”式的一种阅读方法。跳读,可以抓住文章的标题(包括小标题)、自然段的首句和尾句(一般为中心句)、前言、后记等主干,以获取所需材料和大致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5、借助读物中的插图阅读。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此外,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的常用方法。如①结合上下文了解;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③通过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了解,等等。

三、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训练、矫正,必须从娃娃抓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使人终身受益。

1、喜爱图书,爱护图书。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的第10个子目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