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_高骨_的解剖学研究
人体解剖学骨学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骨学重点笔记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中骨学是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读者们整理出人体解剖学骨学中的重点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学科。
一、骨学概述骨学研究人体的骨骼结构,包括骨骼的形态、功能、发育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人体的骨骼是支撑身体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许多生理功能的基础。
骨学在人体解剖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骨学的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二、重点知识点总结1.骨骼的形态:人体的骨骼形态多种多样,不同部位的骨骼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了解骨骼的形态对于理解骨骼的功能和人体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
2.骨骼的发育:骨骼的发育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营养等。
了解骨骼发育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和预防骨骼疾病。
3.骨连接:骨连接是人体的主要连接方式,包括关节连接和纤维连接。
了解不同类型的骨连接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对于理解人体的运动和稳定至关重要。
4.骨骼系统:骨骼系统包括人体的所有骨骼,是一个整体。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理解人体的整体结构和生理功能。
5.骨骼疾病:骨骼疾病包括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多种疾病。
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三、复习建议1.结合实体骨骼:通过观察和触摸实体骨骼,可以更好地理解骨骼的形态和结构。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找一些实体骨骼进行观察和比较。
2.结合生活实例: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与骨骼学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行走的姿势、手的动作等都可以帮助理解骨骼的功能和结构。
3.反复练习:记忆和理解骨学知识需要反复练习。
建议同学们可以通过做题、背诵等方式来加强记忆。
4.寻求帮助:如果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共同探讨和学习。
总之,人体解剖学骨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通过总结重点知识点和提供复习建议,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为今后的医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PPT课件

–2、病理:
• (1)伤后瘀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引起肝
脏功能紊乱:肝气郁结→气滞;肝郁化火→ 血热;
肝胆湿热→关节炎。 • (2)筋伤日久,耗伤肝血,导致肝血不足,肝阴亏 损: 筋腱失去滋养→肢体拘挛、麻木、活动不利;筋 伤愈合缓慢,陈伤反复发作。
(二)损伤与肾的关系
–1、生理:
•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藏精,精生髓,
2、气闭:突然发生的外伤造成气血紊乱,气为血壅,闭
塞不通。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临床表现:伤后出现一时性的昏厥、窒息,或不省人事, 或昏睡困顿。
3、气虚:伤后全身和局部气的功能不足或衰退。
常见于:某些慢性损伤、严重损伤后期、体质虚弱和 老年患者等均可见到。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语声低弱,动则气短,肢体萎 软,脉虚无力。
(五)经络学说
生理功能:
A、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 B、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C、护卫机体,防御病邪(皮部) 诊断: A、经络体表 B、腧穴体表 病症(何经)部位、体征 治疗: A、针灸循经取穴 如:委中穴治腰痛 B、皮部治病 、梅花针 C、阿是穴、局注
谢谢
.
二、皮肉筋骨学说
–(一)生理: • “肉为墙”,皮肉是人体的外壁,可以保护人体、 免受外邪的侵犯。 • “骨为干”,骨胳具有支撑人体、承受重量、传递 力量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 “筋为刚”,“束骨而利关节”,筋的作用是连接
骨胳、活动关节。
–(二)病理:
• 1、伤皮肉: –皮肉破损,出血感染。 • 2、伤筋: –(1)筋未断(筋急、筋挛、筋萎、)。
髓生骨,骨胳的生长、发育和负重功能有赖于
肾脏精气的供养和推动。肾的精气旺盛,骨的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骨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掌握骨骼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3. 熟悉骨骼的连结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骨骼模型、骨骼图谱。
2. 实验用具: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解剖针、解剖镜等。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1)骨骼系统由骨骼和骨连结两部分组成。
(2)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和四肢骨骼。
2. 中轴骨骼(1)头骨:包括颅骨和面骨,颅骨由8块骨组成,面骨由14块骨组成。
(2)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共有26块椎骨。
(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骨和1块胸骨组成。
(4)骨盆:由2块髋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3. 四肢骨骼(1)上肢骨骼: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2)下肢骨骼: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跖骨和趾骨。
4. 骨的命名与形态(1)骨的命名:根据骨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功能等因素命名。
(2)骨的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骨的结构: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
5. 骨的连结方式(1)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直接相连,如颅骨之间的缝连结。
(2)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通过骨连结器官相连,如关节、半关节、纤维连结等。
6. 骨的临床意义(1)支撑身体:骨骼系统为身体提供支撑,保持身体形态。
(2)保护内脏:骨骼系统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大脑。
(3)运动功能:骨骼与肌肉协同工作,实现人体运动。
(4)造血功能:骨髓具有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观察骨骼模型,掌握骨骼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3. 观察骨骼图谱,了解骨骼的连结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4. 利用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进行骨骼的解剖实验。
5. 在解剖过程中,注意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和连结方式。
6. 记录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骨科解剖基础

骨科系列产品――解剖基础威高骨科系列产品主要辅助临床治疗骨科疾病,恢复病人健康为目的,体现人本科技。
骨科学又称矫形外科学。
专门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以及治疗这一系统的疾病。
骨科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是分不开的。
由于骨科学是专门研究骨骼、肌肉运动系统疾病的科学,因此首先应该学习有关解剖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骨骼、运动系统及其相关的周围神经等,骨科发展方向“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患者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人口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关节病增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应增多等。
这也决定了骨科今后的发展方向。
而且应该重视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依赖材料科学的发展,及时地将材料科学的新成果应用于骨科临床,将会使骨科的治疗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解剖基础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为了正确描述人体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制定公认的统一标准,即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便于掌握、学习、交流而避免和客户交流产生误解。
1.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2.常用的方位术语上和下: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
近头近为上,远头侧为下。
常用头端代替上;用尾端代替下。
在四肢则常用近侧和远侧来描述部位间的关系,即靠近躯干为近侧,而相对距离较远或末端的部位为远侧。
前和后:靠身体腹面者为前,而靠背面为后。
在比较解剖学上通常称为腹侧和背侧。
在描述手时则常用掌侧和背侧。
内侧和外侧: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
描述上肢的结构时,由于前臂尺、桡骨并列,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可以用尺侧代替内侧,用桡侧代替外侧。
下肢小腿部有胫、腓骨并列,胫骨在内侧,腓骨居外侧,又可用胫侧代替内和腓侧代替外。
高骨名词解释

高骨名词解释引言高骨是一种生物学上常用的术语,用于描述某些生物的骨骼结构特征。
本文将对高骨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定义、形成原因、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中的特点。
一、高骨的定义高骨是指在骨骼构造中相对较高或突出的部分。
与其他部分相比,高骨通常具有更明显的凸起或突起,并且形态上与周围骨骼存在明显的差异。
高骨可以是在骨头上形成的凸起,也可以是在软骨或其他相邻组织上形成的隆起。
高骨的形成是由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特定功能的需求而逐渐演化而来。
二、高骨的形成原因高骨的形成可以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1.功能需求:某些生物在适应特定环境或生活方式时,需要具备特定的骨骼结构。
高骨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保护或力量,使生物能够更好地执行特定的运动或行为。
2.雄性展示:在某些动物中,高骨可以作为性征,用于向异性展示自己的优势和健康状况。
这些高骨往往较大、明显,使得具备此特征的个体更具吸引力。
3.进化压力: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会推动生物的进化。
在适应新环境或应对竞争时,生物可能会发展出高骨作为适应性特征。
三、高骨的功能高骨在不同生物中的功能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功能:1. 增加力量和稳定性高骨可以加强骨骼的支持和稳定性,使得生物能够执行更强大或更复杂的运动。
例如,大型哺乳动物的头骨上常有高耸的角,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力量和保护。
2. 改善运动能力高骨还可以改善生物的运动能力,使其在特定环境中更加灵活和高效。
例如,鸟类的胸骨上有一个明显的凸起,称为“飞行肌峰”,可以提供更强大的飞行肌肉发力。
3. 性征展示在许多动物中,高骨可以作为性征,用于吸引异性或展示自己的优势。
例如,雄性鹿的鹿角就是高骨的一种表现,通过其宏大的形态可以向雌性展示自己的群体地位和健康状况。
4. 声音传导某些高骨结构可以增强声音的传导和共鸣效果,使得生物能够发出更远距离的声音信号,用于沟通、吸引伴侣或警示敌人。
四、高骨在不同生物中的特点高骨在不同生物中的形态和特点具有显著的差异。
解剖课骨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的命名、分类和基本形态。
3. 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
4. 熟悉骨骼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骨骼标本2. 解剖图谱3. 骨学实验指导书4. 骨学模型五、实验步骤1. 骨骼标本观察(1)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区分中轴骨和四肢骨。
(2)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
(3)观察骨骼的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
2. 骨骼命名和分类(1)学习骨骼的命名规则,掌握骨骼的命名方法。
(2)根据骨骼的形态和功能,将骨骼进行分类。
3. 骨骼模型观察(1)观察骨骼模型的形态和结构。
(2)结合图谱和标本,加深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4. 骨骼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1)了解骨骼的生理功能,如支持、保护、运动等。
(2)学习骨骼在临床上的应用,如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六、实验结果1. 观察到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中轴骨和四肢骨。
2. 掌握了骨骼的命名和分类方法,能够正确命名骨骼。
3. 熟悉了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了关节的基本结构。
4. 加深了对骨骼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的理解。
七、实验讨论1. 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人体有何重要性?骨骼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持、保护、运动等生理功能。
骨骼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持身体结构,维持身体形态。
(2)保护内脏器官,防止外界伤害。
(3)参与运动,实现人体活动。
(4)储存钙、磷等矿物质,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
2. 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是如何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与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以下是这些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骨折: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连续性中断。
(2)骨质疏松:骨骼矿物质含量减少,导致骨骼强度降低。
3.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预防和治疗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骨骼锻炼,提高骨骼强度。
骨的解剖湘雅诊断学远程开放教育网国家课程

第一章骨的解剖、生理简述一全身骨骼系统总数为206块,约占体重的1/51 按位置可分两大部分:中轴骨:颅骨、脊柱骨、胸骨、前后肋骨、骨盆。
四肢骨:上肢长骨、下肢长骨、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2 按骨的基本形态分: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3 骨骼作用:构成人体支架。
支持、运动和保护体内脏器。
维持血液生成和矿物质的贮存。
骨组织(一)骨质:为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可分为密质骨与松质骨。
1 密质骨特点:由成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构成长骨的骨干;在头盖骨,则构成其外板与内板。
2 松质骨特点:由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呈海绵状结构。
分布于干骺端及骨的内部。
头盖骨的松质骨称为板障。
(二)骨膜 1 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2 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系统。
3 对骨的营养,新生和感觉起重要作用。
4 可分为内外两层。
5 骨内膜有成骨细胞(产生新骨)及破骨细胞(破坏骨质),在骨的发生、改造和修复过程中起作用。
(三)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及松质内,分为红骨髓、黄骨髓。
(四) 骨的血管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骨膜动脉、干骺动脉等构成。
三骨的化学成分1有机质:占骨的1/3,以骨胶原粘蛋白为主,赋于骨的弹性和韧性。
2无机质:占骨的2/3,主要为钙、磷等盐类,赋于骨的坚硬性,内含大量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晶体。
每克骨内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积约为100㎡,总面积达300㎡。
故是阳离子(Ca2+、Mg2+、Na+、K+,等),阴离子(PO43-,Cl-,F-,等)的吸附和交换场所。
骨中的钙磷还参与体内的钙磷代谢,并呈不断的变化状态,由甲状旁腺激素(PTH),VitD、降钙素(CT)共同调节。
第二章骨静态显像一原理骨组织由无机盐和有机质构成。
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晶体,大部分沉积在骨胶质纤维中,表面积很大。
每克羟基磷灰石晶体的表面积约为100㎡,总表面积可达300㎡,成人全身骨中的晶体总面积为3×106㎡。
理解中医(38)之形体——骨

理解中医(38)之形体——骨骨,就是人体的骨骼,具有贮藏骨髓、支持形体保护内脏的功能。
一、骨的解剖形态《素问·宣明五气篇》“骨者,髓之府。
”。
骨一般中空,内藏骨髓。
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通过筋膜连接组成有活动功能的机关,称之为关节,也叫节。
通过众多的关节,骨与骨相连成骨骼系统,构成躯体的总框架。
《黄帝内经》对骨骼的名称、数量、形体都有详细的描述,但古今名称不同。
如颈椎,古称项骨;胸椎,古称背骨;肱骨,古称臑(读nao四声)骨;尺骨,古称正骨;桡骨,古称辅骨;股骨,古称髀骨。
但髌骨是古今同名。
二、骨的生理功能1、支撑人体。
《灵枢·经脉》“骨为干。
”,这就是指,骨是支撑躯体,维持形体的总支架。
如果肾虚精亏,髓衰骨弱,则会出现腰膝酸软、不耐久站久行的症状。
小儿如果生长发育有障碍,出现局部弯曲,如果胸椎畸形,状如龟背,就不能维持正常的形体,为佝偻病体征之一,病名“龟背”。
2、保护内脏。
人体内脏都有相应的骨骼组成廓或壳加以保护,可以避免外力损伤。
如头部有天灵盖(即顶骨)、山角骨(即颞骨)、凌云骨(即额骨)和后三角骨(即枕骨)互相连接成壳,以保护“髓海”。
3、协同运动。
肌肉和筋膜的收缩张弛产生动力,进而促使骨骼的屈伸与旋转等,表现出各种躯体的运动。
因此,在机体的运动过程中,骨与骨组成的关节,起着支点、支撑和具体实施动作等作用。
三、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素问·宣明五气篇》“肾主骨。
”。
在生理上,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
故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等,均有赖于于肾中精气的滋养。
肾中精气充盈才能充髓养骨。
病理上,肾虚精亏,多可以累及骨。
如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迟立迟走等,多为肾中精气未充之故;老人骨质疏松,脆弱易折,或骨折后不易愈合等,为肾中精气亏虚之象。
骨与督脉的关系。
脊椎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组成。
督脉行于脊内。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因此临床上补益督脉可以治疗骨髓尤其是脊椎的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B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构, 而 “高骨” 与桡骨茎突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有必 要把它们辩认清楚。因此本文在重点观测 “高骨” 及相 关结构的基础上, 又观测了桡骨茎突。 ! 材料和方法
(!) 选择南充市出土的完好的成人桡骨标本 (’ 例 (不计性别 及左右) 。在本教研室选择成人尸体标本 "’ 例 (男女各 !’ 例) , ! (男女各 !’ 例) , !% P "’ 岁青年尸体 "’ P % 岁小儿尸体标本 "’ 例 例 (男女各 !’ 例) , 成人活体对象选择本院 ,* 级一班学生 -’ 人 ("# P "* 岁) 。测量采用国产游标卡尺 (精确度为 ’$’" ..) 。 选择王启华、 孙博主编的 《临床解剖学丛书— — —四肢分 (") [*] 册》 上第 !# 页图 (见图 ! ) 。以此为据, 在选择的成人桡骨标 本上确定出桡骨茎突的上界 (经过尺切迹下缘所作的水平线) , 其下界为桡骨茎突尖。再结合成人活体, 观察、 扪摸桡骨茎突
[", B] 桡动脉分为 “寸、 关、 尺” 三部 , 即中指指腹在 “骨隆
图 # 诊脉寸、 关、 尺部位图 “ , &23/”3/4 “ 1)%” $%&’ # ()* +,-%.%,/ ,0“ 12/”
起” 图! $%&’ ! 高骨” 在桡骨上的位置
图 ! 桡、 尺骨茎突长度的测量 Q<J$ ! 3:8 .8B=C68.8>9 4@ 9:8 E8>J9: 4@ =9IE4<D 564?8== 4@ CE>B B>D 6BD<C= (*) 在成人桡骨标本上确定出 “高骨” 的上、 下端 (上端为与 桡骨外侧缘相续处, 下端为桡骨茎突上界, 见图 #) , 上、 下端的
【收稿日期】 "’’’ 2 ’, 2 "& 【基金项目】 川北医学院基础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代小思 (!,%- 2 ) , 男, 四川南充人, 学士, 讲师, 主要从事 万方数据 应用解剖学研究, (’(!&) 38E: ""-","-。
的位置、 形态, 并测量桡骨茎突的长度 (桡骨茎突尖至桡骨茎突 上界的垂直距离) 。在成人尸体上解剖出桡骨茎突及周围结 构, 观察桡骨茎突的毗邻。 [!] 选择 《中医学》 诊断寸、 关、 尺脉的部位图 (见图 ") , (#) [!] “关” 的外侧为 “高骨” , 以此为据, 在成人活体上, 成人桡骨标 本上确定出 “高骨” 的位置, 并观察、 扪摸它的形态。在成人尸 体上解剖出 “高骨” 及周围结构, 观察 “高骨” 的毗邻。 将选择的成人桡骨标本进行 ) 光摄片, 观察 “高骨” 与 (-) 骺线的关系。
[!] “高骨” 是中医切 “关脉” 的标志 ( “关脉” 确定,
“寸脉” “尺脉” 、 亦确定) , 解剖学对 “高骨” 则没有记载
[", #] (也无相应的结构) , 对桡骨茎突有明确的定义 , 骨 [-] 科学 对桡骨茎突的叙述与解剖学又有所不同, 现代 [!] [", #] 中医书 把 “高骨” 和解剖学的桡骨茎突 视为一个
垂直距离为 “高骨” 的长度, 并测量 “高骨” 上端至桡骨茎突尖的 观 垂直距离。在 “高骨” 上端、 下端及 “高骨” 的隆起处 (见图 !) 察桡骨的外形, 然后在此三处水平锯开桡骨观察骨质。 解剖选择的小儿尸体、 青年尸体的前臂, 取出桡骨, 观 (") 察 “高骨” 的形态, 及它与桡骨下端骺板或骺线的关系。
・ !#% ・ FRSTNGN UVW0T1X VQ FXSTSF1X 1T13VYZ [VX$ "’ T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用解剖 ・
中医 “高骨” 的解剖学研究
代小思! ,刘尚清! ,蔡昌平! ,宋超敏" ,李先文# ,李成军!
(! $ 川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四川 南充, #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 【摘要】 目的: 证实中医 “高骨” 的存在及它与相关结构的关系, 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 择 "’ 例小儿、 结合活体、 尸体解剖、 桡骨剖开和桡骨的 ) 光片, 对 “高 "’ 例青年及 (’ 例成人的桡骨标本, 骨” 及相关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测。结果: “高骨” 是桡骨茎突上方向前突出的纵形骨嵴, 长度为 (!% $ "* + ;高骨” 上端平面之下的桡骨下端略向前、 向内弯曲, 在此平面的骨质亦显著变薄; 小儿、 青年的 ! $ ,-)..“ “高骨” 隆起处有骺板经过, 在成人 "( $ &*/ 的人有明显骺线经过; “高骨” 的内侧有桡动脉经过; 桡骨茎突是 “高骨” 存在; “高骨” 与桡骨茎突是不同的结构; “ 高骨” 是确 向下的锥形突, 长度为 (, $ %- + ! $ ")..。结论: 定桡动脉的标记; “高骨” 上端平面和 “高骨” 是桡骨下端的两个薄弱区域。 【关键词】 “高骨” ; 桡骨茎突; 骺板; 骺线 【文献标识码】 ("’’") 【中图分类号】 0#"" $ &! 1 【文章编号】 !’’! 2 !%*) ’" 2 ’!#% 2 ’# !"#$%&’( )$*+, %-“.#% .*”’" $/#+’$’%"#0 12’"3)3 &3+’(’"3 !"# $%&’()% ,*#+ ,-&./(0%./ ,1"# 1-&./(2%./ ,34 &5 6 !32&7483.4 ’9 ".&4’8: ,;’74- ,%<-=&. >3?%<&5 1’553/3 , ;&.<-’./ %#&’’&,1-%.& 【!4)$/#($ 】5463($’73:34 56478 9:8 8;<=98>?8 4@“ AB4 AC” <> 96BD<9<4>BE F:<>8=8 .8D<?<>8 B>D 94 5647<D8 B>B94.<?BE DB9B @46 ?E<><?BE B55E<?B9<4> 8 93$2%+):0BD<C= G58?<.8>= 4@ 9H8>9I ?:<ED68>,9H8>9I I4C9:= B>D 8<J:9I BDCE9= H868 ?:4=8>$ 3:8 .465:4E4JI 4@ 6BD<< HB= =9CD<8= 4> 9:8 ?B6D<786<? =58?<.8>=, )K@<E. B>D E<7<>JK68EB98D 6BD<<$ :3)*0$): 3:8“AB4 AC”HB= B E4>J<9CD<>BE L4>8 6<DJ8 B>D <9 HB= !% $ "* + ! $ ,- .. E4>J$ 3:8 E4H86 8>D 4@ 6BD<C= @B?8D =4.8H:B9 “AB4 AC” $ F4.5B?9 L4>8 HB= 564.<>8>9EI 9:<> <> 9:<= 5BE.B6BHB6D B>D CE>B6HB6D C>D86 :46<M4>9BE 4@ 9:8 C5586 8>D 4@ “AB4 AC”<> "( $ &*/ 4@ BDCE9$ 0BD<BE B6986I 5B==8D 9:64CJ: 9:8 .8D<BE B68B E878E$ N5<5:I=8BE 5EB98 5B==8D 9:8 564?8== 4@ “AB4 AC” 4@ $ 3:8 =9IE4<D 564?8== 4@ 9:8 6BD<C= HB= B D4H>HB6D ?4>4<D 564?8== B>D <9 HB= , $ %- + ! $ " .. E4>J$ 1%"(0*)’%":3:8“AB4 AC”8;<=9= 68BEEI;9:8“AB4 AC”B>D 9:8 =9IE4<D 564?8== 4@ 9:8 6BD<C= B68 D<@@868>9 =96C?9C68=; “AB4 AC”<= B .B6O 9:B9 D8@<>8 9:8 6BD<BE B6986I;9:8“AB4 AC”B>D 9:8 :46<M4>9BE E878E 4@ <9= C5586 8>D B68 9H4 H8BO M4>8= 4@ 9:8 E4H86 8>D 4@ 9:8 6BD<C=$ 【;3, <%/+)】 “AB4 AC” ; 9:8 =9IE4<D 564?8== 4@ 9:8 6BD<C=; 85<5:I=8BE 5EB98; 85<5:I=8BE 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