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合集下载

采桑子欧阳修译文

采桑子欧阳修译文

采桑子欧阳修译文采桑子欧阳修译文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采桑子欧阳修译文,希望能帮到你!《采桑子》原文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白话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采桑子》创作背景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赏析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的《采 桑子》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的时候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 广袤相齐” ( 《正德颍州志》 卷一) 的西湖美景, 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采桑子》诗词鉴赏

《采桑子》诗词鉴赏

《采桑子》诗词鉴赏《采桑子》诗词鉴赏《采桑子》诗词鉴赏1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原文: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译文谁能看得懂西湖的美丽?任何时候都是美景。

驱车去追寻。

只愿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

谁知道随意站立在那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草斜阳正美。

水波幽远,烟雾飘渺,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赏析欧阳修特意游览西湖,于暮春败景,歌散人去之处发现了特殊的美感与韵味。

本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

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采桑子》诗词鉴赏2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古诗简介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做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十首《采桑子》联章体中的一首,即事即目,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不假雕琢,而诗情画意却油然而生。

“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

游人沉醉在这琉璃般的世界中,荣辱皆忘,物我浑然一体。

即使是群芳过后的暮春季节,词人依然兴致盎然。

面对“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和细雨中归来的双燕,词人从中另外寻觅到一种清幽静谧的美感。

译文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

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欧阳修《采桑子》诗歌鉴赏

欧阳修《采桑子》诗歌鉴赏

欧阳修《采桑子》诗歌鉴赏欧阳修《采桑子》诗歌鉴赏《采桑子十首》是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记录其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一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欧阳修《采桑子》诗歌鉴赏,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采桑子欧阳修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译文其一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其二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作者: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思颍诗后序》)。

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并无风水面琉璃滚,不觉船安远,微动涟漪,冲出去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张词中的促进作用就是什么?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后)答: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赏析】这首词描绘就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长棹西湖不好轻易代普雷主题,就是全词的情感基调,抒发出来了赞美之情。

上片景象写道了绿水和芳草长堤,除了悦耳的笙歌,表明出来清爽艳丽的春景特点。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请问:动静融合的手法或以颤抖衬静(2分后)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透亮光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下瞳。

三、四句写下涟漪微起,触怒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横过堤岸飞来,写下Lauz,而西湖愈加其清幽。

动静相配,动静融合写下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后)抒写了诗人游走山水的开心心情。

(2分后)【赏析】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

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下堤岸风景,笔调随心所欲而典雅。

西湖不好就是一篇之眼,长棹二字已将消闲的意思直截了当写下,因为就是长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荡漾在湖面上,游人存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观看两岸春色。

采桑子欧阳修以动衬静

采桑子欧阳修以动衬静

采桑子欧阳修以动衬静采桑子欧阳修以动衬静《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下面小编收集了诗的原文及译文,供大家欣赏。

采桑子十首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3。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译文其一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其二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

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①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棹(zhao照):一种划船工具,形状如桨。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逶迤(wei yi威移):道路、河道弯曲而长。

②琉璃:此处即指玻璃,形容水面之光滑。

【译文】
驾着轻舟,举着短桨,欣赏这西湖美好的风光。

碧绿的湖水微波起伏,长堤上青草吐着芬芳,还有那湖面上飘漾的一阵阵笙歌,似有若无,令人神往。

风静波平,水面似玻璃般光滑,不知不觉间小船向前移动,只有微波在荡漾,那被惊起的水鸟,轻轻擦着岸边,飞向了远方。

【集评】
近代·夏敬观:“此颍州西湖词。

公昔知颍,此晚居颍州所作也。

十词无一重复之意。

”(《评六一词》)
【赏析】
这首词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西湖景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描写得如画如影:碧波绿水,芳草吐翠,浪静波平,水光如镜,一阵阵悠扬的歌声随风传来,被惊起的水鸟翩翩而去。

在这一幅幅的山水画卷中,诗人泛舟自赏,那一种悠闲之态,自得之乐,溢于词中。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只是选择看到和感受到的几个画面,组成一幅恬静、疏淡的水墨画,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

这在宋初的词境上,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突破。

冯煦在《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赞他“疏隽开子瞻,深
婉开少游”,指出了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这个评价是很有见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赏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
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