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教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教案 岳麓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教案岳麓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开罗会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2..过程和方法(1)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会议召开对战争的影响。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法学法引导:图表法五、教学过程:导入:回顾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导入。
一、中途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引导学生列表学习: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果意义。
二、诺曼底登陆动脑筋: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简介来历)想一想: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使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德灭亡。
)引导学生列诺曼底登陆战简表:时间、指挥者、地点、主力、结果、意义。
三、雅尔塔会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
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
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重要的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重点掌握会议名称、召开时间、地点、与会国、内容、影响。
四、大战的结束线索梳理:(1)德国战败。
(哪个国家军队最先攻克德国首都;希特勒命运如何;德国何时降;德国的投降标志着什么?)(2)日本投降。
(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中、美、苏等日本法西斯的战败发挥了什么作用;日本何时投降?)历史法庭: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思维拓展: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课后完成)六、本课小结:编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教案4.doc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X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意大利投降。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雅尔塔会议等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
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全面深入地把握法西斯集团瓦解灭亡的过程,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基本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各国团结合作、相互联系,共同为反对法西斯侵略集团作出贡献,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2、难点:正确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阅读法教学用具: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提问上一课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又是如何扩大的?由问题的解答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板书课题,讲授新课。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和日本不断扩大野蛮的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來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吋也对英没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全I比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过节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对付法西斯国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在这样的北京下建立起来的。
2、雅尔塔会议: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多次会议。
3.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学习目标:一、了解雅尔塔召开的时间、与会国及会议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德国投降及日本投降等有关史实。
三、认识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在“二战”中的作用。
四、正确认识“二战”的性质五、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约3分钟)二、明确学习目标(约3分钟)三、快乐自学1、速读书本P38——P43上的内容(约5分钟)2、完成下列练习(约5分钟)(1)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2)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是,此次登陆战的时间是年,军队是,其影响是。
(3)1945年初,、、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先在书本上打记)。
(3)1945年,攻克柏林,希特勒绝望自杀。
5月8日,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4)19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月日日本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
(5)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是。
(6)“二战“的性质是。
3、同桌或前后同学相互批改(约3分钟)4、识记(约5分钟)四、讨论探究下列各题(约5分钟)1、“二战“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可从“二战”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的影响等方面去思考)2、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有哪些?人类应怎样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五、课堂小结(约3分钟)六、达标检测(约10分钟)1、参加诺曼底登陆的军队属于()○1英国○2法国○3美国○4意大利A○1○2B○3○4C○2○4D○1○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与英美盟军东西夹击之中的军事行动是()A敦克尔克战役B阿拉曼战役C诺曼底登陆战D西西里岛登陆战3、关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亲报道中,不应出现的是()A决定成立联合国B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D苏联承诺对日作战4、苏联军队攻克柏林,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这件事发生在()A1939年9月B1941年12月C1943年9月D1945年5月5、简答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教案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开罗会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2..过程和方法(1)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会议召开对战争的影响。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三、教法学法引导:图表法四、教学过程:导入:回顾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导入。
(一)、中途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引导学生列表学习: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果意义。
(二)、诺曼底登陆动脑筋: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简介来历)想一想: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使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德灭亡。
)引导学生列诺曼底登陆战简表:时间、指挥者、地点、主力、结果、意义。
(三)、雅尔塔会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
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
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重要的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重点掌握会议名称、召开时间、地点、与会国、内容、影响。
(四)大战的结束线索梳理:(1)德国战败。
(哪个国家军队最先攻克德国首都;希特勒命运如何;德国何时降;德国的投降标志着什么?)(2)日本投降。
(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中、美、苏等日本法西斯的战败发挥了什么作用;日本何时投降?)历史法庭: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思维拓展: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课后完成)五、本课小结:编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
第二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教案

第二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斯大林格勒战役;半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意大利投降;《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岸;雅尔塔会议;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和二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教材有关材料的分析,培育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材料,并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度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展、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育学生归纳、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三、熟悉目标1.通过对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讲述,使学生熟悉到: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冲击法西斯国家所起的踊跃作用;但同时,在有的会议上,也表现了大国奉行捐躯弱国利益的强权政治,这为随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和各类矛盾纷争埋下了祸端;熟悉到合作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2.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一路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
中、苏作为亚、欧的两个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奉献。
3.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和平对于世界进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全世界意识。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本课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设备自制电脑课件教学进程温习提问,导入新课前一节咱们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发和扩大”,请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扩大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世界反法西斯国盟是如何成立起来的?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对。
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后,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到1942年和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转折阶段。
教学新课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何为转折?转折是指事物在进展进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等。
这里指法西斯国家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反法西斯力量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进程。
其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三大转折性战役中最为重要的战役。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掌握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等战役。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了取得重大胜利。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难点: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认识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及影像教学法四、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表现为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等良好的性格特点,这些都为完成本课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持。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把知识的学习融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感悟历史,通过不同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采取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五、导学提纲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应该怎么办?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9页,找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时间、标志、作用。
(多媒体显示)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形成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成功教案岳麓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成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让学生了解半途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岸战、大战的终止的大体内容。
2.进程与方式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硕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育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大战的终止;雅尔塔会议;日本偷袭珍珠港【教学难点】大战的终止【教学方式】合作、探讨、交流【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日本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投降书的签署,正式宣告日本军国主义的完全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成功。
二、教学新课(一)半途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多媒体展现半途岛战役师:1942年,美国的情报人员破译了日军的电报密码,预先做好伏击,轰炸日本的飞机。
战斗持续了一天,日本四艘航空舰被击沉,300多架飞机被炸,日本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也发生转折。
1942年6月,半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多媒体展现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师:英军从阿拉曼发起进攻。
这次战役的代号叫“捷足行动”,阿拉曼战役后,意大利投降。
墨索里尼被游击队枪决后,横尸米兰的街头。
多媒体展现斯大林格勒战役师:阅读后说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刻和作用时刻: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师:妇女们也拿起武器捍卫城市,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的德军军官多达2500名,包括一名元帅和200多名将军。
多媒体展现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转折性战役简表(二)诺曼底登岸战师:诺曼底登岸战的背景、目的、召开、内容?背景: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目的:尽快击溃德国法西斯。
召开:1943年冬,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伊朗德黑兰举行。
第三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 初中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教设计与反思
小结 课后拓展
呈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图片
我们同学列举了充足的史料证明了二战争是一场邪恶与正义的较量,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二战已经结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这里林老师要介绍一套书,大家可以课后继续去了解二战那段历史。
“图说二战”经典系列丛书
过渡:接来我们用一组练习来检测一下我们同学是否达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四:
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时间有限,课外阅读是对课堂知识的重要补充,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组练习巩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胜利的根本原因;战争的性质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
七.学教测评
1.课后阅读与二战相关的书籍;
2.相应的作业本 八.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理念,如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等环节的设置,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主体地位凸显。
整堂课以学生的活动来推进教学过程,【一组图片说概况】—
一组练习测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战争形势的转折,意、德、日相继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作用,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
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A、形成的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
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
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C、形成的作用: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有力保证。
2、大战的转折
(1)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从苏德双方分析)
A、苏联: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
B、德国: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国已无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只好改为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其目的是要切断苏联的这条交通命脉,从东南方向包围和夺取莫斯科,同时夺取巴库油田和顿巴斯的煤,以加强德国的战争经济,从而改变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苏联军民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
军民同仇敌忾——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捍卫斯大林格勒的每一寸土地,工人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仍在生产,生产出的坦克、牵引车一开出工厂就直接投入战斗。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德军主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全歼,纳粹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所以斯大林格勒
保卫战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诺曼底登陆
(1)开罗会议
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
B、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
主要内容包括:三国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将被逐出其以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在相当期间内使朝鲜自由独立;坚持战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合作、彻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途径,打击了法西斯日本的侵略气焰,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
但是,宣言只规定剥夺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岛屿的统治权,却不谈如何处理;关于朝鲜独立日期的规定含糊不清;对香港的地位亦未作出明确规定等。
C、意义:第一、开罗会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
第二、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为中国战后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依据。
据此,中国不但名正言顺地收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大陆领土,而且收回日本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从中国窃取的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
从而恢复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第三、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为结束战争和战后处置日本提供了依据。
《宣言》明确指出要“使朝鲜自由独立”,“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这就向世界宣布,结束战争的惟一条件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2)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
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Overlord)。
这场战役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
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
美
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
1、雅尔塔会议
(1)背景
1943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随着反法西斯盟国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决,特别是应该制定盟军在反希特勒德国战争最后阶段的协同一致的军事行动计划,处置战败的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对日作战,实现战后世界国际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客观上愈加迫切地需要三大盟国举行新的最高级会晤。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4年的时候,似乎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无论是在欧洲大陆、亚洲大陆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都促使美、英、苏三大盟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而“积极”地准备着。
(2)内容
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
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
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
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行政完整。
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6]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伊朗召开的的德黑兰会议后的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
这次会议的结论在1945年7月17日至1945年8月2日的波茨坦会议就有所争议。
许多人批评此次会议使苏联(1924~1991)以及各国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因为在会中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以及英国首相丘吉尔(1874~1965)都没有依照当时被占领的国家之期望,要求战后被苏联“解放”的国家交由联合国代管。
此外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利益。
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故其结论亦有“雅尔塔密约”之称。
(3)影响
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它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取得了相互谅解,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有利于动员盟国全部力量,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一定的安排。
但是,在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
2、德日投降
1945年5月8日,苏联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2]。
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广播世界。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8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