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合集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着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2020年8月整理).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2020年8月整理).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完整word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完整word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精编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精编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着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年稿本)1.关于费尔巴哈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 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 经院哲学的问题。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 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一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 其中一 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 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 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 感性 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 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 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 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 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 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活动的唯物主义, 至多也只能做到 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 化了的人类。
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 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明确的提到了感性的人的活动,这一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同时还说以前的哲学家不理解什么是实践而马克思在这里把他所理解的实践概念就定义为了感性的人的活动。

大家好,今天落齐读书分享的经典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这篇提纲很简短,只有十一条,字数不到1500字,却是理解马克思不得不读的篇章。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

”这篇著作的出世也离不开恩格斯的慧眼,当年马克思写出这篇提纲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自己的笔记,记录零散的想法,并不打算发表。

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他的遗稿,于是发现了这篇提纲将它整理发表。

恩格斯很重视它,后来甚至称它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因为这篇提纲主要就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进行批判的。

同时,《提纲》也表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辩证否定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因此,读者可以从这篇提纲中了解到马克思一些重要观点的形成。

1.成书背景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贫困而凄惨,多次被所在地政府驱逐出境,这篇提纲就是在被法国政府驱逐之后,于布鲁塞尔写就。

当时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深入发展,苦于没有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来指导,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着手进行新的世界观的制定。

于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出发进行实践哲学批判,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新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理论构建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这两位哲学家的批判来实现的。

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以及后来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马克思从唯心主义以及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而通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开始的一系列著作,马克思清算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

2.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误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这篇提纲中的核心思想,尽管实践并不是由马克思第一个引入哲学内,但是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实践却是一种明显区别于之前所有哲学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 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 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 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 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 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 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类个体。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 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 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马克思
1845
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 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 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於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 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 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 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 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 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 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 自我异化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 宗教的,想像的世界 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 世俗基础 .他 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 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 并使自己转入云霄, 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这一事实, 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 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 化。因此,例如,自从在 世俗家庭 中发现了 神圣家族 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 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word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