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观与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
从康德于1755年提出星云说和提出了太阳系和天体论。
拉普拉斯于1796年发表了宇宙体系统,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825年天体力学第一次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将之归结为内引,把上帝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星云假说发起了冲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革命。
1830-1833年赖尔《地质学原理》以现在还在起作用的原因解释地球表面以前的变化,漫长的巨大的地质演变是各种自然原因综和作用的结果,是长期渐进的积累过程。
恩格斯对其评价是赖尔第一次把理性带进了地质学中,他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代替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发所引起的突然革命。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
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现代科学表明,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又是这个系列的不连续的“关节点”,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从微观尺度看,夸克(层子)组成了基本粒子,并服从于这一层次的特有规律,如量子色动力学定律。
基本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由强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核。
原子核和电子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并进而结合为分子,如此等等。
从量子场论来看,任何微观粒子都是相应的场量子,它们既是间断的粒子,又是连续的波,因而也可以称为“波粒子”。
最新“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发展形式

试分析“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发展1形式,试结合“生态自然观”阐述“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
23参考文献:4陈光,辜堪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567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辨证唯物8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910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概括总结古代自然哲学成果特别是近代自然科11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主要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自然界12的存在方式与演化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还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辩13证统一关系,提出了“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思想,形成了人、社会、14自然界相统一的大自然观。
1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是封闭的、静止的理论体系,它随着社会实践与自16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
1718“系统”是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
系统论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19贝塔朗菲在1972年发表的《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一文中指出。
系统是“处20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21一般认为,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具有某种22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2324马克思、思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在19世纪,25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可能就生态环26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27刻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是: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28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3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29生产力的基础。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30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31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32共产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思格斯生态思想的“四大”特征。
自然观与科学技术间的发展关系

自然观与科学技术间的发展关系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观点,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在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直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在,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势,总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开拓思维、解放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影响新领域的探索。
我们应该将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这种互动与辩证关系的指导作用更多的与实际结合。
第4章现代科学与新的自然观

量子论的意义
量子力学是继相对论之后对经典物理学的又一
次严重的冲击。它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承 认连续性和机械决定论的经典观点,揭示了连 续和间断、主观和客观相互统一的崭新的自然 观。 哲学上的争论:世界是决定论的(爱因斯坦), 世界是非决定论(玻尔)。
20世纪其他领域的革命
生物学革命 宇宙学 重大观测发现和大爆炸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
原子能时代
1945~1955年,第一个十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爱因斯坦 著名的公式E=MC2奠定了核技术的理论基础。1938年 德国科学家发现铀受到中子的轰击,会发生核裂变, 释放巨大的能力。1942年第一座可控核链式反应装置 在美国建成。1945年美国研制原子弹成功,1954年又 研制出氢弹,人类掌握了释放核能的技术。我国在60 年代也掌握了核技术。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 座5000KW的核电站,开始了人类和平利用的进程。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500座核电站在运行,核电占世 界发电总量的20以上,法国等国的核电已占全国发电 总量的70%。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 诺贝利的核事故,警示人类必须重视核电站的安全控 制问题。
空间时代
1955~1965年,第二个十年,是以人造地球卫星的发
射成功为标志,人类摆脱了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进 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展开了激烈的太空争夺 战。前苏联领先一步,1957年10月4日,用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轨道。1961年4月,前 苏联发射载人飞船成功。美国不甘落后,1969年7月 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我国于 1970年4月24日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1年4月19日,前苏 联将“礼炮一号”空间站送上太空轨道。1981年4月 12日,美国首次发射多次往返地球的“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的“和平号”空 间站升空。1990年,哈勃天文望远镜进入预定的轨道。 1997年7月4日,美国太空总署的遥控探测车在火星表 面登陆成功。
马克思恩格斯 系统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系统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系统自然观引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通常被描述为一个由辩证法观点驱动的过程。
在这一观点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至关重要。
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为基础,推动了一种新的自然观,即系统自然观。
这一自然观不仅考察自然界的物理现象,还深入思考了自然界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
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自然观,阐明其核心原理,并探讨其对自然科学的深远影响。
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观点的运用系统自然观是在辩证法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辩证法观点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由矛盾和对立统一驱动的系统,而非孤立的个体。
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一观点引入到对自然界的研究中,认为自然界的各个现象和过程都具有内在联系,并通过相互作用和转化来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
2. 自然界的物质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坚信物质的存在和运动是客观现实的基础。
他们指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它既可以表现为“坚硬的实物”,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具有固有的能量和运动,在自然界中不断转化和流动,从而推动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
3. 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现系统自然观强调了自然界内在的规律性。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可以揭示出一系列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他们认为,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类的认识和意识,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实践才能逐步发现和理解。
二、系统自然观对自然科学的影响1. 对科学方法的启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自然观对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提出了一种既重视实证研究,又注重理论构建的科学方法,鼓励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这种方法强调了对整个系统的全面观察和研究,避免了对局部现象的孤立分析,从而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2. 对自然界演化规律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自然观也为自然界的演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他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与进化论相关的概念和原则,如自然选择、适应性和共生共存等。
浅谈生态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

浅谈生态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学号:2013704057 姓名:张维杰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以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重大成果为基础,并且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划时代的发现,必然会改变自己的形式。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在19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没有现在这样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可能就生态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下: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
”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恩格斯指出:“人首先依赖于自然。
”马克思说:“人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的一切自然力的人。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
马克思主张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中“任何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提出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它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的交互作用探析

2 0 1 5年第 1 期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总第 8 9期
甚 至成 为 时髦 的东 西 。 ”[ 6 J 他 这里 所说 的某 些 哲学 命题 , 其 实 就是 自然 观 。 自然观 是 自然科 学 研究 活 动 中的一个 重要 因素 。
( 一) 自然观 的 内涵
自然观探讨 自然界 的一般存在 , 为 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作本体论上 的规定 。在早期 自 然科学尚未 独立时, 自然观 履行 着 自然科 学解 释 和预见 的功能 。 自然科 学在 自然哲 学 中孕育 成熟 后 , 哲学 家对 自 然 科 学关 于 具体 存 在 的认知 成 果进 行 抽象 , 形 成关 于一 般存 在 的结 论 。形 成 自然 观 的关 键是 将 自然
尹 晶 晶 洪 眉 : 自然观 与 自然科学 的交 互作 用探 析
中图分 类号 : B 0 2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9 2 8 5( 2 0 1 5 ) 0 1 一o 0 9 2 —0 6
自然观 与 自然科学 的交互作用探析
尹 晶 晶 洪 眉
[ 1 ] 尹 晶晶 : 中国人 民大学哲学 院 2 0 1 2 级博士研究生 。 【 2 ] 洪眉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 中学教师 , 哲学博士 。 【 3 】【 英] 柯林武德著 : 《 自 然 的观念 》 , 吴国盛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6 年版 , 第 1 页。 『 4 ] 吴 国盛著 : 《 科学 的历程 》 , 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 1 9 9 5 年版 , 第3 0 6 页。 [ 5 ] 刘大椿著 : 《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2 0 0 0 年版 , 第4 9 页。
然联系。1 9 世纪的热力学 、 电磁学等一系列科学理论都是运用机械论 自然观、 以力学为模式而建立 起 来 的 。“ 即使 在 2 0 世纪 , 机械 观思 维方 式仍 然 在相 当 的范 围内流 行 , 例 如 以还原 论 的形式 在 分子 生 物学等 领域起 了重 要作 用 。 ”『 5 2 0世 纪 的物理 学革命 与 牛顿经 典 自然观 的 突破 同样 是相 生相 随 的 。 为什 么 自然 观 的重 大变迁 会导 致 自然科 学 的重 大突破 ? 而发展 的 自然科 学 与 自然 观 的变革 之 间 存在什么关系?要 回答这两个问题, 需要对 自 然观和 自然科学的交互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
自然观与自然科学

论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在学术上,自然观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抛开物质和意识,唯物和唯心的立场不谈,个人认为自然观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对待自然的态度,这里的自然可以理解成我们的生活环境。
如此,拥有一个正确的自然观,不仅有助于保护已经被人类破坏的千疮百孔的环境,而且也将有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说到自然科学,是一个很高深也很宽泛的概念。
就个人简单理解,自然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不仅仅为人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而且为人类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形成正确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的自然观,自然科学则是客观存在,二者的辩证关系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一、辩证自然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1. 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是“人和自然”的一个基本关系。
通过这个基本关系,既看到科学技术产生的必然性,又看到科学技术沟重要性。
可以说,这“两化”原理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的目的和作用,归根到底,要从“两化”原理中得到说明。
2. 人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自然对人实行真正的专制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古代人所不能比拟的。
近一百年来,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工业,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超过了以往几千年。
但是,现代工业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也超过了以往几千年。
人类往往在自然给予的惩罚中,总结教训,使得“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特别是从自然科学日益发展,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
”3.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和自然”客观上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马克思指出:“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在学术上,自然观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抛开物质和意识,唯物和唯心的立场不谈,个人认为自然观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对待自然的态度,这里的自然可以理解成我们的生活环境。
如此,拥有一个正确的自然观,不仅有助于保护已经被人类破坏的千疮百孔的环境,而且也将有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说到自然科学,是一个很高深也很宽泛的概念。
就个人简单理解,自然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不仅仅为人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而且为人类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形成正确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的自然观,自然科学则是客观存在,二者的辩证关系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一、辩证自然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1. 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是“人和自然”的一个基本关系。
通过这个基本关系,既看到科学技术产生的必然性,又看到科学技术沟重要性。
可以说,这“两化”原理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的目的和作用,归根到底,要从“两化”原理中得到说明。
2. 人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自然对人实行真正的专制
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古代人所不能比拟的。
近一百年来,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工业,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超过了以往几千年。
但是,现代工业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也超过了以往几千年。
人类往往在自然给予的惩罚中,总结教训,使得“我们
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特别是从自然科学日益发展,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
”
3.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和自然”客观上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马克思指出:“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
二、自然观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
1.自然界的客观性贯穿于科学研究之中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理解,是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的一部分,而科学研究则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互作
用的结果。
作为科研主体的人总是在某种思想、理论指导制约下,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有选择地进行信息材料获取,组织观察、调查、实验及分析综合等研究活动,探索某种客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它有白己的发展规律。
科学技术只有以承认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才能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
2.自然观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南
自然科学是一种人类关于自然界的认识活动,它离不开自然观的指导。
自然科学家的科研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观属于哲学范畴。
自然科学家受自然观的指导也就是受哲学思想的指导。
恩格斯明确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受哲学的支配。
问题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
支配”。
任何一位科学家或发明家,在他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时候,都需要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一定的自然观进行指导;特别是在他确定研究方向的时候,必须根据自己所信仰的
自然观对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判断。
3.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充满着各种扑塑迷离的自然现象,各种自然现象间存在着普遍联系。
针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界进行研究,往往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能够发现隐藏在深层的内在规律,自然界是辩证的,只有在科学研究中运用辩证思维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才能更准确、更真实地认识整个自然界。
三、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可以让人类更了解自然,明白自然现象的原理。
从而意识到人类的哪些行为或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哪些行为有助于保护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增强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此过程中,人们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自然观,不是畏惧自然,也不是奴役自然,而是与自然和平共处。
另一方面,形成正确的自然观,有助于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更加关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此会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研究课题,从而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此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切实可行的理论才会是正确的理论,由实践中引发的课题也是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错误的自然观必定会被自然科学所否定,得不到长期的发展。
就拿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坚信人定胜天,于是不择手段向自然索取,最终,大自然用他自己的方式惩罚了人类,由此人类认识到了
人定胜天的自然观是错误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取得双方的互赢,所以在信息文明时代,我们倡导的是和谐,是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综上分析,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的自然观有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同时也会纠正错误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当今中国体现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体现人与自然的正确定位。
人是自然界进化的阶段性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始终追求更好的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