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阳台上养蜂酿蜜-经过两年成养蜂专家

合集下载

蜜蜂蜜酿养殖技术

蜜蜂蜜酿养殖技术

蜜蜂蜜酿养殖技术蜜蜂蜜酿养殖技术,是指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和饲养蜜蜂,以获取优质的蜜酿产品。

蜜蜂是重要的传粉媒介,同时也是天然的蜜源生产者。

在养殖蜜蜂蜜酿中,兼顾蜜蜂的健康和蜜酿的品质是关键。

一、养殖蜜蜂在养殖蜜蜂方面,我们可以选择养殖传统的蜜蜂,如西方蜂(Apis mellifera),也可以选择本地的本土蜜蜂,如亚洲蜜蜂(Apis cerana)。

无论选用哪种蜜蜂,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养殖技术:1. 合适的栖息地:蜜蜂需要一个稳定、干燥、通风良好的栖息地。

选择适当的地点,避免暴风雨和强烈的日晒。

2. 蜜蜂箱:提供合适的蜜蜂箱,确保蜜蜂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巢穴建设。

蜜蜂箱应具有适当的与外界环境隔离性,便于管理和收割。

3. 蜜蜂群落:采用良好的蜜蜂育种技术,培育强健的蜜蜂群落。

保持蜜蜂群落的健康和数量的增长对蜜酿产量的提高非常关键。

4. 饲养管理:定期检查蜜蜂的状态,提供充足的蜜源和花粉源。

合理控制蜜蜂的疾病和寄生虫,确保蜜蜂群体的健康。

二、蜂蜜酿制蜂蜜酿制是将蜜蜂收集到的花蜜经过发酵和处理,制成蜂蜜酿产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蜂蜜酿制技术:1. 蜜蜂采蜜:蜜蜂从花朵中采集花蜜,并储存在蜂巢中。

蜜蜂饲养从花蜜中去除大部分的水分,使花蜜浓缩成蜂蜜。

2. 蜂巢采收:定期收割蜜蜂巢中的蜂蜜,保持蜜巢的卫生。

可以使用适当的工具,如蜂烟器,使蜜蜂平静,方便采蜜操作。

3. 蜜蜂蜜酿:将采集到的蜂蜜过滤、搅拌和发酵,制成蜂蜜酿产品。

在蜜酿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水、酵母和香料等,以改善口感和增加风味。

4. 蜜酿储存:蜜蜂酿制的蜂蜜酿产品应储存在清洁、阴凉、干燥的环境中,以保持其品质和保存期限。

可以使用适当的容器和密封方法来储存蜂蜜酿。

蜜蜂蜜酿养殖技术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蜜蜂养殖的效率和蜂蜜酿产品的品质。

我们应该加强对养殖蜜蜂的了解和技术培训,并关注蜜蜂养殖产业的发展。

通过科学管理和持续创新,将蜜蜂养殖和蜂蜜酿制推向更高的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品质蜜酿产品。

他是一位养蜂成功的新型职业农民

他是一位养蜂成功的新型职业农民

他是一位养蜂成功的新型职业农民——记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新型职业农民张建堂(作者:陈云、陈景梅发表媒体: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发表时间:2018.12.20)张建堂,男,汉族,1962年5月出生,现年56岁,新疆特克斯县人。

1988年26岁的他成为特克斯县农广校一名学生,毕业后经过多年的积累,张建堂掌握了养蜂技术,赚取人生第一桶金。

2014年3月他成立了特克斯县建堂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6年他贷款70万元,融资200万元,改造建成一座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集蜂产品生产加工、餐饮、旅游为一体的蜜蜂文化休闲园,实现养蜂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张建堂当选为特克斯县喀拉峻蜂业联合社第一任理事长,并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合作社管理和养蜂专业知识。

走上养蜂路艰苦创业成功张建堂初中毕业后回到了村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因为没有技术、没有学历,只能靠体力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收入微薄,始终没有找到一条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

张建堂意识到没有技术光凭干体力活无法富裕,于是1988年他到特克斯县农广校报名学习,1991年毕业并拿到了中专文凭。

出于对农业的热爱,他毕业后没有选择参加工作,而是干起了养蜜蜂,走上了养蜂路,这一干就是将近30年。

经过不断的摸索,张建堂从一开始的拜师学艺成为如今的养蜂行家,付出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富裕后的张建堂将目光放远,2014年3月把自己多年积累的30万元和7名养蜂同行一起注册资本239.9万元,成立了特克斯县建堂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当选特克斯县蜂业协会常务理事兼任特克斯县喀拉峻蜂业联合社理事长。

产业升级,做活养蜂业2016年特克斯县建堂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70万元,融资200万元,将特克斯县老林场喀拉峻景区必经之路的一道桥,改造建成占地面积2200平米集蜂产品加工、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蜜蜂文化休闲园,以喀拉峻、琼库什台、克桑、莫因台四个主要蜜源地组建了50个成熟蜜生产基地。

养殖蜂蜜蜂农村致富甜蜜人生

养殖蜂蜜蜂农村致富甜蜜人生

养殖蜂蜜蜂农村致富甜蜜人生蜂蜜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品,近年来备受人们的青睐。

而养殖蜂蜜蜂已成为一种让农村人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养殖蜜蜂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经济收益,还有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蜂蜜市场需求的增长、养殖蜜蜂的技巧以及农村致富的机会等方面,探讨养殖蜂蜜蜂所带来的甜蜜人生。

一、蜂蜜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蜂蜜的市场需求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蜂蜜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具有多种功效,如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等。

特别是随着大众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蜂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

因此,养殖蜂蜜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养殖蜜蜂的技巧1. 选择合适的蜂种:不同蜂种适宜于不同地区的养殖,农民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选择合适的蜂种,如蜜蜂、野蜂等。

2. 合理规划蜂箱布局:蜂箱的布局直接影响蜜蜂的养殖效益,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指导,合理规划蜂箱的数量和位置,提高养殖的效率。

3. 做好蜜蜂的管理:蜜蜂需要定期对蜂巢进行检查和调整,及时清除杂草和害虫,保证蜜蜂的生长环境卫生和安全。

三、农村致富的机会1. 蜜蜂的经济价值:农民可以通过销售蜜蜂产的蜂蜜、蜂胶等产品,获取丰厚的经济收益。

由于蜂蜜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 农村旅游业发展:养殖蜂蜜蜂可以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农民可以将蜜蜂养殖场打造成农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品尝蜂蜜,从而带动农村旅游业的繁荣。

3.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蜜蜂的养殖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蜜蜂可以为农田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养殖蜂蜜蜂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收益,还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民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蜂种和合理规划蜂箱布局,并做好蜜蜂的管理,提高养殖的效益。

除了销售蜂蜜等产品获取经济收益外,农民还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蜂王李大爷的甜蜜生活

蜂王李大爷的甜蜜生活

“蜂王”李大爷的甜蜜生活乐陵台蔡建滨曹少敏(口播):宋代大词人苏辙有句词“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意思呢就是说:酒窖里按照传统的方式炮制的屠苏酒,再加上点蜂蜜,她的滋味超过了神仙喝的美酒”。

词中的冬酿指的就是蜂蜜。

说起蜂蜜,那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有滋养、润燥、解毒、美白养颜、润肠通便之功效。

不过我们要喝到这些蜂蜜,还要感谢那些养蜂人,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认识一位养蜂人李连通,来了解一下他的甜蜜生活。

眼前的这位就是李连通李大爷,今年64岁,家住朱集镇李建新村,退休之前曾经是朱集镇的教学助理,退休后,由于自己爱好养蜂,便走上了养蜂之路。

【养蜂人李连通】:我是从30年以前就爱好养峰,由于那个时候上着班工作太忙,没养起来,自从08年退休以后就正式养起来,一直养到现在。

现在李大爷的养蜂事业可以说是初具规模,已经有50多个蜂箱,一走进李大爷的院子里,就可以听到嗡嗡的叫声。

说起养蜂,这可不是个轻省活儿,对蜂群的检查是李大爷每天的必修课,这也是管理蜂群,养好蜜蜂的主要手段.对蜂蜜的检查操作时不光要细心,动作还得轻快,讲的就”轻”,”快”,”稳”。

一扇一扇的进行检查.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恰当处置。

不过呢!最重要就是不要怕蜜蜂蜇了,像李大爷养了这么多年的蜂,可没少挨蛰。

【养蜂人李连通】:这个蜂他不认人,光爱蛰,一开始养蜂的时候,我蛰上以后,胳膊哪里都肿的老粗,通过经常的蛰,目前也不肿了,就是开始痛上一点,算完了,形成习惯了已经,能扛过去了。

虽然总挨蛰,但是对于李大爷而言,养蜂带来的“甜蜜”要远远大于挨蛰的痛苦,因为他是发自内心的爱蜂。

【养蜂人李连通】:对蜂群这个爱好呢,平常走到蜂那里,闻到这个蜂这个味就感觉特别痛快,再就是打下蜜来,闻到这个枣花蜜味,槐花蜜味,心里特别痛快,因为他是纯蜜。

好多次就是蜂跑到屋里来,有一个小蜂,赶在玻璃这里飞不出去,我也把它逮出去,觉得很珍惜他。

因为喜爱,所以李大爷说自己每天这么辛苦忙碌一点都不觉得累,另外,他还跟我们分享了很多蜜蜂趣事。

“养蜂大王”张茂盛的养蜂经

“养蜂大王”张茂盛的养蜂经

“养蜂大王”张茂盛的养蜂经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7年第2期在重庆市黔江区杉岭乡枫香村水库堤岸,几十个蜂箱一字排开。

一位中年男子在一个蜂箱前打开箱盖,双手提出一个蜂巢础框,一时,成千上万附在蜂巢础上的蜜蜂呈现出一幅群蜂酿蜜图,煞是好看。

这名男子叫张茂盛,是黔江白石乡远近闻名的“养蜂大王”。

“中华蜜蜂养殖有三个关键环节:立王分群、追逐花源、安全越冬。

”50余岁的张茂盛和笔者谈起了他的养蜂经。

学习技术人工育蜂王“2013 年,我开始养殖中华蜜蜂,从那时开始,就把养蜂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只要听说哪有蜜蜂出没,不论距离远近,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召集。

”张茂盛乐呵呵地介绍。

“一桶蜜蜂按正常的产量,一年可取5~7.5 公斤蜂蜜。

那时候产量不高,因为不懂饲养技术,有一年,蜜蜂因为倒春寒死亡了10 余群。

”张茂盛谈到传统养蜂的困惑。

在从事蜜蜂养殖过程中,张茂盛总是善于观察,久而久之,他发觉蜜蜂有着很严明的纪律,每个蜂箱里都有一个“首领”叫蜂王,其他蜂群就围绕着蜂王“工作”,一年四季,只要蜂王不走,蜂群就绝不会离开。

怎样人工培育蜂王,张茂盛进行了不断地探索。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张茂盛逐渐掌握了人工培育蜂王和为蜜蜂分群,想立哪个为王,他说了算。

若一个蜂桶或蜂箱出现两个蜂王,他立马能够实现它们的分群,再也不用请教老师傅了。

就这样,张茂盛养蜂越来越出名,黄溪镇、杉岭乡、白石乡等乡镇来向他讨教养蜂技术的农民也络绎不绝,张茂盛总是一一传授。

掌握了蜜蜂的繁殖规律和生活习性后,张茂盛的养蜂业不断扩大,仅3 年时间,养的蜜蜂就从原来的20 余群发展到现在的100 余群,年产蜂蜜500 余公斤,实现年产值10 余万元。

2016 年,张茂盛成立了重庆市黔江区帽落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了280 余群蜜蜂,年产蜂蜜1000 余公斤,通过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在网上和实体店销售,产品供不应求,而且销售到全国各地。

春夏秋冬循环追花逐蜜张茂盛介绍,蜜蜂养殖最为关键最辛苦的一个环节就是赶花。

胡辉淑:一路追花去,苦过方知甜

胡辉淑:一路追花去,苦过方知甜

胡辉淑:一路追花去,苦过方知甜作者:***来源:《公民导刊》2021年第11期春天在忠县马灌镇、新立镇采油菜花蜜、柑橘花蜜,夏天到石柱采百花蜜,冬天到云阳采枇杷花蜜,一年至少十个月忙碌在深山野外……胡辉淑,这位忠县女子,靠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甜蜜”事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奏响了劳动者之歌。

为给丈夫治病决定养蜂胡辉淑又外出了。

这对忠县新立镇的村民来说并非新鲜事,尽管大家知道胡辉淑自小左腿残疾,行动起来略有不便。

夏季正是百花蜜采收的旺季,山间野花竞相绽放,胡辉淑带着蜜蜂来到石柱。

“待到12月底便回。

”胡辉淑说,她自从选择了养蜂这条道路,这样追花采蜜已有20多年。

1977年4月,胡辉淑在忠县新立镇石庙村出生。

然而,命运没有给她安排一个安稳顺遂的人生。

1岁时,她左腿长疮溃烂,腿骨外露,虽经医治却落下左腿四级残疾。

17岁那年,因家境贫困,她又不得不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学习缝纫技术,希望未来可以养活自己。

虽有残疾,但她克服困难、勤学苦练,习得一身过硬的本领,当起了个体户。

1997年,胡辉淑与丈夫陈定东组建了家庭,搬到新立镇百粮村居住。

婚后一年多,陈定东患上肺炎,需要长期服用蜂蜜来缓解病情。

可是蜂蜜价格不菲,若坚持吃下去,必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丈夫的健康,也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胡辉淑决定自己养蜂酿蜜。

2002年,胡辉淑揣着借来的150元钱,只身前往60公里外的垫江县,一瘸一拐地走了数小时的山路,买回人生第一箱蜜蜂种苗。

然而1个月后,由于在应对蜜蜂痢疾时用药不当,第一箱蜜蜂全部死亡。

“因搬动蜂箱的动作幅度较大,被蜜蜂当成‘敌人’蛰得脸肿得像馒头时,我没有伤心。

但一箱蜜蜂全死掉时,我难过得大哭了一场。

”胡辉淑回忆说。

她不甘心,到垫江县进行了短暂的蜜蜂养殖技术学习后,又买回4箱蜜蜂种苗继续尝试。

可是,经验还是不足,这一次蜜蜂全被她吓跑了。

胡辉淑依然没放弃。

她从失败中汲取经验,通过买养蜂书籍、订养蜂杂志、向养蜂师傅请教、听养蜂培训讲座和参加各类农业技能培训课程,学习养蜂技术。

“85后”的“蜂状元”养蜂转型升级 一年多赚三分一

“85后”的“蜂状元”养蜂转型升级 一年多赚三分一

的新 产、 品, 适 合年 轻 人 在 家 中养 蜂
员 生 产 蜂 蜜 总值 1 6 1 0万 元 , 比 2 0 1 4年
提 高 三 分 之 一 。邱 凯也 成 了长 兴 当地 名 副
其 实 的“ 蜂状元” 。
邱 凯 在 养蜂 场 内观 察 新 设 计 的 蜂 巢 内 蜜 蜂 的 状 态 他 设 计 开 发 出 多款 蜂 巢, 具有保 温 、 产蜜量 大 、 方 便 收 获 等特 点
“ 8 5后" 的“ 蜂状元 "
养蜂转型升级 一年多赚三 分一
今年 2 8岁 的邱 凯 大 学 所 学 的专 业 是 畜牧兽医 , 大 学 毕 业 后 他 回 到 故 乡浙 江省 长兴县 , 跟 着 父 辈 开 展 养 蜂 事 业 。通 过 成
立养蜂合作社 、 与 大 学 合 作 创 立 蜂 产 品研
发 中心 、 推 进 电 子 商 务 等 多种 方 式 , 全 面 推动养蜂事为 长 兴 蜂 府 养 蜂 专 业 合 作 社 新 一任 社 长 。 当 年 , 该 合作 社 成
邱 凯 在展 示 宠物 蜂 巢 这 种 宠 物 蜂 粱 是他 开发

养蜂致富事迹材料

养蜂致富事迹材料

养蜂致富事迹材料近年来,养蜂在农村致富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下是一则养蜂致富事迹的生动描述,希望能为有意从事养蜂的人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是李明,一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

面对家庭的贫困,他决定利用自家的一块闲置土地来尝试养蜂致富。

首先,李明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关于蜂蜜养殖的知识和技巧。

他读了各种养蜂专业书籍,还参加了当地农业局组织的培训班。

通过这些学习,李明深入了解了蜂蜜养殖的过程、蜜蜂的品种、蜜源的选择等基本要素。

接下来,李明准备了必要的设施和工具。

他购买了蜂巢、蜂箱和蜜蜂,并建立了一个适宜的养蜂场。

李明了解到,蜜蜂需要有一个安静、温和、干燥的环境,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远离噪音和干扰的位置建立养蜂场。

在开始养蜂之前,李明还特意咨询了当地的养蜂专家,以获取一些建议。

专家告诉他要注意蜜源的选择,要确保养蜂场周围有足够的花草,这样才能保证蜜蜂有足够的花粉和蜜源。

李明遵循专家的建议,在养蜂场周围种植了各种花草,既美观又实用。

正式开始养蜂后,李明每天都会定时检查蜂箱,确保蜜蜂的健康和蜂箱的正常运作。

他也积极学习如何采集蜜蜂的蜜,如何处理蜜蜂的产品。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李明掌握了各种技巧,不仅能够高效地采集蜜蜂的蜜,还能制作出高品质的蜂蜜产品。

李明非常注重蜂蜜产品的营销工作。

他参加了各种农产品展销会,与经销商洽谈,拓宽了销售渠道。

同时,他还通过互联网渠道开拓了线上销售,更好地触达潜在客户。

李明还积极参与社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的蜂蜜产品,并加入到他的忠实消费者群体中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明的养蜂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的蜂蜜产品不仅在本地畅销,还逐渐开拓了外地和国外市场。

现在,他的蜂场规模不断扩大,养蜂成为了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通过这个养蜂致富事迹,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指导意义。

首先,要充分学习养蜂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其次,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蜂场位置,确保蜜蜂生活环境的舒适。

再次,要重视产品质量和销售渠道的建设,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家阳台上养蜂酿蜜经过两年成养蜂专家
既能吃上更安全放心的自
产蜂蜜,还能陶冶情操,只是,也得考虑考虑邻居的感受
4月30日,水晶郦城,刘林斌在自家阳台上展示他养的上千只蜜蜂。

本组图/重庆晨报记者苑铁力刘林斌自家产的蜂蜜。

一提起养蜜蜂,许多人都会想起《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的那对养蜂夫妻,每年奔波在外300天,辗转2万里路,在田野或百花丛中追逐他们的甜蜜生活。

与他们不同的是,龙湖水晶郦城小区的刘大爷在自家阳台上养起了蜜蜂,足不出户,却依然能酿出甜蜜。

小小阳台成蜜蜂家刘大爷全名叫刘林斌,今年68岁,退休前,他是重庆机械行业一个小有名气的高级工程师。

刘大爷家的阳台仅有3平方米左右,种着浓密的藤类植物,绿阴下摆着一个木制蜂箱,蜂箱外面用塑料泡沫板盖着。

走近蜂箱,隐隐可见几只蜜蜂在家门口穿梭嬉戏。

为了唤醒正处于“休息”状态下的蜂群,刘大爷打开蜂箱盖,向里头撒蜜。

顷刻间,蜂巢里传来了嗡嗡的叫声,刘大爷小心翼翼地提起蜂巢,只见数千只蜜蜂正专心地伏在沾蜜的木框上吸吮。

刘大爷说,这些蜜蜂平时产的蜜,供他和老伴食用。

刘大爷所在小区周围的高楼不算多,还有不少的绿树。

相隔不远的星光大道边,还有一个动步公园。

“蜜蜂的活动范围为3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