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创新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创新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创新教学的几点做法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形势的主潮流,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也刻不容缓。在此,简单地谈一些我的做法。

一、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必要的和必须的,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宽松、和谐、生动、活泼、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心中不仅要有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能包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肯定和赞扬优秀生的“天赋”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鼓励和启迪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孩子。让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创造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创新教育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由对知识的单一的、片面的表面的认识转变为丰富的、全面的、本质的理解。

2、采取不同的手段,创造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机会。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但往往会碰到学生不会提或不敢提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得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譬如,在新授课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我先复习了各类角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后,提问:“关于三角形,你们知道多少,又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大胆发言,有的说想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概念);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与角有什么关系;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还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的分类,怎样分;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等等。这些问题不是很有价值吗?虽然这节课不能一一解答,但已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是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后自己提出来的,这时,思维已处于最佳状态,对这节课的知识感到特别亲切,给整节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避免了以往那种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出现。整节课基本上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不会提问题,不敢提问题,以至无法谈及创造力的培养的不良后果。

3、培养质疑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那么一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就勇于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求异性,展示学生个性的发展

空间。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梯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们根据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特征,用集合图画出它们之间的包含和并列关系后,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梯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跟其他四边形的关系也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虽然这是下一节课的内容,但是老师还是很乐意地请这位同学到黑板上把图画了出来。这不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吗?

4、培养质疑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总爱问个为什么。而提出问题则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驱动好奇心,从质疑中发现问题的解题策略,从质疑中产生认识困惑,从而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譬如,在教学中,给出问题的条件,要求学生深思熟虑探索可获得的各种结论;或给出问题,让学生寻找必备条件,或改变题中关键句等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或多题同解,都体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修一条120米的公路,3天修了全长的21%。照这样计算,——?”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寻求多样性的解题策略,开辟解题角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捕捉最佳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苏赫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是极为重要的。把一切权利和机会还给学生,什么都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当然,知识的奥秘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尝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尝试知识的呢?例如,我在教学九义六年制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先引用了这么一个故事:孙悟空有三根一模一样的甘蔗,小猴子贝贝、佳佳、丁丁看见了,一哄而上,叫嚷着要吃甘蔗。孙悟空说:“好,贝贝分第一根甘蔗的1/2,佳佳分第二根甘蔗的2/4,丁丁分第三根甘蔗的3/6。”贝贝、佳佳听了,连忙说:“孙爷爷,不嘛,不公平,我们要分得和丁丁的同样多。”孙悟空真的分得不公平吗?(边讲边板书:1/2 、2/4 、3/6)给学生留下悬念后,让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并让其说出与“1÷2”相等的算式,从中选出“1÷2=2÷4=3÷6”板书在1/2、2/4、3/6“的上方,并一一对齐。然后,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1÷2=2÷4=3÷6”改用分数表示(指名学生板书),即

1/2=2/4=3/6。这时有的学生在下面发笑了:因为他们发现(第一次)“自己比猴子聪明”(引学生语).趁机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变?从右往左看,联想“商不变的性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你发现分数可能有什么样的性质? 随着学生的讨论,课堂气氛顿时高涨,显示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片刻,课堂

里又慢慢地静下来,最后整个教室鸦雀无声。从学生们的眼神里可:他们已经有结论了。只等我“发号司令”了。“你们发现了吗?……没等我话音落下,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异口同声说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接下来,让学生尝试着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频频得利。正在我准备插话时,突然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抢走”了我的机会,他举出了一个分子、分母同时乘零的例子来,正在我对这些“缕战缕胜”者遭受“打击”而“幸灾乐祸”时,他们又自主讨论起来了。一会儿便又发现若分子、分母都乘零,分子、分母都会变成零,而零是不能做分母,若分子、分母都除以零就违反了零不能做除数的规定,所以,在分数的基本性质里,一定要在“相同的数”处补上“零除外”的规定,原来,他们在评论中,已经学懂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牢牢地抓住了关键之处,且在整个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丝毫没有插话的机会,这不正是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具体表现吗?他们的行动已经喊出了“老师,我们能行”的心声,我认为,我们这些为师者,已经没有怀疑学生能力的资格了。

除了有发现和尝试的能力外,学生还有“创造”的能力,执教者不妨多多探索,为学生寻找和创设“创造”的机会,如“创造”一个面积单位,“创造”一条数学规律,“创造”一个基本性质,“创造”一个计算公式等等,这一个个的“创造”果实,让学生乐而得之,老师轻松自如,让整个课堂充满创新的乐趣,让创新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了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07-01 创新教育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而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却比较晚。我国传统教育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课业负担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是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因此把创新理论作为指导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更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本文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 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1.2 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浅析现代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浅析现代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02-26T21:17:30.0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1期作者:黄美花 [导读] 数学本身是奇妙有趣的,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浙江省浦江县第七中学322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愈渐深入,教材跟随改革进度变动很大,但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却少有变动,有些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再适应新的教材,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跟不上学生的自身发展,所以空前繁荣的课程改革治标不治本。为了推动初中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准,我们教师需要从根本上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创新高效的教学方式,利用好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实现科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整合教学内容。本文就总结了几个新时代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数学本身是奇妙有趣的,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变成了枯燥的记数学公式、找做题技巧,恰与数学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想要做好初中数学的教学,首先得从自身开始,钻透教学知识,深入整合教学内容,然后探索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新时代下的各种有利条件,带领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愉快地探索和学习,不仅要教会知识,更要教会学习方式。 一、深刻钻研教学知识,深化整合教学内容 想要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精通,我们在做好备课理解好上课内容的前提下,还要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结合整个数学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整合,而不是局限于考试内容考试大纲上出现的知识点,做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整合融会贯通,才能将知识深入浅出传授给学生,每位教师对知识的理解都不完全相同,但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方式,认真负责地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知识。整合的教学知识体系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乃至其他科目学习也都有莫大的帮助。例如,在教授《函数》时,我们要重点进行分析,函数在整个数学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初中函数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们首先应该强调它的重要性,使学生们产生重视,然后系统地对函数进行介绍,使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函数的概念的认识过程对于学生们来说较为困难,我们就要结合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然后通过深入整合系统清晰的知识框架指导学生全面高效地进行学习。 二、引入新媒体技术,科技教学 新时代下科技迅速发展,学生自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生活中与科技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迎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要开始将科学技术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数学教育当中来。而且,高科技中的新媒体能用直观的图像和声音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和模型,当然,新的教学手段也能让学生们提起学习兴趣,增加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将新型科学技术同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够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时,我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放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区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区别,收到了较好的反响,学生们表示很有趣希望以后可以多用此类方法。学习函数这种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更能体现科技教学的有效性,用电脑上的函数图像绘制软件,输入函数就能得到其函数图像,本来枯燥抽象的知识通过神奇的图像显示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纷纷用所学的函数图像绘制方法来验证多媒体上的图像是否正确,在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也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精心设置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是在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用处,而不仅仅是在考试中。所以我们在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时,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反思时,都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提出的问题要集中教学知识的要点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合作学习,在讨论中自主学习得到的结论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短时间内的学习效率,而新奇有趣的问题使学生更加好奇,更有求知欲,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另外初中生年龄较小,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较差,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强硬灌输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遇到问题能自主研究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理念,也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推动初中数学教育事业改革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引入新媒体的科技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教”上重点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只是帮助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引导。只有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数学感兴趣,积极地自主进行学习,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出“数学素养”,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莹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策略——以北师大版《三角形的证明》单元复习课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04),53+1-2。 [2]刘曦教学设计高立意数学素养梦成真——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6,(14),25+32。 [3]叶诗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做中学”——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鲜明特点[J].福建中学数学,2007,(04),13-15。

初中数学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初中数学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17-01-03T16:01:14.98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0月作者:王友峰 [导读] 现代教育的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创新,采用创新的教法。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现代教育的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创新,采用创新的教法。数学作为生活化的课堂,只有不断创新,通过创设情境,创设问题,进行类比,激发学生兴趣,才能不断完善教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设情境;例题教学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各类创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 一、数学教师要首先更新教学观念,具有创新意识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首先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中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重点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上来,通过教师深入地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平等民主的创新教育氛围,是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敢于质疑、求异、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思想火花。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顺利导入新课 数学教学课堂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数学意识。因此学习数学必须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这样可以提升课堂效率,梳理导入新课。 如这道题:为了庆祝学校成立六周年,德育处要举行书画比赛,明宇很高兴,他想裁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他的得意之作,那么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为多少? 根据以前的知识储备,学生轻松地得出边长为5分米,理由是52=25。接着,我又将面积25平方分米改为16平方分米,让学生求边长,学生也是张口说出答案。然后我又让学生说几个面积,结果叫起一位学生说成是72,当时我就说不行。其实,我的意思是想让学生说一些完全平方数,但这样一来,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误解,虽然从后面的学习来看,自己这一简单的否定没给学生造成认知方面的误解,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课堂语言的严谨性,不要使之产生歧义,给学生的结论要斟酌,不能轻易否定,也不能轻易肯定。 结合52=25,42=16……,然后说明5叫做25的算术平方根,说出算数平方根,并板书课题,接着引导学生浏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我们的课堂模式中第一个环节就是体现目标教学,然而给出目标的形式有很多种,千万不要让所谓的模式框住,自己在这一环节就显得有点被束缚。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的内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教材中的“读一读”环节设置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以致用。 “做一做”环节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笔者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想一想”环节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在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 “试一试”环节能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如每学年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新教材的习题没有按照难易程度来排列,有些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要难。 五、小组分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形象教学是浙教版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也是创新模式的一种延续. 在数学课堂的设计中,进行小组分配,进而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质量.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精选多篇)目录 第一篇: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 第二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

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索结论,如果讲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会给知识的获得者强加上一副无形的枷锁。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创设探究情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这里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的情景必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数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结合初中数学大纲 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2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

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3 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澄迈三中何永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为宗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已不再仅仅关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对教学不断总结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多设计趣味性较强、与生活接近的内容。课改下的新教材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知识更趋于直观、有趣,使学生入门便能产生兴趣,这

样学生思维随兴趣应用而生,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在一些复习题中列出各种银行标志找出属于对称图形的有哪些,既可以掌握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在新课改下进一步研究新教材,认真探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科学地驾驶课堂,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也注意让学生多观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身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

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 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而发展的教育目的,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应开创以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新局面。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教育呢? 标签:初中数学创新 创新教育己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的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呢?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在于教师。教师要确立以创新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增强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教学方法的自觉性。因此教师要跳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融洽师生关系,确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有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 二、逆向思维,激发探索精神 逆向思维是指由因索果,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事物总是瞬息万变的,有时由原因变结果,有时结果也反过来影响原因,如果把原因和结果倒置过来思考,常常会得到新的启发,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接着来一个反问:具体什么条件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除了定义外还有没有别的判定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学生经过思考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证明这此猜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由旧知识获得新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三、注重开放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期待着教师改变传统的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 本期担任初中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以下是整理了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doc,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 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 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新数学教学理念,本文提出六点创新,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创新;思想;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教学时要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去春游,可让他们学习自己动脑,如何买票更经济、更划算。比如,校运动会将至,请学生根据甲、乙两人的运动成绩相近的跳高运动员,近期内的十次训练纪录,选出一名选手参加校运动

会的跳高比赛,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着力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践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参加社会调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事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友爱精神。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0-13T14:41:02.1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树玲[导读] 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 王树玲新疆博乐市第二中学833400 摘要:本文基于实践经验,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着重强调了初中数学在基础教育中占重要地位。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希望能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效地促进现代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创新型的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还很流行,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现状及分析 当前的初中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利用学生的畏惧心理,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大肆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命令似地强加给学生,再加上教师“绝对权威”的震慑,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没有争论,没有异样的声调,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这种长期的压制下逐渐泯灭。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师教学方法和模式太陈旧。时下的教师教学仍然本着照本宣科的思想,把教科书中的解题思想和步骤呈现在黑板上,缺乏灵活性和逻辑性,不能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经常自问自答,没有留给孩子想问题、答问题的时间,导致学生不动脑想问题;有的教师凭着教师的权威性,严肃,粗暴,使学生不敢问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导致了孩子厌学弃学的心理。 2、教师引导的课堂气氛相对沉闷。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然而课堂上老师却摆着师道的架子,戴着不苟言笑的面具,压制学生发言,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不敢大胆质疑老师的错误,只会保持沉默,使课堂鸦雀无声,十分沉闷。 3、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不佳。基于前面的压力和打击,学生自信心严重不足,对他们来说学习只是为了老师或家长,并没有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厌学情绪随着课业任务的加大而逐渐增长,学习状态非常不好。 二、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解决方案和具体应用 1、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如果具有创新精神,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构建创新意识的环境。首先,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严师的架子,抛弃严肃的假面具,在教育知识的过程中也把平等自由的思想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努力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次,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老师的观点,并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加赞赏;提倡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权威的错误;允许学生“插嘴”,更允许学生争论。 3、以兴趣带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数学中有很多形成概念、推导结论、证明定理、思考方法、发现问题、揭示规律等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环节启迪学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过程等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兴趣。列举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很多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更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才会饶有兴趣,喜爱课堂气氛,才会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钟日宗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刍议[J].《试题与研究:新课标论坛》,2009,16。 [2]王小琴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09,9。 [3]孔祥发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之10大环节教学法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之10大环节教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数学教学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践中也必须因校因人(指教师)、因时、因学生、因教材而异,这就是所谓“无定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一节课抓住几个环节也就够了。所有环节中每一环节所占时间,哪一环节需强化或减弱,则须因内容、因学生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数学教学的环节是预、题、读、听、思、问、记、议、练、结。 1.预 即预习。在有些同学中,有忽视预习的现象。他们说,光复习已学过的东西时间就不够,哪来的时间预习。其实,如果课前预习好,准备充分,增加了不听课的效率,课后复习时间大大减少了。预习有什么作用?其一,课前准备充分,为课堂专心听讲奠定基础。其二,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新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及不理解的内容。明确了这些之后,听课的目的就更清楚了。由于找出了“趣点”,对听课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明确了重点难点,可避免“45分钟”平均使用注意力,以免过早产生疲劳。课堂上,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劳就高。其三,预习可以在新旧知识间架立桥梁。因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越紧,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2.题 题有两层意思,即解题,有些题目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细解。题另一层含义是教师课前向学生出几个自学题或思考题,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课指路。 3.读 数学教学中常常是重讲轻读,重练轻读。其实“读”也是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环节,一个题目读通了,读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会做了。常有学生在做题时,漏掉关键字而做错了,如就有板有眼30%的同学拿着这样一道题来问我:“-1×2×(-3)×4×(-5)×6×(-7)×......×(-2003)=?”我咋一看,这题目确实太难了,特别又是七年级的习题,我糊涂了。细一看题目,只需判断这题的符号,学生和我都把题目的前半句甩了,没读。 4.听 现代数学课堂重练,重讨论,重交流,重探索,而淡化了讲,即要求精讲。精讲不等于不讲,既有讲便有听。当然有时学生不爱听,教师也得进行一点反省。如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讲得缺乏条理性、艺术性,一类问题重复啰嗦,激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怎样听课呢?一是会神专心(即不分心、不打花杂,专心致志的听课)。二是连绵思活,即保证思路的连绵而不间断。思路,包括教材内容的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思路。三是抓住关键,即讲课时要抓住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最好阶段,而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的绝佳科目,这不仅由学科自身特点决定,也是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培养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创造能力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我个人的浅显理解,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标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点滴创造的火花,点燃他们的创造思维之火,尽可能的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情境,让他们面临自己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尝试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从中品味创造成功的喜悦。 2.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会不有所反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师设计圈子的问题。此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曾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建议:“尊重学生的任何与众不同的甚至是荒唐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因为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者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常常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个体的创造性有重要影响。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创设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指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四点创新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四点创新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新数学教学理念,作者提出了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法,交流-互动型教学法,辨析-应用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四点创新,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主体参与型;交流-互动型;辨析-应用型;多媒体教学;创新 0.前言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1.“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如图1。 首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创设数学发现活动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作为教学开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式,而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新的问题。其目标指向常常是:可作什么?该作什么? 图1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型 其次,观察情境,形成问题猜想。让学生针对教师或本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操作等。通过类比、实验、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的问题,或者引入探索猜想。 再次,调动发散思维,研究问题。如今的初中数学题目大都是比较灵活的,有着多种解题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发散思维能力,深入研究问题,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发散性地解决问题。

浅议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浅议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15-09-08T13:28:03.46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作者:姚金菊[导读] 渠县鲜渡镇第二中心学校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姚金菊 (渠县鲜渡镇第二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孔之见,已就教于方家。 1.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而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数学兴趣。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类型,精心策划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如:讲七年级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采用“试验观察法”,先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展开,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仿照我的做法动手“做一做” ,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又如讲七年级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一节时,我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然后小组讨论能展成多少个不同的平面,并用竞赛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另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多维的、多角度的展示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等内容时,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发现,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4.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走出课堂,亲手实践,才会感悟“需要产生数学”,由此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关注和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学完相似形一章性质、判定后,老师组织了学生测量学校国旗旗杆高度的活动。首先,提出能否利用相似形有关知识,测出旗杆高度的问题。经过分组讨论,有些小组得出能够测量的结论对得出可以测量结果的小组笔者提出新问题:你们需要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呢?有的小组提出需要皮尺和木杆,而有一个小组提出只需一个直角三角板即可。其次,实施测量活动。把没有得出可以测量结果的小组成员分到能够测量的小组里,共同活动。在汇报结果时,要求每个小组把测量程序及科学依据和测量结果叙述清楚,其他学生作出评价。最后有三个小组的结果相似,而有一个小组结果差距较大。于是再次组织大家探究他们造成较大错误的原因。有的说计算有误,有的说测量不准,还有的说木杆与地面不垂直而引发数据不准经过再次实验,证实第三种说法正确。通过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懂得做事要认真遵循科学规律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日常喜闻乐见的事物上,灵活驾驭教材,努力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思维容量的练习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只有富于探索性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注重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