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十四)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四)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四)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脑髓.(suǐ) 羁绊.(pàn) 花圃(pǔ) 鲜.(xiǎn)为人知B.钦.佩(qīn) 行.(háng)辈羸.(lãi)弱养精蓄.(xù)锐C.沟壑.(hâ) 犷.(guǎng)野阴霾.(mái) 秩.(chì)序井然D.彷.徨(páng) 嫉.妒(jí) 剽.悍(biāo) 浑身解.(xiâ)数2. 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蝉蜕讪笑延绵一泻万里B.稳健踌躇报怨义愤填膺C.颤栗疏密妥帖成群接队D.履践抽搐告罄离和悲欢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走过了一段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钢丝,表演结束,背景音乐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B.他因为亲眼目睹了那场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故画面,这一段时间都显得怏怏不乐....,就连上课也常姗姗来迟。
C.在公安干警的审讯下,这个犯人终于露出了本色当行....,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D.小王擅长写像新月一样柔美的诗,小张擅长勾勒雨丝一样细腻的画,他们若是合作一幅古诗配画,那一定是相得益彰....啊!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同学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七中育才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二.课外拓展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强化练习题及答案10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强化练习题及答案10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朗B. 邻居C. 海蓝D. 琼枝答案: C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意思是:A. 时间如金子一样宝贵,金钱买不到时间的流逝。
B. 时间和金钱一样重要,二者价值相等。
C. 时间比金钱更宝贵,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时间。
D. 时间比金钱更重要,金钱只能用来买东西。
答案: A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要努力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B. 只要拿铁杵磨,就能磨成针。
C. 只要有毅力,就能克服困难。
D. 只要下功夫,不管是什么都能达到目标。
答案: A二、填空题1. 班主任对学生说:“同学们,要时刻保持______的心态,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答案: 积极2. 她养了一只小猫作为________,每天都陪伴着她度过闲暇时光。
答案: 伴侣3. 这个小镇位于山区,四周环绕着______,风景非常优美。
答案: 山脉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李明是一位初二学生,他在学校里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学习和阅读书籍。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称赞。
每次考试之前,李明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学习。
他相信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取得好成绩。
同时,李明也注重课堂的听讲和作业的完成,他时刻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不拖延学习和完成任务。
李明的父母对他要求很高,但他们并不会通过打骂或者威胁来强迫李明学习。
相反,他们会给予他足够的自由和支持,鼓励他自主学习和探索。
李明对此非常感激,他觉得这种家庭环境为他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 李明在学校里的表现是______。
A. 普通学生B. 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C. 学习习惯不好D. 不参加学科竞赛答案: B5. 李明每次考试之前会做什么?A. 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学习B. 不学习,只听讲C. 拖延学习和完成任务D. 放松自己,不学习答案: A6. 李明的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是如何?A. 通过打骂和威胁来强迫他学习B. 给予他自由和支持C. 不对他进行任何要求D. 打击他的自信心答案: B四、改错题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错误并改正。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九)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九)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该不会强(qiǎng)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B.人类所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pōu)开C.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xiǎn)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zhàn)了朱砂来撇(pié)的。
.2.下面句子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B.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急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C.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
D.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D.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锋芒毕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安塞腰鼓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震耳欲聋的声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B.《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使整个神话更显浪漫主义。
C.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实现他们的使命。
D.看到《斑羚飞度》中那悲壮的一跃,我们怎能被这一曲生命的赞歌所感动。
二.拓展训练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5.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词人秦观心中的“淡淡的愁”,具体词句,说说“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训练(二)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训练(二)钓鱼北岛第一次钓鱼时我十一二岁。
头天下了课,我忙活了一下午。
钓鱼工具是自制的:把妈妈晾衣服的竹棍当钓鱼竿,缝衣针被弯成鱼钩,一小截铅笔做浮漂。
趁妈妈没注意,我最后往做钓饵的面团里揉进几滴香油。
一夜难眠,早起,我扛上钓鱼竿,向德胜门护城河进发。
北京有句老话说:“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
”德胜门在元大都时叫健德门。
1368年,徐达率领军队破城而入,元顺帝从健德门逃跑,此门遂改称得胜门。
明成祖朱棣号称以德治天下,再改为“德胜门”。
明代重建北京城,北城墙向南移,修了城门和瓮城,扩展了护城河,奠定了此后近600年北京的城貌。
北京内城有9个城门,各有各的用途,德胜门是专走兵车的。
1644年,李自成在德胜门外打败明军,破城而入,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
从20世纪初起,随着帝制消亡和现代交通的需要,北京城门楼和城墙被一拆再拆,所剩无几。
德胜门也越拆越小,仅有箭楼幸存。
60年代初的德胜门,周围城墙还在,但破败残缺,荒草瑟瑟,护城河从箭楼前流过。
都市与农村以城墙为界,出了德胜门就是北郊,一片荒凉。
在传说中,那是孤魂野鬼出没的地方。
从我家住的三不老胡同,沿德内大街到德胜门,大约3公里,按一个10岁出头的孩子的平均速度,要走一个来钟头。
德内大街很窄,只够两辆汽车对开错车。
14路公共汽车经过这里,终点就是德胜门。
那老式公共汽车在这条街上显得有点儿蛮横,震得门窗玻璃哗哗响,喷吐出的一股股黑烟,瞬间被没有遮拦的蓝天吸附。
那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平板三轮车。
黎明时分醒来,我能听见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
如果说那年头有什么能代表北京的节奏,就是这马蹄声。
而德内大街行至厂桥十字路口处是个大陡坡,多少改变了这节奏。
下坡的车把式要事先勒勒缰绳,骡马收紧步子,马蹄铁在柏油路上打滑;而上坡的要挥鞭吆喝,甚至跳下车来助威。
有一天,为了向雷锋叔叔学习,我帮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师傅奋力推车,再用全部零花钱买了四个火烧送给他,弄得人家莫名其妙。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六)

蔷薇几度花丁立梅喜欢那丛蔷薇。
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
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
这个时节,花开了。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
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
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
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
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
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
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
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
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
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
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
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
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
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
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跟他聊天。
“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
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祖上就是做灶糖的。
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十五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十五)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瞬.(shùn)息哺.育(bǔ)骊.(lì)歌九曲.(qū)连环B.炽.(zhì)痛喧.(xuān)闹亘.(gèn)古召.唤(zhào)C.重荷.(hè)深邃.(suǐ)污秽.(huì)锲.(qì)而不舍D.澎湃.(pài)栅.(zhà)栏屏.(píng)障气冲斗.(dǒu)牛2.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筹划雄辨恭敬一拍即合B.斑斓疏懒逼狭杂乱无章C.谰语磐石鉴赏警报叠起D.伫立典籍荒谬来势凶凶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神州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保密的原因而鲜为人知....。
B.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
C.他的诗将郁积在人们心中的“愁”书写得淋漓尽致....。
D.为了揭示中华文化的传承规律,他潜心贯注....,耗费了毕生精力。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17年秋季初一七年级上期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十四)

2017年秋季初一七年级上期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十四)一、现代文阅读杏荫井台杨闻宇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
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
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
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
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
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
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
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
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
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
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
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十八)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十八)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项()A.倜傥.(dǎng) 桑椹.(shèn )长吟.(yín)秕.谷(bǐ)B.屏.障(pín) 哺.育(bǔ)澎湃.(bài)瞬.息(shùn)C.字帖.(tiě)懊悔.(huǐ)督.学(dū)踱.步(duó)D.炽.痛(chì)泛滥.(làn)怪诞.(dàn)污秽.((huì)2.下面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是那怕人的戒尺。
B.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圆,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C.我想起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澜的山雕,奔驰的鹿群;想起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D.等到从最高台阶的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莆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闯过来了!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49届世乓赛上,中国乒乓球队来势汹汹....,一举包揽了五项比赛冠亚军。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山人海....。
C.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间小溪,两岸鲜花簇拥,绿树成荫,大人小孩都爱来此游玩。
D.黄河水九曲连环....,一路浩浩荡荡奔流而下,越过崎岖的山谷,澎湃地涌动,好一派狂澜壮阔的画面啊。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市政府决定从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C.从汉代开始,陆上丝路就沿着天山南北逐渐形成了三条基本干线。
D.七月虽然炎热,但望江楼旁的翠竹,草堂祠里的蝉鸣都会让你不由得感叹:夏日的成都依然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二.拓展训练天津桥春望雍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初一春季七年级语文课外强化及拓展训练(十四)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这时,猎狗都扑通扑通地从泥泞.(líng)里跑过来,灯芯.(xīng)草和芦苇向两边倒去。
B.在那田垄.(lǒng)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gǎo)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C.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chèn)着略带方形的下颏.(kē),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意志。
D.福楼拜转.(zhuàn)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钦.(qīn)佩的听着。
2.下列各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谰语,原野上怪延的狂风。
B.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嗒嗒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C.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韩麦尔先生呢,度来度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铁诫尺。
D.在李公朴通知被害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而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慷概淋漓,大骂这群败类。
3.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会儿之后,几面铜锣一起,杂乱无章....地急敲起来。
B.周末,同学们相约到金沙博物馆参观,一路上大家都忘乎所以....,兴致勃勃。
C.张老师来势汹汹....地走进教室,微笑着耐心细致地和我们交流。
D.在这次春节运动会中上,我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后我们要更加团结一反既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一堂主题班会,使我对“中学生守则”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B.临近半期,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C.班级图书角的书籍资源能否共享,是班级图书角良好运作的关键。
D.在“相约油菜花节,分享成长之美”活动期间,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启动仪式。
二、阅读欣赏[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5.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6.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
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
③黄武:年号。
④皖:地名。
下文“建业”也是地名。
⑤进达:举荐人才。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C.权遂舍之遂:于是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休到,大破之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吾欲之南海D.彼竭我盈,故克之9.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10.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花瓷细腰鼓杨轻抒眉闻坊是一条街。
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
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
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问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舍院里。
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眷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
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
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
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
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很敬重。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
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
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
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
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
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
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闽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
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
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
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
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
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
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11.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12.请分析“眉间坊人”这一人物群像在作品中的作用。
13.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两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析。
三、综合性学习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
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
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
“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4.请用简洁的语言国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15.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初三(1)班准备开战“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弊:四、课外阅读冬天记忆张海生虽然时隔已经很久远了,但我却依然念念不忘。
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冬天里,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很自然就成了我患难的伙伴。
我记忆里的冬天是那样的寒冷,我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走在上学的路上,寒风打着呼哨扑过来,刀一样地扎疼我的脸,割疼我的耳朵,顺着袖口、脖子、胸口往棉衣裤里钻。
教室里没有取暖的设备,窗户上常常没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白塑料布或纸袼褙片儿,风刮过来嘭嚓作响,顺着缝隙往教室里钻,坐在教室里,写字的手冻得拿不住笔,把两手抄进棉袖筒里或凑到嘴上哈几口气暖暖手再写。
下雪的日子,冰天雪地,树木上、老墙上、屋顶上全是雪,整个世界萧杀而苍茫。
消雪的日子,更是冷得厉害,房檐上垂挂着短则几寸、长则数尺的小檊杖一样粗细的冰凌柱,哩哩啦啦的滴着水。
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一根根将冰柱捣下来,小手冻得象透明的红萝卜。
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最受罪的时候,脱了衣服往被窝里钻,被窝里冰凉冰凉,冻得人浑身哆嗦,大半夜也暖不热。
那时候我曾想,晚上我要能有一个温暖的被窝该有多幸福呀。
那些个冬天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寒冷。
在梦一般的记忆里,我用驱寒的方式,用寻找温暖的方式,度过了一个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冬天。
在学校里,下课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跑着挤到一堵太阳光照得到的背风的墙根前,一字排开从两边往中间挤,使劲的挤,一边挤一边高声喊叫:挤挤,挤老干,挤出老干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