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论著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选读第一讲新闻理论思潮流派地图教学提纲44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 选读第一讲新闻理论思潮流
派地图教学提纲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学说第二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的目的一、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二、增强识别各种新闻思潮和理论是非的能力三、推进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建设第三节学习方法一、研读论著,掌握精神实质二、实事求是评价借鉴,在分析比较中掌握三、理论联系实际描述性研究、先导性研究。
第二章创立背景条件早期空想主义——精神交往必要性法国空想主义——报刊活动、舆论宣传观点三大空想主义者——主张经验第一节形成时代背景一、经济政治社会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勃兴,专制制度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加剧。
德国是当时社会主义运动中心。
二、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第二节理论承传——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新闻传播观一、精神交往进行信息传播,加强国际交往必要性。
在人际关系中民主平等。
采取行之有效宣传策略。
二、法国空想主义者以理性学说论证平等和民主。
探索新闻传播原则。
使报刊成为无产阶级舆论工具。
三、三大空想主义者高度重视舆论作用。
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
揭露资产阶级报刊和出版自由口号的虚伪。
第三节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哲学基础○分析基本方法从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当做决定其余一切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基本社会结构框架)第一节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必要性人类社会作为物质存在物,必须以空间上诸多个体共同活动和时间上诸多个体连续活动为条件。
人类个体精神交往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产过程和经济利益关系,但不会脱离物质活动和经济利益。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社会联系。
要为人实现自由精神交往提供保障。
强调思想自由对精神交往的意义。
第二节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本质在社会实践中同外在的客观世界打交道,人脑和器官同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才产生意识。
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行为,是人认识外部世界和反映外部世界的意识活动。
马克思新闻学论著选读书单

马列关于新闻和宣传思想的书目马克思和恩格斯部分:1、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出版自由《全集》一版第1卷3-31页;二版第1卷107-135页。
选读: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马克思《关于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全集第一版或第二版第1卷)2、马克思《〈莱比锡总汇报〉的查禁和〈科隆日报〉》——“人民报刊思想”《全集》一版第1卷189-190页;二版第1卷396-397页。
3、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全集》第3卷或《选集》第1卷;最好看人民出版社1988年单行本。
这部分反映了马恩的“世界交往”观念。
如果有兴趣,可阅读《共产党宣言》第一章。
4、恩格斯《瑞士报刊》《全集》第6卷208-213页。
这篇文章是对报刊的阶级分析的典范。
注意:恩格斯谈论的前提是“所有阶级的报刊可以自由出版”这个背景。
5、马克思和恩格斯《《新莱茵报》审判案》《全集》第6卷。
6、恩格斯《关于招贴法的辩论》《全集》第6卷。
涉及对群众张贴大字报(这里译为“招贴”)的肯定性认识。
7、《新莱茵报公司章程》《全集》第43卷。
报纸股份制与报纸经营的论述8、马克思和恩格斯《〈新莱茵报评论〉出版启事》和《召股启事》《全集》第7卷。
9、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73年6月20日)《全集》第33卷590-594页。
这是最早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与编辑部之间矛盾的问题的信件。
10、恩格斯《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全集》第22卷。
论述了党报在党内的地位,以及来自中央领导机构对党报的右的干扰问题。
列宁部分:1、《〈火星报〉编辑部声明》(草稿与正文)《全集》旧版、新版均为第4卷。
通过党报重新建党的思想,论证了报纸的马克思主义方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大力主张在党报上发表各种不同意见进行思想交流。
2、《从何着手?》《全集》旧版第5卷;新版第6卷。
重点论证了《火星报》如何成为党的组织者(重新建党)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着选读书目介绍

2019/7/26
9
9.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 书记的身份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作重要报告, 就报纸工作这一“笔杆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办好报纸的条件、如何办好地方报纸、报纸指导 性、报纸批评、大家办报等问题发表了重要看法。 这一文献是邓小平新闻思想的经典论著。
2019/7/26
7
7.毛泽东: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陆定一1948年3月30日在山西临县高家村同《晋 绥日报》编辑部谈话,指出该报曾经在土改宣传 中犯有“左”倾错误,认为这种错误的性质是忘 了马列主义,在思想方法上则是看待复杂问题单 纯化、公式化。但《晋绥日报》是一个好报纸, 有创造性。会上编辑部要求会见路经该地的毛泽 东。毛泽东于4月2日在临县蔡家崖村会见了《晋 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并就党报的性质、作用、 全党办报、新闻工作者作风和报纸风格等问题发 表了重要讲话。这篇文献,标志着毛泽东新闻思 想的形成。
倍尔、威·李卜克 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节录)
德国“反社会党人非常法”生效之后,德国社会 民主党丧失了国内的新闻舆论阵地,为此决定在 国外出版自己的新机关报。围绕新机关报的编辑 方针、编辑人选和办报经费等问题,党内有不同 的意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封信中提出了自己 的主张,并要求党的领导人传阅和同意。这封信 虽然是寄给倍倍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却要求在 德国党的领袖中间内部传阅,因而这封信具有党 的文件的性质,所以编辑全集时在信前冠以“通 告信”之名称。
2019/7/26
4
⒋列宁 :《〈火星报〉编辑部声明》
《火星报》是由列宁创办的全俄第一个马克思 主义政治报。列宁在编辑部声明中提出,建立一 个思想上统一的、和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 政党,是当前运动的迫切要求。他在这个声明中 就党报的性质、原则等问题作了透彻而深刻的阐 述。
新闻学书目 必读

5、.《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7、《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傅显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世界新闻史》,张昆,武汉大学出版社
9、《世界新闻史》,李瞻著,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10、《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吴廷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4、《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
5、《新闻报道与写作》,麦尔文.曼切尔
6、《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卡罗尔·里奇
8、申凡、蓝鸿文等等的新闻采访学
9、广播可以看《广播新闻业务》,曹璐,吴缦
10、电视可以看看叶子和石常顺的书
7、《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戴元光、邵培仁、龚炜,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9、《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权利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6.《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
7.《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8.《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9《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
10.《经历》,韬奋,三联书店,1979。
11、《深度报道范文评析》,时统宇
11、.《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12、《新纪大公报史稿》,吴廷俊
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之马克思新闻思想

马克思新闻思想马克思新闻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它包括马克思的新闻传播思想、马克思论新闻、马克思论宣传、马克思论舆论、马克思论印刷术的发明、马克思论报刊的社会地位、马克思论生气勃勃的报刊行动、马克思论报刊与政治、马克思论报刊与舆论、马克思论有产阶级报刊和工人运动、马克思论报刊的监督职责、马克思论报业经营、马克思论党与党报、马克思论新闻出版法、马克思论知识税的废除、马克思论新闻出版自由、马克思论出版自由和工人运动、马克思论报刊和隐私权、马克思论诽谤罪和侮辱罪、马克思论报刊的隐匿权。
下面将是对部分马克思新闻思想的介绍评述以及部分自己的观点。
在马克思的新闻传播思想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就是它注重报刊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职责,马克思指出,报刊,尤其是政治性报刊,总要或强或弱地传播自己的观点,把影响舆论作为自己的目的。
当然这在我们现在的报刊新闻传播活动中也是极其明显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都在传播一些自己的或者说是自身利益代表着的观点,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从而达到对舆论的引导。
第二,他注重新闻业得以发展的政策环境条件。
他坚决的批判了扼杀思想的书报检查制度和限制报刊的知识税政策,要求心灵自由发展。
但就现在的新闻业来看,应该说他的思想在西方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而在谨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我们的心灵并没有得到自由的发展,甚至是报刊的从业人员。
换句话说,在中国,新闻发展的政策和环境条件有待放宽和提高。
第三,他创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报理论。
他认为,党的报刊是党的旗帜,在斗争艰苦的环境中,当的报刊甚至是表明党存在的唯一标志。
党的领导机构有责任领导党的机关报刊,对它施以相当大的道义上的影响;当的报刊应按照党的精神进行工作,有责任在党的纲领、策略和党的道德范围内,监督和批评党的领导机构和党的领导人。
这种党报理论的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中国的的党报尤其是共产党党报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对共产党的发展和执政地位的巩固以及使全国的思想达到高度统一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非党报的报刊,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思想文化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完整版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第一章绪论 (2)一、文化传播的轨迹 (2)二、马克思主义与新闻传播 (2)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思想基础 (3)一、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3)二、人类交往论 (3)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 (4)一、《莱茵报》时期 (4)二、《新莱茵报》时期 (5)三、《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 (6)第四章列宁的新闻论著 (7)一、建党时期 (7)二、夺权时期 (8)三、建设时期 (8)第五章毛泽东的新闻论著 (10)一、毛泽东新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0)二、毛泽东早期的报刊实践 (10)三、毛泽东早期新闻思想 (10)四、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展(从建党到建国) (11)五、对列宁办报原则的继承与改造 (11)六、论著选讲 (11)第六章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2)一、报纸是党和群众联系的主要桥梁 (12)二、做好记者工作的条件 (12)第七章媒介文化:从法兰克福到伯明翰 (12)第一章绪论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石刻象形文字→小规模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传媒就是信息”。
一、文化传播的轨迹1、口头传播的时代:以口耳相传方式传播的知识通常是民谣、谚语、民间故事、当地传闻与掌故,农耕社会的某些技艺和地方性知识。
除了少数宗教的和技能的秘传知识之外,这些口耳相传的知识多数属于集体经验、集体智慧和集体记忆,公共技艺。
传播这些知识的语言形式也是一种集体话语或大众话语。
2、书籍印刷的时代大众阅读社会的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应该是非常晚近的事情,按照瓦特的研究,较有规模的文学阅读社会的出现是从18世纪末期才开始的。
以现代报纸、杂志、流通图书馆的出现、以及城市中产阶级和“小说的兴起”为标记。
按照麦克卢汉界说,广泛地社会阅读是从谷腾堡印刷机的发明之后,谷腾堡印刷机启动了资本主义的近代进程,把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大众的技能,把神圣语言变成了日常交流的语言。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论著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论著绪论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卓越的巨匠和大师。
共同点: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新闻活动的实践经验(马、恩:报刊200多家,著述400多篇;列:贯穿于俄国的苏维埃政权的发展,报刊40多家,记者,著作家)都有非常深刻的新闻思想二.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研究1.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将马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研究对马、恩“人民报刊思想”(早期的)的理解:错误:①是马恩提出的就应该全盘接收②是唯心主义思想,不是马恩新闻思想,应否定正确:是马恩思想转变时期的思想,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2.系统了解马列新闻活动,在认真研读有关新闻论著的基础上,准确归纳出他们某一时期新闻思想的主要观点上3.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马列新闻思想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上编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活动与“人民报刊”思想(1837-1843)第一节时代氛围: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童年时期:德国相对落后、封建割据、经济衰退二.家庭和学校教育:莱茵省曾被法国占领,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并受到严厉压制,更加向往自由三.文化素质和经济积累:1.空想社会主义2.法国启蒙主义3.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法”精神最高境界,包括自由的概念;“国家”是理性、自由和道德的结合;建立一部出版法,由国家监督执行费尔巴哈:“类”,所有的东西都可归类4.同时代人的成果:鲍威尔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本时期主要的报刊活动一.马克思的报刊活动(1837-1843)1.反对书报检查制度:《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1841.11.24“新书报检查令”颁布,马克思揭露新令欺骗之处2.《莱茵报》主编(1842.10-1843.3.17)1842年元旦“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报”:该报最初主要集中与经济方面,5 月马克思投稿,10月应聘成主编,报刊向政治偏向,关心小农场主等下层人,销量翻了四翻①斗争和论战②重要文章:《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雷纳德致总督冯·沙培尔的信》,《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7篇)二.恩格斯的报刊活动1839年《马培河谷来信》对青年黑格尔派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论著绪论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卓越的巨匠和大师。
共同点: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新闻活动的实践经验(马、恩:报刊200多家,著述400多篇;列:贯穿于俄国的苏维埃政权的发展,报刊40多家,记者,著作家)都有非常深刻的新闻思想二.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研究1.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将马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研究对马、恩“人民报刊思想”(早期的)的理解:错误:①是马恩提出的就应该全盘接收②是唯心主义思想,不是马恩新闻思想,应否定正确:是马恩思想转变时期的思想,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2.系统了解马列新闻活动,在认真研读有关新闻论著的基础上,准确归纳出他们某一时期新闻思想的主要观点上3.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马列新闻思想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上编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活动与“人民报刊”思想(1837-1843)第一节时代氛围: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童年时期:德国相对落后、封建割据、经济衰退二.家庭和学校教育:莱茵省曾被法国占领,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并受到严厉压制,更加向往自由三.文化素质和经济积累:1.空想社会主义2.法国启蒙主义3.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法”精神最高境界,包括自由的概念;“国家”是理性、自由和道德的结合;建立一部出版法,由国家监督执行费尔巴哈:“类”,所有的东西都可归类4.同时代人的成果:鲍威尔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本时期主要的报刊活动一.马克思的报刊活动(1837-1843)1.反对书报检查制度:《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1841.11.24“新书报检查令”颁布,马克思揭露新令欺骗之处2.《莱茵报》主编(1842.10-1843.3.17)1842年元旦“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报”:该报最初主要集中与经济方面,5 月马克思投稿,10月应聘成主编,报刊向政治偏向,关心小农场主等下层人,销量翻了四翻①斗争和论战②重要文章:《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雷纳德致总督冯·沙培尔的信》,《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7篇)二.恩格斯的报刊活动1839年《马培河谷来信》对青年黑格尔派不满。
尽管原是青年黑格尔派,成为自由人一员后,投稿《莱茵报》反对普鲁士国王专制统治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本时期的主要新闻论著一.《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1.首先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新书报检查令的虚伪性和欺骗性2.其次马克思针对新书报检查令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逐一分析和批评“书报检查不能阻扰人们严肃和谦逊的探讨真理①以“严肃”、“谦逊”限制了出版自由②对写作者风格的限制“凡以轻佻的,敌对的方式反对一般的基督教或某一教理的行为,切不应容忍”③对批评自由设置障碍④借口“倾向”剥夺人们的思想自由和写作自由3.结论:“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方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二.《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1.首先明确提出考察问题的制度2.针对不同登记对出版自由的不同态度,作出分析的评价:诸侯等级、贵族等级:反对出版自由作者对出版自由的正面阐述:1.出版自由与检查制度有本质区别2.出版自由是特权——国家享受不到出版自由,人类精神特权;政府(少数当权人的特权)可充分享受自由(由人把持)3.以出版法(保护,惩罚滥用自由)代替检查法(怀疑,把自由当作滥用来惩罚)维护出版自由4.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倾向①人民同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纽带②反映人民精神,是人民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方式5.受检查出版物起到的只是败坏道德的作用(城市等级:行业、自由;农民等级):支持出版自由马克思:出版的最主要的自由就在于不要成为一种行业;出版自由不应该受到物质方面的限制三.《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1.首先反驳政府强加给《莱比锡总汇报》的罪状,提出了“人民报刊”的概念:①思想上的融合人民精神②反封建形式多样2.报刊和人民的关系阐述人民报刊的性质和任务“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的,是人民(确实按人民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实现方法: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公开报道、导向人民报刊未来意义的独特的方针3.以内容和发展上论述人民报刊形成条件进行论述(融合人民精神,按照内在规律发展)四.《摩塞尔记者的辩护》1.从生活事实出发,阐述了人民报刊的产生和发展“治人者和治于人者都需要有第三个因素”人民报刊超脱、平等、舆论意识2.从政府对报刊态度出发,对自由报刊《人民报刊》生存和发展条件进行了阐述①消除外部桎梏:取消书报检查制度②消除内部束缚:超出一味追求耸人听闻的消息的水平③人民的信任是教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四节马克思、恩格斯本时期的报刊思想一.出版自由1.出版自由是人的精神的特权2.出版自由反映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必要保证3.真正自由的报刊应当具有思想上的独立性“英勇的、理性的、道德本质”4.用出版法来捍卫出版自由二.“人民报刊”思想自由出版物:受检查的出版物自由报刊:不自由人民报刊:反人民,不是站在人民利益上运用报纸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它的历史个性(理性机关)以及那种赋予它以独特性质(具有社会舆论的作用)并使它表现一定的人民精神的东西1.宗旨和使命:它的使命是——人民精神的英勇的(敢于为人民说话)喉舌和无所不在的耳目(广泛而深入的调查)2.作用和功能:①将个人同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②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地,它也制造这种社会舆论3.社会地位:“治人者和治于人者都需要有”的第三个因素——超于两者之外,理性的,仲裁的机关特征:超脱意识、平等意识、舆论意识;将私人利益转为普遍利益4.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5.报刊的内在规律①“只要报刊有机地运作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露出来。
”②报刊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表达者,诚然有时这种表达是热情的,夸大的和荒谬的。
”——但它发现今天报道的事实或发表的见解中有错误,明天它自己就会推翻的。
错误:观点上的撒谎——精神上的撒谎;转载上的撒谎——物质上的撒谎如何克服:“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③人民报刊是一整体,“人民报刊实质的各个分子,都应当(起初是单个地)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各有不同而相互补充(强调报刊的多样性)类:人民报刊类本质:人民精神评价:合理——把治于人的思想、利益、困难都放在报刊工作上不合理——基础不是科学的,“理性,人类精神”等词很具抽象性,哲学上受到客观唯心思想影响,青年马克思的历史局限性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在壮年时期报刊活动和无产阶级报刊思想(1843-1863)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壮年时期报刊活动一.思想转变完成时期:1843-1845革命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1.《德法年鉴》的出版和停刊:马克思在《莱茵报》辞职后,与卢格探讨在国外创办新的刊物。
1843年10月,马克思到法国,后与卢格观念不同而分道扬镳,1844年2月《德法年鉴》出版,一、二期合刊2.马克思其他的报刊活动:《前进报》贝尔奈斯(主编)引荐马克思,使马克思成为编辑部一员3.恩格斯其他的报刊活动:1837-1852《北极星》,1844年回家乡德国,与赫斯筹办《社会明镜》,“《社会明镜》致杂志和撰稿人的公开信”二.《新莱茵报》时期(1845-1849)1.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与《反克利盖通克》委员会,1846年初成立,为建立无产阶级作思想准备,“让德国社会主义者与英国、法国的社会主义者进行思想的交流”。
马克思致力于社会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斗争,基督社会主义、平均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德国宗教的幻想,宣传“爱”)2.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6月前身“正义者同盟”(1836)流亡在外的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
马克思加入同盟,因为同盟的网络更大制定的任务:“宣传”①建立外围组织:工人教育协会、图书馆、歌舞会②报刊(自己办,因招募资金缺乏不了了之,后寻找了一份适合自己文章的报刊人民报刊:“它是从真正的现实中不断涌现而又以累增的精神财富汹涌澎湃地流回现实去的思想世界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得到融合人民精神的东西;通过自我反思,忠实反映人民精神,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恩格斯,主要内容:党的报刊和民主报刊应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及党的政论家应具备的要求3.《新莱茵报》——民主派报刊(德国,1848.6-1849.5)马克思、恩格斯亲自编辑撰稿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报刊的任务:“向公众介绍当前形势,研究变革的条件,讨论改良的方法,形成舆论,给共同的意志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创办发起书宣传的调整:①1848年6月-11月:重心是向人民介绍国民议会的情况,打破小资产阶级揭露大资产阶级的背叛,要无产阶级看清自己的任务②11月-1849年3月:议会制定了宪法,但没人肯听,开展了护宪运动③3月-5月:武装斗争以失败告终,报纸语调尖锐,号召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期间,与政府发生诉讼超过25件,资金来源于资助与编辑部成员(马克思)三.工人运动低落年代1.《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英国,1851.3-1851.11)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办的最后一份刊物,亲自编辑撰稿较多,《召股启事》: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形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至于杂志,当然就没有这些好处。
不过杂志也有杂志的优点,它能够更广泛的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
——报纸与杂志的区别①《1948-1950法兰西阶级斗争分析》——对失败(革命的失败)的分析②书报评论:谈政③对欧洲每月发生的事情的概述共产主义同盟一份重要的理论刊物,对同盟内部进行整合2.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思想上与马克思不同,只是同情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政治经济学恩格斯从事科学研究——军事学A.《纽约每日论坛报》(1851-1862)——马克思与之发生密切关系马克思接受它的条件是: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是进步的①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工人运动等②东南欧被普鲁士等大帝国控制的小国家的斗争情况③各国之间的分歧斗争与产生的斗争B.《新奥德报》(德国,1839-1855)①对英国政治经济进行分析,研究立宪的仅人民性,告诉德国,立宪不合适②针对克里木战争,揭露战争的反革命性C.《新闻报》德国流亡者在奥地利创办的开始马克思没有答应,到暮年开始撰稿:占领阵地,为的是不让敌人占领3.支持工人报刊A.《寄语人民》(周报)《人民报》(日报)办报人:琼斯,英国宪章派领导之一①无偿为报纸撰稿②帮助联络撰稿人,筹备经费B.《革命报》、《改革报》、《人民呼声》(美国)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魏德迈创办的,但创办的时间很短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本时期的主要新闻论著一.论著综述:通信,与卢格的信件1.1843年5月《德法年鉴·大纲方案》:应报道的具体内容1843年9月《马克思致阿·卢格的信(1843.9)》提到报刊指导思想:①不主张竖起任何教条主义旗帜,不单从理论出发②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③把哲学的批判和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理论的、思想的+实际政治活动=理论与实际结合“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2.50年代:与恩格斯通信,讨论如何对待资产阶级报刊和利用它为工人阶级服务“尽一切力量占领可能占领的舆论阵地”——核心思想二.《<新莱茵报>审判案》1849年2月7日,审理《新莱茵报》发表《逮捕》遭查封,马克思、恩格斯到场发言1.马克思的发言:分三部分①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②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报刊的主要工作:追求真理,揭露③检查机关的实质:反革命的工具“目前报刊的首要任务就是破坏现存政治制度的一切基础”——当时德国人意识到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2.恩格斯的发言①从检查机关指控用旧法令来指出资产阶级出版自由是虚伪的②用旧法令来指控新时代的事件是荒唐的三.《<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48-1849)》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一周年后写的,对马克思功绩的肯定1.通过对《新》打出“民主派报刊”旗帜的原因的分析,总结出无产阶级报刊在民主革命时期工作策略原则,符合当时德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