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8春西南大学[0038]《人格心理学》作业答案

18春西南大学[0038]《人格心理学》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1、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1.情结2.人格面具3.阴影4.自性2、依据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青年期要解决的课题是()1.繁殖对停滞2.同一性对角色混乱3.信任对不信任4.亲密对孤独3、特性—因素论源于()。

1. 19世纪的官能心理学研究2.差异心理学思想3.需要层次论的出现4.社会学论的研究4、弗洛伊德认为本我( )。

1.根据快乐原则行事2.遵循现实原则3.按照道德原则4.无原则活动5、下面不属于观察学习的过程的是()1.保持过程2.动作再现过程3.注意过程4.巩固过程6、为了适应防止被不属于同一群体或部落的人袭击这一问题而进化来的是1.恐惧2.焦虑3.紧张4.社会排斥7、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1.弗洛伊德2.荣格3.阿德勒4.埃里克森8、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1.人格2.性格3.能力4.气质9、下列哪种特质是不甚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都较差的那些人格特质。

()1.首要特质2.次要特质3.中心特质4.特有特质10、下列哪种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它们表现为一个人的风格,例如情绪性、速度、冲动性、支配性、敏感性1.气质特质2.个人特质3.共同特质4.能力特质11、以下是荣格提出的概念的是()。

1.生活风格2.自卑3.自性4.幽默12、那么没有明显的器官缺陷的人,其人格动力何在呢?阿德勒找到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因素,这就是(1.自卑感2.自我效能感3.社会热情4.力比多13、“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自我防御机制是()1.压抑2.文饰作用3.自居作用4.投射作用1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的早期观点,把人格结构分为()1.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2.原始我、现实我和将来我3.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4.本我、自我和超我15、下列不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1.霍妮2.埃里克森3.斯金纳4.弗洛姆16、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中,如果自我整合对绝望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形成()的品质1.爱2.意志力3.关心他人4.智慧17、神经质的生理基础是()1. 5-羟色胺2.雄性激素3.边缘系统4.额叶1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排序为()1.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2.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4.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9、那么没有明显的器官缺陷的人,其人格动力何在呢?阿德勒找到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因素,这就是(1.社会热情2.力比多3.自我效能感4.自卑感20、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人格心理学考试真题答案

人格心理学考试真题答案

人格心理学考试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负责现实检验的是()。

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B2. 荣格认为人格由哪几个部分组成?()A. 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B. 意识、个人无意识、社会无意识C. 意识、集体无意识、社会无意识D. 意识、个人无意识、文化无意识答案:A3.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中,外向性与神经质的组合可以描述哪种人格特征?()A. 稳定外向B. 不稳定外向C. 稳定内向D. 不稳定内向答案:B4.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中,以下哪个是表面特质?()A. 社交性B. 外向性C. 支配性D. 适应性答案:A5. 根据大五人格理论,以下哪个维度与社交能力相关?()A. 外向性B. 宜人性C. 尽责性D. 经验开放性答案:A6. 在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自我认同B. 获得自主性C. 克服羞愧感D. 建立亲密关系答案:A7.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个需求位于最顶层?()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8. 在人格心理学中,哪种理论认为人格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交互作用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答案:C9.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情绪稳定性与以下哪个维度相关?()A. 外向性B. 神经质C. 精神质D. 社会性答案:B10. 在人格心理学中,哪种理论强调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A. 行为主义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认知理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理论属于人格心理学的生物理论?()A.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B.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C.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D.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答案:B2. 根据大五人格理论,以下哪些特质属于大五人格的维度?()A. 外向性B. 宜人性C. 尽责性D. 情绪稳定性答案:ABC3. 在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埃里克森认为儿童期的主要任务包括()。

西南大学《人格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人格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2.精神分析理论的防御机制有哪些,请分别解释说明。

参考答案:第一题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期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

由于每一阶段的标志是主要的动情区,而且这些阶段会影响成年期人格,因此被称为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

第一阶段:口唇期(0~18个月)。

口、唇、舌是主要的动情区。

这一时期的创伤经验,会导致心理能的固着及口唇期人格的形成。

倾向于依赖别人,导致成人过度的攻击性。

第二阶段:肛门期。

这一时期的创伤会导致成人过分的唉整洁、固执或过于慷慨。

第三阶段:性器期(3~6岁)。

儿童将经历俄狄浦斯情节。

儿童对异性父母产生了性兴趣,而最终压抑对异性父母的欲望,以反应生成的方式,以同性父母自居。

第四阶段:潜伏期,时间持续到青春期前。

儿童性欲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了。

第五阶段:生殖器,进入青春期。

儿童重新表现出强烈的性欲,并集中于成年生殖器区。

第二题精神分析理论的防御机制主要有:(1)压抑。

是一种积极的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那些威胁着他的东西排除在一是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

压抑是一个稳定、主动的过程,它需要自我持续的消耗能量。

===================================================================================================(2)升华。

是唯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是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行为的渠道。

升华产生性很强,本我可以表达其攻击性,自我无需耗尽能量阻碍这些冲动。

(3)替代。

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

弗洛伊德认为不合理的害怕或恐惧都只是象征性替代。

(4)拒绝。

当运用拒绝时,我们只是拒绝接受某些事实的存在,拒绝是坚持某些事不是真是的,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是真实的。

拒绝是防御的极端形式。

(5)反应生成。

运用反应生成时,我们会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的方式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

(6)理智化。

对可怕事物进行自我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在这些情感内容进入意识层面之前,我们就把它抹去。

《人格心理学》习题及答案.doc

《人格心理学》习题及答案.doc

%1 他是健康的吗? %1 他会不会改变?如何帮助他改变?%1 临床心理诊断技术,人员选拔和人力资源管理。

一、知识点: 【红色重点】P3 : 1.人格,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①外在人格,即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1 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

P5 : 2.(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走包含5层含义:◎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②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a 稳定的动机,b 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c 稳定的态度.信 念和价值观。

%1 人格是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构成。

④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人格的基本特性)。

⑤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交互作用的过程。

P5 : 3、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具有剖跨时间的连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P9 : 4.通过一个例子,理解几大人格理论的区别!5. 人类探索人格、构建人格理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or 改变)P10 : 6、人格理论要回答什么问题?%1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 他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1 他是如何变成这样的?P12 : 7.人格测评的用途?® 了解当事人的一种途径. ②评估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P23 : &负相关P27 : 9.什么是社会称许性?按照社会期望他们的样子来展现自己,而非依据真实状况作出选择。

P28 : 10.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组P31 : 11.相关研究不能证明。

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方法。

P33 : 12.投射测验.投射作用P99P39 : 13.晕轮效应P46 : 14、成熟人格须具备的6个条件?P88 : 15、依恋(至少能区分是哪种依恋)P92 : 16.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二填空1、P27鎏处理和实验揑制是实验硏究的两个关键特征。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64006)一、名词解释1、利他主义2、特质3、人格4、自我效能感5、认知疗法6、泛化7、压抑8、自我同一性9、观察学习10、挫折11、唤起的交互作用12、个体意识13、主题统觉测验14、积极性理学二、简答题1、无意识的特点有哪些? 54-552、简述产生错误生活风格的原因。

833、简述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2114、弗洛伊德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是什么? 605、简述弗洛姆社会性格的基本特性。

1016、简述大脑不对称性概念的含义及其与个体的情感的联系。

183—1847、简述安娜自我发展的六条发展路线或发展方面。

878、集体潜意识及对其理论意义1519、简述米勒的移置作用的特点20310、简述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征。

11、简述行为治疗的特点。

12、集体潜意识及对其理论意义13、简述厌恶疗法的概念及其形式。

三、论述题1、论述什么是大五因素及其应用。

1272、论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91-933、论述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228-229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利他主义:人们通过采取某种行动,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帮助了别人,在某种极端情况下,甚至肯能不惜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别人的愿望。

特质:特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它除了应答刺激而产生行为外,也能主动引导行为。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自我效能感: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认知疗法: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泛化:一种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个体可能不仅对条件刺激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而且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压抑: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压抑到潜意识中区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提出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标准答案《人格心理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标准答案《人格心理学》

(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如学业特质焦虑等);(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四、请阐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别人的行为要能够成为个体模仿的对象,首先必须引起个体的注意。

首先,凡是具有一定的特色的行为模式都能引起个体的注意。

时髦的、流行的、前卫的行为、用语、价值观等都很容易成为年轻人的追随焦点。

具有成功威望和权力等特点的人物的行为模式也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其次,经常能够接触到的榜样行为可能被无意注意而成为观察学习的对象。

如果一种行为从来没有机会被看到,它很难被模仿。

具有魅力或人际吸引力的人、能干的人的行为也易成为模仿的对象。

再次,观察学习者自己的内在兴趣和需要也是影响注意对象的重要因素。

(2)保持过程如果人们不能记住示范行为,观察对于行为学习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此,观察学习第二个阶段是将注意到的示范行为保持在自己的记忆中。

对于语言能力不强的儿童而言,他们只能借助动作表象来保持对示范行为的记忆。

在成人的模仿学习中,语言符号的参与对动作表象的保持几乎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在观察的同时就将示范动作组织成了言语信息,与动作表象一起保持起来。

在保持阶段,动作表象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模仿学习者会主动地多次在脑海中提取尚未消退的动作表象,或者提取出言语描述,在言语描述的指导下再生出动作表象进行重复回忆,在脑子里进行操练。

(3)动作再现过程在需要表现出模仿学习的行为时,要能将脑海中的动作表象再现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来。

虽然动作再现过程只是完成一个将在脑子中操练过的动作用自己的肌肉、运动技能复现出来的任务,但这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如果个体的运动技能不佳或者其他条件不具备,脑子中的动作可能一旦变成实际的动作就会走样。

因此,要使一个榜样动作的能够成功地再现,与该动作相应的运动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4)强化和动机过程模仿学习的动机会影响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和选择。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哪三个部分?A. 自我、本我、超我B. 意识、潜意识、前意识C. 认知、情感、行为D. 需要、动机、能力答案:A2.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神经质和外倾性是描述人格的两个维度,那么第三个维度是什么?A. 开放性B. 宜人性C. 责任心D. 情绪稳定性答案:D3. 以下哪个理论是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A.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D.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答案:B二、填空题4. 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中,将人格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答案:思维型、感觉型、直觉型、情感型5. 根据卡尔·罗杰斯的理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形成______。

答案:自我实现倾向三、简答题6.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7. 描述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中的“压抑”。

答案:压抑是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之一,指的是个体将不愉快或痛苦的记忆、情感和冲动从意识中排除,使之进入潜意识,从而避免心理上的冲突和焦虑。

四、论述题8. 论述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答案: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类共享一个深层的心理结构,这个结构包含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和象征,如神话、宗教和梦境中的普遍象征。

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如“大母神”、“英雄”等,影响着个体的人格发展和行为模式。

个体通过与这些原型的互动,实现自我的整合和成长。

结束语:通过本次人格心理学试题的练习,我们对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重要概念和关键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0038]人格心理学西南20年6月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0038]人格心理学西南20年6月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类别:网教专业:心理学课程名称【编号】: 《人格心理学》【0038】考试时间:80分钟要答案:wangjiaofudao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道题1.0分,共20.0分)1.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

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这一描述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依恋关系()A.趋近型B.焦虑—矛盾型C.回避型D.安全型2.在欧洲影响广泛的()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来源之一。

A.存在主义哲学B.理性主义哲学C.经验主义哲学D.建构主义哲学3.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男孩喜欢与男孩作伴,从事某些比较剧烈与冒险的游戏,如模仿战士战斗等;而女孩则喜欢与其他女孩从事跳舞、跳橡皮筋等温和的游戏,这种现象出现在性心理发展阶段的()时期。

A.性蕾期B.生殖期C.潜伏期D.口腔期4.首先提出“同一性”问题的人是()。

A.荣格B.斯金纳C.埃里克森D.阿德勒5.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有一个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所说的口腔期,这个阶段的阶段特征是()A.主动性对内疚B.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C.勤奋对自卑D.自主对羞怯和疑虑6.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詹姆斯B.华生C.马斯洛D.斯金纳7.神经质的生理基础是()A.5-羟色胺B.雄性激素C.边缘系统D.额叶8.为了适应防止被不属于同一群体或部落的人袭击这一问题而进化来的是()A.恐惧B.焦虑C.紧张D.社会排斥9.下列属于艾森克人格维度中的一个维度,也是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和理论家关注最多的一个维度是()A.内向和外向B.神经质C.精神质D.抑郁质10.下列哪一项描述不属于人格特质流派不同于其它流派的几个重要方面。

()A.预测某一范围的人的典型表现B.不注重行为的机制C.不考虑人格变化D.不做实证研究11.下列哪种特质是渗透性稍差一些,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征,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38)《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概念解释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二、填空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

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

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

三、简答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6.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对人格的交互作用影响的类型。

7.简述弗洛依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理论。

8.简述罗特的行为预测理论。

9.简述新精神分析的特点。

10.简述多德拉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的理论。

11.简述多德拉和米勒关于童年的四个关键训练期。

12.简述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

四、论述1.试比较古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2.比较阿尔波特、卡特尔和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3.试述评现象学范型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4.比较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格特质理论。

5. 述评班度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0038)《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概念解释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它并不排斥可变性。

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深层内在的特质不变或深层的内在特质发生了变化。

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倾向上各不相同,即“个性”。

不排除人格的共同性,如群体人格。

人格的社会性:指社会化把人类的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投注:投注是指能量或力比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是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分为三种:自我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自己,如自恋者;幻想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虚无的幻想中,如做白日梦者;对象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某人、某物或某些团体活动上。

生活风格: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个体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也不同。

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的形成过程在儿童4、5岁时。

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

机能自主: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的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即是说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

基本焦虑:儿童所具有的,觉得自己是孤立、无能为力的生活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满故意的世界上的一种感情。

能、外能:能是一种具有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特质。

它与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相似;外能是一种动力根源特质,来自环境,属于环境铸模性特质。

里比多:Libido的译音。

也称性本能。

指一种性冲动的内在的潜力,它经常驱使人去追求实现,去寻求满足,获得快感。

他的“性”是广义的。

不是男女之间的性爱的性,而是包括一切感觉器官或肌肉、皮肤等由于抚摸而产生的快感都是性的满足。

两种主要的性本能:都是异性爱的倾向,一是恋父情结,一是恋母情结。

特质: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

它是能够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元。

阿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

”它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能产生行为和引发行为,并且同一种特质,对不同刺激以同样方式反应;同一刺激,由于特质不同,产生的反应不同,不同于习惯也不是态度;特性:相对概括和持久性、有焦点、活跃性。

自卑感:阿德勒术语。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的动力因素。

早期主要指生理缺陷。

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由自卑感,产生补偿的需要,不断的补偿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断,即是人格发展的基本过程。

个人构念:凯利术语。

即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现象场:罗杰斯术语,指个体觉察到的刺激。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这个主观世界仅他们自己知晓,并决定着人的行为。

即人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能对感知过、经验过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其中包括意识和无意识感知。

集体潜意识:荣格术语,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

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最主要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身。

强化: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提供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

其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强化动机过程。

特点为:A.不一定具有外显行为。

B.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C.具有认知性。

D.不等同于模仿。

控制点:罗特术语。

一种人格特质。

从“泛化的预期”概念发展而来的。

分内控和外控两种。

它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未来事件的影响能力的不同看法。

内控者的泛化预期是:个人可以影响将要发生的事情,无论好坏都是自己造成的。

外控者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二、填空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

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大五因素理论和大七因素理论。

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详察(C)、预断(P)、控制(C)。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三、简答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1)自我广延的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4)有现实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特质理论:强调人的倾向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格具有稳定不变的特征。

学习理论:强调环境或情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会因情境而改变;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情境变量的持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意义。

简述多德拉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1)基本思想:攻击以挫折为前提,挫折必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

这种攻击行为因挫折的强度、范围、以前受挫折的频度、可能受到的惩罚的程度——而不同。

(2)修正。

挫折不一定都引起攻击行为。

对挫折的反映一是情绪性反应,包括攻击、冷漠、退化、幻想、自杀等;另一类是理智性反应,包括继续努力、改换目标。

是否引起攻击行为的关键在于认知。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1)基本思想:攻击以挫折为前提,挫折必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

这种攻击行为因挫折的强度、范围、以前受挫折的频度、可能受到的惩罚的程度——而不同。

(2)修正。

挫折不一定都引起攻击行为。

对挫折的反映一是情绪性反应,包括攻击、冷漠、退化、幻想、自杀等;另一类是理智性反应,包括继续努力、改换目标。

是否引起攻击行为的关键在于认知。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自主对害羞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5岁)(4)勤奋对自卑(5-1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4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