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农业景观 农业区位论
红旗风情小镇
多谷屯村
田心村
农业区位论
提出者:杜能 七大假设条件 六大农业圈 价值
七大假设条件
1、孤立国中唯一的巨大城市位于沃野平原的中央,周围为其农业 腹地,平原被未开垦的荒野所包围并与外界完全隔绝。 2、城市是腹地多余产品的唯一市场,并且不从其他区域获得产品 供应。 3、孤立国内德交通手段固定为马车 4、腹地具有均质性 5、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条件相同 6、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 业经营类型的农民。 7、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农民负担
类型 主要 经济作物 农作 物 家畜 肉食 动物 家 禽 鸡
分布
旱作 农业
小麦 棉花、烟草、 牛、 猪、 花生、大麻、 马、 羊 亚麻、甜菜 驴、 和杂豆 骡
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 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 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 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 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 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一些地方
谷物农业
1、规模大——农业企业 2、机械化程度高 3、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
市场园艺农业
1、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 2、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
牲畜育肥农业
1、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2、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
大牧场
区别于一般游牧业: 1、规模大 2、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 3、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人文地理学》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人文地理学》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与分布
特点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生产结构、技术水平、经营方式、经济 效益等。
分布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地域 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 草原和荒漠地区。
04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供了有利条件。
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农业起源也有重要影响, 如平原、河谷等地区具有适宜农作 物生长的土地和水源,成为农业起 源的重要区域。
文化传承的影响
文化传承对农业起源也有影响,如 古代文明中的农耕祭祀、水利建设 等文化传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 起源。
02
农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农业起源
人类从狩猎采集转为农耕生活,开始种植作物和养殖家畜。
早期农耕文明
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等,形成了各自的农业技术 和文化特点。
早期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开垦土地、破坏植被,导致土壤侵蚀和环境恶化。
农业发展的中期阶段
1 2
农业技术的进步
如轮作制、灌溉系统、农具改进等,提高了农业 生产效率和产量。
市场需求。
提高农业产量的对策
科技创新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 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产量。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 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规模化经营
政策扶持
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
场竞争力。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
持。
改善农业结构的对策
调整种植结构
农业起源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

农业史考试试题

农业史考试试题

农业史考试试题1.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的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开始从事简单的农业活动,种植一些农作物,饲养一些家畜。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逐渐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活动,不仅保证了人类的生存,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利用了自然资源,创造了农业工具和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形成了不同的农业文明。

2. 中国古代农业中国是农业文明的摇篮,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畜。

古代中国的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秦汉时期开始推广水稻种植,唐宋时期发展了农田水利和农业技术,明清时期实行屯田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3. 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与中国一样,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也有着许多共同点和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等,通过科技创新和工业化生产,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食品安全,成为全球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非洲国家等,仍然面临着农业技术落后、农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4. 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农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的枯竭和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和过度利用、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如何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5. 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农业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加强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富裕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综上所述,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农业知识,关注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共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农业—— 迁移农业
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生产工具简陋。 2.生产技术低。 3.土地轮种。 4.依赖自然环境。 5.生产效率低。 6.无抗灾能力。
17
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传统农业——生计农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产业革命前) 土地不需要休闲,可以连续耕种下去; 动力主要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 依靠积累的经验生产,缺乏科学和技术的指导,生产 方式较为稳定; 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并且严重受环境条件 影响; 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城镇人口不多。
特点
以“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对土地而不是作物进行轮 种;主要是种植作物土地的“迁移”;
节省劳动力,解决土壤养分问题
刀耕火种是一种古老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 上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 或风干的树木被火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 子,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16
4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一、农业起源的理论
尚无定论 国内的:
气候变暖 人口增长 天然食物不足
西方的理论:
农业产生
长期活动中 熟悉了动植 物习性
“天才理论”、柴尔德“绿洲理论”、“核心
地带(原生地)说”、“最佳觅食模式”、 “新气候变化说”、“享宴说”“人口压力论”
5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一、农业起源的理论
农业类型
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外类起源和文明起源并列为世界考古 学三大战略性课题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本课件 将介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什么是农业?
农业的定义
农业是指种植和饲养农作物、家畜家禽等生物,以获取食品、纤维等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的分类
农业可以根据经济目的和生产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的起源
1 农业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中东地区,如今的叙利亚、伊 拉克、伊朗等地。
2 农业的起源原因
农业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和环境变化。人类开始发展农业以解决食物获 取的问题。
农业的发展
1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农耕到工业化农业的演变过程。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不断 改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2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使得术的进步
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如灌溉系统、化肥、农药等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作物 的生长环境和产量。
农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占据 重要地位,为国家提供食物和 贡献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业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生活 方式、文化传承和人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农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趋势
农业面临着资源有限、气候变 化等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包 括可持续农业和精细农业等。
结论
1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2 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
农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是确保食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之前,人类是采集者和狩猎者,依靠采摘水果、采集根茎以及捕杀动物为生。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长,这种生存方式变得愈发困难。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来种植和培育食物。

最初的农业实践可以追溯到中东地区,例如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中华文明的河边地区。

在这些地区,人们开始种植谷物,如小麦和大麦,以及其他一些作物,如豆类、棉花和蔬菜。

同时,人们还开始养殖动物,如羊、牛、猪和鸡。

在农业起源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依靠自然的降水来滋养作物并种植饲养动物。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控制和改变环境,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生产的需求。

他们开始修建灌溉系统,引水灌溉农田。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业的兴起使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农耕社会,结束了部落游牧的生活方式。

人们开始在固定的土地上建立村庄和城市,形成了社会组织和政治结构,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社会。

其次,农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通过种植和养育更多的食物,人类得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这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由此,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活动获得了快速发展。

农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对土地和资源的管理。

人们开始开垦新的土地,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田的产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开始选择和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农作物资源。

现代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大量的科技和现代化设备。

例如,通过使用温室、化肥和农药等技术手段,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人口的增加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3、驯化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 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 5、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 6、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的。
2、推论的结果
植物最初驯化的中心在东南亚
6
西 亚新 月 形 地

根据考古学的证据, 西亚的两河流域肥沃 的新月型地区被认为 是动植物的驯化地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和高原
2、水稻农业: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 与沿海地区
3、地中海农业:温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周围) 4、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

19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高原,包括中国的“三北”、中南半岛的山地 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 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
7
8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
(1)气候变化
(2)人口增长、食 物供应紧张
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地形、气候的多样性、 季节移动)
3、穴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 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
4、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
9
世界早期的农业中心 10
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11
21
(3)地中海农业:
分 布:地中海气侯区(夏干热、冬 多雨)主要集中于地中海周围地区以及 美国的西海岸(加州)、智利中部,南 非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
作 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 经济作物:葡萄、油橄榄。 家 畜:山羊、绵羊、猪。 园 艺:果品业、花卉业。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 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也是大麦、小麦、 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了水稻、 粟(sù)(谷子,小米)。 •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 类、马铃薯的产地。
(一)、索尔的推论
•索尔认为最早发展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满足下
•4、技术: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时
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 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 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原始农业就 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这个说法中提到了农业 起源的时间、起因和当时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 水平,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农业的演变机制。
3、传统农业的类型
•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
类型。 •(1)旱作农业。旱作农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 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该类型的农 作物中,小麦占重要地位,其次是谷子,高粱, 玉米,大麦,大豆。甜薯,马铃薯。经济作物有 棉花,烟草,花生。大麻,亚麻,甜菜和杂豆等。 家畜有牛,马,驴,骡,它们都用于劳役。作为 肉食的有猪和羊。家禽主要是鸡。作物主要靠自 然降水。 •该农业类型地区多是易受灾地区。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黄虎国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
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中国农业中,副业有两种含义:①指传统农业中, 农户从事农业主要生产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在 多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业,以饲养猪、鸡等畜 禽,采集野生植物和从事家庭手工业等为副业。 ②在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中,把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渔业以外的生产事业均划为副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麦的分布 小麦:居首要地位,播种面积大 ,分布范围最广。 温带作物,集中于27-57°N和25 -40°S. 分布区:俄罗斯温带草原区的黑 土带;美国和加拿大中部的小 麦带;澳大利亚、印度的亚热 带与热带草原区;中国东北和 华北平原;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水稻的分布
特点:喜高温、多湿温度较高、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三. 畜牧业生产布局
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和国家
思考: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出现在埃及、 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有何共性和差异? 思考: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 地理环境条件?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一. 农业景观
农田景观是环境的镜子

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农业的形成对自然的影响
①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农业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在小尺度
空间中,人类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 农业对地形的改造力度相对较小,主体还是适应。 农业活动还会对大气构成影响。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 农业景观
2.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是多种元素构成的:产业设施 、建筑、道路、水系、公共空间 物理形态——静态景观 生态形态——动态景观 文化形态

古镇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 .

苏州同里古镇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二. 农业区位论
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分布的农业地带,
评价
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 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解决土壤养分问题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传统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① 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 ② 是一种生计农业
目的 产品 劳动力 动力 技术
③ 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
④ 农民生活贫困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传统农业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4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5.1 农业的起源
一. 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1.人口压力说博塞洛普(E.Boszerup) 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出现了驯化 植物的农 人口增长——动物捕杀过度、食物短缺——新食物——驯 化植物的农业。 2.宴享说海登(B.Hayden
灌溉文明(黄土、黄
玉米文明(温度、降雨、灌溉、土壤)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人类文明的出现 ③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
(1)地理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产量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智力活动) A (2)地理条件差异 B C
文明程度
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灌溉小麦文明 中国——气候、土壤条件、旱作黍粟文明 墨西哥、玛雅、印加——高原、喀斯特地区 高原谷地、气候、土壤条件、玉米文明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二. 农业区位论
2.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地地域配置原则。 购置并经营特洛农场——试图论证并非轮作式农业(合理农 业论)一定都有利——提出合理经营农业的一般地域配置原 则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3、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
(1)地理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产量 文明程度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智力活动)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一. 世界粮食生产布局
粮食作物是世界农作物中种植最普遍的作物。 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和美洲大陆上 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适宜:集中产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特别是该 气候带的大河三角洲、江河冲击平原和沿 海平原。 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各地区; 拉丁美洲部分地区、非洲和地中海地区。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三)玉米分布 养殖业和畜牧业——饲料——玉米种植. 适应性很强,且不需大量人力物力。 主要分布于北美和欧洲。 美国——“玉米王国”。 包括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依州、爱荷 华州和密苏里州共五个州。本区由於盛产玉米而 得名。 不过,内布拉斯加州和米尼苏达州的玉米产量也 很多,在排名上占美国玉米产量的第三名和第四 名,只 因地形的划分而没被列入玉米带。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农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 ①农业生产活动与
采集狩猎活动的差异
定居 流动
人数多 人数少
空间小 空间大
生产单位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
②农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带来村落的出现 农业进一步发展,导致文明的出现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2.糖类作物分布

甘蔗 高温环境,生长期长



南北纬35°之间 巴西、印度、中国、泰国


甜菜 温凉的气候 南北纬40- 60°N之间 集中在欧洲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3.饮料作物分布 茶:亚热带 可可、咖啡 热带经济作物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三. 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① 商品率高(产品提供给非农业人口) ② 劳动力少(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 ③ 单产高(机械、化肥、高产种子) ④ 生产规模大(现代农场) ⑤ 社会化程度很高(农工商一体化)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三. 现代农业
2.现代农业的类型 ① 种植园农业(热带沿海地区) 单一经济作物 劳动力集约 市场指向、明显地域性 带来大规模移民 ② 谷物农业(小麦、玉米、水稻;面向市场;经营方式) 规模大——农业企业 机械化程度高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轻工业原料 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 特殊的生产环境 劳动力多 集中于少数地区 单一经济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1.棉花的分布 特点: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 种植 亚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 美国南部的棉花带
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最早出现于中东地区

猪——中东
双峰驼——中亚 稻谷——中国
牛——欧洲或俄罗斯草原
驴——北非 单峰驼——北非、中东地区
南北美洲——玉米、马铃薯、甜薯、美洲驼、羊驼、火鸡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一. 农业发展阶段
1.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分布
特点
热带地区
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 方式; 2、多种作物杂处; 3、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是人口的迁移; 热带地区实行“刀耕火种”生产方式的原因? 节省劳动力
2.现代农业的类型
⑤ 市场园艺业(蔬菜、水果、花卉;保鲜、储存、运输) 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 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 ⑥ 大牧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的干旱地区) 区别于一般游牧业: 规模大 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 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
2、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世界地图)
(1)埃及:尼罗河 灌溉文明(小麦、棉花) 灌溉农业(小麦)
(2)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平原) (3)印度:印度河中下游地区 灌溉文明(小麦)
(4)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黄河的各支流上 河、降雨) (5)墨西哥:玛雅和印加
灌溉文明(黄土、黄
玉米文明(温度、降雨、灌溉、土壤)

美国玉米主产区: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一带 .

中国玉米主产区
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比较 ?




相同点:①我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的农业地 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 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②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长. ③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 以上. ④玉米单产都较高.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 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 ②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济专业化以及现代化 程度均高于我国. ③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 产相对较低.

反映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

陕西关山牧场.

云南元阳梯田

桂北丘陵多酸性土壤,适合种柑桔和茶叶 。
田埂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一. 农业景观
2.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

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目的: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分布在城市周围地区,以 满足城市居民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为主。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2.农业的形成对社会的影响 (1)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①利用生物资源创造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使食物多样化。
(天然野谷 人工种野谷)
②为了发展农业还需一系列创造和发明
(生产工具 食用工具 粮食加工工具)
服装加工(防晒保暖)
③驯化农牧业产品(棉麻、毛皮等)
扩大人类居住范围
④农业剩余产品
储存粮食设施和技术 粮食加工熟食) 延长人类寿命 人口增长速度提升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① 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② 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短期休闲农业(敞田制) ③ 美国的殖民农业 敞田制农业(欧洲移民农业生产方式) 制(印第安人农业生产方式) 灌丛 休闲种植 混合农业(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 北方旱作农业 南方水稻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