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2.1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2.1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
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A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4 滴,摇匀.颜色变化:无色 浅蓝色 紫色
你能举例说出哪些植物 器官的细胞中富含糖类,脂质 和蛋白质吗?如何从这些植物 器官中提取呢?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目的要求
三、实验材料用具
四、实验方法步骤 五、注意事项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
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如: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Ⅲ→橘黄色 或 + 苏丹Ⅳ→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 + 碘→蓝色
二、目的要求: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汁、花生种子、花生汁、马铃薯 片、豆浆、鲜肝液
2.仪器: 3.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碘液、双缩脲
四、方法步骤:
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 ★
3.检测的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
成分 待测样品
还原糖
*
#
脂肪
Hale Waihona Puke 蛋白质淀粉*处填写预测结果 #处填写实测结果
五、注意事项
(1)、检测还原糖时应水浴50~60度加热 (2)、检测脂肪时,切片要薄,用苏丹Ⅲ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用显微镜观察。
(3)
斐林试剂是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即 现配现用。颜色变化:浅兰色 棕色 砖 红色沉淀

高中生物16个实验的实验原理

高中生物16个实验的实验原理

高中实验16个实验原理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反应方程式:葡萄糖 Cu(OH)2 葡萄糖酸Cu2O↓(砖红色) H2O,即Cu (OH) 2被还原成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 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四、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高中生物___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PPT课件 图文

高中生物___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PPT课件 图文
双缩脲(H2NOC-NH-CONH2)在碱性环境(NaOH)中 能和Cu2+作用生成紫色的络化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肽键结构与双缩脲结构相似,因此,蛋白 质也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mL 组织 样液
双缩脲试 剂A 2mL
双缩脲试 剂B 3-4滴
(创造碱性条件) (提供Cu2+)
水浴保温5 min
(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秒
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在载玻片上滴加两滴2滴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 色5分钟
吸去多余的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5)观察:先低倍镜:选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到视野中央 。后
高倍镜: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0.9%生理盐水? 8%盐酸?
R—CHO+2Cu(OH)2→R—COOH+Cu2O↓+2H2O
甲液乙液等量混合,现用现配,切不可分开滴 加,或者久置后才用。
制备组织样液
砖红色的糖(还原糖)非(斐林试剂)常好吃
洗净、去皮、切块
梨或苹果
研磨
取5g,放入研钵中
过滤
滤液
(用单层纱布)
显色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 2ml组织样液
向试管中加入2ml 振荡混匀 50~65℃水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通过观 察两种颜色出现的部位来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方法步骤:
(1)取材和制片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0.9%NaCl溶液 用消毒牙签刮口腔内侧壁后涂抹在液滴上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上烘干
(2)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盛有30 mL 8%盐酸的小烧杯中,30℃

高中生物所有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所有颜色反应
应用: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 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 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鉴定: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实验的鉴定试剂。可以显示 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 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 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 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高中生物所有颜色反应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方可 使用,而且是先用现配,条件是需要加热。
应用: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方可 使用,而且是先用现配,条件是需要加热。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结语
谢谢大家!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 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2、吲哚酚试剂与维C溶液呈褪色反应
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 蓝紫色,维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

高中生物颜色反应汇总必背!,十张表帮你搞定!

高中生物颜色反应汇总必背!,十张表帮你搞定!

⾼中⽣物颜⾊反应汇总必背!,⼗张表帮你搞定!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沉淀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可使⽤,⽽且是现⽤现配,条件需要⽔浴加热。

应⽤: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物组织中含糖量⾼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苏丹Ⅳ脂肪→红⾊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显微镜观察。

应⽤:检测⾷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质原理:蛋⽩质双缩脲试剂→紫⾊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原理:淀粉碘液→蓝⾊注意:这⾥的碘是单质碘,⽽不是离⼦碘。

应⽤:检测⾷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5、DNA的染⾊与鉴定染⾊原理:DNA 甲基绿→绿⾊应⽤:可以显⽰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 ⼆苯胺→蓝⾊应⽤:⽤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原理:RNA 吡罗红→红⾊应⽤:可以显⽰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剂,⽽不是单独染⾊。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

应⽤: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细胞质接近⽆⾊。

应⽤:可以⽤⾼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酒精的检测原理:橙⾊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化学反应,变成灰绿⾊。

应⽤: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CO2的检测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灰⽔变混浊,也可使溴麝⾹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1) 物质鉴定类实验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1) 物质鉴定类实验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1)物质鉴定类实验(2019·海南卷)下列检测生物分子的实验中,关于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B.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D.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解析: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A正确;葡萄糖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B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C正确;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D错误。

答案:D1.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的基本思路细胞中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达到检测与鉴定的目的。

可通过如图所示的几个方面对每种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进行分析和判断:2.物质鉴定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鉴定)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2)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鸡蛋清作为鉴定蛋白质的材料时,因其较黏稠,故使用时需稀释。

(3)可溶性还原糖鉴定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它们不含还原糖。

(4)颜色深浅与所鉴定的物质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3.列表比较6种物质的鉴定1.(2022·山东菏泽模拟)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观察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解析: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需采用50~65 ℃水浴加热的方式,通过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判断组织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A错误。

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B错误。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鉴定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糖的化学性质;(2)掌握鉴定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萘酚试验(molish)糖类化合物一个比较普遍的定性反应是molish 反应。

即在浓硫酸存在下,糖与-萘酚(molish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环。

实验方法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 ml %的各待测糖水溶液,滴入2滴molish 试剂( -萘酚的乙醇溶液),摇匀。

把试管倾斜450,沿管壁慢慢加入约1ml 浓硫酸(切勿摇动),小心竖直后仔细观察两层液面交界处的颜色变化。

硫酸在下层,试液在上层样品:葡萄糖、蔗糖及淀粉解释:糖被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进一步与-萘酚缩合生成紫红色物质,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色环。

(二) fehling试验(1)实验原理fehling试剂:含有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

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为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g试剂中需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是可溶性的络离子。

(2)操作方法取4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fehling试剂i和ii 各。

摇匀并置于水浴中微热后,分别加入5滴待测糖溶液,振荡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2 ~ 3min,取出冷却,观察颜色变化及有无沉淀析出。

fehling试剂 i:称取 g硫酸铜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得淡蓝色的 fehling试剂 i。

fehling试剂 ii:将17g酒石酸钾钠溶于20ml热水中,然后加入20 ml 含5 g naoh的水溶液,稀释至100 ml得无色透明的fehling试剂 ii。

样品: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麦芽糖解释: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

实验报告糖的性质(3篇)

实验报告糖的性质(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掌握糖的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3. 研究糖的化学性质,如氧化、还原、水解等;4. 分析糖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现象。

二、实验原理糖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羟基结构。

根据糖的结构和性质,可将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如蔗糖、麦芽糖等;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如淀粉、纤维素等。

糖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糖的溶解性受溶剂、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常温下,糖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

糖的熔点、沸点相对较高。

糖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

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或酮基,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某些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同时,糖分子中的糖苷键在酸、碱、酶等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石棉网、玻璃棒、滴管、温度计、天平等;2. 试剂:葡萄糖、蔗糖、淀粉、碘液、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碘化钾、淀粉酶等。

四、实验步骤1. 物理性质实验(1)溶解性实验:将一定量的葡萄糖、蔗糖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溶解情况;(2)熔点实验:将一定量的葡萄糖、蔗糖分别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熔化现象;(3)沸点实验:将一定量的葡萄糖、蔗糖分别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沸腾现象。

2. 化学性质实验(1)氧化实验:将一定量的葡萄糖、蔗糖分别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2)还原实验:将一定量的葡萄糖、蔗糖分别加入盛有碘液和淀粉的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3)水解实验:将一定量的淀粉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淀粉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质实验结果(1)葡萄糖、蔗糖在水中溶解度较大;(2)葡萄糖、蔗糖熔点较高,分别为146℃、185℃;(3)葡萄糖、蔗糖沸点较高,分别为198℃、1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2)滴管
3.试剂
(1)莫氏( Molisch)试剂: 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
积达100mL,贮于棕色瓶内。

用前配制。

(2)1%葡萄糖溶液 100mL
(3)1%果糖溶液 100mL
(4)1%蔗糖溶液 100mL
(5)1%淀粉溶液 100mL
(6)0.1%糠醛溶液 100mL
(7)浓硫酸 500mL
4.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
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 0.1%糠醛溶液各 1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

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约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

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

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滴管
(3)水浴锅
3.试剂
(1)塞氏(Seliwanoff)试剂 0.05%间苯二酚-盐酸溶液
1000 mL
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2)1%葡萄糖溶液 100mL
(3)1%果糖溶液 100mL
(4)1%蔗糖溶液 100mL
4.操作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 mL。

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 5 mL,混匀。

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化及变化时间。

思考题
1.可用何种颜色反应鉴别酮糖的存在?
2.α-萘酚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总结
(一)α-萘酚反应
(二)间苯二酚反应
糖类的性质实验(二)糖类的还原作用
一、目的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糖类还原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原理
许多糖类由于其分子中含有自由的或潜在的醛基或酮基,故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铋、汞、铁、银等金属离子还原,同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

糖类这种性质常被利用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量测定。

本实验进行糖类的还原作用所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特试剂。

它们都是含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Cu2O沉淀。

生成Cu2O沉淀的颜色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沉淀颗粒大小不同引起的,颗粒越小呈黄色,越大则呈红色。

如有保护性胶体存在时,常生成黄色沉淀。

三、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竹试管夹
3.水浴锅
4.电炉
四、试剂
1.斐林(Fehling)试剂 1000mL
甲液(硫酸酮溶液):称取34.5 g硫酸铜(CuSO4·5H2O)溶于500 mL蒸馏水中。

乙液(碱性酒石酸盐溶液):称取125 g氢氧化钠和137 g洒石酸钾钠溶于500 mL蒸馏水中。

为了避免变质,甲、乙二液分开保存。

用前,将甲、乙二液等量混合即可。

2.本尼迪克特(Benedict)试剂1000 mL
称取柠檬酸钠173 g及碳酸钠(Na2CO3·H2O)100 g加入600 mL蒸馏水中,加热使其溶解,冷却,稀释至850 mL。

另称取17.3 g硫酸铜溶解于 100 mL热蒸馏水中,冷却,稀释至150mL。

最后,将硫酸铜溶液徐徐地加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拌,混匀,如有沉淀,过滤后贮于试剂瓶中可长期使用。

五、操作
先取1支试管加入斐林试剂约 1mL,再加入4 mL蒸馏水,加热煮沸,如有沉淀生成,说明此试剂已不能使用。

经检验,试剂合格后,再进行下述实验。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斐林试剂,再向各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麦芽糖溶液、1%淀粉溶液各1mL。

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

观察各管溶液的变化。

另取6支试管,用本尼迪克特试剂重复上述实验。

比较两种试法的结果。

思考题
1.斐林氏、本尼迪克特氏试法检验糖的原理是什么?
2.试比较斐林氏和本尼迪克特氏试法。

实验总结
斐林氏与本尼迪克特试法
试解释以上表格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