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一生两位妻子——卡米丽与爱丽丝
印象巴黎

无论是看着《爱丽丝在花园》,还是《红围巾:莫奈夫人画像》,你都会被深深感动。
懒散之都
离开如梦境一般的莫奈花园,回到巴黎差不多已是晚餐时分,但阳光照得整个城市仍旧如午后时光般。游走于巴黎这一时尚之都,很难令记者产生喜爱之情。这里有香榭丽舍大街、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巴黎圣母院……历史与经典荣耀着这座都城。然而,这里同样有垃圾乱飞、偷盗抢劫,年轻人成群结队地无所事事游荡于街道或打架滋事……
就在记者为自己的夏季装扮懊恼之时,对面的一位年长的女士示意了一下手中的外套,随后在记者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就已经把外套盖在了记者腿上。她的善良与热情让身在他乡的记者备感温暖,而一路上,这位年长女士与其身旁的爱人始终十指相扣且深情脉脉的情景更将记者的心融化,久久沉浸在这挥之不去的浪漫气息中。
绕过花园,穿过一条地下通道,映入眼帘的就是莫奈画中的那湖、那桥、那莲。很多对于莫奈晚年不厌其烦地画着睡莲和桥这两样事物而感到不解,然而只要你来到这里,置身于此,疑惑自然迎刃而解。这里有足够的魅力让你永远不产生审美疲劳。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同莫奈画笔下的景致几乎毫无差别,他给世人完美呈现了此处动人心魄的美。而对于我们多数先见画后亲临莫奈花园的人而言,更有一种此处再现了画中仙境的享受感。
从听说到眼见再到置身其间,难免会产生失望与失落的情绪,但巴黎始终散发着一种“蛊惑”的气息吸引着你不断靠近。
名画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2014-8-7 16:50:17 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绘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为对人类的影响最为广泛的艺术门类之一。
千百年来,无数有名或无名的绘画大师们用他们的双手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近乎完美的杰作!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观赏它们的时候,无不发出由衷的赞美!它们的美感染了人们,净化了人们的灵魂,驱使人们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前进,但是关于这些名画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蒙娜丽莎》列奥纳多·达·芬奇77×53cm 巴黎卢浮宫藏蒙娜丽莎迷人微笑的背后根据瓦萨里的记载,蒙娜丽莎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弗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
达·芬奇为丽莎画的这幅个人肖像前后一共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但达·芬奇在1517年左右却带着丽莎的画像离开佛罗伦萨,去了法国。
达·芬奇的抉择可能和佛罗伦萨当时显赫的梅弟奇家族有关。
梅弟奇是15-16世纪意大利最显赫的家族。
梅弟奇家族热爱艺术,慷慨地资助了包括达·芬奇在内的大批艺术家,但他们搞艺术的钱却是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这引起了许多其他佛罗伦萨贵族的不满,其中便有丽莎的娘家——格拉迪尼家族。
1503年,就是在达·芬奇为丽莎画像的时候,两大家族的矛盾激化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夹在中的达·芬奇因此断掉了和丽莎家的联系。
1511年,佛罗伦萨被教皇军攻破,格拉迪尼家族遭流放。
蒙娜丽莎双眼暗藏玄机蒙娜丽莎微笑让人迷恋,蒙娜丽莎双眼暗藏玄机。
据英国《卫报》报道,意大利研究者借助显微镜在艺术巨匠莱奥纳多·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眼中发现神秘字符,她绿褐色的右眼球上画有黑色的LV字样,很明显这是莱奥纳多·达·芬奇的姓名首字母。
”相比起右眼,蒙娜丽莎左眼中的内容更值得探索。
温切蒂说,左眼球上的字符尚未辨明。
“很难清楚分辨……但看起来是字母CE,也可能是B或者S。
关于双向奔赴的爱情的名人故事

双向奔赴的爱情故事中,有一对传世佳话的名人夫妇是法国著名画家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和他的妻子卡米耶·多纳塞(Camille Doncieux)。
他们的爱情故事承载着浪漫与坚韧,成为了艺术和爱情的灿烂篇章。
莫奈和卡米耶的爱情始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莫奈还是一位年轻而贫困的艺术家,而卡米耶是一位年轻的女模特。
两人在巴黎相遇,莫奈对卡米耶的美丽深深吸引,而卡米耶则被莫奈的激情和才华所折服。
尽管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共同奋斗,共同追求着艺术和爱情。
爱情的初芽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社会对于艺术家的职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尤其是贫困的艺术家。
莫奈和卡米耶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依然坚守着对艺术的信仰,互相支持,共同迎接着生活的挑战。
卡米耶成为了莫奈的艺术灵感之源。
莫奈以她为模特创作了众多的作品,其中以《女士与阳伞》和《妻子》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也表达了莫奈对于卡米耶的深深眷恋和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
然而,命运的坎坷并没有让两人的爱情减弱。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时刻后,莫奈和卡米耶于1870年结为夫妇。
然而,这段婚姻并非一帆风顺。
卡米耶在世界上的美好充满了困扰,她常常因为贫困和莫奈的事业压力而忧心忡忡。
但是,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两人始终彼此扶持,携手前行。
最令人心酸的时刻发生在1879年,卡米耶患上了子宫癌,年仅32岁就离世了。
这场别离是莫奈一生中最沉痛的失落,他因此陷入了深深的悲痛。
但即便如此,莫奈在艰难的时刻也没有停止对艺术的探索。
他通过画画来纪念卡米耶,表达了对她的深深怀念。
莫奈和卡米耶的爱情故事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章,是对于艺术与爱情最美妙的诠释之一。
他们共同经历了贫困、坎坷、别离,却用真挚的感情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铸就了一段不朽的爱情传奇。
莫奈的绘画作品和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艺术史上的永恒经典,为世人展现了爱情与艺术的真挚与辉煌。
一生只画一个女人励志性格的故事

一生只画一个女人励志性格的故事只画一个女人一生中励志性格的故事。
《草地上的午餐》莫奈一生只画过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前妻卡米尔。
在那段艰难的时间里,莫奈不厌其烦地画卡米尔。
后来,卡米尔不幸在壮年时因病去世,莫奈对没有人物的大自然痴迷不已。
虽然莫奈后来的妻子爱丽丝和女儿们也曾出现在他的画作中,但人物的面孔非常模糊,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卡米尔还在飘飘欲仙。
莫奈晚年一直在苦心画睡莲,宁静、虚幻、美好。
其实这并不是卡米尔的化身。
一个女人的骄傲,不在于她有多少爱慕者,而在于是否有一个男人一辈子为了3000块钱变得软弱,却只从她那里拿了一勺。
卡米尔无疑是令人羡慕的。
那么,卡米尔有多大能力让莫奈如此着迷呢?莫奈很想她,但他为什么想要第二个妻子?不想要的爱1865年,莫奈25岁,卡米尔18岁。
因为画《草地上的午餐》,他们在塞纳河相遇。
当时,卡米尔是他的模特。
在这幅画中,像卡米尔这样的女性并不多。
几个女人的五官和身材没有太大差别。
画中的卡米尔是如此温柔安静,难怪莫奈如此着迷。
虽然莫奈只是一个杂货商,身份不一定是xx,但他的家人并不接受这种模式。
他的父亲曾经为了表示反对而切断莫奈的经济来源,但现实中的困难并没有让他们的爱情消亡。
事实上,《草地上的午餐》并没有真正完成,而恰恰是因为这部大作被耽误了。
为了赶上一年一度的官方沙龙展,莫奈竟然在短短四天内完成了《绿衣女子》,出乎意料的大受好评。
与以往以xx男女为主角的画作相比,莫奈的画与众不同:卡米尔不是xx,而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女孩,站在一个角落,穿着一件普通的衣服,做着随意的运动,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突破。
现实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但《绿衣女子》的不经意介入就成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莫奈的大尺度油画《花园中的女人》,灵感来源,苦心创作,却没有被官方沙龙接受。
在经济窘迫和事业受挫的双重打击下,莫奈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善解人意的卡米尔并没有因此抛弃莫奈。
相反,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她总是默默支持他,充当他的榜样。
莫奈一生两位妻子——卡米丽与爱丽丝

爱是莫奈的另一种光《读者》2009年第14期印象派大师莫奈在年轻时就告诉人们:“我要像鸟儿歌唱那样作画。
”这位光的贪婪捕捉者,其作品无不散发出令人感动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而了解莫奈爱情故事的人又可从中看出一种迥异于其他画家的光芒。
莫奈的作品不单是外光扑进画框的结果,也是爱的光芒辉耀的结果。
莫奈的第一个妻子叫卡米耶,他们相濡以沫,伉俪情深。
卡米耶不仅是莫奈的肋骨,更是他的脊梁。
他们在巴黎相识,莫奈比卡米耶大7岁。
少女卡米耶如出水芙蓉,也是窈窕淑女、人间精灵,浑身散发着让莫奈着魔的光彩。
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一种光依偎着另一种光。
1866年,莫奈潜心作画,激情挥洒,仅用几天功夫就创作出《绿衣女人》。
卡米耶做了莫奈的模特儿,她只有19岁,带给他最初的光亮、自信、声誉和幸运。
该画在官方沙龙顺利展出,居然卖到800法郎,有人还将其等同于大画家马奈的肖像画。
一切都似乎完美如意,然而这只是一枝报春的迎春花。
莫奈的家人看不起这位模特儿,他的父亲逼迫他们分手,并中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
天才莫奈从此成为穷小子,他们自己种土豆,开始举债度日。
1866年秋,为躲避债务,莫奈自毁近200幅作品,回到巴黎的阿弗尔。
经济状况的每况愈下威胁到莫奈的创作,有时候,莫奈不得已刮掉已完成的油画上的油彩,重复使用。
富有产生不了爱,贫穷也摧毁不了爱。
莫奈一如既往地爱着卡米耶,卡米耶也给予莫奈星火燎原般的创作灵感。
“自恋”的莫奈一生很少为别人画肖像,但他爱上卡米耶后,常以她为模特儿画肖像,或把她当做点景人物。
莫奈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全部以卡米耶为原型。
粗略统计,此类作品有《绿衣女人》《花园中的女人们》《窗前的卡米耶》《野罂粟的田野》《散步》《撑洋伞的女人》《穿和服的女人》《草地上》等。
它们同属一个系列,画的都是卡米耶在野外阳光下的活动。
《草地上》的卡米耶躺在细碎的野花丛中阅读书籍,着白色长裙,繁密的花草隐藏去一半阳伞……光影通透,连空气都在跃动,“空气的美”华彩可见。
克劳特·莫奈

了另一个儿子,米夏埃尔(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结核。
Alice Hoschede决定帮助莫奈抚养他的两个孩子。他们居住在普瓦西
(Poissy),但莫奈不喜欢那里。1883年4月,他们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
厄尔省的Giverny。
后期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创作,即在
岁时。来致函父亲的身边。在当地就学后,他将学校视同牢狱,在悬崖
和海边嬉戏的时光多于听课。
青少年
15岁的时候,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他为自己作品
开出的格是每幅20法郎。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
(Eugene Boudin),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
不同的光线和角度连续画同一个物体。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卢昂大教
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来画。1895年,从20个不同
角度对大教堂所作的画在迪朗德—吕埃尔(Gurand-Ruel)画廊展出。他
还画了一个稻草堆系列。 莫奈非常喜欢画受约束的自然——他的花园、
他的睡莲、他的水塘和他的小桥。他也画塞纳河岸的上上下下。 1883年
克劳特·莫奈
中文名:克劳德·莫奈 外文名:Claude Mon 别名:莫奈 国籍:法国 出生日期:1840-11-14 逝世日期:1926-12-5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印象·日出》《卢昂
大教堂》《睡莲系列》
莫奈--生平1
童年
1840年10月14日,莫奈生于法国巴黎,童年在阿佛尔渡过。莫奈5
至1908年间,莫奈在地中海画了许多风景画和海景画。 他的妻子艾丽斯
1911年去世,他的儿子让1914年去世。 莫奈在1923年接受了两次白内障
莫奈自画像的故事

莫奈自画像的故事
《自画像》莫奈,1886年
作为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留存量相当丰富。
然而,在他数以千计的画作中,却几乎只出现过一个女人,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尔。
从1865年莫奈初识卡米尔到爱上她,莫奈为卡米尔和他们的孩子画了无数张画,他的画中那些或娴静或娇俏的身影,都是她。
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的心。
似乎只有把她画下来,他才能稍稍获得一些安全感:卡米尔永远不会离开他。
这样热烈又持久的爱,真是让人羡慕到嫉妒啊,似乎连上帝都开始眼红了。
一场灾祸降临,无情地打断了这对眷侣的你侬我侬。
1876年,在他们结婚短短6年后,卡米尔因肺结核倒下。
病痛折磨着她,也折磨着莫奈。
当那一天终于要来临之时,莫奈似乎才意识到,自己的天使,这一次,真的要离开了。
他抓起画笔,疯狂地画着已经失去意识的卡米尔的样子。
无奈的人生(5篇)

无奈的人生(5篇)无奈的人生(5篇)无奈的人生范文第1篇悄悄的走在无人的巷口,一阵阴风从背面袭来。
下意识的回头看了看,一只迷离的黑猫,一只好象被仆人赶出家门的猫。
透过它那宝石般的双眸,我看到的是鬼魅的笑,怜楚的悲。
是谁在笑,又是谁在悲。
黑夜的恐惊让我加快了前行的步伐,无奈的走回生活的圈内。
看着一张张熟识而又生疏的脸庞,我会感觉到片刻的温馨。
然而残酷的现实让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谄媚,尔虞我诈。
或许这不是我应当看到的,无奈的伤神何处可以让我依偎。
执着的追求也只是愚蠢的玩弄,付出的流年也只是无痕的擦肩而过。
原来我就像那一只迷离的猫,在残夜里黎黑的身躯无法寻找却照旧为你保留那双伤神的眼眸。
或许有一刻我会无奈的闭上那双眼眸,那就是我为你最终演绎的绚丽。
黯然的眼神下却隐匿着晶莹的点滴!无奈的人生范文第2篇考前总是很煎熬,当时我同桌很紧急,都快走不了路了,由于颤抖。
我补习的时候,有个“老”同学已经29岁高龄了,他拼搏了近10年,就是说考了八九次都没有考上,被语文老师叫做“童生古”。
后来,他实在没有方法,直接结婚,现在混得不错,是一乡镇企业老板,有天观察我在电视里,他比我妈还感动,立刻给我打电话,感谢我在中学的时候有次小考试中途出来小便告知他几个数学选择题的答案……自然,我就要讲到作弊的事情。
当年,高考前要排考号,我成果还不错,班主任就挖空心思在我四周安插一些差的但是有盼望考上的同学,以便他们可以在我这里抄些东西,借力考上……那时我“很傻很天真”,觉得是助人为乐,记得有一场考试,我花45分钟就答完卷子,然后就卖力地搔首弄姿地以各种方式把考卷举着侧着甚至有意掉在地上,好让四周的同学都瞥见获益……我觉得,中国的考试文化里,有个可怕的弊端就是从小让我们学习作弊。
小的时候作小假,小抄,大的时候就做大假,大贪。
用我老家土话说,小时候偷瓜,大了后偷牛。
连我学校的毕业考,也如临大敌,语文老师在考前就私下教大家,考试作文的时候,里面的“仆人公”名字,就用自己“倒过来”的姓名,比如“罗西”改成“西罗”,为什么呢?由于老师要参加评卷的,即使把学校、同学名字、考号等装订密封,他仍旧可以知道哪个作文是自己的同学……专心良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是莫奈的另一种光《读者》2009年第14期
印象派大师莫奈在年轻时就告诉人们:“我要像鸟儿歌唱那样作画。
”
这位光的贪婪捕捉者,其作品无不散发出令人感动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而了解莫奈爱情故事的人又可从中看出一种迥异于其他画家的光芒。
莫奈的作品不单是外光扑进画框的结果,也是爱的光芒辉耀的结果。
莫奈的第一个妻子叫卡米耶,他们相濡以沫,伉俪情深。
卡米耶不仅是莫奈的肋骨,更是他的脊梁。
他们在巴黎相识,莫奈比卡米耶大7岁。
少女卡米耶如出水芙蓉,也是窈窕淑女、人间精灵,浑身散发着让莫奈着魔的光彩。
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一种光依偎着另一种光。
1866年,莫奈潜心作画,激情挥洒,仅用几天功夫就创作出《绿衣女人》。
卡米耶做了莫奈的模特儿,她只有19岁,带给他最初的光亮、自信、声誉和幸运。
该画在官方沙龙顺利展出,居然卖到800法郎,有人还将其等同于大画家马奈的肖像画。
一切都似乎完美如意,然而这只是一枝报春的迎春花。
莫奈的家人看不起这位模特儿,他的父亲逼迫他们分手,并中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
天才莫奈从此成为穷小子,他们自己种土豆,开始举债度日。
1866年秋,为躲避债务,莫奈自毁近200幅作品,回到巴黎的阿弗尔。
经济状况的每况愈下威胁到莫奈的创作,有时候,莫奈不得已刮掉已完成的油画上的油彩,重复使用。
富有产生不了爱,贫穷也摧毁不了爱。
莫奈一如既往地爱着卡米耶,卡米耶也给予莫奈星火燎原般的创作灵感。
“自恋”的莫奈一生很少为别人画肖像,但他爱上卡米耶后,常以她为模特儿画肖像,或把她当做点景人物。
莫奈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全部以卡米耶为原型。
粗略统计,此类作品有《绿衣女人》《花园中的女人们》《窗前的卡米耶》《野罂粟的田野》《散步》《撑洋伞的女人》《穿和服的女人》《草地上》等。
它们同属一个系列,画的都是卡米耶在野外阳光下的活动。
《草地上》的卡米耶躺在细碎的野花丛中阅读书籍,着白色长裙,繁密的花草隐藏去一半阳伞……光影通透,连空气都在跃动,“空气的美”华彩可见。
人们在莫奈的画中、卡米耶的脸上看不到悲苦哀愁,更看不到怨怼绝望。
也许,对于莫
奈,仅有光和卡米耶便可,而卡米耶是上帝赐予他的另一种光芒。
如果莫奈发扬《绿衣女人》的写实风格,循规蹈矩地绘画,很快就会功成名就,告别贫穷,但莫奈一心想开创出自己的世界。
大自然的光线、色彩攫住了他的灵魂,他心无旁骛地拓宽着借助外光进行创作的独特方式。
紧接着《绿衣女人》,莫奈创作出《花园中的女人们》,表现阳光穿过树叶,洒落在花丛和女人们衣裙上的变化。
奇特的是,画中四女子均由卡米耶一人以不同的发型、衣裙和姿势充当模特儿。
这也不难理解,莫奈没钱去请其他模特儿。
画布异常大,莫奈竟在花园里挖出一条长沟,将画布下半部放下去,再画上半部;他还安装上滑轮,画布可自由升降。
对这种可爱的创举,卡米耶叹为观止,很听话地配合着莫奈。
两人对这幅画寄予厚望,最后却被沙龙彻底否定。
1867年,卡米耶怀孕,莫奈的父亲仍旧不容她,无奈之下,莫奈带她到姑母家暂住。
7月,他们的孩子呱呱坠地。
莫奈请一个叫巴齐依的人做孩子的教父,代为照顾。
此后几年,莫奈他们都住在阿弗尔。
莫奈及其勤奋地同布丹、琼康等画家一起作画,有时还能跟库尔贝一块创作。
生活更加艰难,莫奈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
1869年,莫奈参加“盖尔波瓦咖啡馆”艺术家聚会,却很少参与讨论。
没人知道莫奈穷困到什么程度,他写信给巴齐依,提到如果不是雷诺阿送来面包,他们就会饿死;整整一个星期,屋里都没有生炉火,更谈不上照明;挨到8月底,颜料也用光了,他不得不停止作画。
贫穷成为流行病,巴齐依也去典当手表,雷诺阿连寄信的钱都凑不齐,他们对莫奈也爱莫能助。
更残酷的是,莫奈遭到巴黎官方沙龙的广泛抨击和排斥。
从1869年开始,他的作品再也不能进入沙龙,评选委员会们甚至完全否决了他1869年至1870年间的所有作品,莫奈的作品被贬得一文不值。
他们饥寒交迫,挣扎在温饱线上。
卡米耶简直是用自己的生命喂养莫奈的生命,她无怨无悔地跟着他勇敢地活下去,家徒四壁却充盈着爱的光芒。
一次,他们交不起房租,差点被驱赶到大街上。
莫奈拥抱着卡米耶,泪流满面,心如刀割;她则坚信他会成功,他才是真正杰出的画家。
卡米耶像一团温暖灿烂的光将莫奈紧紧包围和托扶起来,让他免遭致命的伤害。
1870年6月,卡米耶与莫奈正式结婚,在上帝面前宣誓终身相爱,不离不弃。
同年,普法战争爆发。
9月,莫奈将妻子和孩子托付给布丹,只身一人去了阿姆斯特丹,后来到了伦敦,结交了知己透纳。
1871年,莫奈回国。
12月,他带着卡米耶和儿子在巴黎近郊的阿尔让特伊小镇租下一
间小屋,一住便是六年。
小镇靠近塞纳河畔,古老的自然风景和现代工业社会的景象交错混杂,给了莫奈及其新鲜的感觉。
卡米耶也给了他极佳的家庭环境和创作心态,殚精竭虑地在背后帮助丈夫。
莫奈依然爱画卡米耶,画上的阳光和鲜花依然簇拥着卡米耶。
第二年,莫奈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日出印象》,但当时,他却遭到无情的谩骂。
土豆、土豆、土豆,他们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土豆的魔咒。
一个歌剧演唱家怜悯莫奈,愿意出50法郎一幅的价格买他的作品。
每逢揭不开锅,莫奈就前去换取救命钱。
1878年3月,卡米耶生下第二个孩子,生活更加困难。
莫奈给左拉写信说:“家中无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没借到钱。
”卡米耶的体质原本羸弱,经历了与莫奈风雨同舟的艰辛岁月,她的健康每况愈下,只能缠绵病床。
也只有莫奈理解卡米耶,他用10年时间画了《红围巾:莫奈夫人画像》献给爱人,直到卡米耶病逝前一年才完成。
莫奈十分珍爱这幅作品,一直将它藏在身边。
画中,卡米耶从门外匆匆经过,带着疲倦与爱怜的眼神瞥进门内,也许莫奈恰好抬起头,彼此的目光交汇在一起。
莫奈的心被这匆匆一瞥深深牵引,刹那便是永恒。
莫奈说:“我愿永远站在大海面前或波涛之巅。
”正是有了与卡米耶相依为命的爱,内心伤痕累累的他才能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义无反顾。
天使卡米耶陪伴莫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却未能分享到他的成功和名望。
1879年初秋的一个拂晓,身患癌症的卡米耶在操劳和贫困中悄然辞世,年仅32岁。
在爱妻弥留之际,莫奈忍耐着巨大的悲伤,为她画了《临终的卡米耶》。
“在爱妻的病床前,我十分本能地对那已无表情的年轻面孔仔细端详,寻找死神带来的色彩,观察颜色的分布和层次的变化。
于是萌生出一个念头:要为这个即将离开我的亲人画最后一幅肖像。
”他以忧伤的色调、纷乱的笔触,完成了这幅极其特殊的作品,以此表达他最大的人生悲痛。
1883年,莫奈在距离巴黎80公里外的吉维尼小镇购买下“莫奈花园”。
他在这里生活了43年,再也没有搬离。
1892年,莫奈再娶。
他晚期的作品也出现过第二个妻子爱丽丝的形象,但脸部总是模糊不清,再也看不到《草地上》那样恬美的画面。
爱丽丝伴随莫奈的时间很长,但他从没给她专门画过肖像。
塞尚曾经评价莫奈:“莫奈只是一只眼睛,但这是多么奇妙的一只眼睛。
”这位大画家同样不知道卡米耶是莫奈的另一只眼睛,而且是多么神采奕奕、不可缺少的一只眼睛。
莫奈一旦失去这只眼睛,他眼里的世界随之失去当初的光彩。
莫奈耗尽心力,完成最后的巨作《睡莲》后,于1926年12月6日安然长眠。
他被埋葬到卡米耶身边,那里有令他永生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