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

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

一、 酸奶的标准 (见附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酸牛奶 ( 02-8-19 ) )生产酸奶的原料可用新鲜牛乳或者用乳粉经复原调制而成.为保证产品的良好发酵,原料乳 中绝不能含有抗生素,为此在此生产前,需经发酵试验短期发酵凝固良好者,该批原料乳方 可使用;如加入稳定剂,需先经溶解处理。

原料乳的标准化:根据所需酸奶成品质量特征要求,对乳的化学组成进行改善,从而使 可能存在的不足的化学组成得以校正,保证各批产品质量的稳定一致.与此同时,也加强了 使用量合理性,以用尽量少的原料乳生产也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我国新的国家酸奶标准 ( GB2746-1999)不仅对多种不同产品的脂肪含量作规定,而且对非脂乳固体含量也作了限 定(表 1 ) ;本标准为我国生产各种酸奶产品提供了法规要求。

但各厂家的质量有的高于此 标准。

表 1 我国新酸奶成份标准 单位:质量分数%二、 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项目纯酸奶调味酸奶果料酸奶全脂3.12。

52.5脂肪含量部份1。

0-2.00。

8— 1.60。

8— 1。

6脱脂≤0.50.40。

4蛋白质含量全脂、部份脱脂及脱脂≥2。

92.32。

3 非脂乳固体含量全脂、部份脱脂及脱脂≥8。

16。

56。

5(一)均质均质在酸奶生产中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加工过程,通过均质可使脂肪球直径减少,防止脂肪上浮现象,且易于乳的消化吸引。

随着脂肪球的增加,酪蛋白附着于脂肪表面,结果使悬浮总体积增加,因此,使产品的粘度比未均质要大。

(二)乳的热处理奶在生产过程中热处理不仅是为了杀灭牛奶中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同时也需要考虑酸奶成品的质量要求(因较强的加热,使乳蛋白变性沉淀,增加了蛋白质的持水能力,可以使酸奶更粘稠) .研究表明,当乳蛋白变性度在90-99%时,酸奶的品质最佳。

采用90-95°C3-5min 或者85°C30min 的工艺是可取的,而采用管式杀菌器(115-135°C,3s ) 使乳清蛋白质性度往往在60—70%摆布,显然对增加酸奶的粘稠度是不利的。

凝固型酸奶酸度变化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凝固型酸奶酸度变化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凝固型酸奶酸度变化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凝固型酸奶是以牛奶、白糖为原料,经配料、均质、杀菌、降温、接种、灌装、冷化成熟而制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奶制品。

酸度是影响酸奶风味、滋味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场上的酸奶酸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文就影响凝固型酸奶酸度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原料对酸奶酸度的影响1、1 原料奶含有抗生素:利用注射抗生素牛的奶制成的酸奶,凝固性不好,味道发甜。

这是由于抗生素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因为乳酸菌类对抗生素都没有多大抵抗力。

抗生素对乳酸菌的影响见下表:抗生素及残留氯对乳酸菌的影响浓度因此,在酸奶生产前要把好收奶关,原料应符合GB6914-83的标准要求,不能含有抗生素、磺胺类药以及防腐剂。

可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或凝乳发酸试验检测。

1、2 原料奶酸度过高:牛奶的正常酸度是14-20ºT,最好用16-18ºT的原料奶,原料奶酸度越高,发酵过程中酸度升高越快,终止发酵时酸度偏高。

因此,在生产酸奶前,一定要检测原料奶的酸度,大于18ºT的原料奶最好不用。

1、3 添加物的种类和浓度:在酸奶生产过程中,牛奶灭菌之前,一般要添加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蜂蜜等。

牛奶中添加物的种类和浓度对乳酸的产酸具有一定影响。

试验证明,保加利亚乳酸菌和嗜热链球菌在蔗糖牛乳增减基中产酸量都较高,而以8%-10%蔗糖效果最佳,过高则抑制了乳酸菌的产酸量,而且成本提高。

因此,在生产中,以添加8%-10%蔗糖为好。

2、菌种种类、接种量及活力对酸奶酸度的影响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用于酸奶生产效果最佳,在生产中已得到证实。

这两种菌要保持适当比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酸奶。

保加利亚他酸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比例以2:1至1:1最佳,大于2:1时产酸过多,酸奶酸度过高,小于1:1时,产酸不足,酸奶酸度过低。

菌种活力也是影响产酸能力和酸奶酸度的因素。

菌种活力低,则产酸慢,酸度低,风味发甜。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方法一、引言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因此,控制乳制品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原料、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方面分析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二、原料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1. 牛奶牛奶是生产各种乳制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品质。

牛奶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成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都会对乳制品质量产生影响。

(1)蛋白质: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其凝固性就越强,适合生产酸奶等酸性乳制品;反之,则适合生产低凝固性产品如液态奶。

(2)脂肪:牛奶中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沉淀不均匀,产品口感差;过低则会导致产品过于稀薄。

(3)糖类:牛奶中糖类含量过高会导致产品过于甜腻;过低则会影响产品口感。

(4)微生物:牛奶中的微生物数量越多,其贮存时间就越短,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

控制方法:① 选择新鲜、优质的原料;② 严格控制储存温度和时间;③ 对原料进行杀菌处理。

2. 奶粉奶粉是乳制品行业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其品质对后续加工产品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奶粉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原料:奶粉的原料主要是牛奶,因此与牛奶相同,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成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都会对奶粉品质产生影响。

(2)加工工艺:加工温度、时间等参数也会对奶粉品质产生影响。

(3)储存条件:储存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也会对奶粉品质产生影响。

控制方法:① 选择新鲜、优质的原料;② 控制加工温度和时间;③ 严格控制储存条件。

三、生产工艺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1. 加工温度加工温度是影响乳制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乳制品对加工温度的要求不同,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产品的口感、质地等产生影响。

控制方法:① 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② 控制加热时间。

2. 加工时间加工时间也是影响乳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长或过短都会对产品的口感、质地等产生影响。

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分析

文章编号 :1 6 7 1 — 9 6 4 6( 2 0 1 4 )0 2 a - 0 0 5 5 — 青雯,刘成国
( 湖南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技术学 院 ,湖南 长沙 4 1 0 1 2 8 )
摘要 :酸奶的品质与众多 因素关 系密切 。对 影响酸奶 品质的因素进行综述 ,着重 阐述原料乳 品质 、加工条件 、发酵
酸奶 是 一 种 具 有 高 营 养 价 值 和 特 殊 风 味 的乳 制 出 的 酸 奶 质 地 更 为 均 一 致 密 , 持 水 能 力 增 强 。 品 ,因其 风 味 独 特 及具 有 保 健 作 用 而 发 展 很 快 ,该 I s a b e l l e 等人 【 4 J 研 究表 明 ,在酸奶 中添加 适 量 的浓缩 乳
条件和冷却及贮藏条件 的影响 。
关键词 :酸奶 ;原料乳 ;发酵 ;杀菌 中图分类号 :T S 2 5 2 . 4 文献标志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1 — 9 6 4 6 ( X) . 2 0 1 4 . 0 2 . 0 1 8

清蛋白,酸奶可获得较好的弹性和持水性 。L u c e y [ a 指 出添加适量 的乳清蛋 白浓缩粉 ,可使酸奶凝胶存储 模量有所增加而凝胶时间有所降低 。G u g g i s b e r g 等人 [ 6 3 研究 结 果 表 明 ,在原 料 乳 中添 加 3 %~ 1 2 %的全 乳 清 蛋 白粉时 ,酸奶的 p H值和总 固形物含量随着乳清分 离 蛋 白添 加 量 的增 加 而 增 加 ,而 黏 稠 度 降低 ,质 地 变 软 ,酸 奶 弹 性增 加 。蛋 白质 组 成 的变 化 对 酸 奶 的 品质也有影响 ,徐红华等人网 研究表 明,当原料乳 中 蛋 白质 质 量 分 数一 致 时 ,酸奶 的硬 度 、黏 度 、持 水 力 随着 酪蛋 白和乳清 蛋 白 比例 的减 小而增 大 。 1 . 2 脂肪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原 料 中脂 肪 含 量 的差 异 ,也 会 影 响 到 酸 奶 的 品 质 。酸 奶 中 的脂 肪质 量 分 数 为 0 ~ 1 0 % ,通 常 的指 标 为0 . 5 %~ 3 . 5 %。很 多研 究 指 出 ,增 加 原 料 乳 中脂 肪 的质量分数能够增 加酸奶的硬度 ,使用全脂牛奶制 成 的凝 固型酸奶 比脱脂 牛奶制成 的凝 固型酸奶 的硬 度高 2 3 % t 8 1 ;而经高一勇『 9 1 研 究表 明 ,原料乳 中的脂 肪含量 对 酸奶 的酸度 基本 无影 响 。 1 - 3 抗生素对酸奶 品质 的影响 原料乳 中抗生素 的残 留也会严重降低酸奶 的品 质 。抗生素的残 留主要有六大类 :四环素类 、B一内 酰胺类 、氨基糖类 、大环 内酯类 、奎诺酮类和氯霉

发酵工艺对酸奶质量的影响研究

发酵工艺对酸奶质量的影响研究

发酵工艺对酸奶质量的影响研究酸奶是一种受欢迎的乳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

然而,不同的发酵工艺可能对酸奶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研究发酵工艺对酸奶质量的影响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个与酸奶质量相关的因素,并分析其对最终产品的影响。

首先,酸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其质量至关重要。

常用的酸奶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发酵转化乳糖产生乳酸,从而使酸奶呈现出酸味。

然而,不同种类的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新陈代谢产物,从而影响酸奶的风味和口感。

因此,在选择发酵菌株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物种特性和发酵产物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其次,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发酵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酸奶呈现出过度酸化的味道。

相反,发酵时间过短可能使酸奶的口感不够浓郁。

因此,确定适当的发酵时间非常关键。

研究表明,适宜的发酵时间可以提高酸奶的颜色、质地和口感。

此外,温度是调控发酵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发酵温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使发酵过程更快速。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破坏乳液胶体结构,降低酸奶的质地。

因此,选择适宜的发酵温度可以保证酸奶在保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微生物、发酵时间和温度,配料的选择也会对酸奶品质产生影响。

添加果酱、水果等调味料可以改善酸奶的风味和口感。

同时,调节配料的比例和添加时间,可以进一步改善酸奶的稳定性和质感。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配料间的相互作用。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发酵容器的选择和酸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等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

合适的发酵容器可以促进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加速发酵过程。

同时,严格控制卫生条件可以减少微生物污染和产品质量变异。

总结而言,发酵工艺对酸奶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微生物的选择、发酵时间和温度、配料的比例以及器具的选择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酸奶的品质和特点。

因此,在生产酸奶过程中,精确控制这些因素,并不断进行相关研究,以提高酸奶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酸奶粘度的测定

酸奶粘度的测定

酸奶粘度的测定酸奶是一种含有益生菌的饮品,具有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易于吸收等特点。

酸奶的质量不仅与其味道和口感有关,还与其粘度密切相关。

粘度是一种液体流动性的度量,是指流体在受力作用下对形变的抵抗能力。

在酸奶加工过程中,粘度的测定非常重要,可以为酸奶工艺改进提供参考,也是保证酸奶品质的重要手段。

酸奶粘度是指酸奶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和剪切速率等)的流体流动阻力,是影响酸奶口感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其粘度高低与酸奶内部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有关,如乳蛋白、乳糖等成分的含量、钙离子浓度、PH值等。

因此,合理地测定酸奶的粘度,有助于提高酸奶加工的效率,优化酸奶产品的口感及品质,增强酸奶的市场竞争力。

1.试样准备首先,需要从酸奶容器中取一定数量的酸奶搅拌均匀,要求搅拌时间不要超过5秒,以保持样品的均匀性。

然后,将样品放入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粘度计杯中,并在旋钮上调整所需的转速和测量时间方案。

2.粘度计测量在将试样放入粘度计杯中后,调整温度和转速并开始计时,当计时器倒计时结束时,停止搅拌器并读取测得的值,可以通过调整波形曲线和比例系数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最好进行三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3.数据处理将所得粘度数值转换为相应的粘度单位,如Pa·s、cP等,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所需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

同时,应将实测数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估酸奶的流变特性和品质状况,如黏稠度高可能导致温度变化和味道差异等问题,因此应对酸奶流变特性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酸奶粘度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酸奶粘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具体情况要根据酸奶的成分、温度和加工条件等综合考虑。

2.剪切速率:剪切速率是指粘度计杯中旋转的转速,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需要对实验条件加以控制,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粘度计算。

3.物化性质:酸奶不同的物化性质,如固体含量、乳脂肪含量等,也会对酸奶的粘度产生影响,因此应对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以研究。

酸奶的质量控制指标

酸奶的质量控制指标

酸奶的质量控制指标酸奶是一种含有丰富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确保酸奶的质量和食用安全,制造商需要严格控制酸奶的质量指标。

以下将从外观、口感、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四个方面来探讨酸奶的质量控制标准。

外观指标是判断酸奶品质的第一要素之一。

正宗的优质酸奶应该呈现出乳白色、均匀细腻的质地,无凝块、无悬浮物。

酸奶表面应平整,无裂痕和凝结,底部无分层现象,松散程度适中。

此外,包装应封口完好,无破损和渗漏现象,标签信息清晰完整,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明显标注,符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

口感是酸奶的另一大特点,酸奶的口感应该细腻、滑润、口感醇香。

酸奶的口感主要取决于固体物含量和乳化性等因素,正宗酸奶应该口感柔滑细腻,不应觉得粘稠或过于凝固。

风味应该清爽纯正,酸甜适中,没有异味或发酸味。

在口感上,酸奶还需符合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可以定制各类口味、口感的产品来满足市场不同群体的需求。

营养成分是衡量酸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酸奶富含有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正宗的酸奶应该全脂、低脂、无脂等不同类型,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此外,酸奶还需保证其中乳酸菌等益生菌的活性,维持其在产品中的活跃状态,以确保产品的发酵效果和食用安全性。

微生物指标是控制酸奶品质的关键之一。

酸奶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嗜温性或耐热性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

在生产酸奶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发酵温度、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因素,保证产品中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酸奶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防微生物过多生长导致产品腐败变质。

综上所述,酸奶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制造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酸奶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酸奶时也要注意产品的外包装、口感、营养成分和保质期等信息,选择正宗、优质的酸奶产品,保障自身的饮食健康。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酸奶产品质量控制引言原材料选择酸奶的质量控制要从原材料选择开始。

优质的牛奶作为主要原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新鲜、无污染、良好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通过严格的供应商审查和检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产过程控制酸奶的生产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对于酸奶的质量至关重要。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乳酸菌的活性,从而影响酸奶的口感和品质。

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发酵温度,保证在适宜的范围内。

发酵时间控制酸奶的发酵时间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发酵时间过短,乳酸菌没有充分发酵,酸奶口感欠佳;发酵时间过长,可导致酸奶过酸,影响口感。

通过严格的时间控制,确保乳酸菌能够充分发酵,产生优质的酸奶产品。

卫生控制卫生是保证酸奶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卫生操作规程,包括设备、设施和员工的卫生要求。

保持生产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员工必须遵守卫生要求,如佩戴洁净工装、佩戴口罩等。

产品质量检测为了保证酸奶产品的质量,必须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常见的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包括:营养成分分析通过对酸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分析,评估产品的营养价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乳酸菌数测定乳酸菌是酸奶发酵的关键因素,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酸奶中乳酸菌数的测定,评估产品的发酵质量和新鲜度。

微生物检测酸奶作为一种易腐食品,微生物污染是常见问题。

通过对酸奶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的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参考标准与法规要求为了保证酸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符合相关的参考标准和法规要求。

常见的标准和要求包括GB 19301-2023《乳和乳制品》,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法规。

酸奶产品质量的控制是确保产品营养、安全和口感的关键环节。

通过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严格控制生产过程,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遵循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酸奶产品,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
一、酸奶的标准(见附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酸牛奶(02-8-19))
生产酸奶的原料可用新鲜牛乳或用乳粉经复原调制而成。

为保证产品的良好发酵,原料乳中绝不能含有抗生素,为此在此生产前,需经发酵试验短期发酵凝固良好者,该批原料乳方可使用;如加入稳定剂,需先经溶解处理。

原料乳的标准化:根据所需酸奶成品质量特征要求,对乳的化学组成进行改善,从而使可能存在的不足的化学组成得以校正,保证各批产品质量的稳定一致。

与此同时,也加强了使用量合理性,以用尽量少的原料乳生产也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我国新的国家酸奶标准(GB2746-1999)不仅对多种不同产品的脂肪含量作规定,而且对非脂乳固体含量也作了限定(表1);本标准为我国生产各种酸奶产品提供了法规要求。

但各厂家的质量有的高于此标准。

表1 我国新酸奶成分标准单位:质量分数%
二、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
(一)均质
均质在酸奶生产中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加工过程,通过均质可使脂肪球直径减少,防止脂肪上浮现象,且易于乳的消化吸引。

随着脂肪球的增加,酪蛋白附着于脂肪表面,结果使悬浮总体积增加,因此,使产品的粘度比未均质要大。

(二)乳的热处理
奶在生产过程中热处理不仅是为了杀灭牛奶中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同时也需要考虑酸奶成品的质量要求(因较强的加热,使乳蛋白变性沉淀,增加了蛋白质的持水能力,可以使酸奶更粘稠)。

研究表明,当乳蛋白变性度在90-99%时,酸奶的品质最佳。

采用90-95°C3-5min或85°C30min的工艺是可取的,而采用管式杀菌器(115-135°C,3s)使乳清蛋白质性度往往在60-70%左右,显然对增加酸奶的粘稠度是不利的。

据研究热处理与酸奶的酸度和凝乳状态的关系见表2。

表2 热处理与酸奶的酸度和凝乳状态的关系
可见,采用较高温度时间的热处理对酸奶的产酸及凝乳状
态是有利的。

(三)乳的冷却
原料乳经热处理后,需及时通过板式或管式冷却器进行冷却到酸奶乳酸菌种所需的最适宜的增值温度范围40-43°C,最高不宜大于45°C,否则对产酸及酸凝乳状态有不利影响,甚至严重的乳清析出。

(四)接种也发酵
经接种后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反应过程,主要表现在:蛋白质、脂肪轻度水解,使肽、游离氨基酸、氨和游离脂肪酸增加;乳糖产生乳酸和半乳酸,并产生乙醛、双乙酰等典型的风味成分,并形成圆润、粘稠、均一的软质凝乳。

影响乳酸菌增值的因素如下:
1、生物因素:
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共存进,利用共生作用,使发酵产酸大大加快;但由于所选择的菌株不同或混合比例的不同,而表现酸奶的产酸强度与后酸化能力有显著的差异。

表3 不同菌种对酸奶产酸及凝乳的影响
D菌种中球菌与杆菌比例接近,发酵产酸速度快,3h培养即达83°T,而后酸化能力强,冷藏24h后即达100°T。

而F菌种中球菌中球菌远远大于杆菌,故发酵产酸速度慢,4h
培养才达81°T,而后酸化能力弱,冷藏24h后仅为87°T。

说明F菌种更适宜于保质期较长的酸奶制品,如搅拌型酸奶的生产。

表4 不同接种量对产酸及凝乳的影响(F菌种)
在发酵剂菌种活力良好的情况下,接种量2%已足够,接种量过大(如5%),使产酸过快,反而易造成凝乳中蛋白质内脱水收缩现象,使乳清析出较多。

2、环境因素:
主要指温度、时间、原料乳的组成,加糖量的多少及最终产品酸度要求等结酸奶生产的影响。

发酵温度与时间对乳酸菌的增值与产酸影响极为重要。

表5 发酵温度与时间对酸奶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