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厦门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三)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古代不同国家的学校教育的形态,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近代教育的特征,20世纪后教育的特征。
一、在教育理论界先后出现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不同的认识。
二、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教育等阶段。
三、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在历史发展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教育的场所,它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四、从形式上看,人类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到19世纪下半叶,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基本建立,这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五、由于公业革命的推动,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末基本建立起了现代教育制度。
中国的现代教育制度则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以西方为蓝本,于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17世纪以前,教育学并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也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
17世纪以后,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3)经过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等人的发展,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教育学。
(4)20世纪,教育学的研究范围扩大,教育学出现分支,形成了众多流派。
其中,最主要的流派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2.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表现为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教育对政治的能动作用。
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74)1、教育的阶段性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2、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促进作用(p76)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政治阶级服务;3、教育通过选拨和社会的分层,使原有的社会关系得以延续;4、教育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2017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考查理解科学本质,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考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组织开展科学探究、科学观测、考察、调查和科学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3.考查理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4.考查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一)课程与教学论内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面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解读》为主要依据。
1.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
2.知道小学科学课程基本教学理念。
3.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总目标和分目标,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4.掌握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和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结合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分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5.了解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6.掌握评价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基本方式方法。
7.能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活动特点,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分析。
8.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运用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是贯彻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
2017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新大纲

2017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新大纲D中外文学史1.正确掌握古今中外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史上标志性作家、作品。
(能力层级:A)2.正确理解和分析古今中外著名文学作品(片段),包括内容、主要人物、体裁、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社会影响及文学史地位等。
(能力层级:D、E、F)现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3.掌握现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包括: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
(能力层级:A、B)4.掌握现代、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包括: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语言的性质和功能、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相互作用、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古代汉语的主要特点、汉字性质和特点、汉字的演变、词义的古今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等。
(能力层级:A、B)5.正确应用现代、古代汉语,包括:分清多义词和同音词、辨析同义词、常用虚词的用法与辨析、古文的翻译等。
(能力层级:A、B)6.掌握现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汉字的基本知识、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律、汉字规范的要求、成语的特征等。
(能力层级:C、D)文学概论7.掌握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文学的鉴赏。
(能力层级:B、C、D、E、F)儿童文学8.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儿童文学、童话、寓言、儿歌、儿童小说、儿童科技文学、儿童戏剧等。
(能力层级:A、B)9.掌握儿童文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童话和寓言的艺术特征、图画文学的作用和艺术特征、中外儿童文学的特点等。
(能力层级:C、D)(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1.正确理解和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包括总体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以及“附录”的内容要求,包括附录1、附录2、附录3、附录4、附录5 。
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招大纲

大纲1.能描述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万能单位是信息。
特征:依附性;感知性;可传递性;可加工性;可共享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可伪性;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网络游戏、在线视频、在线音乐、电子书报、影视动漫、3d实况、3.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电脑;电视;收音机;电话;CT;B超;航天工程;飞机;火车;轮船;网上购物;网上会议;多媒体教学;网上授课;网上娱乐;工程设计;手机;电话;视频;音频等;4.了解计算机编码一般的特征:最小的单元是位(bit),接着是字节(Byte),一个字节=8位,英语表示是1 byte=8 bits 。
机器语言的单位Byte。
1 KB=1024 Byte; 1 MB=1024 KB; 1 GB=1024 MB ; 1TB=1024 GB。
二进制数由0和1,八进制数由0-7,十进制数由0-9,十六进制数由0-9,A,B,C,D,E,F 组成ASCII:第0~31号及第127号(共33个)是控制字符或通讯专用字符,如控制符:LF (换行)、CR(回车)、FF(换页)、DEL(删除)、BEL(振铃)等;通讯专用字符:SOH(文头)、EOT(文尾)、ACK(确认)等;第32~126号(共94个)是字符,其中第48~57号为0~9十个阿拉伯数字;65~90号为26个大写英文字母,97~122号为26个小写英文字母,其余为一些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
4.掌握进行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换算:例如,将二进制数(1011.011)2、八进制(268.48)8和十六进制数(212.A)16转算成十进制数的方法分别为:(1011.011)2=1×23+0×22+1×21+1×20+0×2-1+1×2-2+1×2-3=(11.375)10(268.48)8=2×82+6×81+8×80+4×8-1+8×8-2=(184.62)10(212.A)16=2×162+1×161+2×160+10×16-1=(530.625)105.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A 运算器B 输入设备C 存储器D 输出设备E 控制器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大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说明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的决定的通知》(闽教[2000]师30号)的要求,依据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制定本考试大纲,旨在指导各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考试工作。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命题原则1."操作为本"原则。
在命题中不出现"死记硬背"的内容和形式,主要考核考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熟练地操作。
2."任务式"原则。
试题以完成给定任务为主要形式。
试题应贴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
3."不分科"原则。
计算机作为工具,其常用的操作方法是各学科考生均应掌握的,考试内容不按中小学学科特点区分。
(二)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方式:采用上机操作成绩评定:采用计算机自动评分(三)考试内容与分值的分配初、中级的考试时间及各部份分值分配如下:1. 初级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值为100分);文字录入(考试时间10分钟)分值15分操作系统(Windows 98)分值20分文字处理(Word 97)分值50分因特网分值15分总得分应达到60分,视为初级合格。
2. 中级考试(仅限于初级合格者报考;考试时间为60分钟,总分值为100分)文稿演示(PowerPoint 97)分值50分电子表格(Excel 97)分值50分总得分应达到60分,视为中级合格。
3. 初、中级合考(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值为200分);文字录入(考试时间10分钟)分值15分操作系统(Windows 98)分值20分文字处理(Word 97)分值50分因特网分值15分文稿演示(PowerPoint 97)分值50分电子表格(Excel 97)分值50分其中文字录入、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四部分总得分应达到60分并且文稿演示、电子表格两部分总得分应达到60分,才视为中级合格。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信息2017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真题

四、简答题
43、简述学生信息素养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44、简述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五、综合题
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十课《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46、本案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哪些?
47、简要写出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48、设计并写出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师活动”的内容(至少3个环节)
49
50、设计出本课例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
教师活动
判断
51、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个要素(情景、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材)有效针对的分析其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2017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2017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免费提供2016福建教师考试公告最新资讯、福建教师考试备考资料、福建教招历年真题以及福建教资历年真题等。
如需咨询福建教师考试,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网站设计与评价(一)1、网站的概念⑴网站、网页、主页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⑵静态网页、动态网页及其相互区别。
2、网站规划与设计选择网站主题,制定网站栏目,设计网站风格(标志,主色调,文字效果,版面布局),规划网站结构,确定网站运行环境,选择网站开发工具,分配网站开发任务。
3、网页制作能熟练使用常用网页设计软件(如FrontPage2002或Dreamweaver MX 2004)制作网页。
需要掌握的主要操作有:建立站点,添加表格(插入表格,修改表格,调整单元格,表格的标题和表头,跨列和跨行的单元格),设置文字(文字大小,文字字体,文本颜色,段落标记和换行符),设置超级链接(绝对路径,相对路径,锚点),设置图像(插入图像,修改图片属性,图像超链接,热区链接),设置框架(框架的定义,框架属性设置,子窗口属性设置),添加动画、声音和视频。
4、HTML语言的基本应用能读懂普通网页的源代码,并能根据要求在文本编辑器中对源代码作适当修改。
具体要求如下:⑴基本信息标记:HTML标记:<html></html>头部信息:<head></head>主体标记:<body></body>,常用属性:background=”url”,text=”#rrggbb”,link=”#rrggbb”,vlink=”#rrggbb”,alink=”#rrggbb”,bgcolor=”#rrggbb”,leftmargin=n ,topmargin=n。
⑵文字设置标题级别<hn></hn>;对齐方式:align=对齐方式。
三种方式:left ,right ,center 。
2017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大纲

2017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大纲福建教师招聘网免费提供2016福建教师考试公告最新资讯、福建教师考试备考资料、福建教招历年考试题库以及福建教资历年考试题库等。
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考查考生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现行教材所要求的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2.考查考生掌握高等教育中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考生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有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范围(一)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1.信息与信息技术了解信息的概念和主要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计算机编码的一般特征;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换算;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
2.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了解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能通过目录搜索引擎、全文引擎获取信息;掌握常用文件类型及主要特征;掌握信息资源的存储方法。
3.信息加工与处理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图文排版、制作电子报刊、编辑表格;能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能利用数值计算和图表等手段进行数据分析; 能使用电子演示软件制作课件;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常用的图像、声音和视频相关技术术语及压缩标准;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能使用合适的工具软件处理声音和视频文件;理解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能使用合适的多媒体集成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了解鉴赏与评价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
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
的依据。
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
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福
建省小学信息技术现行教材所要求的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
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2.考查考生掌握高等教育中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考生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有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实际
问题,具备从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
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范围
(一)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信息与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
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了解计算机编码的一般特征;
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换算;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
2.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了解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能通过目录搜索引擎、全文引擎获取信息;
掌握常用文件类型及主要特征;
掌握信息资源的存储方法。
3.信息加工与处理
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图文排版、制作电子报刊、编辑表格;
能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能利用数值计算和图表等手段进行数据分析;
能使用电子演示软件制作课件;
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了解常用的图像、声音和视频相关技术术语及压缩标准;
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能使用合适的工具软件处理声音和视频文件;
理解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能使用合适的多媒体集成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
了解鉴赏与评价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4.信息管理
能描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各阶段及其特点;
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表、记录、字段的概念;
了解三种数据模型;
了解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熟练掌握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
5.信息技术与社会
了解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物理防范、逻辑防范);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分类;
掌握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的方法;
了解网络安全防范方法(客户端安全、网关安全、服务器安全、安全服务);
能描述个人使用信息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了解我国信息与信息技术法律。
6.算法与程序设计
了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描述方法,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
了解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了解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
了解线性表、栈、队列、二叉树、图的基本概念。
7.网络技术应用
了解常见网络连接设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能列举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
了解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
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理解域名的概念、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
了解信息交流的常用方式,能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博客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了解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特点;
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网站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的一般过程;
掌握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了解网站评价的一般方法。
(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1.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知识
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所规定的模块结构,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
具有了解学生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能力;
能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能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正确选择教学媒体,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能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评价。
3.教学研究
了解教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任务;
了解选择课题的依据与原则,能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