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校长对高等教育的贡献

马寅初校长对高等教育的贡献
马寅初校长对高等教育的贡献

马寅初校长对高等教育的贡献

北京大学江长仁蜚声中外的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教授,一八八二年(清德宗光绪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浙江省嵊县浦口镇,出生时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又姓马,乡里间盛传“五马”齐全,一定是个非凡的人物。确实,马老一生历经了三个朝代,跨越了一个多世纪,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是举国公认的“学界泰斗”、“一代师表”。

一、一生致力于高等教育和经济学研究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初名元善,字尹初,后更字寅初。出生在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一个以酿酒为业的小作坊主家庭。前店后坊的马家,生意越做越红火。童年时代,马寅初很想读书,更想到大城市去读书。父亲马棣生见五个儿子中,排行老五的寅初最为聪明伶俐,一定要马寅初学管帐记帐,继承“酒坊”家业,学做生意。为读书,马寅初的执拗,使他再次饱受皮肉之苦。父亲训斥他、罚他下跪。“跪下也要去念书”,“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马寅初忍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1899年,马寅初进入上海教会学校“育美书馆”读中学,由于他强烈的求知欲和勤奋刻苦,学习优秀,成绩年年班上第一。他中学毕业后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本打算在矿冶方面干一番事业,,190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7年他被送往美利坚合众国公费留学,先入耶鲁大

学矿冶系。学习一年后,他认识到要拯救中国,为“强国富民”,就必须改革中国经济,于是马寅初在美国决定潜心攻读经济学,他是我国比较早到国外学习经济学的学者之一。1910年他在耶鲁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论文《纽约市的财政》出版发行后,立即轰动了美国财政界与经济学界,成为研究美国财政问题的重要参考书,而且还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正式提出聘请他留校任教。其他大学也纷纷发出邀请,聘请他前往任教,但是,马寅初都一一婉言谢绝。他说:“我来美国留学,是为了报效我的祖国和人民,所以学成之后我不能留下。”

就这样,马寅初怀着一颗“强国富民”的爱国之心,于1915年返回阔别多年的祖国。先在财政部任职,随即他发现,他所学的那套财政学说来这里毫无用武之地。这样,他便断然拒绝了军阀政府的拉拢,宣称“官场习俗非我所愿”,发誓“一不做官,二不发财”。不久,义无反顾地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马寅初担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在北大期间马寅初先后开设了多门实用的经济学课程,如货币学、银行学、财政学、保险学、交易理论、汇兑论等,这些课程都属于经济学范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1917年被选为北大评议会评议员,又被选为北大经济门研究所主任。1918年被选为北大经济、商学门主任,同年参加蔡元培校长发起和组织的进德会,为甲种会员,并经常在校内外进行演讲。1918年1月北大校长蔡元培召集各研究所主任商讨创办《北京大学校刊》,每月出刊

一期,每期由各研究所主任轮流主编。第三期由马寅初主编,在这一期上他发表了《中国之希望在于劳动者》一文。

1918年11月北大在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连续举行了三天演讲大会,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马寅初与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被邀在会上作演讲。蔡元培作了题为《劳工神圣》的发言;李大钊在会上作了《庶民的胜利》这篇著名的演讲;马寅初作了题为《中国之希望在于劳动者》的讲演,他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阻碍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热情地支持了当时广大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19年他被各门的教授会推选为北大第一任教务长,任期一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寅初热情支持学生爱国运动。6月马叙伦、马寅初等十二位代表与北洋政府交涉,要求释放被押北大学生。

五四运动后,蔡元培校长为抗议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愤而辞去北大校长职务,马寅初同其他教授们联合到教育部请愿,表示如蔡校长不回校,北大教员“即一总辞职”。他在任北大教务长时,贯彻蔡元培校长的整顿和改革的措施,废“门”改系,全校共分14个系,使北大向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的方向转变。1920年,他出任国立东南大学附设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1921年12月发起组织“北京大学经济学会”,并创办《经济学会》半月刊,被推选为会长。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于8月6日下令撤消北京大学,将在北京的九所大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反动军阀制定了一套极端腐败的教育制度,使北京大学的办学道路,向封建主义倒退,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寅初愤而离开了教学11年的北大。

他南下到达北伐军已经攻克的浙江,1927年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并在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于1929年任南京政府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委员长。此时他虽在政界服务,但始终未脱离教学,继续在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在陆军大学任教;1932年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并主持研究所的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同立法院迁到重庆。1938年他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马寅初不满蒋介石独裁统治,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他不畏强暴,挺身抗争,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被长期关押在息峰、上饶集中营和软禁,直至抗战胜利才恢复自由。1946年2月,为重庆“校场口事件”中受伤。1946年9月, 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他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3月在香港地下党的安排下,马寅初与、柳亚子、曹禺等民主人士乘坐华润公司“阿尔丹”号苏联货轮北上参政。1949年3月25日,马寅初与沈钧儒、黄炎培等民主人士到北平西郊机场欢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入北平。194 9年8月26日,马寅初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马校长在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发表了就职演说。马校长十分激动地说:“过去在国民党统治下,我是连到浙大教书的机会也被剥夺了的,1946年、1947

年,竺可桢校长亲自到舍间聘请两次,但都被反动派所阻挠。做个教授尚如此之难,何况做校长呢?!现在由于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打败了帝国主义,铲除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所以我才能够被任为校长。”可见,他对国民党的恨和对共产党的爱,言溢于表。1949年9月,他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参与、讨论、制定《共同纲领》,会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还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以后,他当选第二、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49年10月1日,马寅初与其他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1950年11月16-20日,曾任世界维护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和郭沫若等人一起出席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二届世界维护和平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北大将校庆日由过去的每年12月17日改为每年的5月4日。党和国家非常关怀北大的发展,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北大题写校名并曾三次写信鼓励师生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周恩来总理曾先后6次亲临北大视察或做报告。1951年6月,国务院任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为解放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6月1日,马老二进北大,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红楼门前的民主广场上,全校师生举行盛会,敲锣打鼓欢迎他,教育部长马叙伦、副部长钱俊瑞陪他来的,钱俊瑞还向师生说:“马老嫉恶如仇,绝不讲情面。马老的治学精神和正派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行动表明,他是一贯坚持发扬北大的民主传统与

作风的!”马校长致词说:“同学们,北京大学是我的娘家。今天我回到了娘家,见到了红楼,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北京大学到底是北京大学;北大青年到底是北大青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马老按照中央的部署,北大的校址也从北京市内的沙滩等地迁移到了位于北京西北郊著名

园林风景区的原燕京大学校址,即“燕园”。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侧重于文理基础科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大学。

深入观察中国社会的经济动向,并针砭时弊,著书立说,发表大量论文和演讲。他在立法院任职期间,爱憎分明,在任何场合,对任何问题,他都旗帜鲜明,“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不断与孔祥熙、宋子文发生激烈的争辩。他不为权贵炙手可热的权势所屈服,在经济立法中力求维护人民利益,反对官僚资本的利益,他不断发表演说,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抨击四大家族鱼肉百姓的罪行,探讨经济政策和经济的改革。他的这一突出性格给人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三省迅速被日寇侵占;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又策动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心愿。在强烈的爱国心的驱使下,马寅初慷慨陈词,倾诉了他抗日的决心。这一时期,他发表了大量言论支持抗战,如1931年11月在《交大抗日特刊序文》中,他满腔激情地号召:“全国国民当以必死

之心,必死之力,必死之情为武力之抵抗。亦当以必死之力,必死之情,为经济绝交之维持,以武力抵抗为经济绝交之护卫;以经济绝交为武力抵抗之后盾;相辅而进,以挫强暴,以求生存!”

是有着铮铮铁骨,不畏强暴,抨击“蒋家王朝”独裁专制,疾呼“打倒官僚资本”的坚强不屈的民主战士,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肝胆相照的真挚诤友。曾任世界维护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马老早年流血美国,攻读经济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返回祖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曾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务长、校长、名誉校长。

(一)

马老不仅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勇猛的民主斗士,而且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对北大和北京高等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51年6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马寅初为北京大学校长,全校师生员工在民主广场隆重集会,热烈欢迎马校长就职。当游人问及他的建校方针时,马老十分拥护党中央的教育方针,很坚定地说:“我认为建校方针是中央所定……一个大学校长应以执行中央的政策,推动中央的

方针为己任。”马老要求大家“认清时代,他说:“中国已经走上一条新的道路,我们只前进,不能后退。倘若还是故步自封,不肯赶上时代,必然落后,甚至于被淘汰,”他勉励师生“团结一致,努力发扬北大光荣的革命传统,保持北大的学术地位,配合国家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国家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如何办好社会主义新型大学?马老认为:要“办好学校,一要靠党的领导,二要有师生员工的真诚团结,三要发扬民主。”他十分拥护、准中党的领导。上任不久,马老就要求上级能派一位党员副校长来工作。1952年10月4日上级派共产党员江隆基任北大副校长,马老十分高兴,在北大东操场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对江隆基副校长的到任,表示热烈欢迎。在工作中,马老对江隆基和党组织的意见很尊重。党组织和江隆基对马老的意见也十分尊重,工作配合得很默契。马老说,除了党的领导,还必须发扬民主,坚持民主办校的精神。1949年8月,他在浙大任校长时首倡召开校代表会议,民主决策。他说,全体师生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共同努力创造新的浙大,这和以前由校长同志一切是完全不同的。马老号召师生,要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对于学校行政、学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充分发表意见。他要求“人人提方案,个个想办法“,群策群力,为办好浙大献计献策。结果。师生们共提出九百多条提案。当时任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的谭震林同志对词给于很高的评价,称校代表会议“这是新创造”。马老担任北大校长后也把这种民主办校的精神带到了北大。

马老认为学校“培养人才一定要服从国家总路线的需要”,“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遵循国家总路线前进。”他十分赞同教育吧提出的:综合大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理论或基础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为各经济和文化部门输送研究和教学干部的”。学生应具有较高深的理论水平与广阔的科学知识、通宵一般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各种基本规律,逐渐培养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

马老在北大任教,任职二十余年,在个中会上,反复阐述他的教育思想,强调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谈新中国的教育》一文中,说,新中国的教育与蒋介石反动派所办的教育根本不同之点是为谁服务的问题,蒋介石代表四大家族及少数人的利益,新中国的教育是为工农大众服务的。他鼓励师生按毛主席所说的“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方向,把自己派样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有用人才。

马老还坚决主张北京大学乃至全国的高等学校既要进行教学,又要进行科学研究,二者不可缺一,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建设人才。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则不以为然。两种意见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马老坚持把这一问题呈报到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那里,请求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者裁决。结果,毛泽东和周恩来赞成并支持马老的意见。1955年5月4日,马老在“北京大学1954—1955学年科学讨论会”的开幕词中说:“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学校,尤其是综合大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北京大学从1954

-1955学年开始了有计划的科学研究工作。全校有270多位教师从事将近300多个专题的研究。”此后,在北大掀起了一个教学、科研的新高潮。北大率先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随即许多高等院校都提出要成为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建设人才的教学、科研的阵地。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决定。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马老积极响应,并根据上级的指示主持召开行政会议,成立了以马老为主任委员的“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筹备委员会”。校领导组织全校教师两次听取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的报告。报告对院系调整、课程改革、人事调配的原则做了全面说明。北大党政领导又邀请将要调整到新的北京大学的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北师大五校的700多名教授、讲师、助教,在燕京大学举行联欢大会。在院系调整过程中,北京大学的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法、理各系科以及辅仁大学和浙江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并入北京大学。这样,经过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共有十二个学系,三十三个专业,七个专修科,还有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华侨先修班、少数民族先修班、研究生班、工农速成中学、两个医预班、东欧留学生班等等。从此,北京大学就成了一所中外闻名的以文理科为主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校址由沙滩等处迁至西郊原来的燕京大学校园。马老在这次院系调整中是作出了贡献的。

(二)

马老认为“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人物”,教师必须确立科学的十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精通业务,学有专长,才能发挥他们在教学

中的主导作用;全体教职员工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教育青年学生,不仅要是他们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是他们有高尚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和办事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马老强调:教职员工必须要学习新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他首先在北大职员中发起来一个以改造思想、提高政治认识、树立正确地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真正地为教学服务的学习运动。学校方法是:听报告、读文件、联系本人思想和学校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周安排1-2次。马老认为,即使是后勤人员也应该提高政治认识,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当时规定的学习文件有:《什么是爱国主义,为什么爱祖国》、《论国民公德》、《荣誉是属于谁的》、《对事务工作的认识》等,学习会还曾请当时的中共华北局第三书记刘澜涛作过报告。

马老在北大领导职员进行的政治学习,效果较好,为此,他准备将此经验推广到全校教师中去。并呈文报教育部请示。教育部认为这种学习对全国高校教师是有必要的决定先组织京津20所高校教师学习,取得经验推广全国,教育部为此专门成立了“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委员会”教育部正、副部长,分别任学委会正、副主任,马寅初等为委员。

马老亲自写信给周总理,说北大有12位教授发起北大教员政治学习运动。“他们决定敦请毛主席、刘副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董必老(对董必武同志的尊称-作者注)、陈云主任、彭真市长,钱俊瑞副部长、陆定一副部长和胡乔木先生为教师。嘱代函请以上十位

教师”。周总理将信转给毛主席。毛主席即时在信上批示:“这种学习分好,可请几位同志去讲演,我不能去。”周恩来总理对此极为重视,于9月24日主持研究京津各高等学校开展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习运动问题并于29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京津20所高校3000多名教师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报告。周总理以开始就说:北京大学教师学习会和马校长要我给他们作各报告,我想既然要给北大讲,也就应该给别的大学讲,因此,我同教育部商量,这个报告会就以北京大学为主,把北京、天津其他大学的教师和同学代表也请来了。总理共讲了七个问题:(一)立场问题,(二)态度问题,(三)为谁服务的问题,(四)思想问题,(五)知识问题,(六)民主问题,(七)批评于自我批评的问题。周总理对每一个问题都讲得具体深入,生动感人。特别是周总理以自我批评的精神坦白地说了自身的体会,马老说:“听者无不为之感动”。周总理最后号召教师们认真地进行实现改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战线的革命战士。这以后,这次学习运动,不仅从北大推广到高等院校,后来扩大到全国范围,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马老不仅首创北大教师开展政治学习,改造思想,而且亲自作一些老教师的思想转化工作,并且号召全体师生再接再厉,肃清从旧社会带来的反动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工人阶级思想在北大的领导权。

特别是马老对周炳琳教授的帮助,做了大量的工作。经济学系周炳琳教授曾任北大法学院院长,在“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中,阻

挠学生运动开展,解放后又发表了一些不好的言论,法学院师生对其检查不满意,周教授第二次检查,群众仍然不满意。周教授向马老表示,他拒绝再作检查,表示“愿承担一切后果”。马老和法学院钱瑞升院长到周炳琳教授家中看望周,周教授对检讨仍抱抵触态度。马老亲自主持召开20多位教授座谈会,对周炳琳教授进行帮助。周教授找马老、和副校长汤用彤以及分学委会金克木教授表示愿和群众一起清算自己的反动思想,并请马校长把自己的想法转达给师生,希望大家都来帮助他。马老十分高兴,亲自主持召开学委会,研究周炳琳教授在全校大会思想总结和检查的有关事宜。马老、张奚若等找周炳琳个别谈话,又找周的女儿(共产党员)做工作,周教授的态度有所转变,并表示愿意听取大家的批评,进一步作思想检讨。北大写了简报上报北京市委。毛泽东主席看到简报后,写信给彭真市长说:“送来关于学校思想检讨文件都看了。看来除了张东荪那样个别的人及严重的敌对分子以外,象周炳琳那样的人,还是帮助他们过关为宜,时间可以放宽些,北京大学最近对周炳琳的做法很好,望推广至各校,这是有关争取许多反动的或中间派的教授们的必要的做法。”

马老得到毛主席的指示,立即主持召开分学委会,再次研究了周炳琳教授在全校大会上进行思想总结和检查的有关事宜。第二天,周炳琳教授在民主广场上举行的全校大会做思想总结和检查,会上14位教授、同学发言对他进行了帮助。最后,周炳琳教授又在有1000多师生参加的法学院师生大会上作检查,态度诚恳,对自己过去旧思想有了认识,并体会到党与群众对他的帮助,大会对他的进步表示欢

迎。周炳琳教授的思想转变和进步是与马老的帮助分不开。

(三)

在学风问题上,马老强调,中国的教育一定要有中国的特点,改革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他主张把“理论联系实际与重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反对“文必秦汉,诗必隋唐”的学究讲授,反对“厚苦薄今”和“厚外薄中”。教师在教学上,学术上要有创造性,学生要勤于思考。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必须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马老所做的研究工作和所写的文章,就体现了他的这些主张。马老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但,1949年至1956年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义阶段的经济制度既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与苏联经济制度有所区别。马老认为:新中国的经济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但不会无限发展,因为在政治上有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上有国营经济的领导,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要受多方面的限制。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新中国当时的经济制度与苏联经济制度不同,新中国的建设不能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这是因为“苏联诗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所以苏联的资本家是没有发言权和投票权的,而我国所实行的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是统一战线,民族资产阶级也站在统一战线的立场上,所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与此相应,在苏联从经济上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以及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了统治地位,而我国则是五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所以,我们新中国的经济制度,具有新民主主义的特点,

而不是苏联那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又如,他的《我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是较早地宣传来逐行逐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该文根据当时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进程和存在的问题,主张采用逐行逐业的方式,而不宜采取逐店逐户的方式。这个主张与党中央的意见是一致的,根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马老还主张,在企业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把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拥护共产党,赞成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资方人员接受公方代表的领导,就是接受改造的重要表现之一。只有把企业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才能最后把资本家个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如何进行,马老根据中国的实际,在1956年至1957年,先后发表了《联系中国实际来谈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联系中国实际再来谈谈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两篇文章,再文章中他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本身的内在实际联系,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强调“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地结合着的整体,其中一定有一个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我们要透彻地研究这个规律,要全面地了解经济情况,要预见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发展趋势,才能对各种经济成分在确定计划指标时,作出一个好的统筹安排工作,把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地区联系在一个国家计划之内……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进行反复的平衡和计算,才能比较恰当的规定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而且要在实践中加以修正补充。”马老在自己

的研究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作风,为师生树立了榜样。

五十年代中期,73岁高龄的马老,为了共产党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多年功夫潜心研究提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正确理论、主张和办法。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浙江小组会上,第一次提出“新人口论”。他认为:我国人口每年“如此净增率20?计算,15年后将达8万万,50年后将达16万万,如以30?计算,15年后将达9亿8千万,50年后将达26亿。”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就拖住我们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本来有限的国民收入,被6亿多人口吃掉了一大半,以至于影响积累影响工业化。因此,中国人口入继续这样无限制发展下去,就一定要成为生产发展的阻碍。”中国人口问题具有相对过剩的性质。马老说,这是属于“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类型。我国的相对人口过剩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资本主义的人口过剩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我国的人口相对过剩,不是产生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开发比较缓慢,生产发展相对不足造成的,它可以通过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口问题时完全可以解决的。。马老提出,用“节制生育”、“提倡晚恋晚婚晚育”、“运用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生育”“少生有奖,多生要罚,三胎以上征重税”、“运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运用避孕的办法,达到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目的”等主张。实践证明,这些主张实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是有科学预见性的。

1957年3月,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马老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口述意见,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赞赏。毛泽东主席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的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寅初讲得很好,今天讲得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它的意见,百花齐放没放出来,准备放就是人家反对,就是不要他讲,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4月,马老在北大大饭厅向全校师生做了“新人口论”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真理总是在同谬误斗争中发站起来的,它被人接受是要有时间的。1959年12月15日,号称“理论权威”的康生在北京红楼中央宣传部的一间办公室,对应召而来的北大党委书记声色俱厉的说,“一定要在政治上把马寅初批臭”。他最后用手在桌子上一拍,下命令说:“马寅初已不能再作北京大学校长,把他彻底批臭之后,把他调离北大”!在康生的插手和煽动下,全国性的报刊,如《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建设》等接连发表了二百多篇批判文章,一顶顶帽子接踵而来,北大校刊上也刊登《马老究竟属于哪一马家》,文章批判马老的“新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主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头换面的理论。从1959年12月15日到1960年1月下旬全校先后对马老批判了四十多天,九千多张大字报铺天盖地压了下来。真理的脊梁是压不弯的。在在这种高压形势下,马老对自己的理论充满信心,利用各种机会继续坚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为维护真理与权势相抗争,对于那些不讲道理,以势压人的批判,他决不屈服,他极其愤怒而又郑重地声明:“我虽年迈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

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有的朋友出于诚挚的友爱,关切地规劝他认错算了,他坚定地回答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退,决不向困难低头”。

理论上的彻底性,决定了马老在政治上的坚定性,他深信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自始至终毫不动摇的坚持自己的观点,拒绝了检讨。即使被逼迫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也没有丝毫动摇他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拥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9年9月11日党中央正式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肯定了他的“新人口论”,推翻了强加于他的一切不实之词,恢复了他的名誉。可是错批一人,全国人民要吃多大的苦头啊!马老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高风亮节,永远是我们晚辈的楷模。

(五)

马老热爱教育,更热爱青年,寄希望于青年。他吧青联敢作是郭家得栋梁之材,教育同学们必须认清:自己的学习“都是与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前途息息相关的”。希望同学们“以高度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来努力学习各项政治与业务课程,努力锻炼体格,把自己培养成为优秀的专门人才。”他告诫同学:“毛泽东主席把‘身体好’放在第一条,就是叫我们青年人先要把身体锻炼好,这就是建设国家的本钱。”

马老从年轻时就开始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冷水浴,一年四季始终如一,坚持不断。他不仅在家里做,还常常到江河湖海中去游泳。在杭州的浴场,北京的昆明湖,苏联的黑海,都先后出现过他搏水斗浪的身影,即使在他九十一岁高龄,两腿瘫痪以后,仍然坚持用冷水擦身。马老还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每个教员“应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教育青年学生,不仅要是他们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使他们有高尚的思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和初步的办事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具有工人阶级的立场和社会主义的自觉性,能全心全意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并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求青年学生摆正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他强调,“读书必须与马列主义结合,要打倒封建主义的学习方法,要打倒死读书”,提倡读活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学风。解放前,浙江分成11个府,马老说:“我跑了1十个”,深入社会,了解实际情况。解放后,他仍然十分重视社会调查,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年都要趁人大代表出外视察的机会,详细地做社会调查,取得研究问题的第一手材料。著名的《新人口论》就是马老1954年和1955年三次视察浙江省,深入基层,实地调查,亲自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个别走访工人、农民、干部、了解农村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发展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情况,掌握了大量数据,经过再三斟酌而写成的。他厌恶那种沉醉于政治空谈,不学无术,混资历,捞文凭,谋职位的混世习气。他教育青年学生一定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他说,有人认为“只要重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可以丢在一边,这是大错而特错了。”“过去大家都是为自己,现在我们是新民主主义

国家了,这个新国家的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他勉励同学们“学习政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政治学习,建立起新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来”。

马老勤奋、严谨治学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总结自己几十年自学的经验,告诉学生:“钻研学问大部分要靠自己的努力,只有苦干,此外别无捷径。”他说过,一个人要有所造就,除了立场上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之外,学术上要想有所创新,学习和研究就必须注意“两个不良”。一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苍白无力,便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外人或某一理论权威的学说,都要深研,要咀嚼,要独立思考,切不可囫囵吞枣,粗枝大叶,浅尝辄止,切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确实,独立思考是寻求真理的方法,也是发现真理的途径,咀嚼别人的看法,抄袭他人的论述,只能是无味的庸人,决不是勇于创新的战士。

马老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是很严肃的。他对师生们说:“在研究工作中,事前要有准备,没有把握不要乱写文章”。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应该遵循下列四条原则:(1)要系统的研究问题,不要零零碎碎的;(2)要有分析批判的精神,不要绝对地,说好都是好,说坏都是坏,象教徒对圣经一样是不好的;(3)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4)要调查研究,要用解剖麻雀的办法,深入一个地方,研究一个问题,否则就没有发言权。这几条原则是马老多年来学术研究的经验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概念性方案设计说明1讲解学习

第一部分规划、景观设计 设计背景: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著名全国重点大学,31所中央副部级直管高校之一,34所研究生自主划线高校之一。重庆大学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目前重庆大学的发展速度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正在朝着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短期目标以及国内外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长期目标迈进。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重庆大学现设有2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科技学院。 虎溪校区是重庆大学位于重庆大学城的新校区,亦称为重庆大学D区,与老校区的A区、B 区、C区共同构成了新的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引是重庆大学于2002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的新校区。 1、区位分析 济南第八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基地)一期工程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大涧沟村域,处于市中区与历城区交界处的北面,场址北邻南绕城高速,西邻103省道,东、南两面依山坡,规划总用死面积476亩。 2、现状分析 近期主要完成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拓展训练区、种植养殖区、逃生演练区等,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学生公寓楼、综合服务楼、食堂、食堂、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篮球场等项目;远期发展成为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以中等专业技能教学和培训为主的现代化校区。 3、规划概念与总体布局 在本方案中,我们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策划理念: a,对本工程的策划立足于“育人为本”对教学楼进行合理的布局,将不同专业的科室通过连廊平台有机结合在一起。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一胡适: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 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附: 胡适先生的演讲是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 1906年2月,因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没有着落,留学生中的姚洪业、孙镜清等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校务实际由王抟沙主持。革命党人于右任、马君武、陈伯平等任教员。 4月10日开学后,共招学生318人,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理化专修班 胡适先生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2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 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对联的分类

对联的分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对联的分类与对联撰写很有关系,不明确对联的分类,就写不出内容准确的好对联来。具体来讲对联有以下几种分法。(一)按使用的范围分对联从使用范围上划分,可分为应用联和装饰类两大类。这里装饰联主要指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如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的对联;装饰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对联等。装饰联一般富有哲理,回味无穷。应用联是指有较强针对性的对联。它可以再分为专用于庆祝春节的春联,用于某一具体事项的对联如挽联、寿联、婚联、喜联、行业联等。还可分为人们在各种交往中所用的交际联。总之从时间、空间的使用范围看,对联的分法如下表所示:对联1。实用联——春联2。专用联——挽联,寿联,婚联,喜联,行业联,座右铭联等3。交际联——赠联,题

答联2。装饰联(二)按写作方法和上下联的关系分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1。正对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2。反对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这种对联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莫忘当年创业苦,春看今朝生活甜。又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铺张浪费损家害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3。流水对也叫串对,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如: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又如:但使人家有遗爱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

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介绍马寅初人物

介绍:马寅初先生与他的新人口论 (介绍人物篇)之一 前言:最近,有许多报刊与杂志在介绍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其中当我读到介 绍我国一位教育家马寅初先生时,顿使我眼前一亮,读到在他一生事迹中有其 成名的“新人口论”即计划生育论,乃因我本人后来在医院任职时,也曾参与 了计划生育的一些工作。回想起来,这项工作是与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 有其因果的相连关系啊! (1882~1982) 一、马寅初先生的个人经历: 1、出生:1882年6月24日至1982年5月,享年100岁。 2、籍贯:浙江绍兴 3、最高学历:191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和哲学博士学位。 4、父亲:马棣生(在绍兴酿酒开一酒店为生) 5、母亲:王贤惠 6、儿子:马本初(共有八个子女) 7、孙子:马思泽(有很多不一一罗列) 二、马寅初的任职情况: 1、他在1916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便回国,先任职北洋政府财政部工作。 2、后又被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出任北大经济系任教。 3、在民国时期又任浙江省政府委员。 4、南京政府立法院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5、新中国时期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付主席(由周恩来的邀请) 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经济委员会付主任。 总的来说,马寅初先生在三个不同的政权时期,其所担任的公职与教育都与他的专业经济相关联的。 三、他当官的抱负受挫: 他秉持当官的理念与设想越来越渺茫。他发现政府不能办富人的税,只能在穷人身上刮。三民主义名存实亡,权贵资本是实的一个国民政府,他说这些是为人痛哭也。 因此他后来便弃政从教想以教育后人来挽回中国的命运。他先后在杭州财务学校、上海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 四、因为言论激烈被当局关押: 1、1940年12月,马寅初被逮捕,中央社发稿称马奉命赴前方研究战区经济,实际上 他已被押进贵州息烽看守所。 2、1942年8月,他回到重庆,便被软禁在歌乐山家中。 3、1944年12月,此时马寅初已62岁,因有周恩来等人的呼吁终于获得了自由,数年 的监禁未能折损他的刚正公义。他获得自由后,曾多次发表自己的名言与演讲,其中有“今日中国之最大事业”要走上民主的路而后方可解决经济问题,若反其道而行走,就是会本逐末”。 结束语:马寅初先生的一生事迹,想来大概要连续写三稿才能完成。因为其后他在新中国政府后的任职期间更有大的动作与杰出的言论和发表。务请网友们拭目以待。同时今天又是清明节来缅怀先人,乃是后人应有的情份啊!

毕博平台近代史第二单元测试答案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特务破坏“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史称()。 问题1 答案 下关惨案 校场口惨案 “一二·一”惨案 李闻惨案 问题2 文本问题2 2 分保存 二七惨案后,全国范围的工人运动的新高潮始于( )。 问题2 答案 省港大罢工 五卅运动 青岛日资纱厂工人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问题3 文本问题3 2 分保存 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问题3 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其党员主要来自工农阶层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和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想划清了界限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先进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改良主义思想影响较大 问题4 文本问题4 2 分保存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地点在( ) 。 问题4 答案 北平 洛阳 重庆 南京 问题5 文本问题5 2 分保存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 问题5 答案 必须以农村为重点,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 必须以城市为中心,因为已发生的中外革命没有例外 必须以城市为中心,因为这是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必须复兴城市工作,这是中国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 问题6 文本问题6 2 分保存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是()。 问题6 答案 中共五大 遵义会议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八七会议 问题7 文本问题7 2 分保存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是()。

问题7 答案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五卅运动 问题8 文本问题8 2 分保存 最早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文件是()。 问题8 答案 《中国土地法大纲》 《兴国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问题9 文本问题9 2 分保存 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辞是()。 问题9 答案 《论人民民主专政》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问题10 文本问题10 2 分保存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 问题10 答案 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的序幕 战略防御的序幕 战略相持的序幕 问题11 文本问题11 2 分保存 关于“赣南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问题11 答案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对中央根据地的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和指责,矛头直指毛泽东 毛泽东的许多正确主张,被错误地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等 保留了毛泽东在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地位 问题12 文本问题12 2 分保存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 )。 问题12 答案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向南发展,向北防御” “向东发展,向西防御” “向西发展,向东防御” 问题13 文本问题13 2 分保存 下列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问题13 答案 第一篇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一)(附答案与解析)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古代建筑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发展,由最初简单的抵御防护功能扩展为承载多种社会功能,富有多样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意味悠长的建筑文化。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和等阶的价值追求。 《周易·系辞传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中被普遍运用,北京故宫分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朝是皇帝上朝、议事的地方,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这正应验了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的理念。 易学还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并且特以六、九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中国古代有“九重天”之说,建筑构造“九”数的重复出现,意在暗合寰宇之“九重”。拿北京天坛来说,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此外,天坛的高度、栏板数目均采用了一、三、五、七的阳数,暗合“太极”和“九重天”。 整个北京故宫建筑同样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的意蕴。故宫前朝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故宫的中心所在,三大殿分别立于汉白玉雕琢的三重台阶之上,太和殿九开间、进深五间,七十二巨柱都是九或九的倍数或奇数。故宫内廷以乾清门一线为界,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内廷多用偶数当中较好的数字“六”。有两宫六寝,体现了下方、后方、偶数、负数为阴的民间信仰;而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成为五门、三朝之制,正表达了中国传统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的意蕴。 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吉庆。作为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就是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 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还被赋予了等级性。《易经·乾卦第一》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帝王化身,故九、五为帝王之数,即人们常说的“九五之尊”。“九”是奇数中最大的数,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不仅来来源于“五行”,也位于奇数正中,代表皇帝坐镇中央,因而九、五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从而导致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运用九与五两个数字加以显示。天安门城楼正面宽九间,门上装有九路门钉,即纵横各九排,又呈“九”的倍数,故宫房间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暗含“九五”至尊的意思。 (节选自李玲《中国古建筑的数理意蕴》,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建筑由于融入了数的元素才具有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一种文化创造。 B.《周易·系辞传上》中有关“乾道”“坤道”等古建筑思想,对故宫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治,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1914年留美,次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等教育家。1917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1922年兼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1930年秋流亡日本。1931年春回国,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流浪儿童工学团,提倡普及教育。期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并任《生活教育》和《普及教育》周刊主编。1936年组织国难教育社并任理事长,提倡国难教育运动。1938年12月在桂林成立生活教育社,任理事长。1939年在四川合川创办育才学校。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教育》月刊。1946年创办重庆社会大学,任校长。陶行知思想非常丰富。其中以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思想最富特色。 (一)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 普及大众教育是陶行知毕生大部分精力奋斗的目标。他说:“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首先要打破学生关,消除儿童与成人、男子与妇女的界限,让所有男女老幼都成为普及教育的对象。其次,要打破先生关。他认为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小先生制”,发动全国的小学生和识字成人来开展普及大众教育。再次要打破课堂关,普及教育必须适应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工学结合,时间安排和教学组织应灵活多样,一定不能妨碍群众生产。第四要攻破课本、纸笔关。他提出:“中国是个穷国,必须用穷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不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不需要的少爷、小姐、书呆子的教育。”普及教育要从群众经济状况出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第五要攻破学校关。他认为专靠学校很难普及教育,因此必须采用自学团、共学团、工学团、空中学校等组织形式,广泛开展普及教育活动。第六要打破人口关。要普及教育,必须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推行避孕、晚婚和只生二胎的方法,否则很难普及。第七要有立法保证,“劝导与强迫并行”,同时要使一切妨碍别人求学的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陶行知一生为普及大众教育做了大量工作。1920年夏他在南京高师任教时就举办了暑期学校,带领留校学生教居民、车夫、商贩识字读书。1923年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编写了《平民千字文》,举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教平民读书识字。1926年后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重点是普及大众教育。1930年担任教育部“教育方案编制委员会”义务教育组主任,与马寅初、朱经农共同起草了《实施义务教育初步计划》,成为当时政府推进普及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后又发起普及教育运动。在长期的普及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适合中国特别农村教育实际的宝贵经验,为普及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的解释,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一句话,生活教育的实质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解读毕加索阅读答案-毕业阅读题答案

解读毕加索阅读答案-毕业阅读题答 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

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xx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2)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2) 12 第2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实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2) 13 阅读2、3、4、5 段答题(6) (1) 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即使,既,也。2(1)若是错过了青春,时间也不会再重来。(2)你们会被认为是进步较慢,水平较低,学识资历浅

绍兴文化

绍兴文化历史 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证。筑城于公元前490年,是春秋时期140多座诸侯城中6个幸存者之一。历史上曾两度为都。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归葬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此,书圣王羲之超凡绝伦的《兰亭序》作于此,陆游千古爱情绝唱的《钗头凤》题于此;范蠡、西施、嵇康、贺子章、徐渭、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历史人物都哺育于此、根植于此。毛泽东有诗赞:“鉴湖越台名士乡。”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也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到下世纪初,绍兴将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幽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新型城市。 自然环境 绍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9。14'至30。16',东经119。53'至121。13',东接宁波,西临杭州,距上海232公里。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东北部为水网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人口区划 绍兴市下辖绍兴县(柯桥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总人口429万,其中市区人口32万。经济资源水资源:绍兴境内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阳江、杭甬运河,主要湖泊有鉴湖等。水资源总量为58.8亿立方米,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1.7万公顷。鉴湖水为绍兴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优质水源。 矿产资源 具有开发潜力和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铁、铜、金、银、锌、硅藻土、高岭土、叶腊石、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等60多种,其中铁和铜的储量占浙江省70%以上,硅藻土储量为全国第一。 人力资源 绍兴历来把发展教育、科技作为市策,并已结硕果。当代绍兴籍中科院、工程师院士就有38名,受良好教育的从业人员266.7万人,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 旅游资源 绍兴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闻名于世。全市现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近200处,著名的有鲁迅故居、古纤道、大禹陵、兰亭、沈园、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庙等,现辟有酒文化、石文化、书法、佛教、水乡等多条旅游专线。全市有旅游涉外饭店42家。 历史文化 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四千多年,若追溯到余姚(原为越属地)的河姆渡文化,则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以古越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文明,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绍兴是一座古老的水城,早在范蠡建城时,就有四座城门,33条河道,229座石桥。绍兴城内至今仍保持着完整的水城格局,有河道17条(总长31公里),桥梁110座,其中建于南宋的八字桥,是我国最早的城市立交桥。全市现存形态

蔡元培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崇尚有尊严的多样性、有理想的包容性和健康心态的批判性。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西方现代文明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追求,在蔡元培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蔡元培给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内涵,这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它适应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 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认为,“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1920年他发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文中,系统提出体、智、德、美四者和谐发展的主张。他认为: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蔡元培提出的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方针符合当时历史的要求,在教育上是一种重大的进步,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从人才培养上,这几方面的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只是不同的阶段在各方面的要求不一而已。 他详细解释论述了这几方面教育的内容。(1)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既是强兵富国的需要,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须的。(2)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他认为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认为德育是完足人格之本。德育的内容就是法兰西革命所标揭的自由、平等、亲爱,反映了他要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愿望。(4)美育可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是蔡元培提出的改革北京大学的原则,成为他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直到晚年,他总结一生办教育的经验时还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他还对“学”与“术”作了严格区分。他主张“以学为基本,术为支干,不可不求其相应”。根据“学术并进相应”思想,他主张学科沟通与融合,反对拘泥保守的课程与学习观。他说:“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各国大学中所有科目,如工商,如法律,如医学,非但研求学理,并且讲适用,都是术。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两者并进始可。”蔡元培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对旧北京大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首先,聘请有学术造诣的各派人员到北大任教,到校不久就聘请了《新青

《毕业赠言》胡适习题答案

《毕业赠言》胡适习题答案 《毕业赠言》胡适习题答案《毕业赠言》胡适诸位毕业同学: ⑴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 要抛弃学问。⑵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之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⑶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 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⑷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⑸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 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万页书。 ⑹诸位,***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 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自己的选择!⑺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⑻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⑼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毕业赠言》习题1.这篇演讲 的中心话题是什么2.古诗文中,有很多同文段⑵中的划线句子意思相同的名言,请写出两句或两句以上这种名言。(如果所写名言是上下句的,两句算一句;如果名言是单名的,一句算一句。)3.根据上下文说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这句话的含义。 4.文段⑸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再分别补充一个类似的事例和名言。 5.请你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6.请给你的同学写一段毕业赠言。 7.设想一下十年后你的工作或生活情景。 《毕业赠言》答案: 1.不要抛弃学问。

[转载]郭沫若联集

[转载]郭沫若联集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1892年11月16日生于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1978年6月12日卒于北京。 生平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就学于嘉定高等小学、嘉定中学堂、成都高等学堂的分设中学。童年时便开始广泛接触文学作品。1914年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阅读了泰戈尔、歌德、席勒等人的文学作品,以及斯宾诺莎的哲学著作,受到泛神论思想的影响。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和同学组织夏社,开始初期的文学活动。1921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出版诗集《女神》。1923年大学毕业回国后,参加《创造周报》、《洪水》的编辑工作,并出版诗集《星空》等。1924年翻译了日本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不久,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27年3月发表《请看今日之蒋

介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重大影响。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并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1 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媚日反共政策,激励人民的斗志。1945年6月,应苏联科学院邀请赴苏访问,著有《苏联纪行》。1945年还出版了《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史学著作。1945年5月离重庆去上海,次年11月赴香港。在香港写了《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和史学著作《历史人物》。1948年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2月抵达北平(今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等职,并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中共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期间继续从事著述,发表了许多诗文和历史、考古著作。

蔡元培教育思想及时间

从北大改革看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 王双伟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摘要] 蔡元培先生在执政北大期间对北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这些改革实践值得我们今天高等教育管理者借鉴和思考,可以使我们沿着蔡先生教育救国的思想来发展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加强我国人才的培养机制和科学技术的研究。本文将重点介绍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教育实践,使我们现代的教育当权者从中受到启发,对现在大学的管理和改革有所深思,努力办好现代中国的大学。使我国的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使我们的国家处于世界强国之列,使国民因为做中国人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关键词] 蔡元培教育救国改革北大 [作者简介]王双伟(1988-),女,河南开封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蔡元培先生倾其一生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时刻关心着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尽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蔡先生克服国内外的重重困难,尽力保持国家教育事业的持续进行。反思一下,蔡先生为什么不去发展经济或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而一心热衷于教育事业呢?根本原因就是蔡先生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努力发展教育,使处在水深火热中得中国能够走出泥淖走向光明。蔡先生持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努力将自己在外国学习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来挽救国家,使人民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不受帝国列强在主权和人权上的侵犯和欺凌。拿起最有力的武器那就是发展教育来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和人民。蔡先生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进行实践和改革。本文将重点从蔡元培先生在执政北大期间的改革来剖析其教育救国的思想。 一、教育救国思想的来源 在经过了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途径,此时教育、人才和救国的逻辑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教育拯救国家是大部分先进人士的共识。康有为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1],“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

毕业阅读题答案范文

毕业阅读题答案范文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 * 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⑥诸位,11万页

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 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xx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2)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2) 12 第2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实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 (2) 13 阅读2、3、4、5 段答题 (6) (1) 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即使,既,也。 2(1)若是错过了青春,时间也不会再重来。(2) 你们会被认为是进步较慢,水平较低,学识资历浅的人而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剔除淘汰。 3(1)拾芝麻凑斗--非一日之功;积少成多(2)4.4米,88部 4不能,因为书也分很多种类型,有对一个人待人处事,修心养性等有用的,也有对人用处不大的甚至无用的,读无用的书也是浪费光阴的一种表现,本句特指‘有用’不仅有力地论证观点,而且为下文的“成为学者”作铺垫。若删去与文意不符。 5即 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实验室,哪做学问 6.围绕“不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作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50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生活就是这样。盼望它飞跃时,它总是慢悠悠;等体会到个中滋味,想多留它须时,它却如落花流水匆匆逝去。时慢时快时疾时缓,时悲时喜时乐时苦。愁与苦为伴,欢与乐同行。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情谊悠悠,岁月如流,蓦然回首,却已人去楼空,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阳光为你壮行,清风为你送行,蝉鸣为你歌唱,鸟儿为你鼓掌,绿荫为你庇护,雨露伴你清爽。毕业了,真诚的说一声:一路走好,愿你一路顺风。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

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表达希望与祝愿。

灯谜大全

01、斑斓布衣(称谓)彩民 02、思归多楚颜(化学名词)游离酸 03、亲抚故园之中山和水(科学家)袁隆平 04、露天作业(成语)无所事事 05、夫子也发少年狂(哲学名词)老庄学派 06、仰高山之颠而长嘘(成语)扬眉吐气 07、为赋新词强说愁(外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08、落叶残花夜来香(字)颖 09、要时装却买了化妆品(七唐云想衣裳花想容 10、《赤橙黄绿青蓝紫》(纺织品名)本色布 11、谜底令人费解(七字口语)老虎屁股摸不得 12、但愿人长久(人口学名词)预期寿命 13、唯恐夜深花睡去(苏词句)照无眠 14、一载复一载,千里共婵娟(四俗语)猴年马月 15、“脱贫致富奔小康”(铁路名词)重庆始发 01、丈夫正猜谜,妻却依偎来(八字俗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02、屈子寄诗赠汨罗(谜友名连号)楚鸿江风 03、武威称霍去病后辈,文彩与张爱玲齐名(谜号)青青 04、冬奥经年,长野起步,盐湖争先(今人)马寅初 05、江南何由绿?乡情变不熟(五唐)春风吹又生 06、君王轻率迁客多(五唐)离离原上草 07、黄鹤楼望汉阳树(成语)历历在目 08、静夜遥望明月,如诗仙李白; 离别蕴满温柔,象莎扬娜拉(七字俗语)低头不见抬头见 09、小红坠儿入青楼(成语)风尘仆仆 10、洋妞不尊旧礼俗(五唐)远芳侵古道 11、十五始展眉(四字征婚语)大方开朗 12、依你、依你、就依你(四乞丐语)行行好吧 13、启禀帮主,找碴儿的是个胖子(谜格连四字书面语)白头/兹(滋)事体大 14、咋就来一句(体育课用语)向左转 15、亡戍中,起蓟下,聚百人而撼秦室(国脚)宿茂臻 16、玄德略展视之,上面尽写着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 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上楼格,外国作家)松本清张 17、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美国州名)科罗拉多 18、一到吉隆坡,挠挠美人胳肢窝(动物)大马哈鱼 19、东北那怪曰:真乃寸草不生也!(武侠小说贬称二)妖道、贼秃 20、八分痴想,十分倾慕,十二分心许(社会现象)三角恋 21、“艳阳春树”对“幽野阴都”(五唐)晴翠接荒城 22、溥仪回首应含泪(五唐)凄凄满别情 23、两人相交,如鱼得水(谜号)渔夫 24、华清纪念,频见大作(毛诗一句)为有牺牲多壮志 1.斷掉一半,續了一半,連接起來,不斷不續。(猜一字) .繼 2.牛住和尚屋(猜一字) 特 3.一家八口(猜一字) 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