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药物制剂技术

专业代码530305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具备前述同等学力)

学制与学历

(1)专业学制:三年。

(2)学历层次:专科。

就业面向

(1)初始岗位群: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药品生产技术管理、药品质量控制、验证等岗位的基础性工作。

主要职业岗位群:药物制剂岗位群,即从事各种剂型生产操作技能的有关岗位,对应国家职业大典上的职业主要为片剂工、注射剂工、胶囊工、丸剂工等。

相近职业岗位群:质量检验和控制岗位、药学服务岗位、药品营销岗位、研发岗位、仓储物流岗位以及医药类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岗位:即药物检验工、医药购销工、合成药固液分离工等。

(2)发展岗位群:药品生产企业管理领域工作如技术员或工艺员(半年至一年)、工段长或班组长(一年至三年)、车间主任(三年至五年)、部门主管(五年至八年)等、工艺改进以及技术应用等科研岗位(三年至五年及以上)等方面。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总体培养目标

1

药剂学教学习题

《药剂学》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 药剂学 2. 药典 3. 处方 4. GMP 5. GLP 6. DDS 7. OTC 8. USP 9. 制剂 10. 剂型 11. 溶液型分散系统 12. 乳剂型分散系统13. 混悬型分散系统 14. 非胃肠道给药制剂 15. 固体型分散系统 16. 气体型分散系统 二、思考题 1.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试分别解释各学科的定义。 2. 药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药剂学总体发展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4. 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 目前颁布的中国药典和国外药典有哪些?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6. 简述药剂学的进展。 7. 药物剂型可分为几类?试分别叙述。 8.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哪些? 9. 药物制剂和剂型的发展可分为哪四个时代?试分别叙述。 10.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1. 试述药物制剂与多学科的关系。 12. 试述片剂在制备与贮存期间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 2.流变性 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4.潜溶和助溶 5.增溶和胶束 6.HLB值、CMC、cloud point 7.乳剂和混悬剂 8.凝胶和胶凝 9.絮凝和反絮凝 10.微乳和复乳 11.Zeta 电位 12. 娇味剂 13. 芳香剂 14. 着色剂 15. 掩蔽剂 二、思考题

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牛顿流体的特点是什么?非牛顿流动流动曲线有哪几种类型? 2.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有何应用? 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4.根据 Noyes-Whitney 方程,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5.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6.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 7.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8.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9.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 10.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 11.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 12.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 13.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 14.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 15.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 16.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 17.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 注射剂和输液 3. 等渗和等张 4. 热原和反渗透 5. 原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 滴眼剂和洗眼剂 7. 海绵剂和冻干制剂 8. 灭菌法 9. 无菌 10. 防腐和消毒 11. 湿热灭菌法 12. 低温间歇式灭菌法 13. F 值和 Fo 值 14. 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5. 层流和紊流 二、思考题 1.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2.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使用热压灭菌设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汇编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药物制剂专业用 一、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理论、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本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剂型及制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及常用辅料;熟悉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 3、学时安排 68学时。 4、教材选用 教材:《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参考教材:《药剂学》(第四版),屠锡德等主编;《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主编。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药物剂型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法规。 [基本要求]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掌握药物剂型、制剂的重要意义及要求,熟悉药典、处方及GMP、GLP等重要名词术语的定义及意义;了解药剂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及新药报批内容。 第2章处方前设计与优化技术(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意义、内容和重要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概念、意义及要点,掌握药物重要理化性质对处方设计的意义;掌握药物的吸收、消除等体内特性对处方设计的意义;熟悉处方前设计中常用的的方法及对策,了解常用优化设计方法。 第3章药物制剂稳定性(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掌握恒温加速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有效期预测;了解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稳定性试验其它方法;了解新药报批中稳定性实验要求。

【精品】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 习题集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剂教研室 二OO八年二月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及药物制剂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正确地评价。药物制剂技术实验课程对药学专业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和技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习题集是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以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药物制剂技术》为基础,参考各类相关资料,经过两年的教学验证后编写出来。本习题集实用性强,适用于本校药学专业专科学生使用,突出药物制剂技术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水平所限,时间仓促,书中尚存在不足与错误之处,请师生提出批评和改 正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正提高。 药剂教研室 2008年2月

1、以下关于药物制成剂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剂型应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B、一种药物只可制成一种剂型 C、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药物的性质有关 D、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临床上的需要有关 E、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应用的剂型 2、《中国药典》的英文缩写词为() A、USP B、BP C、JP D、Ch.P E、GMP 3、由药典、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称()。 A、医师处方 B、法定处方 C、协定处方 D、验方 E、单方 4、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 A、方剂 B、药物剂型 C、药剂学 D、调剂学 E、药物制剂 5、按形态分类,软膏剂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药剂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教学目 的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分类;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临界胶束浓度及测定;HLB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其应用;其他应用。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 △○ 20 30 95 15 多媒体 图解 联系生活中用到的表面 活性剂举例 图解 举例 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种类、每类代表及特点? 2.CMC、昙点的定义,HLB的含义及计算。 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09年4月1日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2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 教学目 的 掌握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及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熟悉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动力学、光学性质 了解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 概述 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 2.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微粒大小及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3.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絮凝与反絮凝。 4.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的相关理论△ △○ △○ 15 45 30 自学 多媒体 实例 图解 讨论、实例 图解、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简述微粒分散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 试述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有何意义? 3. 什么是絮凝、反絮凝,有何意义?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12年4月8日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83503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本科 预修要求: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在学习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品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2)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及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常用辅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掌握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内容。 4)熟悉制剂临床合理应用。 5)熟悉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6)了解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础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质量要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注射剂,滴眼剂,软膏剂,栓剂,浸出制剂,气雾剂,微囊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2)了解重要敷料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 4)了解制剂中药物降解的途径,规律和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5)了解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化学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服务于实践。引导学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五、大纲使用说明: 本校四年制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药物剂型概论(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的分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GMP与GLP的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 难点:剂型、制剂等名词的意义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药物制剂技术 计划学时: 72 计划学分: 4.5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医药营销专业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制订单位:药学系药剂教研室执笔人:许嵘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及药物制剂的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 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

(备注:类型分为基础、验证、综合及创新等四种;)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剂型的重要性、分类方法和常用剂型。(原料药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及其制剂才能应用临床的原因和药物剂型及其制剂处 方设计的依据) 3.熟悉药典的概况,中国药典的沿革概况,熟悉处方的概念和类型。4.熟悉GMP、GLP的含义。 5.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 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分类方法和常用剂型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药剂学常用术语 2.药剂学的任务 3.药物剂型的分类 二、药剂学的发展 三、药典与药品标准 1.概述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其他国家药典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及地区性药品标准 四、处方 五、新药与新药审批办法 1.新药与新药的分类

2.新药审批资料与审批程序 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实验规范 第二章液体制剂(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 2. 掌握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3. 熟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 4.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功能结构、种类、特性及应用。 5. 熟悉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的概念和有关特点及制备方法。 6. 熟悉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的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 7. 掌握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常用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熟悉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8. 掌握乳剂的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熟悉乳剂的制备 方法、形成条件及质量评价。 9. 熟悉合剂、洗剂、搽剂、滴鼻剂的概念及应用。了解含漱剂、滴 牙剂、滴耳剂、灌肠剂、灌洗剂、涂剂的概念和应用。 10.了解液体制剂的防腐与色、香、味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 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功能结构、种类、特性及应用; 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常用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乳剂的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液体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2.液体制剂的分类 3.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招收高中毕业生(含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较强药物制剂、分析检测、药物化学等实验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药物制剂生产现场操作与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药品技术研究与开发、产品营销能力,能够在药品生产、研究与开发、药品经营与管理等相关单位的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分析检测、技术与质量管理、技术开发与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一)综合素质的要求 1、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2)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去认识世界、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探索未来,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去设计自己的成长道路,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 (3)身体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2、职业素质 (1)职业道德 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认真公道。 (2)职业行为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尊重用户、吃苦耐劳、文明生产、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二)职业能力的要求 1、通用能力 (1)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熟练使用 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能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检索、浏览信息、下截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孟鑫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孟鑫(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药剂学。 孟鑫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13001)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药剂学的教学现状。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课程教学,以期提升教学效果,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具体思路。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药剂学;课程教学 当前,随着医药行业飞速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地方高校立足于行业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根据现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当下就业形势与专业实际需要,着重培养面向生产、调剂、服务与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1]。课程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操作技能,同时需要学生熟悉药品的生产、检验、研发等过程。了解药学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增强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模式[2]。专业课程应当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实施项目教学法对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3]。项目学生为主体开展,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药剂学课程为例,探索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理论教学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教学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撰写实验报告方式为主。实践中学生未能主动学习,也没有深入思考实验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另外,由于课时较短,很多实验无法完整进行只能分次,单次教学中难以进行完整知识学习,不利于连贯性的学习药剂学知识[2]。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应当为教学中的主体,难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根据药剂学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能力要求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很多院校GMP实训中心面积不够,仪器设备有限,不能满足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教师演示,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并加以应用。仅依靠实训教学也无法使学生体验药品生产实际的工作过程,学生难以了解药品生产企业实际的生产、质控过程。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形式单一。很多考核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而实验报告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对学生操作技能、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需要运用更全面、完整、客观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3]。应当增强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人才培养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创新创造、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而项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20120314

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药物制剂专业 课 程 教 学 计 划 学制 3年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学历者学校(盖章)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填报日期 2012年3月

一、培养目标与业务标准 表1 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表 (一)公共基础课 1、德育 (1) 职业道德与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

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计算机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教学大纲-张洪斌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教学大纲 学时:40 学分:2.5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药物制剂车间设计与专用设备》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研究制药工程车间设计原理与方法,归纳总结药物制剂车间GMP设计原则与规范,以及涉及相关专业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工程学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树立工程观点,能够掌握制剂生产车间GMP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原理,从而为正确、安全使用和合理选择制药设备,并能够为药品生产车间设计提出符合GMP要求的条件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国内外制药车间GMP发展动态,熟悉GMP的主要内容,掌握药厂总体规划、主要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洁净区域划分,车间GMP布置原则及主要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能设计较为简单的GMP制药车间及相关的设备选型。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原理》的管路计算;《化工机械设备》的设备机械基础知识;《药剂学》的各制剂生产工艺;《GMP教程》的GMP实质内容。 五、本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 制药工程专业必修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课程定义、课程范畴、制药机械设备分类及发展动态,制药车间工程设计的程序。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定义、范畴,制药机械的分类;熟悉车间设计的一般程序;了解制剂设备发展动态;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与车间设计 GMP的主要内容,GMP与药厂总体规划、车间设计、车间卫生要求、制剂生产设备之间的关系,GMP认证与验证。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GMP发展史、GMP认证与验证制度;熟悉GMP的主要内容;掌握GMP对药厂总体规划、洁净厂房车间设计的要求;掌握GMP对洁净厂房卫生要求及对制剂生产设备的要求。 第三章固体制剂 片剂生产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硬胶囊剂生产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片剂、硬胶囊剂生产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掌握片剂、硬胶囊剂主要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特点;掌握固体制剂车间设计的原则及要点;了解国内外固体制剂设备的发展动态、先进制药洁净厂房布局。 第四章注射剂 水针剂、输液剂、无菌分装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的工艺流程、区域划分、主要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水针剂、输液剂生产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掌握水针剂、输液剂、无菌分装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的主要设备工作原理、特点;掌握水针剂、输液剂的生产车间设计原则及要点;熟悉无菌分装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生产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了解无菌分装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生产车间设计原则及要点;了解国内外注射剂设备发展动态;了解制药工艺用水的生产流程、设备及制水间的设计。 第五章液体制剂及其它制剂 口服液的工艺流程、区域划分、主要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糖浆剂的工艺流程、区域

药物制剂技术习题

绪论 1、以下关于药物制成剂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药物剂型应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B、一种药物只可制成一种剂型 C、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药物的性质有关 D、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临床上的需要有关 E、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应用的剂型 2、由药典、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称(B)。 A、医师处方 B、法定处方 C、协定处方 D、验方 E、单方 3、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 E ) A、方剂 B、药物剂型 C、药剂学 D、调剂学 E、药物制剂 4、按形态分类,软膏剂属于下列哪种类型?(C) A、液体剂型 B、固体剂型 C、半固体剂型 D、胶体溶液型 E、乳剂型 5、某药肝脏首过作用较大,不可选用下列剂型中的( A)剂型。 A、肠溶片剂 B、舌下片剂 C、透皮给药系统 D、气雾剂 E、注射剂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药典的时间是( C ) A、1950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E、1955年 7、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的顺序一般认为是(A) A、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B、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C、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 D、胶囊剂>散剂>颗粒剂>片剂>丸剂 E、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散剂>丸剂 8、组织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是( D ) A、新药评审中心 B、卫生部 C、药品检验所 D、药典委员会 E、药品监督管理局 9、药房调剂师按处方配置散剂0.3克×6包授于病人,属于:( C ) A、药剂 B、制剂 C、方剂 D、成药 E、剂型 10、药厂按药品标准规定处方治成复方阿司匹林片,属于:( B ) A、药剂 B、制剂 C、方剂 D、成药 E、剂型 11、有关最新版本《中国药典》正确的叙述是(A) A、由一部、二部和三部组成 B、一部收载西药,二部收载中药 C、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有索引、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D、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E、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索引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12、《中国药典》最新版本为(E ) A、1995年版 B、2000年版 C、2002年版 D、2003年版 E、2005年版 13、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 B ) A、GMP B、GSP C、GLP D、GAP E、GCP 14、不具法律性质的是( E ) A、药典 B、部颁标准 C、GMP D、地方标准 E、制剂规范 1、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是(C)

药剂学说课稿

药剂学说课 一、课程定位 《药剂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具工艺学性质。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制剂的生产制备流程,熟悉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 2.掌握常用制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理论; 3.掌握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知识; 4. 掌握基本的调剂知识; 5.了解药剂学的分枝学科与新剂型等药剂学的发展前沿。 (二)能力目标 1.具备基本的调剂技能; 2.具备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常用医院制剂与常规制剂的制备能力; 4.具有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处方审核与处方调配能力。 (三)态度目标 1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意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意识。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药剂学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四、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2.方法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重要剂型的制备过程与技巧,为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与创新理念,更好的适应具体工作的需求。 3.社会能力:能较快较好的适应药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为医药经济的发展贡献才智。 五、教材建设与使用 选用教材《药剂学》.孙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1.教材内容的选取 根据实际需要,编写补充讲义:处方与处方制度、灭菌法、粉碎、过筛、混合等。 2.教材内容的编排 对本教材中的内容按药学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分解,把基础部分定为必修内容;部分前沿、交叉学科内容定为拓展部分,供教师选教、学生选学、自学所用。 3.配套资源的提供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专业 课程代码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 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课程内容 掌握: 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招收高中毕业生(含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较强药物制剂、分析检测、药物化学等实验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药物制剂生产现场操作与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药品技术研究与开发、产品营销能力,能够在药品生产、研究与开发、药品经营与管理等相关单位的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分析检测、技术与质量管理、技术开发与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一)综合素质的要求 1、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2)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去认识世界、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探索未来,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去设计自己的成长道路,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 (3)身体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2、职业素质 (1)职业道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认真公道。 (2)职业行为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尊重用户、吃苦耐劳、文明生产、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二)职业能力的要求 1、通用能力 (1)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如Word、 Excel 等;能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检索、浏览信息、下截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2)外语应用能力 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具有初步的口头交际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 (4)自我管理能力 确定符合实际的个人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来适应新的或变化着的环境。 (5)创新能力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 前言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3 、大纲中规定的教学方法、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注:中药制药专业另开设综合实验,可作为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补充和考查,通过综合实验,对中药制剂生产各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加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是学习、巩固中药药剂学的必要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简介药剂学各分支学科;讲述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讲述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本教材编排的体例。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讲述药典外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的性质与作用,介绍其他国家的药典简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展示、介绍药典等各种法规性书籍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技术 【目的要求】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样本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代码530305) 专门化方向: 制剂生产方向、药学服务方向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 应届初中毕业生 基本学制: 五年一贯制 办学层次: 普通专科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熟练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 能在制药生产企业从事制剂生产、药品生产质量控制, 在药店药房从事药学服务等岗位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 岗位) 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职业( 岗位) 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 药物制剂工,从事制剂生产涉及的工艺控制与改进、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物料管理、技术文件管理等工作。 2. 其它就业岗位: ⑴化学检验工: 从事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涉及的物料、中间品以及制

剂的分析检验、生产环节质量控制、验证管理、专业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文件管理等工作。 ⑵西药药剂员: 从事药房药店的药学服务工作, 包括药品零售、药品调剂、指导合理用药、药品保管与养护等工作。 (二)职业资格 应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药物制剂工( 高级) 、化学检验工( 高级) 或西药药剂员( 高级) 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继续学习专业 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等本科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拥护中国共产党, 热爱祖国,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遵纪守法, 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吃苦耐劳, 乐于奉献, 诚实守信, 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2.科学文化素质: ( 1) 掌握德育、法律、语文、数学、心理等公共基础知识。 ( 2)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英语应用知识。 ( 3)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文字编辑和数据处理, 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资料。 ( 4) 具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示能力及常见医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3.专业素质: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标准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培养训练课程,也是一门具体体现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反复实践才能完成。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包含常见剂型的制备技术、生产工艺、控制以及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等内容,以药物制剂工作岗位需求为准则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练习以及强化训练后,达到药物制剂中级工技能等级操作水平,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使学生取得药物制剂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 2、课程任务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技术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发展学生药物制剂工艺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活动 1、职业活动 课堂讲授、理论学习;仿真操作、模拟生产;实训动手、现场生产。 2、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对应关系 课堂讲授主要针对药物制剂生产中的一些制剂基础理论知识、生产原理、常用设备、原辅料的性质、检查方法等方面进行学习;仿真操作主要是在电脑上应用仿真软件,模拟各种剂型、设备制备操作规程;实训操作主要是让学生以第一角色亲身感受,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应变能力。 三、课程目标 1、职业关键能力

(1)具有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剂型的重要性、药品的标准、制剂行业的常用法规、生产管理等知识,能熟练查阅药典。 (2)具有常见药物剂型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给药途径,常用辅料及特点等相关理论与知识。 (3)具有常见药物剂型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等理论知识。 (4)具有常用操作方法的相关理论与知识。 (5)具有危险物品基本知识,防火、防爆、安全用电等安全生产常识,处理突发事故的工作流程,熟悉环境保护以及劳动保护法规的有关知识。 2、职业专门能力 (1)能够熟练进行常见药物制剂生产岗位的操作,实现相邻岗位操作顺利连接,并能根据生产工艺参数变化情况,调节和控制生产,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2)能认真熟练填写生产记录,保持相邻岗位生产记录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并能检查记录,防止错填、漏填等问题。 (3)能熟练进行岗位的清场工作并做好清场记录,能检查和发现问题,提出改正建议。 (4)能正确熟练计算生产工艺参数,并能应用于分析与判断生产过程,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 (5)能正确熟练计算物料平衡,并能根据其控制范围,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物料平衡情况,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 (6)能计算成品率与收率。 (7)能识别带有净化要求、工艺条件、工艺控制点的相邻岗位生产操作工艺流程示意图(组成、内容),及相互间连接顺序(先、后关系)。 (8)能识别一种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和车间平面布置图。(9)能熟练使用常用衡器、量具称、量取物料和正确读、写数据,并能掌握其特点、使用注意事项、校验周期。 (10)能正确选用、检查、判断、装卸、清洁保养模具。能识别一种剂型生产所用的所有模具的名称、特点。 (11)能准确熟练识别设备上配置的仪表,正确读、写数据,并能分析、判断常用仪表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