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公交(BRT)停靠站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问题研究

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问题研究

2 0 年新 出版的 《 共交通 引导城 09 公
S p e b r 01 3 e t m e 9 2 0
CI TY 城市连线 l
BT R 车站设在交叉 口中央处便 于乘客换乘.可B T R 车辆未享 受交叉口信号优先权 .等待信号通 过 又要影响后面车辆进站 。从 而也延误了后续车辆的时 间.该 车站相反方向车辆 同样遭到延误 ,如 前~车辆在站点停靠上下车 。后 面车辆只得在交叉 口另一方位等待进 站,此时还要根据信 号变 化 再次行车进站。

放弃 ,上海也未启动B T 目等。 R项
2B T . R 国际评判 :难 以获得低排 放 的公共交通驱动技术
院运输研 究委 员会所著 《巴士快 速交通 实施指南 》指 出 , “ 用通道一般 呈放 专
射 形 、连 接 城 市 中心 与 远离 中心 的住
交通是温 室效应 的重要排 放源 ,应 从 源头上 减少不合 理 的交通 出行 。B T R
理 论研究 的片 面性 。其实 B 的发 展在 RT 国 内前 景 模 糊 ,首 先从 道路 资 源上 的 供 给不足 ,B T R 只能单 线运 营 ,不具 备 库里 蒂 巴式放 射状 B T R 网络优势 。2 0 07
类标 准 》C JT1 4 2 0 规 定 快速 公共 J/ - 0 7 1 汽 车 系 统适 用 于 主 干路 及 公 交 专 用 车
低 踏 板 乘 降 ,并 由智 能 调 度 系 统 和 优
先通 行信号 系统控 制的客运 系统 。2 0 07 年 由建 设 部 颁 发 的 《 市 公 共 交 通 分 城
究 道路 的整 体结 构 ,即与B T R 车道存 在 连 带关 系的社会 车道及 环境质量 问题 ,

我国城市BRT系统建设探讨

我国城市BRT系统建设探讨

低运营成本 ,通 过这些方法 ,公交 就是利用现 代化 的大容 量的专用公 市规划水 平、道路 的建设、车辆的 车辆在每个站 台停靠时间只有 l ~ 交车辆 ,在 专用的道路空 问上快速 选型 及对 城市交通客流特性 的分析 5 等方 面都不 十分科学和完善 ,这直 1s 9 。库里蒂 巴的 B T系统对促 进 运行的新型公共交通方 式。 R
维普资讯


我 国城市 B T R 系统建设探讨
枨 焱
内容提 要 :B T I 快速 公 共 交通 ,是 以服 务于 公众 的城 市快 速 、准 时的新 型 公共 交通 方 式。采 用该 系统 的 B
目的是解决 E益面临的城市公共 交通压力,快速 、方便、实惠是该 系统应追求的 目 ,车辆的选型不能盲 l 标
_ -
 ̄0 -0 峨{4 0 71 妊
2 1
维普资讯


成本下 不来 ,乘客 的乘车成本相对 流量进行准确 的测算和分析 ,根据 进行充分的考虑 ,以避 免 由于 B T R 提高 , 这严重影 响了B T系统经营 测算和分析结果规划 出环城或 自城 线路 的开通 给某些局部路段的交通 R 的效果 。 市 中心区 向周边延伸 的主干道 ,在 造成 无谓 的混乱。因此 ,建议可 以
城市 紧凑 发展起到 了 良好 的作 用 , 在城市 公 共交通 中采用 BRT 接 造 成 的 结 果就 是 很 多 城市 发展 形 、“ 结合其他有关公共设施 、商业设施 系统与 采用其他 系统相 比具有 明显 BRT成 为 “ 象工程 ” 首长工 优势 ,如速度快 ,运量 大 、运行可 程” 盲 目追求超低地板 、 , 高配置等 等土地利用政策 , 到了 1 9 年约有 92 4 %的人 口分布在 3 0 个主要 由 B 靠 准点 、前期投入成本低及建设周 车价极 高的豪华车型 ,系统 的运行 RT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简介:BRT(Bus Rapid Transit)是一种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专用车道、优先通行权和高频率的服务,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本文将介绍BRT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设计、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阶段1. 路线规划: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人口分布情况,确定BRT路线的起点、终点和途经站点。

考虑到乘客的出行需求,路线应覆盖主要居住区、商业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

2. 车辆选型:选择适合BRT系统的车辆,包括大容量的快速公交车辆和低地板设计,以提高上下车效率和乘客舒适度。

3. 站点设计:设计BRT站点的位置和布局,确保乘客方便快捷地进出站。

站点应配备候车亭、自动售票机、候车座椅和信息显示屏等设施,提供便利的乘车环境。

4. 专用车道规划:划定BRT专用车道的位置和宽度,确保公交车辆畅通无阻。

专用车道应与其他交通流分离,避免拥堵和交通事故。

二、建设阶段1. 专用车道建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BRT专用车道的建设。

包括道路改造、新建或者扩建专用车道、设置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等工作,确保BRT系统的顺利运行。

2. 站点建设:按照设计要求,建设BRT站点。

包括候车亭、站台、候车座椅、自动售票机、信息显示屏等设施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3. 车辆采购:根据需求,采购BRT系统所需的公交车辆。

车辆应符合环保要求,配备先进的车载设备,如GPS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

4.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设BRT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车辆调度系统、票务系统、乘客信息查询系统等。

确保BRT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三、运营阶段1. 运营管理:建立BRT系统的运营管理机构,负责车辆调度、票务管理、安全监控和乘客服务等工作。

制定详细的运营计划和服务标准,确保BRT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乘客服务:提供便捷的乘车服务,包括车辆的准点运行、站点的清洁和维护、乘客信息查询和投诉处理等。

通过优质的服务,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增加BRT系统的吸引力。

合肥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换乘架构设计研究

合肥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换乘架构设计研究

合肥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换乘架构设计研究作者:张珍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27期摘要:快速公交系统(BRT)是一种融合了先进的公交技术、公交运营新观念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提供先进的运输服务,相当于快速轻轨运输系统。

本文从合肥市应用BRT解决公共交通问题的实际需求出发,对该系统的换乘架构进行设计分析,为更好的 BRT系统提供参考。

Abstract: Bus Rapid Transit (BRT) is a system involving advanced technology of public transit, bus operation new idea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The system could supply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service which equals to the rapid track traffic system. 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BRT to solve public traffic problem in Hefei municipal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ystem's transferring structure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better BRT system.关键词:快速公交系统;换乘站点;换乘中心Key words: BRT;transfer station;transfer center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252-011快速公交系统(BRT)简介随着城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交通堵塞、群众出行不方便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大中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经逐渐影响到社会正常运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概述:BRT(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通过专用车道和优先通行权,提供快速、可靠的交通服务。

本文将介绍BRT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系统设计、车辆选型、站点规划、智能控制和票务管理等方面。

一、系统设计1. 车道规划:BRT系统需要建立专用车道,确保车辆能够快速通行。

车道宽度应满足双向行驶的要求,同时考虑到站点的位置和乘客的上下车需求。

2. 车辆停靠站设计:BRT系统的车辆停靠站应具备良好的可达性和舒适性。

站点应设置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地段,同时提供遮阳和座椅等设施,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3. 车辆优先通行权:BRT系统的设计应确保车辆能够优先通行,避免受到其他交通因素的影响。

可采用信号优化、智能交通控制和车辆识别等技术手段,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

二、车辆选型1. 车辆类型:BRT系统的车辆应具备较大的载客量和舒适性。

普通采用大型公交车或者快速电动巴士作为BRT系统的运营车辆。

2. 车辆动力:BRT系统的车辆可以选择传统的燃油动力或者新能源动力。

新能源动力可以降低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3. 车辆配置:BRT系统的车辆应配备先进的乘客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售票系统等设备,提高乘客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三、站点规划1. 站点布局:BRT系统的站点应根据乘客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流量进行合理布局。

站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方便乘客的步行和换乘。

2. 候车设施:BRT系统的站点应提供舒适的候车设施,包括遮阳棚、座椅、自动售票机和信息显示屏等,方便乘客获取出行信息和购票。

3. 无障碍设施:BRT系统的站点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乘车需求。

四、智能控制1. 信号优化:BRT系统的车辆可以通过信号优化技术,获得优先通行权。

通过调整信号配时和车辆识别技术,减少车辆的停等时间,提高运行效率。

2. 车辆调度:BRT系统的车辆可以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根据实时的乘客需求和交通状况,合理分配车辆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城市快速公交设计及案例分享

城市快速公交设计及案例分享

城市快速公交设计及案例分享城市快速公交(BRT)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以其高效、环保、经济等特点,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快速公交的设计要点,并通过案例分享,展示快速公交在实际运作中的成功经验。

一、城市快速公交设计要点1.线路规划(1)选择合适的道路:快速公交线路应选择宽度适中、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以满足快速通行的需求。

(2)合理设置站点:站点间距应适中,避免过于密集,影响运行速度;同时,要考虑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和居民出行需求。

2.车辆设计(1)车型选择:根据线路特点,选择适合的车型,如低地板、大容量、双开门等。

(2)车辆配置:配置高性能的发动机、制动系统、空调等设备,确保车辆的安全、舒适、节能。

3.信号优先(1)交叉口信号控制:通过设置专用相位、延长绿灯时间等方式,实现快速公交在交叉口的优先通行。

(2)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快速公交与信号灯的实时联动,提高运行效率。

4.票务系统(1)多样化购票方式:提供现金购票、公交卡、手机支付等多种购票方式,方便乘客。

(2)优惠政策: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合理的票价优惠政策,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二、城市快速公交案例分享1.北京快速公交1号线(1)线路特点:全长约25公里,共设站位24个,采用封闭式专用道,实现了快速通行。

(2)成效:快速公交1号线开通后,日均客流量达到20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北京市东西向的交通压力。

2.广州快速公交系统(1)线路特点: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包括多条线路,采用开放式专用道,交叉口信号优先。

(2)成效:快速公交系统日均客流量超过100万人次,成为广州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3.成都快速公交K1线(1)线路特点:全长约30公里,共设站位25个,采用双开门、低地板车辆,提高运营效率。

(2)成效:K1线开通后,日均客流量达到15万人次,对缓解成都市区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标题:BRT系统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公共交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BRT(Bus Rapid Transit)系统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各大城市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介绍BRT系统的解决方案,探讨其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BRT系统的基本原理1.1 BRT系统的基本构成:BRT系统由快速公交车、专用车道、高频次服务、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组成。

1.2 BRT系统的运行模式:快速公交车在专用车道上行驶,减少受交通拥堵影响,提高运行效率。

1.3 BRT系统的站点设置:站点距离较远,减少停靠次数,提高运行速度,同时设置站点设施完善,方便乘客候车。

二、BRT系统的优势2.1 提高运行效率:BRT系统采用专用车道和高频次服务,减少拥堵影响,提高运行速度。

2.2 降低运营成本:相比地铁等固定路线的公共交通方式,BRT系统建设成本低,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

2.3 减少环境污染:BRT系统采用环保的公交车辆,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BRT系统的实施方法3.1 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BRT系统的建设需求,合理规划专用车道和站点设置。

3.2 技术设施建设: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BRT系统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行。

3.3 宣传推广与服务优化:通过宣传推广,提高市民对BRT系统的认知度和使用率,不断优化服务,提升乘客体验。

四、BRT系统的成功案例4.1 首尔BRT系统:首尔BRT系统采用低地板公交车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效率高,受到市民好评。

4.2 伦敦BRT系统:伦敦BRT系统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的地区成功实施,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了城市形象。

4.3 巴西里约热内卢BRT系统:里约热内卢BRT系统在2022年奥运会前成功实施,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

五、BRT系统的未来发展5.1 智能化发展:未来BRT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引入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运行效率。

城市BRT站点选址问题的研究

城市BRT站点选址问题的研究

城市BRT站点选址问题的研究杨玉艳; 崔袁丁【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9(048)010【总页数】6页(P40-45)【关键词】BRT; 快速公交; 选址; 贝叶斯网络; 先验概率【作者】杨玉艳; 崔袁丁【作者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70 引言城市汽车拥有量的飞速增长,使道路占用率大幅提高,造成道路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进而导致车速下降、污染增加、居民出行体验度差。

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保证出行效率、缓解出行拥堵的关键。

BRT(BusRapidTransit)是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作为公交运输方式,其运量介于现代有轨电车和常规公交之间的中小运量交通运营方式。

BRT通常使用专用车道、高承载车道、快速车道路作为运输条件,采用绝对独立路权与相对独立路权、“公交优先”的运营方式。

相较城市地铁,BRT具有建设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运营方式灵活等特点。

BRT站点位置的设置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后期运营都具有重要影响,对BRT线路所在区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影响显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BRT选址与运营方式做出了一定的研究,在既有研究中,文献[1]认为BRT系统的站距的优化程度,是影响BRT运输方式的重要因素,文献以单程运输效率最大为目标,以站距极值和车辆容量为约束,对站点布局进行优化。

文献[2]运用排队论(M/M/N)方法对BRT车站停车位所需数量进行建模并计算。

文献[3]认为在公交停靠站不能满足公交车辆的停靠需求时,会出现排队现象,排队队列长度对途径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造成消极影响,认为增加独立路权的快速公交可以大大提升公交出行效率。

文献[4]使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BRT换乘站选址问题进行了分析。

文献[5]分析了BRT站点位置对站点停靠方式及交通组织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年 9 月第 9 期
城市道桥与防洪
道路交通
47
通过上述情况分析,快速公交停靠站合适间 距可为 650~900 m。一般要求最小站间距以不小 于 400 m,最大站间距以不超过 1 200 m 为宜。
2 站台设计
站台是影响公交运营的关键设施,它既要满
足 BRT 车辆用大容量车辆,为的是确保车辆之间的安
全间隔,一般为 45~60 s。
每个车门既可上人又可下人,只计算其中最
繁忙的车门。
因此,一个停车位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为:
Nmax=
3 600 t×D
(veh/h)
其 中 ,t 是 一 个 反 映 车 辆 到 站 规 律 程 度 的 系
数,对于路面公共交通系统的停靠站,t 约为 2.0,
2.1 站台长度设计
快速公交线路客运能力受到车站停车容量的
限制,而车站停车容量又取决于每辆车在车站的
服务时间、车辆进站离站的延误时间和站台停车
位等因素影响。每辆车在停靠站停留总时间可以
按下式计算:
D=αA+bB+C(s)
式中:a、b—— —分别为每个乘客上、下车的平均时
间,根据调查,北京快速公交 a、b 为
若采用门扉式非接触 IC 卡自动检票机则最 小宽度为 3.8 m,如图 2 所示。 2.2.3 笋岗路 BRT 站台宽度确定
笋岗路 BRT 专用道布置在道路中央。为减少 行人过街对机动车的影响及运营成本和便于管 理,进出口检验票同时布置在站台的一端,站台的 另一端禁止乘客通行。因此,进出口检验票通道宽 度需求应同时考虑进站检票口和出站验票口以及 残疾人通道。检验票设备采用门扉式非接触 IC 卡
另一方面,为提高快速公交运营效率,最大限 度地吸引客流,方便乘客乘车和换乘,在确定站台 位置时应重点考虑周边的土地使用情况和区位。 通常在客流量大的地方,如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 心、大的居住区及地面交通枢纽、与地铁和地面公 交主通道交会处等一般都应设置公交停靠站。在 中心区及居民密集地区,由于人口密集,较大的集 散点多,车站布置应该密些。在城市边缘地区土地 开发强度相对较低,人口较小的地段,停靠站间距 可以大些。对于特殊用地如沿线两侧用地是基本 农田或山地这样的禁止建设用地或者是不可开发 的用地,站点设置应特殊考虑。表 1 是国内外有关 城市 BRT 站距设置情况。
立 柱 所 需 宽 度 替 代 ;当 不 采 用 屏 蔽 门 时 ,公 式(3) 的 M 值为零。
最终站台计算宽度应按以上两种不同情况下 取其大者。
根据笋岗路 BRT 站点客流预测及运营组织的 发车频率,计算结果高峰小时客流量最大的站点 需要的宽度岛式站台为 5.0 m,侧式站台为 2.8 m。 2.2.2 进出口检、验票通道需求宽度确定
1 停靠站间距设计
公交客流量是依靠停靠站吸引乘客。合理布 置停靠站既可以方便沿线居民出行,也能确保快 速公交运营效率。停靠站的位置应综合考虑沿线 土地利用性质及其开发强度、出行客流需求和运 营效率等因素。若站间距短,虽能方便步行到站的 乘 客 ,但 会 降 低 运 营 速 度 ,增 加 乘 客 出 行 时 耗 ,并 增加能耗及配车数量,同时由于多设车站也增加 了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若站间距离太长,会使乘 客感到不便,同时也会增大车站负荷。
n— ——横向柱数;
z—— —横向柱宽(m);
Q 上— ——远期高峰小时车辆到达间隔时段站
台上等侯上车人数;
Q 上下———远期高峰小时车辆到达间隔时段 站台上等侯上车人数与车辆到达
时下客人数的总和;
ρ—— —站台上人流密度 0.35~0.75㎡/ 人;笋
岗路 BRT 设计采用 ρ=0.5 m2/ 人。
自动检票机。根据地铁站的实测结果,平均每闸机 每分钟的服务乘客数为 15~20 人,由站点客流预 测结果笋岗路 BRT 停靠站最大上、下客人数每分 钟为 18~25 人。主要站点一个检验票通道不能满 足客流需求,考虑适应未来需求及自动检票机的 安全性,笋岗路 BRT 侧式站台进出口检验票通道 都采用 2 进 2 出,错位布置,不设置残疾人专用通 道。残疾人由出口道通过进出口分隔栏(设置一段 活动栏)进入验票后的进口通道,站台宽度为 3.75 m, 如图 3 所示。岛式站台进出口检验票通道采用 3 进 3 出,也采用错位布置,宽度为 5.25 m,这里不 再详细介绍。
0.83 s,杭州快速公交 a、b 为 0.9 s,
设计建议取值为 0.9 s;
A、B—— —分别为上、下车乘客总数;
C— ——车辆通过车站的时间。
通过车站时间指的是除上、下车以外,由其它
原因引起的在车站上的平均延误。例如,在离站
时,公共汽车等候交通流间隙的时间或当停靠站
靠近灯控路口时,车辆等候绿灯的时间。BRT 系统
0 引言
城市交通与发展过程所面临的挑战与考验不 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善,相反,随着人均收入的 增长,交通问题只会更加严重。实行公共交通优先, 这是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总结。轨道 交通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城市已经存在的严重交通问题,快速公交(BRT)与 轨道交通相比具有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运营灵活 并具有轨道大容量、快速、舒适等特征而被众多国 家广泛采用。我国不少大城市目前也正在积极开展 快速公交规划设计,快速公交规划设计有许多技术 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首先是客运能力的确 定,而客运能力受到站台规模及平面信号交叉口等 许多因素影响。本文结合深圳市笋岗路快速公交 (BRT)规划设计,对停靠站位置及规模进行探讨。
46
道路交通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 年 9 月第 9 期
快速公交(BR T)停靠站设计探讨
毛子珍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40)
摘 要:停靠站是快速公交(BRT)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就快速公交停靠站设置及其规模设计进行探讨,结合 深圳市笋岗路快速公交设计,详细介绍停靠站的设置位置及其规模设计,并提出站台设计的基本要求 。 关键词:快速公交;停靠站;设计;广东深圳 中图分类号:U491.1+7,U492.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09)09-0046-03
站台宽度应同时满足侯客量、结构构造需求
和进出口检验票通道需求,取其中较大值。
2.2.1 站台满足侯客量及本身构造需求宽度确定
站台宽度可参照下列公式计算:
站台宽度:Bd=b+n·z
(1)
其中:b=
Q
上·ρ L
+ba
(2)
或:b=
Q
上下·ρ L
+M
(3)
(2)式、(3)式两者取大者。
式中:b—— —侧站台宽度(m);
450
360
站台最大间距 /m 1 200
825
1 250
!!!!!!!!!!!!!!!!!!!!!!!!!!!!!!!!!!!!!!!!!!!!!
道路勘测中的实际应用,证明它是一种高效的横 参考文献
断面测量方法,实现了横断面点位数据采集、传输 到后处理全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大大减轻了勘 测的劳动强度,保证了横断面测量成果的质量,提
含义是:
公式(2)是指车辆未到站时,等候上车的乘客
只能站立在安全带之内,此时站台计算宽度是上
48
道路交通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 年 9 月第 9 期
车乘客站立候车所需要的宽度加上安全带宽度。 公 式(3)是 指 车 辆 进 站 停 靠 后 ,上 、下 车 乘 客
进行交换中,安全带的宽度已被利用。 当站台采用屏蔽门时,公式(2)的值用屏蔽门
图 3 侧式站台布置图(单位:cm )
2009 年 9 月第 9 期
城市道桥与防洪
道路交通
49
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及分流鼻处设计关键点浅析
狄升贯,付晓敦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51)
摘 要:该文指出互通式立交设计往往局限于满足规范要求就是满足了安全要求,设计者经常忽略运行过程中驾驶人员的 心 理 、生 理 方 面 的 感 受 以 及 车 辆 的 行 驶 特 性 等 。 往 往 是 满 足 规 范 的 单 个 指 标 在 某 些 场 合 组 合 在 一 起 时 ,可 能 出 现 不 安 全 因 素 。 变 速 车 道 及 分 流 鼻 处 的 设 计 尤 为 如 此 ,因 此 ,在 立 交 设 计 中 应 给 予 足 够 的 重 视 。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分流鼻 中图分类号:U412.3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09)09-0049-02
考虑 BRT 系统受平面信号交叉口的影响,t 取 1.3。
当一个车位满足不了运营线路调度车辆和车
站客流量需求时,停靠站应设置多个车位。多个车
位直线排列时,车辆之间会相互影响而降低停车
位利用效率,一般第一个车位利用率为 100%,第
二个车位利用率为 75%,第三个车位 利 用 率 为
50%。因此,当 BRT 停靠站车位为 2 个时,建议停
车位分组设置。
笋岗路 BRT 规划使用 18 m 长的铰接车,3 个
车门,发车频率为 60 veh/h。根据笋岗路 BRT 各车
站客流预测结果,BRT 车辆最繁忙的车门上、下客
人数为 12~18 人,计算结果一个停车位所能通过
的最大车辆数为 45 veh/h。显然,站台设置 1 个停
车位是不能够满足 BRT 停靠要求。因此,笋岗路
乘客进出站、购票及侯车的需求,同时还受公交运
营模式和售票方式影响。快速公交通常情况下都
是采用站外售票方式,停靠站一般设计成封闭式
或半封闭式。深圳市笋岗路快速公交车设计为路
中式、物理分隔的专用车道,采用全自动售检验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