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 中国要做好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标题:【】中国要做好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参与讨论推荐收藏

作者:★无边界瞭望站★于 2006-01-01 14:42:32.0 发表来自:发送短消息

12月30日,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和《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做客新华网,就中国国防战略与网友展开交流和对话。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如果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比如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美军的空中侦查贴我们非常近,不用进入你的领空,就可以对你的国土进行拍照、搜集电子信号等。所以今天仅仅防卫领空已经无法有效维护我们的安全,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完成空军的转型,核心就是为了维护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安全。我们最近演习非常多了,我们最近和印度、巴基斯坦、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在东海举行过海上联合反恐、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等,在这样大的范围内完成非传统领域的多国军事行动,制空权也非常重要,我们现在讲没有制空权,连制海权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空军必须从国土防卫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空军从防卫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要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武器装备问题,以及空军官兵的思想问题,以及训练的体制、效果等。你觉得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空军来说,哪个是制约性最大的问题?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要向攻防兼备型的作战转变,首先从武器装备来看不够,从作战指挥者来看,能力也不够。现在所谓第三代战斗机、第四代战斗机必须具有远程奔袭单独作战的能力,我们现在的空军这方面还很欠缺的。不要说与世界军事强权相比,与周边国家相比,我们的数量还很少。我们的作战机种如果脱离地面引导,单独作战能力还是很差的。这些都是制约我们从国土防空型到攻防兼备型转变最大的制约。比如,从技术层面来看,要求我军必须具有预警机,必须具有空中加油机,必须具有远程的搜索雷达、远程通讯系统,对空军硬件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反过来对空军的软件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就是你的指挥体系。实际上需要全新的硬件和全新的软件,这方面提口号很容易,但是完成军队实质性的转变,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在这方面,美国空军逐渐把空军的作战领域由传统的空域扩展到了宇宙空间,这个转化对未来的空军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这种转化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联合国要求太空非军事化,已经提出明确要求。以飞行动力为飞行基本条件的空中力量极限是3万米。30公里以上,主要借助空气飞行的飞行器很难飞到3万米以上的高空,尤其是10公里以上的高空,基本上是无飞行器的,10公里以上的就应该是国际公共空间,如果美国人把这种作战空域引发到所谓的没有空气支撑的这样的空间,就是外层空间,实际上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而带来很大的问题。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和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一样,还是主张太空非军事化,至于美军向外层空间发展,这是非常危险的。

“光荣孤立”——崛起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军事爱好者比较关心中日、中美、台湾等问题。网友“超越008”:近年来日本对我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特别是军事上步步进行压迫,许多地方已

经到了蛮不讲理的地步。请问在这种言论威胁下,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我觉得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遭到周边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置疑,甚至是实质的围堵,这是不奇怪的。英国以前有一种的“光荣孤立”的说法讲,一个大国在崛起的过程,孤立一直伴随,因为周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希望你崛起。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在这儿举一个例子,美国当时崛起的时候,别人也给美国造了很多麻烦,比如英国歪曲它、诋毁它。当时英国人写了一本书说,在美国连续生活三代,个子要变矮,在美国种东西种得越多,东西越小。当时美国富兰克林作为科学家,为了击破英国人妖魔化美国的这种说法,专门带了几个美国人到英国去,就让写这本书的作者也参加了会议,看看他们在美国已经生活了三代、四代了,个子都很高大。后来突然发现整个会场中,个子最矮的是写书的那个英国人。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在今天遭到这种围堵没什么可奇怪的,美国人对我们加以限制,日本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小泉的强硬态度,我觉得这些都不奇怪。在所有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对中国高速发展的不满。我们怎么找出措施应对?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中日打不起来,打起来也不会再重现甲午海战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网友“阿节”:中日关系进退不是,如何解现在的僵局?“VBXYC1667”:日本对中国、韩国这些亚洲国家很不友好,日本从法理到军事,样样都在准备战争,我们刚刚经历发展,可能就要面临第二次战争吗?我们的军队有准备吗?人民有准备吗?有人认为真正对中国构成威胁的是邻国日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甚至有网友提出,我们的少儿频道是不是多播出点抗日战争的作品?中日之间终究有一战,只是迟早的问题?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中日关系是发展带来的问题。日本不由自主产生一种念头就是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是日本近期作出的选择。日本有傍大款的心理,靠着美国,加入日美安保条约。对付这样的局面,我们首先要建立自己的信心,一个是我们今天的经济总量已经是日本的一半了,在发展下一段,只要能保持这样的持续和平发展,中日经济差距会迅速缩小。第二,我们还要看到,日本的经济总量,尤其是日本的技术力量,仍然是非常强的。我们不能不理性的说日本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在今天还要讲,日本仍然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日本技术的先进。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日本的凝聚力。对我们来说,抗战的时候出了多少汉奸,国人自己出了多少问题。日本人里面出了几个被称为日奸的人非常少,日本人的民族凝聚力非常强,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哪怕你对日本有再大的不满意,这也是我们要承认的事实。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从我们的方面来看,光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行,我们当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但还要看我们的不足。今天只要我们打定主意一门心思发展,当然在发展过程之中,也要建立强大的武装力量,中日关系肯定要经过一个波折期。实际上日

本最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与中国对抗对日本利益大还是与中国合作对日本利益大。我想日本政治家也好还是日本人民也好,一定会作出符合日本利益的选择,最终他们会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比与中国对抗利益大。这种东西,最终有赖于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力,我们的国防力,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1999年我们的大使馆被炸后,***同志讲三个“力”,“经济力、国防力、民族凝聚力”,三力并举,肯定能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实际上说到美日关系,美国过去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对日本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力,而日本如果要抛弃战后的和平宪法等等一系列东西,最后这个缰绳是捏在美国人手里的。这里面就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那美国对这个问题会怎么处理?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中国是战略的鼻祖,孙子提出的妙算是最早的战略观念。美国人的战略观念也是玩得非常深的。比如在亚洲的博弈里面,明显利用日本制约中国,它利用日本,放纵日本建立自卫队,由自卫队到自卫军,同时修改宪法。但是美国利用日本是有限度的。首先绝对不允许日本实现核武装。第二,绝对不准日本脱离美日安保条约的控制。因为从一个更长远的眼光来看,中国从来没有对美国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世界上包括德国法西斯都没有对美国造成伤害,世界上唯一对美国造成最大伤害的就是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人唯一用***轰炸的国家就是日本。这个国家如果掌握了***,美国人担心的首要问题不是说日本掌握了***对亚洲国家形成什么威胁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它自己的利益,所以日本绝对不能核武装。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日本玩的战略,既要日本有足够的力量制约中国、摆平中国,但是日本的力量也不能强大到对美国造成威胁。玩到最后就像很多美国政治家讲的,现在亚洲已经形成一个印象,美国正在利用日本制约中国,这给亚洲国家造成非常不好的印象。亚洲要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诱惑力的地区,而美国正在破坏。现在已经引起亚洲许多国家的不满。日本在二战问题上并没有明确的表态,日本在亚洲并不是名声非常好的国家,美国跟日本交往,也会给它在亚洲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要拉开一定的距离,以显示美国还是承认亚洲大多数国家利益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非常成功的一面,我们跟亚洲大多数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营造我们国家有利的战略地位,这对我们国家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有一位网友问我一个问题,就是在您的印象中,金一南是什么样子?在我的印象当中,金一南是什么样子呢?首先这个人是充满***的人,对国家、对军队、对民族是充满***的人。然后我告诉大家,他是极为刻苦的人。金一南英语相当棒,出国时不用翻译。他的英语是怎么开始学出来的呢?35岁开始学,是跟着广播英语学出来的。我到他的办公室,他敲着电脑,电视播放着英文频道,广播也是播放着英文广播。我建议大家看他两本书,一本是《军人生来为战胜》,这本书充分体现了他的***和理性相结合的特点。另外一本书,名字叫《狂飙歌》,读完这本书,你对中日关系、中国***与国民党的关系,对我们党早期的那一段历史、对长征都会有深刻的了解。网友“疤瘌离爸爸114”问,如果现在中日发生战争,中国能胜吗?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首先这位网友提到中日一战,有一位美国人说过一句话非常有道理,预测未来是危险的,?会有这一战?从近期来看,从中日两国来看,中日一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从今天的中国和日本来说,吵架归吵架,但是最终都能够发现互相之间,就像我前面讲到的,日本最终能够发现,与中国搞好关系对日本利益最大。可以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真的出现中日一战,网友们也不必担心,绝对不会出现日本一边倒的情

况。很多网友担心会不会甲午战争再现?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已经是一去不返了,不能再用工业化的军事技术来衡量现在的作战。我们现在军队的建设正在补以前多年的欠帐,但能够让网友放心的,就是如果说真的出现这种最坏的结局也不会再现所谓甲午战争的场面,大家一定要注意,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今天跟过去的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台湾大棋局:中美是“棋手”日本往前靠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台湾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了。台湾是一个大棋盘,是一个棋局,包括陈水扁也只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而已。台湾的棋局真正的棋手是中国和美国。美国下这盘棋下了半个世纪,越下这盘棋越是鸡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下到一定程度,美国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清楚发现,陈水扁这个棋子要把棋手给牵起来,转变到发展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美方非常担心。美方认识到棋子要操纵棋手,这时候美方表现出非常大的愤怒。2003年到2004年,布什对陈水扁的指责基本上来源于这种概念。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现在棋局,美国人觉得这盘棋下的很长了,对美国的实质意义并不像原来设想的那么大。现在有这么一个趋势,美方正在逐步淡化台湾问题。在台湾的美国机构讲,现在要严防美国把台湾问题边缘化。我觉得美国人越来越认识到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利益。说到台湾问题,我们看到出现另外几种情况,当美国人觉得这盘棋越下越没有味道的时候,尤其是连宋访问大陆之后,台湾的军购案迟迟不能通过,美国人觉得这盘棋下得越来越没有意思。现在出现新的人、新的力量妄图扮演一个新的棋手,就是日本,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未来的台湾问题,在台湾问题的背后,今后要加以关注的不仅是美国问题,还要关注日本介入的问题。美国正在犹豫不决或者稍稍往后退的时候,日本力量正在悄悄的往前进,这是我们需要加以警惕的。

军迷关注热点:我军的海军、潜艇和航母发展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不管是讲到日本问题还是台湾问题,都涉及到海洋。所以很多网友也很关心我们的海军建设。网友“战术”:将来的资源很多都会在海上开采,陆地上的资源将会枯竭,所以要大力发展海军,不发展的将会受到欺负。一个国家的海军力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是不是应该加快海军的建设,增加投入。这样一来可以保护远洋资源,另外可以保护我们的海上运输线。网友“WGYFS2”:我们要大力发展远洋海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欺负。我们就这个话题转过来,您给我们谈谈网友提出这些相关海军的问题。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我觉得网友们说得非常对,但是反过来看,一定要记住鲁迅先生讲的一句话,如果一个民族只注重一种气,而不注重一种力,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力,我们说海上力量就是一个民族的力量。而发展海上力量是发展所有力量中周期最长的、投入最大的。海上力量的发展是难度最大的。比如陆军,几辆坦克、几辆步战车就能形

成战斗力。空军几架歼击机也能形成战斗力,而海军就要复杂得多,美国海军往往是几百人才能形成战斗力。比如美国的航空母舰,几千人才能形成完整的战斗力。一个国家建设海军投入最高、难度最大、周期最长。所以提出发展强大的海军,口号是很容易的,但是真正做起来非常难。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国50年了,我们海军所拥有的力量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政治地位不相称,这里面就有国防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海军投入巨大,没有综合国力的增强,单独发展海军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近期海军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也是与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国力增强分不开的。还要讲一点就是我们国家工业基础的长期薄弱,我们千万不要忘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全国钢产量才16万吨,当时洋火、洋油、洋钉都是“洋”的,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给我们后来发展现代化装备造成很大的制约。当然海军是技术密集型的,包括机械加工设备,我们的原材料,我们的热处理,我们各种各样的加工工艺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个国家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它的前提是什么呢?一个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拥有强大的海军是不可能的。而且像中国这种大国,靠购买永远不可能买来现代化。我们可以借鉴外军的先进经验,可以买来有限的军舰、潜艇,借鉴人家的现代化经验,但最终发展一个强大的海军必须立足于我们自己。建设海军,发展海军,说说容易,发展很难。但是中华民族必须做长期准备,我们必须要有相当长的阶段使我们海军的发展与国家的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匹配,现在是不匹配。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网友“战鼠”问,对中国的99式坦克、093、094潜艇,能给评论一下吗?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美国人现在要搞一个《中国潜艇报告》,为什么呢?他认为中国的潜艇对它形成非常大的威胁,其中就有093、094,094被认为是中国的战略导弹潜艇。093被认为是中国发射常规导弹的核动力攻击潜艇。美方的观点,认为这两种武器都对美方形成很大的威胁。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山上的草”问:我们中国对制造、拥有和航空母舰的自我防卫到底有没有信心?如果有,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航空母舰?如果没有,那对付敌人的航空母舰,我们有没有把握?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大家呼吁航空母舰很长时间了。航空母舰牵扯到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举一个例子,比如航空母舰的蒸气弹射装置,英国1950年搞出来的专利。因为现代飞机,像二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在航空母舰甲板上直接起飞,蒸气飞机需要蒸气弹射装置。英国1950年搞出来专利,我们一直到几十年之后才明白蒸气弹射装置的原理。加速蒸气弹射装置的液压作动桶、曲轴加工的程度、加工的精度,工作母机和原材料、热处理,涉及到一系列问题,这就涉及到工业基础的问题。在讲到航空母舰千万不要忘记中国是一个长期的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你想拥有航空母舰,主观意志是一方面,你拥有它之后,战斗力还是一方面。即使我们拥有一艘航空母舰,要形成战斗力起码要有两艘航空母舰。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航空母舰是不是中国未来得发展趋向?广大网友可以进行这样的讨论,我们今天要考虑的就是工业生产能力对我们的限制。那位网友提出来的,我们生产出来,还要保护它。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时都是优先要考虑

的问题。这是发展航空母舰给我们带来的制约条件,你发展一个什么武器,首先要考虑它给你带来的制约。

只有做好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才能控制局部战争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军人生来为战胜”:金教授在多篇文章中论述过,美军通过朝鲜战争等等对中国军队比较尊重。问题是,被美军所尊重的那些优良传统或素质,在今日中国军队有多大程度的继承和发展?此外,战争形态的改变,使得当年那些中国军队足以自豪的东西还有多大用处?今后我们靠什么来让人家尊重?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中国军人的历史地位就是要给今天的军人提供警示作用,不要忘记我们的老本在哪里。我们在美国访问,每每看到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的尊重,你能感受到我们的军人是站在前一辈的肩膀之上。我们要让后一代军人也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之上,而不能我们的肩膀是一滩稀泥,一踩就塌掉了。我们要发扬前辈这种精神,这才是民族自立的根本。我们当年的优势在今天已经不存在了,这种优势主要是指朝鲜战争,我们有这样一个联盟,苏联给我们提供很多武器,今天这种条件没有了。而且当时在朝鲜战争,我们和美国武器的差别,还是机械化战争年代的差别,在今天进入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看武器差别变得更大了。这些东西都给我们非常大的警醒,促使我们今天只有快马加鞭,只能在今天加速军队的建设。在今天之所以加紧时间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确实会把前辈的老本吃光。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冰冥1”问:打赢高技术的局部战争,假如战争不能控制在局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大国之间的战争真能把战争控制在局部吗?我们会不会出现被动捱打的情况?如果真的是局部战争,会不会在战后出现冷战?会不会把短痛变成长痛?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西方有一个理论,如果把战争形容一场危机的话,控制危机的能力最根本取决于什么?不是取决于爱好和平的愿望,而是取决于对危机升级的能力。把战争控制在局部的能力最终依赖于什么呢?不是依赖于我只能进行局部战争的能力,而是依赖于我能使战争升级的能力,最根本的能力是使战争升级的能力,这样你才能控制它。你只有做好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才能控制局部战争。我们必须做好全局性的控制,才能实现把战争控制在局部。所有控制能力,最终就是战争升级能力。按照西方危机控制学和战争控制学的理论,通过战争升级给对方造成更大的损害,以至于对方决定不升级,只能是局部的,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战争的规模很可能要失控。

[《世界军事》副总编辑陈虎] 网友“MAODUNNUN”:请金教授做一点预测,就是2006年中日、中美军事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会不会建立一个预警机制?军事问题会不会成为2006年的热点问题?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和平与冲突之间其实有一种很大的间隙,这种间隙就是各国力量的调整。2006年非常明显,继续是??恢复,到了2006年就能够进行一些比2004、2005更加深入的中美军事交往。尤其是今年底,拉姆斯菲尔德第一次到中国进行访问。尤其是今年9月21号,美国的副国务卿提出来中美“共同责任者”的关系,当然这个关系仅限于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不限于军事领域。军事领域,我觉得2006年中美交往空间很大,肯定会有进一步的接触、互相了解的过程。

[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 至于中日,中日关系是不是已经跌入谷底了?我觉得2006年,中日关系在一些问题上,比如东海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下滑。当然会有一个界限,不会出现中日在东西大动干戈的可能性。我刚才说80%对未来的预测都是失败,我们在对未来预测危险在哪儿?就是未来充满了变数。按今天情况来看,中日关系,2006年就跟中美关系一样,仍然在一个可控范围以内。日本在今天也并没有说要完全封闭中国所有的会谈大门,与中国决裂,一意孤行,日本今天也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所以在2006年,中日关系的麻烦程度可能比中美关系相对要大一些,但仍然在可控制范围。这个可控制范围就是依然是我们良好的发展阶段,我们抓紧时间,发展自己,这是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