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
子午流注代表阴阳。子代表阳生、午代表 阴生。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 圆道的运动规律。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 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素问· 生气通天 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 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 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 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 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 常的生命活动。
“流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而言。流指流动,注 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在子午流注中是将人体 的气血循行比喻为水流,在经脉中穿流不息地循 环输注。并用“井、荥、输、经、合”形容其流 动状态。即言水之发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所注 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于泽海,以此表示气 血沿经脉流注的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就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 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 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 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 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 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 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 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 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
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 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 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 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 数。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 晨1时;午为午中。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 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
子午流注与时间医学
子午流注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二、为什么叫子午流注:从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
“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
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纪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
“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
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人天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的体现。
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
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
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
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
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义: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
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
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
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
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四、子午流注的内容:1.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子午流注的概念

子午流注的概念
子午流注是海洋中的一种大规模水平运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它主要发生在大洋中的赤道附近,并且在热带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子午流注的名称来源于其运动方向,即从东向西流动。
子午流注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季风、地转偏向力和热带高压。
季风是子午流注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夏季,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季风系统形成了两个具有差异气压的风系统。
印度洋季风系统形成了强大的东南季风,而太平洋季风系统则形成了强劲的西南季风。
这两个季风系统在夏季交汇的地方,即印度洋西南海域和太平洋东南海域,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
这个低气压带会引起季风气流的汇聚,使得海面上的水体形成了较大的累积量。
与此同时,地转偏向力也是子午流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风在两侧偏离正常走向。
在世界范围内,偏向力使得北半球的风向右侧偏转,而南半球的风向左侧偏转。
在印度洋西南海域和太平洋东南海域,这种偏向力的作用使得季风气流开始沿着赤道向西流动。
最后,热带高压也是子午流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高温天气,赤道附近形成了热带高压区。
通过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从高压区向地转偏向力引导下的低气压区移动,形成大气流的闭合循环。
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海洋也受到了影响,形成了从东向西的子午流注。
总结起来,子午流注是海洋中的一种大规模水平运动,主要发生在大洋中的赤道附近。
它的形成受季风、地转偏向力和热带高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子午流注对于全球气候和海洋环流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海洋资源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

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一、背景介绍在工程领域中,子午流注是一种常用的液体输送方式。
子午流注的特点是液体顺着管道流动,而不会发生倒流。
为了使液体能够顺利流注,需要采取一定的口诀和记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巧妙的记忆方法,即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种口诀巧记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子午流注。
二、子午流注的基本原理在子午流注中,液体通过管道流动的原理可以用下面的几个关键点来概括:1.子午流注是一种单向流动,液体只能向管道的一个方向流动。
2.液体流动的方向取决于管道内部的压力差,即从高压向低压流动。
3.管道的形状和材料对子午流注起到重要的影响。
三、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为了方便记忆和应用子午流注的原理,我们创造了一种口诀巧记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1.子:代表子午流注是一种单向的流动方式,液体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
2.午:代表液体流动的方向必须是从高压向低压流动。
3.流:代表子午流注是一种利用流体动力的输送方式。
4.注:代表子午流注是一种通过管道注入或排出液体的方式。
通过记忆和应用以上的关键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子午流注的原理。
四、子午流注的应用领域子午流注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水力工程:子午流注在水利工程中常用于输送水和控制水的流动方向。
2.石油工程:子午流注在石油工程中用于输送原油和石油产品。
3.化工工程:子午流注在化工工程中常用于输送化学液体和药品。
4.建筑工程:子午流注在建筑工程中用于输送水和混凝土等材料。
通过理解和掌握子午流注的原理和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工程中液体输送的问题,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五、结论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帮助记忆和应用子午流注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学习和掌握口诀巧记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子午流注,解决工程中液体输送的问题。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和掌握子午流注有所帮助,并在实际工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编辑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
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
目录1基本概念2原理3古书注解4定穴歌5时刻与健康6发展历程7证明1基本概念编辑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
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
2原理编辑有人以为开穴的原因是因为营气和卫气恰在同一点上相遇,这一点上的穴就开了,这是大谬。
要知道营卫之气在人体各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经说:“营卫之气一日夜分别运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复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这样一算,岂不是每天营卫之气都有碰头的机会了么?再仔细一算它们碰头的机会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时,五十除于二十四得二,那就是营卫之气在同一点相遇有两次,如此说来,不是每天同一经穴要有两次开穴,而且天天都一样么这种理论如何站得住脚其实他是把“开”字误解做“开放”的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
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于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克,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
中医养生之子午流注

22
有些人不吃早餐,危害很多:
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 不吃早餐,脑细胞供养不足,人体出现疲 惫,易睡,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低下的症状。 易使人情绪低落,脾气急躁,影响工作效率和 人际关系。易患胆结石及心脑血管疾病,不吃 早餐的人胆固醇比吃早餐的人要高33%左右,
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淡为主,还要注意少食,喝粥就是晚饭 的最佳选择! 在长寿之乡的江苏如皋,当地的老人
们有个独特的饮食习惯,就是“两粥一
饭”。在如皋的百岁老人中,有74%都是每
天晚饭吃粥。
37
专家研究分析,吃粥,可以防止肥胖, 可以减少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率,可以健
脾养胃、促进睡眠、培补人体元气、延年益
寿!
比如: 糯米粥,保养脾肾; 绿豆粉,退心火去肝郁,健脾胃; 地瓜粥,养益脾胃, 赤小豆粥,消热利尿,止渴。
23
辰时胃经当令,不吃早餐,胃得不到营养供应,易患胃 肠病。
诱发便秘,因为长期不吃早餐,可造成胃肠道反
射失调,产生便秘。 慢性病可上身,因为不吃早餐,易引发酸性体质,引发 慢性病。
24
3、辰时养生,早上吃姜,胜过参汤。
辰时胃经当令,胃中之气有待生发,
而姜有生发之性,吃点姜可以健胃温脾,
并且生姜中的挥发物质可加快血液循环,
态。如果卯时总喜欢睡懒觉,人的大脑 皮质抑制久了,会造成人体生物钟的混 乱、失调,使大脑功能发生障碍,造成 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
17
其三、不利于身体素质的增强!
其四、长期睡懒觉的人容易导致疾
病的发生!
睡眠时间过久,对肌肉、关节和泌
尿系统都不利。
18
3、卯时锻炼,具有开关效应。
• 卯时户外晨练,是一天活动的首次启动,是 一天活力之源,具有“开关效应”。适当晨 练可使人全天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协调内 分泌,并有减少焦虑,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 但晨练要有度,微汗即可。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最佳治疗的疾病参考
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失眠、 扭伤、手脚麻木、头痛 神经衰弱、脂肪肝(戴激光表)、白内障、 眼疾、心肌梗塞(戴激光表) 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戴激光表)、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便秘、痔疮、脱肛、气管炎、牙疼、 高血压、鼻炎、咽炎 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肠炎、 腹泻、腹胀、偏瘫 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质增生、月经不调 、气管炎、哮喘、静脉曲张、皮肤病(神经性皮炎) 胸闷、心肌缺血(戴激光表)、神经衰弱、 高血压、头痛 便秘、高血压、糖尿病、肩周炎、牙痛、 面肌痉挛、头痛、三叉神经痛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妇科病、遗尿 腰痛、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前列腺病、妇科病、阳痿、 耳鸣耳聋、中风偏瘫、足跟痛、下肢静脉曲张 心脏的各类疾病(调内关,戴激光表),手脚麻木,高血 压、糖尿病、白内障、乳腺炎、乳腺增生、高血脂 风湿病、肠胃功能差、气管炎、胸闷、乳腺增生、牙痛
子午流注与最佳治疗时间
子午流注理论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络,并与人体 脏腑的气血运行互相结合,当其中一条经络在相应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达到气血最旺盛 时,治疗效果也就是最好的,以下就是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经络运行时间
子时(晚上23点-凌晨1点) 足少阳胆经最旺盛 丑时(凌晨1点-凌晨3点) 足厥阴肝经最旺盛 寅时(凌晨3点-凌晨5点) 手太阴肺经最旺盛 卯时(5点-7点) 手阳明大肠经最旺盛 辰时(7点-9点) 足阳明胃经最旺盛 巳时(9点-11点) 足太阴脾经最旺盛 午时(11点-13点) 手少阴心经最旺盛 未时(13点-15点) 手太阳小肠经最旺盛 申时(15点-17点) 足太阳膀胱经最旺盛 酉时(17点-19点) 足少阴肾经最旺盛 戌时(19点-21点) 手厥阴心包经最旺盛 亥时(21点-23点) 手少阳三焦经最旺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 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素问·刺法论》已经有待时取穴的经验 :"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 火相火,当刺包络之荥……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 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 足少阴之合,"《灵枢·本输》应用了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的五 行刚柔原则。《难经》对"阴井木、阳井金"做了具体全面的阐述。再如 ,《灵枢·卫气行篇》认为,"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 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
❖ 流注,从字面上看是为流动转注,比喻自然界江 河湖海水流的汇合和往返不息,也包含宇宙万物的 随时变化。中医学将人体气血循环比作水流,用以 阐明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过程。
子午流注的意义
❖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记述年、月、日、时。子是地支的第一数 ,午是地支的第七数。子午合用具有时辰、阴阳、方位的含 义。子午是日夜年份的两个起点。从时辰看,一天十二时辰 ,子时是夜半,午时是中午;一年中,子是农历十一月,为 冬至节所在,午是农历五月,是夏至节所在。子时为阴之极 ,阴极生阳,故半夜子时后即一阳初生;午时是阳之极,午 时后即一阴初生。流注意为流水输注,比喻人体气血运行输 注经脉腧穴的时辰。这种流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与季节 日月时辰变化紧密相关。《灵枢·卫气行》认为,“岁有十 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因此,子午流注 是指古代医家观察天地、日月、阴阳、四季变化对人体的影 响,用人与天地相应观点,运用"择时选穴"进行针刺治疗的 方法。
卯时:5:00~7:00
大肠经络最旺盛“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
液布满全身,紧接 着促进大肠进入兴 奋状态,完成吸收 食物中水份和排除 渣滓的过程。
辰时:7:00~9:00
胃经络最旺盛。 人在此时吃早餐 最容易消化。否 则胃火过盛,嘴 唇干,重则唇裂 或生疮。
巳时:9:00~11:00
三焦经络最旺盛。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 ,具有主持诸气、疏通 水道的作用。三焦通百 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 ,百脉可休养生息,对 身体十分有益。
从亥时(21:00)开始到寅时(5:00)结束,是人体细胞休 养生息、推陈除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转到背 向太阳的一面,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 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眠多的婴儿长得 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 理。运用子午流注要注意时差问题。例如:中国用 的是北京时间,太阳在北京天空正上方是北京时间 12:00整。在北京以外的地区,使用北京时间要计 算时差。人体经脉的兴衰与太阳和地球位置的变化 有关,太阳在居住地的天空正上方时,人的心经最 旺。这个时辰是午时,此时辰胆经处于封闭状态, 固此时调理肝胆效果不佳。
肾经络最旺盛。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 之精,肾为先天之本”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 排毒,肾在酉时进入 贮藏精华的阶段
戌时:19:00~21:00
心包经络最旺盛。 “心包为心之外膜, 附有脉络,气血通行 之道。邪不能容,容 之心伤” 。心包是心 的保护组织,又是气 血通道。
亥时:21:00~23:00
此时脾经络最旺盛 “脾主运化,主统血” 是消 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 又是人体 血液的统领,“脾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 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 质好,所以嘴唇红润。唇 白标志血气不足,唇紫标 志寒入脾经。
午时:11:00~13:00
此时心经络最旺盛。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 。心气推 动血液运行,养神、养 气、养筋。人在午时能 睡片刻,对养心大有好 处,可使下午至晚上精 力充沛。
,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三阳 ,必候其气在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标幽赋》说,"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候气刺穴可以估计 疾病的治愈时期,更能据气的虚实施以补泻手法,运用针灸达到治病的 目的。
❖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 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 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 有兴有衰。 近代兴起的“生物钟”理论和子
午流注两者有相似之处,因而引起国内外学 者的研究兴趣,发表了为数可观的专论和专 著。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辰表
经脉
时辰 时间 经脉 时辰 时间
胆
肝
肺
大肠
胃
脾
子 23-1 心 午 11-13
丑 1-3 小肠 未 13-15
寅 3-5 膀胱 申 15-17
卯 5-7 肾 酉 17-12013年12月
子午流注的定义
❖ 子午,代表时间。十二时辰中,子为夜半为由阴转 阳之时,午为日中为由阳转阴之刻。《针灸大全》 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午时一刻,乃一阴 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可知子午是阴 阳转化的起始和界限。《灵枢?卫气行》曰:“岁 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说明子午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具有广泛的意义 。
肝经络最旺盛。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 动要靠肝血支持,血液的 新陈代谢在此时完成。中 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 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 睡者,面色青灰、黄,次 日困倦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00~5:00
肺经络最旺盛。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 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 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 过肺送往全身。所以, 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 力充沛。
未时:13:00~15:00
小肠经络最旺盛。 小肠分清浊,把水 归入膀胱,糟粕送 入大肠,精华上输 送至脾。小肠经在 未时对人体一天的 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00~17:00
膀胱经络最旺盛。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 液,水液排出体外 ,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 致膀胱咳,且咳而 遗尿。
酉时:17:00~19:00
巳 9-11 三焦 亥 21-23
子时:23:00~1:00
胆嚢经络最旺盛。 中医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
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人若在子时前入睡
,胆汁方能完成新陈代谢,晨醒后气色红润 , 反之则青白,胆汁无法代谢而变浓结晶。
丑时:1: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