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金融学硕考研:过来人经验详谈doc
考上厦大金融专业的经验谈

考上厦大金融专业的经验谈考研经验谈--------一位考上厦大金融专业的师兄和师姐谈因为感觉自己考研过程还算顺利,决定把自己考上厦大金融的经验贴上来,希望大家在追求梦想时能少走弯路。
首先谈谈信念的问题。
你能不能考上厦大金融,决定因素不在于你看了多少资料,上了多少辅导班,看了多少考研经验。
在于你到底有多想上厦大金融,在于你能不能在考研过程中坚定地维持这个信念。
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考研的信念在我认识的考研一行人中是最强大的。
我非常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四年来如行尸走肉一般,混得非常难受。
金融是我热爱的行业,厦大是我无限向往的学校,考研对我而言就是一个分水岭,考上了我就可以大步走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考不上也许就得在现在这个行业死撑,直到我老去。
因此,考研期间我没去找任何实习,减少了用在兴趣上的时间。
每天平均八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周只有周六一天休息,一直从去年三月坚持到今年一月。
在信念面前,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去研究考厦大金融的难度了。
我了解的所有信息就是厦大是竞争最激烈的学校之一,厦大金融系一共招80人,往年复试分数线在375左右。
我没有再去寻找更精确的信息了,我没有研究80个名额里到底有多少是统招的,有没有大小年情况。
因为,我要的只是厦大的一个名额,多余的人数与我无关;我要的是能稳进厦大,分数线我也不太看重。
在这种一定要高分考过的信念之下,我对自己设定了比较高的要求。
说完了最重要的信念,现在来说说各科的学习方法。
考研的最高战术指导就是做熟做透,至于其它的什么时间安排,资料选择都是浮云,由个人偏好决定。
下面分科说明。
专业课:宏观微观是复习前期我花了最多时间的科目,因为自己从未学过。
我在学这两门课时主要就是看课本,反复地看,看了三四遍,掌握知识点的脉络,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深入研究各个理论,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每一个理论的假设,推导过程(图形推导,公式推导,文字推导),结论以及模型局限性,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与同一理论的其它模型的比较。
厦门大学金融专硕考研难度分析及就业

厦门大学金融专硕考研难度分析及就业编辑:凯程金融考研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入选“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珠峰计划”、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一厦门大学金融系厦门大学于1921年在商学部设银行科,1928年正式设立“银行学系”,迄今已有80年多年的办学历史。
除了国内学术界、政界和金融界外,厦大金融学的毕业生遍布东南亚商务部门和金融界,有的成为院校的著名专家教授。
本学科点在东南亚,尤其在南洋地区享有盛誉。
本学科点是中国东南沿海和经济特区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金融学科(全国排序第三位),对该地区的金融教学与科研具有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可辐射台港澳和东南亚,区位优势相当明显!本学科点在1983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点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和保险学三个专业,涵盖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领域。
在高层次教学科研的带动下,本学科教学与改革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以张亦春教授为总召集人的九院校教育部重点项目“金融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学科点有稳定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关系。
先后与美国的康耐尔大学和加州大学、加拿大的达尔豪西大学和圣玛丽大学、法国巴黎商学院、日本东京大学、中央大学商学部等建立了院系际关系,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
2019年厦门大学经济学考研初试经验+复试经验贴验

2019年厦门大学经济学考研初试经验+复试经验贴专业课介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以及王亚楠研究院所有的经济学类学术型硕士的专业课报考科目都是806宏微观经济学,参考书目是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两本书很大很厚,知识点繁杂,厦大806出题量很大,在考场上经常有写不完的情况出现,但是仔细研究真题就会发现厦大有自己的出题风格和常考知识点,认真准备、重点记忆就好。
同时厦门大学806宏微观压分很严重,以2018年考研为例,在数学这样难的情况下专业课压分也那么严重,普遍学生都是90+的分数,以至于厦大往年不变的360分复试线降到了345分,因此我们更需要好好准备专业课的学习。
参考书目: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曼昆《宏观经济学》金圣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初试经验:到5、6月份就可以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了,这时候开始先把两本参考书刷一遍,外国人写的书再翻译成中文,特点就是废话很多,所以要求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把干货提取出来,只保留有用的地方做笔记,书上的例子什么的都要看,一字不落的刷完一边的同时自己的知识梳理笔记就做完了,第二遍就可以直接看和记忆自己的知识梳理笔记,不用看那两本大厚书了。
在看自己笔记的同时做课后习题,答案参考金圣才的《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
一个人自学我觉得能力有限,最后报了个辅导班,我是报得新祥旭的一对一。
针对性比较强一些,老师很好,对我停供的帮助也很大,需要可以加卫:chentaoge123针对课后习题,要尽量先有自己的思路,再参考金圣才的答案总结出自己的答案来,之后背下来,最后要做到看到题目就能在纸上写下答案来的程度,因为厦大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出现在考卷上所以课后习题很重要。
这样就是一轮一轮的反复背诵笔记和课后习题,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可以答试卷的程度的时候就要开始模拟考场了,时间可以安排在晚上,模拟整份真题,答完之后参考答案打出分数。
真题可以一周做一套,其他的时间用来背笔记、课后习题和真题里的题目,可以自己总结下真题里出过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针对每类题目总结下答题的技巧,名词解释和简答要有图画图、有例子举例子、有公式写公式,论述题先写原理再论述分析,计算题不能只写公式和答案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学原理分析。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2年复试情况之过来人的复试经验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复试情况之过来人的复试经验我是经济学院计统系的,根据我今年的复试经历,给大家提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为今年考试完感觉很糟,所以复试也没怎么好好准备,导致复试成绩很不理想,不过最后还是上了,可能有些运气的成分吧。
我记得今年是2月23号出的初试成绩吧,因为厦大向来效率比较低一些,所以成绩公布也会到最后,一般是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里面比较晚的了,希望大家保持耐心。
复试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我去年根本都不知道有听力这一项,只是最后到学校去报道辅导员才告诉我明天有听力,结果当晚就听了一晚的中央9英文频道。
这是长久积累的结果,所以还是希望大家有空多练练听力,每天不用时间太长,但要天天练习吧。
听力就是在语音教室里面,感觉和四六级的听力差不多,也是20道题,难度和六级差不多吧。
第二部分就是专业课面试了,一般是让你抽三道题,选择回答其中的两道,题也不是很难,大家还是准备一些和专业密切相关的东西,到时候就有把握了,我记得我去年抽到了求什么期望方差的题,很基本的。
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复试时一定要诚实一些,不要不懂装懂,因为那些老师都是很权威的,他很容易就知道你是编的还是什么,即使你不会就诚实的说你不会,那老师也不会为难你的,还能给面试老师六个好印象。
第三部分就是专业课笔试,我去年这个准备的很不充分,以为只是过过形式,谁知道一到考场傻了,题很多,还有很多计算题,感觉不是很简单,不过大概都是指定参考书上的内容,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认真的看看指定的参考书,题目一般都在上面。
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想蒙混过关,到考场就知道自己复习的怎么样了。
第四部分就是英语口语面试了,去年以为口语面试就是做个英文的自我介绍就完了,谁知道根本就用不上,那老师上来就用英语问你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专业刁钻,比如用英文问你你大学里面都学过什么专业课,内容是什么等等,还有你专业里面的一些基础问题,我当时觉得挺难的。
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专业英语,一些本专业最基本的英文说法什么的一定要知道,口语当然也要标准一些,让面试的老师能听得懂。
厦大金融硕士就业感受

厦大金融硕士就业感受
作为一名厦门大学金融硕士毕业生,我对就业有着深刻的感受。
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以及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对于职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在学校期间,我学习了很多金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非常有帮助。
例如,我学习了投资组合理论、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等等。
这些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掌握风险管理技巧,更好地规划个人职业发展。
其次,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对于职业发展也非常重要。
在金融机构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身边的同事都非常出色,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因此,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需要有出色的能力和素质。
在学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在职业生涯中给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最后,就业需要有一定的规划和准备。
在职业生涯中,我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及相应的规划和准备。
在学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和实践活动,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这些准备和规划使我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厦门大学金融硕士就业感受是美好的。
在学校期间,我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也对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就业需要有一定的规划和准备,这些准备和规划可
以帮助自己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和机遇。
厦大考研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考研经验一、经济学院简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渊源于1921年建校初期的商学部。
1949年以后,在厦门大学前校长、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的带领和精心培育下,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1982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厦门大学经济系升格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这是中国大陆重点综合性大学建立的第一所经济学院。
20多年来,该院一直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基地之一。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是厦门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
现有经济学系、计划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等8个教学科研单位,并设有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还拥有1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11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专业,25个博士专业。
2004年,成立了“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为加强和提升现有优势学科的水准,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规范化、国际化,形成一个与国际紧密接轨的新型学术研究机制,厦门大学于2005年6月成立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The Wang Yanan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conomics ,WISE),负责“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创新基地建设。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其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国际贸易学、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也具有较强实力。
二、经济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统考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③303数学三④④806宏、微观经济学三、806宏、微观经济学复习参考书《微观经济学》(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或第五版);《宏观经济学》(美)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或第五版);四、复习经验,仅供参考首先,我不管你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厦大,选择了经院,我首先欣赏你是一名自我人生道路上的勇士,这条路,很艰难。
新版厦门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
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
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
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
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
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
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
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厦门大学金融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303)数学三和(806)宏、微观经济学参考书目为:1.高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上、下册)(绿色封皮)2.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线性代数》(紫色封皮)3.概率:浙江大学编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蓝色封皮)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一.词汇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
厦门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

1、厦大会不会歧视二本、三本的考生我本科就是二本,几乎是复试考生中最差的了。
我在决定考厦大时十分担心这一点,在论坛上也看到过部分人吐槽各种所谓的黑幕。
经历过了,才知道有些话并不可信。
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厦大经院不会用有色眼镜看待本科出身一般的考生!复试成绩不佳的人中不乏985/211的考生,高分中也有和我一样本科一般的考生,经院在这一点上还是相对公平的,复试全流程都是比较公开透明。
我想,我们更应当多反思反思自己,有些差距是存在的,但也不能就此妄自菲薄。
记住,每年都有人逆袭,你也可以的!当然,个别院校黑的不反光也是有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2、厦大经院是不是很难考在同层次的院校中,厦大算是比较容易的,特别对于跨考者而言,门槛不高(专业课只考宏微观)。
今年情况反常,往年过院线基本就有的读,而这次院线更多的是个摆设了。
热门专业,比如金融、统计,分数线高达406,竞争确实相当激烈,甚至400+的高分都被刷掉。
主要原因,还是大家都扎堆的缘故,希望大家选择专业时多一些理性(特别是热门专业,有信心的也别怂);而其他专业,例如金砖,分数线只要325 (低于国家线),第一志愿填金砖的可以说捡了个大漏。
今年金砖线会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去年的学费吓人(今年大幅调低了),再加上非全和全日制统一划线,情况特殊。
但2018的情况(学费、分数线)很可能会生变,大家别以为很容易就又都去扎堆报金砖了。
3、专业课参考书目,是否压分,带星号的章节、附录要看吗,要用最新的教材吗厦门大学806宏微观参考书为:曼昆《宏观经济学》和平迪克《微观经济学》两本。
按照专业课分数分布,今年并不存在压分这一说。
一些年份试卷难度大,分数低一些很正常,即使压分了,改卷尺度都是统一的,不用太担心。
宏微观中,带星号的章节、附录也曾考到过(比如名词解释:显示偏好),因此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一定要看看,时间不够可以略看、关注重点就好。
教材在不断更新,但版本迭代需要时间,而且各版本的差别并不会那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金融学硕考研:过来人经验详谈先自我介绍下吧。
本科在一所财经院校学会计,考研算是稍微跨了一下专业,选择的厦大经院的金融学硕。
对于专业的选择,已经不知道被别人问了多少次为什么不选会计要选金融,包括在复试时的英面和中面都分别被问到。
关于这个问题,由于距离当初时间有些久了,其中的原因连我自己都有些模糊。
对于会计,其实我还是很喜欢的,但是觉得要在研究生继续学个两三年,说不定我就会对它厌烦了;另外,也确实是因为自己对金融领域比较感兴趣,但是我所谓的兴趣其实并没有促使我在本科阶段来个双学位,也没有特意修过太多金融方面的课程,所以觉得自己对于金融这块还处于“初恋”阶段。
最开始决定考金融,好像还是因为我哥的一句话“本科学会计,研究生学金融,这不挺好的嘛!”然后,我就开始囤积复习需要的书,开始我的跨考历程了。
考研的成绩之前在酱菜君的晒分贴中晒过了,政治74,英语75,数学144,宏微观123,总分416。
下面按照时间的顺序,讲一讲我的复试安排吧。
我的复习阶段大概有以下几个:一.大三下学期,暑假之前我大三下学期课还是挺多的,所以不能够每天都有很多整体的时间集中复习。
这一学期,我的复习主要是在数学,兼顾了英语和专业课,政治完全没有了解过。
1.数学这个阶段的数学重点肯定是基础,打基础肯定就离不开教材了。
不管你大学期间数学学得有多好或是多不好,都应该认认真真的把教材系统的学习一遍。
而数学当中最难也是分值最重的部分毫无疑问是高数了。
我的数学复习其实只有高数是认真的看过教材,线代和概率看了一些没坚持下去,就直接用的复习全书(这个后面再说)。
这个阶段,我就只用了同济版的高数教材+习题解答。
根据复习时间的多少以及自己的复习速度,每天给自己定下复习的任务,比如今天看几节内容并且做几节的习题,正常来讲,在暑假之前是能够看完书的。
看书的过程中,切忌马虎,但也不要死磕,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一时间明白不了,这时候我习惯先做好标记,等到过一段时间或是看书看到后面部分的时候说不定就有所理解了,当然,前提是你得对于自己的问题印象比较深刻。
书中例题的解答过程和一些证明过程都应该仔细看看,有一些不一定是直接考你用它的步骤去证明,但是它的证明技巧和思维确实可以借鉴。
教材中的习题没话说,肯定需要认真做,但是认真做不意味着你专门拿出一张干净的作业纸,一步一步的写出解答过程。
我的原则是看到题目之后在脑子里过它的解答过程,同时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步骤和进行计算。
对于参考答案的应用,我是计算题看结果,结果正确一般不看步骤;证明题不管会不会都看看解答,不会的认真看,会的就快速看证明中用的主要定理,顺带瞟两眼书写结构。
2.英语首先说明下,不管是从考研的英语成绩还是我自己的感受来讲,我都觉得自己的英语复习不算好,我的单词一遍都没有背完,真题还有两套没有看过,写作在最后一个月开始让我真的突破不了瓶颈,但是也不能否定我对英语也确实是用了心去复习的。
这个阶段我只是背英语单词,有空就看点英语报刊什么的。
后来觉得背单词着实无趣,就到图书馆借了一本12年的新东方英语阅读训练,算是见识见识了考研英语的阅读模式。
当时不了解4篇文章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做完,便天真的觉得用考四六级的10分钟一篇的速度和做题方法同样适用,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
当时很郁闷,总是做不对,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后来就看了一下新东方范猛讲的如何做阅读,看完后才发现自己的方法不对,就按照他的方法试了试,确实有所进步。
他所讲的方法是70分钟之内做完4篇阅读属于正常,平均一篇15分钟,做题时先浏览问题,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时间、地名、人名等),然后读一读首位段落,大概了解文章想要说什么,再针对每一道题定位到原文中的位置去读文章,对于次要信息略读,重要信息(比如有与问题中关键词同义或重复的词语的句子)就要仔细读,选择答案有一个潜在的原则就是一般是不选跟原文词语重复的选项,这一点跟四六级刚好相反。
恩,总结起来,这阶段就是背单词、阅读练练手。
3.专业课806专业课考宏微观,微观的书较厚,宏观稍微薄一点,并且大多数人都认为微观更更为重要些。
这段时间我只是把微观的教材从头到尾老老实实的看了一遍,因为大二的时候学过宏微观,用的是高鸿业版本,虽然讲的内容比较浅显,但是好歹有些基础吧。
若是完全没有基础的跨考,我觉得可能需要在这一阶段多付出一点了,应该需要在此阶段把宏微观都能够认真学习一遍,打下个基础。
若是之前有经济学基础,个人觉得不用高强度学习,当做温习,为暑假的复习热身吧。
二.暑假期间快进入暑假的时候,数学基础应该打好了,英语阅读也算是见识过了,宏微观的内容也有了了解。
而整个暑假期间,复习强度就需要提高一个水平,但还不至于达到最高强度。
1.数学基础打好了,接下来就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登场了。
不同人对于这本复习全书褒贬不一,但我是比较推荐这一系列的书的(这个系列用了全书、真题、400题)。
数学我报了一个班,暑假的时候有11天的时间都在上数学课,这个课程相当于在我看完教材的基础之上又把内容重头到尾着重的拉了一遍,起着夯实的作用,由于我是比较认真的听课,所以感觉对我帮助很大。
所以如果有报班的同学,别的课我不好说,但是强烈建议数学课都认真的听听;没有报班的同学,可以自己来做这部分的总结工作。
上课期间其实特别累,虽然7点钟基本可以回到学校吃晚饭,但完全没有力气去自习,我们当时都在寝室看韩剧去了……真正开始全心投入到复习全书当中大概是在8月初了,当时也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别人复习全书都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开始看第一遍,心中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也安慰自己按自己的tempo来就行。
在加快复习的速度同时一定要保证质量。
我应该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看第一遍全书,看完之后差不多都开学半个多月了,虽然速度是慢了点,但是感觉复习得很踏实。
总结一下,这个阶段主要是整理基础内容,认真做完复习全书。
2.英语暑假的英语任务主要是做张剑的阅读基础150,每天一个list,做完后改正错题,分析分析错误原因,再通读文章,记一记里面的生词什么的。
3.政治政治我也报了班,但感觉没有什么用,因为我都是睡觉去了。
暑假虽然是上了课,老师把内容都从头到尾念了一遍,但我其实完全没有了解,所以相当于没有开始,其实这个时候政治确实也不用着急。
4.专业课这个阶段,我是每天看一章教材,看完后做一章的笔记,这个被我归为是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这个时候看书应该仔细了,争取把问题都弄懂吧。
第一轮的时候我只看书和做笔记,没有做课后习题。
三.9月下旬—11月上旬1.数学复习全书第一遍看完之后,我歇息了两天,然后又重新开始看第二遍,第二遍的时候对于知识点有重点的看就行,题目还是要再次动笔算一算,尤其是对于第一遍时不会的题目,若是碰到还是不会的题或是觉得很好的题,我用了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收集起来。
如果只是看复习全书多半会觉得有些无聊,我同时看了考研班发的资料《概率统计8讲》《线性代数10讲》(这两本书里面内容错误挺多的,但是题目还挺好,推荐)。
当然,你要知道,我对“看了”的定义是认真的做。
2.英语张剑150做完之后,我就买了他那系列的历年真题,里面只有2004年之后的,我觉得做这个有点早,就先下载了04年之前的真题打印出来了,算是对真题练练手。
我是采取的今天做阅读,明天做翻译和新题型,然后再轮流的方法。
我作文写的较晚,所以在后期的时候觉得很痛苦,建议可以在11月的时候开始动笔写写作文。
早些年的真题做完了之后,就开始做近十年的,先做的几套同样是用上述分模块做的方法,后来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掐表做整套试卷,做到了2010年的真题,留了3套没做。
3.政治这个时候政治大纲差不多也快出来了,我就每天上午看一章大纲解析,在立刻做相应章节的练习题,习题用的是考研班发的《任汝芬序列二》,很多人用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我当时也挺纠结要不要买,但是怀着浪费可耻的心理坚持做的任二,没有买1000,所以也不知道哪个更好,怎么说呢,任二不怎么好,但也不差吧!大纲解析和习题都走了一遍之后,我就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选择部分。
对于做题,想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最好能够把每道题的知识点都再次定位到书里面去,看一看相应的内容,对于做错的尤其要重视。
4.专业课我感觉专业课有点像是车轮战,看完一遍之后再继续另外一遍。
先前的第一轮看完了,笔记也做好了,第二轮的时候看书会稍微快一些,但是还是应该做到全面,并且这个时候可以看一章做一章习题,习题的辅导书大家都推荐过了,就是金圣才习题解析,黑色封面或是红色封面的都可以,不用过于纠结。
习题做完一遍之后我就做了厦大本科的每年期末考试卷,再把历年真题的除了分析和论述题的部分做了做。
四.11月下旬——考试前1.数学11月下旬,按每天一套真题的速度做完了近十年的真题,这个时候应该按照考试的格式了,我专门拿了两张白纸,在上面标明题号严格书写解题步骤。
12月上旬就买的400题,里面也是10套卷,也按照每天一套的速度做,但这个明显比真题难了很多,做起来很打击信心,里面好多题都不会,尤其是证明,这些题都被我标记出来了,待做完了10套卷的时候,专门用了两天把这里面标记过的题再做了一遍,并且再次集中整理了10套卷的证明题,后来也摸索到了一点证明的规律。
最后还做了考研班发的一本模拟题,有5套卷。
所以,对于数学的复习,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多练、多总结。
2.英语后期的英语复习我很懒惰了,没有练阅读,只是写了写作文,背了背模板,写作文搞得我很痛苦,因为只知道干瘪的几条模板句子,完全填不进去内容,后来折磨得我实在没辙,就试图自己来整理个模板,把作文按内容分成不同类型,对于每一方面主体(就是第二段)我都想想该怎么写内容,比如是用因果关系写三条原因呢,还是写几种现象之类的。
虽然这样并没有让我的作文突飞猛进,但是好歹知道了该怎么写内容。
3.政治政治的最后阶段主要是记忆了。
这个时候主要是攻克政治的大题。
我先把哲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回顾了一遍,再把近四年的大题考点出处标在了大纲的目录和正文里,标在目录的一个好处就是很直观的可以看出重要考在哪些章节,然后再一道一道的做大题。
我做大题没有把内容都写全,只是像参考答案一样写出我知道的一些知识点,要是可以多些两句的话就写写,也没有坏处(但对于我这种理科生来说,政治弱点就在与编排不出来)。
写了自己的解答之后就要对照参考答案,看看遗漏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如何从材料中看出的。
多做做这样的工作,后来你会发现即使你不能写得很全面,但至少可以说出个一二三来。
(仅针对于文科很废的理科生,在强悍的文科生们面前,这完全是班门弄斧了,说不定还弄出笑话……)真题我没有做完,感觉练得差不多了,而且时间又比较紧张,就买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和启航的20天20题。
肖四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在最后阶段确实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认真做就行了,大题部分同期考研的朋友们都建议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