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的特色旅游区——黄土高原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PPT课件

《黄土高原》PPT课件

?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链,使黄土高原的
人地关系和谐发展呢?
说一说:云贵高原和广西西北部为 什么生态环境脆弱?应如何治理?
白色岩漠
治理:修筑蓄水工程.退耕还林.植树护坡.发 展 多种经营提高居民收入.
〔1)约500mm;冬寒夏热,四季分明.降 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2)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春季易干旱,夏季可能有涝灾.
生 态 环
主要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

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部分地区 出现恶性循环.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物措施与
点 击 图


工程措施相结合
放 视 频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1)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2)引进优育畜种; 〔3)大力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4)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复垦工作.

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已经摸索出许多
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
植等树生种物草措施
与建
、修梯田
等挡工土程坝措施相结合,
治理
水;土另流一失方面,合理安排
,如陡 生产活动
坡地 退耕还林 、 还草 ,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
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为什么会脆弱? 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旱灾、洪涝、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4.分析71—72页活动1,XX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
是冬季
寒冷干,燥夏季
高温多,降雨水集中在
季;并夏且XX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

5、读图8.13,XX发生旱灾的频率达

.大
59.5 %.比涝年比
自学提纲二:阅读课本73-74页,完成下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 副本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 副本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练习题Ⅰ、课前预习,找出重点难点。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云贵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主要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3.黄土高原跨越了我国的_________等省级行政区。

4.你能说出水土流失的含义吗?5.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月份,而且多______雨。

6.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______。

7.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_______频繁发生。

8.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________,改善_______。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后者更为突出。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极易受流水侵蚀;人为原因是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为农牧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人们正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工程措施治标,以生物措施治本。

工程措施主要是在河流干支流修建水库蓄水,在沟道上筑坝淤地,在缓坡上修水平梯田,蓄水保土。

生物措施是种草种树,使土不下坡。

为了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益,还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应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提高经济效益。

(1)通过阅读,你能简要说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吗?答:。

(2)结合对课文的预习,谈谈应该怎样解决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答:。

Ⅱ、定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结构。

(2分钟)基本学习目标见前面,个人学习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结构Ⅲ、合作探究突破难点:(20-25分钟)1.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甘肃省武威五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卷(纯word解析版)人教新课标

甘肃省武威五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卷(纯word解析版)人教新课标

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五中八年级5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1、西气东输的起点位于的地形区是()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柴达木盆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工程是将塔里木盆地内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运送到东部能源资源缺乏的地区。

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不及塔里木盆地丰富,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决定新疆绿洲分布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新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在气候干旱的环境中,水源丰富的地区形成绿洲地区,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在塔里木盆地,交通线通常是沿着盆地边缘伸展的,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主要分布水源条件较好的盆地边缘地区B.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形平坦,修路条件好C.塔里木盆地边缘气候条件好,是新疆主要的农耕区D.交通线修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可以节省运输距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交通线沿塔里木盆地边缘伸展,是因为这里气候条件好,是新疆主要的农耕区,人口城市较多,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昼夜温差大B.白昼气温高C.夏季光照强烈D.绿洲的水源充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新疆深居内陆,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和着色,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坎儿井中的暗渠,其目的是()A.自己使用,以防他人偷水B.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C.便于输送高山冰川融水D.为地下工程输送自来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坎儿井是新疆的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珍贵的地下水顺着倾斜的地势,通过暗渠输送到盆地里,维持着绿洲的生存。

相关教材目录对比说明:提供武汉版《科学》综合教材和

相关教材目录对比说明:提供武汉版《科学》综合教材和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五、浮力
六、浮力的利用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奇的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激素调节
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1.1什么是运动
1.2动还是静
1.3快还是慢
2力
2.1力的作用
2.2在重力的作用下
2.3二力平衡
2.4摩擦力与我们
2.5动不了与停不住
3阴晴冷暖
3.1天气变化
3.2天气预测
3.3天气控制
3.4气候
3.5我国的气候
4地月运动
4.1昼夜晨昏
4.2时区和日界限
4.3春去秋来
4.4盈亏圆缺
5动物的行为
5.1认识动物的行为
2.1碳循环
2.2氧循环
2.3氮循环
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1功和热
3.2电和磁

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2.外向型的经济 (1)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重 化工业比较发达。 (2)贸易:主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 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 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城镇的发展:工业化推动城镇 化。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位置 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境内,与P缅甸、Q老挝接壤。 2.地理事物 (河流):A金沙江(长江)、B澜沧江、C怒江。 (城市):F昆明。
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水污染造成部分城市水质型缺水(大气污染导致酸雨危 害突出)
长江流域城市与矿产分布图
二、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分析
1.地形条件:地势低平,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且平原东西排列,有利于农业、 交通的发展。
2.气候条件:夏季气候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水运等发 展。
3.资源条件:资源丰富,种类多,有利于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发展。 4.水运条件:黄金水道,我国最优越的内河航运,有利于与沿海航运接轨。 三、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3.纽带和辐射作用: 沟通东部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 区,承东启西,形成“H” 形格局,如图所示。
4.社会经济发展 (1)三大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 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
(2)城市密度差异:中下游城镇分布密集,上游沿江城市密度相对较小。 5.生态环境问题 (1)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水土流失严重。 (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加剧了洪涝灾害。
西双版纳位置图
3.旅游业 (1)旅游资源丰富 ①自然:热带雨林景观,有“热带动物 王国”之称。 ②人文: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 情。 (2)存在问题 ①周边州县纷纷建立旅游区,旅游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 ②旅游景点分散,规模较小。 ③旅游接待能力较小,没能国际化。 ④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地理人教版八下课时分布情况表

地理人教版八下课时分布情况表

地理人教版八下课时分布表(新授21节总44课时) 单元课题A卷B卷(节)备注
正课(节)
第五章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
第2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
第3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复习 1
检测(或月考) 1
讲评 1
合计(新授5课时)+ 3课时=8课时7 1
第六章第1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2
第2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
第3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2
第4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 1
复习 2
检测(期中考试模拟) 2
讲评 1
合计(新授6 课时)+ 5课时=11课时9 2
第七章第1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2
第2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2
单元复习 1
检测(或月考) 1
讲评 1
合计(新授4课时)+3=7课时 6 1
第八章第1节沟壑纵横的特色地形区—─黄土高原 2
第2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2
复习 1
检测(或月考) 1
讲评改错 1
合计(新授4课时)+3=7课时 6 1 7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2
复习检测 1
总复习 4
期末模拟测试 2
讲评纠错 2
合计(新授2 课时)+9=11课时8 3 11 学期合计新授21课时39 8 44。

人教版初中地理书

人教版初中地理书

人教版初中地理书篇一:人教版初中地理目录《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节东南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俄罗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巴西第十章极地地区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篇二: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2.3.4.5.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4 纬线和纬度P6 经线和经度P7 利用经纬网定位P9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P112. 地球的公转P13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 学会阅读地图P162. 选择适用的地图P19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P242.分层设色地形图P263.地形剖面图P28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 地球?水球?P302. 七大洲和四大洋P32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 沧海桑田P37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383. 板块的运动P4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 天气及其影响P462.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P483.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P51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变化P532. 气温的分布P55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的变化P582. 降水的分布P60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2.3.4.气候的地区差异P6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4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 气候与人类活动P67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2.3.4.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 世界的语言P772. 世界三大宗教P79第三节人类的聚住地──聚落1. 聚落与环境P812.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P84 世界人口的增长P70 世界人口的分布P72 人口问题P73 不同的人种P74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 地域发展差异P88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P903. 国际经济合作P91七年级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 雄踞东方的大洲P22. 世界第一大洲P4第二节自然环境1.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P62. 复杂的气候P10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1.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P142.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P173.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P19第二节东南亚1.2.3.4.十字路口的位置P22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P23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P26 热带旅游胜地P28第三节印度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P302.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P333.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P35第四节俄罗斯1.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P372.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P393. 发达的交通P40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1.2.3.4. 三洲五海之地P44 世界石油宝库P46 匮乏的水资源P48 多元的文化P49第二节欧洲西部1. 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P522. 现代化的畜牧业P543. 繁荣的旅游业P57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 黑种人的故乡P602. 快速发展的经济633. 人口、粮食与环境P65第四节澳大利亚1.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P672.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P683.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P70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 民族大熔炉P742. 农业地区专业化P763.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P79第二节巴西1.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P822. 发展中的工农业P843.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P87第十章极地地区1. 独特的自然环境P922. 科学考察的宝地P96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P98八年级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 优越的地理位置P22. 海陆兼备的大国P33. 行政区划P6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P112. 人口东多西少P13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 中华民族大家庭P152. 民族分布特点P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P222.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P26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P30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P33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P384.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P40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 以外流河为主P422.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p44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49第四节自然灾害1.常见的自然灾害P54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P563.防灾减灾P58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P622.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P64第二节土地资源1.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P672. 地区分布不均P693.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P71第三节水资源1. 时空分布不均P752.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P77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1.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P842.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P86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2.3.4.农业及其重要性P90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P93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P95 走科技强农之路P98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 工业及其重要性P1002. 我国工业的分布P1033. 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P104篇三:初中地理教材目录(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 纬线和经线 4. 利用经纬网定位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2. 地球的公转第三节地图1. 地图的基本要素2. 地形图的判读3.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 地球?水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 沧海桑田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3. 板块的运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 天气及其影响2.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3.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与我们2. 气温的变化3. 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 降水与我们2. 降水的季节变化3. 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 气候的地区差异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2. 世界人口的分布3. 人口问题 4. 不同的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 世界的语言2. 世界三大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 乡村和城市 2. 聚落与环境3.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 国家和地区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3. 国际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七年级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 世界第一大洲2. 地形和河流3. 复杂的气候第二节人文环境 1. 人口最多的大洲 2. 多样的地域文化 3. 经济发展差异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2.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3.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第二节东南亚1. 十字路口的位置2.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3.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4. 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第三节印度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 水旱灾害频繁3.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4. 发展中的工业第四节俄罗斯 1. 国土辽阔2.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3. 发达的交通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1. 长期的热点地区2. 三洲五海之地3. 丰富的石油资源4. 匮乏的水资源5. 文化差异第二节欧洲西部1.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2. 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3. 传统的畜牧业4. 繁荣的旅游业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 黑种人的故乡2.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3. 人口、粮食与环境第四节澳大利亚 1.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 1. 移民国家2. 农业地区专业化3.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 资源消耗大国第二节巴西1.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2.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3. 热带雨林的危机4. 城市化问题第十章极地地区1. 冰雪覆盖的地区2. 科学考察的宝地3.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八年级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 位置优越2. 国土辽阔3. 34个省级行政区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 人口东多西少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 56个民族2. 民族的分布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2. 地形复杂多样3. 山区面积广大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 南北气温的差异2. 东西干湿的差异3. 季风气候显著4. 气候复杂多样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 众多的河流2. 黄河的治理3. 长江的开发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 自然资源与我们 2.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1. 土地资源的利用2.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3.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第三节水资源1. 水是宝贵的资源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3.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3. 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4.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 农业与我们2. 农业的地区分布3.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4.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 工业与我们2. 工业的空间分布3.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 不同的地理区域2.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 干旱的西北地区2. 高寒的青藏地区3. 脆弱的生态环境4. 生态建设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2.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3. 沿江地带的城市4. 沿江地带的工业5.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3. 以牧业为主的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1. 政治文化中心2. 历史悠久的古城3.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 人多地狭2.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 祖国神圣的领土2. 美丽富饶的宝岛3. 出口导向型经济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高山、荒漠和绿洲2.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3. 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 对外开放的前沿 2. 外向型的经济 3. 城镇的发展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1. 丰富的旅游资源2.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 严重的水土流失。

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检测训练及解析——黄土高原

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检测训练及解析——黄土高原

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检测训练及解析——黄土高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未命名一、选择题1.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

A.B.C.D.【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读图可知:A是西藏自治区,B是宁夏回族自治区,C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2.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少地多B.誉为“塞上江南” C.生态环境脆弱D.村落集中在黄土梁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不少地区是国内闻名的贫困地区.近几十年来,通过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不少地方已满目青翠,林茂粮丰,摆脱了昔日的贫困局面,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读“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回答下列小题:3.图中表示黄土墚地貌的是( )A.①B.②C.③D.①②③4.当地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是( )A.多依山挖掘B.窑洞门口多向北C.多占用良田D.造价较高5.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其原因是( )A.土壤肥沃B.日照充足C.水源丰富D.昼夜温差小【答案】3.B4.A5.B【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这里受水土流失严重的影响,慢慢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其地貌有黄土塬、黄土梁等。

3.黄土梁是黄土高原中黄土塬被沟谷分割开的丘陵地貌,在以上三个图中,②图所示的地形是黄土梁,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易恢复 地上悬河
水土流失
灾害频繁
千沟万壑
耕地减少
水土流失
农业减产
带走表土
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3.脆弱的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 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流失 面积达 45 万平方公里。 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相当 于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亚马逊河和长江 4 条大河 输沙量的总和, 约为16 亿吨,其中有千亿吨淤积 在黄河下游的河道上,平 均每年淤高10cm,造成 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3—10m,最高处达15m, 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 河”,使下游1亿多人口 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
“土高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地震等。 植被遭破坏后很难恢复。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 气 1、自然原因 河 土 植 形 候 人多地少 流 2、人为原因 过度开发 壤 被
人地矛盾 突出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耕地需求 燃料需求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 砍伐森林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我的故乡并不美, 低矮的草房 苦涩的井水, 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 依恋在小村周围 ,一片贫脊的土地上 收获着微薄的希望, 住了一年又一年 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哦! 故乡,亲不够的故乡土 恋不够的家乡水, 我要用真情和汗水 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 ,地也肥呀 水也美呀,地肥水美。 忙不完的黄土地, 喝不干的苦井水 男人为你累弯了腰, 女人为你锁愁眉 离不了的矮草房, 养活了人的苦井水 住了一年又一年, 生活了一辈又一辈,哦!
如何走出
人口增长
怪圈?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不断扩大耕地
农作物产量下降
4.生态建设
黄土高原怎样走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建设之路 ?
1.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迁移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 2.封山育林育草,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3.兴修梯田、打坝淤地等,治理水土流失。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大力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我热恋的故乡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塬峁 梁沟
黄土

黄土塬
黄土

地形特征
气候
由半湿润向干旱过度 温带季风气候 ,冬冷夏热 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植被
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
2. 严重的水土流失
七沟 八梁 一面坡 三跑田
地降 土 植 自然因素 形水 壤 被
修开 人为 路矿 因素

见!
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治理速度与效益,加强管理,健全法制。
水土保持,人地协调!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示意图
坡脚:
挡土坝 护坡等
陡坡地:
灌木、 山杏等
缓坡地:
建梯田 种山杏和优质牧草等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 各级沟道中,以拦蓄泥沙洪水、淤地造 田为目的而修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谢谢观看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