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讲义
食品加工技术PPT课件

新型食品保藏技术:
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提供高质量食 品,具有合理的生产成本 。
素) Closgridium perfringens Escherichia coli (致病性)
Salmonella spp. Bacillus cereu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spergillus flavus (生长并产a黄曲霉毒
最适pH
6.5-7.5 7.6 7.8-8.6 6-7 (7-8) 7.2 6-7
a
16
二、食品工业的重要性及特征
• “民以食为天”。 •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不落的太阳。 • 健康长寿——饥饿——营养过剩——改善、
开发。 • 食物链。 • 投资少,见效快。 • 国民生产总值。 • 工作岗位。
a
17
三、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
•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状况; • 国外食品工业发展状况。
a
a
2
课程安排及要求:
1、本课程理论课时约为130节,分两个学 期进行。
2、配合本课程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 为8周;实训内容为基本技能训练、综合 技能训练和开发性技能训练。
a
3
第一章 绪论
• 食品工业概况; • 食品加工的目的及要求; • 食品加工的原理及方法; • 食品质量要求及标准。
a
4
第一节 食品工业概况
• 食品的加工概念及分类; • 食品工业的重要性及特征; • 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
a
5
一、 食品加工概念及分类
1、食物与食品 食物——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
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 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事物统称为食品
食品加工技术原理PPT课件

❖ 养成分和食品感官指标的热破坏情况。
2.阿累尼乌斯方程
❖ 反映热破坏反应和温度关系的另一方法是阿 累尼乌斯法,即反应动力学理论。
❖ 取对数,得 ❖ 设温度T1时反应速率常数为k1,则可通过下
式求得频率因子常数:
❖ 根据Ea和Z的关系,并将式中的温度由℃转 换成K,得到
❖ 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其中细 菌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细菌中非芽 孢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种类最多,污染食品的可能 性也最大,但这些菌的耐热性并不强,巴氏杀菌即 可将其杀死。细菌中耐热性强的是芽孢菌。芽孢菌 中还分需氧性、厌氧性的和兼性厌氧的。需氧和兼 性厌氧的芽孢菌是导致罐头食品发生平盖酸败的原 因菌,厌氧芽孢菌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常作为罐 头杀菌的对象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变质多发生 在酸性较高的食品中,一些酵母菌和霉菌对渗透压 的耐性也较高。
❖ 酵母菌和霉菌的耐热性都不很高,酵母(包 括酵母孢子)在100 ℃以下的温度容易被杀 死。大多数的致病菌不耐热。
2.微生物生长和细胞(芽孢)形成的环境条件
❖ 这方面的因素包括:温度、离子环境、非脂类有机 化合物、脂类和微生物的菌龄。
❖ 长期生长在较高温度环境下的微生物会被驯化,在 较高温度下产生的芽孢比在较低温度下产生的芽孢 的耐热性强;许多有机物会影响芽孢的耐热性,虽 然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能得到一些数据,但也很难 下一般性的结论;有研究显示低浓度的饱和与不饱 和脂肪酸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它使肉毒杆菌芽孢 的耐热性提高;关于菌龄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 芽孢和营养细胞不一样,幼芽孢较老芽孢耐热,而 年幼的营养细胞对热更敏感。
1.微生物的种类
【全面版】食品加工技术原理教学PPT食品课件PPT文档

(3) Arrhenius law
the quality degradation of most food products generally follows a first or a zero order apparent reaction. If the experiment is repeated at various storage temperatures, a set of rate constants can be determined accordingly,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the apparent degradation reaction can be studied using the standard Arrhenius law
化学反应的几种模式
4)反应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 出现曲折变化,如碳的氢 化反应就是这种情形,这 主要是副反应影响的缘故。
5)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如反 应:2N0+O2=2N02就是 这种情形。
2.2 食品保质期的估算
•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保质期 为食品最佳食用期:“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
与食品质量有关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对温度、湿度、空气含 量等外界条件都很敏感。就温度而言,可以根据从热力学定律推 导过的影响。
k: the rate constant at any absolute temperature T, k0 is the pre-exponential term:
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质量的平均下降速度:v=( Q0 — Qτ)/ τs 食品保质期:τs =( Q0 — Qτ)/ v 若Q0=1, Qτ=0,则: τs = 1 / v 关键是品质下降速率如何确定!
第五讲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
_ + + _ +
++ Sieving: Some small particles and most ions pass 滤网: 滤网:一些小分子和离子可通过
Cross Flow Filtration 交叉流动过滤
辐射杀菌的技术原理
微生物细胞受到射线照射后,存在于溶质中的 生物活性物质受到辐射的直接效应;存在于细 胞中的多量溶剂受到水分子产生的辐射间接效 应即水分子接受了射线能量后被激活电离,再 与细胞内其他物质起作用,使细胞内与生命现 象有关的物质发生各种变化,使生理机能受到 破坏或导致细胞致死,从而引起杀菌作用。
2.4磁力杀菌技术
磁力杀菌是将食品放在N极和S极之间,用6000高 斯的磁力强度连续摆动,不需要加热,即可达100 %的灭菌效果,对食品的成分和风味无任何影响。 日本三井公司将食品放在0.6T(1特=10000高). 磁密度的磁场中,在常温下18h,达100%灭菌效 果。 磁杀菌可用于饮料、调味品及各种包装的固体食 品的杀菌。 目前国内已对水、酸奶等制品进行了磁场杀菌的 研究。
2.3食品辐射保藏 食品辐射保藏
食品辐射保藏就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 对肉类制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 料以及其他加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 芽、延迟后熟等处理。 主要应用:香辛料杀菌、如方便面汤料包,抑 制马铃薯、洋葱等发芽,干制品、如核桃、药 材杀菌杀虫。有时能解决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 包保藏问题。
二、新型食品杀菌技术
欧姆杀菌 加热杀菌 超高温杀菌 超高压杀菌 新型杀菌技术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冷杀菌 辐射杀菌 脉冲强光杀菌
《食品加工技术》PPT

14 烩 15 炝 16 腌 17 拌 18 烤 19 卤 20 栋 21 蜜汁 22 熏
23 卷 24 拔丝 二 科学烹饪 1、淘米不搓洗、不冲洗、 淘米不搓洗、不冲洗、 2、蔬菜先洗后切、急火快炒 蔬菜先洗后切、 3、炖菜要加盖,勾芡、加醋可保护vit 炖菜要加盖,勾芡、加醋可保护vit 4、烹饪避免加碱破坏vit 烹饪避免加碱破坏vit 三 实际应用
一 24种常用烹饪方法 24种常用烹饪方法 1 炒:最基本的烹饪技巧,原料可以是多种 形式 最基本的烹饪技巧, 分类:生炒,滑炒,熟炒,干炒。 分类:生炒,滑炒,熟炒,干炒。 2 爆:急火快炒。脆性,韧性原料。 急火快炒。脆性,韧性原料。 分类:油爆,芜爆,葱爆,酱爆。 分类:油爆,芜爆,葱爆,酱爆。
五 、食品污染的控制 1 控制食品的酸碱度 2 发酵 3 酸化
六 、控制水分活度 1 常见食品的水分活度 2 控制水分活度 干燥法 加盐法
七 、 控制包装
第二节1烹饪学简介 1、概念 2、内容---方法、工艺、食俗、卫生、 内容---方法 工艺、食俗、卫生、 方法、 成本、营销、服务、 追求质、 营养 、成本、营销、服务、管理 、追求质、味、 型 、色、器的完美 3、中国四大菜系:三大河流孕育四大菜系----中国四大菜系:三大河流孕育四大菜系----鲁、苏、川、粤
3 熘 旺火急速烹调。原料先加工一下,另 调卤汁。 4 炸:旺火,多油,无汁。 分类:清炸,干炸,软炸,酥炸,面包渣 炸,纸包炸,脆炸,油浸,油淋。 5 烹:动物性食物,先旺火油炸,再急炒 烹:动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烫后急炒 6 煎 油做锅底,翻动 7 贴 贴一面即熟,
8 烧 主料热处理一两次---小火慢炖 主料热处理一两次---小火慢炖 分类:红烧,白烧,干烧,酱烧,葱烧, 辣烧。 9焖 10 炖 11 蒸 12 汆 13 煮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干制

导湿性强而导温性差的食品容易干燥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二、影响湿热传递的因素
(1)表面积 表面积大,湿热传递的速度快
(2)温度 温度高,水分扩散速率也加快,使内部干燥也加速。 (3)空气流速 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干燥速率也加速。 (4)空气相对湿度 脱水干制时,如果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 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干燥速率也越快。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3.2 水分活度与非酶褐变的关系
大部分的脱水食品以及所有的中湿度食品都会发生非酶褐变。 中等湿度时(0.6-0.9),褐变速率最大。
中等湿度时,参与褐变反应的成分在水溶液的浓度较大, 在食品内部的流动性逐渐增强,从而使相互间的反应几率增大, 褐变速率加快。 水分活度继续增大,则反应物质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第五节 食品的干制方法
一、空气对流干燥
在许多食品干制时都会出现恒率干燥阶段和降率干 燥阶段。因此干制过程中控制好空气的干球温度就可以 改善食品品质。 柜式干燥设备、隧道式干燥设备、输送带式干燥、 气流干燥、泡沫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
二、接触干燥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三、真空干燥
四、冷冻干燥 将食品在冷冻状态下,食品中的水变成冰,再在高真空度下,冰 直接从固态变成水蒸汽(升华)而脱水,故又称为升华干燥。 五、红外干燥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4)中吸湿性食品的包装 典型食品:蜜饯类食品,25%-40%,平衡湿度 60%-90 %。 包装要求:该类食品也易受酵母与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袭,为 了延长其保质期,在加工过程中常辅以合适的包装,如个体单 包装、多层包装,用热充填(80~85℃)的方法或采用真空充 氮包装。因此要求包装材料有一定的耐热性和低水、汽、气透 过性。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食品加工技术概述PPT课件

3
1
1.掌握主 要产品原 辅料的验 收技能
2
2.掌握果 蔬制品 的加工 技能
3.掌握 软饮料 的加工 技能
6
技能目标2
1
4.掌握焙 烤食品的 加工技能
2
5.掌握肉 制品的 加工技 能
3
6.掌握乳 制品的加 工技能
7
技能目标2
1
7.掌握水 产品的加 工技能
2
8.掌握豆 制品的 加工技 能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
工
现代仪器分析、 食品添加剂应 用技术、焙烤 食品加工技术、 烹饪工艺技术、 凉茶生产技术、 休闲食品加工 技术、食品感 官分析、食品 调味技术、食 品包装与机械、 食品掺伪检验 技术、食疗药 膳制作技术等
专业基础平台 模块 岗位
专业拓展平台4
五、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知识目点标1
383.职业素质来自标1)方法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
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2)社会能力:
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发展能力、
适应能力。
核心职
3)核心能力:
业素质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能力。
9
七、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学时分配
总学时:90 其中:讲授:54
实验实训:36
10
2、教学安排:
1 单元1 食品加工技术概述
1
2 单元2 果蔬加工技术
5
3 单元3 软饮料加工技术
16
4 单元4 焙烤及膨化食品加工技术
16
5 单元5 肉制品加工技术
4
6 单元6 乳制品加工技术
6
7 单元7 水产品加工技术
食品加工工艺技术概论

食品加工工艺技术概论1. 引言食品加工工艺技术是指将农畜产品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转变成可供人们食用的成品食品的过程。
它是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限、增加食品利用价值的关键环节。
食品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不仅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变化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食品加工工艺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对食品行业的影响。
2. 食品加工工艺技术的基本概念食品加工工艺技术是指将农畜产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工艺加工处理,改变其形态、组织结构、性状和营养成分等,从而提高食品风味、可食性和保鲜性的技术。
它包括原料处理、烹饪、加工、包装和储存等多个环节。
食品加工工艺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将原始的农畜产品转变成适合人们食用的最终食品。
这使得食品更易于消化吸收,减少了食物中的有害物质,提高了食品利用率,同时延长了食品的保存期限和风味口感。
3. 食品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3.1 传统食品加工工艺技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通过简单的方法,如烧烤、煮煮、晒制等,对食物进行初步加工。
这些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物更易于储存和食用,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保鲜效果。
3.2 工业化食品加工工艺技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食品加工工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工业化食品加工工艺技术通过引入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大量生产各类食品,并且确保了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性。
在这个阶段,食品加工工艺技术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如清洗、切割、研磨、调味、加热、冷却、包装等。
这些流程旨在提高效率和产量,减少人为操作的干预,确保食品的品质一致性。
3.3 自动化和智能化食品加工工艺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食品加工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动化设备和流程控制系统的引入使得食品加工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传感器、监测系统和控制算法的应用,食品加工工艺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讲义1.掌握食品与食品加工的概念。
2.熟悉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明确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习要求。
3.了解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4.理解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 食品的概念及分类食物与食品是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食物(Foodstuff)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复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
食品(Food)是指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食品分类的方法很多。
按照保藏方法可以分为罐藏制品、干藏制品、冷冻制品、腌渍制品、烟熏制品、发酵制品、辐射制品等;按原料种类可以分为果蔬制品、谷物制品、乳制品、水产制品、肉禽制品等;按原料和加工方法可以分为焙烤制品、饮料、挤压制品、罐头制品、糖果、速冻制品、干制品等;按产品特性又可以分为方便食品、婴儿食品、休闲食品、快餐食品、疗效食品、工程食品、功能食品等。
2. 食品品质(质量)要求食品品质(质量)包括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安全卫生品质三个方面。
感官品质主要由色、香、味、形、口感所构成;营养品质又称营养价值,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含量、平衡状况等;安全卫生品质主要是指污染、危害等。
食品在食用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劣程度是食品品质高低判别标准。
食品的种类很多,但均应具有下列品质要求:(1)外观:色泽和形态,包装完整、整齐美观;(2)风味:香气、滋味、质构等以及体态(风格);(3)营养:含量、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及平衡性;(4)卫生安全:微生物及其有害代谢产物、有害化学物质不能存在;(5)方便性:携带及食用方便;(6)耐藏性:有一定货架寿命(shelf-life)。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要求食品卫生安全和营养丰富的同时,还希望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人类加工食品的历史十分悠久。
但许多世纪以来,食品加工长期停留在家庭烹调和手工作坊操作水平上,靠代代相传的加工经验和传统方法为其生产方式的基础,迟迟没有形成食品科学或食品工程学科。
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食品原料的特殊性,即食品原料具有热敏性和易腐性并且大都是凝聚态;二是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人们将化工原理中的现成的单元操作研究成果应用于食品工程,于是就产生了食品工程的基础理论——食品工程原理,进而形成了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是应用基础科学与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科学,它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
1. 食品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
又称之为狭义食品科学,包括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物性学等。
主要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物化、生化特点及加工、食用过程中的变化。
2. 食品分析领域。
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对食品原料与产品中营养成分、污染物含量的检测;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法、原理及检测设备;研究食品中各组分的质量特点及化学变化的原理。
3. 食品微生物领域。
包括工业微生物学、食品卫生与安全等。
主要研究环境对食品腐败的作用、微生物对食品本身及食品制造过程的影响、微生物的检验、公共健康等。
4. 食品工程领域。
包括机械设备、工程设计与施工、食品生产等方面。
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及单元操作。
工程原理包括物料与能量平衡、流体力学、流体流动、传热与传质等。
5. 食品加工领域。
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及工程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方面的问题。
是研究食品原材料特点、食品保藏原理、影响食品质量加工因素以及良好生产操作规范的一门科学,即食品工艺学。
1. 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食品工艺学(Food Technology)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即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并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系统地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工艺、原理及保藏的一门应用学科。
2.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原材料特性以及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新食品资源的途径。
研究原料特性(加工适性),要求合理选择食品原料;研究食品资源利用途径,要求最有效的利用和综合利用。
例如,从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中提取功能成分,开发保健食品;以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如马铃薯、面粉、玉米等。
(2)研究食品保藏原理,探索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途径。
食品的腐败变质的特征和程度取决于两类因素。
一是非微生物因素,指糖的损失、含氮物质的含量与组分的变化、维生素的氧化和损失、脂肪的氧化、水分的变化等。
导致口感、色泽、风味等劣变;另一个是微生物因素,微生物在食品上生长繁殖,变色、变味、变臭、质地软化等,甚至导致食物中毒。
由于导致食品变质的原因不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也将不同。
(3)研究影响食品质量、包装和污染的加工因素,研究良好的生产方法、工艺设备和生产组织。
研究加工因素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改进相应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例如,肉制品中的腌制工艺,奶粉的速溶性改进,豆奶粉的冲调性;研发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以及食品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及合理的生产工艺;研究食品包装材料特性、包装技术,改善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
(4)研究食品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生产操作和卫生操作规范(GMP、HACCP)。
一方面,食物传播性病原菌(Foodborne etiologic microbe)的控制对于食品安全相当重要。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气夹膜梭菌3种最主要的食品传播性病原菌。
例如,1989年国内蘑菇罐头出现葡萄球菌肠毒素问题;1999年牛肉汉堡发生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污染;以及疯牛病、禽流感病毒等。
另一方面,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控制。
主要包括:食品中自身所含毒素;环境中污染食品原料的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兽药、鱼药)、化肥;食品加工中污染或添加的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其它有害物质等。
1.主要内容《食品加工技术》在介绍食品加工保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果蔬、焙烤、肉品、乳品及发酵食品等五类食品加工技术。
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专业学生获取食品加工技术知识的重要专业课程。
与本科教育的《食品工艺学概论》不同的是:在理论上不作过深的探讨,而是以易懂、够用为度;重点介绍一些典型食品加工技术。
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同时,重点掌握一些典型食品实用加工技术,触类旁通,为自学其他食品加工知识和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熟悉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掌握五大类食品原辅料特性、加工工艺和典型食品加工技能为主要目的。
1. 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我国食品工业的组成我国食品工业由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所组成。
其中,食品加工业包括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盐加工业和其它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包括糕点糖果制造业、乳品制造业、罐头食品制造业、发酵制品业、调味品制造业和其他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包括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制茶业等,我国也将中药材中成药制造业划在此行业。
(2)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经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均居工业部门前列,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世界食品工业总产值约达30000亿美元,其中美国6000亿美元、欧洲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
美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食品工业产值均居制造业之首。
1996年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在全国企业部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首次上升到第一位;200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8434 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003年食品工业总产值12000亿元,居全国工业部门之首。
可见,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3)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0年来平均增长率%,2004年实现年利税1500亿元以上,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
关联农业、工业和流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带动其它相关制造业的发展。
关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食品工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食品工业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而且降低老年人医疗支出,减轻社会负担。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与成就(1)国际食品工业的发展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均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将现代新的科学技术引入到食品工业领域,建立了现代化的食品工业体系。
例如,18世纪末,英国有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面粉厂;1810年法国阿培尔发表“食品贮藏法”,提出排气、密封和杀菌的基本方法;1829年世界上建成第一个罐头厂;1872 年美国发明喷雾式奶粉生产工艺;1885年乳品生产已跨进到工业性生产的行列。
国际上各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食品产业是:巴西橙汁加工业、新西兰乳业、法国葡萄酒产业和日本的功能食品产业。
巴西是南美最大的甜橙种植园,其加工业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加工国。
巴西橙汁出口量占全球橙汁出口量 50%,其冷冻浓缩橙汁出口占国际冷冻浓缩橙汁市场的80%。
特点之一是善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国家经济优势。
2000~2001年巴西甜橙总产量为1,448万吨,其中1,081万吨加工成浓缩汁或原汁,加工率为70%以上;特点之二是种植加工高度集约化,主要集中在巴西圣保罗州及邻近地区,每年产值超过120亿美元,通过甜橙专业协会将种植、加工联系起来,统一面向国内市场和出口。
新西兰是位于南太平洋最南端的一个岛国,以农牧为主,具有世界领先的乳品业。
新西兰乳制品贸易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1/3,有约14,000个农场为全国30多家乳品加工厂供应牛奶。
虽然该国乳品总产量只占世界总2%,但90%以上产品均出口国外,现在在全世界115个国家销售黄油、奶酪、奶粉、乳蛋白等800多种产品。
最成功之处源于其优质乳源的建设和管理,以及乳品贸易的全球化定位和有序管理。
在法国葡萄酒产业已有2000多年历史。
葡萄种植面积只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但葡萄酒产值却是法国食品生产总值的15%。
葡萄酒是葡萄种植、加工与法国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品,体现了法国优雅的文化。
法国年产各类葡萄酒600多万吨,占世界葡萄酒产量1/6,每年出口值为10亿多美元,2000年法国葡萄酒业销售额达到 6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