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初探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初探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众多方面,包括生态保护、景观美化、城市绿化等等。
针对这一主题,本文就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要考虑生态保护。
河道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保持生态平衡及其相关的生命形式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河道绿化景观设计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并考虑到生态平衡,以确保河道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
其次,河道绿化景观设计需要注重景观美化。
美化河道景观可以增加城市景观的观赏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特别是在近年来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城市绿化和旅游产业都代表了未来城市成长的趋势,因此,对于河道景观的美化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对城市生活的热情的享受。
再次,河道绿化景观设计需要注重城市绿化。
河道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绿化带之一,其可以为城市带来净化空气、防治水土流失、地方溢洪等多种功效。
因此,对于河道绿化景观设计,必须注重综合考虑河道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的联合发展。
最后,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还要考虑保护人类健康。
河道是城市中一个重要的水资源来源,而且一旦受到污染,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必须考虑保护水环境和避免水污染问题。
总之,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到生态保护、景观美化、城市绿化、水质保护等多方面,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河道绿化景观设计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健康发展。
只有在综合环境规划中合理安排、优化设计,才能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不仅美化了城市,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河道水文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岸线设计理念

岸线设计理念岸线设计是指对河岸、湖岸、海岸等水域边缘进行规划和设计,旨在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环境。
岸线设计的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提升生态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首先,岸线设计应遵循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原则。
大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岸线设计应尊重自然的规律,保护河流、湖泊和海洋的生态系统。
设计中可以采用湿地、人工栖息地等生物工程的方法,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要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提高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其次,岸线设计应注重人类的需求和体验。
岸线是人们休闲娱乐、减轻压力的理想场所,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人们在岸线活动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空间和便捷的设施。
可以设置景观带、休闲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方便人们进行各种户外活动。
此外,还可以设置观景台、露天剧场等,为人们提供欣赏美景和文艺演出的场所。
另外,岸线设计应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
科技的发展为岸线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可以利用智能化系统,监测和管理岸线的水质、水位、植被等各项指标,保证岸线环境的质量。
可以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打造更耐用、环保的岸线设施。
同时,可以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让人们更方便地了解和使用岸线资源。
最后,岸线设计应注重社会参与和共享。
岸线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创作,还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设计师应积极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权益。
可以组织公众讨论会、社区座谈会等,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决策和设计的过程中。
同时,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活动,让市民了解和保护岸线的重要性,增强其对岸线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总之,岸线设计的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提升生态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需要遵循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注重人类的需求和体验、利用现代科技、加强社会参与和共享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河岸景观园林工程优秀案例设计理念及施工亮点

河岸景观园林工程优秀案例
本项目的设计理念为“三影”,即山影、岛影、林影,其中山影将凤凰山与滨水地形形成对比,遥相呼应的空间层次;岛影则侧重于以自然生态的地形,塑造出富有意境的山水格局;林隐概念基于该项目东段林木植被现状的特点,用生态林形成水与林的呼应,从而彰显出铜山区的山水魅力。
为达到超越预期的设计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具体采用了以下手法:
一、将盆景艺术运用到景观营造中,利用了盆景的造景手法,将微缩景观放大到各主要景观节点,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的山水景观。
二、果树成景的生态营造。
当地有果林中淘汰的老果树资源,其姿态独特,运用生态营造手法,选用相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果树采用孤值、片植、群植等各种手段,不仅营造了生态果林景观,又节约了自然资源。
三、现场施工的再创作。
在此项目具有良好的设计理念,但苗木配置存在不足,为保证景观效果,先行做了样板段,待各方认可后全面施工,做到了尊重设计,对项目负责、对业主负责。
四、选择当地适生品种。
对当地的适生品种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选择了抗性强、景观效果好的本地树种。
由于适地适树,植物长势良好,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
自然驳岸营造,在本项目处在宽度70米的狭长绿带中,在驳岸处理上,对不同形式、材质的拼接精心处理,有景石堆砌、有绿地自
然延伸,还有水生、挺水、湿生植物的过渡,采用自然驳岸的堆叠方式,使驳岸与改造后的地貌自然融合,让山与水水更加亲近。
浅谈城市河道护岸景观设计

通道 , 结合实际情况留足护岸带。
23 亲水性原则 .
滨 水 空 间是 人们 游 憩休 闲 、 接
年平 均 增 加 降 雨量 7 , 大 增 加 面 ,长 期经受着 流水的侵蚀 和冲 近 自然 的场 所 。 % 最 河道 空 间具 有 开 敞 1%, 市河 道 防 洪压 力加 大 。 5 城 刷 。稳 定 是 护 岸 设 计 中 的基 本 要 的视 野 , 境 优 美 , 引着 人 们进 环 吸
1 生态和景观需求大 . 3
素, 应根据环境 、 地址等 因素采取 行各 种 亲 水 活动 。 岸 的形 态 、 护 坚
除 了要 发挥 汛 期排 洪 、 涝 的 合理 的形 式 , 行抗 滑 抗 倾 、 形 固程度 、 排 进 变 高低以及坡度 , 决定着水
安全功能外 , 城市河道两岸是人们 验算 以及承载力验算 , 还要根据河 体 的 可达 性 。 护岸 设 计 中应 该 注意 日常休憩的场所, 具有景观和亲水 道演 变情 况 以及水 文情 况等 决定 抛 亲水 的 原则 , 通过 对 大 众 心理 的研 活动的需求 , 还要发挥其作为人们 石护底 、 护脚位置 、 范围、 厚度等 , 究, 对水边行为进行整合 , 选择亲
亲近 自然 、 闲 娱 乐场 所 的功 能 。 防止 崩 岸 的发 生 。 休 水 活 动 发生 的 合理 地 段 , 进行 相 应 的护 岸 空 间形 态设 计 , 供场 地 和 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时 , 它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重 22 生态性原则 . 要廊道 , 具有生态资源的功能 。
护 岸是水 体和陆地 的景观 边 通道 , 进亲水活动的开展。 促 界, 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廊道作用、 过 24 景观性原则 .
复合式堤岸景观设计初探_以广州国际生物岛堤岸工程景观设计为例_周琳

周琳(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 广州510055)ZHOU Lin(Guangzhou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uangzhou 510055, China)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内部及周边河道堤岸的功能不再仅仅是防洪减灾,复合式堤岸集防洪、生态、景观的功能于一体,满足人们对水岸环境的新要求。
文章结合广州国际生物岛堤岸工程景观设计项目,介绍复合式堤岸的设计与实施情况,探讨复合式堤岸的特点与适用性。
关键词:复合式堤岸;防洪减灾;生态与景观;水岸环境;广东园林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1)05-0019-05收稿日期:2011-03-31修回日期:2011-08-30广州的母亲河——珠江流经广州城区的河段,其污水治理及打造两岸的河岸景观,长期以来都是广州市城市建设的工作重心。
广州国际生物岛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官洲岛(官洲围)上,处于珠江后航道仑头水道和官洲水道之间。
生物岛堤岸工程项目的景观堤岸设计采用了复合式堤岸即多种堤型结合的模式,这在广州地区的珠江河岸建设中尚属首例。
生物岛堤岸工程2006年初开始规划和设计,2010年底基本完工,历时4年。
在该项目交付使用后,作者对该项目的设计实践过程进行回顾,介绍复合式堤岸的特点和适用性。
1 项目背景1.1 项目概况广州国际生物岛所处的官洲岛北依琶洲地区,南靠广州大学城,西临广州果园生态保护区,东与长洲岛隔江相望。
响应广州市科技兴市的政策,官洲岛发展成为广州国际生物岛,定位为国际化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基地。
生物岛堤岸工程的水利堤岸设计是以两百年一遇防洪设计标准的1级堤防,景观用地位于珠江治导线与环岛路之间,环岛周长约6.7 km,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7.65 hm 2。
1.2 项目要求1.2.1 规划要求 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设[2001]13《关于提供珠江重点堤岸建设设计要点的函》关于珠江堤岸设计亲水性的要求,广州国际生物岛堤岸工程采用亲水性较好的复合式堤岸的设计,直墙式堤型、复式堤型、多级复式堤型三种堤岸形式按场地条件和景观需要分段交替实施。
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河道岸线的景观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还能够保持生态平衡,提高自然环境品质。
本文将从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要素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同时,要考虑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全面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人本主义原则: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关注市民的需求和利益。
要在规划设计中融入适宜的休闲、娱乐和运动设施,创造舒适宜人的河岸环境。
3. 生态优先原则: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要尊重并恢复原始河岸和湿地生态,保护稀有植物和动物物种的栖息地。
4. 历史文化传承原则: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应尊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河道的历史记忆。
要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河道景观。
二、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要素1. 河道景观带:根据河道的特点和功能,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带。
可以有自然生态景观带、文化历史景观带、活动休闲景观带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休闲娱乐设施:在河道岸线规划设计中加入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如游步道、露天剧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区等,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3. 植被绿化:合理的植被绿化设计可以增加河道岸线景观的美感和生态功能。
可以选择适宜的乔木、灌木和花卉植物,营造绿色生态环境。
4. 照明设计:巧妙的照明设计可以提升河道岸线景观的夜间效果,增加夜间活动的吸引力。
可以利用灯光的色彩和亮度来营造浪漫、温馨的氛围。
5. 老旧建筑改造:对于河道岸线上的老旧建筑,可以进行改造和修缮,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装饰,提升建筑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三、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1. 了解河道情况:在进行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前,需要全面了解河道的地理、地质、水文等情况。
江边观景台设计理念怎么写

江边观景台设计理念怎么写江边观景台设计理念江边观景台的设计理念是营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这里感受到江水的宁静、风景的美丽,并且提供一个舒适、便利的环境,使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首先,在江边观景台的设计中,我们将注重与自然的连接。
我们希望通过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方式来打造这个观景台。
我们会保留尽可能多的原生植被,并且尊重现有的树木和植被布局,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同时,我们会合理布置景观元素,如石块、水池、花境等,与江边环境相协调,使整个观景台与江水、岸边的植被相呼应,形成一个自然和谐的景观。
其次,我们会注重观景台的功能性设计。
观景台不仅仅是一个供人欣赏风景的场所,更是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
因此,在设计中我们会考虑观景台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我们会设计舒适的座椅和休憩区域,供游客休息和观赏风景。
同时,我们会设置一些遮阳设备,以提供遮荫和防晒功能。
此外,我们还会设置一些便利设施,如卫生间、休息亭等,以方便游客的使用。
另外,安全是观景台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我们会在观景台周围设置栏杆和护栏,以保护游客的安全。
同时,我们会设置一些警示标识,以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事项。
在设计座椅和道路时,我们也会考虑到人们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最后,我们会注重观景台的可持续性发展。
观景台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
我们会选择环保材料来进行建设,如再生木材、可回收材料等。
同时,我们会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还会提倡游客在观景台上保持环境的整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并设置相应的垃圾分类设施,以便游客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综上所述,江边观景台的设计理念是与自然和谐相融、注重功能性、注重安全性、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观景台的设计,让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放松心情,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
河道景观设计理念

河道景观设计理念河道景观设计是指对河道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和设计,以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河道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以创造更美丽、可持续的河道景观。
河道景观设计的理念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自然融合:河道景观设计应与自然环境无缝融合,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河道的环境要素,如植被、水体、岩石等,使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在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濒临绝种或濒危物种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2. 历史文化传承:河道作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之一,其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和利用这些历史和文化元素。
通过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物、景观元素等,使其与河道景观相互呼应,增强河道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同时,河道景观设计还可以通过文化艺术品的展示和文化活动的举办等方式,将历史文化传承给更多的人。
3. 生态保护与恢复:河道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和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水质、水流、水生物等要素,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濒危物种等措施,提高河道的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在景观设计中,还可以引入生态滤水池、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4. 公众参与:河道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鼓励公众参与设计过程。
可以通过举办公众意见征集会议、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公众对于河道景观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和需求,提供公共空间和设施,创造良好的居民休闲和互动场所。
5. 可持续发展:河道景观设计应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实现对河道景观的长期保持和更新。
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节水技术等可持续发展手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景观设计长期稳定和可持续使用。
以上是河道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通过融合自然、历史与文化、生态保护与恢复、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因素,可以创造出更为美丽、舒适和可持续的河道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以前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受计划经济影响,只侧重于防汛抗旱,虽然河流防洪抗旱安全保障得到提高,但对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建设重视不够。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其他功能需求在不断提高,要求河流两岸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结合水利工程中的河岸景观设计实践,对河岸景观设计现状、应把握的原则、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河岸景观;水环境;设计实践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防洪抗旱安全保障逐步提高。
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就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水利工程如果超前规划,不仅可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而且能起到提升地区形象,美化地区环境的作用。
1 目前水利治理中河岸景观的基本现状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河道综合治理时,只考虑其水力技术要素,不关心它的其它功能,更无暇顾及景观设计。
水系污染、江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美丽的自然特征消失、自然景观被人工化等问题相继发生。
如目前普遍存在的河流堤防采用人工材料,两岸湿地消失,沿河山修建公路,边坡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问题。
同时,由于河道水质的污染,城镇的河道用混凝土包裹,许多城镇河道变成暗渠,原有的河道空间变成了道路或其它建筑,自然景观彻底消失。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河流的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外,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
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
2 河岸景观设计中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水利在一个城镇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镇防洪和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镇并且又促进城镇的发展。
城镇水利建设应以体现城镇的特色风貌,反映地方文化及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的特征创造具有时代感、生态和文化的景观。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原则:(1)坚持生态化原则。
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
(2)坚持自然化原则。
造园方式上要依地就势,追求自然古朴,体现野趣。
(3)坚持整体性原则。
把城镇河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段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
3 生态建设对河岸景观的要求为改变目前在河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河流整治应以治水为中心,以水污染防治、改善水质为根本,通过清障、清淤、截污、治污、护岸、绿化、景观建设等综合整治措施,按照“建设水和绿色的长廊”、“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多姿多彩公园化的河流”、“清澈而舒适的河流”、“绿色、水、文化协调的河流”等河岸景观设计要求,使河流真正成为“生态河流、文化河流、景观河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河道水环境的支撑和保障。
建设生态型水环境总的来说要考虑以下2个方面:首先农村河流水流清澈,不断流,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
其次城镇河流中滨河带要能反映当地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风俗;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能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入入胜,便于人水亲近等。
4 河岸景观设计探索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水利景观特别是城镇水利建设,注重把城镇水利与城镇旅游、城镇景观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滨河带的建设上,不但超越了前几十年河道整治的模式,而且树立了新的理念,把穿城而过的河道当作城镇的一个靓点,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滨河带改造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所,一个令当地人骄傲的地方。
如将滨河带改造成为城镇的窗口,成为游人必到的景点等。
按照生态水利建设要求,在今后的水利建设特别是河岸景观设计中,以下几方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4.1 城镇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城镇景观建设相结合城镇水利建设中通过堤园结合,连片开发沿江景观带,实行立体绿化,整治堤防滩地改善整体环境,建成带状公园,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建设理念,对于促进城镇亲水环境建设,提升城镇生态品位,打造城镇景观新亮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从以前单纯的河堤防洪功能向休闲、游览功能转换,滨河景观应该成为市民、游客乐意在此驻足流连的城镇公共空间。
基于这种理念,景观规划对沿岸新建的建筑物要作出严格控制,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建筑离岸距离,避免出现“岸上看不到水,水中见不到岸”的状况。
河岸的休闲功能对沿岸绿地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沿岸要营造多层次的绿化效果,最大限度地增加滨水绿地的景深。
另外,还要考虑到河流流经地段的文化内涵差异,对其滨河带采用的景观设计的手段也应有所区别。
河段流经历史建筑时,可以考虑河坡上垂柳拂水等景致,但是河段流经住宅小区时,应有体现“人水亲和”、“人水相依”的景致。
因为市民对于河流水域及其周边空间景观的要求是多样性的,所以作为水利工作者必须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在对城镇河道进行整治时,应提出对景观改造的总体设想。
如长兴县的甘家港治理工程(图1),就改变了原来的纯水水利工程意识,注重了河道两岸的景观设计,建成了甘家港滨河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河势顺了,水面宽了,两岸绿了,环境美了,城镇也就靓了。
4.2 乡村河流治理过程中要注重河岸堤防的绿化美化乡村河流治理过程中通过流域治理工程和河堤岸防护林工程,营造护堤护岸林,并以此完善堤岸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除了要充分考虑沿河治污、水质保护、交通航运、防洪排涝等问题外,还要注意加强河堤两岸的道路建设、绿化美化等系列工程。
在调查分析周围原生态系统,不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前题下,选择合适的植物,复原生态环境,力争达到“河水清、两岸美、交通畅、无洪涝”目的。
全河道水质达到国家四类地表水标准,从根本上解决河水黑臭的问题;绿化美化堤岸,从根本上改善沿河两岸景观;水道通航顺畅和堤岸道路贯通;提高防洪和河道排涝的能力。
同时,通过路堤合一绿化美化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对沿岸堤岸进行加固修整,将河流两岸建设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如可在临河岸边的堤防植柳,既可防洪固堤,又兼收美化环境之效,以体现治水、净水、美化景观、加固堤岸的目的。
另外,堤岸建设与乡村道路改造及河道航运相通结合,还能起到改善农村交通运输的问题。
4.3 河流整治过程中可利用水体的多样化来美化环境自然界的水,以它的千姿百态与各种景观协调配置,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
同时,水作为一种资源,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各种水生物,供人们食用,又兼有观赏价值。
另外,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因此,水体的质量对城镇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水域景观在旅游景观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开阔水面的区域将会变成深受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并构成了开放空间与水道紧密结合的优越环境。
城镇水利建设中必须对水体要格外珍视,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其重要性完全胜过一般的道路。
但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试图将城镇河道填埋,变成汽车道路或房地产开发项目。
而实际上占用河道面积开发房地产所获得的暂时利益,远远低于河道风景及其环境效益带来的增益。
因此,在城镇水利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水体的开发与保护。
4.4 河岸景观设计要注重与河岸亮化、绿化设计相协调河岸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亮化、绿化设计和水景设计之间的互相协调,互为依托,沿河两岸的建筑在灯光的照射下,高低错落,明暗相间,显现出建筑的独特美、艺术美,增强河岸的纵深感;河边的树木、花草、小品、庭园灯烘托出河岸的恬静、温馨。
在具体规划中要按照沿河两岸的特征、功能、风格、社会历史背景及环境等因素来设计亮化工程,并将植物水岸生长的自然选择规律融入其中,塑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景观。
亮化后的河岸、乔木、灌木极富层次感和美感,亮化后的草坪在两岸绿树的映衬和河水的倒映下,可以产生交相辉映、水天一色的效果。
另外,不时变换灯光,与水平的、静静的河岸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使得整个河岸的空间活了起来,充满了生气。
5 长兴县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及实践按照浙江省河道整治与生态省建设目标及长兴县提出的建设“山水园林型的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近年来长兴县对城镇水利工程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护城河整治工程(图2),包括河堤堤坎建设、一河两岸道路建设、两岸绿化景观带建设3部分内容,通过前期的治理,加强了防洪功能,并在河两岸建立了公园,成为美化长兴的重要工程,建成后的河岸集防洪、美化等功能,为市民们提供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应该说近年来长兴县城镇河岸景观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改观。
但对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来看,在沿河景观建设方面也存在诸如水岸资源利用不够、水体破坏严重、植被资源利用不够、河滨绿化及景观建设不够等问题。
按照上述河岸景观设计理念,根据城镇河流的现状,在河岸景观建设时可将环河绿化带工程分为几个区:如历史人文休闲区、绿地景观休闲区、商业人文活动区、文化展示活动区、滨水住区等。
并根据这五大功能区来设置诸如茶市早春、双桥拱月、曲水拥翠、渔舟唱晚、绿波留意、台山落霞、洞天石韵,竹径听音等景点,以此来推动长兴县城镇河岸景观建设。
同时,还要根据沿岸建筑风格配套建设亮化工程、灯光小品、植物造景、花坛及休闲廊亭,设置一些亲水台阶等,这将会极大地改善长兴县城镇面貌,提升城镇品位,形成十分壮观的城镇风景线,还可有效增加城镇绿化量。
另外,还可依托环河绿化带建设来构筑两张网络,第一是绿网,通过城镇道路绿色通道和沿河绿带建设,拉近山体林带与城区绿带的距离;在绿化带中引入大面积的楔形绿化,形成绿网的辐射中心,如依托台基山与古城公园这两块具有较大绿色环境承载力的地块开辟城镇生态绿廊,并向开发区延伸,使之浑然一体。
第二是蓝网,由绿树环绕的城镇水系形成城镇良好的水环境风景带。
据此将再现并提升长兴县水乡滨水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形成水绿结合、水街交融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环境景观(图3)。
总之,河岸景观建设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水利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因此要用一种新的立场、新的态度、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去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