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登黄鹤楼》原文+赏析
古诗《登黄鹤楼》赏析

古诗《登黄鹤楼》赏析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是形容词,有四个义项:①形容草木茂盛。
本诗“芳草萋萋鹦鹉洲”即取此义。
②云行弥漫的样子。
如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萋萋巫峡云,楚客莫留恩。
”③华丽的样子。
如潘岳《藉田赋》:“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
”④衰飒的样子。
如王嫱《怨诗》:“秋木萋萋,其叶萋黄。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赏析/鉴赏此诗被推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传说李白见后也为之气短,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留言,唐诗高格调,大境界的丰神于此可见。
历来解读这首诗都着眼于思乡主题,这是由第七句的“乡关”引起的。
“乡关”固然指故乡,但得看它所处的语境,就如“家”固然指我们生活的小圈子“住所”,但放到大背景上,如地球是我家,宇宙是我家,其意义就会不同。
昔日有一位仙人从此驾鹤飞去,在此空留下一座黄鹤楼。
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令人生出无限的向往与惆怅。
三四句延伸出去,再次强调黄鹤一去不返,徒有白云千百年来在天际飘忽,那向往惆怅的'意味更浓了。
前四句用散文体写来能写出如此诗意,这是很不简单的,若非才力卓越者定然做不到。
五六句从虚处落到实处“眼前”:阳光下汉阳的树木依旧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仍然是一片萋萋芳草,这个落笔好,没有这两句全诗将过于空泛。
崔颢黄鹤楼古诗译文及赏析

崔颢黄鹤楼古诗译文及赏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店铺带来的是崔颢黄鹤楼古诗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鹤楼/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赏析:这首诗前面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
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
崔颢《登黄鹤楼》作品赏析

崔颢《登黄鹤楼》作品赏析崔颢《登黄鹤楼》作品赏析《登黄鹤楼》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品赏】《登黄鹤楼》是唐明诗人常作的题目,唐诗中著名的有崔的作品,明诗中著名的有戒显的作品。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
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首诗不仅是崔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
《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可见对此诗的器重。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题诗在上头。
”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优)《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优),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全文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关于歌颂祖国的古诗崔颢《登黄鹤楼》赏析

关于歌颂祖国的古诗崔颢《登黄鹤楼》赏析
推荐文章
中秋节古诗词:刘方平的《月夜》赏析热度:中秋节古诗词_中秋节古诗词赏析热度:《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古诗赏析热度: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热度:中秋节古诗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赏析热度: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登黄鹤楼》原文: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关于歌颂祖国的古诗崔颢《登黄鹤楼》赏析
《登黄鹤楼》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登黄鹤楼》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
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1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注释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珍品。
下面是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请参考!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
晴川3历历4汉阳树,芳草萋萋5鹦鹉洲6。
日暮乡关7何处是?烟波8江上使人愁。
词语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龟山。
2.悠悠:飘荡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江面。
白话译文昔日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文学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黄鹤楼》名气就更大。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意境美。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崔颢的《登黄鹤楼》诗篇赏析

崔颢的《登黄鹤楼》诗篇赏析崔颢的《登黄鹤楼》诗篇赏析【关键词】诗词名句,抒情,思乡,愁,黄鹤楼【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注】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说明】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在艺术上出神入化,写景与抒情并茂,千百年以来被推为黄鹤楼的绝唱,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后人辑《唐诗三百首》,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
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赏析】诗的前三联写景,首联从黄鹤楼的一个传说写起,传说古代仙人子安、费文伟乘黄鹤过此,一开篇,便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次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从传说中的'故事转到了眼前之景,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写黄鹤楼上所看到的景物,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是描写黄鹤楼景物的最著名的诗句之一。
前三句有虚有实,丰富,衔接自然,转换巧妙,一气呵成。
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前三句的基础上,诗人看到黄鹤楼壮阔的景色,触动乡情。
此时日暮斜阳,整个长江江面上笼罩的都是雾蒙蒙的烟云,马上天就要黑了,鸟儿也要归巢,日暮最容易勾起人的乡思,诗人想到游子也要归乡,可是现在路途茫茫,家乡又在哪里呢?诗人心里想念家乡,可是又不知道家乡在哪里,思乡而无乡,心里的愁情更加难以排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颢《登黄鹤楼》原文+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这首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