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共2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共28张ppt)
1、历史:
1、5-13世纪(中世纪):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无专门官员)
西欧封君封臣制;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庄园法庭)。
2、14-17世纪(中世纪): ——恩赐官爵制
①民族国家兴起, ②随着国王权力扩大,事务增加
国王或权贵恩赐 国王亲信
材料1:约14世纪后,随着民族国家的 兴起,中央权力加强,国家的管理职 能增多,国王需要更多的职业官员协 助统治和管理,于是开始任命亲信担
政 大府 的工美作元混 。乱。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积极: 客观上打破政府的贵族化传统,为平民进入政府任职创造条件
①造成腐败泛滥; 局限: ②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③降低了行政效率。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2、经济: 工业革命的推动; 3、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材料4: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 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 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 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 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 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 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 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 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 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 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 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导入新课 文官制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 京
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 贡

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六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六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亟需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稳定、持续、廉洁、高效
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
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
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 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
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大,要求改革选官制度;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 了文官制度。
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历史因素— 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恩赐官职制
材料一:17世纪中叶以前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凭门
第出生和对国王的忠诚。(光荣革命后)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
级也享有恩赐权,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不学
结合教材阅读材料,思考:英国旧有两大选官方式分别是什么?会带来什么 样的弊端?
传统选官制度带来腐败低效、周期性政治动荡等弊端。
现实因素— 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推动
工业革命
结合教材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
经济基础
动了文官制度平的大提高导致政 政府职能扩大 政党更换频繁
南京贡院科考图
《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 报告》封面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 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01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02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03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983,美国人事署长艾仑•坎贝尔
催化剂(英国)— 克里米亚战争
催化剂:克里米亚战争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共17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共17张ppt)

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
治安 、 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 ,还要担负起经济、 工业革命 生产力提
文化 作用
。、高科经技济等基新础的的社变会化事必务然的要管求理上

以发挥政权的杠杆 建筑做出调整。工
经济基础 社会分工复杂,
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
政府职能扩大
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
01
02
03
历史因素:传统官职的弊端,阻碍社会发展
经济因素(根源): 工业革命的推动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要求改革选官制度。
思想因素: 启蒙思想的影响
04
外 部 因 素 :中国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二、循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C 初 限制王权任免官吏,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课堂训验;
1.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以下属于英国文制度形成背景的是( )①加
菲尔德总统华盛顿遇刺②国王贵族掌握官员任免权③政党分肥制导致腐败频发④工业革
命后政府职能剧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B
2. “闲职的存在是对经济和效率的阻碍,也变成了一种政治手段,政党间回馈其支持者
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 、循迹 — —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C初 限制王权任免官吏,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19C 初 设立常务次官,两官分途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
1854
克里米亚战争提供契机;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奠定基础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官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
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案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背景、制度内涵,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文献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官制度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创设与文官制度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官制度的特点、影响等。
3.注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设计了多个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形成对文官制度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案例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共21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共21张ppt)

18核53心年 思想东:印考度公试司录书用面,考试奖录励用能职者员。
1854年 英国在克里米亚作战损失惨—重—《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1854年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1855年
1870年
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19C20C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过程
时间
18C初 1702年 19C初 1853年 1854年 1854年 1855年 1870年 19C20C
加菲尔遇刺事件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 长期任职的事务官。
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又称公务员制度 ,就是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各级文官的分类、 考 试、录 用、考核、奖惩、传递、培训、晋升、调动、解 职、退休、保障等一系列 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过程
时间
18C初 1702年 19C初 1853年 1854年 1854年 1855年 1870年 19C20C
重要事件
除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剑桥、牛津等实行书面考试 设常务次官,政务官与事务官实行“两官分途” 东印度公司书面考试录用职员
英国在克里米亚作战损失惨重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认识: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 来的, 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 产物。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西方文官制度形成过程
时间
18C初 1702年 19C初 1853年 1854年 1854年 1855年 1870年 19C20C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第2课,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上承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下启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也就是说,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同时,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又对近现代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本课书讲了三个子目——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探索和建立起考试选拔的文官制度,以规避政党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动荡。

各国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涉及世界历史相关背景知识,以及政治学的理论知识,如政务官、事务官等名词,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标要求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四、学习目标通过搜集、整理关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史料,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关系;认识西方文官制度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写需要而出现的必然性;认识西方文官制度不受党派干涉、公开竞争考试自由录用的特点;辨正认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和政府行政效率的积极作用以及依然存在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

五、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教学难点: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及其中的政治学理论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引领法八、教学过程导入: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搜集、整理关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史料,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关系;认识西方文官制度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写需要而出现的必然性;认识西方文官制度不受党派干涉、公开竞争考试自由录用的特点;辩证认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和政府行政效率的积极作用以及依然存在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

概念解析——文官与文官制度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

史料二:1868 年上台的格拉斯顿自由党内阁,曾力争用公开 竞争的考试制度任用文官。1870 年 6 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 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 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思考】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 改革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名师提醒】 文官制度的改革趋势 (1)扩大招考范围,增加量化考核的比例。 (2)调整文官结构,提高文官综合素质。 (3)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改善功绩制。 (4)精简文官层次,加强文官间的交流。 (5)改革文官管理方式。
要点探究
探究 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史料一:1848 年,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顿组织专人就文官制 度问题对财政部、海军部的部门做了详细调查,1853 年底写出了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对文官的录用、考试、 晋升、分级等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竞 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这个报告虽然在 1855 年 2 月被国会 否决,但它的内容则成为 50~70 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 依据。
(2)在考试内容和录用程序上两者不同。西方文官考试一般分 为口试和笔试两种。而中国的科举考试虽也有口、笔两试,但考 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不注重能力,只局限于四书五经,禁锢了 人们的思想,造成大量人才的流失与浪费。
(3)在官吏考核和晋升方式上不同。西方文官制度在考核过程 中一般都遵循民主公开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和保障原则。晋升也 通常是由考试晋升、考核晋升和年资晋升这几种方式组成。科举 制下的官吏考核和晋升往往带有的是更多的人情关系烙印。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和 建立的过程,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 度的特点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共2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共23张ppt)
据统计,在1570-1870年的300年间,仅用英文出版的有关中国官员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书籍就有70种之多。 这些书都极力称赞中国的文官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并建议英国政府仿行。19世纪中叶,正当西方国家的资产 阶级统治者被政党分肥制困扰的时候,报刊杂志和公文舆论对中国科举制度的介绍和赞扬,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文 官制度的形成。
4、时代趋势:英国官僚制度的腐败引发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吏制度改革的强 烈愿望。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民主制度进程的加速,建立新的官吏制 度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迫切需求。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5、思想基础: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 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材料:随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思 想深入人心,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 日益强烈。于是,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 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①生产力发展导致政府职能急剧扩展; ②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要求; ③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与完善。
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3、政治因素:议会制度改革为文官制度建立奠定良好政治基础。19世纪英 国对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主导地位,要求建立一个廉 洁、高效的政府。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启蒙思想: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的思想成为理论基础。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6、外部因素:中国科举考试选拔、择优录取的原则,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拓展阅读: 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不断交流,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经验也流传到西方,为西方各国政府所吸收,对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借鉴作用。这一点是西方行政学家所公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19世纪初,英国新掌权者往往竭尽全力排除异己、安插亲信,把官
职作为战利品“公开”“合法”地进行肥缺分赃。这种现象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深化 B.政党政治的发展
C.文官制度的确立 D.国王地位的下降
2.18世纪末英国的执政党一上台便利用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
——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2.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建立
美国:“政党分肥制” 文官制度 • 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
建立了文官制度。
1881年美国总统加菲尔徳被杀
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 建立起来。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2.工业革命的推动 表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 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 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 僚体系。 3.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4.启蒙思想的影响
工业革命 经济基础 生产力提高 社会分工复杂 政府职能扩大 政党更换频繁 上层建筑 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
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了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 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对录用文 官的制度进行完善,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的类别
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 和事务官两类:
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
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一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 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思考】: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出现对英国文官制度有何作用?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 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培植政治小集团,官员的任命只注重政治忠诚而非才干和品格。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旧的选官制度(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导致政治腐败和效率低下
(1)中古时期—恩赐官爵制 社会特征:封君封臣、王权与教权并立 选官方式: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后期, 国王挑选亲信赐予官职。 特点: ①封闭性(统治阶级内部) ②时代性(政教合一) ③随意性(或缺乏制度化) ④私人性(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显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旧的选官制度(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导致政治腐败和效率低下
(1)中古时期:恩赐官爵制
(2)17-18世纪:个人恩惠制 社会特征: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统治集团将官职作为礼 品或商品,私相授受。
(3)“政党分肥制” 社会特征: 西方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 弊端:由于任期有限,新上台的官员急于为自己谋取利益。这种瓜分国 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 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
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的影响。
概念解析
文官与文官制度 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 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 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 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是以其特定的 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
通过英国文官制度确立及发展的进程,我们得出什么认识?
从19世纪初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初步确立到20世纪中期的撒切尔夫人改革,英国文官 任用制度经历了一系列进程。回顾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发展的整个历程,我们不难发 现,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渐进性的特点。英国文官任用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伴 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不同的时期,都有某些过时的旧制度 退出历史舞台,也有某些适应形势需要的新制度产生出来。但这些变化都是徐缓渐进 式的,这样,旧制度在消失之前,总有一段逐步萎缩、蜕化期,新的文官任用制度在 诞生之前,也基本上都有一段逐步孕育和成长时期。这样的制度变迁,相对平稳,避 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动荡。
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 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 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 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 派影响,长期任职。
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 选人进行考试。
由于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文官考试制度也有各自的特点。美国 侧重专才,考试内容侧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德国文官考试则兼收并蓄英、美之长,注重通 专结合,第一轮考试着重考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第二轮考试着重实际运用能力。法国文 官考试严格分等级,受行政系统的控制较大,与法国传统上中央集权体制有关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恩赐官制制
文官制度的建立
政党分肥制
文官制度的改革
任何制度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 全十美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应当在坚持自身优秀传统 的基础上,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互相取长补短,臻于完善。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 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亟须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稳定、持续、廉洁、高效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材料:“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是 深感惊讶的。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 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1983,美国人事署长艾仑•坎贝尔
1.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 3.政治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4.理论依据:启蒙思想的影响 5.外来因素:科举制提供借鉴 6.时代趋势: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