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知识简介
初中物理丝绸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丝绸知识点总结丝绸的物理性质丝绸是一种非常优质的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质。
首先,丝绸具有很好的抗张强度和弹性,是一种非常坚韧的纤维。
其次,丝绸的导热性能比较好,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保暖性,这也是为什么丝绸被广泛用作衣料的原因之一。
此外,丝绸还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和透湿性能,这使得丝绸面料在夏天穿着非常凉爽舒适。
在物理性质方面,丝绸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纤维材料。
丝绸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丝绸是由蚕丝蛋白纤维组成的,而蚕丝蛋白主要是由玻璃酸和丝素组成的。
玻璃酸是一种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之间主要由氢键相互作用连接,这使得丝绸具有很好的抗张强度和弹性。
而丝素是一种含有大量β-折叠结构的蛋白质,这使得丝绸具有很好的柔软性和保暖性。
丝绸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优良的物理性质,也为丝绸的加工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丝绸的物理加工过程在丝绸的生产过程中,物理学知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丝绸的加工过程需要对茧子进行煮茧。
在煮茧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温和煮茧时间,以确保蚕丝纤维不受到破坏。
这就涉及到了传热学的知识。
其次,在剥茧和冷泡的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以确保蚕丝纤维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柔韧性。
这就需要对热学和湿气学的知识。
再次,在退碱和水洗的过程中,需要对化学反应和水的性质进行研究,以确保蚕丝纤维的质量。
这就需要对化学和液体力学的知识。
最后,在扑打、热拉、剥胚和梳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以确保蚕丝纤维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
这就需要对力学和变形学的知识。
丝绸的物理应用丝绸不仅在纺织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物理应用价值。
首先,丝绸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纤维材料,被用来制作时尚服装、床上用品、装饰品等。
其次,丝绸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还可以用来制作太阳能板、空气净化器、防辐射面料等产品,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再次,丝绸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能,还在医疗器材、生物医学材料、食品包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丝绸织物必备知识点总结

丝绸织物必备知识点总结一、丝绸的历史丝绸作为一种珍贵的纺织品,起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已经开始种植桑树、养蚕、制丝。
而丝绸的制作方法则是中国古代的国家机密,直到公元6世纪才传入中东和欧洲。
丝绸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成为中西方贸易中非常重要的商品。
二、丝绸的种类1. 桑蚕丝绸:桑蚕丝绸是最为常见的丝绸种类,其主要原料为桑蚕丝。
桑蚕丝绸具有光泽柔软、手感舒适、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等特点,广泛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2. 沙丁鱼丝绸:沙丁鱼丝绸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丝绸种类,主要原料为沙丁鱼丝。
由于沙丁鱼丝的纤维细长、坚韧耐磨,因此沙丁鱼丝绸具有非常好的强度和耐久性,适合制作高档服装。
3. 蜘蛛丝绸:蜘蛛丝绸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丝绸种类,主要原料为蜘蛛丝。
由于蜘蛛丝的纤维特别细致轻盈、强度高、弹性好,因此蜘蛛丝绸为纺织品中的珍品,价格昂贵,用途广泛,可以制作成高档服装、面料等。
三、丝绸的生产工艺1. 桑蚕的养殖:桑蚕的养殖是丝绸生产的第一步。
桑蚕是丝绸的原料之一,主要栖息在桑树上,因此要先种植桑树来提供充足的桑叶供桑蚕吃。
2. 蚕茧的采集:桑蚕吃饱叶子后,会开始吐丝结茧。
为了得到完整的蚕茧,要在蚕茧完成后的3-5天内将其采集下来,以保持蚕茧的完整和质量。
3. 蚕丝的提取:蚕茧收集后,蚕丝需要经过退桶、煮洗、粗拢、精拢、缫丝、并丝等一系列工序来提取纯净的蚕丝。
4. 丝绸织造:将提取出的蚕丝经过织布机织造成布匹,然后再经过染色、整理等工艺,最终制成成品的丝绸织物。
四、丝绸的特性和优势1. 光泽柔软:丝绸具有独特的柔软光泽,让人感到非常舒适柔和,所以非常适合做面料,穿着起来很舒适。
2. 保暖透气:丝绸织物的纤维结构疏松,有空气层,能保暖,同时又非常透气,所以很适合制作春秋季的服装。
3. 吸湿性好:丝绸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吸收人体分泌的汗液,使人感觉干燥舒适。
4. 抗菌性好:丝绸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
丝绸之路高三知识点

丝绸之路高三知识点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
它连接了中国和欧亚大陆,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作用,也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三个方面介绍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一、地理位置丝绸之路地理位置广泛,主要贯穿亚欧大陆,连接了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
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西端终点则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塔里木盆地向南,通过南亚和印度洋抵达印度;另一条是通过喀喇昆仑山口,经过中亚和伊朗到达地中海沿岸。
二、历史演变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丝绸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从一个单纯的贸易道路逐渐发展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政治往来的重要通道。
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和天山走廊,与中亚和西亚贸易往来频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径逐渐发生变化,通过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向南经过南亚到达印度洋地区。
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并与欧洲贸易开展了联系。
三、文化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商业往来的增强,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带到了西方,而西方的黄金、马匹、宝石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引进到中国。
这种商品交流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东西方文明得以互相借鉴和发展。
例如,佛教在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艺术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丝绸之路还成为了各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如希腊艺术、波斯故事、阿拉伯语言和天文学知识等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总结起来,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商业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它连接了东西方,通过商品贸易和文化传播,促进了各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十分重要,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一步。
中国丝绸文化知识

中国丝绸文化知识中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丝绸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发明,不仅在经济和贸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服饰、建筑等方面。
以下是对中国丝绸文化的一些基本了解。
1. 丝绸的起源丝绸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7世纪的仰韶文化时期。
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在古代一直被世界称道。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现了蚕的养殖和丝绸的制作方法,从而开创了丝绸的历史。
2. 丝绸的制作工艺中国的丝绸制作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从养蚕、蚕茧的收集到丝绸的加工和染色,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细致的手工操作。
中国的丝绸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质量而闻名于世。
3. 丝绸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丝绸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代中国的贵族阶层常常以丝绸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丝绸也成为贡品和外交礼物。
丝绸还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服饰、家居用品、艺术品等制作中,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4. 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丝绸文化在传承中不断融合创新。
虽然现代技术的发展给丝绸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但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仍然得到重视。
一些传统技艺不仅得以保护传承,还通过现代设计与时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丝绸产品。
5. 丝绸的国际影响中国的丝绸文化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贸易的重要通道,将丝绸和其他中国商品传播到了亚欧各地。
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中国丝绸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继续推动丝绸产业的发展,并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机会。
参考资料:- 杜常青. 中国丝绸文化. 北京图书馆. 2008.- 李贤义. 中国丝绸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5.。
丝绸类面料知识

丝绸类面料知识(一)类别编丝绸作为旅游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许多人对丝绸的性能、特点还不大了解。
丝织物分类原则首先是以织物的组织结构为主要依据,其次以制造工艺如生织物、熟织物、加捻等为依据,另外是以织物实质上形状为依据,目前丝织物可分为十四个大类:1、纺类应用平纹组织构成平正、紧密而又比较轻薄的花、素、条格织物,径纬一般不加捻。
如电力纺、彩条纺。
2、绉类运用织物组织或运用各种工艺条件,使织物表面发生绉缩。
这种表面均匀绉缩的丝绸织物统称为绉类丝绸。
绉类丝绸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双绉、碧绉、留香绉、特论州等。
其特点是手感柔软,色泽鲜艳,柔美,有弹性。
绉类可以做各种衣服。
3、绸类织物的地纹可采用平纹或各种变化组织,或同时混用其它组织。
绸是丝织品中最重要的一类。
绸类织物品种很多,按所用原料分有真丝类,柞丝类,绢丝类,合纤绸等。
一般市场常见的丝绸有美力绸,斜纹绸,尼龙绸等。
美力绸多是纯人造丝产品,它的绸面,色泽鲜艳,斜纹道清晰,手感平滑挺劲。
主要用途是做高档衣服的里绸。
4、缎类织物地纹的全部或大部采用缎纹组织的花素织物。
缎类织物俗称缎子,品种很多;缎类织物是丝绸产品中技术最为复杂,织物外观最为绚丽多彩,工艺水平最为高级的大类品种。
我们常见的有花软缎,素软缎,织锦缎,古香缎等;花软缎,织锦缎,古香缎可以做旗袍、被面、棉袄等。
其特点:平滑光亮,质地柔软。
古香缎、织锦缎花型繁多,色彩丰富,纹路精细,雍华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故乡色彩。
5、绢类绢类织物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
一般常见的有天香绢,筛绢等。
天香绢可以做妇女服装,童装等。
它的缎花容易起毛,不宜多洗。
6、绫类绫类丝绸按原料分为:纯桑蚕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
绫类织物的地纹是各种经面斜纹组织或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混用其他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素绫、广陵、交织绫、尼棉绫等;素绫是用纯桑蚕丝做原料的丝织品,它质地轻薄,用于裱画裱图。
产品知识-丝绸文化与真丝介绍

一、丝绸的发展史1.丝绸的起源与发展①.新石器时代—发明养蚕、缫丝技术;出现原始腰机、出现平纹织物;②.商周时期-----出现桑、蚕、丝、帛文字;出现平纹提花、绞经织物;开始利用朱砂染色;2.丝绸的创新与成熟①.春秋战国---中原地区成为丝绸生产的中心区域;大量利用茜、蓝、栀等织物染料进行染色;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将蚕桑业传至东亚地区;②.秦汉时期---已形成完备的技术体系,踏板斜纹机流行使用,提花织物经锦达到高峰;张骞出使西域,凿空陆上丝绸之路;③.魏晋南北朝—丝绸产区扩至西亚、西南地区;发明蚕卵冷藏技术,抑制蚕卵孵化;载桑养蚕业传至印度、越南及中亚地区;④.隋唐五带----丝织品种丰富,斜纹、纬显花盛行;通经断纬技术运用于丝织品(革丝);防染印花—染颉、夹颉、蜡颉盛行;蚕种、丝织技艺传入意大利、阿拉伯地区;3、融会与发展①.宋辽金元---丝绸中心南移长三角地区,出现桑苗嫁接技术,促进蚕桑业发展;海上丝路成为丝绸贸易的主要商道;②.明代---长三角出现丝绸生产贸易专业化市镇,(官服补子采用不同鸟兽纹样区别高低)为满足统治者的消费需求,民间织机开始承接官营制造任务,机户发展迅速,在江浙一带设立十余个织染局;郑和下西洋促进海上贸易发展;③.清代—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立官营织造局(江南三织造),形成四大名绣;化学染料开始用于印染;4.国外设备技术发展17-18世纪英国发明提花装置、动力织机、滚筒印花机;19世纪初意大利发明蒸汽缫丝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明飞梭织机、喷气织机;1928年日本发明自动换梭织机、自动缫丝机;1964年美国发明计算机控制自动提花机;1978年德国发明电脑纹版机;5.公司规模我们达利集团成立于1978年,并于1992年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拥有员工12000多人,总部设于香港,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国、中国台湾均设有分子公司,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占地超过60万平方米。
丝绸知识

桑蚕丝俗称真丝,桑蚕丝面料也是真丝面料,机械缫的又称厂丝,手工缫者称土丝。
缫丝厂出厂的桑蚕丝俗称生丝.生丝经脱胶后成为熟丝。
1.生丝的性能生丝光滑透明、柔软、并富有弹性,光泽柔和优雅,其织物相互摩擦后会产生特有的丝鸣。
生丝的横截面呈成对的近似三角形(或近似石榴籽形)。
生丝的密度为1.33~1.45g/cm3,经脱胶后熟丝的密度为1.25~1.30g /cm’。
生丝吸湿性强,透气性好。
标准回潮率为11%,在相对湿度100%的湿空气中,最大回潮率可达36%~39%,生丝吸水后长度增长1.3%~1.6%,横截面增大约19%。
生丝的强力和伸长率良好,拉伸断裂强度为3.0~3.5dN /t。
x,断裂伸长率为15%–25%。
生丝经精练脱胶后吸湿性、强度和伸长率均有所降低。
桑蚕丝的初始模量为45–90dN/tex。
桑蚕丝耐光性较差,日光照射后会泛黄、发硬、发脆、强力下降。
桑蚕丝干燥时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在相对湿度65%气中,质量比电阻可达10加~2g/cm,故在生产过程中,因摩擦易产生静电,故必须控制车间温湿度或采用静电消除措施。
桑蚕丝的绝热性能良好,导热系数约为50~54roW/(m‘K),在天然纤维中为最小,故蚕丝织物冬夏均宜穿着。
生丝对弱酸作用稳定.但不耐强酸,会在强酸的溶液中水解,高温时尤甚。
生丝对碱的稳定性弱,在强碱溶液中显著水解,高温时更甚。
桑蚕丝的吸色性能优良(染色一般在精练后进行),酸性染料、活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还原染料和直接染料等均宜,可按要求选择之。
总之桑蚕丝各方面的性能均很优良,其优良性能一直被所有化学纤维作为仿制的目标。
2.生丝的规格如下表所列,常用的有22.2/24.4dtex(20/22旦)、30.0/32.2dtex(27/29旦)、44.4/48.9dtex(40/44旦)。
3.生丝的等级按国家GBl797–86生丝分级规定,根据物理指标和外观质量的综合成绩,生丝分为6A、5A、4A、3A、2A、A、B、C、D、E、F级和级外品。
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一、丝绸之路的定义。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二、陆上丝绸之路。
1. 开辟背景。
- 汉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尤其是丝织业发达。
- 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2. 路线。
- 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
- 分南北两道,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
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
- 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至大宛(今费尔干纳)。
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3. 交流内容。
- 商品交流。
- 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
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深受西方各国喜爱,在罗马帝国,丝绸甚至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 西方传入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芝麻)、胡豆(蚕豆)等。
例如,大宛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军事和畜牧业发展有一定影响;葡萄等农作物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种类。
- 文化交流。
- 宗教方面,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起源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敦煌莫高窟等佛教石窟艺术就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
- 艺术方面,西域的乐舞传入中原,如胡旋舞等,丰富了中国的舞蹈艺术形式。
中原的绘画艺术也对西域有一定的影响。
- 科技方面,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对西方的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也传入中国,如印度的天文历法知识在中国古代天文研究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燃烧法
(1)蚕丝在燃烧时有烧羽毛味,离开火源难以 续燃,会自熄。灰烬易碎、脆、蓬松、黑色。 (2)人造丝(粘胶纤维)燃烧时有烧纸夹杂 化学味。续燃极快。灰烬除无光者外均无灰, 间 有少量灰黑色灰。 (3)棉纶、涤纶燃烧时有极弱的甜味,不直接 续燃或续燃慢,灰烬硬圆,成珠状。 (4)棉和麻都有烧纸的味,灰烬柔软,黑灰 色。 (5)羊毛燃烧时和蚕丝差不多。目测即可看出 二者不同。
丝绸知识简介
穿真丝的好处
天气炎热,人们很喜欢穿真丝面料的衣服,真丝衣服 不仅雍容华 贵,而且光滑宜人,呼湿透气,穿着舒适、 潇洒、飘逸。 真丝,大家都很熟悉,只知道是好,但却不知 是如何的好法,下面 便给大家介绍一下真丝的特性及对人 体的好处。
一、真丝的呼湿性和透气性 蚕丝是由蚕宝宝吐出的液体凝固而成的,是天然的蛋 白质分子化合物, 在一般情况下, 它不受外界温度、 湿 度的影响, 而且具有良好的呼湿性,还有良好的放湿透 气性。在潮湿的环境 中,干燥的蚕丝可以呼吸潮气,呼 吸人体排出的汗水和新陈代谢 物,带走人体的热量,保 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在人体皮肤下滋 生;而在干燥的 环境中,呼吸了汗水的蚕丝又能放湿、排汗,非 常的透 气,所以真丝的服装给人干燥滑爽、舒适凉快的感觉,而 且还有利于防止湿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的产生。
4、细察折痕。当手捏紧丝织品后再放开时, 因其弹性好无折痕。人造丝织品松手后有明显折 痕,且折痕难于恢复原状。锦纶丝绢则虽有折痕, 但也能缓缓地恢复原状,故切莫被其假象所迷惑。 5、试纤拉力。在织品边缘处抽出几根纤维, 用舌头将其润湿,若在润湿处容易拉断,说明是 人造丝,如果不在湿润处被拉断,则是真丝,如 纤维在干湿状态下强度都很好,不容易拉断则是 锦纶丝或涤纶丝。
四、真丝的抗紫外线作用 真丝不起静电而且能防止日光中紫外线的不良刺激, 保 护人的皮肤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蚕儿吐出的雪白 的蚕丝,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逐渐变黄,原因便是蚕丝呼 吸了阳光中的紫外线。医学常识告诉人们,太多的紫外线 的照 射对人体肌肤极为有害,因此应用真丝纤维对紫外 线的呼吸性而将其做成服饰穿着可达到防御紫外线的目的。 另外真丝还具有阻燃性,遇火不容易烫伤皮肤,它的 多孔性纤维空隙还可防御有害气 体对人体的侵袭,愈加 呵护您白白嫩嫩的肌肤!
素绉缎
素绉缎属丝绸面料中的常规面料。 素绉缎的特点 : 亮丽的缎面非常高贵,组织密实; 视觉上有很自然的光泽,在触觉上手感 柔滑、细腻,不会有毛糙的感觉。 一般用来制作内衣、衬衣、裤子、 裙子、睡衣等。 缺点: 该面料的缩水率相对较大,下水后 光泽有所下降;面料易皱。
双绉
双绉系绉类丝绸织物。又称双 纡绉。平纹组织。 双绉的主要特点是:经高温定 型,抗皱性较好。表面起有细微 均匀的皱纹,质感轻柔、平滑、 色泽鲜艳 柔美,富有弹性,穿着 舒适、凉爽,透气性好,绸身比 乔其纱重。 宜做夏季各种服装。
6、听摩擦声。由于蚕丝外表有丝胶保护而耐 摩擦,故干燥的真丝织品在相互摩擦时会发出一 种声响,俗称“”丝鸣或“绢鸣”,而其它化纤 品则无声响出现。
真丝面料种类
丝绸分为15大类,35小类。 15大类主要有纺、绉、绫、罗、绸、缎、锦、 纱、绒、呢、葛、绡、绨、缂(刻)
电力纺
电力纺是桑蚕丝生织纺类丝织物, 以平纹组织制织。因采用厂丝和电动丝 织机取代土丝和木机制织而得名。 电力纺织物质地紧密细洁,手感柔 挺,光泽柔和,穿着滑爽舒适。 按织物每平方米重量不同,有重磅 (40g/m2以上)、中等、轻磅(20g/m2 以下)之分。重磅的主要用作夏令衬衫、 裙子面料及儿童服装面料;中等的可用 作服装里料;轻磅的可用作衬裙、头巾 等。是一种高档面料。
2、观察光泽。真丝织品的光泽柔和而均匀, 虽明亮但不刺目。人造丝织品光泽虽也 明亮,但 不柔和。涤纶丝的光泽虽均匀,但有闪光或亮丝。 锦纶丝织品 光泽较差,如同涂上了一层蜡质。 3、手摸感觉。手摸 真丝织品时有拉手感觉, 而其他化纤品则没有这种感觉。人造丝织品滑爽 柔软,但不挺括。棉丝织手摸较硬而不柔和。
选用正气熨斗,不宜高温,应中温熨烫,130℃左右为宜;不宜直接熨烫,
必须在上面加盖一层湿布再烫,以防高温使丝绸发脆,甚至烧焦。
真丝保养常识
1、真丝质地的服装收藏时不应与樟脑丸放在一起,以 免使浅色衣服变色发黄。 2、真丝衣服不宜与柞蚕丝衣物放置在一起,因柞蚕丝 衣物的原料大都经过硫磺熏蒸,会使真丝衣物变色。 3、收藏真丝服装应同毛呢、裘皮服装分开或用塑料袋 包好。 4、收藏白色丝绸时,可用蓝色薄纸包裹,这样可以保 护白色丝绸不变色。
双宫绸
用双宫丝制成的丝织物的统 称双宫绸。 双宫绸表面粗糙不平,质地 紧密挺括,色光柔和。双宫绸织 物具有天然的疙瘩纹,闪光、粗 犷、厚实、挺括,风格独特,别 具一格,颇受人们的喜爱。 主要用作夏令男女衬衫、裙 子和外套的面料等。
斜纹绸
顾名思义,纹路呈斜向的 真丝织物,手感适中,垂感适 中。 斜纹绸的一个最大特点是 它软而不坠;另一个特点是它 的光泽接近亚光,不像绉缎那 么闪,对于喜欢内敛风格的人 来说这也算是一个优点。
5、丝绸服装的处理方法: 干燥:真丝服装易阴干,因为在强烈的太阳光或荧光灯 下,容易褪色。 整 烫:必须中温(130℃-140℃)隔着薄布轻熨,如果 水蒸气落在衣服 上,必须马上熨干。 保 养:真丝服装吸湿性高,穿着后含有湿气,外出回 归后需用衣架挂好,避免挂在强烈的荧光灯下或窗际,以 免变色。 防虫剂可用布包裹放在柜内,必须保持干燥。
二、真丝的护肤作用 中医认为,蚕丝性味辛、平、无毒,入心、肝、脾、 肺四经脉。真丝是一种蛋白纤维,呼湿性、透气性好,呼 污和抗菌能力强。丝素中细胞的活力, 还可以防 止血管硬化、 抗衰老的功能, 帮助皮肤维持表面脂膜的 新陈代谢,可以保持皮肤滋润、光滑, 对人体的健康和 美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真丝洗涤常识
1、关于洗涤:洗涤时水温不可过高,一般情况下用冷水即可。用中性 洗涤剂或丝绸专用洗涤剂浸泡15 —20 分钟(切忌长时间浸泡),再轻轻搓 揉,并用清水漂净,切忌用洗衣机真丝衣物。 2、关于晾晒:真丝内衣洗好后,要轻轻挤去水分,并用衣架挂上, 任其滴水晾干;应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并且最好反向朝外;避免 日 光曝晒,更不能用火烘烤,以免褪色。 3、关于熨烫:在真丝内衣尚未全干时,即可收下用熨斗烫平。最好
三、真丝的辅助医治作用 丝素中含有 18 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能 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保持皮肤的滋润和光滑,丝氨酸能 激化皮肤细胞的 活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伤口愈合, 保持皮肤滋润、光滑。因此,它对于某些皮肤病还有辅助 性医治作用。医学专家按照人体 各部位的需要,用真丝 制成各种不同的织物,选择了 30 个皮肤 瘙痒患者进行医 治,结果表明,单纯使用真丝织物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 无需配合使用外用药物。
乔其纱
乔其纱也叫乔琪纱,又称乔其绉, 是以强捻绉经、绉纬制织的一种平纹丝 织物,乔其纱的名称来自法国,系绉类 丝绸织物。 乔其纱的特点是:有纵横均匀整齐 的外观,绸面显出细微均匀的皱纹和明 显的细纱孔,也有较强直皱纹的。其质 地轻薄飘逸,透明,并富有伸缩弹性, 缩水率也大,一般为10~12%。 乔其纱适于制作妇女连衣裙、高级 晚礼服、头巾、宫灯工艺品等。
如何鉴别真假丝绸
由于桑蚕丝从栽桑养蚕至缫丝织绸的生产过程中未受 到污染,因此是世界推崇的绿色产品。又因其为蛋白质纤 维,属多孔性物质,透气性好,吸湿性极佳,而被世人誉 为“纤维皇后”。 真丝绸织品,质地光滑柔软,富有弹性;具有蚕丝的 天然光泽,明亮而柔和。点燃时,桑蚕丝遇火缩成团状, 燃烧速度较慢,伴有咝咝声,散发出毛发烧焦味,烧后结 成黑褐色小球状灰烬,手捻即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