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公共债务

合集下载

我国公共债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研究

我国公共债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研究

我国公共债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研究公共债务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或借款等方式所形成的负债。

在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公共债务也随之增长。

公共债务的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债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一、公共债务的规模与结构变化,在推动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公共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从2008年660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25.74万亿元人民币,在短短十年间增长了近四倍。

其中,政府债务是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同样迅速,由2008年的544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22.2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近四倍,这也成为我国公共债务发展的主要动力。

同时,我国公共债务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2008年前,我国公共债务主要分布在国内债务,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公共债务结构日趋复杂。

到2019年,政府债务构成已由主要借助银行贷款、传统债券融资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同时还引入了地方债券和企业债为主要融资工具,由此推动了我国公共债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二、我国公共债务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公共债务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公共债务的发展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无论是规模、结构、贡献率等都面临调整和优化。

另一方面,公共债务管理体制制度还不成熟,政策法规不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还不完善。

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公共债务管理体制存在多个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和管理规则,体现出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的协调机制,进一步阻碍了公共债务管理的提质升级。

2.内部控制不足。

在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而在公共债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常被忽视。

特别是缺乏信息公开平台和风险控制机制,无法对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跟踪、监督,难以实现资金的有效监管。

3.风险管理缺失。

当前,我国公共债务的风险管理等级不高。

在风险管理上,缺失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紧急事件预案,无法及时发现以及处理风险事件。

公共债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控

公共债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控

公共债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控公共债务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需求而借款所形成的债务。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债务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公共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控。

首先,公共债务的规模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过大的债务规模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加大,影响政府的财政状况,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当债务规模超过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时,政府可能面临偿债困难,甚至出现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会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

其次,公共债务的增长速度也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过快的债务增长可能导致债务负担过重,挤出民间投资,限制了经济的潜在增长。

当政府大量借款用于支付利息和偿还债务时,就会减少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从而降低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此外,高速增长的债务还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进一步影响经济的稳定。

为了调控公共债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收入和控制支出,以减少债务规模的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税收收入;同时,审慎控制公共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债务管理,降低债务成本,减轻债务负担。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利率水平,减少债务服务的压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发行优质债券,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债务融资,降低债务成本。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预防债务危机的发生。

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债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债务风险,防止债务危机蔓延。

最后,政府还应加强对公共债务的信息公开和沟通,增强社会对公共债务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发布债务信息公告、举办债务沟通会议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及时披露债务情况,增加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社会信任度。

公共债务对经济的影响

公共债务对经济的影响

公共债务对经济的影响公共债务是指政府为满足财政需求而向公众借款所形成的债务。

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经济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公共债务对经济的影响,并从经济增长、政府支出、利率、通胀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公共债务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通过借款来支付公共项目的建设和投资,政府可以刺激需求,提升经济活力。

其次,借款可以解决政府财政短缺问题,缓解经济压力,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然而,当债务规模过大时,就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高额的债务偿还压力会削弱政府的财政能力,限制公共支出,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二、公共债务与政府支出公共债务的增加通常会导致政府支出的增加。

政府通过借贷来满足财政需求,可以维持并扩大公共服务项目,提供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

这些公共支出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过度依赖借款会使政府财政严重依赖债务,财政风险增加,可能导致财政危机,进而影响到经济稳定。

三、公共债务与利率公共债务规模的增加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政府借款的增加会导致债市供给增加,资金需求上升,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高利率对企业和个人贷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抑制消费和投资,影响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为了偿还债务,可能降低实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进一步影响到债务国家的经济运行。

四、公共债务与通胀公共债务的增加可能引起通胀压力。

政府借款增加,流通货币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通胀会削弱人民币的购买力,涉及到利率、工资和居民消费等方面。

高通胀率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资金成本上升、投资活动减少以及经济不稳定等。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公共债务可以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借助公共债务,政府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然而,当债务规模过大时,公共债务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依赖债务会加大财政风险,限制公共支出,影响经济稳定。

此外,公共债务增加还会对利率和通胀产生不利影响。

公共债务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公共债务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公共债务对经济稳定的影响公共债务是指政府为满足财政支出需求而发行的债券或其他债务工具。

在一些情况下,公共债务可以对经济稳定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本文将对公共债务对经济稳定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公共债务可以为国家提供必要的投资和支出。

政府通过借款可以融资进行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和教育等公共领域。

这些投资可以为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

此外,公共债务也可以用于应对经济危机,平抑经济波动。

通过增加支出或减税,政府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因此,适度的公共债务可以对经济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公共债务过度累积也可能对经济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高额的债务负担可能导致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减少政府的财政空间。

当政府需要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时,可能不得不削减公共支出,包括重要的社会福利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将导致公共投资减少,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此外,过度的公共债务也会增加财政风险,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并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连锁反应。

在应对公共债务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政府应保持债务在可持续水平,并避免过度依赖借款来填补财政赤字。

其次,政府应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债务用于具体的长期发展目标。

此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减贫和社会安全网的建设是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债务来投资于人力资本、教育和卫生领域,以促进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公共债务问题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支持。

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援助、资金支持和债务宽限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债务问题,加强债务可持续性。

此外,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专业意见和政策建议,促进债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公共债务对经济稳定有着双重影响。

适度的公共债务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投资和支出,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然而,过度累积的债务可能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减少公共支出,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操作上从摸索到逐渐规范,近期邀请来自全国的18家单 位的专家学者参与,历时近2年,反复修改、讨论,最 后由财政部、中央财大、中咨协等单位专家评审通过后 ,报中咨协审查批准,以中咨协2023第4号公告《地方 政府专项债券实施方案编制指南》(T/CNAEC 02042023)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我国地方政 府债务分析
2022级会计 学2班 杨婕
经济法
目录
经济法
为了应对多方面因素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分别从财政、货币两方面采取了积 极政策措施,不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同时也导致了债务总规模的膨胀,成为宏 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促成地方政府债务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地方政府债务 潜在风险大,其对国家的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构成了威胁。因 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以控制 1、介绍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具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筹集资金的信用凭证, 也就是由地方政府及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清理甄别认定 的非债券形式专项债务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大部分地方 政府债务主要是由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和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三是许多地区的地 方政府债务风险很大;四是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偿还
经济法
该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规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实施方案》编制、评审、申报等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对 提高专项债券申报质量,申报成果文件的规范性、标准 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提升专项债券实施方案编制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财政部提出,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 ,为重大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广东财贸在专项债咨 询领域将持续发力,拓宽服务链条,加强政策研究,结 合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专项债咨询服务,助力地方经济 高质量发展

浅析中国的公共债务

浅析中国的公共债务

浅析中国的公共债务1、中国公共债务的规模中国的公共债务包括中央债、地方债和混合债。

出于中国特色,中国债务又有公开债、半公开债、隐形债之分。

2008年和2009年的中央财政债务分别为5.33万亿元和6.02万亿元。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了2011年年中为8万亿元是不成问题的。

注意,2008年底中央政府的4万亿元的投资“大手笔”,显然没有记在财政债务名下,那记在哪里了呢?所以中央债的名下先记上12万亿元。

2011年5月底,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为3.04万亿美元,由于中国是事实上的强制结汇,需把它当做债务记在中央政府的名下。

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从8.3“升值”到目前的6.5,取其中值7.4。

于是外汇占款为22.5万亿元人民币!好了,中央债已达到34.5万亿元了。

这还停留在公开的范围,是很保守的数据!公开的地方债目前有两个版本。

央行的版本为14.37万亿元;审计署的是10.7万亿元。

央行是按贷款余额的抽样比例“不低于”30%来推算出来的。

它的“视觉”仅停留在地方融资平台属于商业银行的版块,而国企甚至私企的融资版块显然被忽视了。

审计署是个什么样的衙门,它是个问责的机构。

哪个地方政府愿意把地方债暴露给审计部门啊?所以,审计署的统计数据,就是那个10.7万亿元是相当保守的。

地方政府“见不得光”的地方债肯定多得多,所以,地方债的总规模是要大大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的。

中国还有种混合型公共债务,比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东方和长城)的超过2万亿元的坏账还在那里挂着呢!结论:目前最保守的统计方法,中国公共债务的总规模约57万亿元!2、公共债务的违约债务违约就是赖账。

国家的公共债务要赖账,其实也不容易。

就拿希腊为例,它的公共债务达到了GDP的110%时,在2009年12月16日被评级公司给“引爆”了!而中国公共债务与GDP的比,保守的数据达150%!欧盟规定的公共债务的安全上限是60%!可见中国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那么,中国的债务危机为什么没有被“引爆”呢?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相对封闭,华尔街的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中国媒体由于体制的原因自己是不敢“爆料”的。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在过去的几年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此背景下,我的文章将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和原因,并尝试讨论其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地方政府对债务的实际状况。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政府债务总额(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达到了42.4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1万亿美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占据了63%。

按照中国官方的分类划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

前者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公共领域的融资,后者则是政府为特定用途发行的债务。

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的规模呈增长趋势,是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增加的主要力量。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归结如下几点:1、多样化的政府融资方式政府融资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的一个必要手段。

政府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政府发行债券或筹款,而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等中介渠道向债权人融资。

由于政府间接融资的成本比较高,近年来多数地方政府采用了直接融资,即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2、资金需求的增加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随之增加。

当地政府计划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经济发展项目时,政府融资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地方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3、地方政府奖励机制过去几年里,中国地方政府之间一直在竞争,争相引入外来投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地方政府推出了大量奖励制度,鼓励当地民众或外国企业投资地方经济。

地方政府通过给予税收优惠和低成本的借款,以此来吸引投资。

这导致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承租人的风险管控能力,极易导致债务问题的产生。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国公共债务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公共债务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公共债务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其中借债支出又称为公共债务。

公共债务可以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但如果管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经济风险。

本文将对我国公共债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未来的展望。

一、我国公共债务管理的现状1.债务规模上升,压力增加从2007年开始,我国公共债务规模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2019年底,我国公共债务余额超过4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6.2%。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已超过25万亿元,占地方GDP的比重也高达21%以上。

从债务规模上看,公共债务压力不断增加。

随着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财政支出增加,2020年公共债务规模又有所上升。

2.债务结构较为分散,风险存在我国公共债务结构较为分散,主要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务、政策性金融机构债务等。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也存在较大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融资平台,融资平台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筹集资金,再通过注资子公司、设立基金等方式,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但是,随着一些项目建设效益不佳,融资平台及其子公司负债累累,甚至出现违约。

这给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风险。

3.还款压力不断加大,风险加剧公共债务的还款期限一般较长,但是由于各级政府的借债支出不断增加,执行还款计划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尤其是近年来债务利息的还款压力明显增加,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有所发生。

我国公共债务管理的现状虽有一定压力,但整体来看,债务质量比较高,我国仍属于中高收入国家。

未来,应该建立更加完善和规范的公共债务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种风险。

二、未来展望:公共债务管理的发展方向1.加强债务审计和透明度公共债务管理应该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加强对债务融资平台和子公司的审计监督工作,避免出现资金流向不清、违规运营等问题。

同时,要加强债务信息透明度公示,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和披露制度。

2.优化债务结构和规模我国公共债务结构比较分散,政府应该优化债务结构,支持多渠道融资,探索长期可持续的融资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的公共债务
1、中国公共债务的规模
中国的公共债务包括中央债、地方债和混合债。

出于中国特色,中国债务又有公开债、半公开债、隐形债之分。

2008年和2009年的中央财政债务分别为5.33万亿元和6.02万亿元。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了2011年年中为8万亿元是不成问题的。

注意,2008年底中央政府的4万亿元的投资“大手笔”,显然没有记在财政债务名下,那记在哪里了呢?所以中央债的名下先记上12万亿元。

2011年5月底,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为3.04万亿美元,由于中国是事实上的强制结汇,需把它当做债务记在中央政府的名下。

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从8.3“升值”到目前的6.5,取其中值7.4。

于是外汇占款为22.5万亿元人民币!
好了,中央债已达到34.5万亿元了。

这还停留在公开的范围,是很保守的数据!
公开的地方债目前有两个版本。

央行的版本为14.37万亿元;审计署的是10.7万亿元。

央行是按贷款余额的抽样比例“不低于”30%来推算出来的。

它的“视觉”仅停留在地方融资平台属于商业银行的版块,而国企甚至私企的融资版块显然被忽视了。

审计署是个什么样的衙门,它是个问责的机构。

哪个地方政府愿意把地方债暴露给审计部门啊?
所以,审计署的统计数据,就是那个10.7万亿元是相当保守的。

地方政府“见不得光”的地方债肯定多得多,所以,地方债的总规模是要大大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的。

中国还有种混合型公共债务,比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东方和长城)的超过2万亿元的坏账还在那里挂着呢!
结论:目前最保守的统计方法,中国公共债务的总规模约57万亿元!
2、公共债务的违约
债务违约就是赖账。

国家的公共债务要赖账,其实也不容易。

就拿希腊为例,它的公共债务达到了GDP的110%时,在2009年12月16日被评级公司给“引爆”了!
而中国公共债务与GDP的比,保守的数据达150%!欧盟规定的公共债务的安全上限是60%!可见中国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
那么,中国的债务危机为什么没有被“引爆”呢?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相对封闭,华尔街的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中国媒体由于体制的原因自己是不敢“爆料”的。

于是,中国式的债务危机迟迟不肯浮出水面!
真正的专家早就应该看清了希腊债务危机的本质!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达12%(欧盟的上限是3%),这说明希腊政府没有“还钱”的能力!重组后的债务规模不是减小了,反而增加到GDP的150%(到2015年时),这说明国际社会帮助希腊的目的,不过是让希腊“拆东墙补西墙”,拖延“违约”的时间而已!真正的动机是保护欧元的信用。

插上一段:希腊债务与GDP的占比由80%上升到110%时间跨度有5~6年之久啦,华尔街的评级机构怎么到2009年底才“突然发现”呢!阴谋论者可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呀!另外,中国政府在希腊债务危机后,大举购买欧债,力挺欧元,是申明“大义”?还是另有“隐衷”而“飞蛾扑火”呢?爱国愤青们该认真思考了。

中国的公共债务不会违约!因此各级政府都不为债务着急。

政府有对冲债务的丰富“经验”:印钞票!
用“印钞票”的方法消灭公共债务不是新发明。

时间久远的有魏玛时期的德国、1948年前后的国民党中国,时间较近的有苏联—俄罗斯、津巴布韦!
它们的方法如出一辙:先“稀释”债务,然后再用较长的时间慢慢“消化”残余的债务,在整个期间政府可能会换换“面具”!
3、公共债务对人民币信用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印钞票”的方法,避免了债务违约,但无法逃避债务的社会责任!甚至加大了债务的社会成本,,除了经济成本还要额外支付道德成本!
中国的公共债务保守的数据也有57万亿元之巨,这还是公开的和部分半公开的!
另外,社会保障性的资金拖欠,地方政府的巨大的工程款的拖欠,国有的半国有的商业银行的坏账,都构成了政府的隐性债务。

其中的房地产业的相关贷款,数量极可观,该领域的“违约”,其爆炸力极具杀伤力!
中国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公共债务危机如果全面爆发,很难得到国际社会的救助,不会像小小的希腊那样。

由于社会制度上的原因,西方国家甚至会落井下石!
这样,公共债务引发的阵痛,就需要国内经济来独自承受。

由经济的增长和人民币的增发共同来完成这个“使命”。

前者的艰难程度和杯水车薪的效果,势必导致政府更喜欢采用后者。

于是逻辑上,中国公共债务的危机就转移成人民币信用的危机!
人民币的发行机制和汇率形成机制远远没有到位,目前人民币的信用是靠政府的临时政策来支撑的,朝令夕改的政策已经使人民币的信用摇摇欲坠了。

进一步向人民币“注水”,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人民币的崩盘啊!
4、公共债务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俄罗斯在1992至1994年期间,经济发展全面倒退,公共债务负担沉重。

随后,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向卢布“注水”,结果到1998年1月1日以俄罗斯卢布的“面值”缩水到一千分之一而告一段落!笔者在《咀嚼人民币》的书里有较详实的分析。

俄罗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同时它的人口素质较高(与中国比)。

摔倒的俄罗斯,很快就爬起来了。

在资源领域的石油、天然气,甚至小麦,都使俄罗斯恢复了某些往日里的霸气。

当然这里少不了普京—梅德韦杰夫的强势政权的“护驾”!
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除了煤炭、稀土,能算得上资源丰富的就是“漫山遍野”的廉价劳动力了!可煤炭和稀土上中国拿不到“话语权”而只会廉价倾销和变相倾销!
在廉价劳动力上中国虽然拿到了“定价权”——却是无情的压榨!最后,鸡犬不宁的中国被孬种们告知“别折腾”!
中国巨量的公共债务是如何形成的?换句话说,那笔巨款用在了何处?答案是:空前绝后的浪费、无孔不入的腐败和寡鲜廉耻的出卖!
在中国,连续多年的发展,用可怕的消耗换回的是国民深深的痛苦。

一组组数据令国民百思不得其解:中国每年用掉世界55%的煤炭、48%的粗钢、45%的水泥、22%的木材及11%的石油,却无法让不足世界5%的人住上自己的房子!(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城镇占一半,城镇人口中一半为无房者)
负债累累的中国经济,必然要面对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

平民百姓无法获得真实的经济信息,但却能感受到最近的生活质量的下降。

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无法知道中国公共债务的真相,无法知道人民币购买力与公共债务的相关性。

但普通中国人知道的是:猪肉已涨到20元一斤了。

人们普遍再问:不久以后会不会涨到50元一斤?
笔者让大家发挥想象力:猪肉为什么不会500元一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