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的魔鬼鱼图片

合集下载

深海生物的奇特形态

深海生物的奇特形态

深海生物的奇特形态深海,这个充满神秘的地下世界,隐藏着种种奇特生物。

这些深海生物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和适应,形成了各种与众不同的外貌和生理结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几种深海生物的奇特形态,并试图揭示它们背后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奇迹。

1. 海洋恶魔鱼(Anglerfish)海洋恶魔鱼是深海生物中最闻名的物种之一。

它的身体呈暗色,长有一根长长的触角,触角顶端有一个发光的器官,如同一个恶魔般诱惑着其他小鱼。

这是一种独特的捕食方式,被称为“吸盘捕食”。

海洋恶魔鱼利用触角上的发光器官吸引小鱼,然后迅速张开大嘴将其吞食掉。

它们的体型一般较小,借助这种特殊的捕食方式在深海中生存下来。

2. 珊瑚海胆(Sea Cucumber)珊瑚海胆是一种与海胆类似但外形更加奇特的海洋生物。

它们的身体延长且柔软,覆盖着许多细长而柔软的管道,有点像一个“活体连体胎”。

珊瑚海胆以吸食底栖生物和废物为食,通过吞食并过滤水中的颗粒物来获取养分。

其形态的奇特使得它们能够在沙滩和岩石底部平稳行走,并为其提供了独特的生存和繁殖策略。

3. 碎片海蛞蝓(Fragile Sea Slug)碎片海蛞蝓是深海生物中最脆弱的物种之一。

它们的身体柔软且极其脆弱,一触及就会立即破裂成数块碎片。

这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进化策略,当遭遇捕食者或其他威胁时,碎片海蛞蝓会迅速分裂成碎片,使得捕食者无法完整地捕食它们。

这种形态的奇特性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逃脱策略,并保护了它们的生存。

4. 深海蟹(Deep Sea Crab)深海蟹是深海生物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也是形态最奇特的物种之一。

它们的身体通常呈现出怪异的形状和生物化学结构。

一些深海蟹配备了特殊的触角和刺,可以用来捕捉猎物并抵御捕食者。

此外,一些深海蟹还具有透明的甲壳,使它们能够在深海中更好地隐藏自己,以逃避潜在的威胁。

深海生物的奇特形态是进化和适应的结果,它们通过改变外形和生理结构来适应深海的极端环境。

女子买“魔鬼鱼”回家不敢下手:正面和背面都像人脸

女子买“魔鬼鱼”回家不敢下手:正面和背面都像人脸

女子买“魔鬼鱼”回家不敢下手:正面和背面都像人脸
近日,一位女子在日本爱知县的一家超市买了一只叫做“魔鬼鱼”的鱼,却吓坏了,因为鱼的正面和背面都像人脸。

据说,这种“魔鬼鱼”是日本里最可怕的鱼类之一,吓着人们。

这位女子在街上的一家超市,看到了一只鱼放在水槽里,看起来非常特别,于是她兴致勃勃地买下了它,回到家后把鱼缸放在客厅里,准备夜晚做好该鱼的安排,但是,当她看到鱼的正面和背面时,这位女子瞬间被吓坏了,因为鱼的正面和背面都是一副可怕的人脸模样。

看到这只“魔鬼鱼”,这位女子吓得眼睛都大了,如同看到了什
么恐怖的东西一样,脸上满是骇然之色,甚至有点胆怯地忍不住站起身来,不敢再多看它几眼,她本来想把它处理掉,但是一想到它看起来有点可怕,她又害怕把它弄坏,便想着放进鱼缸里,之后就不再提起它了。

事实证明,“魔鬼鱼”的正面和背面都是非常可怕的模样,让人
瞬间就被吓死,它的正面很像一只吓人的鬼,有两个小小的窟窿出溜的眼睛,口部有像颌骨一样的红色边缘,外圆内瘦,上唇有红发丝,鱼头有细长的红色突起,像是一条由赤丝面具包裹着的红色魔鬼耳朵,使它看起来更加可怕。

这位女子在看到“魔鬼鱼”的时候,只觉得很恐怖,以至于连红发丝都被它吓到了,决定好好的把它关在水缸里,不敢再去看它,不过也有人把它当成宠物来饲养,可能也有用武之地,但是让它整天看恐怖的脸,又有多可怕呢?。

海洋鱼类

海洋鱼类
海洋鱼类的产卵量比陆生脊椎动物高得多。其产卵数因种类不同相差十分悬殊,从产数粒大型卵(如多种鲨 鱼)到产 3亿粒浮性卵(如翻车鱼)。一般是产卵后不护卵的鱼,产卵量较大,如真鲷产100万粒左右、鳗鲡产 700~1500万粒;产卵后进行护卵的鱼,产卵量较少,如海马产卵数十粒到数百粒。
生长和年龄
虾虎鱼海洋鱼类在各阶段的生长速度和个体的大小都极不相同,个体最小的是微虾虎鱼(Pandaka pygmaea), 体长只有7.5~11.5毫米;最大的可达12.65米,如鲸鲨(Rhincodon typus)。鱼类长度生长的最迅速时期,通常 是在性成熟以前;以后,鱼所摄食的大部分饵料用于性产物的成熟和储备越冬脂肪,只有小部分用于长度的增长, 因而生长缓慢下来;到了衰老期,长度生长几乎完全停止。各个种的生长速度也不同,有的鱼孵出后一年即可长 到与亲体一样大小,有的鱼却要经过许多年。
洄游
洄游是海洋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一般运动截然不同。一般的运动都是条件反射运动,常是由外界 的刺激所引起的运动。洄游则是一些海洋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洄游也是 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
经济价值海洋鱼类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它们不但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人类必需的营 养物质,而且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和脂肪都比其他动物性肉类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据1980年的资料,世界海洋鱼 类的年捕获量为5569万吨,占海洋年总渔获量的86%以上,超过海洋中任何一类动物的产量。
能发电和发射电波的鱼
电鳐在鱼类王国里有一类是会发电的或会发射无线电波的鱼,它们猎食和御敌的方法是十分巧妙的。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会发电的电鳐,它的发电器是由鳃部肌肉变异而来的。在头部的后部和肩部胸鳍内测, 左右各有一个卵圆形的蜂窝状的大发电器。每个发电器官最基本结构是一块块小板——电板(纤维组织),约40个 电板上下重叠起来,形成一个个六角形的柱状管,每侧有600个管状物,称为电函管。

蝠鲼

蝠鲼
虽然像珊瑚三角区这样的珊瑚礁区域仅占全球海洋的极小部分,但它们却是世界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家园, 比如这些蝠鲼。蝠鲼是鳐鱼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成员,它们通常以珊瑚礁周围的生物为食 。
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经科学家观察发现,蝠鲼在跃出海面前需要做 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海中以旋转式的游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时,转速和游速不断加快,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 会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时,它能跳1.5~2米高,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 。
简介
简介
蝠鲼又名魔鬼鱼,因它们的游姿与夜里飞行的蝙蝠有些相似而得名,是软骨鱼纲、蝠鲼科几种海产属鱼类的 统称。蝠鲼的体型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体盘一般50~10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8米以上,重达3吨。2008年8月,我 国海南的一位渔民就曾捕获了一条1500千克重的超级“魔鬼鱼”。身体扁平,宽大于长,一头宽大平扁,吻端宽 而横平,胸鳍肥厚如翼状,头前有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尾细长如鞭,有一个小型的背 鳍。有些种类的尾部有一个或多个毒刺,口宽大,牙细而多,像铺石一样排列,上、下颌具牙带,但上颌可能没 有牙齿,鼻孔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喷水孔为三角形,较小,位于眼后,距眼有一相当距离,鳃孔 宽大,腰带深弧形,正中延长尖突。蝠鲼背面多为黑色或灰蓝色,腹面灰白且散布着零星的深色斑点,体型就像 一张巨大的毯子,再加上其身体后部有一条又圆又细的尾巴,就像是一只“海上风筝”。蝠鲼有洄游的习惯,所 以人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常年见到它。每年的6~7月,蝠鲼会洄游到福建、浙江沿海。8~9月,它们又会游到黄海, 10~11月,就会游回浙江沿海,12月到次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在我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到它们 的踪影 。
蝠鲼的滑翔有时是为了独子被欺,有时是受到敌害的追击,有时可能是身上有寄生虫在作怪,它被折磨得受 不了 。

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十种海怪

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十种海怪

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十种海怪1.巨齿鲨:巨齿鲨是一种以深海为栖息地的鲨鱼,体长可达20多米,头部大而扁平,有牛奇角形的吻部,背鳍和臀鳍分开,体表鳞片粗糙,其特征是有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巨大锯齿。

2.飞鲨:飞鲨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体长可达2米,头部宽大,有着卵圆形的眼睛,嘴巴大而张开,背部有4条突出的鳍,体色乌黑,有着锋利的牙齿。

3.海怪鱼:海怪鱼是一种大型深海鱼,体长可达 5.5米,头部略呈圆形,有着多种颜色的斑点,体表有着细密的绒毛,内藏有很多弹性的胶囊,有着大而锯齿的牙齿。

4.石首鱼:石首鱼是一种深海鱼,体长可达4米,头部略呈圆形,有着淡紫色的皮肤,腹部有着一条灰褐色的线,有着波浪状的鳍,鱼鳍有着类似椅子的外形,另外还有着一个头骨般的石头。

5.海蜚:海蜚是一种大型深海生物,体长可达6米,头部圆柱形,有着数十种变化的颜色,体表有着细密的毛发,有着毒性的牙齿,背部有着许多粗大的突起,有着可以吐出毒液的嘴巴。

6.巨型章鱼:巨型章鱼是一种深海生物,体长可达10米,头部大而圆,有着许多类似针刺的触须,触须上布满了许多小突起,有着锋利的牙齿,体表有着许多壳状的鳞片,有着许多类似手掌般的触手。

7.巨型鲸鲨:巨型鲸鲨是一种巨型深海鱼,体长可达20米,头部略呈椭圆形,有着多种颜色的斑点,有着锋利的牙齿,体表有着厚厚的皮肤,有着丰富的毛发,有着把身体分割成三部分的鳍。

8.巨大的白鲸:巨大的白鲸是一种大型深海鱼,体长可达30米,头部大而圆,有着白色的皮肤,有着锋利的牙齿,体表有着细密的毛发,鳍有着许多花纹,还有着发出亮光的眼睛。

9.巨鹿鱼:巨鹿鱼是一种深海鱼,体长可达3米,头部略呈圆形,有着淡褐色的皮肤,有着长而细的鳍,有着锋利的牙齿,有着类似鹿角般的突起,体表有着大量的细毛。

10.三角鲨:三角鲨是一种深海鱼,体长可达3米,头部较小,有着褐色的皮肤,有着三角形的鳍,有着锋利的牙齿,体表有着许多花纹,有着黑色的眼睛。

魔鬼鱼的外貌以及生活特点作文

魔鬼鱼的外貌以及生活特点作文

魔鬼鱼的外貌以及生活特点作文
海底世界,无奇不有。

海,是一个多么辽阔而又深不见底的地方。

那里有着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生物。

黑漆漆的蝠鲼就是其中一个。

蝠鲼,又名魔鬼鱼,是鳐的近亲,身体平,有强大的胸鳍,类似翅膀,在海洋中巡游,胸鳍前有两个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齿细小,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性情温和。

还有可以发电的电鳐。

电鳐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2米,很少在0.3米以下。

背腹扁平,头和胸部在一起。

尾部呈粗棒状,像团扇。

在头胸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状的发电器。

它们排列成六角柱体,叫“电板”柱。

电鳐身上共有2019个电板柱,有200万块“电板”。

这些电板之间充满胶质状的物质,可以起绝缘作用。

每个“电板”的表面分布有神经末梢,一面为负电极,另一面则为正电极。

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到负极,也就是从电鳐的背面流到腹面。

在神经脉冲的作用下,这两个放电器就能把神经能变成为电能,放出电来。

海底世界,无奇不有。

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生物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一定要努力,等长大后,探索更多未知的东西。

蝠鲼:神秘海洋生物的探秘之旅

蝠鲼:神秘海洋生物的探秘之旅

蝠鲼:神秘海洋生物的探秘之旅1. 引言海洋生物世界中隐藏着许多神秘而迷人的生物,其中一种备受关注的生物就是蝠鲼。

蝠鲼作为深海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

本文将深入探讨蝠鲼的各个方面,从动物学历史到保护措施,带您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深海世界。

2. 动物学史蝠鲼(学名:Chimaera)属于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蝠鲼目(Chimaeriformes),与鲨鱼和鳐鱼一同构成軟骨魚綱的三大类群。

蝠鲼最早于19世纪被科学家正式描述,并引发了当时对于軟骨魚綱生物的深入研究。

然而,由于其深海栖息地的隐蔽性,关于蝠鲼的科学研究在长时间内受限。

3.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蝠鲼的独特外观使其在海洋生物中独树一帜。

其身体呈卵圆形,头部上方有一种独特的刺状突起,外形类似于古代的龙。

蝠鲼的鳞片结构与鲨鱼和鳐鱼有所不同,显示出其独特的进化路径。

与鲨鱼相比,蝠鲼的体型较小,通常不超过1米长度。

4. 栖息环境蝠鲼主要栖息在深海的大陆坡区域,深度通常在200米至2500米之间。

由于其生活在深邃的海底环境中,人类对于蝠鲼的观察非常有限,因此关于其生态习性的了解相对较少。

5. 生活习性蝠鲼以底栖性为主,喜欢隐藏在海底的洞穴或岩石缝隙中。

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小型底栖生物,如虫类、甲壳类动物等。

蝠鲼的食物链地位较低,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环节,维持着海洋生态的平衡。

6. 分布范围蝠鲼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但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寒冷海域。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分布范围与深海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不同海域中可能有不同的亚种分布。

7. 繁殖与生育关于蝠鲼的繁殖与生育习性了解甚少,因为这些过程主要发生在深海中,很难被科学家观察到。

根据少数已有的研究,蝠鲼可能是卵胎生的,雌性蝠鲼在深海中孕育卵胎。

8. 亚种分化与分类信息蝠鲼目前被分类为两个科:蝠鲼科(Chimaeridae)和長尾魚科(Callorhinchidae)。

鳐 鱼

鳐   鱼

鳐鱼
鳐(yáo)鱼(又称魔鬼鱼)是指鳐形目的鱼类。

1亿8千年前,鳐鱼是鲨鱼的同类,但为了适应海底生活,长期将身体藏在海底沙地里,便慢慢进化成这模样胸鳍扩大前伸形成中大或宽大体盘,鼻孔距口远呈原始型。

背鳍2个,无硬棘;尾柄粗大,尾鳍发达。

鳐鱼身体周围长着一圈扇子一样的胸鳍,尾鳍退化,像一根又细又长的鞭子,靠胸鳍波浪般的运动向前进。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近岸海区。

幼年的鳐鱼以生活在海底的动物如蟹和龙虾为食。

当它们长大以后,主要猎捕乌贼等软体动物。

捕食的时候,鳐鱼主要靠嗅觉捕猎。

鳐鱼卧在海底时利用特殊的闭口呼吸法尽量避免吸入泥沙。

鳐鱼在呼吸时,水通过头顶的管路吸入最后穿过腹面的腮裂流出。

英国一名捕鱼者在斯凯岛沿岸捕获一只比猩猩还重的鱼,这条鱼居然有208磅(约188斤)堪称庞然大物。

他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将大鱼拖上岸。

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在英国近海捕获的最大的鳐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