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造园特色

合集下载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的典范。

凡尔赛宫又称凡尔赛宫殿、凡尔赛宫堡,是法国的一座皇宫,位于法国巴黎西面22公里的凡尔赛市。

凡尔赛宫园林占地面积达到139万平方米。

在18世纪中期之前,凡尔赛宫是法国国王的住所,也是王权的象征。

现在作为世界遗产名录和法国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而被广泛认可。

凡尔赛宫历史悠久,最初为路易十三的猎宫。

后来路易十四在此处加建宫殿,成为王室的宫廷。

凡尔赛宫被赋予了王权的象征,是王国权力和荣誉的集中体现。

凡尔赛宫和其附属园林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体现了对对称和调和的许多细节和极致的质量控制。

凡尔赛宫的园林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之一。

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对称性和对调性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要素。

凡尔赛宫园林采用非常精细的设计策略,以构建出一个对称和和谐,美丽而令人舒适的环境。

园林分为主宫殿和次宫殿两部分,主宫殿绝对是整个园林的核心。

主宫殿前面的大广场,最初只是一片草地,后来被加宽并做成了以法国王室为主题的浮雕。

进入凡尔赛宫园林的人们可以看到很多精心建造的喷泉,这些喷泉被认为是该园林设计中的重点。

园林内的喷泉做工精细,造型优美,设计独特,令人赞叹。

喷泉有很多种,包括铅喷泉、石喷泉、青铜喷泉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拉蒙塔涅喷泉,它是一个壮丽的喷泉,代表着法国金色时期的最高水平。

拉蒙塔涅喷泉采用了大量的青铜、石头和花岗石等材料,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喷泉旁边有一个带有铁栏杆的小阳台,人们可以在那里欣赏到园内最美的景色。

凡尔赛宫园林是一个完美结合了人类文化和自然美的园林。

这里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渴望,也同时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美的追求。

园林的建设符合了它的设计初衷,对所有来此游览的游客都有种特殊的魔力。

这里的每一株树,每一道景观,都别有一种魅力。

在园内漫步,人们可以欣赏到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简述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景色特点

简述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景色特点

简述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景色特点凡尔赛宫是法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宫殿之一,其园林景色也是举世闻名的。

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景色特点独具一格,具有浓厚的法国宫廷气息,展现了当时欧洲贵族的奢华和华丽。

首先,凡尔赛宫的园林面积庞大,占地广阔。

整个园林面积超过8000亩,包括花园、喷泉和人工湖等。

它被精细地规划成了一个宫廷的天堂,每个角落都体现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其次,凡尔赛宫的园林以几何造景为主要特点。

这里的花园和景观都凭借着对几何形状的精确规划而成。

正规的花坛和草地呈对称布局,整齐地排列在规则的几何形状中。

花坛中的花朵和绿植也经过精心修剪,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使整个园林显得威严而精致。

再次,凡尔赛宫的园林以喷泉为特色。

它拥有多个壮观的喷泉,这些喷泉巧妙地结合了音乐和水力,形成了令人赞叹的景观。

当音乐响起时,喷泉会随着旋律舞动,水柱不断变幻,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氛围。

这些喷泉不仅增添了园林的美感,同时也彰显了法国的工程技术和水利工程的巧妙设计。

最后,凡尔赛宫的园林还拥有壮丽的人工湖。

人工湖被广阔的绿地和景观环绕,与宫殿相映成趣。

湖水清澈而宁静,倒映着宫殿和周围的景色,使整个园林更加优美壮观。

总之,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景色给人一种恢弘与精致兼具的感觉。

其几何造景、喷泉和人工湖等特点,显示了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这些特点也使凡尔赛宫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凡尔赛宫苑造园特点

凡尔赛宫苑造园特点

第五,植物造景。 勒诺特尔用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中,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据首要地位。多样而统一。
第六,瀑布和喷泉的运用。喷泉随处可见,雕塑比比皆是
,特别是大喷水池的雕塑,是巴洛克艺术的巨作,在工程技术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最高水准,如园林的引水系统和巨大喷泉的供水及喷水系统等 每组喷泉都有一个 神话故事。
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式园林中的代表作,由 人工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功组成。
多用规则的几何图形来布局,追求对称,强调秩序,以中轴线为主线加以延伸,大方得体。基本有以下几点:
第一,面积非常大。有 1600 公顷,轴线有 3000 米长。
第二,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十字架形的运河及宽阔的绿毯林荫道成为全园的主干,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面是使得中心集中,另一方面,也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 景,整体园林布局整齐划一,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
第三,园林的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 不得不承认, 凡尔赛宫具有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
第四,几何对称美显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 美。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有着严 谨的数理逻辑。 整体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 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

法国凡尔赛艺术成就和特色

法国凡尔赛艺术成就和特色

1、法国凡尔赛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宫殿及园林的代表作。

从艺术上讲,凡尔赛宫雄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期间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2、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外国建筑史116 页)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②、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 4 角,因此能够用独立的飞券在双侧腾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 4 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③、所有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3、作图省略4、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 5 个款式。

(中国建筑史7 页)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攒尖顶5、雅典卫城由哪些内容构成?它的建筑成就及空间特点。

(外国建筑史52 页、 56 页、 49页)雅典卫城由庙门、成功神庙、帕提农庙、伊瑞克提翁庙构成。

成就:主要在艺术上和工艺上,而在功能和结构上十分天真,建筑物几乎不过是雕琢品。

空间特点:卫城在雅典城中央一个不大的孤立的山岗上,山顶石灰岩裸露,大概平展;山势峻峭,只有西段一个孔道能够登攀。

6、我国住所有哪些内型。

(中国建筑史349 页)①、传统住所②、从西方引进的新住所内型(外来移植的)③、由传统住所适应近代城市生活需要演进的新住所内型(本地演进的)7、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中国建筑史 2 页)优势: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葺和搬家。

不足:木材愈来愈稀罕、木架建筑易遭火灾、难以知足更大空间的需求。

8、从资料、空间发展剖析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西方的差异。

A、建筑资料上的差异。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久以石头为主,纵向发展,直指上天。

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向来是以木头为构架的结构出多种多样的飞檐,木柱,屋顶等。

B、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独到的单体结构、讲究对称美,黄金切割美等艺术成效。

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点是“框架式结构”系统,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能够看到有一层用琐碎小块木材拼成的构件,它们平均地散布在梁枋上,支挑着申出的屋檐,这类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独有的构件。

法国凡尔赛宫宫廷艺术的极致表现

法国凡尔赛宫宫廷艺术的极致表现

法国凡尔赛宫宫廷艺术的极致表现凡尔赛宫是法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宫廷,也是欧洲宫廷艺术的极致表现之一。

它不仅是法国王室的府邸,更是一座浩大而充满艺术精华的建筑物。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室内装饰和庭园景观都凝聚了法国宫廷艺术的精髓,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一、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凡尔赛宫充满了宫廷建筑的特色,它将法国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精华融为一体。

宫廷的建筑风格强调雄伟和庄严,呈现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宫殿的外墙装饰着精美的雕塑和浮雕,每个细节都展示了艺术家们的匠心独具。

这种雕塑和浮雕可以看作是对王权的象征,它们使凡尔赛宫成为了一座视觉盛宴。

二、室内装饰的华丽瑰宝凡尔赛宫的室内装饰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主要宫殿内部的装饰豪华奢华,充满了黄金、大理石、珍宝和华丽的织物。

宫廷艺术家们在设计和制作室内装饰时,注重金碧辉煌的效果,力求将法国王权的荣耀尽情展现。

墙壁上挂满了版画、油画和挂毯,每一张绘画都体现了绘画艺术家们的创作才华。

宫内的家具和陈设品同样独具匠心,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华丽的造型赢得了世人的赞美。

三、庭园景观的精心规划除了宫殿本身的壮丽,凡尔赛宫的庭园景观同样不容忽视。

庭园以几何图案为基础,展示了宫廷园林设计的高超技艺。

公园内设有大量的喷泉、喷水池和休闲区,植被的布局也精细而有序。

庭园中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给人一种色彩斑斓的美感。

同时,园内的雕塑和雕像也为庭园增添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凡尔赛宫宫廷艺术的极致表现不仅是对法国王室的一种崇敬,更是对艺术的追求。

它将建筑、绘画和园林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高雅的风格。

凡尔赛宫的影响远不止于法国本土,它对整个欧洲宫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法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凡尔赛宫宫廷艺术的极致表现让人流连忘返。

宫殿的雄伟建筑、华丽的室内装饰和精心规划的庭园景观无不展现出法国宫廷艺术的独特魅力。

凡尔赛宫所传承下来的艺术遗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胜地。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

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为几何式园林特点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整。

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创造,强调人工美。

和其他艺术一样,造园技术也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西方美学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一直贯穿着唯物和唯心两大派别尖锐复杂的斗争,但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

在这种社会意识的支配下,自然会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

例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就给美下过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5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宗教神权,寻求精神解放,提出“人文主义”的口号。

所谓“人文主义”,就是把人看作是宇宙万物的主体。

当时的领袖人物米开朗基罗就提出:“艺术的真正对象就是人体”的主张。

当时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都醉心于人体比例的研究,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形与比例,并且试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

这种美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并一直顽强地统治着欧洲达数千年之久,如强调规整、秩序、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等。

这种美学思想就是试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来确定美的标准与尺度。

它不仅左右着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也深深影响着园林。

可以说,西方的园林美学是与科学、技能密切相关的,在园中处处可以看到几何学、物理学、机械学、建筑工程等学科的积极成果。

所以黑格尔指出:“最彻底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是自然的建筑化。

欧洲几何形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从西方审美意识史上看,古希腊的美学家发现了形式美的多样统一性,但他们更多强调“统一”这一层面。

亚里士多德说: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空间的“秩序、匀称与明确”。

这一审美观对西方建筑史乃至西方园林艺术史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园林的布局遵守“良好的建筑格律”,做到“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并且彼此完善地配合”。

凡尔赛宫园林分析

凡尔赛宫园林分析

凡尔赛宫园林分析举世闻名的凡尔塞宫(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巴黎西18公里,驰名世界,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凡尔赛宫园林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凡尔赛宫园林分析它是由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的,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凡尔赛宫的园林(后花园)在宫殿西侧,面积有100万平方米,呈几何图形。

南北是花坛,中部是水池,人工大运河、瑞士湖贯穿其间。

另有大小特里亚农宫及雕像、喷泉、柱廊等建筑和人工景色点缀。

放眼望去,跑马道、喷泉、水池、河流,与假山、花坛、草坪、亭台楼阁一起,构成凡尔赛宫园林的美丽景观。

一、凡尔赛宫园林总体规划:凡尔赛宫花园总体规划对称严谨,规模宏大,体现君权统一。

广义的凡尔赛宫分为宫殿和园林两部分,宫殿指主要建筑凡尔赛宫,园林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3部分。

二、凡尔赛宫园林轴线分析:庞大恢宏的宫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中轴线两则分布着大小建筑、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

宫殿顶部摒弃了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而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

宫苑的中轴线长约3000米,如包括伸向外围及城市的部分,则长达14千米。

中轴线上建有雕像、喷泉、草坪、花坛等。

宫前广场有两个巨型喷水池,沿池伫立着100尊女神铜像。

三、凡尔赛宫园林特点:1、规划面积大,规模宏大,体现君权统一意大利的园林一般只有几公顷,而凡尔塞园林竞有1600公顷,轴线有3000米长。

如此巨大的面积,将是一次多么繁重的工程。

虽然给整体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就视觉效果来说,还是有其特色。

2、主轴、均衡、有序、严谨花园有明显的轴线,主轴线控制全园,为建筑轴线的延伸。

均衡、有序,严谨,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平面图案式园林。

建筑基本形(平面)凡尔赛宫底座平面采用基本的矩形图案。

它的园林设计则更是钟情于几何图形的魅力,及其讲究几何图形化以及对称化。

凡尔赛宫园林是规则式园林

凡尔赛宫园林是规则式园林
❖ 凡尔赛宫苑占地面积巨大 , 其建筑历史26年 。
❖ 宫苑主要由西方最著名设 计者勒诺特尔设计,突出 了“强迫自然承受均匀法 则”的规章式设计理念, 确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 凡尔赛宫花园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构筑整齐划一, 园林的魅力是严格依据几何图形布置花木修整工整呈三角形, 正方形等外形,透溢出深厚的人工修凿的痕迹,亦表达出路 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和标准。
“水花坛”则是将穿流于草坪、树木、花圃之中的泉水集中起来而形 成的花坛。
(10)花格墙 花格墙的设计虽然由来已久, 但只是在法国园林 中才将中世纪粗糙的木制花格墙改造成为精巧的庭园建筑物 并引用到庭园中。造园中花格墙成为特别流行的庭园要素, 得到广泛应用, 并有专职工匠制作。庭园中的凉亭、客厅、 园门、走廊及其他全部建筑性构造物都用它造成。花格墙不 仅价格低廉, 而且制作简洁, 具有石材所不行比及的优越性。
(9)花坛 勒·诺特设计的花坛有六种类型: 即“刺绣花坛”、“组合花 坛”、“英国式花坛”、“分区花坛”、“柑桔花坛”、“水花坛”。
“刺绣花坛”是将黄杨之类的树木成行种植, 形成刺绣图案, 在各种花 坛中是最美丽的一种。这种花坛中常栽种花卉, 培植草坪。
“组合花坛”是由涡形图案栽植区、草坪、结花栽植区、花卉栽植区 四个对称局部组合而成的花坛。
❖ 凡尔赛宫园林的另一特 色是喷泉和雕塑。宫殿 后的花园喷泉多且美, 每组喷泉都有一个神话 故事。
凡尔赛宫苑的特点
❖ 凡尔塞园林面积特别大。 有1600公顷,轴线有3000 米长。
❖ 花苑的主轴线清楚。把主 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 面是由于园林大了,没有 艺术中心就显得散漫,另 一方面,它反映着确定君 权的政治抱负,构 意。。宫殿或者府邸统率一切, 往往在整个地段的最高处,前面 有笔直的林通向城市,后面紧挨 着它的是花园,花园外围是密密 匝匝无边无际的林园,府邸的轴 线贯穿花园和林园,是整个构园 的中枢,在中轴线两侧,跟府邸 的立面形式照应,对称地布置次 级轴线,它们和几条横轴线构成 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 次清楚、纲目清晰的几何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园技巧
透视学的应用
仔细看一下凡尔赛花园的平面图, 比较一下几个水体的大小,会发现它们 是按照远大近小的规律来布置的。宫殿 前的一对水池,在现场看已经是十分巨 大,它们是与宫殿的尺度相适宜的。大 运河的东西两端和中间,各有一个放大 的水池,从平面上看,这3个水池呈逐渐 扩大的趋势。尤其是西端的水池,与整 个运河相比,有些超乎寻常的大,显得 有些比例失调。但实际看起来轴线上的 系列水体比例是和谐的。大运河的末端 距宫殿将近3km,如果不将它放大,由于 透视的关系,在宫殿前花园里看起来不 免会显得过于渺小。这样的处理就是为 了在视觉上让它显得与整个构图相称。 在宫殿前横轴上的水池,也是按照这个 思想来布置的。
4.总体布局
广义的凡尔赛宫分为宫殿和园林两部分,宫殿指主要建筑凡尔赛宫, 园林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3部分。庞大恢宏的宫苑以东西为轴, 南北对称,中轴线两则分布着大小建筑、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宫 殿顶部摒弃了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而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 雄浑。中轴线上建有雕像、喷泉、草坪、花坛等。宫前广场有两个巨型 喷水池,沿池伫立着100尊女神铜像。
造园特色
一、规模宏大
意大利的园林一般只有几公顷, 而凡尔塞园林竞有1600公顷,轴线 有3000米长。如此巨大的面积,将 是一次多么繁重的工程。虽然给整 体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就 视觉效果来说,还是有其特色。
二、突出中轴线
• 它已不再是意大利花园里那种单纯的几何对称轴线,而成了突出的艺 术中心。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雕像,最壮观的台 阶,一切好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靠在它的两侧。把主轴线做 成艺术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园林大了,没有艺术中心就显得散漫,另 一方面,它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构园也要分清主从 ,像众 星拱月一般。
3.场所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 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 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由于16至17世纪的巴黎市民不断发生暴 动,所以路易十四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过考察和 权衡,他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为此 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诺特在1667年设计了凡尔赛宫花园和喷泉, 勒沃则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了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 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 院。
凡尔赛宫造园特色分析
1.造园师——勒·诺特尔 (1613-1700)
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后世称他 为“宫廷造园家之王”。
出生于园艺世家。
学习园艺、绘画和建筑学,还学过透视 术和视觉原理。
代表作: 沃-勒-维贡府邸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
背景: 1.政治:路易十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绝对君权的专制统治。 2.经济:经过路易十三的首相黎世留和玛萨琳相继的努力,到17 世纪中叶,法国已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 3.文化: 1)哲学家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为了建立和巩固专制的中央王权,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建 立官方的绝对统治。 3)古典主义在经过半个世纪与巴洛克文化的较量后成为正统。 4.社会背景: 1)刚刚摆脱封建内战,在一切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 2)科学开始突飞猛进,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自己的理性有 充分的信心, 5.溯源:16世纪中后受意大利造园艺术的影响。
2.概况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682年 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凡尔 赛宫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是欧洲最宏大、最豪华的皇宫。 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小的村 落。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这一带的树林中建造了一座狩猎庄。 路易十三死后,他的儿子路易十四决定把它建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从1661年动工,由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 而成,1689年完全竣工。 经过三百多年的扩展和重建,凡尔赛宫已成 为一座宏伟富丽的宫殿,它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宫殿建筑面积11万 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三、采用超尺度的十字大运河
大运河工程由1668年到1679年持续了11年,全长1670米,是举行众 水上庆典的活动地。
四、均衡对称的布局
• 凡尔赛宫园林是规则式园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
• 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园林题材的 • 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 • 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园地 • 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 • 形;广场、水池、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 • 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 • 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 • 达的林冠线。其主要的设计者勒诺特尔是西方最著 • 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 • 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 • 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 • 统一。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 • 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所谓统一,即 • 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 • 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有 • 着严谨的数理逻辑。
二、水景和雕塑
水景丰富:大运河“十”字形布局,大量使用瀑布、水渠、水镜面, 喷泉。轴线、路径交叉点常用喷泉、雕塑装饰。宫殿后的花园喷泉多 且美,每组喷泉都有一个神话故事。
三、建筑
宫殿位于泉源中轴线的视线焦点处,由“大水渠”、阿波罗水池、 “绿色地毯”直指王宫。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 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是统治权利的体现。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 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 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 的代表。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有尖顶建筑风格, 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 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 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一、植物造景 二、水景和雕塑
三、建筑
一、植物造景
勒诺特尔用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中,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 据首要地位。其非常独特之处在于大规模地将成排的树木或雄伟的林 荫树用在小路两侧,加强了线性透视的感染力。就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方面,追随了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对称均 衡和节奏韵律。不论是水体与植物的组合景,还是街道与植物的组合 景,都强调了相互因借,相互映衬的和谐美。植物修剪,常用黄杨篱 组成刺绣图案,使用花卉装点。

七、以水贯穿全园
• 凡尔赛宫花园的水景采用十字形运河和喷泉,水渠,水镜等形式贯 穿全园。运河是凡尔赛宫园林中最壮观的水景 ,也是控制其园林空间 的一个重要部分。十字形大运河将整个地块分开成 4部分。泉、池因 为体量关系并不能够划分空间 ,但是由于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起到标志 物的作用 ,活跃了轴线。
景观要素处理
五、创造广场空间
勒•诺特尔园林空间的另一个独到之处是有一些独立于轴线之外的小 空间——丛林园。丛林园的存在使得园林在一连串的开阔空间之外, 还拥有一些内向的、私密的空间,使园林空间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 多样、布局更完整,体现了统一中求变化、又使变化融于统一之中的 高超技巧。
六、丛林背景
勒•诺特尔园林的空间关系是极为明确的,完全可以用“疏可跑马, 密不容针”来形容。轴线上是开敞的,尤其是主轴线,极度地开阔; 两旁,是非常浓密的树林,不仅形成花园的背景,而且也限定了轴线 空间。而在树林里面,又隐藏着一些小的林间空地,布置着可爱的丛 林园。浓密的林园反衬出中轴空间的开阔。这种空间的对比是非常强 烈的,效果很突出。
5.空间布局
勒·诺特尔园林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了更为统一、均衡、壮观的整 体构图,其核心在于中轴的加强,使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中轴,按主次 排列在两侧,这是在古典主义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与意大利园林 相比,其空间更为宏伟,更有秩序,关系更明确。
6、竖向布局
位于丘陵地带,主轴线垂直于等高线布置,这样能够使轴线两侧的 地形基本持平,便于布置对称的要素,获得均衡统一的构图。轴线垂直 于等高线,地势的变化就会反映在轴线上,因而勒·诺特尔式园林的主 轴线是一条跌宕起伏的轴线。而轴线又是空间的组织线,因此园林中的 空间也是一系列跌宕起伏、处在不同高差上的空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