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凡尔赛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开展的历史,确实是根基一部不断熟悉和制造美的过程。
而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工程建设,既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建设投资环境的需要,又是人民高质量生存、生活、工作环境的根底。
16-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进法国。
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和湖泊。
17世纪后半叶,从路易十三开始,国王战胜了封建诸侯而同一法兰西。
路易十四时〔1661-1715年〕,是法兰西的极盛时代。
路易十四为了满足他的虚荣,代表他的至尊玉权威,建筑了宏伟的凡尔赛宫苑,在西方的建园建园史上解开了光华灿烂的崭新一页。
那个宫苑是法国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勒诺特设计和主持建筑的。
这座园林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名园之一,也是法国尽对君权的象征。
艺术特征: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立即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洁、庄重宏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内部装潢那么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不具匠心,使人瞧后顿觉美不胜收。
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
它与中国古典和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
要是凡尔赛宫的外瞧给人以宏伟壮瞧的感受,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华美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
500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尽、工艺精湛的家具。
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
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
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
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
法国凡尔赛宫的简介

法国凡尔赛宫的简介法国凡尔赛宫是世界著名的宫殿建筑,坐落于法国巴黎市郊的凡尔赛市。
这座宫殿是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欧洲历史上最富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之一。
它是法国文化、政治和艺术的象征,也是法国历史的见证。
凡尔赛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决定将原本的猎宫改建成为一座宫殿。
凡尔赛宫的建造历时几十年,期间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
最初的建筑风格是巴洛克式,后来逐渐转变为洛可可式。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古典和艺术气息,它是法国文化和艺术的杰作。
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的建筑元素,体现了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它的设计和装饰充满了艺术精品,包括雕塑、壁画、绘画和家具等。
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包括主宫殿和两个翼楼,共有700个房间和1800个窗户。
它的建筑面积达到67,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宫殿内部的设计和装饰充满了细节和精致,每一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装饰。
凡尔赛宫的花园也是它的一大亮点。
宫殿周围的花园占地达到800公顷,包括花坛、喷泉、池塘和雕塑等。
花园的设计和布局充满了艺术和美学的元素,是法国花园艺术的代表之一。
每年夏季,凡尔赛宫的花园还会举办音乐会和烟火表演等文艺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建筑和花园,凡尔赛宫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宫殿内收藏了大量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其中包括许多欧洲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
宫殿内还有一些历史文物和珍贵的家具,展示了法国历史上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凡尔赛宫是法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宫殿之一。
它的建筑和花园都是艺术和美学的杰作,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凡尔赛宫不仅是法国的宝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法国的凡尔赛宫宫廷文化的极致体现

法国的凡尔赛宫宫廷文化的极致体现法国,这个充满浪漫与艺术气息的国度,拥有着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瑰宝。
而凡尔赛宫,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是法国宫廷文化的极致体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奢华。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郊外的凡尔赛镇,始建于 17 世纪,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打造的宏伟宫殿。
这座宫殿不仅是国王的居所,更是法国政治、文化和社交的中心。
走进凡尔赛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外观。
宫殿以古典主义风格为主,线条简洁、对称,彰显着庄重与威严。
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大量的大理石和金色装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宫殿的内部更是美轮美奂,每一个房间都精心装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镜厅是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厅室之一,它由17 面巨大的镜子组成,与对面的窗户相对,使得整个厅室显得宽敞明亮。
镜子上装饰着精美的雕刻和金色的边框,反射着天花板上华丽的壁画和水晶吊灯,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
国王的卧室也是宫殿中的一大亮点,床榻位于房间的正中央,周围环绕着精美的家具和织物,尽显皇家的尊贵与奢华。
凡尔赛宫的花园同样令人称奇。
这座花园占地广阔,布局严谨,充满了几何美感。
花园中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喷泉、雕塑点缀其间。
其中,以阿波罗喷泉和拉托娜喷泉最为著名。
阿波罗喷泉中,太阳神阿波罗驾驭着马车,从水中升起,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拉托娜喷泉则描绘了拉托娜被农夫羞辱后,让他们变成青蛙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
这些喷泉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在喷水时,水柱冲天而起,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凡尔赛宫的宫廷文化还体现在其繁琐的礼仪和奢华的生活方式上。
在当时,国王和王室成员的一举一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礼仪,从起床、用餐到社交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
宫廷中的宴会更是极尽奢华,摆满了珍馐美馔,餐具都是用金银打造,宾客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在音乐和舞蹈中度过欢乐的时光。
此外,凡尔赛宫还是艺术的殿堂。
法国凡尔赛宫:世界五大宫殿之一,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法国凡尔赛宫:世界五大宫殿之一,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凡尔赛宫(法文: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中国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法国中北部法兰西岛伊夫林省的城镇和首府,巴黎西南 14 英里(22 公里)。
该镇围绕17世纪的凡尔赛宫发展,该宫由路易十四建造,路易十四是法国国王的主要住所,也是100多年的政府所在地。
法国大革命的第一个场景是在宫殿上演的,宫殿的花园是安德烈·勒诺特尔的杰作,已成为法国国家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欧洲访问量最大的历史遗迹之一。
虽然它是一个娱乐场所,但宏伟的宫殿也作为政府中心装备精良。
在大约20,000名附属于宫廷的人中,约有1,000名朝臣和4,000名侍从住在宫殿本身。
大约14,000 名士兵和仆人驻扎在附属建筑和该镇,该镇成立于 1671 年,路易十四于 1715 年去世时有 30,000 名居民。
路易十五在他的统治期间延续了他的前任开始的建筑计划,宫殿成为皇家奢侈的象征。
1837年,路易-菲利普修复了这座宫殿,并将其变成了一座博物馆,供奉“法国的所有荣耀”。
1870 年围攻巴黎的德国军队以凡尔赛宫为总部,1871 年德国皇帝在那里加冕。
在与德国和平后的八年里,这座宫殿一直是法国议会的所在地,并于1875 年在那里宣布了第三共和国的宪法。
第三和第四共和国的总统是在凡尔赛选举产生的。
协约国和德国之间的凡尔赛条约(1919年)在宫殿签署,在戴高乐总统的领导下再次恢复和现代化。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尽显奢华【摘要】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宏大、豪华的皇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
1979年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是经过路易十三所建的狩猎宫改造而来,由著名的建筑师勒沃和天才的园林师勒诺特尔及具有天赋的画家勒布朗等艺术家精心设计建造的。
历经了300多年的历史,它所表现出的历史、园林、建筑风格等等都代表着其精美、杰出的文化艺术成就,是17世纪专制王权的象征,也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杰出的典范。
【关键词】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园林凡尔赛宫造园手法【正文】凡尔赛宫,始建于1661年,到1689年才得以完成。
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1公顷,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包括正宫和两侧的南宫和北宫,内部500多个大小厅室无不金碧辉煌,大理石镶砌,玉阶巨柱,以雕刻、挂毯和巨幅油画装饰,陈设稀世珍宝,100公顷的园林也别具一格,花草排成大幅图案,树木修剪成几何形,众多的喷水池、喷泉和雕像点缀其间。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堪称法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1833年被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如今,这里是法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
对于这样一个艺术的瑰宝,凡尔赛宫的艺术成就表现在雕刻、建筑、园林多个方面。
历史文化: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23km,在17世纪初,被亨利四世买下时,还是一座小村庄。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这里及附近面积达117法亩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并修建一座两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是为躲避宫廷生活时的隐居场所。
当时的这个行宫仅拥有26个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二楼为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臣子福凯在沃勒维贡特庄园的豪华盛会,被路易十四认为是对他的巨大挑战,促成了福凯的牢狱之灾。
之后,路易十四便开始筹划对凡尔赛宫的建设了。
因为路易十四对艺术、建筑、雕塑等的精益求精,他在凡尔赛宫的建设上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设计师们反复多次的改正,工匠们日夜兼程的做工,促成了这座宏伟的、规模巨大、奢华的凡尔赛宫苑,最终成为欧洲历史上最大、最卓越的宫苑之一。
法国凡尔赛宫

法国凡尔赛宫法国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市郊凡尔赛市,是欧洲最著名、最宏伟的宫殿之一。
宫殿建于17世纪,是法国宫廷的中心,也是法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凡尔赛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宏伟的花园和丰富的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
凡尔赛宫是由路易十四下令建造的,他认为宫廷应该集中在一处,而不是分散在巴黎城市中心。
宫殿的设计者是法国著名建筑师勒内·勒瓦尔,他将宫殿建造成了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宏伟建筑。
宫殿的正面长达670米,中央部分是三层高的主楼,两侧是两座对称的翼楼。
整个建筑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繁复与壮丽,彰显着路易十四的权威和雄伟。
凡尔赛宫以其豪华的室内装饰而闻名,宫殿内部设有众多宫廷、座堂和客厅,每个房间都装饰富丽堂皇,各具特色。
其中最著名的是镜厅,它是宫殿的中心点,也是举行宴会和庆典的场所。
镜厅墙壁全部镶嵌着镜子,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更加辉煌和宽敞。
壁画和雕塑装饰也是宫殿室内的亮点,展示了法国古代历史和神话故事,尽显艺术精品的魅力。
除了宫殿本身,凡尔赛宫的花园也是其令人赞叹的一部分。
花园占地约800公顷,是当时欧洲最大的花园之一。
花园以对称和几何图案为主,修剪整齐的草坪、精心设计的喷泉和壮丽的水道使得整个花园显得宏伟、优雅且富有特色。
游客可以在花园中散步,欣赏美景,或是租用脚踏自行车游览整个花园。
除了欣赏建筑和花园,凡尔赛宫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法国历史和宫廷生活。
宫殿内设有凡尔赛宫历史博物馆,展示了宫廷的历史、装饰和文化。
参观者还可以了解到路易十四如何统治法国,以及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凡尔赛宫作为法国的象征和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次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宫殿和花园的壮丽景色,感受法国的历史和文化。
凡尔赛宫也成为了法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为法国旅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结一下,凡尔赛宫以其宏伟的建筑、华丽的室内装饰和壮丽的花园而闻名于世。
宫殿是法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凡尔赛宫构图原则空间布局装饰艺术的介绍

凡尔赛宫构图原则空间布局装饰艺术的介绍凡尔赛宫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17世纪下半叶修建的一座巨大宫殿,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它的统一与完整构图原则是贯穿整座宫殿的设计理念,包括它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
本文通过分析凡尔赛宫的各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它的统一与完整构图原则,并揭示了它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凡尔赛宫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建筑遗产之一。
它始建于1661年,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追求绝对权力的象征,也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都非常独特,这些元素统一而完整的构图原则是整座宫殿设计的灵魂。
本文将通过对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它的统一与完整构图原则,并探讨它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一、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凡尔赛宫是一座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筑,它的风格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建筑和艺术。
凡尔赛宫的基本建筑风格特点包括了极度对称和装饰艺术的丰富性。
首先,它的建筑结构十分对称:从宫殿的外观到内部的空间布局,从门和门廊到雕花以及天花板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使得整座宫殿呈现出了高度的对称感。
其次,凡尔赛宫的装饰艺术也非常丰富,包括了壁画、雕塑、镜面、金属制品、瓷器和陶瓷等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宫殿的艺术氛围,使得它的美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最后,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还包括了柱式、拱门和穹顶等元素,这些元素体现了强烈的古典主义影响,同时也为宫殿增添了更多的美感。
二、凡尔赛宫的空间布局凡尔赛宫的空间布局是它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它与建筑风格相辅相成,统一构图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在空间布局方面,凡尔赛宫采用了非常复杂和严格的设计原则,包括了对称性、分层和延伸等元素。
首先,凡尔赛宫的空间布局非常对称:从前院到中央的宫殿,到后花园的精心布局,任何一个方向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布局,使得宫殿的对称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
法国凡尔赛宫

法国凡尔赛宫法国凡尔赛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宫殿之一,位于法国巴黎西部的凡尔赛市。
作为法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它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
凡尔赛宫的建筑壮丽、艺术珍品丰富,是了解法国历史和欧洲宫廷文化的窗口。
本文将介绍凡尔赛宫的历史、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一、历史凡尔赛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决定将原本位于巴黎的王宫迁至凡尔赛,以逃避人口拥挤和政治纷争。
他的儿子、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继承了王位,并决定扩建凡尔赛宫,将其打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华丽的宫殿。
凡尔赛宫的建造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建筑师路易勒芒的设计到由安德烈·勒诺特尔领导的建造团队的努力。
宫殿的建设耗时多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最终,在1682年,凡尔赛宫正式成为法国国王的居住地和政府中心。
二、建筑特点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壮观,融合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
整个宫殿的外观宏伟,充满着金碧辉煌的装饰和复杂的雕刻。
宫殿内有众多宴会厅、卧室、画廊和花园,每一个房间都是精心设计和装饰的艺术品。
同时,宫殿周围的花园也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精心修剪的草坪、喷泉和花坛。
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大厅,它被认为是宫殿的巅峰之作。
大厅的天花板上绘有宏伟的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吕布斯舞会》和《亚历山大大帝进军波斯》。
这些壁画展现了希腊神话和历史故事,象征着法国国王的权力和辉煌。
三、文化意义凡尔赛宫不仅仅是一个豪华的宫殿,它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它代表了绝对皇权的象征,展现了法国君主制度的权威和辉煌。
宫殿内的雕塑和艺术品反映了法国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其次,凡尔赛宫也成为了欧洲宫廷文化的典范。
许多欧洲国王和贵族纷纷效仿凡尔赛宫的建筑和宫廷生活方式。
这种影响延续到今天,成为了现代宫廷和豪华建筑的参考。
最后,凡尔赛宫也是法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在这里,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协议都发生过。
例如,凡尔赛宫是举行凡尔赛条约谈判的地点,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国凡尔赛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宫殿及园林的代表作。
从艺术上讲,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2、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征。
(外国建筑史116页)
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
②、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4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
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4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
③、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3、作图省略
4、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5个样式。
(中国建筑史7页)
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攒尖顶
5、雅典卫城由哪些内容组成?它的建筑成就及空间特色。
(外国建筑史52页、56页、49
页)
雅典卫城由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庙、伊瑞克提翁庙组成。
成就:主要在艺术上和工艺上,而在功能和结构上十分幼稚,建筑物几乎仅仅是雕刻品。
空间特色:卫城在雅典城中央一个不大的孤立的山岗上,山顶石灰岩裸露,大致平坦;
山势陡峭,只有西段一个孔道可以攀登。
6、我国住宅有哪些内型。
(中国建筑史349页)
①、传统住宅②、从西方引进的新住宅内型(外来移植的)③、由传统住宅适应近代
城市生活需要演进的新住宅内型(本土演进的)
7、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中国建筑史2页)
优势: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和搬迁。
不足:木材越来越稀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难以满足更大空间的需求。
8、从材料、空间发展分析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西方的差别。
A、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纵向发展,直指上苍。
而传
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木柱,屋顶等。
B、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独特的
单体构造、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零碎小块木料拼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申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
而西方的传统建筑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显示宏伟壮观的景象。
西方传统建筑尤其是神庙以及其他建筑物的立面上往往设以柱廊。
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是为了抽象地表现人体美。
C、建筑布局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为群体组合,空间上横向扩展,讲究中轴对称,
追求纵深效果。
城市布局多为矩形或方形。
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封闭的、严谨的,追求内在的含蓄和私密性;西方传统建筑多注重单体的建筑艺术效果,空间上垂直扩展,讲究突兀高耸,追求立面效果。
城市布局对为同心放射状。
整体风格是外向的、开放的、活泼的、追求外在的进去和自由性。
D、建筑理念上的差异。
中国建筑风格具有温和、实用、平缓、轻捷等特征,实践理性
精神叫突出,故谓之“人本主义建筑”。
西方建筑风格具有冷硬、敦实、突兀、玄妙等特征,以神灵为崇拜对象,故谓之“神本主义建筑”。
E、时空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偏重于建筑的时间因素;而西方传统建筑文
化则强调建筑的空间因素。
F、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西方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西方建筑
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9、以颐和园为例,分析我国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①、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造园准则。
②、效法自然的布局。
以自然山水为主,一切顺其自然,以曲为美。
地貌地形完全
任其自然,有起伏高低,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品。
无论从布局上、形态上或色彩上都要顺其自然,从颐和园的具体情况看,它做到了。
③、诗情画意的构思。
强调意境,不仅要神似更要形似,达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的境界。
古典园林的每一个景点或景区都是经过精密构思蕴蓄着一定的诗情画意,皇家园林中的颐和园青晏舫则表示江山永固,寓意与私家园林不同,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特色。
④、园中有园的手法。
“借景”的造园技法,是我国古代造园工匠多年积累的经验,
在颐和园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种手法使园的的范围更加扩大,景物也更加丰富;“园中有园”,是颐和园设计布置园里风景时继承传统、利用自然地形的很好例子。
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
⑤、建筑为主的组景。
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上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
⑥、因地制宜的处理。
颐和园园林布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水取胜。
第二个特点是湖
山结合。
把湖和山分清而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10、以自己的家乡或熟悉的民居为例,结合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分析其建筑特点。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
黄土高原历经了几千年的沧桑,形成了千沟万壑。
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阳陵、唐乾陵――中国一些最强盛的封建王朝领袖都埋葬在这块黄土地上。
这些都已是历史,但那种恢宏犷悍之气仍笼罩着黄土大地。
高原沟壑雄奇、苍凉而贫瘠,在与大自然的残酷搏斗中,造就了豪放粗犷的人群,也诞生了极具特色的“黄土文化”。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
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
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窑洞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
11、私家园林基本的设计原则手法。
(中国建筑史205页)
①、园林布局(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
尽、远借邻借)
②、水面处理
③、叠山置石
④、建筑营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