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显像剖析

合集下载

全身骨显像报告

全身骨显像报告

全身骨显像报告
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50岁
检查日期:2021年9月20日
检查项目:全身骨显像
检查医生:李四
检查结果:
一、全身骨骼结构及数目
患者全身骨骼结构正常,共计206块骨头,未见异常。

二、各部位骨骼
1. 颈椎: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弯曲适度。

2. 胸椎: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弯曲适度。

3. 腰椎: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弯曲适度。

4. 骨盆:未见明显异常。

5. 右肩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6. 左肩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7. 右髋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8. 左髋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9. 右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10. 左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三、其他
1. 未见明显异常软组织肿物、肿块等。

2. 未见骨骼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

3. 未见明显骨折、畸形、异常早熟、成骨不全等。

综合分析:患者全身骨骼结构正常,各部位骨骼未见明显异常,未见软组织肿物、骨质增生、畸形等异常改变。

建议定期复查,
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以上内容仅为医学检查结果,须由医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
定合理诊疗方案,并谨慎使用本检查结果。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
询相关专业医生。

核医学:骨骼显像

核医学:骨骼显像

弱点
问题
CT、MRI明显骨质破坏, ECT上为什么没有浓聚?
五、显像方法 1、骨动态显像 2、骨静态显像 3、全身骨显像 4、骨断层显像 5、骨显像的影响因素
①饮水②肾功能③显像剂的质量④伪影⑤散射物 质等
骨静态显像
显像剂在脏器或病变组织摄 取达到相对稳定时,采集放
射性分布图像的显像
1、正常影像
正常的全身骨骼显像清晰,放射 性分布左右对称。松质骨如扁平骨及 长骨的骨骺端能摄取较多的显像剂, 密质骨如长骨的骨干摄取的显像剂较 少,前者较后者显影清晰。肾脏及膀 胱影像可见。鼻咽部及鼻窦部血流量 多,放射性浓聚,在正常儿童四肢长 骨发育期,关节软骨下骨板壳形成过 程中直至骺线闭合,骨骺和骨化中心 周围的软骨钙化带都表现为放射性增 高带,为正常骨影像表现。
骨三相显像
(一)骨动态显像
显像剂随血流流经某一系统 或脏器组织,产生的放射性
计数随时间变化
一、正常影像
1、正常图像
血流相: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8-12s可见局部大血 管显影,随后软组织轮廓影逐渐出现,两侧大血管 和软组织显像剂分布基本对称,显影时间基本相同, 骨骼部位显像剂分布很少。
血池相:软组织显影更加清晰,显像剂分布增多, 基本均匀、对称,大血管影继续显示,骨骼显像剂 分布稀疏,显影不清。
PTH242, 正常12-72
三、原发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特点:
好发于四肢骨,脊柱和肋 骨原发性骨肿瘤少见,但 骨髓瘤好发于躯干骨。
恶性骨肿瘤显像特征决定于 血液供应、肿瘤侵犯的范围 和反应骨形成。所示的病变
范围常比X片所见要大
骨显像在鉴别良恶性骨肿 瘤上并没有十分显著的特 征,放射性摄取的程度并
途径:① 通过化学吸附、离子交换方式 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结合; ② 通过有机基质结合方式与未成熟的骨 胶原结合。③酶与酶受体结合位点的影 响和作用。

全身骨显像检查流程及处理方法

全身骨显像检查流程及处理方法

全身骨显像检查流程及处理方法英文回答:Bone scintigraphy is a diagnostic imaging procedure that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skeletal system. It involves the injec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called a radiotracer, into the bloodstream. This radiotracer is taken up by the bones and emits gamma rays, which can be detected by a special camera called a gamma camera.The procedure usually starts with the injection of the radiotracer into a vein, typically in the arm. The patient will then be asked to wait for a period of time, usually around 2-4 hours, to allow the radiotracer to distribute throughout the body and accumulate in the bones. During this waiting period,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patient to drink plenty of fluids to help flush out any excess radiotracer from the body.After the waiting period, the patient will be positioned on a table and the gamma camera will be positioned over the body. The camera will then take a series of images, or "scans," of the bones. These scans can take anywhere from 30 minutes to a few hours,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protocol being followed.During the scan, the patient will need to remain asstill as possible to ensure clear images. The camera may move around the body to capture imag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technologist operating the camera will provide instructions to the patient throughout the procedure.Once the scan is complete, the images will be reviewed by a radiologist, who will interpret the findings and prepare a report for the referring physician. The report will include information about any areas of increased or decreased uptake of the radiotracer, which can indicate abnormalities such as fractures, infections, or tumors.The results of the bone scan will help guide further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decisions. For example, if a bonescan shows increased uptake in a particular area,additional imaging studies, such as X-rays or MRI, may be ordered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abnormality. Similarly, if a bone scan shows decreased uptake in a certain area, it may indicate decreased blood flow to the bone, which could be a sign of a vascular problem.In some cases, additional procedures may be performed during the bone scan. For example, if a suspicious area is identified, a biopsy may be performed to obtain a samplefor further analysis. This can help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abnormality and guide treatment planning.Overall, bone scintigraphy is a valuable tool in the evaluation of various skeletal conditions. It is a safe and non-invasive procedure that provides important diagnostic information to help guide patient care.中文回答:骨显像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骼系统的诊断性影像学检查。

骨显像

骨显像
其原因可能系治疗后短期放射性骨炎所致局 部血流仍有增加和新生骨代谢增强所致。
Hale Waihona Puke (1)、骨骼显像剂在骨骼中浓聚取决于:局部血 流量;骨骼无机盐代谢和成骨活跃程度;肿瘤、 炎症及骨折时骨骼摄取显像剂增多;缺血、坏死、 以破骨为主的病变时,显像剂摄取减少。 (2)、骨骼显像与x线显像诊断骨骼病变的区别: x线诊断骨骼病变,除骨折以外,取决于病变脱钙 或钙质沉积导致,骨质密度的变化。一般其局部 钙化量变化大于 30-50% 时 X 线片上才显示出现异 常。
畸形性骨炎
全身放射性减低,颅骨,左锁骨,肱 骨上1/3,左股骨上段
T5溶骨性改变
代谢性骨病
甜面圈
闪烁现象
转移癌治疗(化疗或放疗)随访观察中,患 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的好转,但复查骨显像可 见病灶部位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退或改善,这种现象 称为闪烁现象。
闪烁现象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而不是转 移性骨肿瘤的结果。
多数骨骼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反应期: 此时局部血流量增加,无机盐代谢活跃, 成骨反应出现微量变化,故能浓聚较多的骨显像剂 而显影。此时骨显像多为阳性而 X线平片阴性,较 x线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
进行期 : 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两种方法显像皆阳 性;
静止期 : 此时血流恢复正常,无机盐代谢和成骨反 应接近静止,骨显像多数正常或显影剂浓聚不明显, 而骨质钙量则不能恢复正常或不可能很快恢复正常, 故 x线平片可见骨质密度明显异常。
骨显像剂
要求: 亲骨性好; 血液清除快,组织本底低,骨/软组织比值高; 有效半衰期短,人体吸收剂量低; 放射性核素能量适中,适合于ɤ相机显像。
显像剂: 99mTc 标的磷酸盐: 99mTc-PYP 99mTc 标的膦酸盐: 99mTc-MDP

全身骨扫描原理

全身骨扫描原理

全身骨扫描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全身骨扫描原理这个事儿。

你说这全身骨扫描啊,就像是给咱身体里的骨头来一次特别的“拍照”。

咱平时拍照是为了留下美好的瞬间,这骨扫描呢,是为了看看骨头有没有啥问题呀!
想象一下,身体里的骨头就像一个个隐藏起来的小宝贝,咱得用特别的方法才能找到它们是不是健康着呢。

全身骨扫描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办法!
它的原理呢,其实挺有意思的。

医生会给咱注射一种放射性的药物,就好像给这些小宝贝们贴上了一个个小小的标记。

然后呢,这些标记就会跟着血液在身体里到处跑,最后会聚集在骨头那里。

这时候,再用专门的仪器来检测这些放射性的信号,这不就相当于找到了骨头嘛!
这就好比是在黑暗中找东西,咱给它点上一盏小灯,一下子就看清啦!是不是很神奇呢?你说这科技咋这么厉害呢,能想出这么绝妙的办法来检查骨头。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全身骨扫描,那有些骨头的毛病咱得多难发现呀!说不定等咱感觉到疼的时候,问题都已经很严重啦。

但有了它,就能早早地发现那些隐藏起来的小毛病,及时地去处理,多好呀!
而且呀,这全身骨扫描也不是啥特别可怕的检查。

就打一针,然后等一会儿,再躺那儿让仪器扫一下就行啦。

就跟咱平时做个常规检查差不多,没那么吓人的。

你说咱得好好感谢这些发明全身骨扫描的人吧,让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咱可得重视自己的健康呀,该做检查的时候就去做,别嫌麻烦。

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呢,要是身体垮了,那啥都干不了啦!
总之呢,全身骨扫描原理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用一种特别的方法来给骨头做检查。

咱得知道这个好东西,让它为咱的健康保驾护航呀!。

全身骨相扫描报告

全身骨相扫描报告

全身骨相扫描报告一、概述全身骨相扫描是一种无创的辅助诊断方法,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对患者全身骨骼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这种扫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疾病、评估骨骼损伤、发现肿瘤转移等。

二、扫描方法全身骨相扫描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技术,患者需要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剂,该示踪剂会在体内与骨组织结合。

然后,患者会被置于扫描设备的检查台上,设备会通过探测器对全身进行扫描,产生一系列骨相图像。

三、报告解读1. 骨密度分析全身骨相扫描可以测量骨骼的密度,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医生会根据扫描结果中骨密度的数值,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通过监测骨密度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早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症。

2. 骨骼损伤分析全身骨相扫描还可以检测骨骼的损伤,比如骨折、骨裂等。

通过观察扫描图像中的异常信号,医生可以确定骨骼受损的位置和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肿瘤转移检测肿瘤转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会引起骨骼的损害。

全身骨相扫描在肿瘤转移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肿瘤转移的迹象,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 病灶评估通过全身骨相扫描可以评估患者全身骨骼的病灶情况。

医生会观察扫描图像中的病灶分布和数量,判断病情的进展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

5. 骨髓炎检测骨髓炎是一种骨骼感染性疾病,常常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全身骨相扫描可以帮助医生检测骨髓炎的存在和程度,以便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管理。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全身骨相扫描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目前是否有任何症状或不适。

此外,妊娠妇女应该在进行扫描前通知医生。

由于扫描需要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以确保患者的身体能够安全接受这项检查。

五、结论全身骨相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能够对患者的全身骨骼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它在骨密度分析、骨骼损伤分析、肿瘤转移检测、病灶评估和骨髓炎检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SPECT全身骨显像分析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SPECT全身骨显像分析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SPECT全身骨显像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

方法:280例病理明确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统计其SPECT的99mTC-MDP显像结果,共计1164处骨代谢旺盛灶,分析各部位骨骼的比例。

结果:脊椎骨转移发生率为35%(其中颈椎、胸椎、腰椎分别占总脊柱骨转移灶的9%、39%、52%);胸部骨骼转移发生率为21%(其中肋骨、锁骨、胸骨、肩胛骨分别占64%、11%、15%、10%);骨盆转移发生率为30%(其中髂骨、坐骨、耻骨、骶骨分别占48%、17%、16%、19%);四肢股9% (其中上肢、下肢分别占58%、42%);颅骨5%。

结论: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分布有一定特点,好发于脊椎骨、骨盆和胸部骨骼,尤其是腰椎、髂骨、肋骨、胸椎部位。

【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157-02前列腺癌骨转移在临床较为多见,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但是也有很多患者并没有特殊的感觉,SPECT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临床诊治专家的认可[1-5]。

作者通过对280例明确前列腺骨转移患者的骨显像分析,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2010年,我院SPECT诊断为前列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280例,年龄68~87 岁,平均年龄72岁;病理明确诊断的前列腺癌;SPECT的99mTC-MDP显像呈多发性骨代谢旺盛表现,代谢旺盛灶大于2处;2名医生独立诊断符合肿瘤骨转移表现。

1.2 SPECT全身骨显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VG Hawk-ey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机,配置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

显像剂为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放化纯度>95%。

静脉注射99mTc-MDP 740~925 MBq(MDP 配体药盒由北京原子高科提供)。

其后饮水500~1000 mL,2~4 h后嘱患者排尽尿液,去除身上金属物品,取仰卧位,双探头前、后位从头到足全身平面连续扫描,扫描速度10~20cm/min,矩阵512×1024。

全身骨显像检查注意事项

全身骨显像检查注意事项

全身骨显像检查注意事项全身骨显像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骨骼疾病和损伤。

然而,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注意事项。

1. 检查前准备在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前,您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您需要穿着宽松、轻便的衣服,以便进行检查时更加方便。

其次,您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钥匙、手表、眼镜等)取下,以免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最后,如果您有任何对放射线敏感的过敏反应,例如对碘过敏,您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2. 检查过程全身骨显像检查通常需要您躺在检查床上,然后会有一台机器在您身上扫描。

在检查过程中,您需要保持静止,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您需要移动或调整姿势,您需要告知医生或技师。

3. 检查后注意事项在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后,您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您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您需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

其次,您需要多喝水,以帮助身体排出放射线。

最后,如果您出现任何不适或过敏反应,您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4. 注意事项总结全身骨显像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但是在进行检查前、中、后,您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检查前,您需要穿着宽松、轻便的衣服,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并告知医生您的过敏史。

在检查过程中,您需要保持静止,避免移动或调整姿势。

在检查后,您需要饮食清淡、多喝水,并及时告知医生任何不适或过敏反应。

总之,全身骨显像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骨骼疾病和损伤。

但是,您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不适,您需要及时向医生咨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采取的对于公众的最小年剂 量限值为1mSv/年
R
L
R
ANT
POST
前位
后位
图11-1 正常成人骨显像
2、全身骨一次性成像,性价比高(特别是 多发病灶的)
3、特异性较差
临床应用
1、骨转移:肿瘤分期、术前评价、预后 判断、疗效观察和随访
2、骨肿瘤:了解病灶单发、多发以及疗 效评价和判断预后。
3、骨创伤:比较全面的了解创伤部位 尤其对于多发骨折、不明显原因的骨痛
4、炎症性骨病、代谢性骨病、骨关节疾 ECT检查应用最多的项目
骨显像原理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bone imaging)是 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 的化合物引入体内后聚集于骨骼,在体外 用SPECT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γ射线, 从而使骨骼显像。
与其他影像学的区别
1、灵敏性较高,相比其他检查提早3-6个 月发现病灶
检查流程
预约 注射显像剂(之后需要适当饮水) 检查(2小时以上)
关于辐射问题
核医学检查使用的都是短半衰期核素, 仅以非常少的化学量引入体内。以核医 学最常用的核素99m Tc为例,其半衰期 6小时。注入患者体内后随着时间会很 快的衰减,同时加上药物从体内的代谢 和排泄,一般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 最多为2至3个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