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选择取决于病情特点、手术性质和要求、麻醉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应以麻醉者自身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经验,以及设备与监测条件等方面因素来取舍。各种麻醉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还可因个体差异、具体病情以及操作熟练程度和临床经验的差异而出现效果上的差别。麻醉方法选择的总原则是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来满足手术的要求,尽量选择对病人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但有些危重病人却只能在麻醉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最简单的手术,因此,麻醉的选择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病人情况

手术病人的各自情况是麻醉选择最主要的依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精神、心理和一般健康状况,情绪与合作程度,拟手术治疗的疾病与重要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重要脏器功能现状。例如,婴幼儿或学龄前儿童不能配合,只能选择全麻或基础麻醉下辅助各种阻滞麻醉;对老年病人的麻醉选择,主要取决于全身状况。若病人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而需行上腹部手术,可以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结合较浅的全身麻醉,并行气管内插管来管理呼吸较为稳妥;对尿毒症病人行急症手术,则考虑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如病人情绪异常紧张,无疑全麻较为合适;但其原则是选择对身体影响最小而稳妥的麻醉方法。如肥胖病人在仰卧位即有明显通气不足的表现,则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应是较好的麻醉选择。还应对病人的意愿给予充分考虑,个别病人要求全麻,有的病人拒绝全麻,如果没有麻醉方面的禁忌证又能满足手术要求,则应满足病人的意愿,没有必要说服病人接受其不愿接受的麻醉方法。如果病人有某种麻醉的禁忌证,则只能选用其适宜麻醉方法。

第二节手术方面

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者的特殊要求与技术水平等,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如腹部手术需要良好的肌肉松弛,可以考虑椎管内麻醉,也可选择全麻;如果作胸腔镜手术,需要术侧肺萎陷以便于操作,则宜插双腔导管行单肺通气;小儿面部及口咽腔手术,以气管内插管全麻较非插管者安全。术者还可从手术需要或手术习惯而提出某些要求,只要不违反原则而又足以做到,应尽量予以满足;对估计技术难度较大、术时较长者,选择全麻更为合

适。所以,首先应了解手术意图,明确手术方案及主要步骤,同时,还应注意手术的特殊要求,如脑动脉瘤、某些大血管手术或预计手术出血较多的手术,应在全麻基础上再实施控制性降压,以便为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病人的安全性。

第三节麻醉方面

麻醉方面的考虑,包括麻醉医师的业务水平、临床技能和经验,麻醉没备和药品方面的条件等,如果超越麻醉医师的学识和技术水平或受到设备与药品方面的限制,理论上最适宜于该病人的麻醉方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原则上则应首先采用安全性最大和操作较熟练的麻醉方法,不能忽视的是,经验和良好习惯往往起重要作用。但不能将麻醉选择绝对化。即使同一种麻醉方法具体在每一位病人中使用,其效果也有不同。同一种手术可在不同的麻醉方法下进行,同一种麻醉方法也可用于多种手术。有时还将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或其他区域阻滞复合应用,或将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麻醉医师应根据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也是自己最为熟练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在这方面没有硬性的规定可循。麻醉选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术中麻醉管理和对意外情况的早期发观和恰到好处地应急处理。

第3章 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第3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一、选择题 A型题 1.以下哪项不属麻醉前病人的体格准备 A.改善营养状况B.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 C.严格执行麻醉前禁饮.禁食 D.手术体位的适应性锻炼,肠道.膀胧的准备等 E.精神准备 2.为防止麻醉中出现呕吐误吸,成人麻醉前禁饮禁食的时间是: A.麻醉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 B.麻醉前禁食8小时,禁饮6小时 C.麻醉前禁食10小时,禁饮6小时 D.麻醉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E.麻醉前禁食16小时,禁饮6小时 3.哪项不是麻醉前应用镇静药的目的 A.镇静.催眠.遗忘作用 B.抗焦虑.抗惊厥 C.减轻疼痛 D.减少麻醉药用量 E.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不包括 A.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B.减少术中出血 C.消除或减弱不良的神经反射 D.预防或减轻局麻药毒性反应 E.镇静.安定,消除恐惧 5.有关麻醉前用药的错误描述是 A.咪达唑仑有镇静.遗忘及防治局麻药毒性反应的作用 B.麻醉前常用的巴比妥类药是硫喷妥钠 C.阿托品.东莨菪碱是常用的抗胆碱药 D.东莨菪碱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大于阿托品 E.咪达唑仑已逐渐取代巴比妥类 X型题 1.麻醉前常用药物有哪几类 A.镇静安定药 B.催眠药 C.抗胆碱药 D.抗癫痈药 E.麻醉性镇痛药 2.麻醉方式的选择依据 A.满足手术要求且最有利于病人 B.病人状况 C.手术特点

D.麻醉者的水平和经验 E.麻醉设备和药物条件 3.麻醉前应用镇静安定药.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等抑制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 A.酌减剂量的情况有:一般情况差.衰弱.年老.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小于1岁者一般不用 B.酌增制量的情况有:年轻.体壮.情绪紧张或激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C.呼吸功能不全.呼吸道梗阻.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 D.吗啡禁用于临产妇,哌替啶以胎儿娩出前1小时以内或4小时以上为宜 E.多种麻醉前用药合用时,各药的剂量与单独使用时一样 4.术前不能用阿托品的病人有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发热 C.青光眼 D.心动过速 E.以上都不是 5.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药的作用 A.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B.抑制多种腺体分泌 C.抑制迷走神经反射 D.止呕 E.镇痛 二、填空题 1.麻醉前常用药物包括()、()、()、()、()等。 三.、简答题 1.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 2.麻醉选择的原则? 四、论述题 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与任务? 参考答案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使病人在麻醉前能够 情绪安定,充分合作。同时也可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副作用。对一些不良刺激可产生遗忘作用。②提高病人的痛阈,缓和或解除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③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防发生误吸。④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因激动或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2.蛛网膜下隙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腰麻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 肢和肛门部手术,如兰尾炎、半朋板摘除、外痔、肛瘘等。禁忌症: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休克;③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④脓毒症;⑤脊柱外伤或结核;⑥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3.硬膜外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最常见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 术,且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还用于颈部、上肢和胸壁手术,但麻醉操作和管理技术都较复杂,采用时要慎重。禁忌证与腰麻相似。凡病人有穿刺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等均为禁忌。 4.疼痛的临床分类有哪些??按疼痛程度分类:①轻微疼痛;②中度疼痛;③剧烈疼痛。 ?按起病缓急分类:①急性疼痛;②慢性疼痛。?按疼痛部位分类:①浅表痛;②深部痛。 5.慢性疼痛诊治范围有哪些?①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②颈肩痛和腰腿痛;颈椎病、 颈肌筋膜炎、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症;③四肢慢性损伤性疾病:滑事囊炎、狭窄性腱鞘炎;④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⑤周围血管疾病:血栓性脉管炎;⑥癌证疼痛;⑦心理性疼痛。 6.简述癌痛的三阶梯疗法。基本原则:①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②口服给药,一般 口服药为主;③按时服药,根据药理特性有规律地按时给药;④个体化用药,应根据具体病人和疗效给药。第一阶梯,轻度时,选用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第二阶梯,在轻、中度疼痛时,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应加用弱阿片类药以提高镇痛效果。代表药物为可待因。第三阶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代表药物是吗啡。 7.术前情况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②肠道手 术;③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④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伤至实施清的间隔时间较长,或清创所需时间较长以及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⑦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⑧脏器移植术。 8.简述术后缝合切口拆线愈合情况分类。一般头面颈部在术后4—5天拆线,下腹部、会 阴部在术后6—7天拆线,胸部、上脐部、背部手术后7—9天拆线,四肢手术10—12日拆线,减张缝线14日拆线。拆线时记录切口情况可分为三类:①清洁切口(I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②可能污染的切口(II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切口;③污染切口(III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物的切口。切口愈合也分为三级: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有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 9.简述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阶段:①局部炎症 反应阶段:在创伤后立即发生,常可持续3—5天。主要是血管和细胞反应、免疫应答、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目的在于清除损伤或坏死组织,为组织再生和修复奠定基础。②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局部炎症开始不久,即可有新生细胞出现。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增殖、分化、迁移,分别合成、分泌组织基质和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并共同构成肉芽组织。浅表的损伤一般通过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覆盖创面

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 麻醉镇痛:吗啡5—10mg/次im,0.25 哌替定:50—100mg/次或0.5—1mg/kg im,2.5—5mg,小儿1mg/kg,老人 1.7--2.3mg/kg 芬太尼:0.1mg/次 抗胆碱类:阿托品:0.4—0.8mg/次,小儿:0.02mg/kg 东莨菪碱(海俄辛)0.3—0.4mg 格隆溴铵:0.2—0.4mg,小儿:0.004—0.008mg/kg(最大0.2mg) 镇静:巴比妥类:苯巴比妥:0.2—0.3g,苯巴比妥钠(鲁米钠)0.1—0.2g 酚塞嗪类:氯丙嗪:25—50mg,盐酸异丙嗪(非那根)25—50mg 丁酰苯类:氟哌利多:5mg/次 苯二氮卓类:地西拌(安定)10—20mg/次,小儿;咪达唑仑:2.5—5(2-- 3)mg/次im,或0.03—0.04mg/kg iv,先静注2—3mg继以0.05mg(/kg.h)维持。 心血管药: 小儿血容量:新生儿80mL/kg,婴儿75mL/k.g,小儿70mL/kg,失血量占体重10--

14%可据情输血补液。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休克指数为0.5时血容量正常,为1时丢失血容量20--30%,大于1丢失血容量可达30--50% 中心静脉压6--12cmH20 呼吸频率:成人10--15次/分,小儿20--30次/分,婴儿30--40次/分 潮气量:500mL左右或8--10mL/kg,施压在吸气时7--15cmH20,呼吸比1:1.5或1:2 小儿体重:前半年,出生体重+月龄x0.6;后半年,出生体重+3.6+(月龄-6)x0.5;2岁以后,年龄x2+8kg ASA分级: I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各器官功能正常。死亡率0.06%--0.08%。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功能代偿健全。死亡率0.27%--0.4%。 Ⅲ级:有严重系统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死亡率1.82%--4.3%。 Ⅳ级:有严重系统统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死亡率7.8%--23%。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前标注"急”或"E”。 Ⅵ级:确定为脑死亡,其拟用于器官移植术。 体表标志: 甲状软骨:位于舌骨下方,其上缘对应第4颈椎水平,此平面也是颈总动脉分叉处。 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下方,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水平。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该肌起端两头之间有一凹陷,称为锁骨上小窝,位于胸锁关节的上方,其深面左侧有颈总动脉,右侧为头臂干分叉处。 颈动脉结节:第6颈椎横突前节,位于环状软骨的两侧,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的深外,在此外的前方有颈总动脉行位。 舌骨:位于颏隆凸下后方和喉的上方,其后方适对第3、4颈椎椎间盘平面,舌骨体的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手术中寻找和结扎舌动脉的标志。 锁骨上大窝: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位于锁骨中1/3的上方,窝底可扪及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窝的上外侧有臂丛通丛,是锁骨上臂丛阻滞的注射部位。 体表投影: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相当于下颌角与乳突尖端连线中点,右侧至胸锁关节,左侧至锁骨上小窝之间的连线,此连线以甲状软骨上缘为分界标志,其上为颈外动脉的投影;其下为颈总动脉的投影。 锁骨下动脉:相当于自胸锁关节向外上至锁骨上缘中点的弧线,线的最高点距锁骨上约1cm 。 颈外静脉:位于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上,是小儿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 副神径:自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中点,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 神经点:为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浸润麻醉射阻滞点。 臂丛: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至锁骨中、外1/3交点稍內侧的连线,相当于臂丛

最新麻醉教学大纲

(一)基本理论 掌握麻醉前病人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评估,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用法,掌握麻醉期间的液体管理方法和术中输血原则。 掌握经口腔和经鼻腔气管插管技术,掌握气管插管并发症的防治。掌握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复合麻醉方法,掌握临床麻醉深度判断,掌握全身麻醉管理和并发症防治。 掌握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掌握椎管内麻醉的生理影响、操作要点、麻醉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掌握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和防止,掌握颈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掌握麻醉期间监测意义、严重并发症和意外的预防和救治。 掌握各种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和特点,掌握小儿和老年人的麻醉处理要点,掌握高血压病、糖尿病、肾上腺疾病、心脏病、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要点。 熟悉双腔气管插管,熟悉低温对机体的影响,熟悉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熟悉心脏病人手术的麻醉要点。 了解术后镇痛的有关知识。 (二)基本技能 掌握经口腔气管插管技术和气管导管位置的判定方法,掌握硬脊膜外腔穿刺技术和穿刺位点的判断,掌握经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法。 熟悉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和动脉穿刺技术。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 1、了解现代麻醉学发展历史概况(三个阶段) 2、熟悉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3、了解学习临床麻醉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4、了解麻醉方法的分类及亚临床麻醉学科的分类。 二、讲授内容: 简述中国古代临床麻醉的发展,现代麻醉学的开始和发展,麻醉,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治疗及机制的研究、其它任务);重点介绍现代麻醉学的概念、麻醉方法分类、亚麻醉学科分类。 三、自学内容:如何学好麻醉学。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一、目的: 1、了解麻醉前病情衡量的重要性及麻醉前检诊的内容,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 2、掌握重要脏器如呼吸系统(通气与换气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心功能、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 3、熟悉肝脏和肾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水和电解质等的评价方法和内容。 4、了解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和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衡量。 二、讲授内容

4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是必不可少的麻醉前准备,因此手术前必须按常规使用。 1.目的 1.1避免或减少病人情绪紧张和焦虑,有镇静、催眠作用,并使全身麻醉诱导平稳,且提高机体对局麻药的耐受性。 1.2 降低新陈代谢,提高痛阈,减少麻醉药用量。 1.3 有利于手术中呼吸和循环稳定。 1.4 预防和减少麻醉药不良反应。 1.5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反射,减少腺体分泌,保持术中呼吸道通畅,解除或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2.分类 2.1 镇静和催眠药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咪达唑仑。 2.2 麻醉性镇痛药如呢替啶、吗啡。 2.3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茛菪碱。 2.4 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 3.剂量和用法 3.1 全身麻醉术前晚口服地西泮5mg或咪达唑仑7.5mg。术前lh肌注苯巴比妥钠0.1g或咪达唑仑0.05mg/kg,东茛菪若碱0.3mg、阿托品0.5mg、哌替啶50mg。 3.2 部位麻醉术前晚口服地西泮5mg或咪达唑仑7.5mg。术前lh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咪达唑仑0.05mg/kg、哌替啶50mg。 3.3 小儿麻醉前用药剂量 3.3.1 苯巴比妥2-3 mg/kg。 3.3.2 咪达唑仑0.05-0.1 mg/kg。 3.3.3 氟哌利多0.05-0.1 mg/kg。 3.3.4 吗啡0.05-0.1mg/kg (8岁以上)。 3.3.5 哌替啶0.5-lmg/kg (5-6岁以上)。 3.3.6 东茛菪碱0.007-0.01mg/kg。

3.3.7 阿托品0.01mg/kg。 4.注意事项 4.1 老年、体弱一般情况欠佳者,麻醉前用药量减少,重危病人可不用镇静和镇痛药。 4.2 呼吸功能欠佳、颅高压及产妇禁用麻醉性镇痛药,呼吸系统炎症在炎症尚未得到控制和痰液末彻底排出情况下,慎用抗胆碱药。 4.3 年轻、体壮、情绪紧张、甲亢病人麻醉前用药剂量应适当增加。 4.4 心动过速、甲亢、高热者避免使用阿托品。 4.5 小儿对镇痛药耐量小,易引起呼吸抑制,其剂量应严格按体重计算。 4.6 小儿腺体分泌旺盛,抗胆碱药剂量宜大。

盐酸戊乙奎醚作为麻醉前用药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7515225.html, 盐酸戊乙奎醚作为麻醉前用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学青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7期 摘要: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因其对M1M3受体选择性高,可降低气道压并舒张 支气管平滑肌改善肺顺应性。本文主要针对其作为麻醉前用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的作用;麻醉;用药的意义及发展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049-02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健康成人在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mg后,其在体内吸收很快,给药2min后可在血中检测出药物,10min后,血药浓度达较高水平,20—30min达峰值,消除半衰期为10.34小时, 达峰时间快于阿托品,而半衰期是阿托品的2.5倍,主要以无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排出药液为主要途径,其次是胆汁。 二、麻醉前用药 盐酸戊乙奎醚作为高选择性抗胆碱能药物,主要作用于M1、M3受体,M3受体分布在平滑肌和腺体,M1受体在肺组织中则分布较多,因此其可降低气道阻力,使呼吸流量增大,呼吸频率升高,同时消除小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肺功能,减少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减少返流误吸的风险[1]。更有利于维护病人的呼吸稳定,提高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研 究表明,盐酸戊乙奎醚可减轻单肺通气患儿非通气侧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和肺组织细胞凋亡有关[2]。术前30min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不仅可有效抑制呼吸道分泌物解除 平滑肌痉挛,且能保护心血管系统平稳,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术后维持老年患者心率稳定,对小儿体温影响较小,更适用于合并窦性心律过速,甲亢型心脏病和老年患者的麻醉前用药[3]。 三、肺保护作用 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盐酸戊乙奎醚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膜稳定作用、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等机制,能够对大鼠肺脏缺血再灌注起到保护作用[4-5]。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盐酸戊乙奎醚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有关,其可明显降低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10的分泌,且优于阿 托品[6]。研究表明,大鼠注射LPS前0.5h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可显著降低LPS所诱发的炎症反应,并抑制急性肺损伤的活化信号P38MAPK,从而降低了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7-8]。盐酸戊乙奎醚可通过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而减轻肺损伤[9],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减轻胸腔镜 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非通气侧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炎性反应、抑制CHOP介导的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 (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 1. 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2. 苯巴比妥钠此药作用持久,应用方便,在普通麻醉用量情况下对于动物呼吸、血压和其它功能无多大影响。通常在实验前半至一小时用药。使用剂量及方法为:狗腹腔注射80~100mg/kg体重,静脉注射70~120mg/kg体重( 一般每公斤体重给70~80mg即可麻醉,但有的动物要100~120mg 才能麻醉,具体用量可根据各个动物的敏感性而定)。兔腹腔注射150~200mg/kg体重。 3. 戊巴比妥钠此药麻醉时间不很长,一次给药的有效时间可延续3-5小时,所以十分适合一般使用要求。给药后对动物循环和呼吸系统无显著抑制作用,药品价格也很便宜。用时配成1~3%生理盐水溶液,必要时可加温溶解,配好的药液在常温下放臵1~2月不失药效。静脉或腹腔注射后很快就进入麻醉期,使用剂量及方法为:狗、猫、兔静脉注射30~35mg/kg体重,腹腔注射40~45mg/kg体重。 4. 硫喷妥钠为黄色粉末,有硫臭,易吸水。其水溶液不稳定,故必须现用现配,常用浓度为1~5%。此药作静脉注射时,由于药液迅速进入脑组织,故诱导快,动物很快被麻醉。但苏醒也很快,一次给药的麻醉时效仅维持半至一小时。在时间较长的实验过程中,可重复注射,以维持一定的

麻醉前准备及用药

麻醉前准备及用药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以备不测,做到心中有数,可避免或减少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第一节病人方面 手术前应尽可能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采取各种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使各脏器功能处于较佳状态。 (一)全身状况 1、纠正严重贫血与低蛋白血症。 2、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4、纠正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脏功能储备。 (二)精神心理准备 手术病人不免存在种种思想顾虑,或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情绪激动或睡眠不好可致中枢神经或交感神经过度活动,降低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为此,手术前必须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酌情将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麻醉或手术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解释,针对病人的顾虑和疑问进行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争取充分合作。对过度紧张而不能自控者,术前数日可开始服用安定类药物,晚间服用睡眠药物。 (三)胃肠道准备 择期手术,除小手术局麻外,不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均应常规禁饮禁食。其目的在于预防术中术后发生返流、呕吐,避免误吸、肺部感染或窒息等意外和并发症。胃排空时间正常人为4-6 小时。心情紧张、恐惧、焦虑或疼痛不适等

可使胃排空时间延长。成人择期手术应在麻醉前12小时内禁食,在4小时内禁饮。小儿一般禁食普通食物为8小时,1-5岁小儿可在麻醉前6小时进少量流质或液体。新生儿-1 岁婴儿可在麻醉前4小时进少量流质。 对严重创伤、急诊和产妇病人,虽距末餐进食已超过8小时,由于其胃排空延迟,也应视为“饱胃”对待。因小儿不耐饥饿,其禁食、禁饮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第二节麻醉器械物品及药品准备 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都应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和检查,麻醉开始前应检查所有的麻醉器械、管道设备及电源,保证性能完好,且随手可取,避免遗漏。包括氧气、麻醉机、监测仪器、听诊器、吸引器、吸引管、牙垫、喉镜、光源、气管导管、导丝、通气道、面罩、不同型号气管导管等;钠石灰罐内是否装有钠石灰,该钠石灰是否有效等。 麻醉药品与抢救药品准备是否充分齐全,已备好的各种药品标签是否贴牢且明确,急用时是否随手可取。 第三节选择麻醉前用药 1、用药目的麻醉前用药应作为常规,其主要目的在于使病人情绪安定、镇静,减少恐惧,解除焦虑;提高痛阈;减少麻醉药需要量,减轻麻醉药的毒副反应;抑制植物神经系统反应,减少腺体分泌;降低胃返流和误吸的危险。 2、常用药物(1)镇静安定药:苯二氮SSS 类药均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并有顺应性遗忘作用,常用药为地西泮和咪达唑仑等;(2)抗胆碱能药:即为M_胆碱受体阻滞药,能阻滞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胆碱受体,抑制多种平滑肌及腺体分泌,同时还抑制迷走神经

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①避免或减少病员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以达到镇静、催眠作用,并使全身麻醉诱导平稳,提高麻醉安全性。 ②减少随意肌活动,减少需氧量,降低基础代谢,减少麻醉药需要量,减弱不良反应。 ③提高痛阈,阻断痛刺激向中枢传导,以达到镇痛目的。 ④预防及对抗某些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抑制植物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使反射兴奋性减弱,腺体分泌减少或停止,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 1.术前应用镇静药和镇痛药的原则 (1)对老年人、衰弱病人、急性中毒者、上呼吸道阻塞或外伤者、神经系统损害者、患有严重的肺或心瓣膜病病人,应减量或不给镇静药和镇痛药。 (2)对麻醉性镇痛药和巴比妥类成瘾的病人应给以充分的麻醉前用药,以防止术中或术后立即出现戒断症状。 (3)对患某些特殊疾病的病人,其麻醉前用药见有关章节。 2.镇静药: (1)苯二氮卓类: ①地西泮用推荐剂量,产生心血管和呼吸抑制的病例很少,术前1~2h口服5mg~10mg为好。地西泮不应肌注,因肌注导致注射部位疼痛且吸收不佳。对于某些有活动性胃反流、行胃肠道手术的病人,不宜口服。 ②咪达唑仑,术前半小时以0.06mg/kg~0.08mg/kg静注或肌注。麻醉诱导时最常用,可作为麻醉前用药的补充,产生非常好的遗忘和镇静作用。 ③巴比妥类如戊巴比妥很少用于术前镇静,非麻醉医师偶尔将其作为诊断性操作时的镇静药(内镜检查、磁共震成像、CT)。 3.镇痛药: (1)吗啡是主要的麻醉性镇痛药,病人通常在入手术室前60min~90min,肌注5mg~10mg。 (2)哌替啶1mg/kg,患者在入手术室前60min~90min肌注。 4.抗胆碱药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选择取决于病情特点、手术性质和要求、麻醉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应以麻醉者自身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经验,以及设备与监测条件等方面因素来取舍。各种麻醉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还可因个体差异、具体病情以及操作熟练程度和临床经验的差异而出现效果上的差别。麻醉方法选择的总原则是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来满足手术的要求,尽量选择对病人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但有些危重病人却只能在麻醉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最简单的手术,因此,麻醉的选择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病人情况 手术病人的各自情况是麻醉选择最主要的依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精神、心理和一般健康状况,情绪与合作程度,拟手术治疗的疾病与重要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重要脏器功能现状。例如,婴幼儿或学龄前儿童不能配合,只能选择全麻或基础麻醉下辅助各种阻滞麻醉;对老年病人的麻醉选择,主要取决于全身状况。若病人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而需行上腹部手术,可以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结合较浅的全身麻醉,并行气管内插管来管理呼吸较为稳妥;对尿毒症病人行急症手术,则考虑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如病人情绪异常紧张,无疑全麻较为合适;但其原则是选择对身体影响最小而稳妥的麻醉方法。如肥胖病人在仰卧位即有明显通气不足的表现,则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应是较好的麻醉选择。还应对病人的意愿给予充分考虑,个别病人要求全麻,有的病人拒绝全麻,如果没有麻醉方面的禁忌证又能满足手术要求,则应满足病人的意愿,没有必要说服病人接受其不愿接受的麻醉方法。如果病人有某种麻醉的禁忌证,则只能选用其适宜麻醉方法。第二节手术方面 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者的特殊要求与技术水平等,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如腹部手术需要良好的肌肉松弛,可以考虑椎管内麻醉,也可选择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选择取决于病情特点、手术性质和要求、麻醉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应以麻醉者自身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经验,以及设备与监测条件等方面因素来取舍。各种麻醉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还可因个体差异、具体病情以及操作熟练程度和临床经验的差异而出现效果上的差别。麻醉方法选择的总原则是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来满足手术的要求,尽量选择对病人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但有些危重病人却只能在麻醉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最简单的手术,因此,麻醉的选择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病人情况 手术病人的各自情况是麻醉选择最主要的依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精神、心理和一般健康状况,情绪与合作程度,拟手术治疗的疾病与重要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重要脏器功能现状。例如,婴幼儿或学龄前儿童不能配合,只能选择全麻或基础麻醉下辅助各种阻滞麻醉;对老年病人的麻醉选择,主要取决于全身状况。若病人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而需行上腹部手术,可以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结合较浅的全身麻醉,并行气管内插管来管理呼吸较为稳妥;对尿毒症病人行急症手术,则考虑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如病人情绪异常紧张,无疑全麻较为合适;但其原则是选择对身体影响最小而稳妥的麻醉方法。如肥胖病人在仰卧位即有明显通气不足的表现,则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应是较好的麻醉选择。还应对病人的意愿给予充分考虑,个别病人要求全麻,有的病人拒绝全麻,如果没有麻醉方面的禁忌证又能满足手术要求,则应满足病人的意愿,没有必要说服病人接受其不愿接受的麻醉方法。如果病人有某种麻醉的禁忌证,则只能选用其适宜麻醉方法。 第二节手术方面 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者的特殊要求与技术水平等,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如腹部手术需要良好的肌肉松弛,可以考虑椎管内麻醉,也可选择全麻;如果作胸腔镜手术,需要术侧肺萎陷以便于操作,则宜插双腔导管行单肺通气;小儿面部及口咽腔手术,以气管内插管全麻较非插管者安全。术者还可从手术需要或手术习惯而提出某些要求,只要不违反原则而又足以做到,应尽量予以满足;对估计技术难度较大、术时较长者,选择全麻更为合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 么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使病人在麻醉前 能够情绪安定,充分合作。同时也可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副作用。对一些不良刺激可产生遗忘作用。②提高病人的痛阈,缓和或解除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③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防发生误吸。④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因激动或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2.蛛网膜下隙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腰麻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 下肢和肛门部手术,如兰尾炎、半朋板摘除、外痔、肛瘘等。禁忌症: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休克;③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④脓毒症;⑤脊柱外伤或结核;⑥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3.硬膜外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最常见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 术,且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还用于颈部、上肢和胸壁手术,但麻醉操作和管理技术都较复杂,采用时要慎重。禁忌证与腰麻相似。凡病人有穿刺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等均为禁忌。 4.疼痛的临床分类有哪些?⑴按疼痛程度分类:①轻微疼痛;②中度疼痛;③剧烈疼 痛。⑵按起病缓急分类:①急性疼痛;②慢性疼痛。⑶按疼痛部位分类:①浅表痛; ②深部痛。 5.慢性疼痛诊治范围有哪些?①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②颈肩痛和腰腿痛;颈椎 病、颈肌筋膜炎、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症;③四肢慢性损伤性疾病:滑事囊炎、狭窄性腱鞘炎;④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⑤周围血管疾病:血栓性脉管炎;⑥癌证疼痛;⑦心理性疼痛。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任务.hhz

龙华新区中心医院麻醉科 1 使病人在体格和精神两方面均处于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以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提高病人在麻醉中的安全性,避免麻 醉意外的发生,减少麻醉后的并发症。 2 1、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 2、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 3 、做好麻醉用具、设备、检测仪器和药品(包 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3(一)体格方面的准备 1.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 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 血和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停止吸烟,练习深呼吸, 改善心肺储备功能。 2.积极治疗内科疾病 (1)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2)呼吸系统 急性呼吸道感染、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 (3)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甲亢等 4 ? 3.既往治疗用药的准备 术前需要停用的治疗药物 主要是抗凝药和某些抑郁药。 ?4.严格执行麻醉前的禁食、禁饮 成人 禁食12小时 禁饮8小时 三岁以上儿童 禁食(奶)6-8小时 禁水4小时 6-36个月 禁食6小时 6个月以内 禁食4小时 禁水2小时 5? 5.饱胃的处理 对严重创伤病人、急腹症和产妇,禁食时间不足或虽距末餐进食已超过8小时,由于其胃排空延迟,均应视作饱胃病人对待。 ? 饱胃又需立即手术者,即使区域麻醉或者椎管内麻醉,也有发生呕吐和误吸的风险,如需全身麻醉者,应行清醒内气管插管,有较丰富和熟练计巧者也可考虑在助手将病人环状软骨压向食管的条件下,做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 6

1.解除病人及家属对麻醉和手术的恐惧、顾虑和增强病人的信心上。应尊重病人的人格权和知情权,适当介绍所选麻醉用于该病人的优点、麻醉过程、可靠的安全性和安全措施,指导病人如何配合,同时耐心听取合理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2.病人对麻醉医生的信任比任何镇静药都有效 7包括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 1.病人的情况 如年龄、拟手术治疗的疾病与并发症及严重程度、重要脏器功能、情绪与合作程度、肥胖程度、病人意愿等。 2.手术方面 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者的特殊要求与技术水平等。 3.麻醉方面 包括麻醉者的业务水平、经验或习惯,麻醉设备和药品方面的条件等。 8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1.镇静 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产生必要的遗忘。 2.镇痛 提高病人痛阈,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药 用量,缓解术前和麻醉前操作引起的疼痛。 9 3. 预防和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 4. 降低基础代谢和神经反射的应激性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避免不利的神经反射,如不良迷走神经反射。 总的目的是通过以上相应用药是麻醉过程平稳。 10 (二)常用药物?镇静安定药 1. 苯二氮卓类 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有顺行性遗忘作用。常用的有安定5-10mg 口服、咪唑安定0.05-0.1mg/kg 于诱导前30min 肌注。 2. 丁酰苯类 常用药为氟哌利多,成人2.5- 5mg 肌注。 3. 吩噻嗪类 具有较强的镇静、抗吐作用和抗组胺作用,代表药物为异丙嗪(非那根),成人一般25mg 麻醉前肌注。 11? 催眠药 主要是巴比妥类药,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常用苯巴比妥钠1-2mg/kg 于术前1小时肌注。 ? 麻醉性镇痛药 常用吗啡0.1mg/kg 、哌替啶(杜冷丁) 1mg/kg 于麻醉前1小时肌注。 ? 抗胆碱药 常用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成人0.5-1mg 肌注,小儿0.01-0.02mg/kg 。 ? H 2-组胺受体拮抗药 主要用于术前准备不足有胃反流危险的病人和临产妇。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12

常用麻醉方法操作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1.目的:对局部神经阻滞实施规范操作,提高麻醉效果,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2.适应症:(1)上肢手术麻醉;(2)关节复位;(3)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3.禁忌症:(1)凝血障碍;(2)穿刺部位附近有感染; (3)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4)患者不同意或不配合。 4.使用人员:为麻醉专业医师,使用前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经科主任考核认可。 5.肌间沟入路法操作步骤:(1)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上肢垂直放松紧贴体旁; (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术者左手示指沿肌间隙下移,直至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示指下压患者出现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以安尔碘消毒二次,注意足够的消毒范围; (6)术者右手持3cm长的7号针在标记处垂直皮肤缓慢入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7)回抽无血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镇痛目前一般应用0.125%~ 0.25%布比卡因20ml,或更低浓度;(8)注药时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尽量使药液向下扩散。 6.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局麻药中毒。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般认为,颈丛有颈浅和颈深自分。颈浅为皮支或感觉支,行走于颈深筋膜,约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至浅面;主要分支有:枕小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颈深丛实际上为椎旁颈神经,其鞘与臂丛鞘相连。 1.病人体位及穿刺点 取枕平卧,头梢偏向对侧,暴露胸锁乳突肌,其后缘中点即穿刺进针点。 2.阻滞方法:常规皮肤消毒,拟探摸穿刺点的手指亦可消毒。由进针点垂直颈侧皮肤刺入,针尖透过胸锁乳 头肌肌膜时,有针尖刺破纸张样落空感,停止进针。在此处注入局麻药2到3毫升,维持穿刺针 深度不变再沿枕后,颈前,锁骨上等方向注入局麻药2到3毫升后退针,局部按摩片刻,此即颈 浅丛阻滞。 颈深丛阻滞体位同浅丛组滞,方法有三针和一针法。 (1)三针法:颈2、3、4椎横突处为穿刺点;C4正处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C2位于乳突尖后下1—1、5毫升处,C3则处于C2、C4连线中点。在C2、C3、C4横突处依次注射局麻药2毫升、3毫升、4毫升,局部稍加按摩即可。亦可在阻滞C4后稍微退针,改变针的方向,使其指向并抵达C3行阻滞,称为两针法。 (2)一针法:根据椎旁颈神经鞘的解剖,在C4横空部位注射局麻药8—10毫升,注药同时,一手指压迫远端,以封闭颈丛鞘防止药液向C5方向流动,达到充分阻滞的效果。 3. 选用局麻药:1)1%—1、3%利多卡因。 2)0.2%—0.375%布比卡因。 3)0.2%—0.375%罗哌卡因。 4.注意事项:不可同时进行双侧颈深丛阻滞,以免阻滞双侧膈神经,导致呼吸困难;确须双侧阻滞时,注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呼吸。为避免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和局麻药中毒,进针不宜过深,而且注药前一定要回抽注射器;椎动脉穿过颈椎横突孔,穿刺针有可能刺入动脉或将局麻药注入动脉内;局麻药浓度和剂量不宜过大。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发生与否,均须给氧,以策安全。

麻醉常用药物剂量

麻醉科常用的药物及配置 麻醉前用药 阿托品:配置:0.1mg/ ml 用法:成人0.5mg iv/ im; 儿童 0.01mg/kg iv 长托宁:配置:0.1mg/ ml 用法:成人0.01mg/ kg iv/ 1mg im; 儿童 0.02mg/kg iv 东莨胆碱: 用法:成人 0.3mg im(心脏手术) 吗啡:用法:成人0.01mg/kg im(心脏手术) 麻醉药镇静药: 力月西配置:成人1mg/ml;儿童(<10kg)0.5mg /ml 用法:诱导:成人 0.03-0.05 mg/kg;儿童 0.1mg/ml 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的拮抗剂:氟马西尼用法:0.3mg iv 镇痛药: 芬太尼:配置:成人 25ug /ml 或 50ug /ml(心脏手术);儿童 10ug /ml 用法:诱导:3-4 ug/kg,维持1-2ug/h 舒芬太尼:配置:成人 2.5ug /ml 或 5ug /ml(心脏手术);儿童 1ug /ml 用法:诱导:0.3-0.4 ug/kg,维持0.1-0.2ug/h 瑞芬太尼:配置:成人 50ug/ml,儿童 10-25ug/ml 用法:负荷剂量0.5-1ug/kg,麻醉维持 0.1-0.2ug/kg.min 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拮抗剂:纳洛酮配置:0.04mg/ml,用法:3-5ug/kg iv 曲马多:用法成人或儿童 1-2mg/kg 特耐(帕瑞昔布): 成人 40mg iv/im(磺胺过敏禁用,儿童不用) 肌肉松弛剂(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剂) 维库溴铵:配置:成人 1mg/ml;儿童 0.5mg/ml 用法:0.1mg/kg 罗库溴铵: 配置:配置:成人 5mg/ml;儿童 2.5mg/ml 用法:0.6-1mg/kg 潘库溴铵:配置:成人 1mg/ml;儿童 0.5mg/ml 用法:0.1mg/kg 顺式阿曲库铵:配置:成人 1mg/ml;儿童 0.5mg/ml 用法:静推0.1~0.15mg/kg;静滴维持1~2mg/kg/min 司可林:(唯一的去极化肌松剂)配置: 10mg/ml 用法:1-2mg/kg 非去极化肌松药拮抗剂:新斯的明配置:与阿托品以2:1的比例配置,在TOF恢复后,新斯的明 0.02-0.07mg/kg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 基础麻醉 麻醉前是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 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 1、基础麻醉必须有麻醉科医师实施,并进行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或手术室内进行。 3、主要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

应有麻醉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 氯胺酮3-5mg/kg,肌内注射。用于儿童。咪达唑 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如进入手术室,0.01-0.03 mg/kg,静脉注射。 局部麻醉 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1、局部麻醉一般由手术者实施。因此,术者应熟悉所用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和不良反应,应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麻醉前病人应禁食8h、禁饮4h以上。对于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部麻醉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麻醉前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用药前应经至少有两人对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4、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径路以达到无痛和

避免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5、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表面麻醉 局麻药直接粘膜接触后,穿透黏膜作用与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 眼、耳鼻喉、气道等部位黏膜麻醉。不同部位选择不同药物浓度,如:角膜选用低浓度的药物。 【给药方法】 用喷雾器喷于黏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黏膜表面;以棉球或纱条填充。为达到完善的麻醉作用,需多次给药,一般2-3次,每次间隔5分钟。2﹪-4﹪利多卡因,1﹪-2﹪丁卡因。 【不良反应】 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二)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使病人在麻醉前能够情 绪安定,充分合作。同时也可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副作用。对一些不良刺激可产生遗忘作用。②提高病人的痛阈,缓和或解除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③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防发生误吸。④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因激动或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2.蛛网膜下隙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腰麻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 和肛门部手术,如兰尾炎、半朋板摘除、外痔、肛瘘等。禁忌症: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②休克;③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④脓毒症;⑤脊柱外伤或结核;⑥急性心力衰竭或冠 心病发作。 3.硬膜外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最常见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 且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还用于颈部、上肢和胸壁手术,但麻醉操作和管理技术都较复杂,采用时要慎重。禁忌证与腰麻相似。凡病人有穿刺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等均为禁忌。 4.疼痛的临床分类有哪些⑴按疼痛程度分类:①轻微疼痛;②中度疼痛;③剧烈疼痛。⑵ 按起病缓急分类:①急性疼痛;②慢性疼痛。⑶按疼痛部位分类:①浅表痛;②深部痛。 5.慢性疼痛诊治范围有哪些①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②颈肩痛和腰腿痛;颈椎病、 颈肌筋膜炎、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症;③四肢慢性损伤性疾病:滑事囊炎、狭窄性腱鞘炎;④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⑤周围血管疾病:血栓性脉管炎;⑥癌证疼痛;⑦心理性疼痛。 6.简述癌痛的三阶梯疗法。基本原则:①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②口服给药,一般 口服药为主;③按时服药,根据药理特性有规律地按时给药;④个体化用药,应根据具体病人和疗效给药。第一阶梯,轻度时,选用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第二阶梯,在轻、中度疼痛时,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应加用弱阿片类药以提高镇痛效果。代表药物为可待因。第三阶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代表药物是吗啡。 7.术前情况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②肠道手 术;③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④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伤至实施清的间隔时间较长,或清创所需时间较长以及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⑦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⑧脏器移植术。 8.简述术后缝合切口拆线愈合情况分类。一般头面颈部在术后4—5天拆线,下腹部、会 阴部在术后6—7天拆线,胸部、上脐部、背部手术后7—9天拆线,四肢手术10—12日拆线,减张缝线14日拆线。拆线时记录切口情况可分为三类:①清洁切口(I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②可能污染的切口(II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切口;③污染切口(III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物的切口。切口愈合也分为三级: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有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 9.简述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阶段:①局部炎症 反应阶段:在创伤后立即发生,常可持续3—5天。主要是血管和细胞反应、免疫应答、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目的在于清除损伤或坏死组织,为组织再生和修复奠定基础。②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局部炎症开始不久,即可有新生细胞出现。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增殖、分化、迁移,分别合成、分泌组织基质和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并共同构成肉芽组织。浅表的损伤一般通过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覆盖创面而修复。但大多数软组织损伤则需要通过肉芽组织生成的形式来完成。③组织塑形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