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复习资料
第八章-复习题

第八章道德性与品德的形成复习题一、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是从他律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自律出现的年龄是()A.8岁以后 B.10岁以后 C.12岁以后 D.14岁以后2.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华莱士 D.班杜拉3.一个人想起了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A.直觉的道德感 B.想象性的道德感 C.伦理性的道德感 D.感性的道德感4.儿童与少年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相对于对别人的评价往往()A.提前 B.落后 C.同步 D.不确定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以下哪几种成分?()A.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B.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方式C.道德信念、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D.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6.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7.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行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 )A.移情教育 B.意志教育 C.行为训练D.说理教育8.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9岁的儿童一般处于()A.可逆性阶段B.权威阶段C.自我中心阶段D.公正阶段9.道德是一种()A.社会现象,属于政治范畴B.意识现象,属于政治范畴C.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D.意识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10.在班杜拉看来,决定道德行为的是()A.年龄和教育B.情境和教育C.教育D.环境、榜样和强化11.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12.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第八章 二次型同步复习

11.
0 设实对称阵 A 1
1 0
1 1
,求正交矩阵
Q
,使得
Q
1
AQ
为对角阵.
1 1 0
12. 用配方法将下列二次型化为标准形,并求所用变换的矩阵 P .
1) f
x12
2
x
2 2
5x32
2 x1 x2
2 x1 x3
6x2 x3 ;
2) f x12 2x22 4x32 2x1x2 4x1x3 ;
得 f (a1, a2 , , an ) 0 , 又存在 b1, b2 , , bn 使得 f (b1, b2 , , bn ) 0 , 则称
f (x1, x2 , , xn ) 是不定二次型.
(2) 定理 设 f (x1, x2 , , xn ) 是实二次型, 它的相伴矩阵的秩为 r ,则有
称为 A 的顺序主子式.
a11 a12 a1k
pk
a21
a22
a2k
ak1 ak 2 akk
(k 1, 2,, n)
nn
2. 二次型正定的判别定理 实二次型 f (x1, x2 , , xn )
aij xi x j 是正定的充分必
i1 j1
要条件是它的全部顺序主子式都大于零.
§8.2 标准型
1. 标准型的定义 二次型 f (x1, x2 ,, xn ) 经过线性替换后得到的只含有平方和的二次
型称为二次型 f (x1, x2 ,, xn ) 的标准型.
2. 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的方法 (1) 配方法, (2) 初等变换法, (3) 正交替换.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
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
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第一节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其父陆宰离开中原南归。
陆游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二、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
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之前为初期。
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曾几、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
二、46岁至65岁为中期。
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
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具有本质性的变化。
三、66岁至去世为晚期。
这时期,陆诗的内容和风格较之以前又有所变化。
自然风光、田园景物、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
这20年,诗人写了7000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
陆游与江西诗派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他师事曾几,又私淑吕本中,对曾、吕二人服膺终生。
陆游接受曾、吕的影响首先在于爱国的情操;艺术上也受到曾、吕较深的影响,对“活法”说深信不疑,直到70岁时还对曾几授予他的“文章切勿参死句” (《赠应秀才》)一语津津乐道。
8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

③- ④得: y 2
∴原方程组的解是 x 4
y
2
七年级 数学
多媒体课件
方程组
5x 2y 24 ①
ax by 14
和
②
ax by 10 ③ 2x 5y 18 ④
有相同的解,求a和b的值.
解:由① ④得 5x 2 y 24① 2x 5 y 18④
35y x 10 40( y 0.5) x
x 220
y
6
2.某中学组织初一学生春游,原计划租用 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 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了一辆 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 日租金为每辆220元, 60座客车日租金为 每辆300元,试问:(1)初一年级的人数是多 少?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2)若租 用同一种车,要使每位同学都有座位,怎样 租用更合算?
你能列出方程(组)吗?
解:设牛x头,羊y只,依题意得:
5x 2 y 24 2x 5y 18
你会用两种方法解吗? (1)代入法; (2)加减法.
七年级 数学
多媒体课件
5x 2 y 24 ① 2x 5y 18 ②
解:由① 得: y 12 5 x ③
2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 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共有两个未知数的方 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四、知识应用
1.二元一次方程 2m+3n=11 ( C ) A.任何一对有理数都是它的解. B.只有两组解. C.只有两组正整数解. D.有负整数解. m=1,n=3; m=4,n=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1、[单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单选]在新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200多万。
3、[单选]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全国大陆的解放。
4、[单选]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单选]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政策是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6、[单选]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没收官僚资本。
7、[单选]1950年5月,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
8、[单选]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
9、[单选]到1953年3月,我国建立了县级以上的民族自治区达47个。
10、[单选]1951年至1952年“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私营工商业。
11、[单选]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重工业。
12、[单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
13、[单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彭德怀。
14、[单选]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苏联。
15、[单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是1949年——1956年。
16、[多选]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交历史性巨大变化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7、[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奈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8、[多选]建国初期进行的运动主要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抗美援朝运动。
19、[多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很高营工商业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20、[多选]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复习资料第八章访谈法

第八章访谈法第一节访谈法的特点和类型一、访谈法的基本特点1.访谈法的含义访谈法是在当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的一种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社会研究者们普遍地使用这种方法,以获得大量的研究资料。
访谈法的含义:访谈法又叫访问法,即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访谈法最基本的特点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在同一时间进行交谈,既包括面对面直接交谈,也包括借助电话等通讯手段的交谈,以及通过翻译而进行的使用不同语言的交谈。
(不包括信件进行的交流)二、访谈法的优缺点和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谈法的突出特点是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形成较多的人际互动,更容易获得真实、深入的资料。
(一)访谈法的优点:(1)信息量大。
(既可以了解被调查者的客观情况,也可以挖掘被调查者的内在主观情况)(2)灵活性高。
(访谈研究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的灵活性)、(3)适用范围广。
(适用于社会各个群体的被调查者,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调查群体)(4)控制性强。
(可以保证回答是真实可靠的,同时可以确保回答的完整性)(5)访谈法可以与其他方法相合,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
(二)访谈法的缺点:(1)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回答,造成访谈误差)(2)成本较高。
访谈研究费用极高。
(3)访谈通常时间长。
(4)隐蔽性差。
(5)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婴儿的哭闹、电话、来客的打断等等)三、访谈法的类型:(1)根据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法、无结构式访谈法;结构式访谈法,也叫标准化访谈法。
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结构式访谈法的特点是:对于每个被访者来说,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顺序以及被访谈者回答的格式和记录方式等都是相同的,有时甚至连访谈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外部条件,也要求保持基本的一致。
结构式访谈法的最大好处是,访谈结果在形式上比较统一,便于进行量化的统计分析。
第八章意志(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八章意志教学要求:1.了解意志的一般概念、青少年意志品质及特点2.掌握意志行动的结构、意志过程的障碍与克服、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第一节意志概述引入案例:张海迪、林肯、桑德斯上校思考:成功的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什么心理过程?(意志)一、意志的一般概念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意志行动过程是由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这两个阶段构成的。
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是行动前头脑中确立目标、考虑计划并引向行动的一种酝酿活动,它决定着意志行动的方向。
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它使头脑里的意图、愿望、计划和措施在行动中加以实施,从而达到目的。
在这两个阶段中又包含着许多复杂的互相联系的心理成分。
(一)采取决定阶段1.开展动机斗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由需要而产生的动机也是复杂多样的。
其间有些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当动机发生矛盾冲突时,便产生动机斗争。
动机斗争解决后,才能确定行动的目的。
动机冲突有三类:(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2.确定行动目的动机斗争后,行动的目的也就确定下来。
例:就业与考研,最后确定考研3.选择达到目的行动方法在确定目的后,必须考虑如何实现这个目的的行动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达到近期目的决定了立即执行;另一种是长远的目的,决定以后不立即施行,只是心理上的定向,要为今后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而做长期的准备工作。
但制定了计划而不去实施,却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例:《方与圆》作者丁远峙所举的案例。
三、意志过程的障碍与克服(一)动机冲突与对待1.了解你的动机2.了解你的动机所处的位置3.学会改变自己的动机和解除冲突的方法(1)理解分析,做出调整同时放弃,另谋出路(2)让时间来考验4、折中处理,两面兼顾5、迂回而取(二)挫折感与对待挫折感是指个人动机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在遭受挫折时,应注意以下面几种态度和方法去对待:1.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例:(1)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名言。
第八章_运动和力总复习

要点回顾
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是物体本 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 区 身的一种属性 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别 无论物体是否 惯性定律的成立是有条 受力,无论处于 件的,即:只有物体在不 何种运动状态, 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才成立 物体都具有惯性
要点回顾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课堂练习
3.小华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的实验时,其中一步的操作如图6,这样操作的 同一水平面 错误是:物体不在 上运动。纠正错 误后,若使木块由铺有毛巾的木板运动到光滑的 变小 木板上,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设想一下, 图6 当你骑车在公路上行驶时, 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下,将会( A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下 C.慢慢停下 D.做加速运动
课堂练习
13.小明用150 N的水平力,推着重500 N的小车 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则( C ) A.小车对地面的压力是150 N B.推力大于小车所受的阻力 C.小车受到的阻力是150 N D.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150 N 14.运动员百米赛跑情景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可以减小摩擦 C.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 有惯性 D.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
图1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 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 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 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水 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例题解析
(1)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 乙 方案, 简述你的理由 因为在甲方案中,要保持木块的 匀速运动,不容易;乙方案中,只需要拉动木 。 板运动就行,不需要保持匀速运动 (2)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 乙 方案, 简述你的理由 因为在甲方案中,要保持木块的 匀速运动时读数,不容易读得准确;乙方案中, 。 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读数容易读得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
1、法与生产力的联系一般是以__生产关系__为中介的。
2、社会主义法的首要任务是对__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__的确认和保护。
3、社会主义法确认和保护以__按劳分配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体现_效率优先___、兼顾公平的原则。
4、法与政治,尤其是掌握政权的阶级或人民的政治的关系,相对而言,政治对法更居于_主导地位___,政治_制约___着法。
5、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实质上是社会主义__国家政权__与__社会主义法__的关系。
6、社会主义法的政治基础是__人民民主专政__。
7、社会主义法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是__辩证统一__的关系。
8、现代科学技术对法的内容、__形式__、调整范围、__调整方法__、法律技术以及法律术语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9、我国主张在互相尊重主权和__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__的基础上,建立和平、_稳定___、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历来恪守“_条约必须遵守___”的国际法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
A一国的历史传统 B地理环境
C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2、政治的核心是(B)。
A政治权利 B政治权力 C政治关系 D国家机构
三、多项选择题
1、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AB)。
A经济基础的性质 B经济基础的状况
C一国的阶级力量的对比 D一国的历史传统
2、社会主义法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性,表现为:(ABCD)。
A两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B都表现着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
C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指导思想
D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历史使命服务
3、社会主义法通过哪几个方面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ACD)。
A对劳动者的保护 B对经济制度的保护
C对生产资料的保护 D对科学技术的保护
4、法与政治有哪些的区别?(ABCD)
A反映的内容不同 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
C形式不同 D调控的功能不同
基本问题
1、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1)法作为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上的,是被决定的因素。
(2)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状况归根结底决定着法的产生和
发展决定了法的社会本质。
(3)法能够对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始终起着服务和保障作用。
2、法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的关系一般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2)法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最终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法是通过保护它的经济基础而促进或压抑产生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不断加强,是社会主义法存在、巩固、发展以及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2)社会主义法通过调整产生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法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法对劳动者的保护;
②社会主义法对生产资料的保护;
③社会主义法对科学技术的保护。
4、法与政治的区别:
(1)法与政治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内容反映经济关系。
政治通过把经济地位不的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集中起来,通过不同的人、派别、集团和阶级的活动,从经济关系的个别矛盾中抽象出一般矛盾,使之上升为政治关系;而法则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规范性和秩序性。
(2)法与政治的形式不同。
政治体现了社会生活的组织性,政治的形式有国家、政党、政治组织等;而法体现了社会生活的规律性,法的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国际条约等。
(3)法与政治的调控功能不同。
政治是通过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来实现的;而法是通过赋予法律关系主体以一定的法律权利并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5、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与社会主义法的关系。
表现为:
(1)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法的前提条件和政治基础。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权力的建立是产生社会主义法的前提条件,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法得以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②社会主义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权力的有组织、有系统、规范化的表现;
③人民民主专政是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定和实施的一种力量。
(2)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和保障。
①社会主义法是组织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必要条件;
②社会主义法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权力规定了活动依据;
③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