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实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

【实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

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体外正中切口,胸下垫软枕。

手术用物:心脏基础+特殊器械包,导尿管,无菌灯柄,电动胸骨锯,电除颤仪,无菌冰盐水,电刀,骨蜡,涤纶片,14#红色尿管3-4根,阻断带,2-0,3-0无损伤线,4-0或5-0 Prolene(滑线),2-0或3-0的强生荷包线,胸骨连针。

手术步骤:1.常规消毒铺巾,前胸正中切口,准备电动胸骨锯,纵劈胸骨,骨蜡止血。

切开心包2-0单针缝并悬掉,2-0双针缝主动脉荷包、灌注针荷包,游离主肺间隔,及上、下腔静脉,并在上、下腔静脉处套阻断带,核对管道,准备插管。

2.主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要递11号尖刀做切口,10号丝线加固,主动脉插管与机器动脉连接时用盐水注射器排气,并予扣钳加固,角针7号线缝一针,核对管道,并行循环开始。

插灌注针。

3.待温度降至浅低温,约30℃左右时,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心包腔内置冰屑(此时器械护士要提前做好冰屑),心脏停跳。

4.切开右心房,心内探查,插左心引流管。

修补室缺:常用切口有两个①右心房切口,②右心室或肺动脉切口。

修补有两种方法:①直接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小于1cm,边缘为白色纤维组织者,一般选用5-0Prolene(滑线)双头针带垫片连续缝合②补片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大,周边纤维不全者,可采用间断带小垫片褥式缝合,也可采用连续缝合。

此时应准备足量的5×12双头带垫片的无损伤线,涤纶片,所有的器械均无损伤。

根据室间隔缺损大小,将涤纶片剪成稍大于实际缺损2mm~3mm大小的涤纶片,备术者修补缺损用。

5.缝合切口,开放腔静脉、升主动脉,此时应及时备好除颤仪,待心脏跳动有力,循环稳定后,停机观察,先拔除腔静脉引流管。

巡回护士要及时配置好鱼精蛋白,注完后拔除主动脉插管。

6.将体外循环管道递给台下,安放胸腔引流管,清点用物,缝合心包,胸骨穿钢丝,再次清点用物,关胸。

注意事项:1.熟悉手术步骤,做到默契配合2.配合以及手术的护士不仅要求熟悉手术步骤,准确无误的传递器械,而且要了解心脏的解剖、病理等方面的知识。

临床路径流程V1.1

临床路径流程V1.1

临床路径流程
一、导入路径
1、进入病区,找到需要进路径病人
2、双击进入病人电子病历界面,点击诊断管理,录入病人诊断(或者病人身上点右键,选择诊断录入)
录入诊断后回到病人列表界面,刷新后看到录入诊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3、回病人列表界面,在病人身上右键,选择路径导入
(1)进入路径准入评估界面,选择进入路径的依据,默认为全选。

选择完后,点击下一步
(2)选择手术,手术日期,入径日期,出院日期,医师等,填写完成后点击下一步,执行计划
二、执行日常工作
1、病人列表中找到病人,点击右键,选择今日工作。

在弹出的上表中,点击“住院第1天”,选择需要执行的工作,选择完成后点击确认执行,在弹出下表中查看活动内容无误后,点击确认即可。

然后依次将“诊疗工作”、“书写病历”、“重点医嘱”三个节点的工作按照此流程分别执行完。

确认执行完后,回到医嘱界面,点击提交即可。

三、退出路径
在病人列表中点击右键,选择出径处理,如果非出院日异常出院,则需要填写变异原因,同时选择出径评估标准,否则只需填写出径评估标准即可,选择完毕后,点击确认。

四、手术日,出院日调整
病人列表中,在病人名上点右键,选择路径调整,根据实际需要,填写需要变更的手术日或出院日,填写变异情况,然后选择确定即可。

临床路径病人流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临床路径变异的分析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临床路径变异的分析

摘 要 目的 探讨变异对 临床路径实施 的影响 。方法 负性变 异 , 为进一步完善临床路 径提供依 据。结果
变异, 有利于临床路径的改进。结论 关键词
中 图分 类 号 R6 42 5.3
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中发生变异 的原 因进行分析 , 出正性 、 找
临床路径 中正性变异有利于缩短住 院天数 , 控制 和改进可避免性 负性
扩 充 为与病 人 和/ 或家 属相关 的变 异 。 2 结果( 1 2 表  ̄ 】
2 1 正 性 变 异 .
纯性 室间 隔缺损修 补术 的 2 例病 人实施 临床 路径 l
管理 , 其中发生变异 9 , 4 。通过对 9 例 约 3 例病
人 变 异原 因及 时有 效 的分析 和处理 , 临床 路径 小组 进 一 步完善 临床路 径 内容 , 好地 体现 了临床 路径 更
临床护理杂志 2 1 年 1 0 1 O月第 1 卷第 期 o

2 ・ 7
3 高素梅 , 锦 丽. 闭 负压 引流 治 疗软 组织 损 伤 的护理 观察 郭 封




[] 实用骨科杂志 ,0 0 1 ( ) 58 6 . J. 2 1 , 6 7 :5  ̄5 0 4 王亦璁. 骨与关 节损伤 [ . M]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 7 6 8 人 2 0 .0 .
l 临床路 径是 一 种 为病 人 提 供 高 品质 、 高效 率 、 低 成本 的医疗 服务 模式 L 。在 病源充 足 , 1 ] 医疗 资源 短缺 的条件 下开展 临床 路径有 良好 的可 行性 , 但不 是 每 一个进 入 临床路 径 的病 人都 会 沿 着 临 床路 径 预定 的程序顺 序康 复 , 有些会 偏离 临床路 径 即发生

优质护理在单纯房室间隔缺损治疗路径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单纯房室间隔缺损治疗路径中的应用
1 资 料 与方法
进医、 护、 患三者 问的交 流 。我 们将 健康 教育 内容 制 订成 病 人 版 和 护 士 版 , 在入院时 、 手术前 、 手术后 、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1年 7月 ~ 2 0 1 1 年 1 2月
在我科 进行 单纯 房 室间 隔缺损 修补 术患 者共 4 0
例, 随机抽取 2 0 1 2年 7 月~ 2 0 1 2 年 1 2 月在我科进 人 路 径 并 开 展 优 质 护 理 示 范活 动 的单 纯 房 室 间 隔 缺损 修 补 手术 患 者 4 0例作 为 对 照 组 。每 组 单 纯房 2 结 果 间隔缺损病人 1 5 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2 5 例, 男2 5 2 . 1 两 组 患者 对 护 理 服 务 的 满 意 度及 用 药 知 识 掌 例, 女l 5 例。 传统组年龄 7 ~1 4 ( 1 0 . 2 1 ±1 . 4 ) 岁, 对照 握率 比较 对 照组护理服务满 意度 及健康 教育掌 组 年龄 7~1 4 ( 1 0 . 2 1 ±1 . 4 ) 岁, 具 有 可 比性 > 0 . O 5 ) , 握率较传 统组 明显提高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P < 两组患者在性别 、 年龄 、 病 种 等一 般 资料 比较 差 异 0 . 0 1 ) 。 见表 1 。 无统 计 学意 义 。 表1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用药知识掌握率比较㈤ 1 . 2 方法 传统组用 以前的常规诊疗护理方式 , 对 — —— —— 五 王 ——— 一 照 组 开 展 临 床 路 径 与 优 质 护 理 相 结 合 的诊 疗 和护 壁墨丝 2 垒 : 丝圭 ! : 垒 2 § : ! ! : 2 理模式 , 选择 了临床变异较小 , 相对较简单 的房 、 室 2 . 2 两组平 均 住 院 日、 总费用 比较 对照 组 患者 在 间 隔缺 损 修 补手 术 作 为开 展诊 疗 和护 理 的病 种 , 制 平均住 院 日、 总费用方 面均较传统组减低 , 差异有 订 了适合我科应用 的具有本科特点 的实施流程 和 统计 学 意义 ( / 9 < 0 . 0 1 ) 。见 表 2 。 方案 , 以时间的顺序 为横轴 , 以入院宣 教 、 人 院诊 表 2 两组 平均住 院 日、 总费用 比较 断、 检查 、 用药 、 治疗 、 护理 、 饮食 指 导 、 康 复 指导 、 出 院计 划 、 出院指导等医疗 护理手段为纵轴 , 将单病 种路 径 简化 为一 张表 格 。针 对我 科 患者绝 大 多数来 3 讨 论 自 农村, 在护理中重点突 出健康教育部分的内容 , 促 3 . 1 优 质 护理 有利 于 提 升护 理服 务 品质 以 “ 优 质 护理示范工程” 为平 台, 推行整体护理模式与“ 单病 作者单位 : 安徽 省立医院南 区心脏外科 合 肥 2 3 0 0 3 1 种 临床 路 径 ” 相 结 合 的护 理 模 式 , 增 加 了护 士 的直 2 0 1 3 — 0 9 — 1 2收稿 , 2 0 1 3 — 1 1 - 1 3修 回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项目及当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最新模式。

此外,笔者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今后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20年以来,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应根据基本结构,实施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医疗效果是最终的可靠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的费用是否合理、经济,其成本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的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的目的。

2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及项目1992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编写了《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草案)》,并将它作为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的标准(试行草案)》附件之八。

该标准选择了102种临床各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作为全国病种质量的评价范围。

标准中所列每种病种的质量控制评估内容及项目包括:诊断依据、入院指标、疗效标准、出院标准、临床评定指标(包括疗效、平均住院日)。

其中临床评定指标中,设置有平均医疗费用,当时由于全国收费情况比较复杂,且缺乏大量真实而客观的数据,故此项未列出全国统一的参考指标值。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付费制(DRGs)的病种管理法。

DRGs是根据诊对病人进行分类的一种简便方法,它以ICD-9-CM-3诊断分类为基础,根据组织器官分为23个主要诊断项目(MDCS),进而分为467组,每个组均有临床意义。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临床分析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临床分析

室 间 隔 缺 损 ( S ) 补术 后 残 余 分 流是 较 常 见 手 术 并 发 V D修 症 , 内、 国 外报 告 发 生率 不 一 。我 院 19 96年 1 至 20 月 07年 1 2
3 % 。本 组 为 83 。较 大 的残 余 漏 往 往 伴 有 血 细 胞 的破 坏 8 .% 及 血 液 动 力 学 改 变 , 再 次 手 术 , 风 险 较 大 。 因 此 , 们 对 需 其 我 残 余 漏 发 生 的部 位 和 原 因 认 真 分 析 , 以便 今 后 减 少 和 避 免 其
撕 裂 , 流 口愈 加 明 显 。对 VF的 认 识 和 暴 露 程 度 是 修 补 的 分 I
关 键 。T F残 余 漏 主 要 部 位 是 缺 损 的 后 下 角 , 献 报 道 为 O 文
5 0% [ 6 3

术后临床表现
术 中 心 脏 复 跳 后 出现 残 余 分 流 4例 , 术
可 能 因 此处 不 易暴 露 , 避 免 损 伤 传 导 束 , 着 组 织 为 缝
缩 窄 1 , S 并 右 心 室 双 腔 心 ( C V) 例 VD D R 1例 , 洛 四 联 症 法 (0 )1 ,O T F l 例 T F伴 左 肺 动 脉 闭 锁 1例 。手 术 直 接 缝 合 5例 ( 损 直 径 <10c , 片 修 补 l 缺 . m) 补 8例 ( 损 直 径 >10c ; 缺 . m) 其 中 在后 下缘 间 断 、 肉缘 连 续 缝 合 5例 , 部 连 续 缝 合 9 肌 全 例 , 部 间断 缝 合 4例 。 不停 跳 下 修 补 室 间 隔缺 损 3例 。 全

临床经验 ・
室 间 隔缺损 修 补术 后 残余 分 流 的临床 分析

临床路径培训记录

临床路径培训记录

心血管外科临床路径内容培训记录心外科临床路径内容培训记录时间:地点:示教室参加人员:全科人员主要内容:我科进入临床路径病种的诊疗及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发言人:宋兵我科临床路径病种入选的主要为为简单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部分瓣膜病,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医师和护士对所做的内容进行选项,按照卫生厅临床路径的评估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加强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监控,严格按照既定临床路径实施诊查、治疗、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当患者处于危险边缘时要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科主任、护士长为责任人,将临床路径表单、临床路径变异记录、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归入科室临床路径管理本中,并对病历进行登记。

“先心病”病种的具体要求及流程:1、适用对象: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1.年龄。

2.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疾病编码。

2.先天性。

3.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疾病。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_理论说明

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_理论说明

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心脏外科领域,室间隔缺损手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术方法。

室间隔缺损指的是心脏中的室间隔存在缺陷或病变,导致血流在左右心室之间产生异常通路,从而影响心脏功能和整体血液循环。

该手术通过修复或关闭缺损部位,恢复正常心脏结构和功能。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展开论述。

首先介绍了室间隔缺损的简介,包括其定义和发生率等方面。

接下来详细阐述了该手术的原理与概述,并给出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和使用的器械。

然后进行了对手术原理进行理论说明,并探讨其与治疗效果之间的联系。

随后以实例分析和讨论形式,从现实案例中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了手术原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文章主要研究结果,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探讨室间隔缺损手术的启示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和阐述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以期深入理解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手术原理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它们作出详细的理论说明。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和阅读,能够提高读者对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的认识,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2. 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2.1 室间隔缺损简介室间隔缺损,又称为房室隔缺损,是心脏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

该疾病指心脏室间隔出现开放的缺口或穿孔,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存在通道,使氧合血和无氧血发生混合。

室间隔缺损可能引起心脏功能减退、肺动脉高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2.2 手术原理概述室间隔缺损手术旨在修复心脏的畸形结构,并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手术过程主要包括关闭室间隔缺损、解决喷射性肥大等并发症以及修复其他相关异常。

首先,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适当的外科手术方案。

然后,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

接着,医生会通过切开胸骨来暴露患者的心脏,并使用心肌保护剂保护心脏免受手术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临床路径
一、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室间隔缺损(ICD-10:Q21.0)
行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ICD-9-CM-3:35.53001/35. 62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发现心脏杂音等。

2.体征:可有胸骨左缘3-4肋间全收缩期粗糙杂音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3/35.62/35.72)。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0室间隔缺损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不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交叉配血、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NT-proBNP、甲状腺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颅脑MR、冠脉造影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10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2.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超声心动图。

4.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切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手术耗材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十二)费用标准:33300-37000元。

二、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室间隔缺损(ICD10: Q21.0)
行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ICD-9-CM-3:35.53001/35.620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1-1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