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与防治措施
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防治尘肺病方面,需要制定一项全面的实施方案来采取针对性的举措,以下是一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一、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工人职业健康权益。
2.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加强尘肺病防治的法规执行力度。
3. 加强尘肺病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修订和发布,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职工的尘肺病防治意识1. 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尘肺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
2. 向职业健康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健康意识和技能。
3. 增加尘肺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促使广大工人将尘肺病防治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工作场所尘肺病防控1. 制定和实施粉尘控制方案,减少粉尘污染。
2. 完善通风设备,确保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3. 配备防护设备,如口罩等,提供给工人使用,降低粉尘暴露风险。
4.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尘肺病病例。
四、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1. 建立健全尘肺病防治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工作场所的粉尘控制工作落实到位。
2. 对违反尘肺病防治规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严厉处罚,并通过公示曝光的方式加大惩戒力度。
3. 加强跨部门合作,实现执法力量的整合和信息共享。
五、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1.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加强尘肺病防治相关研究,提高防治技术的创新能力。
2.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借鉴先进的尘肺病防治经验和技术。
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1. 政府加大对尘肺病防治的资金投入,提高尘肺病防治工作的保障力度。
2. 鼓励企事业单位增加对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的投资,提高工人的防护水平。
3. 推动尘肺病防治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支持。
通过实施上述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可有效降低尘肺病在职场的发病率,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和生活质量。
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范文(三篇)

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范文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于粉尘颗粒中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
主要是指对粉尘颗粒物质长时间吸入后,阻塞了呼吸道,导致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的疾病。
为了预防尘肺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从职业危害的认识、尘肺病的防护方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职业危害的认识粉尘颗粒是尘肺病的主要媒体和危害源,但不同粉尘的粒径大小和毒性不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所以,在进行防护工作时必须针对不同粉尘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
这里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职业性粉尘的种类以及其危害程度:1、石英尘:是建筑、石化、陶瓷等行业常见的粉尘,其粒径小且硬度高,易堆积在肺组织中,长时间暴露下会导致肺结核、肺癌等疾病。
2、煤尘:是煤炭行业的主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暴露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3、金属尘:包括铬尘、镍尘、钢铁尘等,在金属冶炼、焊接等行业产生,其含有的有毒金属会引起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
4、木尘:主要是木材加工行业会产生大量的木尘,长期暴露会引起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这只是众多粉尘中的几种常见的粉尘类型,不同行业会产生不同种类的粉尘,但其危害程度大致相似,所以尘肺病对于工作环境的危害是普遍的。
二、尘肺病的防护方法1、个人防护(1)佩戴防护口罩:工人在长时间暴露于粉尘环境中必须佩戴高效防尘口罩,特别是那些易患尘肺病的工种,如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等。
防尘口罩能够过滤掉大部分粉尘,减少对呼吸道的危害。
(2)戴防护眼镜:在一些需要处理粉尘的工作中,如焊接、研磨等,工人必须配戴安全眼镜,以避免粉尘和异物对眼睛的刺激。
(3)穿戴防护服:有些工作环境可能会有大量的粉尘积聚,使用特殊的防护服能够将粉尘隔离,保护身体免受危害。
2、工作环境整治(1)粉尘抑制: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粉尘抑制,如安装通风设备,对空气进行过滤等。
同时,在粉尘环境中禁止吸烟,以避免二次污染。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1. 导言尘肺病是一种职业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疾病,给从事有粉尘作业的工人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减少尘肺病的发生,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
2. 法律与政策依据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的制定,基于以下法律与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条例》•《尘肺病防治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3.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为了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首先需要进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
具体步骤如下:3.1 确定工作场所根据所属行业、工种和工作环境,确定需要进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的工作场所。
3.2 辨识与描述危害源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源进行辨识和描述,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各种职业病危害源。
3.3 评估危害程度根据危害源的特征和暴露情况,评估危害程度,确定尘肺病危害的严重程度。
4. 尘肺病防治措施根据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尘肺病防治措施。
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
4.1 工程控制措施工程控制是最有效的尘肺病防治措施之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封闭设备和管道,减少粉尘泄露;•安装局部排风系统,吸收粉尘;•使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扬尘;•定期清理工作场所,防止粉尘积聚。
4.2 管理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是补充工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制定尘肺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监测和评估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和报告制度。
4.3 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保护工人免受尘肺病侵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等;•培训工人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定期检查和更换个人防护设备,确保其有效性;•强化工人对个人防护的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
5. 健康监测与评估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还应包括健康监测与评估的内容,确保工人身体健康和尘肺病的及早发现。
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的预防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病。
它主要影响那些长期从事粉尘暴露工作的人群,如矿工、建筑工人、农民等。
尘肺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1. 工作场所环境改善:- 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尽量减少粉尘的积聚。
- 使用湿法处理粉尘,将其湿润,减少粉尘的飞散。
-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设备和工具,以减少粉尘的积累。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工作环境的粉尘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护口罩。
例如,对于高浓度粉尘环境,应选择过滤效果好的N95口罩。
- 确保防护口罩的正确佩戴和紧密贴合,以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
3. 定期体检:- 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X光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痰液检查等。
- 及早发现和治疗肺部疾病,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4. 教育和培训:- 向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工人提供关于尘肺病的教育和培训,包括疾病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早期识别的方法。
-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面部、避免吸烟等。
5. 环境监测:- 对于潜在的粉尘暴露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粉尘监测,以评估粉尘浓度是否超出安全标准。
-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6. 职业卫生管理:- 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监督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 建立职业病防治机构,提供相关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7.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粉尘接触的时间和频率。
总结起来,尘肺病的预防需要从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定期体检、教育和培训、环境监测、职业卫生管理以及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尘肺病的发生率,保护工人的健康。
尘肺病与防治措施

尘肺病与防治措施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时间吸入沉积于肺部的尘埃颗粒而引起的肺部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工作环境中有粉尘、石灰、石棉等粒子物质,影响员工长时间吸入而诱发的。
当这些小颗粒积累在肺部时,它们会引起肺部组织的损伤,并导致肺功能障碍。
尘肺病的普遍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上呼吸道感染和胸部疼痛。
长期患有尘肺病的人通常会发生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和其他肺部疾病,并可能会导致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尘肺病不仅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而且在劳动力市场上也可能导致人力资源和劳动问题。
尘肺病的原因尘肺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在工作环境中长时间吸入微小的灰尘和颗粒(如煤尘、硅尘和矽尘)。
这些颗粒物沉积在肺组织中,引起组织损伤和肺间质纤维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颗粒物会导致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从而导致肺活量下降和呼吸困难。
全球各地都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人群体面临着吸入尘埃和颗粒物的风险,例如煤矿工人、石匠、焊工、木工、建筑劳工和农民等。
这些职业中的许多人长期被迫吸入高度浓度的粉尘和颗粒物,从而在其后期生活中发生尘肺病。
尘肺病的预防尘肺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工作在可能存在尘埃污染环境的员工。
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预防尘肺病发生:1.环境控制:确保员工在清洁的和无尘的环境中工作,这有助于减少粉尘和颗粒物的浓度。
可以通过使用湿布和抽风设备等措施来减少粉尘和颗粒物的产生和分散。
2.员工培训:提供充分的培训,以确保员工知道有关尘肺病的风险和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
3.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和手套,以保护员工免受粉尘和颗粒物的伤害。
4.定期健康监测: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以确保员工没有受到尘肺病的影响。
如果他们出现任何尘肺病的症状,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尘肺病的治疗尘肺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无法治愈,但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停止与尘埃和颗粒物相关的工作。
2.通过口服或吸入药物来缓解呼吸困难和其他症状。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范文(三篇)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范文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矿石、矿砂、石料等粉尘所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减少尘肺病的发病率,需要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份关于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的范文,大约____字。
一、总则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减少尘肺病的发病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可能产生尘肺病危害的生产和作业场所,包括矿山、建筑工地、石料加工厂等。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尘肺病的宣传教育,增强劳动者的防护意识,促使各企事业单位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二、尘肺病危害分析与评估1. 相关单位应对工作场所进行尘肺病危害分析与评估,明确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危害来源等。
2. 危害分析与评估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并对劳动者进行告知。
3. 尘肺病危害分析与评估应定期进行,对于新出现的、变化的危害因素,应及时进行分析与评估。
三、尘肺病预防与控制措施1. 工作场所应采取防尘措施,包括尘肺病危害源的封闭、隔离、除尘等措施,确保不产生尘肺病危害。
2. 对于必须产生尘肺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和装备,如防尘面具、防尘服等。
3. 进行作业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从事工作。
4. 工作场所应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体检,及时发现患病劳动者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为了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相关单位应提供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让劳动者掌握预防尘肺病的知识和技能。
6. 劳动者应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设施,严格执行相关的工作操作规程,确保自身的职业安全。
7. 工作场所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治理存在的职业危害隐患。
四、尘肺病危害监测与监控1. 工作场所应进行尘肺病危害的监测与监控,掌握危害情况和危害源。
2.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3. 对于监测结果超出国家标准的工作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尘肺病的预防常识(四篇)

尘肺病的预防常识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含有粉尘颗粒物的空气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病,主要包括煤工尘肺、矽肺和石棉肺等不同类型。
尘肺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各不相同,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尘肺病的预防常识。
一、煤工尘肺的预防1. 加强煤矿防尘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包括提高通风条件、安装粉尘抑制装置等,减少煤尘的产生和扩散。
2. 采用湿法工艺和洗煤技术处理煤炭,降低煤尘的含量和浓度。
3.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面具等,保护呼吸道免受煤尘的侵害。
4.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煤工尘肺的早期症状,以便进行及时治疗和干预。
二、矽肺的预防1. 减少石英含量高的岩石破碎、切割、磨削等工艺过程,降低矽尘的产生。
2. 提高作业场所的通风条件,尽量将矽尘排出室外,减少室内矽尘浓度。
3. 使用湿法工艺和水雾降尘技术,将矽尘湿化、降低矽尘的扩散。
4.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面具等,保护呼吸道免受矽尘的侵害。
三、石棉肺的预防1. 合理使用石棉制品,减少石棉纤维释放的可能性,尽量避免石棉纤维的直接接触。
2. 采取湿法作业和高效抽风设备,降低作业现场石棉纤维的浓度。
3. 定期清洁和维护石棉制品,减少石棉纤维的释放。
4. 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服等,保护皮肤和呼吸道免受石棉纤维的侵害。
5. 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减少石棉纤维的暴露风险。
尘肺病的预防常识(二)1. 加强工作场所的粉尘防控,包括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粉尘的产生和扩散;提高通风条件,增加室内空气流动;安装粉尘控制设备,如湿式除尘器、吸尘装置等。
2.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和维护,清除积尘和污垢,降低粉尘的滞留和再悬浮风险。
3. 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保护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免受粉尘的侵害。
4.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通过体检、肺功能测试和放射学检查等手段,及早发现和诊断尘肺病的症状和变化。
5. 接受职业健康教育,了解尘肺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护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1、尘肺病概述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矿物粉尘、金属粉尘等肺致病物质所导致的肺部疾病,包括矽肺、煤肺、石棉肺等多种疾病。
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其潜伏期较长,常常在患者年龄偏大时才出现症状。
尘肺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质量,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2、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2.1、外部环境控制尘肺病主要的病因是职业环境的污染,所以外部环境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产生尘肺病危害因素的物质,防止尘肺病危害因素向环境释放和传播。
具体做法包括:安装除尘设备,对散发尘埃的区域进行封闭或隔离,进行保洁、清洗和消毒等操作。
2.2、工作场所控制企业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作场所尘肺病危害物质的产生、扩散和聚集。
化学品的加工、储存和使用如果不能完全避免,应在加强资源管理基础上,加强通风、保持低温低湿状态,加强劳动防护等方面做到控制尘肺病危害物质的产生。
2.3、工艺技术控制工艺技术控制是控制尘肺病危害物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使各个行业具备了采用优良工艺的条件。
对于一部分具有较强生产技术的企业,国家也鼓励推广低尘、无尘等新的生产手段和技术。
企业应当根据职业制度和物流配套,通过改进工艺设计、优化操作方法等措施,减少或消除工作过程中的尘肺病危害物质。
2.4、劳动者保护措施劳动者是尘肺病职业危害的直接受害者,所以必须通过对劳动者的保护,减少尘肺病危害的影响。
作为雇主应确保劳动者的劳动防护措施和健康服务,劳动防护措施包括防护用品、防护工具、废弃物防护及与毒害相联系的防护技术。
也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宣传和告诫劳动者正确佩带和使用防护用品、正确的工作姿势和适当的工作休息等方面。
3、结论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对人身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质量的障碍非常大。
尘肺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也有很大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40013 尘肺病与防治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尘肺病与防治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在我国,现有12种尘肺被定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陶瓷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云母尘肺、滑石尘肺、炭黑尘肺、铝尘肺、石墨尘肺。
受尘肺危害的人群主要为煤炭、冶金、有色矿山、建材、铸造、石粉加工、玻璃制造等工厂的粉尘作业工人。
目前,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性大,是严重导致劳动能力降低、伤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
尘肺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被人们发现。
早期尘肺病人一般无体征,随着病变的进展及合并症的出现,才会有不同的体征。
听诊发现有呼吸音改变是最常见的,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时可有呼吸音增粗、干性罗音或湿性罗音,有喘息性支气管炎时
可听到喘鸣音。
大块状纤维化多发生在两肺上后部位,叩诊时在胸部相应的病变部位呈浊音甚至实变音,听诊则语音变低,局部语颤可增强。
晚期病人由于长期咳嗽可致肺气肿,检查可见桶状胸,肋间隙变宽,叩诊胸部呈鼓音,呼吸音变低,语音减弱。
广泛的胸膜增厚也是呼吸音减低的常见原因。
合并肺心病心衰者可见心衰的各种临床表现:缺氧、黏膜发绀、颈静脉充盈怒张、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等。
因粉尘的致病性及其浓度不同,从开始接尘到发现临床尘肺。
一般要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临床表现多以合并症为主:
1.呼吸困难2.咳嗽3.咳痰4.胸痛5.咯血6.其他
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大便秘结等。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根治尘肺的药物,我国研制生产的汉防己甲素、羟基磷酸喹哌、克矽平、矽宁片等药物可改善病人症状,延缓病变进展。
治疗方面一般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如防治肺
部感染,通过锻炼增强病人体质和疗养等措施。
在尘肺病的预防方面,国家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实行技术革新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使生产中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或以低毒粉尘代替高毒粉尘,这是防止粉尘危害的根本措施,如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管道化、密闭化、自动化及连续化等。
2.尽量采用湿式作业
凡是能用湿式生产或能用水抑制粉尘扩散的作业都应采用湿式作业法。
如用水磨代替干磨、用水选代替干式筛、用水利清砂代替风动工具打砂,还有湿式风钻凿岩、爆破选后喷雾、装岩前洒水等方法,均可减少矽肺危害。
3.密闭尘源
对无法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可采用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使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的负压,即可有效防止粉尘外溢和飞扬。
4.通风除尘法
对井下作业通常可采用全面通风系统,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或采用抽出式机械通风,均可起到除尘效果。
在工厂的防尘工作中,通常可在密闭尘源的基础上,安装通风除尘器。
在不易密闭排尘扬尘的地方,可采用局部抽出武除尘装置。
目前实际应用的除尘方式有干式除尘、湿式除尘和静电除尘等。
5.加强个人防护
在密闭或通风防尘不能解决问题或在抢修维护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就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防尘口罩、送风头盔或防护服等防尘器具,其防尘、防气溶胶的效率较高,有的可达到99%。
6.加强督促检查
要加强对生产环境粉尘浓度的监测与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对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防尘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7.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预防粉尘危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尘肺防治基本常识,使职工了解粉尘的危害与防
尘、降尘对预防尘肺的关键作用,并发动广大职工做好各自岗位的防尘降尘工作,提高对尘肺病防治的自觉性。
此外,对于新参加粉尘作业的工人要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
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各种呼吸道疾患(慢性鼻炎、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者,都不宜参加粉尘工作。
作业工人应做定期体格检查,包括×线胸片,检查问隔时间宜一年至二、三年一次。
如发现有疑似尘肺,应重点密切观察和定期复查;如确诊尘肺,应立即调离粉尘作业,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安排适当工作,并做综合治疗。
有粉尘的厂矿要做好预防结核工作,以降低尘肺合并结核的发病。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