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D 0112-2001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1.1 目的为了统一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1.2.1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配管的一般要求,吸气管道、排气管道、润滑油及封油管道的设计,以及支吊架设置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
1.3 引用标准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 301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EPD 0112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2 配管设计2.1 一般要求2.1.1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应符合GB 50160和SH 3012中有关压缩机的管道布置要求。
2.1.2 配管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以下简称PID )与制造厂图纸中有关管道流程的设计要求。
2.1.3 管道的走向,支吊架和补偿器的设置均应考虑到减少机械设备管嘴的受力和力矩。
2.1.4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的布置应通过应力分析确定,使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嘴所受作用力和力矩,小于其允许值,并使其叠加的合力和合力矩亦小于其允许值。
2.1.5 管道和阀门布置,应不妨碍设备检修且便于操作。
2.1.6 在满足管道热补偿和机械允许受力的条件下配管应采用最短运行路线和最少数量的管件。
2.1.7 应采用或参照已有成功运行经验的管道布置实例。
2.1.8 离心式压缩机壳体有垂直剖分型和水平剖分型两种基本形式:a) 垂直剖分型压缩机,其前面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碍物;b) 水平剖分型压缩机,其上方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碍物。
如果必须设置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以便拆卸。
2.1.9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嘴均向上时,其进出口管道应设置可拆卸式管段,以便压缩机检修。
2.1.10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嘴均向下时,吸气和排气管道宜并排布置在地面上,便于支撑管道,其管底至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 mm 。
2.1.11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的走向,宜适应压缩机管嘴的热位移方向。
往复式压缩机的管道设计

Table 1 Allowable maximum tube span based frequeney
on
从而发生振动。 (8)支架的间距应满足最小频率的要求。 (9)为防支承,靠近压缩机的 管段的支架应重点考虑。 (10)因为集中质量处振动频率低,在阀门等 集中质量处应加支架。
寸或提供制造厂进出口法兰连接处的压力脉动允 许值,由制造厂确定,压缩机至缓冲器之间的短 管,直径应大于缓冲器接管尺寸,以防止该短管内 介质流速过高而导致脉动值难以控制。 (2)根据机组的额定功率、管线平均压力确 定设计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计算。要求进行气 柱固有频率的计算、压力脉动不均匀及振型的计 算、结构振动振幅值及动应力的计算。 (3)支架设置应经结构振动计算后确定位置 及间距和型式。宜采用防振管卡,且生根条件应 有足够的刚度。而且防振管卡要衬有石棉橡胶 垫,保证管道与管卡充分接触而不会出现间隙。 同时又考虑管道可能产生的热胀位移,螺栓孔为 椭圆形。
有频率不低于28
Hz。
(2)为防止机组的转动不平衡力引起管系振 动,进出口缓冲器应有牢固的支承,靠近压缩机的 管段的支架应重点考虑。
(3)支架应采取防振管卡,而不能只为承重
或止推。因为防振管卡可以约束x,y,z三个方 向的线位移,对直径较小的管子甚至可以约束
POf,RY,RZ三个角位移,而承重或止推架却只能 约束一个方向的线位移。为保证管道与管卡充分
1.2.2
防止管道发生结构共振
为了防止发生结构共振需进行管系固有频率 分析。由于激发频率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只有调整 管系的结构固有频率以避开共振区域。通常都是调 整管系的结构固有频率高出激发频率1.2倍以上。
1.2.3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模版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模版一、引言往复压缩机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设备,用于将气体进行压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为确保往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往复压缩机的相关技术要求和规范进行探讨和总结,为压缩机项目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往复压缩机设计要求1. 压缩机选型:a. 压缩机的排气量、压力比和功率应根据工艺过程要求进行合理配置;b. 压缩机的设计寿命应满足工程项目要求,并考虑合理的安全系数。
2. 压缩机结构设计:a. 压缩机内部受压零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抗工作过程中的载荷;b. 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应能确保润滑薄膜的可靠形成和维持;c. 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应能有效地降低温度,避免过热引起故障。
3. 压缩机制造要求:a. 压缩机的制造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b. 压缩机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应精确可靠;c. 压缩机的装配过程中,应注意零部件的配合间隙和润滑状态。
4. 压缩机安装要求:a. 压缩机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制造商提供的安装说明;b. 压缩机的基础设施应稳固可靠,并具备良好的振动和降噪措施;c. 压缩机的进出口管道应合理布置,安装紧固可靠。
5. 压缩机维护要求:a. 压缩机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b. 压缩机各部件的润滑和密封状态应经常检查,必要时进行更换和修理;c. 压缩机的故障处理和紧急停机要求应及时、有效地执行。
三、往复压缩机运行指标要求1. 压力: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应稳定在设计范围内,并具备压力调节和保护装置。
2. 温度:压缩机各部位的温度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特别是摩擦和热敏感区域应避免过热。
3. 功率:压缩机的功率消耗应满足工艺过程和能耗的要求,避免出现过载或能效低下。
4. 润滑和密封: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和密封装置应保证正常工作,确保无泄漏和润滑效果良好。
5. 噪音和振动:压缩机在运行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对周围环境和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1. 总则1.1 范围1.1.1 本工程技术规定仅涉及由电动机驱动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组,并在遵循合同规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及数据表等的前提下,对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等在涉及、制造、检验、试验、装运、供货范围、性能保证、卖方图纸和资料等方面提出主要补充、强调或限制性说明。
往复式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规定

往复式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规定首先,往复式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的材料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
管道应选用耐压、耐腐蚀、耐震动的材料,如碳钢、不锈钢或者塑料管道。
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作介质的特性来确定,以保证管道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其次,管道布局需要合理设计,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首先,应尽量避免使用长直管道,而是采用弯管连接,以减少压缩机振动的传导。
其次,应保证管道与地面或其他固定设施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传递。
最后,管道的支架间距应合理设置,以减少管道的自振。
支吊架设计也是往复式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的重要内容。
支吊架应布置在压缩机进出口管道的靠近锻造焊接点的位置上,以减小管道的振动。
支吊架的材料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且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支吊架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管道的长度和重量来确定,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
吸振器的使用也是往复式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的一种方法。
吸振器可以通过吸收管道振动能量来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吸振器的选用应根据管道的工作压力、流量和振动频率来确定,以确保其工作效果。
吸振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管道的特点和工况来确定,以充分发挥其吸振效果。
最后,往复式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还应考虑安全操作与维护。
在安装过程中,应保证管道连接牢固,防止泄漏和松动。
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支吊架和吸振器的状态,如有松动或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此外,应保证管道的通畅,及时清理积存的污垢。
总之,往复式压缩机管道防振设计的规定包括材料选择、管道布局、支吊架设计、吸振器的使用等方面。
合理的管道防振设计可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保证往复式压缩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实际设计中,还应根据具体工况和要求,结合相关标准和经验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压缩机的配管

压缩机的配管1范围本规定仅包括离心式压缩机和往复式压缩机(包括蒸汽驱动机)的配管要求。
如采用螺杆式压缩机时,应特别注意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2配管原则2.1应按“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G/T 20549.2)中第1.1.2条所述的设计原则管道布置。
2.2对离心式压缩机(包括蒸汽驱动机)的配管,通常不要求进行震动分析,但必须对管系柔性(热胀应力)分析,并应符合管口受力的要求。
计算中应考虑设备管口的热位移。
2.3对往复式压缩机的配管,除要求柔性分析外,还需进行震动分析,直至两种分析都合格后,配管设计才认为合格。
2.4尽量采用或参照已有的成功运行的管道布置实例。
3配管要求3.1离心式压缩机3.1.1入口管道1)当压缩机布置在厂房内时期入口总管通常设置在厂房外侧,这样可节约厂房占地面积,又便于安装和维修。
压缩机入口不宜直接接弯头,其最短直管段应大于2倍DN,通常可取3-5倍DN。
2)原则上各段入口均应采取气液分离措施。
分离罐应尽量靠近入口处,由分离管至压缩机入口的气体管应坡向分离罐。
3)通常为防止异,杂物进入压缩机,应在靠近其入口的管道上设置一段可拆卸短管,以便安装临时粗滤器。
3.1.2出口管道1)出口纵观布置应符合第3.1.1条第1款的要求。
2)压缩机出口至分离罐(分离凝液和润滑油)的管道应布置成无袋形。
3)管道布置应有利于支架设计,并符合第2.2条的要求。
4)应注意噪音水平,必要时采取降噪声的措施。
3.1.3阀门1)压缩机出入口的切断阀,应布置在主操作面上,必要时增加阀门伸长杆。
2)出口管于工艺系统相接时,应在切断阀前设止回阀。
3)阀门位置不得一项压缩机的维修。
阀门高度应便于操作,尽量集中布置,并使之在开停车操作时能看见有关就地仪表。
4)安全阀应布置在便于调整的位置3.2往复式压缩机3.2.1往复式压缩机配管应符合第2.3条的要求。
3.2.2出,入口管道1)上述第3.1.2节内除第4条款外也适用于往复式压缩机。
SEPD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SEPD 0113-2002实施日期2002年3月26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第 1 页共 6 页目 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1.3 引用标准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2 吸气管道 2.3 排气管道 2.4 润滑油及封油管道 3 支吊架设置 3.1 吸气和排气管道支吊架 3.2 分支管支架1 总则1.1 目的 为了统一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1.2.1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配管的一般要求,吸气管道、排气管道、润滑油及封油管道的设计,以及支吊架设置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
1.3 引用标准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 301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EPD 0112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2 配管设计2.1 一般要求2.1.1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应符合GB 50160和SH 3012中有关压缩机的管道布置要求。
2.1.2 配管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以下简称PID)与制造厂图纸中有关管道流程的设计要求。
2.1.3 管道的走向,支吊架和补偿器的设置均应考虑到减少机械设备管嘴的受力和力矩。
2.1.4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的布置应通过应力分析确定,使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嘴所受作用力和力矩,小于其允许值,并使其叠加的合力和合力矩亦小于其允许值。
2.1.5 管道和阀门布置,应不妨碍设备检修且便于操作。
2.1.6 在满足管道热补偿和机械允许受力的条件下配管应采用最短运行路线和最少数量的管件。
2.1.7 应采用或参照已有成功运行经验的管道布置实例。
2.1.8 离心式压缩机壳体有垂直剖分型和水平剖分型两种基本形式:a) 垂直剖分型压缩机,其前面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碍物;b) 水平剖分型压缩机,其上方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碍物。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

2016/3/22
31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6 管道的热胀与防振
6.1 6.2 6.3 6.4 6.5 6.6
压缩机的管道在热胀的同时又伴有振动,为防止振动,对管 道必须固定,但固定又会限制热胀,因此应综合考虑。 为减小间歇吸入与排除产生的压力脉动而引起的振动,应在压 缩机出入口分别设置缓冲罐,并尽量靠近压缩机进出口管嘴。 出口管道上不得设置波型补偿器,以防止在高压力时产生过大 的压力而造成破坏。 除DN≤40的管道外,原则上振动管道的支架不应在厂房、框架、 平台和设备上生根。 管道应具有一定的柔性,以自然补偿吸收管道的热胀。 管道若用蒸汽吹扫,蒸汽温度高于介质温度时,应按蒸汽温度 考虑管道的柔性。 与压缩机进出口管道相接的小直径分支管道接头处应采用加强 管接头和角撑板,使其有一定强度,以防止焊缝破裂。
2016/3/22
26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4.2 阀门的布置
与入口阀门布置的要求相同。
2016/3/22
27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 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道工程基础
4.3安全阀的布置
在出口阀门关闭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以及在压缩机正常运 行中误操作,关闭出口阀门,都会引起压缩机和管道内压力 上升,为安全起见,在出口阀前设置安全阀是必须的。 4.3.1 安全阀应靠近出口阀门设置 4.3.2 安全阀进出口管道应设置排液阀,尽量避免积液,出口管道 应从顶部45°斜接入火炬总管。当安全阀动作时,出口管受 高速气流冲击,不会因为存液而产生水锤现象。 4.3.3 安全阀远离出口管嘴布置时,安全阀的入口会产生压降,其 值不得超过定压值的3%。 4.3.4 排向大气的放空管道,对于无毒、无燃爆性气体,若安全阀 设置在厂房内,其排放管应设在厂房外,并高过临近平台或 屋檐顶2米。 4.3.5 对允许排放有毒或可燃性气体,排放口的高度应高出以排放 口为中心8m半径范围内的最高的平台或屋檐3m。放空时的噪 音应符合相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标准
SEPD 0112-2002
实施日期 2002年3月26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 6 页
目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1.3 引用标准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2 吸气管道
2.3 排气管道
2.4 润滑油及封油管道
2.5 其它管道
3 支架设置
3.1 一般要求
3.2 支架位置
3.3 其它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统一石油化工装置往复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往复式压缩机配管的一般要求,吸气管道、排气管道、润滑油及封油管道的设计,以及支架设置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往复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
1.3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J 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
SH 3012《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应符合SH 3012有关压缩机的管道布置要求。
2.1.2 配管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以下简称PID)与制造厂图纸中有关管道流程的设计要求。
2.1.3 压缩机工艺管道布置应尽可能地减少管道阻力降和避免或减缓管系振动。
2.1.4 在满足应力分析和防振设计条件下,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应短而直,尽量减少弯头数量。
2.1.5 管道和阀门布置应不妨碍设备检修且便于操作。
2.1.6 应采用或参照已有成功运行经验的管道布置实例。
2.1.7 由于压缩机所在区域和布置方式不同,其吸气和排气管道宜采用不同的敷设方式:
a) 单层布置在室内的空气、氮气压缩机,其吸气和排气管道在安全区域内①,宜敷设在管沟内;在危险区域内②,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
如不可避免在管沟内敷设管道时,管沟内应充沙。
采用管墩敷设时,不应影响检修和操作通道的畅通;
b) 双层布置的压缩机,其吸气和排气管道应敷设在楼板或平台的下面或侧面。
注:
①安全区域指无火灾危险或非爆炸危险的区域。
②危险区域指有火灾危险或爆炸危险的区域,详见GB 50058。
2.1.8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的布置,应使管道的机械振动固有频率、机械设备的振动频率、气体管道的音响频率不互相重合,必要时应取得工艺专业和机械专业认可采取以下措施:
a) 管道与产生脉冲振动源的机械设备之间采用柔性接头连接;
b) 增设脉动减衰器或孔板。
另外通过管道振动分析,合理设置缓冲罐,避开共振管长,尽可能减少弯头、合理设置支架。
使气(液)柱固有频率、管系的结构固有频率与激振力频率错开。
2.1.9 吸气和排气管道上的分支管的连接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a) 在弯矩大的部位不应设置分支管;
b) 分支管的连接宜顺介质流向斜接;
c) 分支管DN不大于40时,不论有无阀门,其根部均应采取补强措施。
2.1.10 吸气和排气管道的转弯处,应采用弯曲半径不小于1.5DN的弯头。
2.1.11 允许对压缩机制造厂(商)提供的局部配管方案,包括缓冲罐、级间冷却器等的配置方式提出修改意见,但此意见必须在压缩机制造厂(商)认可的情况下才能付诸实现。
2.1.12 压缩机各段间冷却器和分离罐之间的配管应设坡度,坡向分离罐。
如不可避免出现袋状管道时,应在低点设排凝设施。
2.1.13 多台往复式压缩机并排布置时,为了操作方便,宜将吸气和排气管道上的阀门和仪表布置在便于切换操作,容易接近的地方。
2.2 吸气管道
2.2.1 压缩机吸气管道宜有坡度,低点在入口分液罐处或入口集合管处。
2.2.2 压缩机吸气管道如需进行酸洗或机械清洗或钝化处理时,管段图上应按PID要求标明需要处理的管段。
2.2.3 空气压缩机的吸气口应设在室外无污染(含热污染)的区域,并位于全年风向最小频率的下风侧。
吸气管口应距地面2 m以上。
吸气端口宜设网罩以防止尘土及杂物吸进管道内。
吸气管的总长度不宜超过25 m。
2.2.4 按PID要求需装设临时过滤器的管道,应设置一段可拆卸的短管。
2.3 排气管道
2.3.1 排气管道由于管内脉动引起的压力波动变化较大,不应设置波形膨胀节。
2.3.2 压缩机最后一级的出口管道上应按PID要求安装止回阀,止回阀应能适应气体脉冲等性能。
按PID要求止回阀宜安装在压缩机出口及冷凝器之间。
当冷凝器的安装位置高于压缩机出口时,止回阀应尽量靠近冷凝器安装,并坡向冷凝器,坡度按PID 要求。
2.3.3 排向大气的放空管道要求如下:
a) 对于排放无毒、非可燃气体(如空气、氮气)其排放口应高出邻近平台或屋檐2 m以上;
b) 对于允许排放的可燃气体及有害气体,其排放口的高度应满足GB 50160的有关要求;
c) 放空管的噪声应符合GBJ 87的规定。
2.4 润滑油及封油管道
2.4.1 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从过滤器出口至机组各供油点及全部回油管道上的所有管子、管件、阀门等都应选用不锈钢材质。
2.4.2 润滑油及封油管道应全部采用法兰连接,并分段组装,每段管道的长度不应大于4 m,且不应多于两个弯头。
宜选用法兰阀门。
2.4.3 供油主管与回油主管应分别布置在靠近机组底座的两侧或机组底座两侧的地面上;亦可以布置在底座两侧的沟漕内,沟漕上设盖板;亦可布置在楼板下面。
2.4.4 供油主管与回油主管的末端应加法兰盖,以便清扫。
2.4.5 为回油能流回油箱,回油主管沿流动方向应有4 %~5 %的坡度坡向油箱,使管道不出现低点存油。
2.4.6 回油支管与主管宜采用沿顺流方向45°斜接。
2.4.7 各回油支管上应在易于观察的部位设置视镜,以观察回油情况。
2.4.8 各回油支管上应设置温度计,以了解各轴承温度的变化。
2.4.9 内封油压力回油管道应有4 %~5 %的向下坡度,坡向油气分离器。
2.4.10 高位油箱与机组供油总管相接管道应短而直,并少用弯头,且不宜出现“U”形管。
2.5 其它管道
2.5.1 压缩机各段冷却器的给排水管道及置换用的氮气管道的布置,不应妨碍操作、检修场地和检修通道的畅通。
给排水管道及氮气管道上的阀门应设在方便操作的部位。
2.5.2 压缩机各段冷却器按PID要求:
a) 无压回水时,回水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位于方便观察回水情况的地方;
b) 有压回水时,回水管道上的视镜应布置在方便观察的部位。
2.5.3 对大中型空气压缩机站在无压回水的情况下,若自备循环水系统,在其进水总管上应按PID要求设置过滤器。
2.5.4 可燃气体压缩机的管道上,在其低点排凝阀门、高点放空阀门的出口处,应设丝堵或管帽或法兰盖,以防泄漏。
3 支架设置
3.1 一般要求
3.1.1 为减少或避免振动,吸气和排气的管道上不得使用吊架。
3.1.2 气缸进出口附近的管道支架,若位于压缩机基础的上方宜在压缩机基础上生根,无需设计独立管架。
若不在压缩机基础的上方,可设独立管架。
3.1.3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 mm的吸气和排气管道支架不宜在压缩机房柱和楼板上生根。
3.1.4 对压缩机房内支承吸气和排气管道的所有管架或生根于楼板和房柱上的支架,应提出有关动载荷数据。
3.1.5 吸气和排气水平管道上相邻支架间的距离不应相等,其差值至少为80 mm,一般取150 mm。
3.1.6 振动管道宜沿地面敷设,一般将管道固定于生根在管墩的型钢上,如图 3.1.6所示。
应合理设置导向支架和管卡,既要抗振、又不妨碍管道的热位移。
为了使固定管托、管卡具有一定的弹性来吸收管道的振动,可在固定管卡与管道之间衬以软木或橡胶垫等。
1——型钢;2——管卡;3——导向管托;4——加强筋
图3.1.6 沿地面敷设的振动管道示意
3.1.7 小口径(DN不大于40)分支管与主管连接处应采用加强管接头或角撑板,如图3.1.7所示。
置支架。
3.2.4 不得在压缩机机壳上和支承压缩机的底座上设置管道支架。
3.3 其它
往复式压缩机在试运时,吸气和排气管道往往会出现一些在设计中未能预测的振动,因此需要添加一些必要的支承或改变原设计的支架型式。
所以应额外多开一些型钢材料作为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