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外科治疗史

合集下载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8例报道)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8例报道)

0 8yas eea mi e mm a 1 9 oJn 0 7 n i ddit he ru srn o y ..rpi g sr tmygo p (o t l f5 er ,w r d t df t J n 90t a .2 0 ,a ddv e otrego p ad ml,ie e ar a t o ru c nr , . i n c e o
n s sg sr le .A l h a e r n e o e o e a in o e a a t c uc r l ec s swe eu d r n p r t .Th lea i slc t t h u e o a t( s s ,m d l a t( 2 c — d i t g o euc r t n a e a es p r rp o o d t i r 6 c e ) i d ep r 1 a a
n 2 ) a t a t t my g o p( = 2 )a d rd clc r r u ( = 2 ) = 7 ,p ri g sr o r u n 1 n a ia u e g o p n 0 .Of h 8 p t n s 0 c s s wee da n s su c rt n o l a c e e 6 a i t ,3 a e r i o e a lea i f t e g d o
303 1 0 0,Chn ia
【 bh 】 Obet e o epoetesr i lr me t o c t leaino at ccrio .Meh d Th l i ld t f6 A s 徼I jci T x lr h ugc  ̄t n raueuc rt fgsr ac ma v at f o i n to s ecnc aao 8 i a

癌症康复治疗病历

癌症康复治疗病历

癌症康复治疗病历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 病历号:XXX-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诉患者主诉近期体质明显下降,乏力,伴有胃痛和消化不良症状,查体时发现腹部肿块。

现病史患者于XXXX年XX月开始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不明显引起患者重视。

近三个月来,症状逐渐加重,同时出现胃痛和消化不良。

就诊时,查体发现患者腹部出现明显的肿块,质地硬,无疼痛和压痛,边界清楚。

既往史- 无明显特殊既往史。

个人史- 吸烟史:否- 饮酒史:偶尔饮酒- 家族史:无癌症家族史辅助检查- 腹部超声:显示腹部肿块,大小约X cm,形态不规则,血流情况不佳。

- CT扫描:腹部CT显示明显肿块,大小约X cm,累及胃表面和周围组织。

诊断与评估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胃癌。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范围评估,估计为III期胃癌。

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评估和治疗。

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计划进行胃癌根治术。

- 化疗:计划于手术前进行术前辅助化疗。

- 放疗:对于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可以考虑术前或术后行辅助放疗。

随访计划- 手术后1个月进行第一次随访,包括体检、血液常规检查以及胃镜检查。

- 按照随访计划,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疾病复发情况。

其他-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鼓励患者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提高免疫力。

- 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在康复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

以上为患者的癌症康复治疗病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可能会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请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肿瘤学-腹腔肿瘤

肿瘤学-腹腔肿瘤

4、其它因素
营养不良、农药、遗传、肝吸虫、 微量元素的缺乏、嗜酒等都可能 与肝癌的发病有关。
5、肝癌的家族聚集性
遗传因素 共同的环境
肝癌的高危人群
• 肝癌高发区的自然人群
• 有肝炎病史或HBsAg(+)者 • 有肝癌家族史者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
病理学
病理组织学分型 大体分型 肝病背景 肝癌的转移特点
慢性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常见慢性持续性肝
炎或慢性迁延型性 肝炎。
转移途径
转移 特点 早期易出
现转移
以肝内转
•血液途径:门静脉肝内转移 其它脏器转移(肺转移) •淋巴转移:胆管细胞癌 •直接侵犯:膈肌、胃、结肠等 •种植:肝癌破裂出血
移多见
淋巴转移
较少见
临床表现
•亚临床期肝癌
萎缩性胃炎
吸烟 酒精 (+) (+)
组 织 化 生
食物储存不良(+)
组织发育不良
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 硝酸盐
Vit C
( +) ( +)
(-)
胃 癌 转 移
分期





T (肿瘤侵犯) N (淋巴结转移) H ( 肝转移 ) P ( 腹膜转移) M (远隔转移)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胃癌化疗进展
1960` 70`~80` 5Fu FAM FAP 1990` EAMTX EAP、ELF 2000` ECF、LFEP 5Fu+/-LV/P 近年 Xeloda OXA Taxon CPT-11
RR%

仁济医院大外科胃癌标准病史1

仁济医院大外科胃癌标准病史1

住院病历姓名:张XX 出生地:上海市性别:女民族:汉族年龄:30岁入院日期:2013年3月28日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13年3月28日职业:公司职员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现住址:浦东新区XX路XX弄XX 可靠程度:可靠工作单位:电话主诉:进食后中上腹不适伴恶心呕吐2月余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月余进食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不适,伴嗳气及饱胀感,无明显腹痛。

近1月渐加重,并出现恶心,偶晨起后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无呕血,无便血,无黑便。

遂至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给予常规护胃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变。

于2013年3月4日在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肿瘤伴幽门不全梗阻。

本院病理提示:胃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

现拟“胃癌伴不全性幽门梗阻”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收治入院。

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可,胃纳欠佳,大便如常,小便如常,睡眠尚可,体重下降明显,一月内下降10kg。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传染病史:1977年曾患甲肝,已愈预防接种史:不详过敏史:无外伤史:有,2005年髌骨骨折,予保守治疗愈合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输血史系统回顾:头颈五官: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及声音嘶哑史。

呼吸系统:无慢性咳嗽、哮喘、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胸闷、胸痛、端坐呼吸、下肢水肿史。

消化系统:无嗳气、反酸、吞咽困难、腹痛、腹泻、呕吐、黄疸、呕血、黑便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血尿、尿量异常、排尿困难、颜面水肿史。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无多饮、多食、多尿、烦渴、乏力、显著肥胖或明显消瘦史,无毛发增多、色素沉着史。

造血系统:无皮肤苍白、头晕、耳鸣、皮肤粘膜出血、黄疸史。

神经系统:无头痛、晕厥、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失眠、意识障碍、皮肤感觉异常、瘫痪、抽搐史。

肌肉骨关节系统:无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关节畸形、肢体活动障碍及肌无力、肌肉萎缩史。

老年胃癌的外科手术治疗(附57例分析)

老年胃癌的外科手术治疗(附57例分析)

8 岁 。临床表现 : l 上腹部饱 胀感 4 2例 , 上腹 部 隐痛 8例 ,
伴 有黑便 1 , 0例 纳差消瘦 7例 。病 史 : 月 一l 月。病 3个 6个 理学诊 断 : 、 高 中分化性腺癌 2 4例 , 粘液腺 癌 8例 , 印戒细胞
3 讨 论
对安全的低分子肝素 , 的特 点是 : 它 ①抗 因子 Xa活性强 ( 半
衰期长 ) 而抗凝 血酶( , 因子 Ⅱa 活性 弱 , 明显延 长 K T ) 不 P T,
故出血不 良反应少 ; ②有促 进纤 溶作 用 , 以促 进血管 内皮 可 细胞释放纤 维蛋 白溶解 酶原激 活剂 和缩短 优球 蛋 白溶解 时
例老年 胃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 资料 结果 5 例 中,9 7 4 例行 胃癌切除 , 除率为 8% , 中行根 切 7 其 治切除术 3 , 6例 姑息性切除 1 ; 胃空肠吻合术 8例。4 3例 行 5例术前并存其他疾 病 ,0例术后发 生各 种 2
并发症 , 术后 的并 发症 发 生率 为 4 . 4 ( 0 4 ) 术 前 无并 存 疾病 者 , 后 发生 并 发症 的发 生率 为 4 % 2/ 5 ; 术 1 .7 2 1 ) 6 6 %( / 2 。结论 老年 胃癌 的手术 方式应根据病 情而定 , 对早期和 中期 力争用 D 2以内的根 治性
间, 故抗栓作用强 ; ③增强 血管 内皮 细胞 的抗栓作 用 , 而不干
扰血管 内皮细胞的其 他功 能 , 影响 血小板数 量 和机能 , 不 故
本文治疗组 疗效 显著高于对照组 , 明低分子肝素钙 能够预 说
目前对 发病 6h内的急性脑梗 死患者 , 国内外 已广泛 应 用溶栓治疗 , 已取得 显著疗 效 , 随着溶栓 治疗 例数 的增 并 但 加, 人们发现 , 溶栓后 4 8h内部分病例发生再梗死 , 因为血栓 溶解后 , 血管 内皮细胞受到伤害 , 留下 一定 的新鲜创 面 , 易 容 吸引血小板 聚集 , 再次血栓形成 , 日本 的治疗 指南 : 发病 4 8h

胃癌158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胃癌158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降低 了近期 并 发症 发生 率并 提 高肿 瘤治 疗 的效 果 。
【 关键 词】 胃癌 : 外科 治 疗 ; 床分 析 临
【 图分类 号1 7 8 1 中 R 3.
【 献标 识 码】 文 A
【 章编 号】 04 6 7 (0 80-04 - 3 文 10 - 892 0 )2 11 0
1 2 治疗 方法 . 所 有患者 均 行手 术治 疗 。
2 3 术后情 况 .
术后 行肠道 营养 3 例(2 2 。6 5 2 .%)l 例发
生 术后近 期 并发 症(0 1 , 中残 胃无 力2 , 管 胃 1 .%)其 例 食 吻合 口狭窄2 , 管胃吻合 口瘘 l , 口裂开4 ,例 例 食 例 切 例 3 粘连性 肠梗 阻 , 肺部感 染3 , 左心衰 竭 l 。 术后 例 急性 例 手 死亡 l ( .%)死 于心血 管 并发 症 。 例 06 , 3讨 论 胃癌在 临床上 呈现发病 率高 、 移率高和死 亡率高 转 的三 高特 点 , 在诊 疗上 却存 在 早期诊 断率 低 、 除率 而 切 低和 5 年生 存率 低 的三 低特点 。 然 胃癌 进展 期病 例较 虽
例 , 疡型 1 7 , 润型 9 ; 溃 2例 浸 例 高分化 癌 l 例 , 6 中分化 癌
l例 , 9 低分化 癌 16 , 0 例 粘液腺 癌或 印戒细胞癌 8 ; 例 粘膜
内和粘膜 下层癌 7 4 4 , 犯肌层3 例 , 层1 3 ; 例( .%)侵 9 全 0例 无淋 巴结转 移7 , 例 有淋 巴结转移 1 1 ( 5 7 ; 5 例 9 .%)进展期 胃癌 共 1 1 9 .%)胃外 侵犯8 ;例切 缘癌残 留 , 5 例(5 6 ; 例 5 均
为 腹腔 内广 泛转 移姑 息性 切 除病 例 。

普外科常用手术记录 (下)

普外科常用手术记录 (下)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下)二:胃肠疾病1.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Billroth I式吻合术术中诊断:胃腺癌手术名称:根治性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Billroth I式吻合术手术经过、术中出现情况及处理:病人平卧位,全麻生效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

取上腹正中切口长约15cm,上至剑突根部,下至脐上约1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进入腹腔后置入切口保护套保护切口。

探查腹盆腔无明显积液,大网膜、腹主动脉旁、脾门、胰尾区、腹腔动脉周围、胰头、肠系膜根部、肝脏无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肿瘤位于胃窦前壁小弯侧,大小约2*2cm,侵透浆膜层。

决定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D2,Billroth I式吻合术。

1.提起胃结肠韧带,游离大网膜,离断网膜左右血管,向上分离胰腺前被摸。

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游离胃右血管并结扎,游离幽门至十二指肠球部,清扫幽门上、幽门下淋巴结(5、6组),在幽门下约3cm处(十二指肠起始端)置入荷包钳,穿入荷包线切断肠管,碘伏消毒后置入29mm底钉座,收紧荷包线备吻合。

2.分离肝胃韧带,牵开胃壁,分离、结扎胃短静脉,离远端胃约70%左右(距肿瘤约3cm),分离此处胃周围各血管分支,结扎,于此处置入强生45mm切割闭合器行切割缝合,断端碘伏消毒,3-0可吸收线加固,切除标本。

3.沿固有动脉分离周围结缔脂肪组织(清扫7、8、9组淋巴结),沿胃小弯侧向上分离、结扎相应血管,清扫第1组淋巴结,沿门静脉周围清扫结缔组织(第12、13组淋巴结)。

4.行胃肠道重建:于胃大弯残端电刀切一长约2cm小口,胃腔内碘伏水冲洗消毒,与麻醉师配合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将29mm管型吻合器于小口置入,与十二指肠残端底钉座对接并激发,完成吻合,退吻合器后见切缘完整,3-0可吸收线加固。

5.仔细止血,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于吻合口处放置引流管一根,于右下腹壁穿出并固定,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ml,标本及淋巴结向患者家属占位后送病理,病人安返。

胃癌合并穿孔的外科治疗

胃癌合并穿孔的外科治疗
熊建斌 。沈 威。虞黎 明 刘 国保 1江西省长征医院; 南昌 300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 , 南昌 , , , (. 江西 31 2 0. 江西
30 0 ) 30 6
摘要: 回顾性分析 4 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及 手术方式 , 5例 并进行疗 效评 价。结果该组 行穿孔修补术者 l , 6例 姑息 性切除术 2 例 , l 根治性切除术 8例( 中 2 其 0例穿孔修补术后 3周左右 , 行二期手术姑息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 。该组 治愈 4 例, l 围手术期死亡 4例 , 死亡原因为穿孔修补处再穿孔 和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术后平均生存期单纯修补术
广。
入腹腔所致 , 假阳性率 为 12 % ; .5 3例灌洗 回收液阴性患 者经临 床观察保守治疗痊愈出院, 阴性率为 0 假 。笔者认 为, 诊断性 腹 腔灌洗虽 为侵入性检查 , 但创伤小 , 并发症少 , 操作简单 , 不易损 伤内脏 , 准确率高 , 可弥补 B超 、 T影像检查之不 足。腹外伤 患 c 者怀疑有腹部脏器损伤 、 腹腔穿刺阴性的患者 , 应结合 B超 、 X线
胃癌穿孔是进展期 胃癌的严重并 发症之 一 , 者年龄 多 患 较大 , 相应伴 随疾病较多 , 临床治疗 困难 , 及时合理的外科处理可 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文回顾性 分析 了南 昌大学第二 附属 医 院及江西省长征 医院 2 0 0 0—20 09年经病 理确诊 的 胃癌穿孔 4 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 探讨 胃癌穿孔 的外科治疗 方法及其 临床意
者5 个月 ; 姑息性切 除术为 1 7个月 ; 根治性切除术者为 3 6个月。及时诊断 、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有效 的围术期治疗对降低
胃癌穿孔死亡率 、 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外科治疗应尽可能行根治或姑息手术切除病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手术里程碑
1889年Eiselsberg关 闭胃断端小弯侧, 大弯残端于结肠前 行胃空肠吻合 ( Eiselsberg 吻 合)。
胃癌手术里程碑
1893年Roux于行胃 切除后结肠后,胃 后壁空肠Y型吻合 (Roux-Y吻合)。
胃癌手术里程碑
1892年Braun于 附加输入输出 襻空肠侧侧吻 合( Braun吻 合)
胃癌手术的历史演变
胃部分切除术
1881
解 剖 学 和 手 术 学 的 发 展
胃大部切除
1892 1950 1969
全胃切除 淋巴结清扫 切除 D2 胃 术 Appleby 术 术

胃癌手术的历史演变
20世纪前的胃癌手术= 胃大部切除至全胃切 除方式的改良和演变。 进入20世纪后开始认识到胃周淋巴结的重要 性。 1950 年以后开始重视胃切除及淋巴结清除 范围,提出了胃癌标准根治术(D2) 及胃癌 扩大根治术(D3)。 20世纪80年代后,开展胃癌缩小手术。
胃癌手术的历史总结
胃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 与研究,开始迈入一个合理化、规范化的 阶段。 合理-----用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指导外科治 疗,设计各期胃癌合理的手术方案。 规范-----按D2 、D3 手术要求充分切除胃 癌及彻底清除淋巴结。
胃癌治疗模式的转变
以解剖学为基础的 手术 以解剖学、肿瘤生物学及 免疫学为基础的手术 根治性、安全性及机能性 统一 以切除原发肿瘤及受侵器 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 及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为 原则的外科治疗 规范化手术加围手术期 综合治疗
Appleby术式
胃癌手术里程碑
1971年大森氏主张第二站淋巴结廓清,附加癌 所在部位相应的第三站淋巴结重点廓清,即选 择性D3手术。 l981年梶谷氏对进行性贲门部和上部胃癌施 行左上腹超根治术式,即左上腹部内脏全切术。 进入20世纪80年代,动脉周围淋巴结廓清盛行。 l991年西满正认为上、中部胃癌,主动脉周围 特别强调左肾静脉上部廓清的重要性和贲门癌 的食管裂孔周围淋巴结廓清的重要性。
只重视手术的安全性
只重视切除肿瘤
单一的手术
胃癌外科的现代治疗模式
规范化 手术 分期 治疗
以解剖、肿 瘤生物及免 疫学为基础
胃癌治疗
围手术期 综合治疗
个体化 治疗
以循证医 学为基础
手术,放 化疗、靶 向治疗等 综合治疗



左上腹部内脏全切术。
胃癌手术里程碑
1984年内镜大块黏膜活检技术出现,为临床上 广泛运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EGC奠定基 础。 1994年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Hosokawa和 Yoshida设计并开始使用玻璃绝缘头的ITknife治疗EGC, 2004年此项内镜技术才被正式 命名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1992年,Goh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远端胃切除、 毕Ⅱ式吻合术治疗胃溃疡。 1994年,日本Kitano等[2]首次报道腹腔镜远端 胃癌根治术。
胃癌手术里程碑
1892年Schlatter首次 成功地为一位56岁女性 病人施行了全胃切除、 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 生存了1年53日,死于 癌复发。 1896年Hofmeister首先 施行关闭残胃断端小弯 侧,留余的大弯侧断端 与空肠行结肠后吻合。 1908年Reichel施行结 肠后胃全口与空肠端侧 吻合术。
胃癌手术里程碑
l952年梶谷氏认为彻底淋巴结廓清应包含 幽门后部、肝、十二指肠韧带、脾动脉、 肠系膜根部等淋巴结廓清。 1961年陣内氏将脾门、肝门、腹腔动脉周 围、结肠根部和胰腺上、下缘的腹膜后淋 巴结廓清,称胃癌扩大根治手术。

胃癌手术里程碑
l969年和田氏提倡 用Appleby术式(手 术时要将腹腔动脉 根部切断,施行包 括2/3尾侧半胰和脾 的全胃切除术,将 胃所属淋巴结和原 发病灶做整块切 除 ),此全胃切除 术是胃癌的极限根 治手术。
胃癌手术里程碑
1612年就有Mathies为一位职业吞刀手从胃内取出一 把刀,术后恢复良好。 1767年,Nolleson为一例被军刀刺破胃的士兵,行 胃缝合、修补痊愈。 l876年Gussenbauer和Van Winniwarter也进行过狗 的幽门切除、胃窦与十二指肠吻合术,7次中有2次 获得成功。 1879年Pean在Saint-Louis医院施行世界上第一例人 幽门部癌切除术,采用胃全口与十二指肠对端吻合, 病人于术后第5天死亡。 1880年11月,Rydygier行世界上第二例胃癌幽门窦 部切除,采用胃断端下部与十二指肠吻合法,病人 术后12小时死亡。
胃癌手术里程碑
最早胃切除的成功记录: 1881年1月29日,由 维也纳大学的 Billroth(1829-1894), 和他的助手历时1.5 小时,为一位43岁女 性胃癌病人行幽门窦 部肿瘤切除,术后病 人恢复顺利,术后22 日出院。(该病例4个 月后死于肝转移)。
胃癌手术里程碑
1885年Billroth 施行关闭十二 指肠残端,结 肠前胃空肠吻 合术(Billroth II 式吻合)。
1950 年以后开始重视胃切除及淋巴结清除范 围,开展了受侵脏器的联合切除。日本首先提 出了胃癌标准根治术(D2) 及胃癌扩大根治术 (D3) 。 1951年NcNeer提出根治性全胃切除或部分胃切 除。 1952年Wangensteen主张包括胃、脾、胰体尾、 大小网膜、胃左动脉、腹腔动脉和脾动脉区淋 巴结在内整块切除和肝、十二指肠韧带、胰腺 后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
Hofmeister法 法
胃癌手术里程碑
l907年Jamison和Dobson等人发现胃淋巴管 与淋巴结间的关系,并将胃淋巴结分为11 组,并指出腹腔动脉旁淋巴结接受胃各区 淋巴管。为胃癌淋巴结的清扫奠定了基础。 1940年以后, Gray指出淋巴结有无转移、 浆膜浸润程度与预后关系密切。
胃癌手术里程碑
胃癌外科治疗史 胃癌外科治疗史
胃癌的最早解剖描述
Napoleon Bonaparte “. . .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stomach was occupied by a cancerous ulcer whose center was on the lesser curve and the digitations were extended from the cardias ’till 1 or 2 centimetres before the pylorus, with a scirrhous thickening of the wall.” -----Dr. Francesco Antonmarchi,18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