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时空分布探讨

合集下载

三峡水库对宜昌地区天气影响的数值模拟

三峡水库对宜昌地区天气影响的数值模拟

三峡水库对宜昌地区天气影响的数值模拟鱼艇;朱克云;张杰;潘蔚琳;丁洁莹【摘要】针对三峡水库的建立,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其局地气候的变化,而对于局地天气的影响研究则相对较少.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通过改变下垫面水库库区的形状、面积,模拟水库区域3天的天气演变情况,检验水库对宜昌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建立后,宜昌地区气温在夜间明显升高,白天明显降低,其温度主要受临近城市区域湖泊面积大小的影响而非湖泊总面积大小.湖面风不再是简单白天向四周发散,晚上向湖面集中,而在湖面上空形成了一个小的环流系统.最后利用CLASS模式验证平流作用对相对湿度、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湖面周边区域相对湿度的变化取决于湿度平流作用;温度平流对边界层高度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影响效果也最明显;湿度平流对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影响较小,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效果最强.【期刊名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0)004【总页数】7页(P378-384)【关键词】气象学;数值模拟;三峡水库;天气影响;平流作用【作者】鱼艇;朱克云;张杰;潘蔚琳;丁洁莹【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成都军区空军气象中心,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荷兰皇家气象局,荷兰De Bilt 3731GA【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70 引言三峡水库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支流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水库宽约2.3 km,平均宽度约1 km,长约600 km,水域面积约1040 km2。

三峡水库修建在两山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山地气候区,湖泊效应与山地气候区结合,导致周边区域天气变得更加复杂。

三峡水库的建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水库是否会影响周边气候,甚至全球气候一直是热点科学问题。

湖北省宜昌市2019年地理高考一模试卷(II)卷

湖北省宜昌市2019年地理高考一模试卷(II)卷

湖北省宜昌市2019年地理高考一模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44分) (共4题;共44分)1. (12分) (2018高二下·华安期末) 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

图4为我国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最需要推广该物理覆盖技术的地区是()A . 东北平原B . 华北平原C . 长江三角洲D . 珠江三角洲(2) 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的原因可能是()A . 水面结冰B . 风速增大C . 水质变差D . 水库干涸(3)采用物理覆盖技术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 . 降低库区大气湿度B . 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C . 库区云雾天气减少D . 库区气温日较差增大2. (12分) (2015高二上·如东期中)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是()A .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 .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 .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D . 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3. (8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兰新高铁(即兰新二线)动车组车体将全部更换为适合在高寒、高温、强风沙环境下运行的CRH 5G型动车组车体。

兰新高铁是我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高寒地区修建的快速铁路。

右下图为兰新高铁部分路段修建的“地上隧道”。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上隧道”的主要功能是防御()A . 严寒B . 强风C . 沙尘暴D . 季节性积雪融水(2)推测隧道一侧的墙体上设置“圆孔”的作用是()A . 节省建筑材料B . 减轻墙体重量C . 方便乘客经过隧道时观光D . 利于列车经过时的气流运动4. (12分) (2015高二上·淮北期中)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则关于该山地及其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A . 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 . 该山地位于南半球C . 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D . 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二、必考题 (共2题;共24分)5. (2分) (2018高一下·盐城期末) 读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位置图及厂区相关企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水面蒸发实验研究概况_张有芷

我国水面蒸发实验研究概况_张有芷

我国水面蒸发实验研究概况张有芷 摘 要 在进行水库、湖泊水量平衡研究,地区水资源评价及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都需要计算和分析水面蒸发量。

我国水面蒸发量观测仪器类型很多,通过不断改进,1988年规范规定E-601型蒸发器为水面蒸发测量的标准仪器。

通过观测发现,蒸发器口径对年蒸发量有影响,不同材料蒸发器观测的资料,飘浮蒸发站观测的资料与陆上蒸发站观测值略有不同。

在蒸发器折算系数的研究中,我国在许多实验站已利用同期观测资料分析了20m2蒸发池观测值与其它仪器观测值的关系,得出它们之间的折算系数,以利于计算大水体蒸发量。

该折算系数随地区和时间不同而不同。

水库、湖泊水面蒸发量不能直接观测,需用一些方法计算,有器测法、水量平衡法及由能量平衡和动力学方法得到的经验模型法。

主题词 水面蒸发 水文测验 观测仪器 水文计算 试验研究 水面蒸发是指发生在自由水面上的蒸发过程,它反映一个地区蒸发能力的大小。

我国有的地区年水面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数倍,例如云南省楚雄州元谋站,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2318.4mm(1956~1979年E-601型),而同期平均年降水量只有610.5m m。

因此,在进行水库、湖泊水量平衡研究,地区水资源评价及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都需要计算和分析水面蒸发量,观测、研究和计算水面蒸发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水面蒸发的观测实验1.1 水面蒸发观测仪器类型我国水文站观测水面蒸发始于20世纪20年代[1]。

先后使用的观测仪器有80cm口径的套盆式蒸发器;20cm口径的小型蒸发皿;ГГИ-3000型蒸发器;E-601型蒸发器。

一些蒸发实验站还分别设有20m2、10m2及100m2的大型蒸发池和水面漂浮蒸发场。

80cm口径的套盆式蒸发器于20年代就开始使用。

其后,水文站继续使用这种仪器进行水面蒸发观测,惟水深不同。

1962年水利部水文局在水文站网推广使用E-601型蒸发器后,除少数水文站仍在继续使用外,大多站逐步停止使用80cm口径套盆式蒸发器。

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关系

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关系

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关系王艳君;刘波;翟建青;苏布达;罗勇;张增信【摘要】For the scientific issue of "evaporation paradox",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ual and potential evapo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roughly when the dryness index R<0.8, the actual evapor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tential evaporation; when 0.8<R<1.0, their relationship is uncertain; and when R >1.0, their relationship is complementary.%针对“蒸发悖论”科学问题,从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变化的原因着手,探讨实际蒸发量与潜在蒸发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当干燥度指数R<0.8时,实际蒸发量与潜在蒸发量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0.8<R<1.0时,实际蒸发量与潜在蒸发量主要表现为不确定关系,当R>1.0时,实际蒸发量与潜在蒸发量为明显的互补关系.【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年(卷),期】2011(007)006【总页数】7页(P393-399)【关键词】蒸发悖论;蒸发互补;潜在蒸发量;实际蒸发量;长江流域【作者】王艳君;刘波;翟建青;苏布达;罗勇;张增信【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河海大学,南京210024;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2全球变暖已毋庸置疑。

宜昌气候报告

宜昌气候报告

宜昌市气候分析报告一、前言宜昌市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东部与江汉平原相连,是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全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除少数高山地区外,冬冷夏热,秋温高于春温,冬干夏湿,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十分明显。

北部山脉的天然屏障作用,导致全市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由于全市地形复杂多样,不仅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也导致气象灾害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局地性和突发性。

如干旱、洪涝频繁;暴雨、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等对飞行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冬春夏时有发生。

本文所用气象资料是宜昌市气象台197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

宜昌市气象台位于宜昌市东山之巅,拔海高度134.3米,北纬32°42′,东经111°18′。

二、气温表1宜昌市城区年、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月要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气温 4.9 6.7 10.7 17.2 21.7 25.2 27.7 27.4 23.1 18.0 12.4 7.2 16.8极端最高21.0 25.4 31.0 35.7 38.0 39.9 40.4 40.2 39.2 32.9 29.8 23.8 40.4出现年份1996 1996 2000 1988 1982 1974 1971 1972 1995 1987 1979 1989 1971出现日期02 14 27 30 23 17 26 25 03 02 01 03 26/7极端最低-9.8 -4.1 -0.1 0.4 10.2 14.7 18.4 17.9 11.7 3.7 -0.9 -5.3 -9.8出现年份1977 2年1992 1972 1983 1987 1992 2年1982 1986 2年1991 1977出现日期30 2天2天 1 2 8 6 2天27 29 2天29 30/11、平均气温分析表1可以看出宜昌市气温具有以下特点:宜昌市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6.8℃,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从2月份至6月份气温以每月4-6℃的速度急剧上升,其中3-4月气温升高最大,达5℃以上,7月份达到最高;从8月底至12月初开始以每月4-6℃急剧下降,其中10-11月降幅最大,达到5.8℃,全年3-6月、9-12月气温的月变化较大,而冬季(12-次年2月)、盛夏(6-8月)气温月变化较小,在1.5-2.5℃之间;秋季9-11月平均气温明显高于春温。

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时空分布探讨

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时空分布探讨

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时空分布探讨() 文章编号 :1001 - 4179 200612 - 0030 - 02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时空分布探讨张礻韦李红卫()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宜昌 443000摘要 :宜昌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大 ,大小水库密布 ,较大的水库有葛洲坝库区、隔河岩坝库区和三峡大坝库区 ,以及沮漳河水库 ,水资源丰富。

因此 ,分析和研究本地区水面蒸发量对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资源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宜昌蒸发站多年水面蒸发量观测成果资料和宜昌地区几个县级气象站多年水面蒸发量观测成果资料的统计和分析 ,得出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状况。

关键词 :水面蒸发量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宜昌地区中图分类号 : TU352. 11 文献标识码 : A() ,长阳的火烧坪、云台荒等 ,最高峰为 3 300 m。

白溢寨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 ,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鄂西山区向江汉帄原的过渡地带 ,它“上控巴蜀 ,下扼荆襄”,素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春秋较长。

全年积温较高 ,无霜期较长 ,年帄均气温为 13. 1,18. 0 ?,但随着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 , 是长江经济带的重点支撑城 2 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 ,每上升 100 m 降低 0. 6 ?。

7 月帄均气温市。

宜昌地区内水资源相当丰富 ,水面面积为 1 736 km,且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为 992. 1,1 404. 1 mm。

降水主要集中在 6,8 24. 1 , 28.8 ?, 1 月帄均气温 1. 7 , 6. 5 ?。

极端最高气温月 ,最大日降雨量为386 mm。

除长江、清江外 ,宜昌地区还有 99 41. 4 ?,最低气温 - 15. 6 ?。

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条大小河流 ,水能可开发量达到 3 000 万 kW ,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带 ,由于高山对峙 ,下有流水 ,故在海拔 600 m 以下存在逆温层 ,在冬季比较暖和 ,极端最低气温小于 - 7. 0 ?的机率只有 5 % , 能资源最密集、开发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

宜昌水文实习报告

宜昌水文实习报告

前言2011年11月4日到6日的三天时间内,在我系专业老师的的带领下地理科学系1001和1002两个班的学生去宜昌进行了一次专业见习;我们的见习路线是宜昌水文站—三峡大坝—三游洞。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204公里。

长江三峡是一座天然地质地貌博物馆,我们这次的水文实习地是宜昌水文站和三峡大坝。

此次水文实习使我对宜昌水文站和三峡大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我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尤其是水文学。

相信这次的水文实习对我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本次的水文实习报告共有两篇组成。

第一篇是宜昌水文站,主要内容:流量、流速、水位、泥沙等要素在宜昌水文站区域内的体现,重点介绍了各要素的测流工具和测量方法。

宜昌水文站概况:宜昌水文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当时一位英国人在宜昌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水文站,到1946年他被正式命名为“宜昌水文站”。

现在的宜昌水文站在宜昌市内,位于长江干流中游的分界点(111°17′E,30°42′N)。

开始阶段,水文站只进行水位、流量、含沙量的监测,后来又进行降水量和蒸发量的监测,到这时宜昌水文站的水文监测形成了一个比较的体系。

宜昌水文站所控制的流域有100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55%,属国家一类基本水文站。

第二篇是三峡大坝。

主要内容:大坝的泄洪与发电以及对下游的一些影响,如:航运;再就是三峡大坝的旅游价值给三峡库区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三峡大坝概况: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目录一、实习目的及意义5二、实习内容第一篇宜昌水文站(一)主要水情素 51.水位72.流速73.流量8(二)降水量的测定81.测量方法2.测量仪器(三)坡面径流量的测定91.坡面径流量2.测量方法3.测量仪器(四)小流域径流泥沙测定91.泥沙的类型101)悬泥质泥2)推泥质泥沙2.泥沙测定101)泥沙取样与处理方法2)泥沙取样仪器3)断面输沙率测定方法(五)自然断面测流111.断面测定112.流量111)含义2) 流量计算3.流速111)流速测定2)测量仪3)测流方法第二篇三峡大坝(一)五级船闸121.位置2.原理3.作用与影响(二)泄洪闸121.位置2.表孔泄洪3.深孔泄洪4.作用与影响(三)发电机组121.机组构成2.放电原理3.发电效率4.影响(四)三峡大坝的其它影响131.航运131)航运条件2)影响2.供水141)水质2)影响3.旅游141)旅游条件2)对当地经济影响三、实习体会15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我们对一些水文仪器的认识,使我们初步掌握一些水文仪器的具体操作,提高我们的实际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对野外系列、典型的水文现象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不仅能获得感性认识,掌握一些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同时也能加深我们对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进而培养我们学生专业性的思维与分析能力,为我们以后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并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学好专业知识;3、通过野外实践锻炼,能使我们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开阔眼界,激发我们对专业兴趣;同时增强体质,适应野外工作环境,这有利于我们以后适应类似的工作环境。

宜昌水文站年径流量演变多时间尺度分析

宜昌水文站年径流量演变多时间尺度分析

宜昌水文站年径流量演变多时间尺度分析
蔺秋生;范北林;黄莉
【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
【年(卷),期】2009(026)004
【摘要】水文时间序列往往在时域中存在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和局部化特征.运用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功能,对宜昌水文站1882-2006年年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宜昌水文站年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存在30~40年、10~20年及10年以下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变化主周期为14年,第二周期为7年,第三周期为34年;自2006年以后的3年左右,宜昌站年径流量将处于一个相对偏枯期,之后又将进入一个丰水期.
【总页数】4页(P1-3,12)
【作者】蔺秋生;范北林;黄莉
【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4
【相关文献】
1.近60年黄河上游年径流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J], 李寿春
2.基于小波分析的宜昌水文站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J], 张萍;秦天玲;冯婧;严向东;郑晓东;王舒
3.监利水文站年径流量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 [J], 蔺秋生;黄莉;董耀华
4.黄河石嘴山水文站年径流量多时间尺度分析 [J], 赵文荣;张健;杜鹏远
5.绿兰水文站1982-2016年径流量演变特征分析 [J], 魏炜; 李程程; 莫崇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时空分布探讨() 文章编号 :1001 - 4179 200612 - 0030 - 02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时空分布探讨张礻韦李红卫()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宜昌 443000摘要 :宜昌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大 ,大小水库密布 ,较大的水库有葛洲坝库区、隔河岩坝库区和三峡大坝库区 ,以及沮漳河水库 ,水资源丰富。

因此 ,分析和研究本地区水面蒸发量对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资源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宜昌蒸发站多年水面蒸发量观测成果资料和宜昌地区几个县级气象站多年水面蒸发量观测成果资料的统计和分析 ,得出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状况。

关键词 :水面蒸发量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宜昌地区中图分类号 : TU352. 11 文献标识码 : A() ,长阳的火烧坪、云台荒等 ,最高峰为 3 300 m。

白溢寨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 ,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鄂西山区向江汉帄原的过渡地带 ,它“上控巴蜀 ,下扼荆襄”,素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春秋较长。

全年积温较高 ,无霜期较长 ,年帄均气温为 13. 1,18. 0 ?,但随着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 , 是长江经济带的重点支撑城 2 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 ,每上升 100 m 降低 0. 6 ?。

7 月帄均气温市。

宜昌地区内水资源相当丰富 ,水面面积为 1 736 km,且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为 992. 1,1 404. 1 mm。

降水主要集中在 6,8 24. 1 , 28.8 ?, 1 月帄均气温 1. 7 , 6. 5 ?。

极端最高气温月 ,最大日降雨量为386 mm。

除长江、清江外 ,宜昌地区还有 99 41. 4 ?,最低气温 - 15. 6 ?。

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条大小河流 ,水能可开发量达到 3 000 万 kW ,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带 ,由于高山对峙 ,下有流水 ,故在海拔 600 m 以下存在逆温层 ,在冬季比较暖和 ,极端最低气温小于 - 7. 0 ?的机率只有 5 % , 能资源最密集、开发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

3 是个得天独厚的柑桔生产基地。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 ,葛洲坝库区年蒸发水量为 0. 80 亿 m,3 隔河岩库区年蒸发水量为 0.36 亿 m,未来三峡库区年蒸发水宜昌地区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可分为 4 个区域 :3 1 () 1东部帄原区。

主要包括枝江东部 ,当阳东南部、长江沿量为 8. 34 亿 m。

因此 ,开展水面蒸发观测工作 ,对宜昌地区水岸和清江、沮漳河下游 ,多为冲积帄原 ,地势帄坦 ,土地肥沃。

海面蒸发量进行分析研究 ,探索水体的水面蒸发量在地区和时间拔 100 m 左右 ,年帄均温度 16. 0,17. 0 ?,年降水量 1 000,1 400 上的变化规律 ,对于该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 mm 。

义。

() 2中部丘陵区。

主要包括宜昌东部、宜都东部及江北、枝江西部和北部、当阳南部、远安中南部。

海拔 200,500 m ,年帄 1 宜昌地区概况均温度 15. 0,17. 6 ?, 年降水量 1 050,1 300 mm。

宜昌地区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 ,() 3西南山区。

主要包括长阳、五峰和宜都西南部 ,为武陵东西最大横距 174. 08 km ,南北最大纵距 180.6 km。

东邻荆州山的余脉 , 石灰岩分布很广 , 多岩洞。

年帄均温度 14. 0 , 市和荆门市 , 南抵湖南省石门县 , 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

由于该地区处在鄂西山地与江 16. 5 ?,年降水量 1 200,1 500 mm ,且云雾多 ,日照少。

() 汉帄原的交界处。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山脉略带弧形 ,长江 4西北山区。

包括兴山、秭归、宜昌的西部和远安的西南干流横贯全区 ,沮漳河、清江纵横穿过东部帄原和江南山区。

部。

为巫山大山的余脉 ,多为单面山 ,坡度大 ,峡谷多 ,世界著名的西陵峡就在本区。

年降水量 1 000 , 1 200 mm ,年帄均温度宜昌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 ,山地、丘陵、帄原都有 ,并以山地14. 5,17. 0 ?,该区有高山、半高山、低山 ,山山相连 ,气候垂直为主。

西北部是大巴山 ,中部巫山 ,西南部是武陵山 ,宜昌城以变化差异很大。

东的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属丘陵山区和帄原 ;宜昌城以西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县属于山区 ,是我国二级阶地东端 ,崇山 2 峻岭 ,峡谷交错。

在市域总面积中 ,山区面积约 14 548 km,占总 2 水面蒸发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2 面积的 69 % ,丘陵岗地面积约 4 428 km,占总面积的 21 % ,帄原 2 ( ) ( ) 面积约 2 108 km,占总面积的占 10 % ,构成“七山、二丘、一帄” 统计 1984,2005 年帄均月年水面蒸发量见表 1,其年的地貌特征。

主要山有兴山的神农架 ,五峰的红岩垴、北风垭、内逐月变化过程见图 1 。

从表 1 和图 1 可以看到 ,多年帄均年水( 面蒸发量为 733. 9 mm。

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分布变化是春季 3收稿日期 :2006 - 09 - 28()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项目 2003CB415200) () ( () ( ,5 月占全年的 21. 7 % ;夏季 6,8 月占 39. 3 % ; 秋季 9,11 cm 口径蒸发皿观测的年水面蒸发量的成果资料 ,用 1式该式 2 ) () ) 月占 27.1 % ;冬季 12,2 月占 11. 9 % 。

而 6,9 月份的 4 个月是宜昌蒸发站为各型蒸发器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成果换(的蒸发量占全年的 51. 8 % ,即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 此期间的温算成自然水体的蒸发量 ,并绘出逐年年水面蒸发量分布图见图度高 ,帄均气温为 25. 6 ?,最高气温达到 30. 0 ?以上。

2 ,图 2 为 1996年宜昌地区年蒸发量分布图 ,其它年份的年蒸发) 表 2 为历年年水面蒸发量的统计值。

由表 2 可知 ,水面蒸量分布图与1996 年的基本类似。

()1 发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在 1984 , 2005 年期间 , 其年际变化为 E= 0. 65 E 年皿649. 3,860. 3 mm ,极差为 211. 0 mm ,极值比为 0. 75 。

另外 ,从逐式中E为自然水体的年水面蒸发量 ,mm ; E为 20 cm 口径蒸年皿发皿观测的年水面蒸发量 ,mm。

年变化情况来看 ,蒸发量有减少的趋势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统计资料表明 ,宜昌地区的多年年帄均蒸发量为 640,970 气象因素发生了变化 ,如湿度增大 ,水汽在空气中的活跃程度减mm 。

年蒸发量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山地谷地多于丘陵帄原 ,长弱等。

() () 江沿岸多于沮漳水系 ,沮漳水系多于清江一带 ;五峰南部蒸发量统计多年帄均月年降水量见表 1。

由表 1 可知 ,多年帄最少 ,在 700 mm 以下 ;秭归县蒸发量最大 ,在 900 mm 以上 ,其余均年降水量为 1 185. 8 mm ,降水量比蒸发量多 61. 6 % 。

说明该大部分为 750,850 mm。

综合宜昌地区多年年蒸发量分布图可区的雨量充沛。

但从季节变化来看 ,11,12 月蒸发量大于降水以得出 ,宜昌地区蒸发量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 ? 西南山区量 , 降水量比蒸发量少 21. 4 % ;春季和秋季相差不大 ,夏季降水蒸发量偏少 ,蒸发量为 640,850 mm ; ? 西北山区蒸发量偏多 ,量大于蒸发量 , 降水量比蒸发量多 99. 3 % ,达到近 1 倍。

说明为 750,970 mm ,特别是沿长江带的蒸发量较大 ,达到 900 mm 以该区水资源量的多少随季节变化较大。

因此 ,在利用水资源时上 ; ? 中部丘陵区和东部帄原区的蒸发量比较一致 ,蒸发量为必须合理开发 ,综合调节控制。

表 1 多年平均月( 年) 水面蒸发量、降水量表( 1984,2005 年) 700,850 mm。

比较各年分布情况来看 ,各年年蒸发量值差异较水面蒸发Π量水面蒸发量月分Π降水配量Π水面蒸发Π量水面蒸发量月分Π降水配量Π大 ,如 1993 年与 1995 年 ,年差值为 100,200 mm。

所有这些情况月份月份 mm % mm mm % mm与本地区的地理条件复杂和气候条件变异大等影响有很大的关 1 月 27 .2 3. 7 25 .88 月 110. 2 15 .0 215. 5系。

2 月27 .5 3. 7 42 .39 月 91 .3 12 .5 138. 23 月 36 .9 5. 0 50 .610月 61 .9 8.4 78 .44 月 50 .7 6. 9 85 .611月 45 .5 6. 2 39 .4 5 月 71 .7 9. 8 1290. 12月 32 .8 4. 5 21 .76 月 80 .7 11 .0 1303. 全年 73 3. 9 100. 0 1858. 7 月 97 .5 13 .3 229. 0表 2 历年年水面蒸发量统计时间Π年水面蒸发量Πmm时间Π年水面蒸发量Πmm1984 860. 3 1995 759 . 61985 824. 2 1996 703 . 71986 838. 7 1997 766 . 31987 739. 6 1998 699 . 51988 768. 1 1999 713 . 41989 656. 2 2000 695 . 71990 830. 7 2001 767 . 91991 679. 8 2002 709 . 9 1992 760. 8 2003 649 . 3 1993 659. 4 2004 759 . 5 图 2 1996 年宜昌地区年水面蒸发量分布 1994 728. 42005 686 . 14 小结宜昌地区水面蒸发量时空分布变化较大。

从时间分布情况() 看 :年内分布变化是春季 3,5 月占全年() () 的 21. 7 % ;夏季 6,8 月占 39. 3 % ; 秋季 9,11 月占 27. 1 % ;() 冬季 12,2 月占 11. 9 % 。

而 6,9 月份的 4 个月的蒸发量占全年的 51. 8 % ,即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年际变化在 1984,2005 年期间为 649. 3,860. 3 mm ,极差为 211. 0 mm ,极值比为 0. 75 。

从逐年变化情况来看 ,蒸发量有减少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