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宪宗欲从陕西凤翔的法门寺迎取佛骨舍利供奉宫中,韩愈不以为然,上《论佛骨表》,一题作《谏迎佛骨表》,结果险些丢了性命,最后在刑部侍郎任上被贬潮州。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国,魏晋之际玄学兴起,儒、道、释三教渐有融合之势,经南北朝至唐,三教的融合依旧,一些人在儒家、道家思想之外受佛教的影响,这是一种常态。

而韩愈是固执的儒者,他视道、佛为异端,以儒者自居,坚定地捍卫儒学道统。

他在《原道》中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后面的九个字说得斩钉截铁,意思是要把佛、道之徒还俗,把他们的经书都烧掉,把佛寺、道观都改造成民房。

难怪唐宪宗要把佛骨迎到宫中供奉的时候,韩愈挺身而出,激烈反对,《论佛骨表》就是这样问世的。

韩愈说佛是“夷狄之法”,他在《原道》里也表达过不能将“佛”这一“夷狄之法”凌驾于先王之教上,或说是儒教之上。

但他言及佛教在东汉流入中国后,忽地把笔宕开,叙说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直到周穆王在位年数和享年多少。

韩愈要借此说明一个道理,这些帝王居位长久,生命长久,“非因事佛而致此也”。

因为那时候佛教没有进入中国,也就无帝王事佛之事。

这些叙说看似平淡,实际上隐含了韩愈说理的尖锐锋芒——因为唐宪宗事佛想的就是长命百岁。

韩愈说,不事佛实际上是可以长寿的,不信你看看历史。

韩愈随之和缓语气,说唐高祖李渊称帝之后,本想取缔佛教,只是由于那时的大臣目光短浅,不能洞晓先王之道、古今所宜,用先王圣明革佛教之弊,以致这事就放下来了。

唐宪宗一生多次迎取佛骨到宫中供奉,元和十四年(819)的供奉,宪宗让中使(宦官)杜英奇率三十多位宫人,拿着香花,前往凤翔的法门寺迎请佛骨舍利到京城长安的皇宫,自然有群僧相随,又带动诸寺、众生供奉,成一时盛况,韩愈忧心不已。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在古人笔下,____________的鸟,绝美的画,____________;而在今天某些人手中,却换了另一番模样。

国庆期间,一张横跨天津、河北的万米猎网,让数千只鸟类徒遭厄运,让____________的生态雪上加霜。

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悠然相辅相成脆弱B.悠闲相得益彰脆弱C.悠然相得益彰微弱D.悠闲相辅相成微弱2. 下列诗句或对联与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万家灯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②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重阳、七夕、春节、元宵C.春节、七夕、元宵、重阳D.元宵、重阳、春节、七夕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本轮调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其原因是美国原油库存不断升高、页岩油增产和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造成的。

B.近年来,国内已有少数高水平大学开始实行按照大类招生、培养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已成为英、美等国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

C.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没有主演们的绯闻预热炒作,但收视率貌似已经超越《琅琊榜》,可以堪称创造了一个收视奇迹。

D.近年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的经济现象进入人们的生活,“分享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词。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这种长久的努力,坚持不懈的追求,即使“路途”再遥远,最终也会追求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16—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6—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卷本试题共6页,六大题,22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并妥善管理好自己的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语文考试题(期中考试)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

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在答题卡上。

一、(20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A.角.色(jué)楔.子(xiē)本分.(fèn)敲诈.(zhà)B.咽.喉(yàn)伺.候(cì)惊愕.(è)喘.气(chuǎn)C.曲.折(qū)战栗.(lì)觊.觎(jì)给.予(gěi )D.脚镣.(liào)谪.居(dí)自诩.(xǔ)根茎.(jìng)2.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记忆中,王老师总是以①独出新裁....的方式,带领我们②翱游..时她时而..于知识的海洋;③闲暇与我们④谈笑风声....,时而对我们语重心长。

如今,我们虽已毕业多年,但王老师的⑤谆谆教...诲.,一直⑥铭刻..在我们心中。

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②⑤3.一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①昨天,微电影《无翼鸟》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10万次。

②阿根廷队凭借这个颇有的进球夺得了这届大赛的冠军。

③只能做出这样一个发现,已经是幸福的了。

A.截至争议即使也B.截至异议既然就C.截止争议既然就D.截止异议即使也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他全神贯注....的读《红楼梦》,以至于老师叫他,他都没有听见。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6页。

满分11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审题: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兜鍪.(móu)应.届(yìnɡ)哈.(hǎ)巴狗泥.古不化(nì)B.髡.钳(kūn)湖泊.(pō)汆.(cuān)丸子犁生骍.角(xīn)C.粳.米(jīnɡ)昳.丽(yì)腈.纶丝(jīng)黼国黻.家(fǔ)D.夹.袄(jiá)画帖.(tiè)假惺惺..(xīng)呼天抢.地(qiānɡ)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作为忠实于原作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没有穿越剧的光怪陆离,没有宫廷剧的跌宕起伏,有的是衣衫槛楼,是泥土、砖瓦和煤矿,是土得掉渣的农村生活。

B.当今,在高度职业化的体育界中也存在不少挖墙角行为,特别是在足球和篮球界中。

一支球队中有一名优秀的球员,别的球队看中了他便把他其招至麾下,从而增强自己队伍的实力。

C.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索,在专业、行业和权力的高岗上,掌控庞大社会资源和机会,却失去自重心,失去了积极生活的信念。

D.大草原上狮子总是少数,而角马、斑马、鹿却是成群的。

原来成群结对、人数众多的总是弱者,三五出击的才是真正的猎手,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在这种自然规律面前,试图做什么改变真的是徒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阵阵急雨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雨点打在茂密的梧桐树上,树叶儿就像调皮的儿童的小手不停地在颤抖..,十分有趣。

B.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公祭则是为了在历史痛感中砥砺前行。

12 月13 日,北京市在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等八处烈士陵园一起..举行公祭仪式。

C.被责骂为“艺术叛徒”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首创男女同校、旅行写生和采用人体模特的教学模式,以此改革中国陈陈相因....的旧式美术教学,实现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的理想。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班级姓名座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端午已过.但粽子包装过度的现象仍可一说。

这很容易让人从中看见月饼包装的影子,其原因自然是利益驱使。

首先,这是粽子所扮演角色发生变化后的结果。

近年来,棕子渐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3- 友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你总不能把粽子放进塑料袋,然后提着走亲访友吧? 其次,至少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只有粽子这一种时令食品。

而且年复一年,在形式上、口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商家们也只能在包装上下功夫了。

当然,不管端午节粽子走什么路线,最重要的还是质量要过关。

面对让人眼花的“贵族粽子”,很多市民并不领情.绝大部分人还是钟情于“平民粽子”,认为粽子吃的是口味,包装是次要的,千万不要走月饼的老路。

青岛香港中路一超市的销售人员说.买高档粽子的顾客大部分是送人的。

传统节日市场消费的主角还是平民百姓,一厢情愿的奢华与市场越来越远,这粽子的“味道”能好吗? 国家三令五申限制过度包装.今天出现了“贵族粽子”,明天又会冒出个“贵族××” 来掏消费者的腰包,成为新的“包装污染”源。

过度包装几时休? 青岛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则介绍说,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包装、价格不符和搭售其他商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无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还是从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包括月饼在内的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并作出了强制性规定。

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上花架子式的包装将会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卫生安全、方便实用的简单包装更受人欢迎。

今年5月22 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出台了国家粽子行业标准,该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卫生指标、标签包装以及运输、储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据了解,“标准粽子”除了对外包装需有标“SB/T10377”标签外,还对粽子的含义作了明确界定,规定水、糯米等17类粽子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答案答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答案答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11 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老趼(jiǎn) 铁砧.(zhēn) 陨.身不恤桀.骜不驯B.谂.知(niǎn) 蘸.水(zhàn) 芸芸..众生偃.仰啸歌C.惩.罚(chéng) 铁臼.(chǔ) 流觞.曲水宠命优沃.D.螫.针(shì) 椽.子(chuán) 莞.尔而笑放浪形骸.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蓑鲉身上有序地排布着斑点和条纹,像一张藏宝地图那样暗怀不为人知....的玄机。

B.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的说法。

D.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写文章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都要服从表达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将事情说得清楚。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③⑤④⑥①② D.⑤③④①⑥②4.下面关于《红楼梦》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因为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家务,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王熙凤也愿意到荣国府协理丧事。

吉林省吉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Ⅰ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试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

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

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

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

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

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

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这种霉菌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

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

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

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华高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经典的建构说宋词是经典,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怀疑。

可在宋代,词体刚刚流行的时候,压根儿就算不上是文学。

宋词最终能与唐诗媲美争胜,被奉为一代之文学,是经过了千年的淘汰和选择的。

所以说,经典,不是生来就是经典,会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认同过程。

诗词经典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比如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清以前鲜有评说,直到晚清才引人关注,当时著名学者王闿运评其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到了现代更是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中的顶峰”。

而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直到现当代才被确认为经典。

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在清代以前知名度不高,到了现当代,由于词中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与现代社会的精神需求、主流价值观念非常合拍,因而受到关注成为经典。

经典是变化的,在这个时代奉为经典的,另一个时代不一定被视为经典,这说明经典的形成和确立又具有变异性。

比如南宋人编有一部词选,叫《草堂诗馀》,在当时说不上有多大的影响,可到了明代,就成为十分流行的经典文本,写词的奉为典范,读词的爱不释手,各种注释本、评点本是层出不穷。

可由于词学观念的变化,《草堂诗馀》又大受冷落,康熙年间浙西词派的领袖朱彝尊等人不遗余力的贬抑排斥《草堂诗馀》,从此热门的经典《草堂诗馀》就再也无人问津了。

朱彝尊的《词综》和张惠言的《词选》代之而为当时流行的经典词选读本。

到了二十世纪,《词综》《词选》又风光不再,而被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等选本所替代。

经典的时代性和变异性表明,经典是需要不断发现、建构的。

一篇不很知名但内涵丰富的作品,经过名家的阐释或称扬,有可能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而逐渐成为经典名篇。

比如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在宋明清三代是不入流的作品,而自从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其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拈出来阐释为一种做事业、做学问的境界后,这两句词就成了名句,整首词也跟着成了名篇。

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更是因为伟大领袖毛泽东“反其意”而追和之后,才受到人们的热捧,成为名篇。

这些都说明了经典形成中的“名人效应”。

选择经典本是纯粹的个体行为、个人爱好,但个体总会受到群体态度的影响,而群体中权威和领袖的意见,往往会成为主流的、主导性的意见,被群体成员认同和接受。

因而“名人效应”就成为经典形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此外,“故事效应”也能提高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促进它的经典化。

所谓“故事效应”,即一篇诗词作品,如果有创作传播方面的逸闻趣事,往往更会引起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推动它的广泛传播和接受。

宋词在经典化过程中,“故事效应”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醉花阴》,姜夔的《暗香》《疏影》等都有吸引人的故事。

当然,“名人效应”“故事效应”都是作品经典化过程中外在的助推力。

一篇作品能否成为经典,还是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内容含量和艺术质量。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有改动)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经典不是与生俱来的,像唐代许多诗歌,有的直到现当代才被确认为经典,可见经典的最终确立会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认同过程。

B.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成为历代经典,是因为词中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暗合了现代社会的精神需求和主流价值观念。

C.明人喜欢《草堂诗馀》,清人推崇《词综》《词选》,二十世纪又盛行《宋词三百首》,体现了经典形成中的变异性。

D.“名人效应”“故事效应”都能提高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促进作品的经典化。

2.下列关于“名人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学界泰斗王国维、政坛领袖毛泽东偶然的发现和阐释,使不很知名的两首词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经典。

这说明一篇作品要成为经典,“名人效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名人的意见常常成为主流的、主导性的意见,被群体成员认同和接受,从而使个体对经典的选择受到群体态度的影响。

C.一篇不很知名但内涵丰富的作品,最终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而成为经典名篇,一方面取决于“名人效应”,更重要的还要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质量。

D.一篇优秀的作品经过名家的阐释或称扬,更容易成为经典。

所以“名人效应”是作品经典化过程中外在的助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宋词最终能与唐诗媲美争胜,被奉为一代之文学,是经过了千年的淘汰和选择的。

所以当代的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要想成为经典,还需要经过历史的考量。

B.经典的时代性和变异性表明,经典是需要不断发现、建构的。

一篇不很知名但内涵丰富的作品有可能成为经典,但经典要想永恒也非易事。

C.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不仅依靠名人的热捧,更在于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

所以,仅仅依靠名人的炒作,一篇普通的作品不可能成为经典。

D.普通读者常常会对故事感兴趣,因而,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中,如果有创作传播的逸闻趣事,会更加促进作品的经典化。

许多宋词成为经典,“故事效应”功不可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殷侑,陈郡人。

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

及长,通经。

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

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

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

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

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

”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

迁侑谏议大夫。

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

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入为卫尉卿。

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

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

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

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

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

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

始至,空城而已。

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

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

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

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盈积,人皆忘亡。

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

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

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

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

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三年卒,赠司空。

..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

开成(节选自《旧唐书·殷侑传》)注释:度支:官名。

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

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大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政权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

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

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

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

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5分)(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

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文后问题。

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

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8.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5分)9.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两句写留恋之情,描摹了离别时眼看着眼,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的情状。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 ,_ ____ 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大兵梁晓声天黑了!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困了七八个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