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的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精神科常用药

精神科常用药
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的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亦用于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剧痛
禁用于癫痫和惊厥史、青光眼、乳腺增生、乳腺癌、冠心病患者
椎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均可在停药后消失;中枢抑制症状(头昏嗜睡、浑身乏力);M受体阻断症状(视物模糊、口干、无汗、眼内压升高);a受体阻断症状(鼻塞、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
心律快、嗜睡、头昏、记忆障碍、恶心腹泻等
起效快,对白天工作影响小,不成瘾,抗焦虑作用较小
佐必克隆
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但结合方式不同于苯二氮卓类药物
5h
失眠
同思诺思
速效催眠药,能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分类
名称
形状
药理
半衰期
适应症
禁忌症
副作用
备注
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异丙肼
异丙肼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个问世的抗抑郁药。不就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适应症
禁忌症
副作用
备注
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选择性D2受体阻断剂,主要作用于边缘DA系统
对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均有效,还具有强止吐和抑制胃液分泌作用
幼儿禁用,心血管疾患、低血压者慎用
睡眠障碍、兴奋、躁动、嗜睡、乏力、口渴、头痛、发热、发汗,服大剂量或增量过快可有椎体外系症状、恶心、食欲减退、GOT升高、心律失常等
孕妇慎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拉磨三嗪(利必通)
淡黄色,方圆形片,一面为多面形,另一面压印

临床合理使用抗精神疾患药物

临床合理使用抗精神疾患药物

临床合理使用抗精神疾患药物随着国内居民生活、工作等压力的增加,精神病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

而近年来,精神医学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癫痫、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药物种类也不断丰富,为保障用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临床医师需要合理选择抗精神病药物,并指导患者进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更好的发挥出相应药物的价值。

而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以及具体的使用注意事项,你知道多少呢?抗精神疾患药物合理用药原则在抗精神疾患药物的应用上,主要需要确保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两大原则。

在安全性上,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别选择药物,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素质、年龄等情况,进行用法以及剂量的合理设定,不可仅仅考虑药物的靶症状。

对所使用的药物,应该具有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提高用药的安全性[1]。

而对于老年患者,有其肝脏与肾脏功能的降低,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明显不足,容易出现血药浓度偏高,药物半衰期延长的问题,且神经对精神类药物的敏感性也会增加,所以需要控制好药物的剂量,充分认知药物对老年患者的药理作用以及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酌情减少剂量,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而在有效性上,需要确保患者临床症状和药物药理作用的一致性,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进行剂量的控制。

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抗精神疾患药物合理应用的注意事项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很多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差异不大,且多数药物无绝对的靶向作用,但药物之间的药理作用强度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所以在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进行靶症状的考虑。

如,患者在兴奋症状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可使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如果患者抑郁症状较为明显,则可使用三氟拉嗪、奋乃静等。

在单纯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可以考虑结合心理、行为、工娱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2]。

精神科药物的合理使用

精神科药物的合理使用

奋乃静+帕罗西汀 奋乃静浓度增加2-21倍,椎 抑制CYP2D6酶 体外系不良反应增加
氯氮平+氟西汀
氯氮平浓度增加50%以上, 后者抑制CYP1A2、
导致镇静、抽搐等
CYP2D6、CYP3A4

氯氮平+氟伏沙明 氯氮平浓度增加5-10倍,导 后者抑制CYP1A2酶 致镇静、抽搐等
奥氮平+氟伏沙明 奥氮平浓度增加1倍
精神科药物的合理使用
什么是合理用药?
➢WHO合理用药(rational use of dyug,RUD) 定义:
“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 求,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个体需求,疗程 足够,并且费用低廉。”
WHO:合理用药的标准
不按疗程用药,频繁换药;
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 氯氮平浓度增加5-10倍,导致镇静、抽搐等
浓度
什么是适宜地合理用药?
➢药物剂量适宜 ➢给药时间和间隔适宜 ➢给药途径适宜 ➢给药疗程适宜
常见不合理用药
➢ 用药与诊断不符; ➢ 用药剂量或用法不正确; ➢ 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相同药理机制的药物; ➢ 用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配伍禁忌; ➢ 超剂量用药; ➢ 超说明书用药; ➢ 盲目联合用药; ➢ 不按疗程用药,频繁换药; ➢ 随意增减剂量; ➢ 用药时机不对; ➢ ……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选药
抗胆碱能效应(阻断M1-R)
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利培酮
抗a1-R效应
镇静: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 直立性低血压: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

精神科药物适应症及常用剂量

精神科药物适应症及常用剂量

证血药浓度在24小时内维持在正常水平。

2.该剂量适用于成人和体重超过17公斤的儿童。

3.本剂型不适合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使用。

(存在误入气管的危险)4.使用本品可控制癫痫发作。

在那些为预防大发作发生而应用药物的患者中,不应该突然停用抗癫痫药物,这是因为如果突然停药,出现伴有缺氯和生命威胁的癫痫持续状态的可能性很大。

5.剂量1.起始剂量通常为每日10-15mg/kg,随后递增至疗效满意为止(见初始治疗)。

一般剂量为每日20-30mg/kg。

但是,如果在该剂量范围下发作状态仍不能得到控制,则可以考虑增加剂量,但患者必须接受严密的监测。

2.儿童服用本品时,常规剂量为每日30mg/kg。

3.成人服用本品时,常规剂量为每日20-30mg/kg。

4.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时,给药剂量应根据发作状态的控制情况来确定。

5.每日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体重来进行确定。

但同时应考虑到临床上对丙戊酸盐的敏感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6.到目前为止对每日剂量、血药浓度水平和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仍不十分清楚,给药剂量主要依据临床疗效来确定。

当发作不能控制或怀疑有副作用发生时,除临床监测外,要考虑做丙戊酸钠血浆浓度水平的测定,已报道有效范围为40-100mg/l(300-700μmol/L)。

6.服药方法1.口服。

每日剂量应分1-2次服用。

2.在癫痫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每日服药一次。

3.本品应整片吞服,可以对半掰开服用,但不能研碎或咀嚼。

7.初始治疗▪新诊断癫痫或没有使用过其它抗癫痫药的病人,每2-3天间隔增加药物剂量,1周内达到最佳剂量。

▪对于服用德巴金其他速效制剂的且病情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使用本品替代时推荐每日剂量仍维持现状。

▪在以前已接受其它抗癫痫药物的病人,用德巴金缓释片要逐渐进行,在2周内达到最佳剂量,其它治疗逐渐减少至停用。

8.如需加用其它抗癫痫药物,应逐渐加入。

(见【药物相互作用】中内容)2.躁狂症1.口服给药。

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精神科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药物,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这些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精神科药物,包括它们的作用、适应症、副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状。

抗精神病药,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

1、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活动来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影响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从而对大脑中的神经信号进行调节。

通过降低多巴胺活性,抗精神病药有助于减少异常的思维和感知,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2、抗精神病药的适应症抗精神病药适用于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相关的精神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来选择适合的药物。

3、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在控制精神症状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运动障碍、口干、体重增加等。

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心脏问题或代谢紊乱,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

4、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精神病药时,有如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耐受性进行调整,医生会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

其次,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患者和家属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另外,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以免影响疗效。

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合理使用、遵循医嘱以及定期复诊都是确保疗效和安全的关键。

二、抗抑郁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精力下降以及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

抗抑郁药是精神科常用药物中的一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相关的情感障碍。

常用药物有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米氮平、文拉法辛等。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医学课件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医学课件
现时间。
调整用药
如症状轻微,可考虑调 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增加水分摄入
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 药物代谢和排出。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其焦虑和不安。
中度副反应的处理
01
02
03
04
停止用药
如副反应较为明显,应立即停 止用药,并就医检查。
药物治疗
根据副反应类型,可能需要使 用其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时处 理不良反应,避免长期用药带来
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最佳
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用药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 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和处理不良 反应,提高自我管理和监测能力。
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以及不 遵医嘱用药的危害。
如心悸、血压波动 等。
精神状态改变
如焦虑、抑郁、躁 狂等。
副反应的评估方法
01
02
03
患者自评
患者记录自己的症状和感 受,以便及时发现和评估 副反应。
医生检查
医生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 状况,询问患者的感受, 以便及时发现和评估副反 应。
量表评估
使用特定的量表评估患者 的症状和功能,以便更全 面地了解患者的状况。
副反应的监测与记录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 议,定期监测患者的副反应情况

记录内容
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感受、用药 情况等信息,以便分析和处理副反 应。
紧急处理
对于严重的副反应,应及时采取紧 急处理措施,如停药、就医等。
03

精神科用药原则

精神科用药原则

精神科用药原则
精神科用药原则是在治疗精神疾病时常见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能够获得最佳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下是对这些原则的详细解释: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在开始精神科药物治疗时,医生通常会采取从较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的策略。

这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避免联合用药:尽量避免在短时间内给患者多种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联合用药可能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医生通常会选择最合适的单一药物治疗。

个体化用药:每个患者的生理状况、症状表现和药物代谢都可能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确保最佳疗效。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任何不良反应。

患者也需要定期报告任何不适,以便及时干预。

坚持用药:在精神科治疗中,药物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明显的疗效。

患者需要坚持按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也不应自行停药,以防止症状复发。

这些原则的遵循有助于确保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制定和调整。

1。

神经外科合理用药培训

神经外科合理用药培训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 耐受性减弱。用药时需注意从小 剂量开始,缓慢调整剂量,并密
切观察不良反应。
05
神经外科合理用药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神经外科领域涉及的疾病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严重性,合理用药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训,医生可以 更准确地诊断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以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 生。
良反应的风险。
,确保药物充分吸收利用。
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
儿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 需谨慎。需注意根据年龄和体重 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超剂量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注意 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 响的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前, 应告知医生自己怀孕或正在哺乳
的情况。
老年人
确定培训内容
根据神经外科医生的实际需求, 确定培训内容,包括药物分类、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使用方法、 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等。
选择培训形式
为提高培训效果,选择合适的培 训形式,包括讲座、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模拟操作等。
组织培训和考核
讲师聘请
根据培训内容和目标,聘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 识的神经外科医生和药剂师担任讲师。
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用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重复检查,从而降 低医疗成本。通过培训,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经济 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
在培训中,还应强调医生在药物选择和调整时需考虑成本 效益原则,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
06
神经外科合理用药培训的实施方案
药物治疗在神经外科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 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以及辅助手术治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药个体化
针对症状用药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 催眠药 情绪稳定剂 安慰剂
选好第一次用药:首选药
看准目标症状:所有药物都是对症治疗 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 阳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为主? 控制兴奋?消除幻觉、妄想? 抑郁为主?焦虑为主? 镇静?安眠?
避免跨类别用药
选好第一次用药:首选药
尽可能单一用药 有利于明确该药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有利于下一步用药 有利于减少药物的相互干扰 常规的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利与弊 抗精神病药+安坦 三环类药物+心得安
巩固期用药
治疗已经有效 治疗方案基本不变:“效不更方” 药物剂量调整到最佳效果:微调 继续使用治疗剂量:不能减到维持量 如果病情波动:依从性?剂量? 病情不能控制:回到前一阶段重新选药 保持社会功能:为下一阶段作准备
维持期治疗
预防复发是首要目标 维持期长短因人而异 药物维持是关键 药物维持剂量因人而异 定期随访是保证 家庭教育治疗很重要 社区康复待发展
随机对照研究报告(RCT) 综述 试用新药取得的亲身经验
疗效、副反应
对传统药物的态度
不能全面否定:并非都已经被淘汰 充分认识传统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 宁可使用你最熟悉的药物, 而不要盲目使用你不熟悉的新药 不是药物不好,而是您不会掌握它 熟悉、掌握的药物越多,可供你选择
的余地越大
全程治疗
从治疗开始到患者回归社会的全过程 是一个长期治疗过程,应有计划进行 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选好第一次用药:首选药
作用相同药物的选择:请用最好的药物! 所有药物的有效率:70%
对某个体有效就是好药 对个别症状的疗效:缺乏确切证据 选择的是药物的副反应而不是疗效 药物的副反应也有个体差异 特定个体疗效和副反应难以预测
选好第一次用药:首选药
最明智的决策:让患者或家属作出选择 被动接受 主动参与
共病的药物治疗策略
尽可能先治疗主要疾病 在控制#43; 抑郁症 抑郁症 + 焦虑障碍 精神病 + 强迫症 抑郁症 + 强迫症
妊娠与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妊娠对精神障碍没有保护作用 妊娠期精神障碍可能加剧 妊娠期中断服药,病情波动者约70% 妊娠期服药的主要危险性: 导致胎儿畸形 导致围生期综合征或异常妊娠反应 导致出生后行为障碍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职业治疗 社会治疗 整体护理 社区康复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全程治疗:三阶段
急性治疗期: 6-8周
消除症状
防止意外 保持功能
阻止疾病发展 防止慢性化
巩固治疗期: 3-6月
提高疗效
消除副反应
防止病情反复 确定长期治疗方案
维持治疗期: 1-3年以上
防止复发 促进回归社会
急性期用药
第 1 周:三个目标 控制兴奋躁动 逐渐增加剂量 观察副反应强度 第 2周: 观测起始疗效、对药物剂量的耐受性 第 3-6周: 观测最大疗效、调整最佳药物剂量
急性期用药
是一个筛选用药的过程 换药:应有计划 换药的依据: 足够剂量、足够长时间--无效或不满意 副反应太大,影响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 患者依从性不佳 换药意味以往用药失败,会有经济损失
急性期用药
换用药物的选择 针对用药失败原因选药 尽可能选用药理作用不同的药物
同类药物疗效和副反应不一定相同 尽可能选用较熟悉的药物 尽可能选用起效快的药物 让患者或家属参与选择:知情同意
帮助患者或家属选择药物:知情同意 列出药品清单 介绍各类药品的疗效和可能的副反应 介绍剂量、用药方法和疗程 介绍昂贵药品的价格
选择副反应小的药物
使用新药:注意患者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要有长期用药的打算
患者依从性 家属对长期用药的态度
长期用药的必要性 对毒副作用的担心 经济支持
对新药的认识
不能只靠药品宣传 注意独立研究论文:客观评价 荟粹分析(META-ANALYSIS)
急性期用药
第1周用药失败 及早改换其他药物
第2周用药失败 增加药物剂量 改用其他药物
第3-6周用药失败 联合用药或改药
急性期用药
注意事项 控制兴奋躁动:加药宜快、剂量宜足 一般剂量增加:1周内达有效剂量 一次处方药量:1-2周量,最多1月量 尽可能1-2周复诊,最长不宜超过1月 注意特殊不良反应
妊娠与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妊娠期抑郁 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 有自杀危险 药物治疗困难者 可采用电抽搐治疗 在58年的300例孕妇中只有4例早产
结束语
建立每个人的临床思维习惯 熟悉每种药物的特性、建立自己的经验 阅读有关文献、不断更新用药知识 用药时 多为病人着想 多让病人或其家属参与决策 多倾听病人和其家属的意见
妊娠与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明智的选择:放弃妊娠 选择妊娠:不能中断药物治疗 服药与否与精神障碍遗传无关 药物选择: 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最低维持量 妊娠早期服用叶酸每天15毫克 围产期不能停药、孕妇不宜喂奶
妊娠与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美国FDA对药物的安全性的分类 A 类:很安全 B 类:有证据说明比较安全 C 类:缺乏相应的安全证据,危险不能排除 D 类:有明显证据存在风险 X 类:肯定有害于胎儿,危害大于得益 精神药物大多属于C类,没有A类者
维持期治疗
药物维持期:仅供参考 精神分裂症:5 年以上 抑郁症: 3 年以上 双相障碍: 3 年以上 焦虑障碍: 3 年以上
难治性病例的治疗策略
重新考虑诊断 回顾以往用药过程:是否合理 首选从未使用过的药物 联合用药 合用电抽搐治疗 强化用药
慢性病例的治疗策略
考察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尽可能减轻症状 尽可能保持部分社会功能 尽可能减少大的波动 使家属接受病人
谢 谢!
精神科的合理用药
临床一般用药原则
有效:消除症状、保持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安全:不影响生命安全和器官功能 不影响社会功能 无任何不适症状
快速:药到病除、1-2周起效 经济: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精神科用药特点
不确定性:个体差异----因人而异 疗效: 群体 70% 个体
副反应:群体 药品仿单罗列 个体 --特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