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体质监测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定稿 (2)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幼儿部分的革新、审视与应用思考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幼儿部分的革新、审视
与应用思考
杨杰;吴华;周文龙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年(卷),期】2024(32)5
【摘要】《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以下简称新标准)是我国国民体质
测定新的纲领性文件。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其幼儿部分进行分析
与思考,旨在普及与应用新标准,掌握幼儿真实的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新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测试指标、单项评分方法、综合评级指标及权重和评分标准。
审视新标准发现,测试方法标准化、部分设备说明不明晰、缺乏分
段评价、测试方法的应用及评分情况合理。
针对未来的应用,认为在部分测试项目
适宜性上需改善与优化,在权重划分科学性上需进一步思考与验证,尝试开展周期性
游戏化测试方法,加强幼儿体育教学的落实,将新标准在幼儿园中推广、普及与应用。
【总页数】5页(P260-264)
【作者】杨杰;吴华;周文龙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琼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海南省儿童认知与行
为发展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1
【相关文献】
1.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有哪些——评标准走进百姓家之《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知识问答》
2.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的几点质疑
3.《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4.《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网球掷远和立定跳远的分析与研究
5.我国幼儿体质测定的审视与革新——基于以游戏为基础的跨学科评
价法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国民体质监测总结国民体质监测

2024国民体质监测总结国民体质监测2024国民体质监测总结2024年是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一年,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组织,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本次监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以下是对2024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2024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按照全民参与、全程覆盖、科学合理、精细化管理的原则进行,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广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取得了以下成果:1. 监测范围广泛:本次监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涵盖了城乡居民、各个年龄段、各个社会群体的人口,旨在全面了解我国人民的体质状况。
2. 测量数据准确:监测工作统一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测量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多次验证和校准,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3. 数据收集及时:监测工作采用了电子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使数据的汇总和整理工作更加高效和及时。
同时,监测机构建立了数据共享平台,为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便利。
4. 社会参与广泛:本次监测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各级政府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和提供奖励措施,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测工作,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覆盖率。
二、监测结果分析2024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人民的体质状况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身体素质总体提升:与前几次监测相比,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体力水平、心肺功能和柔韧性等指标均有所改善,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有所提高。
2. 青少年体质较差:尽管整体上我国人民的体质状况有所改善,但青少年体质的状况相对较差。
这与青少年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缺乏运动和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宣传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体质水平。
3. 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地区的体质状况差距还比较明显,城市居民的体质明显优于农村居民。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范文

Use ideals to achieve life, don't waste the year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范文篇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质量分析报告本学年度体质测试年级为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在学校刘校长的指导下,经过体育教师、班主任共同努力,测试工作开展顺利、圆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二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曲、一分钟跳绳三—四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曲、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五—六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曲、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50米×8往返跑全校645人参加测试,优秀人数:323人次,优秀率50﹪;良好人数;122人次,良好率20%;及格人数:160人次,及格率24%;不及格人数:40人次,不及格率0.6﹪。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身高标准体重情况正常,本学年度超重、肥胖人数有所减少;今后应加大对学生饮食习惯的指导,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坐位体前屈:学生练习认真,教师指导有方;成绩优异,优秀率54.45%,成绩比去年有下降,今后应继续加强练习,争取更好的成绩仰卧起坐(三、四、五、六年级考核项目):今年第一次考核成绩优异,优秀率26.6%,今后应加强练习,提高练习的质量和强度,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
肺活量体重指数(五、六年级考核项目):成绩比上一学年度有所提高,应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肺活计,加强学生的心肺功能的训练。
400米跑(五、六年级考核项目):本学年度经过认真的体育教学和阳光校园长跑活动,学生的耐力很大提高,优秀率46.62%。
让我们的阳光校园长跑活动形成一个传统。
多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体育活动。
通过本学年的测试,总的情况良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训练,坚持进行阳光校园长跑活动。
多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体育活动。
游泳初级教员资格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C、呼吸系统 D、免疫系统 答案:A 53.心脏有 4 个腔。在左右之间,被房室间隔完全分开,互不相通;每侧又分为上下 两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右边称为心房,左边称为心室 B、上面称为心房,下面称为心室 C、上面称为心室,下面称为心房 D、左边称为心房,右边称为心室 答案:B 54.游泳课为了安全,要求教员必须在学员进入(),达到游泳池边 A、游泳池后 B、游泳馆后 C、练习场前 D、练习场后 答案:C 5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内容是() A、指导人们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 B、组织人们进行运动健身活动 C、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D、对教学场地设施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答案:C 56.个人承受挫折和战胜逆境的能力,称为() A、智商(Q) B、逆境商(AQ) C、情商(EQ) 答案:B 57.人体内各种酶跟激素的主要成分是() A、单糖
9
43.中学生的耐力评定常采用()。 A、400m 跑 B、800m 跑 C、1500m 跑 D、3000m 跑 答案:B 44.蛙泳初学者不官采用晚呼吸,原因是双手划到肩的部位才抬头,() A、没有了支撑,头抬不起来 B、没有了支撑,腰抬不起来 C、支撑力过大,头拍不起来 D、支撑力过大,腰抬不起来 答案:A 45.下列属于亚健康状态的是 A、发烧 B、心悸 C、呕吐 D、健忘 答案:D 46.蛙泳部技术练习时,可采用的顺序是()。 A、翻脚练习→俯卧蛙泳腿模仿→坐撑蛙泳腿模仿 B、卧蛙泳腿模仿→翻脚练习→坐撑蛙泳腿模仿 C、翻脚练习→坐撑蛙泳腿模仿→俯卧蛙泳腿模仿 D、坐撑蛙泳腿模仿→翻脚练习→俯卧蛙泳腿模仿 答案:A 47.在水中漂浮时,人体的()一般靠近于人的胸廓部,()一般靠近于人的盆骨上端。 A、浮力,重力 B、浮心,重心 C、重力,浮C、脂肪 D、多糖 答案:B 58.仰泳打腿时,()柔韧性对打腿效果影响较大。 A、髖关节 B、踝关节 C、膝关节 D、趾关节 答案:B 59.反映人体腰腹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运动项目是()。 A、引体向上 B、俯卧撑 C、屈膝仰卧起坐 D、握力 答案:C 60.肌肉拉伤是由()所致。 A、肌肉突然猛烈地主动收缩超过它的负担能力 B、肌肉被动突然被动牵张,超过它的伸展性时 C、运动前没有做准备活动 D、以上都是 答案:D 61.进行动作评价时,从技术上看()。 A、动作是否准确 B、动作是否完整 C、动作是否完成规定动作 D、动作是否符合技术规格要求 答案:D 62.以下属于人动力性基本活动能力是()。
学生体质健康评价

学生体质健康评价
1.学生xxx,体重指数为18.9,肌肉率为2
2.3%,无异常营养状态,肺活量良好,胸围和腰围处于正常区间,身体柔韧度良好,综合评价为良好。
2.学生xxx,体重指数为21.7,肌肉率为18.3%,略显超重,肺活量合格,通过测试的结果,身体柔韧度良好,胸围和腰围都超出了正常范围,综合评价为偏差。
3.学生xxx,体重指数为1
4.2,肌肉率为13.4%,肺活量良好,身体柔韧度良好,胸围和腰都较小,综合评价为轻度低体重。
4.学生xxx,体重指数为13.9,肌肉率为13.1%,体重显著下降,肺活量较差,胸围和腰围都低于标准值,身体柔韧度较差,综合评价为消瘦状态。
5.学生xxx,体重指数为18.2,肌肉率为20.6%,属于正常范围,肺活量良好,胸围与腰围正常,身体柔韧度较好,综合评价为正常水平。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范文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背景与意义国民体质监测是指通过体质测试和评价,对全国人口的体质状况进行定期、系统的监测,旨在了解人群体质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及时发现体质健康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改变体育低效的状况,为全民健康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学依据;也是推动体育产业和国民体质改革发展的必要途径,是国民体质监测和控制体质健康状况的全过程和内容。
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了解国民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估;•实现全民健康提高;工作内容体质监测指标1.测量身高、体重、臂围、腰围、臀围等基础指标;2.依据常规检查方法,进行眼、耳、口、嗅、心、肺、肝、胃、脾、肾等系统的健康检查;3.对于青少年、军人等经常进行滑翔机上的人员,进行空气动力学检查和身体接触力检查。
数据处理与汇总1.对每位被检验者进行细致的体质监测评估,将评估结果录入电脑中,评估结果以文字形式详列在合格表中;2.对全国人口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时公布分析报告;3.从中筛选出需要加强体育锻炼的人群,并开展相关教育和普及辅导。
工作流程1.组织与协调: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全国各级体育管理机构协助完成。
2.选址与检测:国家体育总局按省、市、县、乡、村等级选取10%的抽样检测点,由各地区体育管理机构按照抽样指示进行体质监测工作。
3.测量与评估:对每一位被检者进行体质指标的测量(如身高、体重等基础指标和各项系统健康检查),并按照体质监测指标对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4.数据处理:将评估结果录入电脑中,并提交其评估报告;5.汇总分析:国家体育总局汇总数据信息,对全国人口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时公布分析报告。
工作保障1.体育监测专家组织进行国内外体育监测流行现象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研讨,对于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2.工作人员的配备应确保专业、经验、资格、技术和监察等能力(具有高中或以上学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培训、考核与评估。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是评定国民身体素质状况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国家体育政策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2023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未来国民体质测定工作进行展望。
一、制定背景国民体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体质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和学校频频曝出国民体质下降的消息,如肥胖率、近视率、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因此,制定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对于改善国民体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1.体质测定项目的调整根据国民体质的变化,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取消了一些不适合当前国民健身水平的测试项目,增加了一些能够更全面反映国民身体素质的项目。
比如,在原有的体育锻炼能力测试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柔韧性测试、心肺功能测试等项目,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国民的运动能力。
2.体质测定指标的更新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对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更新,更科学地反映了国民的身体素质。
比如,原有的体重指标进行了调整,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的人群,制定了更合理的标准。
同时,增加了对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等方面的测试指标,使国民体质测定更加全面。
3.体质测定结果的分类及分析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开展了对测定结果的分类和分析工作,将测试结果按照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类,为制定针对性的健身计划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同时,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国民的身体素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意义1.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2024国民体质监测总结国民体质监测

____国民体质监测总结国民体质监测____年国民体质监测总结引言:国民体质是一个国家人民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每年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是评估人民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制定相关政策和举措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____年度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一、总体情况1.参与人群:____年度国民体质监测共有XX万人参与,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和不同人口群体。
2.调查方法:本次国民体质监测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体能测试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国人民整体体质状况仍较为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二、存在问题1.肥胖问题:近年来,我国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城市地区的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
肥胖问题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
2.运动锻炼不足: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身和运动,但仍有大部分人缺乏定期的运动锻炼。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人民的运动意识和积极性。
3.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我国人民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营养不均衡: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普遍存在膳食纤维不足、脂肪过多、盐摄入过多等情况。
膳食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
教育人民合理膳食、食用多样化的食物,确保膳食的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人民的体质状况。
三、建议和对策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国民体质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内容提要国民体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国民体质的水平,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
本章主要从学生体质监测和成年体质监测两个方面来简要阐述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发展历程、指标体系、监测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体质的最新研究动态,导出今后国民体质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术语体质(Consititution):是指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评价(Evoluation of constitution):是指对构成体质成分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表述,并对其价值作出全面的综合判断。
健康国民2010(Healthy people 2010):指美国在21世纪实施的第一个十年健康规划,其两大总目标涉及28个领域467个具体指标,是国家实施体质健康监测的典范。
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综合国力水平,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国民体质又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国民体质的强弱,既是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
毕竟,在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整个民族素质的竞争!难以想象,没有健康的体质,一个人还能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一个民族还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可谓“强国必强种,强种必强身”。
早在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1955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特别重视美国人民的体质水平,美国因此而专门建立了“身体素质研究机构”;约翰逊总统强调:身体素质对个人健康成长以及民族兴盛是极其重要的大事;肯尼迪总统也将身体素质看成是“所有其他优美体型的基础”;1980年卡特总统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系统地参加身体素质锻炼对美国人的身体健康可能是最好的投资。
”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无不体现了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人民对以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体质健康的重视。
第一节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概述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对不同人群的体质调研工作由来已久,主要包括:1975,1985,1995年九城市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形态特征调研;1979,1985,1991,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1994年全国在职职工体质调研;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等,它们都为我国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关规定,我国于2000年开展有史以来年龄最齐(3-69岁)的、首次全国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005年底进行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测试工作已完成,正处在数据处理阶段),并且今后将定期进行。
一、监测对象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对象可以分为四个群体(样本):学龄前儿童组(3-6岁),儿童青少年组(7-18岁,含19-22岁大学生),成年组(男18-59岁,女18-54组),老年组(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
二、监测的宏观程序1、监测计划的确定包括监测点、样本量和抽样方法的确定,测试指标、测试细则、测试计划和进度的初步确定,数据收集、验收、整理、处理方法的确定,评价方法、权重、综合评价方案的确定等。
2、预备试验这项工作在第一次监测中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包括对初始指标的科学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鉴定,测试方案的修订等。
3、正式确定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案4、到各个监测点进行抽样并测试5、数据验收、整理、输入电脑6、数据统计处理7、单项评价表的制定主要有百分位数法、标准分法、累进分法等。
8、权重的确定定量的方法包括常规的统计方法,如:回归方程的标准回归系数、因子分析的特征值或贡献率、判别分析的判别系数等;定性方法主要是专家意见法(或特尔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模糊数学理论中的层次分析法或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等。
9、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主要有离差法、百分位数法等。
10、相应科研成果的问世11、追踪监测方案的形成,形成制度性监测体系在前一次或几次监测的基础上,制定较为系统的动态追踪方案。
如每5年要监测一次,监测点和样本量力求更具针对性、全面性。
三、综合评价标准制定的步骤1、采取数理统计法或专家调查法筛选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2、抽取大样本,通过测量获取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资料;3、制定各单项指标评分表,并按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加权(将权重系数隐含在分数中);4、将样本中每个个体各项指标实测值按单项评分表评分并累加成总分;5、对样本总分分布进行正态检验,同时计算总分的平均数、标准差或第10、25、50、75、90百分位数;6、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制定总分的综合评价标准。
第二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1978年8月26日,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调查研究”的通知,揭开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序幕。
1978年至1980年间,共测试了16个省市183414名学生,涉及15项形态指标、3项机能指标和5项身体素质指标。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获得了我国青少年儿童在体质研究方面较全面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在此基础上,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继续对学生体质进行了监测。
其中2000年和2005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纳入了国民体质监测的范围,成为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几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指标体系均有些差异,但均含有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除1979年外,其它几次均设有健康检查项目。
下表展示的是几次监测的指标体系,2005年的指标体系与2000年的基本相同(但2005年的粪蛔虫卵只检测7岁和9岁农村学生)。
表11-1 1979-1995年四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时间形态机能素质健康1979 身高,坐高,体重,肩宽,骨盆宽,手长,上肢长,小腿加足高,小腿长,足长,胸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脉搏,血压,肺活量1分钟仰卧起坐,60米跑,屈臂悬垂,立定跳远,50米×8往返跑-- --围1985 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脉搏,血压,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向上,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 1000米跑,80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位体前屈视力,沙眼,心脏,肺,肝脾,神经衰弱,龋齿,脊柱侧弯1991 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脉搏、血压,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同上儿(内)科体检,视力,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1995 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皮脂厚度脉搏,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同上同上注:有下划线的指标为选测指标。
表11-2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分类指标小学(6-12中学(13-18大学(19-22)岁)岁)必测项目身高,体重,胸围,脉搏,血压,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女),握力,立位体前屈,内科检查,视力△△△△△△△△△斜身引体向上(男),50米×8往返跑△引体向上(男),800跑(女),1000米跑(男)△△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7岁、9岁、12岁、14岁、17岁检查项目月经初潮(女),首次遗精(男)9-18岁(女), 11-18岁(男)选测项目坐高,肩宽,背肌力,骨盆宽,皮脂厚度△△△△△△注:○1“△”表示有此监测项目。
○2注明年龄组(段)者只有该年龄组(段)有此监测项目。
三、学生健康体质监测的主要研究结果(一)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1.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在1995年与1985年相比有所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增长趋势。
2000年与1995年相比,7-18岁学生身高的平均增长值为0.35米,体重为0.63千克,胸围为0.58厘米,其中乡村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值均大于城市学生。
2.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变较为明显2000年与1995年相比,7-22岁学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降低,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尤其是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改善尤为明显。
其中,7-18岁中小学生的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比1995年下降了1.1%-7.6%,19-22岁大学生的则比1995年下降了10.5%-31%。
3.几种常见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下降表现在:(1)贫血患病率降低;(2)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3)城市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有所改善。
4.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能素质下降 2000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800米、1000米或50米×8往返跑)、柔韧素质(立位体前屈)、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力量素质(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或仰卧起坐)等均有所下降,除了反映位移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
学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
(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学生的肺活量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2000年又有所下降。
7-18岁学生中有75%的年龄组学生的肺活量下降,与1995年相比下降幅度达20-90毫升左右;19岁-22岁大学生的情况也呈现相同的趋势。
(3)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1995年相比亦呈现下降趋势。
(4)肥胖学生增多与1995年相比,2000年7-18岁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城市男生由5.9%上升为10.1%;城市女生由3.0%上升为4.9%;乡村男生由1.6%上升为3.7%;乡村女生由1.2%上升为2.4%。
其中7-12岁小学生是肥胖检出率最高的人群。
(5)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0.23%,初中生的为48.18%,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1.29%,大学生的为73.01%;与1995年相比,虽然小学、初中以及大学的近视率趋于稳定,有的年龄段(如10-14岁)的近视率出现下降,但16-18岁高中学生的近视率则从66.80%上升为71.29%。
城市学生近视率仍然高于农村学生,但城乡差别比1995年有所缩小。
(6)农村地区学生口腔保健水平仍然较低反映学生口腔保健水平的龋齿矫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农村学生的乳牙龋的矫治率平均不到5%,恒牙龋的矫治率平均不足20%。
(7)大学生身体素质的“20岁现象”随着年代的推移,大学生体质中的身体形态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形成大学生体质内部构成发展的方向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