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次血运重建_王伟民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冉聪敏【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24(22)6【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医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

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行冠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组34例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比对治疗结果。

结果:经比对,两组治疗前相关数据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血流分级与冠脉血流参数方面,观察组血流分级更高、左前降支收缩期血流峰值、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峰值以及冠脉血流储备均更高(P<0.05);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方面,观察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清丙二醛均更低,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更高(P<0.05)。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可积极控制其冠脉血流参数、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数,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都可得到增强。

【总页数】4页(P21-24)【作者】冉聪敏【作者单位】高阳县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相关文献】1.直接经冠脉介入治疗与溶栓联合直接经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2.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逆向溶栓联合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3.PCI联合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研究4.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5.冠脉内逆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发展历程

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发展历程

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发展历程近年来,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一种通过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方式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并预防心肌梗死。

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主要采用的是开放性手术方式,即搭桥手术。

这种手术需要切开胸骨,暴露冠状动脉,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移植血管进行搭桥。

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但由于技术成熟、效果可靠,长期以来一直是冠脉血运重建的主要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逐渐走向微创化。

介入治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替代方式。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操作,不需要切开胸骨,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冠脉血运重建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扩张术通过导丝和球囊扩张器扩大狭窄的冠状动脉,以恢复血液流动。

而支架置入术则是在扩张术后,将支架通过导丝放置在血管内,以保持冠状动脉的通畅。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发展出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突破。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心肌坏死。

急诊介入治疗通过在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后尽快进行冠状动脉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可以快速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除了介入治疗外,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还发展了一项新技术,即机器人辅助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是一种利用机器人系统来进行手术的方法。

通过机器人系统的精确操作,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并提高手术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的机器人辅助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冠脉血运重建手术更加安全、精确和有效。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冠脉血运重建心外科手术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血运重建术

血运重建术

血运重建术血运重建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手术,用于改善和恢复狭窄或阻塞的血管的血液流动。

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疾病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血运重建术进行详细介绍。

血运重建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心脏供血。

通过血运重建术,医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血运重建术。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从患者的主要血管中取出一段健康的血管,如内胸动脉或桡动脉,并将其搭接到冠状动脉之上,以绕过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段。

这样,血液就可以顺畅地流向心脏,恢复正常的供血功能。

血管成形术是另一种常见的血运重建术。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通过一根细长的导管将一个膨胀性球囊插入到狭窄的血管中。

一旦球囊到达狭窄处,医生会将其充气,以扩大狭窄的血管段。

随后,医生会将一个支架放入血管中,以保持血管的开放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恢复血液流动,并有效减轻冠心病引起的症状。

血运重建术在治疗和管理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它可以帮助恢复血液流动,保证心脏正常供血。

这对于缓解疾病症状尤为重要,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其次,血运重建术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通过扩大和搭接狭窄的血管,它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并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

最后,血运重建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引起的活动受限,而丧失了一定的生活能力。

经过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体力活动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血运重建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本身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和组织损伤。

此外,血运重建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和控制冠心病的进展。

这些药物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血运重建术后,患者需要密切注意自己的健康,进行定期的体检和随访。

他们应该遵守医生的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合理饮食和适量锻炼。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危险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危险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 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危险因素分析
王 丹 阳 ,丁 绍 平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术 (PCI)后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的 危 险 因 素。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167例行 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再次行血运重 建 分 为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组 和 无 再 次 血 运 重 建组,比较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I资料,并通过 COX风 险 回 归 模 型 分 析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的 危 险 因 素。 结 果 167 例患者中再次血运重建率为 25.75%(43/167);再次血运重建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复发胸痛比例及血 清 Lp(α)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再次血运重建组(P均 <0.05);再次血 运 重 建 组 多 支 病 变 比 例 显 著 高 于 无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组 (P<0.05),首 次 完 全 血 运 重 建 比 例 显 著 低 于 无 再 次 血 运 重 建 组 (P<0.05);Lp(α)、复 发 胸 痛 和 吸 烟 与 冠 心 病 患 者 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密切相关(P均 <0.05)。结论 血清 Lp(α)水平升高以及 吸 烟 史、复 发 胸 痛 是 冠 心 病 患 者 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
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已签署知情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显著调节血管活性递质水平从而保护脏器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 74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8Mar,27(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解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解读

业委 员会 结合我 国实 际情 况,组织 编写 了 《经皮冠状 动脉介 入治疗术 后运动康复专 家共识 》,
在此对主要 内容进行解读.
关键 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运动康复;中国医师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861(2018)01.0009.07
《经 皮冠状 动脉 介入治疗 术后运 动康 复专 家共识 》解 读
胡树罡 , 王 磊 , 郭 兰
(1.江 苏省老年医 院 心脏康 复科 ,南京 210024;2.广东省人 民医院 心 内科,广州 510080)
摘要 : 目前 经皮冠状 动脉介入 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己成 为冠心
Treatm en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China.Its m ain contents a r e interpreted in this a r ticle.
Key words: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exercise rehabilitation;Chinese M 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M DA)
第24卷 第1期
上海 天 报 (自然科学版)
2018年2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DOI:10.12066/j.issn.1007-2861.2000
· 精准与转化医学 ·
Vb1.24 No.1 Eeb.2O18
病患者最 重要的血运重 建手段,中国现 已跻身于世界介 入治疗大 国的行列 .但 PCI术后 患者

冠脉介入治疗无再流的药物治疗

冠脉介入治疗无再流的药物治疗
分 级 。
2 1 2 钙通 道阻滞 剂 ..
发现,T A P敏感 性 钾 通 道 在心 肌 细 胞 电生 理 及 心 肌 保 在缺 血再 灌 注损 伤 时 , 细胞 内 护 方面起 着 重要 的作 用 。J—WID—K T N A P试 验¨ 入
的急性 心肌 梗死 患者 , 结果 : 房利 钠 肽组 患 者 的总 体 心
氯化 钠 注射 液 组 仅 7 % 获 得 了 T MI O I 3级 血 流 ( P<
2 g阿 昔 单 抗 冠 脉 内 注 心 室功 能及 心 脏预 后 等 均 好 于 氯化 钠 注 射 液 组 ; 另 静 脉 内注射 阿 昔 单 抗 相 比 ,0m 减 0d病 死 率 和 心 肌 梗 死 项 临床研 究发 现 , 冠脉 内给予 腺 苷 还 可使 9 % 的 射 可 以提 高 心 肌 灌 注 、 少 3 经 1

减 1 0 大隐静 脉桥 血管 的介 入治 疗并 发无 再流 患者 的血 流得 率 、 少 紧 急 靶 血 管 重 建 率 (0 % 比 2 % ,P = 0 0 8 [ . 0 )1 。 5 3 以恢 复 ; 有 证据 显 示 : P I中发生 无 再 流 时 , 还 在 C 联
合使 用腺 苷 ( 中等剂 量 7 g 和硝普 钠 ( 2 ) 中等剂 量 2 0 2 2 2 A P敏感 性 钾 通 道 开 放 剂 尼 可 地 尔 是 硝 酸 0 . . T T g 与单 独使 用腺 苷相 比 , 安全 、 ) 更 更能 提高 TMI 流 酯 类 和 A P敏 感 性 钾 通 道 开 放 剂 的 复合 制 剂 。近 年 I 血
C 超 载 起着重 要 的作 用 。研 究 发 现 , 拉 帕 米 可 以 选 了来 自 日本 6 医 院共 12 6例 拟接 受 再灌 注治 疗 a 维 5所 1 显著缩 短 动 作 电位 时程 , 少 c 2 流 以及 A P消 减 a 内 T 耗 , 低缺 血 心肌 的酸性 化 , 善心 肌 细胞 的代 谢 以及 肌酸 激 酶 水 平 为 6 5 . U L ・h 对 照 组 为 减 改 6 49 9 / ~, 耐受 能力 , 而发挥 心肌 保 护作 用 。U e ua等 的 7 7 . / h 两 组 间 比 值 为 0 8 9 % C 从 mmr 78 8 9U L・ ~, . 5( 5 1 研究 显示 , 脉 内注射维 拉 帕米可使 8 冠 8% 的造 影 无再 0 7 0 9 , . 5— . 7 P=0 0 6 , 意 味 着 梗 死 面 积 减 小 了 .1) 这 流 患者 的 T MI 流 分 级得 到 提 高 ,7% 的患 者恢 复 1 . % ( 5 C . % ~ 4 9 ) 心房 利 钠 肽 组 6~ I 血 7 47 9 % I3 0 2 .% ;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脉介入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冠脉无复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为了及时识别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并采取药物治疗措施,本文将着重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一、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冠脉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操作因素两个方面。

1. 患者自身因素(1)年龄:年龄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冠脉无复流的情况。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血管壁变得非常薄,容易被介入性血管插入引起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

(2)基础病情:患者的基础病情也是影响冠脉无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都会影响到患者的血管壁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加了冠脉无复流的风险。

2.手术操作因素(1)导管操作技术:在冠脉介入手术操作中,导管的操作技术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

如果在操作中不够细心,轻易损伤到血管壁,就很容易引发冠脉无复流的情况。

(2)手术过程中的血栓形成:在冠脉介入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促进患者体内的血栓形成,导致冠脉无复流。

当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冠脉无复流的情况时,首先需要及时识别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后续的药物治疗做好准备。

二、冠脉无复流的药物治疗冠脉无复流的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使用药物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

1.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在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冠脉无复流的情况时,首先需要使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保持冠脉的通畅。

常见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的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减少缺氧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3. 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也是治疗冠脉无复流的常见药物之一。

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的扩张血管,增加冠脉的通透性,改善冠脉循环情况。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王伟民 霍勇 葛均波代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专家共识【中图分类号】 R541.4·专家共识·DOI : 10. 3969/j. issn. 1004-8812. 2021. 05. 002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王伟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通信作者:王伟民,Email : weiminwang@ ;霍勇,Email : huoyong@ ;葛均波,Email :ge.junbo@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更多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病变,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常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度,是心血管介入医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尤其是严重钙化病变,或伴有扭曲、成角、弥漫的严重钙化病变,手术即刻的并发症以及早期和晚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正确地识别、评估钙化病变,选择恰当的介入治疗技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都非常重要。

2014年,来自国内的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共同起草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

该共识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及指南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建议,对我国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4年以来,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相继发表,腔内影像学优化介入治疗,特别是优化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理念逐渐被接受和推广,同时新器械、新技术开始应用于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中。

国内外许多学术机构相继更新或制订了钙化病变介入治疗指南。

2015年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发表《欧洲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专家共识》[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V型:完全闭塞
再狭窄的发生率
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20%-35% 药物涂层支架的再狭窄率约8%-10%
BMS:支架再狭窄的特点
BMS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BMS后再狭窄多为弥漫性(恶性)
DES :支架再狭窄的特点
DES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降低 DES后再狭窄多为局灶性(良性)
再次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 球囊扩张(包括切割球囊)
CABG 斑块旋磨术 斑块旋切术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脉内放疗
BMS再狭窄治疗的特点
再狭窄多为弥漫性(难治性、恶性) 再次PCI(BMS)再狭窄仍然较高 多次PCI? 选择DES(2009 中国PCI指南)
PCI方法的选择-DES
病情稳定的原位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25~4.00 mm I
病变长度<30 mm
能够长期依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IC
慢性完全闭塞
IB
BMS置入后再狭窄病变 分叉病变的主支血管置入DES、侧支球囊扩张 有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长病变(病变长度>30 mm) 急性心肌梗死
Ⅱa B Ⅱa B Ⅱa B Ⅱa B Ⅱa B
研究表明,DES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的结果是有效的、安全的
DES治疗ISR
DES再狭窄的治疗特点
再狭窄多为局限性(良性)囊扩张(包括切
割球囊) ✓ 对局限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再次置入DES仍为重
要的治疗 ✓ 选择再次置入DES时多采用同种或不同药物的DES
5 mm
Within 5 mm from Stent Margin
支架再狭窄病变
再狭窄的分型
I型(局限性):长度≤10mm,在支架内或在支架 边缘的局部
II型(弥漫性支架内狭窄):长度>10mm,不超 出支架的边缘
III型(弥漫增生性支架内再狭窄):长度>10mm, 并且延伸到邻近的参考节段
何时需要CABG?
对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弥 漫性再狭窄病变等
合并糖尿病 多次PCI的再狭窄
DES的特殊表现
支架断裂
无症状无缺血、再狭窄、血栓、血管瘤
DES的特殊表现
晚期贴壁不良
无症状无缺血、血栓
Post procedure
Follow-up I (9 months) Follow-up II (19 months)
括切割球囊) 对局限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再次置入DES仍
为重要的治疗选择再次置入DES时多采用同种 或不同药物的DES
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临床情况 糖尿病(最肯定的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 因素)
病变特点 弥漫性病变、长病变、小血管、慢性闭塞病 变、开口病变、分叉病变
操作因素 明显的残余狭窄、支架膨胀不全
支架再狭窄的后果
无症状 无缺血证据 症状复发或加重 缺血证据 急性心肌梗死 猝死
PCI后再狭窄的血运重建
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再次血运重建
王伟民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Beijing. GW Oct. 2009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三个阶段
球囊扩张:简单病变
适应证较窄,再狭窄高
金属裸支架:复杂病变适应证较宽
再狭窄较高(难治性、恶性) 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明显降低
远期效果?(晚期追赶)
再狭窄的概念
再狭窄:指的是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内 径再次狭窄≥50%
DES的特殊表现的治疗
支架断裂: 再次支架置入治疗再狭窄 CABG? 抗血小板治疗
晚期贴壁不良: 抗血小板治疗 CABG?
DES后再狭窄血运重建的原则
对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以 及弥漫性再狭窄病变可行搭桥手术治疗或DES
无明显缺血,供血范围小的药物治疗 对局限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单纯球囊扩张(包
支架内再狭窄:是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50 %或出现与靶血管相关的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心 肌梗死或心性死亡;在支架边缘外5mm之内的新的 增生性病变一般也考虑为支架相关的支架内再狭窄 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Proximal Edge
in stent
Distal Edge
5 mm
in seg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